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大慈安寺内,七院三堂,虽无高下之分,但个中排名,僧人子弟们,也都是心中有数。
就如罗汉堂与藏经院一般,就是两种概念。
按着慈安寺的用意,是让了通和尚决定,将荀少彧,安排到哪一处院、堂。
了通和尚,当然不会,亏待自家衣钵弟子。
但是,磨砺磨砺性情,亦是不可获取的途径。
这种过程,可能三年,亦可能两载。
然而,荀少彧的一则箴言,让了通和尚大悦。
这些磨砺,自然是再也没有必要了。
元始诸天 第三十九章内外刚柔
旬月,
僧舍院落,月光斜照,清冷凄迷,
荀少彧眸光垂下,双臂微垂,掌心向下。
自从了通发话,从此以后。
这大慈安寺,七院三堂,在荀少彧面前,几乎都是畅通无阻。
之所以用几乎,而不是全部。
则是因为各堂、院,历经数百载,到底是有几分,不为外人所知、所探的底蕴。
这种底蕴,不是面对阖寺大灾,是没有必要拿出来的。
就是荀少彧,捧着大和尚的金面,亦是不管用的。
不过荀少彧也深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一个多月,他泡在罗汉堂,也不是没有收获。
荀少彧双手一翻:“罗汉拳!”
罗汉拳,是大慈安寺,乃至于放眼整个佛门之中,都是最为普及的一套拳法。
几乎在虚空宇宙,诸天万界,任意一方世界,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两套,冠着‘罗汉拳’名头的武学。
不过,此时大慈安寺的这一套罗汉拳,却大为不同。
某种意义上,这一套罗汉拳,才是大慈安寺的安身立命的根基。
这一百零八式罗汉拳,就是无数武僧人,殚精竭虑数百载,凝缩出的一套总纲拳法。
只见,荀少彧,拳法一起,气势自生。
似虎啸,似鹤唳,似蛇吟,
拳法武功,首在杀伐,其次才是养身安命。
罗汉拳,不要看名字,似乎很是笨拙。
但,这一套拳路,施展出来的,却近乎于诡谲重重。
大巧若拙,大拙中恰恰有着大巧。
不知何时,一位僧人路过僧舍,听到荀少彧的拳风声,不由驻足观看。
这一看,目光就再也无法挪开。
待到荀少彧,练到招式中的精妙之处,竟顿然大喝:“好!!”
荀少彧正练到痴迷,听到这一声大喝,顿然从其中境地中,跌落出去。
“圆光师兄,”
荀少彧眉心一挑,平抚心绪,对来者双手合十。
僧人在月光中,渐渐露出形容。
圆光和尚身着一袭灰色僧衣,壮硕的身躯,将宽松的僧袍,都给撑得满满胀胀。
“阿弥陀佛,”
圆光念诵一声佛号,道:“师弟资质过人,果然不愧是师伯衣钵。不过月余时日,一身罗汉拳,已然造诣不浅了,”
“可喜可贺,了通师伯后继有人,”
圆光和尚谈起这位师伯,神色中满是敦孺。
荀少彧谦逊说道:“师兄谬赞,师弟承受不得,”
“这罗汉拳,师弟用来,不过一二皮毛。怎可当得,师兄这位大家称赞,”
圆光笑道:“师弟太自谦了,”
“我出家人,四大皆空,不着表象、皮象,亦不必如此生分,”
“都是自家师兄弟,哪里来的许多客套?”
这话一出来,荀少彧如何敢小看,这位莽僧人的心思。
荀少彧道:“是我,着相了,”
月夜漆黑,和尚铜铃一般的瞳孔,愈发明亮,宛如波斯宝石一般,黑亮透彻。
“哈哈哈,”
圆光和尚摸了一摸光头,畅快大笑。
“所谓罗汉拳,”
他双臂一伸,五指紧握,:“就是强身健体为根,精满神足为本,一百零八招式,为枝为叶,”
“师弟,我观你招式武学,循序渐进,通了些真法,”
“然,练武之途,不明内外,不晓刚柔,也是不行的。”
圆光和尚一时兴起,摆出拳架。
看这圆光和尚的意思,荀少彧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连忙,道:“请师兄指点一二,”
圆光和尚一挥手,应道:“好,”
“这一手罗汉拳,是罗汉堂,乃至于大慈安寺的瑰宝,”
“是不传之秘,炼体的上乘手段,”
听到‘炼体’,荀少彧神色一动。
和尚话语不停,道:“所谓食煞者,外家也!”
