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驸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白马啸秋风
想到这里,高起潜连忙躬身向崇祯帝拜道:“陛下,奴婢不是不愿为朝廷效力,而是在我大明从未有宦官统领朝廷大军的旧例。一旦陛下让奴婢统领大军,恐怕会在朝堂之内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以宦官统领诸军,前线的那些总兵,副将们,恐怕也不会同意。一旦上下军令不齐,恐怕会直接影响前线战局。如若陛下让奴婢去和满虏决战,奴婢绝对无半句迟疑,只请您不要让奴婢当这主将。”
周显拱手道:“高公公,之前郑和,郑三保七下西洋,这不就是宦官领兵的先例吗?况且,此时之局面为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从未有过之惊变大局。就算没有旧例,亦可以稍微变通一下。能者尽其才,人人尽心,我大明才能中兴有望。您就别在谦虚了。”
高起潜恼怒异常,恨的咬牙切齿。这个小王八真是阴损,一个劲的将自己往火坑里推。关键是,自己还无法出一言辩驳。他只得满是祈求望向崇祯帝道:“陛下……”
崇祯帝想了想,最后也没有表态,只是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好好考量一下。今日讨论的够多了,诸位爱卿先回去歇息一下吧!我们明日再议。周阁老,你也问问诸位阁臣的意见,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周廷儒拱了拱手,道:“臣遵旨。”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三章 灭虏之策
当众人散去,王承恩过来通知周显。说是崇祯帝稍后还要见他,让他先去偏厅等待。御膳房送来了几盒吃食,说是御赐的。周显今日把高起潜顶的哑口无言,心中倍觉舒坦,吃的那叫一个舒心,几个盘子基本上清理了个干静。
如若今日不是高起潜首先挑事,周显还真无意针对他。松山近三万将士,锦州一万余士卒,这四万余士卒,还有数不清的百姓的性命都在援军身上。一旦有失,影响的不仅是这些士卒的生死,还有整个大明未来的国运。而足以担任援军主将的,必须是那种有担当,舍生忘死,敢于与满虏决战的大将。在周显看来,高起潜显然不是那样的人。
如若到时候朝廷真令高起潜担任主将,那周显真是难死难辞其咎了。但他心中料定,高起潜会拼命将这个职位推出去。今日他的表现恰好证明了周显之前的推断。
不知等了多久,等到天色黑下去之时,崇祯帝才派人过来通知周显去暖阁。
崇祯帝看到周显,轻轻的招了招手,沉声道:“周显,你先坐一会。王承恩,给他上一杯清茶。”
周显点了点头,看崇祯帝立在案几前,右手持笔,正在挥画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崇祯帝写毕。他轻轻的拍了拍手,坐在龙椅上,慢慢的呷了一口茶。望向周显道:“之前,你乘船前去松山,看洪承畴状态如何?”
周显沉默了一会,不太明白崇祯帝为何如此发问,只得照实答道:“尚好。虽然看起来稍显疲惫,但言语之间,满是为国效死的决心。”
崇祯帝脸色忧郁,轻轻的点了点头,道:“之前,朕招诸卿议事。有人言说松山被围,宁远兵力孱弱,不足以援救洪承畴。因而,他们中有人提议与满虏暂时膻和。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可行吗?”
周显愣了一下,心中暗想,这应该是陈新甲的提议了。他沉思了片刻,道:“陛下,战和之策,本就是战场常例,本无可行或者不可行之说。关键是,陛下派人前去与满虏议和,到底想议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崇祯帝脸色微变,问道:“何意?”
周显道:“议和就像是两个人坐在一起谈生意,相互之间讨价还价。彼此就看对方能给自己提供什么,而自己又能答应对方什么。如果与满虏议和,皇太极提出的第一个条件肯定是让我大明承认他的帝号。这个条件虽然有损我大明的威压,但说到底无非是一个虚名。接下来便是实际的条件,此刻我四万余士卒被围困在松山和锦州这两座孤城之中,如若我们以他们撤围松山和锦州两城为议和条件,陛下觉得他们会同意吗?依我看来,不会,到嘴的肥肉没人会轻易吐出来。但如若皇太极提出,让我大明退出松锦两城,甚至退出宁远,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全部归于满虏,陛下您会同意吗?”
