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韩括苦笑了一下,道:“参将,你吩咐的这些任务太重,特别是后面两条,完全不是一两年内能完成的事情。”
周显笑道:“一两年不行,那就三四年,四五年。总之,我不仅要彻底断了满虏从海上进攻登莱地区的心思,还要逐步夺取辽东沿海的一切岛屿,让满清彻底陷入被动。也就是说,我要从渤海到朝鲜海的这广阔的海域都属于我大明。”
韩括有点看不懂周显的心思,总感觉他说的太大,但他说的确实很有鼓动性。自己既然已经选择投靠,那就尽力去做,或许他真能帮自己报了那仇。“周参将,我会尽力去做。但要想尽快做出成效,我希望能挑一些军中士卒随我一同前往。”
周显点头,道:“除了韩勇,剩下的人你随便挑。”
“周参将,这……”
周显笑了笑,道:“你这个义弟会很快成为副千总,由他辅助谈时迈,这下,你也能完全放心了吧!”
韩括脸色一怔,连忙道:“参将,韩勇资历尚浅,恐怕担不起这样的重任。他这个年纪便担任副千总,恐怕军中也多有不服之人。”
周显摆了摆手,道:“这个我已决定,你不必再多言,我相信韩勇能做好这个副千总的。这几日,你多上点心,多指点一下谈时迈和韩勇二人,让他们尽早担起来指挥之责。等到出水蛟到达芙蓉岛时,你就去那边吧!”
这时,一个衙役随一个卫兵快步走了过来,向周显躬身拜道:“知府大人,文同知派小人来同知您回府衙?”
“是有什么事吗?”
“高推官已从昌邑回来,还带来了新的昌邑县令,已经在府衙等候。”
高峰为莱州推官,负责刑狱案讼。在昌邑县令王度衡被收监之后,周显派他前往昌邑彻查此事。在周显的全力支持下,昌邑的一半官员被收监,还有与之有关的一大批乡绅。而他在新的县令到达之前,暂代昌邑县令之职。
听说他已经回来,周显点了点头,说道:“我这就回去。”
末代驸马 第二百九十九章 顾炎武
新到的昌邑县令名叫顾咸正,是崇祯十三年的丙榜进士,与周显同榜。只不过当年同中进士的有三百人,周显对他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字端木。他考中进士之后,一直在翰林院待职。王度衡死后,昌邑县令空缺,他便补缺到莱州上任。
本来,半个月前,高峰来信说顾咸正已经到达昌邑。但周显去信让高峰继续在昌邑待上一段时间,以帮他尽快熟悉昌邑县务。此时,既然他随高峰来到莱州城,就说明那边已经完全平稳,也算是了了周显这一段时间的担忧。要知道,当时昌邑县的一半官吏要么被撤职,要么被下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成这样,实属不易。
周显刚走进府衙内,便听到大厅那边传出阵阵笑声,听声音好像是文志通发出的。他心生奇怪,顿时加快了脚步。
文志通坐在侧椅上,满脸带笑,正对着一个不到三十岁的青衣书生说着什么。而他们的对面位置坐着高峰和顾咸正两人,亦是满脸笑意。
高峰首先注意到周显,首先站起来躬身起拜。两个多月未见,他黑了不少,也瘦了不少。看来,这段时间也并不好过。其他的三人也连忙站起来,向周显施礼。
周显笑着一一点头,走到座位上坐下,向顾咸正道:“端木兄,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顾咸正年近五十,比周显大了不止一轮。但两人为同榜进士,以兄相称并无不妥。
顾咸正连忙站起来,向周显躬身拜道:“周大人,您现在为一地知府,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这一个端木兄,属下实在不敢当。”
周显摆了摆手,淡笑道:“端木兄,你我是同榜进士,况且你年纪长于我,这样称呼恰当其份。如果是公事,自应该以官职相称。但此刻只是私谊,没必要那么正式。”
顾咸正脸色犹豫道:“这……”
旁边的那名青衣书生此时插话道:“六叔父,周知府只在提醒您今后要公私分明。有私谊,也有公理,您就随他那么称呼吧!”