“食气者,内家焉!”
大和尚的话,让荀少彧楞然,不自觉念叨:“食煞,食气?”
这种‘高、大、上’的词汇,是这么个低武低法的世界,可以撑得起来的?
怎么想,这都应该是,那些高武高法,一拳打爆世界、星球之类的。这种高端世界,才能用到的,专用‘词汇’才对。
“师兄,那个……什么是外家,什么是内家,”
他抿了一抿唇角,感到一丝干涩。
和尚开口谈及武学,神采奕然:“外家露乎皮相,内家藏神与内,”
“我罗汉堂僧众,乃至罗汉拳法,都属外家修行,”
“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外家功夫,表露与外,内家功夫,藏力与心。”
“故而,但凡筋肉、骨节粗大者,多是外家功夫有成,出手有数百、近千斤力道,”
千斤力道!
圆光和尚一提起千斤力道,又让荀少彧倏然一惊。
这可是【易筋煅骨】的起步阶段,是真正区分凡俗与庸碌的开始。
“没错,就是千斤力道,”
许是,看到荀少彧的惊讶,圆光和尚沉声说道。
圆光和尚一步踏出,僧鞋踏在青石板上,掀起一阵灰尘。
“罗汉拳一百零八式,每一式,万变不离其宗。不所谓,隔、迫、冲、闪、点、举、压、钩、抄、抛!”
他似乎每说出一字,都蕴含着,莫大威能。
圆光和尚的武道,一举一动,近乎浓烈阳刚。让荀少彧心神,为之一震。
呼!呼!呼!
拳风扫过,一些细碎的沙烁,在地面上不住跳动。
在圆光和尚的手中,这罗汉拳一百零八招式,每一招、每一式,都已归于平凡,润物无声。
荀少彧眸光闪动,一轮似如满月的石镜,在他的瞳孔之间,渐渐显露出来。
石镜之内,一道道身影,缓缓汇聚,看其身形,近似荀少彧本人。
点点金芒,在他瞳孔之间,稀稀疏疏。
一百零八道身影,交错之间,最终汇聚成一道灿烂金辉,投入石镜表面。
“这是……”
荀少彧心头,无悲无喜,似一滩死水一般,幽静淡然。
“……石镜么!”
他心中,一如一滴水,滴入一滩平静的死水当中,泛起层层涟漪。
“刚到极处,便是柔!”
圆光和尚笑意吟吟,一翻手,拳势渐收,对荀少彧说道:“罗汉拳之所以,是上乘外家,就是明了刚柔,揉入刚柔,”
“外家食煞,小成炼筋膜,大成炼骨节,巅峰炼窍穴,”
圆光步伐一错,脚下青石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周身两百零六枚骨节,齐齐响鸣。
“内家高手,多是道家,或是儒家中人,中庸平和。我佛门中人鲜有,在内家功夫上,有所成就者,”
圆光和尚,双手一束,侃侃而谈,道:“贫僧修的,亦是外家武学,对于内家功夫,只知些许皮毛,”
“然,武学之道,博大精深。内家武学,既可同外家之道,流传至今,自有超乎寻常之能,”
荀少彧眸光,划过奇异,道:“外家,内家,”
“这两门道路,可有优劣?”