看崇祯帝脸色难看,周显继续说道:“陛下,满虏想要的,我们给不了。而我们想要的,他们也绝难答应。为臣实在不明白现在议和的意义在哪里?另外,即使议和成功,陛下就真敢将九边精锐调离北镜吗?您别忘了,满虏为女真族的后裔,素来无耻无信。昔日,他们的祖宗和北宋合力攻破大辽,接着便背信弃义,开始攻打北宋。靖康之耻至今令我华夏子嗣羞愧不已。如果想以一纸协议就彻底困住满虏的野心,那真是小儿痴想。”
崇祯帝恼怒道:“现在朝廷无兵无将驰援关外,朕只想对东虏加紧议抚,使局势暂得缓和,使洪承畴不至于完全陷没。难道这样也不行吗?只要满虏同意放出松锦两城被困的大明将士,朕即使将这两个城让给他们又何妨?”
周显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心中大概了解了崇祯帝的底线所在。“陛下,即使您愿意让出这两城,我大军该怎么撤出?如若满虏不退,我大军放弃城池撤出,谁敢保证他们不会趁势猛攻?如若满虏全员撤退,他们难道就不害怕我们不再遵从协议撤出,而是将大量军备运入城中。”
“朕是天子,怎会言而无信?”
“陛下,这是国战,谁败了或许就会失去整个天下,谁会在意那些细枝末节。况且,兵不厌诈。战国时代,秦国便多次无信于六国。但在它统一六国之后,众人皆言它明智,而不是奸诈。”
崇祯帝脸色黯然,颓然靠在龙椅上。“那这和,真的没法议下去了吗?”
“陛下,和平历来都是靠征战打出来的。没有战,就没有和。即使陛下真想议和,也应该在议和之前做好大战的准备。一旦将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再厉害的舌辩之士在敌人那里也讨不得任何便宜。以战止战,这才是最终良策。”
崇祯帝苦笑了一下,道:“现在我大明内乱不止,外患严峻,还有四处征战的资本吗?”
周显起身立足,高声喊道:“陛下,我们有。”
崇祯帝吃惊的看着周显,良久不语。最后轻轻的摆了摆手,暖阁内的宫女和太监一个接着一个的快步向外走去,王承恩在最后轻轻的掩上了门。崇祯帝看所有人都离开,这才望向周显道:“周显,你这样说是在宽慰朕心,还是……”
周显欠身拜道:“陛下,为臣所言绝非妄言。解救锦州之战,我军虽然遭受惨败,但满虏亦有不小的损失。松山有近三万将士,锦州亦有万余士卒,虽然被困,但至少两城现在还控制在我们手中。祖左都和洪督师久历戎行,老谋胜算,之前又有粮草运抵松山,坚守半年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陛下试想,如果满虏想要将这两城的我军全部困于城中,他们又需要投入多少兵力?表面上看,的确是满虏将我军困于两城。但为何不能说,是我军将满虏大军牵制在松锦之间?”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四章 灭虏之策2
周显的观点太过新奇,崇祯帝一时有点没太明白。他抚了抚额头,言道:“周显,你这似乎只是换了个说法,让它听起来更好听一点。但目前的形势,说到底还是我军被困,而东虏始终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就算如你所说,是我军将东虏大军牵制在松锦一线。但满虏在那里陈兵越多,我军援救洪承畴的计划不就越困难吗?”
周显回道:“陛下,我大明在九边重镇也有不少陈兵,但为何满虏却可以屡次侵入中原,甚至威逼京师?简单而言,就是九边太广,而九镇总兵也并非人人都足以堪当重任。只要满虏找到一个缺口,便可以突入进来,并在劫掠一番后安全撤回辽东。那我们为何不采用同样的方法,直接奔袭辽东腹地?这样,满虏在松锦一线陈兵越多,就越能给我军造就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派出精兵侵入辽东沿海甚至是腹地,逼迫满虏回兵。等到松锦满虏大军人数减少,我军再出重兵增援松锦。这样一来,我们救出洪督师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崇祯帝脸色惊愕,怔声道:“满虏善战,贸然深入辽东腹地,出击的将士很有可能会完全陷入满虏的重重包围之中。况且,满虏多骑兵,一旦被他们发现行踪,也很难逃脱。这个真的可行吗?”