周显抬头望向那名青衣书生,只见他尚不到三十岁,白面短须,细眉鱼眼。虽有眉宇间有勃发英气,但眼神之间却满是郁结。“这位是……”
顾咸正怒瞥了一眼那青衣书生,向周显道:“周知府,这位是属下的同宗侄子,名叫顾继坤,字忠清。这次他北来游玩,恰好来到京师。知道属下要来莱州上任,他便一起前来,想要游览一下鲁地的风景。”
文志通笑着道:“周知府,这忠清不仅才学出众,还很有见识。对音律、史学、子经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俊才。”
顾继坤站起身来,先是向文志通拜了一下,然后才躬身向周显道:“学生屡试不第,入仕无望,这才有时间看阅各种杂学。只不过文同知刚才所言,也真是太谬赞了。”
周显怔怔的看着眼前的顾继坤。忠清,这个字,他太熟悉了。记得穿越之前,还在读书之时,周显就曾对同学开玩笑道:“幸亏明末崇祯帝不推行文字狱,否则,这顾炎武还不被满门抄斩。竟然还敢字忠清?”周显只知道顾炎武是在明亡之后才改名为顾炎武的,并不太清楚他之前的名字,但现在看来,这顾继坤很有可能就是顾炎武。
顾炎武被尊崇为明末的三大儒,但他所长绝对不限于儒学。他在音律、经学、史地等方面都有著作传世,尤其是经济方面,可以算是别有所长。周显压制住自己心中的激动,准备再确认一下,于是问道:“顾忠清,这个名字听起来好熟悉。请问,《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本书是你写的吧!”
顾继坤脸色惊喜,道:“大人,您读过学生的书?”顾炎武屡试不中,在二十七之时,断然弃绝科举之学。前往南北各地游玩,便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辑录有关农田、水利、矿场、交通等记载兼地理图志,编写了《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本杂书。
听到顾炎武的发问,周显确定他就是顾炎武了。周显笑着摇了摇头,道:“没读过,只是以前听人说过。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送我一份。另外,听说你十分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此时天下动乱,正是需要此辈英秀之时,我看,你要不就直接改名为顾炎武吧!”这是属于周显自己的强迫症,他如果不改,叫着都不舒服。而且,顾炎武这个名字可比他原来的顾继坤好听多了。
顾继坤愣了愣,哪有人彼此之间,第一次见面便主动就给自己改名字的。虽然自己的确仰慕王炎午的为人,但周显这么做,让他感觉十分的不舒服。心中生起一股郁闷之气,长期在胸中堆积的傲气让他顿时大怒,正要怒言给周显顶回去。
这时,顾咸正却连忙站起来,向周显道:“多谢大人为小侄赐名。忠清,还不赶快谢过大人。”
顾继坤或者说是顾炎武,脸色有点恼怒。沉默了好半晌,最后才向周显微微拱了拱手。
周显看顾炎武吃了苍蝇般难看的表情,才意识到自己似乎做的有点一厢情愿了。改名字这样的事,自己主动改,和别人给自己改,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周显脸色尴尬的笑了笑,没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转向厅内众人道:“今夜,我在家内设下宴席,为高推官和顾县令接风。文同知,到时候你叫上马通判也一起来。”
文志通拱了拱手。
周显最后转向顾炎武道:“忠清,你有俊才,不一定非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如果你愿意的话,就留在莱州,暂领莱州经历吧!”
顾炎武脸色微怔,有点不明所以。府经历为正八品官职,主要负责出纳文移,都是由主官信任之人所担任。这个周显刚来就给自己改名字,这瞬间又给了自己这样一个官职。行事之怪异,他实在很难理解。
周显看到久未作答,淡淡笑道:“不急,你有半天的考虑时间。如果你同意的话,今晚也一起来,我正有一件大事需要你去做。”
末代驸马 第三百章 顾炎武2
顾炎武坐在椅子上,看着正在整理衣装的顾咸正,满脸郁闷道:“六叔父,你说这周知府他到底什么意思?”
顾咸正抚了抚自己的衣衫,踱步坐到顾炎武侧旁的座位上,淡淡笑道:“他不是新给了你一个正八品的官职吗?你还多想什么,直接上任不就行了吗?况且,你已无意科举,这也不失为进入仕途的一个途径。”
顾炎武恼声道:“六叔父,你就别逗我了。我仅是一个诸生,并无从官资格。况且,周知府行事乖张,一点没有知府的样子,在他手下当官,还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呢!”
顾咸正端起桌上的瓷杯,呷了一口清茶,望向顾炎武道:“忠清,你可知道,这周显为何能在这么少的年纪便能担任一地知府?”