圆光和尚笑了笑,拍了一下自己的大光头,道:“内家高手,讲究精气神,抱成一团,不泄不露,”
“不似咱们炼外家的,骨节、身形,一看便知。内家高手,则精气神元凝炼,不出手就恍似普通人一般,看不出端倪,”
“一出手,气脉悠长,极难对付,”
圆光和尚似乎陷入回忆,喃喃低语:“外家高手,须臾间就可分出高下;内家高手,要是彼此相差不多,甚至几十上百招,都未必能够收手,”
此时的圆光和尚,脸上满是追忆。
显然,这位圆光和尚的一身武学,不只是在闭门造车,就可以炼就的。
那必然是,要经历过千淬百炼,辛苦熬磨。
才能让圆光和尚,养出这么一股气魄。
看着圆光和尚,对于武学之道,内外之理,信手拈来。
荀少彧,不禁请教,道:“那咱们大慈安寺,可有内家法门?”
圆光和尚,讪讪一笑,道:“佛门外家高明,道门内家高妙,”
“我慈安寺的藏经院内,可能收藏了几卷内家法门,但对于我正统佛门功夫,就有些不入流了,”
毕竟,佛门不擅内家功夫,就算收藏几卷内家呼吸之法,也难以媲美,本身的上乘外家。
荀少彧了然,道:“师弟明白,自然不会,去舍本求末,”
圆光和尚深深的看了一眼荀少彧,道:“嗯,希望如此吧,”
他背着手,就着愈发深沉的月光,一步步走入阴影丛生的树荫底,背影愈发飘忽。
元始诸天 第四十章未雨绸缪
听人话,吃饱饭!
荀少彧既然知道了圆光和尚的态度,自然不会去讨这没趣,去练什么内家功夫。
佛道之争,一内一外,倒也是异曲同工!
不过,外家功夫,竟然与【易筋煅骨】之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倒是让荀少彧,有些意想不到,出乎意料。
“小成炼皮肉,大成炼骨节,巅峰炼窍穴,”
这几乎是字字珠玑,坦言此世武学道理。
“不过,最大的收获,还是……”
荀少彧瞳孔,那道道身影交错,最后汇聚成一道。
那一道身影,似刚猛无铸,似拳意滔滔。
一百零八招式,赫然不断精简,化作一套武学杀招。
“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
一滴赤色源力,轰然四散。
一丝一丝赤气,在石镜表面,泛起赤色光泽,环绕不住。
“这……才是我,最大收获啊!”
荀少彧,拳掌之间,变化莫测。
仿佛一种天性本能般,在瞬息之间,已然有一十八种变化,一一生出。
…………
大慈安寺,般若堂下,
庄严佛堂中,百盏油灯,洒下细碎金黄,
一尊纯金佛像,盘坐高台上。上有一袭,深黄经布,自佛像臂膀盖下。
法台之下,犹有一尊,三足两耳,铭刻道道箴言的铜鼎。
有着三缕青烟,自铜鼎周匝,徘徊不定。
在烛光映照,飘摇之中,一尊身影,正盘膝静坐。
圆光和尚,自僧舍院落出来,没有回自家的罗汉堂。
反而,不紧不慢,走入了此间佛堂。
“师伯,”
他双手合十,声音中满是敦孺。
双膝弯曲伏地,对着那一位正在佛像前,盘坐的身影。
这位莽和尚,温顺有加。
了通大和尚,缓缓睁开双眸。
淡淡的望一眼,这位一直,就以粗莽形象,显露在人前的师侄儿。
“嗯,你来了,”
大和尚眸光,一如清澈见底,只是淡淡的说道。
“南无阿弥陀佛,”
圆光叩首,诵念佛号,以示对这位的尊崇。
“不必多礼,”
看着这师侄,了通和尚的嘴角,不禁浮起一抹笑意。
这一位师侄,自幼是由了空和尚,扶养成人的。
在个人情分上,自是不比,那些寻常弟子一般浅薄。
而且,这为圆光和尚,无论在武学修养、或是佛学见解上,都是圆字辈弟子中的翘楚人物。
甚至,了然禅师与了通和尚,都有意钦定圆光和尚,作为大慈安寺,下一任主持人选。
所以无论公、私,了通和尚,在对待圆光的态度上,就有着几分亲近的。
圆光和尚起身,低头道:“弟子已经去见过,圆真师弟了,”
“嗯……”
大和尚应了一声,道:“怎么,贫僧的这位衣钵弟子,可还入得了,你这位罗汉堂首座的法眼?”