“陛下,在最初的时候,当然不可能直接直接侵入辽东腹地。但我们可以选择攻击处于边缘的地方,以方便即使撤离。通过不断偷袭、攻击,给满虏施压。满虏兵少,但防守的区域却十分广阔。一旦他们分散兵力,就是我们的机会。况且,满虏历来蛮野,待我汉民百姓如同猪彘。虽在辽东有个别人等是主动投靠满虏的,但大部分百姓却是被逼无奈。我大军前去辽东腹地,无论成功与否,都能给这些百姓以希望,让他们明白我大明从来没有抛弃他们。如此,在外有我军不断施压,而在内有这些百姓不断策应。等到合适时机,再大军压境,即使在将来彻底清除满虏也未必不可能。”
崇祯帝点了点头,他知道周显说的有一定道理。十三万精锐远赴松锦,但最终却招致惨败就已经说明以重兵进击已经不适应了。如若改变方法,以精兵不断侵扰,或许真能收到意外的惊喜。唯一苦的就是那些攻入辽东的士卒,完全是九死一生。在大明,真正敢于与满虏直接野战的,能有多少将士?将他们丢在辽东这样的敌军后方,是否真的明智。
崇祯帝沉默了好久,最终还是无法下定决心。他望向周显道:“前往辽东的路途遥远,山脉相隔,且中间困难重重。朕看这件事想要成功也并非那么容易,还是算了吧!”
周显脸色着急,连声道:“陛下,为臣所论,不是通过陆路绕过群山攻入辽东腹地,而是通过海路直接绕到满虏大军后方。通过不断侵入辽东沿岸,杀其百姓,破坏其耕种,不断减损其生产力。就如昔日毛文龙所率领的东江军所做的。满虏以鱼牧为主,恢复能力远不如我大明,只要不断的破坏下去,总有一天可以令他们全线崩溃。”
崇祯帝冷冷的看了一下周显,道:“周显,你可知道昔日毛文龙为何被杀?为人骄姿,索饷过多,之前每年朝廷送予东江军的粮饷都不下百万之数。你提议如此做,又准备向朝廷索要多少钱银?我大明朝廷的赋税在此时还能不能支撑的起来?”
周显脸色微变,外军桀骜不驯,不听命令,而又索饷过重,一直是崇祯帝最忌讳的事情。周显沉默了片刻,曲膝跪下,但却始终直着身子。沉声道:“在回答陛下话语之前,为臣能否斗胆问上陛下几句?”
崇祯帝怒气未消,厉声道:“你问?”
“请问陛下,每年朝廷能从胶州盐场收税多少?除了盐税之外,每年又能从登莱地区收取多少税银?”
崇祯帝愣了一下,道:“朕又非户部堂官,怎么会知道这些?要不要朕现在去招户部尚书前来,让他来好好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这个倒不必,臣可以告诉陛下。每年胶州盐矿上缴的税银为十三万两,而登莱地区因为饥荒严重,今年向朝廷上交的税银大约在十二万两白银之间。这两者合起来,就是二十五万两白银。登莱地区有兵员一万三千人左右,每个士卒的年饷在六十两白银之间,一年总计就是七十八万两白银,收支的缺额在五十万两白银以上。而朝廷自去年开始,便没有再向登莱地区输送半钱银子,这个陛下应该也清楚吧!”
崇祯帝有点苦笑不得,“说到底,你还是向朕讨银子来了?这里缺银子,那里缺银子,你让朕怎么办?我恨不得将这个皇位卖了,都换成银子给你们。”
周显轻轻的摇了摇头,道:“陛下,臣说了这么多,还真不是向您讨银子的。臣主政莱州之后,在短短数月之间便迅速补齐了莱州士卒的欠饷,有足够的银子安置灾民,并且还可以向松山运去那么多粮草物资?这些总计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八十万两银子之多。难道陛下您对此一点都不好奇吗?”