“这个侄儿倒有所耳闻。他高中探花,后从军,在杨督师帐下效力,多有功劳。后率五百骑兵外出襄阳探查敌情,果断出击,最终轰杀巨贼张献忠。陛下感其功,这才将他调到莱州担任知府。他虽然年少,但却是久经沙场之辈。”
“这个仅是直接的原因。要完全了解他这个人,还得从最开始说起。在崇祯八年,他随其父周少卿出塞蒙古,在路途之中救回了蒙古少汗阿布奈及其母亲囊囊大福晋。并且在当时,他还亲自用火铳射死了满虏贝勒萨哈廉。而现在占领归化城的图尔海,也是在当时与我大明联结到一起,共同抵御满虏的。他那次立下大功,陛下直接提升他为昭信校尉,并让他为太子陪读。当年,他才刚满十一岁。”
看顾炎武吃惊的样子,顾咸正继续说道:“但凡中进士者,尤其是前三甲,一般都在翰林院供职。积攒一点资历之后,接着便是直接高升,受朝廷重用。当年三百进士,中举之后选择从入军者,只他一人。你可知为何?”
“昭信校尉本就是武散阶,他是不是因为这个才入军的?”
顾咸正摇了摇头,道:“他之所以入军,是避祸而去的。当年殿试,我并未参加,但后来也多有耳闻。陛下当时直问何以兴我大明,周显提出四道议策,道道言明如何补充国库。因为这个,他得罪了朝内大部分的利益集团。要不是陛下向着他,还有他那个已经升为太仆寺卿的老父多方奔走,恐怕他早已丧命。但他就是有这种本事,在哪里都能掀起一片巨浪。听说,他还是杨肥翁的弟子,当年剿灭罗汝才、击败张献忠,都有他的献策。在现在,他刚上任数月,便完全剿灭了莱州的匪贼,掌控了整个莱州。这样的手腕和能力,我活了五十余岁,还从未见过。”
顾炎武轻轻的点了点头,心中涌出一股佩服之意。
“还有一个传言,不知道是真还是假。据说,当时科举第一轮筛选之后,周知府他并未考中进士。但陛下为了他,特地扩大了进士的数目,将他列在其间。此后,更是容许他参加殿试。这才有了他献出的四策,一举凭此高中了探花。”
顾炎武笑了笑,道:“六叔父,这个有点太夸张了吧!科举要求历来最严,就算是陛下,恐怕也无法插手吧!况且,即使是那样,从周知府后来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有才学,这更显陛下的识人之明啊!”
顾咸正摆了摆手,道:“这个无论是真是假,都没必要再论。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你,周知府是陛下着力重用的人,将来前途定然不可限量。你一腔才学,如果他愿意给予你一片施展的天地,你为何不接受呢!难道你真想在山水之间,碌碌无为一辈子。况且,他走的路数也不完全是科举之道,或许和你更合得来。”
顾炎武沉思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道:“谢谢六叔父,侄儿明白该怎么做了。”
顾炎武向周显叙职之后便返回昌邑,而顾炎武最终选择留在了莱州,担任经历一职。周显和他深谈了几次,发现他对莱州的地理十分熟悉,而且对水利也极为精通。在顾炎武在莱州城待了几日之后,周显决定给他一个新的重任。
这日,太阳西斜,空气里沉闷异常。周显在庭院内左腾右转,手中长枪舞动如龙,比着以前更加纯熟。他听到传来的脚步声,收回枪势,将长枪插入武器架上。用毛巾擦了擦脸,向迎面走过来的马致远和顾炎武淡淡笑道:“你们来了。天气炎热,就在外面议事吧!”