此时的,了通和尚,百衲衣坦露胸脯,一串念珠,顺着脖颈而下。
丝丝金色光辉,在念珠浮面之上,不住酝酿。
这些金辉,在一百零八枚念珠,若隐若现着佛音禅唱。
这是以一颗琉璃禅心,孕养念珠。
以上乘佛法,将这一颗颗念珠,打磨的绽放佛光,玄妙更甚以往。
圆光和尚,颔首低眉,回想着这几日间,与荀少彧一言一行。
他道:“圆真师弟,既是入得师伯门墙。想必,这位师弟,早就通过了师伯的考较,”
“不过,弟子这几日以来,与师弟言谈、交往,此子不似个安分之辈啊!”
圆光和尚,是何等样人。
能做上罗汉堂首座,被当成下一代主持培养。决然不是表面上,是那般简单的粗矿汉子。
寥寥几日,与荀少彧的相处,自然察觉到,荀少彧那看似恭谦的背后,那一丝凛然傲骨。
然而,了通和尚听到,这样一番,似褒似贬的评价,反而畅然大笑。
他道:“好一个,不似安分!”
“当今时局,乱象初显,正是开拓进取之机,”
“咱们想要安分守己,说不定那些人,反而升起警惕。不折腾出,几下响动来,他们是不会放心咱们的。”
了通和尚看的长远,这天下动乱四起,益州虽偏安西陲,但益州各地俨然有人磨刀霍霍。
但,他们大慈安寺,并不准备争龙。
争龙风险太大,太岳山的教训,可是触动了不少道脉!
所以,除非是确定了益州潜龙所在。否则了通和尚,是不会轻动的。
只是,慈安寺在锦平府,信众诸多,潜在势力颇大。
难免不会有人,想要对慈安寺这一块,汁多味美的‘肥肉’下手。
这就需要适当的,展露一下獠牙,让慈安寺多上一层保护色了。
了通和尚,道:“这圆真,就是不二人选,”
“您是说?”
到底是一堂首座,‘政治’智慧不低,圆光和尚明悟。
“呵呵呵,玉不琢不成器,这小子,秉性不错,但要不经过几次雕琢,日后也难成大器,”
大和尚低声笑了两声。
一位青气秉命的苗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无法不去重视!
无论荀少彧他,未来的际遇如何。
但,对于了通和尚,乃至于整个大慈安寺的意义,都是难以言喻的。
毕竟,在这风云渐起,鼎革天地的关键时刻。
一位青气秉命者的能耐,足以搅动乾坤,让人不敢生出,小觑之心了。
“出身于慈安寺的一方之主,对于慈安寺的作用,可就太大了,”
了通和尚心中,略过这般念头。
无论荀少彧,未来是成为一方一地之主,或是直接成为益州潜龙的从龙之臣。
这些,对于大慈安寺来说,都是难得可贵的‘政治资源’。
犹其是这当中,大慈安寺的投入,近乎与‘无’,真正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阿弥陀佛,”
圆光和尚目光闪烁,问道:“想必,圆真师弟日后,会明白师伯苦心,”
“他会明白的,”大和尚微微颔首,神色中不含其他情绪。
荀少彧命格之事,在这阖寺上下,也仅有了然禅师,与了通大和尚。
这两位寺中,地位、名位最高者,才有资格知道。
就是圆光和尚,也只是明白些枝末,不明白全尾。
不过,了通和尚,也是用心良苦。
佛家重因果,在此类事之上,比之道家,更犹甚数分。
一但沾染孽业,一身佛家神通,登时就要十去七八。
而荀少彧本命纯青,命数厚重。
大和尚受了天地之噬,金身有瑕,又揽入这般因果之数。
这举动,不吝于是自家断了自家道途,再无补救机会,只能枯坐老死,在这茫茫红尘之中。
他目光平和,望着着这位师侄,道:“我慈安寺,兴建与先卫,始盛于今朝,从一介荒山野庙,成了这一方大寺。”
“历经数代,才有着这般香火,不易啊!”