崇祯帝到此时才有点回过神来,他沉思了片刻,挥了挥手道:“你先起来,慢慢给朕说来。”
周显没动,依旧跪在当地。“臣有罪,不敢起来,请陛下容臣细禀。这些银子有些是查抄贪官污吏所得的赃物,有些是剿匪所得的战利品,但这些总计也只占三成左右。剩下的大部分是臣触犯朝廷法令,私自派出船只前往朝鲜行商所得,通过低买高买所得的财物。这是罪臣命手下人制成的账目,里面包含所得银子的来途和所用的地方。臣违反朝廷法令,请陛下给臣定罪。”说完,周显将从怀中掏出的账簿递给崇祯帝,再次回到原处跪下。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五章 灭虏之策3
崇祯帝脸色阴晴不定,拿起周显递过来的账簿看了很久。最终叹了一口长气,缓步走下龙椅。看着周显虽然口口声声说认罪,但却一脸自己没错的样子。淡声道:“起来吧!你这哪里有半点认错的样子,分明是在向朕邀功。”
周显默默起身,站在一边,没有言语。
“卢象升曾奏言说,在我大明,文官爱财,武将惜命。你是破贼不要命,聚散而不贪财。虽然违反了朝廷法令,但所得钱财,不是用来练兵,就是用来抚民。而且又主动向朕言明自身之过,如果朕连你这样的臣子都要怪罪,那真就是地地道道的昏君了。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吧!仅限于你我君臣二人知道。”
周显微微欠身道:“多谢陛下不罪之恩。但臣想说的,如若陛下准许臣在莱州开通海禁,并命臣掌控莱州盐场。臣保证不但每年仅莱州一地便可以给朝廷纳税四十万两白银,而且还保证突袭辽东沿海的任务由臣一并承担,而且不用朝廷一两银子的饷粮。如若到时劳而无功,请陛下斩周显之头,以示诸将。”
崇祯帝看着眼前这个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他自己突然有点自惭形秽的感觉。对方双目坚定而有神,没有半点畏惧。看起来好熟悉,就如昔年刚入主皇位的自己。只不过那种异常自信的光芒,在自己眼中早已散去,而对方却始终却保持着。他顿时有种特别庆幸的感觉,在这糟乱的天下,自己还是有些人可以依靠的。
如若自己能中兴大明,在将来的史书上会不会有人写道。崇祯帝慧眼识英才,将一个举人逐步提升为探花,而后者则竭尽全力协助自己中兴了大明。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得涌出一些希望。“如果真是如此,倒是可以让你试一下。但周显,你真的就这么有信心?”
周显恭恭敬敬的拜了一下道:“陛下,国事危难如此。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过多的犹豫只能丧失良机。况且,臣也不完全是无的放矢。通过这两次派人乘船去松山,为臣有自信可以顺利乘船前往辽东沿岸诸地。唯一的缺憾就是目前莱州的船只不够,需要向陛下讨要一人。如此,到时候无论是援助松山,还是突袭辽东,臣成功的几率都能更大一点。”
崇祯帝抬头奇怪看了一下周显,“朕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是谁?”
“户部郎中沈廷扬。他知晓造船,又熟知海路,必能帮上大忙。”
崇祯帝历来严肃的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你一个莱州知州,直接向朕讨要一个户部主事,这个胃口是不是太大了点?只不过也对,如若让你去办这样的大事,这职位是该提一下了。洪承畴对你赞赏有加,陈新甲对你也极力推荐,朕就同意了吧!自即日起,你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登莱吧!登莱的军政大权,朕就全权交给你了。”
周显皱了皱眉,没有第一时间谢恩,反而显的有点不安。这职位升的太快了,几个月时间便由知府直接连升为巡抚。枪打出头鸟,在这种情况下,一点点的失误就会被别人无限放大,从而招致难以想象的后果。但这样一来,确实要做什么事情都会便利很多。
崇祯帝看周显并无太大兴奋,疑惑道:“怎么,看你似乎并不太乐意?”
周显轻轻的摇了摇头,道:“陛下,不是。只是感觉肩上的责任感觉更重了,担心自己做不好,有负陛下所托。”
崇祯帝轻轻笑了一下,到此时他才意识到对方还不满二十岁。按平常来说,还是个孩子。他轻轻的招了招手道:“周显,你随朕来。”
周显随崇祯帝向前走去,看到在案几之上,正摆了一条纸幅。上面写着一首诗,正是昔日周显攻破马下虎之后,照抄李鸿章的诗作所做的那首。原来崇祯帝刚才就是在写这个啊!唯一不同的是,崇祯帝在诗前位置题了一个“男儿封侯”的诗名。名字很俗,只不过他写的字很好,龙飞凤舞的,有几分张旭狂草的风采。
崇祯帝抬头看了一下周显,周显咧嘴笑了笑,拍马屁道:“陛下,您的字,写的真好。”
崇祯帝也笑了笑,道:“你的诗也好,三千里封侯,还真是直抒胸臆。”
周显脸色尴尬道:“当时击破匪贼,一时兴起。就那么随口做了一艘,陛下莫要当真。”
“朕怎么看着,一点都不像是一时兴起呢!你看这最后一句‘笑着蓬莱千帆发,有人从此灭虏酋’,和你今日给朕所提的从海路突袭满虏的想法是何其相似啊!”
周显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崇祯帝看周显不言不语,淡淡笑了笑道:“你在宫中待了近五年,也算是朕的半个晚辈。朕有什么话,也就对你直说了。自我大明立国之后,就鲜再有封侯者。但朕愿意给你这个许诺,只要将来你立下大功,朕就满足你的愿望,封你个侯也未必不可能。但前提是,你必须协助朕剿灭东虏,平乱流贼,你可有这个信心?”