莱州通判马定远掌控粮运、家田、水利、诉讼等诸多事项,这一段时间一直辅助文志通处理各项事务,以维持莱州稳定。没有大功,也没过什么过错,属于中庸之辈,也是莱州府衙内不可缺少的一员。
马定远和顾炎武分坐两侧,锦瑟端来了一壶茶,给三人都倒了一杯。周显呷了一口,向马定远道:“马通判,你熟知莱州情形。我想问你一下,如果这样的干旱继续持续下去。等到下次收获之时,莱州的百姓能否依靠地里的收获存活。”
马定远皱了皱眉头,照实答道:“禀知府大人,今年大旱,收成还不及丰年的三成。今年虽然种下庄稼之后,下了几场雨,但雨势都不大。而莱州的地形又不能存水,一旦旱情持续,依旧还是饥荒。”
周显苦笑了一下,向顾炎武道:“忠清,你听,身为一地知府,却眼巴巴的看着治下百姓遭受饥荒,这真是悲凉。”
顾炎武拱手道:“大人,这本是天灾,无法改变,大人不必自责。”
周显摆了摆手,道:“如果是平常人言,我倒是可以接受。但这话从你顾忠清口中说出,我倒有点失望了。”
看顾炎武脸色疑惑,周显继续说道:“整个鲁地地形山多,水也不少。但水流浅薄,没有形成大流,浇灌不了沿途的田地。你熟知水文地理,就没想过在这里兴修水利,让沿途的百姓都从中获利。我想让你前去探查莱州地理,以考究此事的可行性。”
末代驸马 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莱
在莱州兴修水利,并不是周显的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做出的决定。自从改黄入淮之后,干旱对于山东地区来说,便是家常便饭。在顾炎武没有到达之前,周显没有合适的人选主办此事,但现在有了。
虽然周显现在开通了海上对朝鲜的商路,但这并非正规的官方渠道。以商贸的的钱来补助灾民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不能一直靠这个补助。况且,大部分普通百姓抱着的想法还是农业为本,不可能让他们放弃土地去做被人轻贱的商人。如若想让他们靠手中的田地过活,而免受天灾影响,兴修水利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况且,登莱地区的粮食也不能由外侧供给。这是事关一地安危的命脉问题,不容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周显目前已完全控制住了莱州士卒的军心,也获取了大部分莱州官员的支持,现在是该谋求民心的时候了。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活下去,并让他们逐步过的好。而且,他也想借此看一下这个将来的明代大儒是真的具有真材实料,还是像其他人那样只会夸夸其谈。
顾炎武听完周显叙述,没有多想便同意前往莱州各地探查地形。周显对此十分满意,命令李雄全力协助他办成此事。
在之前的剿匪过程中,有两个人的表现最为出众。一个是韩勇,目前已经被周显提升为副千总;还有一个是李雄,他本为吉木的手下士卒。周显将他提升为把总,让他组建、培养斥候,负责收集莱州各地的情报,以助周显掌控整个莱州的情形。由他暗中保护顾炎武,可以确保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出水蛟到达了芙蓉岛,周显前去那里见了他一面,让他以副千总之职协助韩括扩建水师。而韩括原来统御的千人队被交给了谈时迈,这个千人队的战斗力,他在之前剿灭马下虎的过程中便见识过。心中难掩的兴奋之情,当即向周显表达了效忠之意。周泰不太看的惯谈时迈的所为,主动选择跟着韩括前往芙蓉岛。周显想过之后便也同意了。
当莱州四匪被剿灭的消息传遍莱州之后,剩下的小股匪寇在莱州营的威慑下,大部分放弃武器归顺官军,还有一部分逃窜到隔壁州府继续作乱。而对于那些继续呆在莱州境内的匪贼,周显对他们丝毫不客气,让高毅专门负责此事。宣告不把他们清理干净,誓不退兵。小股的匪贼一点点被清除,直到他们在莱州境内完全消失。
而不知为何,自从奏疏传到京师之后,便犹如石沉大海,一点回报都没有。那三十五箱金银被存在莱州府库之内,除了登莱巡抚曾樱曾派人前来询问了一下具体的数量之后,就没人再多问。
方以智倒是给周显来了一封信,叙说朝堂上两派的争吵声很大。但无论是宦官还是东林党方面,对周显都颇多诽议。东林党是指责他在莱州太过严苛,对官宦和百姓都杀伤过重。而宦官方面则对他将杜庆贪墨的百余万白银上报朝廷,导致就要到手的白银又失去,也对周显多有指摘。但两派彼此的争论更大,也暂时顾不得理会周显。
过了近二十天,崇祯帝终于有了决议,下令将内侍太监杜勋收监看押。同时,命司礼太监方正化和锦衣卫千户王维栋前来莱州,肃清盐场贪墨情形。
两人在七月中旬到达莱州,周显设宴招待。
方正化虽然为太监,但长相雄伟,气势非凡,很有几分武将的威猛。他微微侧身,向周显言道:“周知府,圣旨已经向你宣告了。陛下下令将那百余万两白银中的一半运往辽东,充作军饷;另一半送到天津漕运衙门,用以购买军粮。洪督师总领十三万人马,已在松山集结,这件事必须尽快去办。”
周显点了点头,拱手道:“方公公需要在下做什么,请尽管明言。”
方正化表情严肃,说道:“陛下不太清楚鲁地情形,但咱家在保定却早有耳闻,马匪横行,土匪成群。咱家这次前来,只带了二百卫卒,很难将这批银子运出去。因而,还得烦劳你提供一千士卒,助咱家将它们送到天津以及宁远。”
周显想了片刻,道:“方公公,这可是百余万两白银。一旦开运,必引无数匪贼觊觎。我们在明,而匪贼在暗,就算有一千士卒,恐怕也无法保证银子的绝对安全。在属下看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海路运输,一路直接运到宁远,而另一路运到天津。这样不仅安全,在路上也能节省不少时间。”
方正化脸色犹豫,“海上颠簸,大风大浪的,恐怕也不安全吧!”