圆光和尚欲言又止,隐约间似乎明白了什么,呼道:“师伯,”
了通大和尚低声呢喃着:“五百载古寺,舍了老衲一人,换取个机会,值得,值得啊!!”
…………
秋风瑟瑟,枫叶映红,
小镜湖畔,一小和尚,在凛冽秋意下,仍旧一袭单薄的灰色僧衣,站在秋水一侧。
这小和尚,年龄大约十二三岁,相貌清瘦,颚骨饱满,目光中似是,带着些活泼灵动。
在这秋意当中,愈发明朗清晰。
倏然,小和尚身躯一动。
嗡——嗡——嗡——
骨骼之间,发出如雷咆哮。
一拳轰出,仿佛一架架战机般,呼啸而过。
一时间,周匝数尺之内,草地稀疏,红叶顿然在拳风之下,洒落漫天。
“先天罗汉拳,”
小和尚身影交错,僧衣鼓动,猎猎交响。
这一门,石镜精简衍化出得武学,仿佛是对这小和尚量身定做的。
动如猛虎出柙,静似老树盘根!
那一拳,那一脚,都是近乎完美。
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
荀少彧收起拳架,静静品味着,这一门拳法精义。
时光冉冉,五载过去了!
荀少彧的和尚生涯,整整度过了五个念头。
他渐渐退出,武学定境。
“五年了,”
荀少彧看着一汪湖水,枫叶殷红,甚至染红了这一湖碧水。
时间过的很快,对于荀少彧来说,更尤为如此。
对于此世之人而言,这是度过了五个年头。
但对于荀少彧自己来说,却不过是在主世界,多多来回了几次而已。
有着石镜的镇压,这两方世界,倒是对他无碍。
只是主世界一日,大魏世界是一年!
若非主世界,荀少彧不可能放弃,吕国公子的名位。
他甚至都想要,一直停留在大魏世界,指挥这具身体的一举一动,图谋气运。
只是,在经过荀少彧几次,来回两方世界时。
荀少彧才愕然发现,这一具躯体的原主人,还是有着一些微薄意识的。
只是那些意识碎片,在经过石镜毫不留情的镇压,再有荀少彧不断同化下,几乎都成了荀少彧的意识分身,且承载了荀少彧的知识。
正是如此,才让大慈安寺,阖寺上下,对荀少彧的关注,如此之甚的情况下,亦没发现丝毫不谐。
元始诸天 第四十一章五载悠悠
这一道意识分身的形成,有着颇多巧合。
若非石境,太过霸道,直接将原身意识碾成碎末。
并且,原身意识,正处于七八岁,尚且单纯的年纪。
荀少彧也无法,将这些意识碎片,渲染成一道意识载体。成了类似于‘u’盘,或是第二意识一般的存在!
荀少彧对于这一道机械意识,防备心亦是极重。对于什么‘独立意志’、‘反客为主’之类的狗血,他是一力杜绝的。
时时刻刻,都开着‘格式化’。
一直让那一道第二意识,处在空白状态,宛如一张‘白纸’,不给它一丝一毫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都还能阴沟里翻船,他荀少彧也认了。
不过,感受着身躯,气血翻腾。
全身上下筋肉饱满,一道明劲,疏通周身,奠定雄浑扎实的根基。
这一道劲力,就是荀少彧数年苦修的成果。
外家小成,炼皮肉之境!
他感叹,呓语着:“要不怎么说,有毅力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这大魏世界的五年,荀少彧不可能时时去把控。
因为哪怕是消失五天,或者接连昏迷五天,都是不可取的。
毕竟主世界,可没有土鳖。
那些强人的手段,各个匪夷所思,让荀少彧根本不敢小觑一丝一毫。
万一被哪位武学大宗师,或是元神真人,看出些端倪来。
荀少彧可没有自信,自己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故而,他就能用这道第二意识,去‘填鸭’般学习。
将各类学问,填充进入脑海。
然后荀少彧,再一步到位,全部接收并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