周显脸色微怔,看崇祯帝表情严肃,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一下子乐了。这个末代君王到现在真是没人可用了,才对自己许下如此重诺。明末的这种局势,周显对于如何挽救它虽有一些想法,但要真正最终做到,很难。况且,这根本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但看崇祯帝眼神中的期待,他也只得微微欠身,道:“臣下必会竭尽全力。”
崇祯帝看周显没有将话说的太满,说自己一定会如何如何,心中也没见怪。他了解周显,深知后者不会轻易许诺。既然他说了自己会竭尽全力,那一定就会如此。他微微点了点头,问道:“除了让沈廷扬随你一起去登莱外,你还有其他需要朕做的吗?”
周显想了想,脑海中突然闪出一个俏丽的身影。他微微犹豫了一下,装傻充楞,望向崇祯帝道:“陛下,您问的是私事方面,还是公事方面?”
末代驸马 第二百三十六章 灭虏之策4
崇祯帝疑惑的看了一下周显,不知道他为何会如此问。坐回龙椅上,隔着案几向周显道:“你还有私事需要朕帮你做?”
周显连忙点了点头,吞吞吐吐道:“陛下,我父亲已经六十有五了,身体也不好。就在前几日,我大哥儿子周泰的女儿也出生了。我周家好几代都是单传,到我这一代就只有我和我大哥两个,子嗣实在是不多啊!所以,我父亲一直催促我那个……,为臣也知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样的话,但耐不住老父一直催促,您看这个……那个……是不是也该?”
崇祯帝听周显一直故左而言他,越听越糊涂,直接摆手道:“周显,你有什么需要朕做的,就直说,这么吞吞吐吐的像什么样子。说,只要不是太过分,我都许你。又是你父亲,又是你大哥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周显低头小声道:“就是……就是将来某一天,一旦臣看上某家姑娘了,能不能请陛下亲自为我赐一次婚?”
“赐……婚”崇祯帝怔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笑的连眼泪都快流了出来,“哈哈哈,这还有主动请求为自己赐婚的。周显啊,周显,你忸怩了这么半天,就是想说这个呀!好好好,这件事,朕答应你。不要说将来,就是现在你看上哪家姑娘了。只要跟朕说,朕也可以给你当这个媒人。”
周显苦笑着,摸了摸后脑勺,道:“陛下,那如若是女方的父母不同意呢!”
“他们敢,朕亲自赐的婚。这是天大的荣耀,他们怎敢不接受?”崇祯帝同时“咦”了一下,玩笑似的望向周显道:“你是说,现在你已经有目标了,对吗?告诉朕,是哪家的姑娘?”
周显干笑了两声,道:“陛下,事有轻重缓急,为臣的这点私事还是稍微往后放一放吧!陛下您只要记得您曾答应给为臣赐婚,而且无论是哪家的姑娘,您都能满足臣的愿望,就可以了。毕竟,君无戏言。”
崇祯帝淡淡笑道:“你还担心朕会耍赖吗?好吧!朕向你保证,这件事,朕一定满足你。”
周显连忙跪倒在地,俯身拜道:“谢陛下隆恩。”
崇祯帝笑着摆了摆手,道:“起来吧!还有件事,朕想问你一下,你是真觉得高起潜可以担的起援救辽东的重任吗?”
周显沉默了片刻,拱手回道:“陛下,高公公的优势和劣势,在文华殿之时,我们已经议过了。优势在于他知兵,而劣势就像他所说的,他是宦官,恐怕难以服众。陛下,实际上周某认为在我大明还有另一位合适的人选,只看您是否愿意他出来戴罪立功了?”
崇祯帝脸色疑惑,道:“你说的是谁?”
“前兵部右侍郎孙传庭,孙白谷。”
孙传庭昔年和主和的杨嗣昌及中官太监高起潜因为政见不一,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在洪承畴担任蓟辽总督后,主张将善战的秦兵全部留下,以守卫蓟辽。孙传庭对此坚决反对,认为“秦兵不可留,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当时主政的杨嗣昌对此置之不理,后来又因为其他的事情,孙传庭心中暴怒,引兵告休。而在诸臣指责孙传庭是故意推脱之后,崇祯帝因此而罪责孙传庭,将其贬为庶民。随后又将其投入监牢之中,这一关就是两余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