“方公公,至少在属下看来,会比从陆路更为安全。”
方正化沉默了片刻,最终点头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用海路运送吧!但此事事关重大,有关你和咱家的身家性命,你可得上点心。万不可出现任何差池。”
“请公公放心。但有件事,恐怕还得麻烦一下公公。此时,莱州水师残破,拥有的船也都是小船。如想让运输过程更为安全,最好能从登州水师那边调来两只大海船,专门负责运送这批银子。”
方正化用筷子挑了一块鱼肉,淡淡说道:“这个好办。明天你就派人持咱家的名贴去见登莱巡抚曾樱,让他直接调两只海船过来。”
周显拱手致谢。
“承蒙陛下厚看,让咱家来莱州清查盐场贪墨。时间紧急而任务繁重,运送银子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明日咱家便前去胶州盐场,你派一吏随我一起前去吧!”
周显点了点头,向他说道:“莱州推官高峰负责刑狱,我看就由他随公公前去吧!另外,我再派两百人专门负责公公的安全。”
方正化微微点了点头,道:“你看着办就好。实际上咱家来就是走走过场,抓几个人,没别的大事。周知府尽管放心。而将来,这胶州盐场恐怕就要由周知府你负责了。”
末代驸马 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盐场
周显手拿羊皮袋,递给坐在自己旁侧的王维栋,淡淡笑道:“王兄,这好一段时间没见,你怎么都快胖成球了?是锦衣卫的伙食太好了吧!”
王维栋苦哈着脸,“周兄,你就别和我开玩笑了。京师锦衣卫的饭也不好吃啊!我从宣府而来,在朝内本就没什么根基。混了这么多年,才只升了半级,由副千户转为千户。可不像周兄你,一路高升,现在已是正四品知府。”说完,他举起羊皮袋仰头喝了一大口,满脸的郁闷。
周显笑了笑,道:“你这次随方公公前来莱州,是奉了皇命,是上差。我的命还在你和他手中攥着呢!”
王维栋瞧了瞧周显,说道:“周兄,我们两个是旧交,陛下派我前来,摆明了是不想追究此事。至于方公公,他处事公正,在宫内的名声甚好,一定也不会苛责此事。而且,你本来就没有什么过错,再查也查不到你的身上。只不过有件事,你倒是真想问周兄一下。高起潜的侄子高依卿的死,和周兄你到底有没有关系?”
周显眉头微挑,“怎么,王兄你想查我?”
王维栋微微摇头,道:“是与不是,与我并无太大关系。我只是想提醒周兄,高起潜在方正化来莱州之前,曾去拜会过他。两人同为司礼监太监,虽然不知关系如何,但之间应该有少许联系。如果这件事真与你有关系,后续的一切都需要清理干净,以绝后患。而且,高起潜这个人是小肚鸡肠,那个林师傅……结果你知道的。”
周显脸色微变,久久不语,最终咬着牙笑道:“放心吧!他什么都查不出来。而且,这个时候不是我该怕他高起潜,而是他应该怕我,毕竟他高家就在莱州境内。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替我给高起潜带句话。让他以后最好给我安分点,否则下次就不止是他的一个侄儿了。”
王维栋叹了一口气,道:“周兄,你不再想想?毕竟之前的一切都是暗地里,如果这句话传到他那里,就彻底摆在明面上了。”
周显笑道:“不用再想了,给他添点堵,我心里还是挺舒服的。而且,终有一天,我会要了他的命。”
崇祯十三年,周坤到达浙江义乌,写信回给周显。说他在那里找寻到了林豹的动向,但那里早已是人去屋空。询问两边街坊之后,才知道在不久前刚经历了一场厮杀。林豹身死,暴尸三日后被埋入乱葬岗,他重新收敛尸首,帮其归葬。但多方寻找林凤君的动向,都始终没得到与她有关的一丝讯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