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元始诸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弃还真
…………
仙道第一洞天,小有清虚天!
一座座仙宫神阁门庭,个中仙光暗淡无光,紫气祥云若隐若现,一尊尊罗天之数镇守着清虚宫。
众多道门神仙齐聚,仙光遮耀一方,天光涌动,朵朵金莲撑起紫气,消磨着天地间汹涌的元磁神光。
一面九丈九尺宝镜,高悬于清虚宫上,镜中演绎八方万象,照入广大仙道世界。除非几处仙山地位特殊,照不得其中详情,这一面宝镜已然可照仙道万象。
一尊青袍仙人面色沉凝,端坐在七阶法台,眸光流转漠然,遥遥眺望着法镜之上,那一尊屹立于大地苍茫之上几千丈伟岸巨人,神色间不由阵阵阴晴不定。
清虚宫周匝几尊罗天之数,也都注视着镜面上,那一尊吞吐元磁精气的伟岸身影,心神间的动荡难以抑制。那一尊伟岸身影不经意间,散发的恐怖气机,就能让这几尊罗天之数,心惊肉跳不能自已。
天仙之下皆为蝼蚁,何况这一尊伟岸身影力压群仙一筹,道行道业之高妙,几度触摸到太乙道果,可谓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仙!
一尊仙家见着伟岸身影恐怖如斯,呢喃道:“各位师兄,那人……如今踏出天外天,吾等师长至今不现身,怕是……已遭其毒手了!”
对于天仙之下的修行人,这元磁神光都如砒霜毒药一般,除非有着天仙紫气庇佑,否则任是道行再高明,也难逃身陨之祸。
因此,在见着一家家福地洞天,在天仙紫气消磨殆尽,道统门人全部灭绝之后。几大洞天的高人们纷纷引以为戒,不惜以dà fǎ力将洞天福地中的天仙紫气,尽数灌入到小有清虚天这座第一洞天中。
让这一座洞天得到天仙们的遗泽,生生坚持了二十载,成为道门群仙的栖身之所。此刻的清虚宫中,不但有着王君一脉的仙人,还有着青童君、紫虚君二人的传人。
这位仙家的话语虽是无意,但这话一出口,却无疑是捅破了一层,谁也不愿相信的窗户纸,让清虚宫众仙面色愈发难看。
众天仙二十载不显世间,其间也不曾联系洞天福地、净土佛土,恍若一起失踪在天外天境,引得人心惶惶。
当然,这众位天仙无踪,这要是放在天地劫数不显,元磁神光不曾崩坏世间之时。对于广大天下修行人而言,无疑是一成道天仙的大好机会。
头顶上少了几座无可攀登的大山,天下修行人的成道之机,几乎凭添三四分之多。
只是,在失去头顶上几座大山后,再有着什么剧变就只能依靠自身抵抗。虚空三十三重元磁神光的厉害,彻底将这些修行人打痛打醒。
缺少天仙教主庇佑的修行人,在宇宙虚空三十三重元磁神光之下,骨肉顷刻化为宇宙尘埃,只留无数枯骨腐朽。
一尊老仙须发皆白,身子颤颤巍巍,言辞犹豫了一下,呢喃道:“这……绝无可能,师尊乃是当世第一天仙,万载道行为众仙之首,岂会失于玄门之手。”
“玄都只是一介新晋天仙,吾等师尊却是修行千载万载之仙,二者差距不可道理计,尔等难道认为师尊们会败于玄都之手?”
说到最后,这一尊老仙道袍鼓荡之间,仙气沛然难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异象一一涌现,乃是道门祖师青童君的得意弟子。
几大古仙人面色一沉,道:“天仙大道高妙无方,差上一丝一毫就是天地之差,吾等师尊乃是古老天仙,玄门祖师再是天纵之资,又当得如何?”
玄都道人身为万古第一成道之人,任是佛道魔三教中人,也不得不佩服这一位的惊才绝艳。但让三教中人信服,这一位玄都道人能以一己之力,抗衡六大教主不落下风,着实是一桩难事。
清虚宫云台上,明愚皱眉许久,低声道:“只是,各位师长究竟何等境况,吾等一概不知。玄都道人显化天仙大神通,吾等师长也该有着相同的能为。可是各位师长迟迟不现身,贫道心里隐约有些惶恐啊!”
无论几大古仙人心中如何不信,但玄都道人是此世惟一一尊救世的天仙,却是一不争的事实。只凭着这一点,就足以让群仙、诸魔、众罗汉诚惶诚恐了。
一尊古仙人轻声道:“吾等,不如去拜谒这位玄门祖师,想必那位玄门祖师,能为吾等解惑。”
“这……”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几大罗天仙家面露迟疑,他们都吃不准玄都道人的脾性。天仙教主太过超然物外,若是玄都道人一时震怒,顺手将他们几人碾死都有可能。
以玄都道人展露出来的些许手段,哪怕他们几大天仙门人不愿承认,也不得不承认玄都道人在众天仙中道行极强。
虽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日之威,方斯更甚!
这是几大罗天之数,最为直观的感受,明愚道人轻轻咬了咬牙关,看着面露犹豫的几位罗天之数,冷哼道:“诸位不用犹豫了,等根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几位师长的安危重于一切。”
”天仙的敌人只有天仙,吾等在天仙眼中本就是眇小,只要不惹怒这位玄门教主,他也不会纡尊降贵的,亲自动手捏死吾等。”
几位罗天之数面露颓色,嘟哝着:“只能,期望如此了!”
每一个见着玄都道人大神通的神仙中人,心头战意有几近于无。那是不可攀越的高峰,任凭神仙中人如何努力,都无法攀登到山颠的最高峰。
所谓人力有时穷,而天地无穷尽矣!
“呵……”一声散漫的轻笑声,不知何时突兀的响起,并在清虚宫中徐徐回荡。
这一声轻笑着实漫不经心,但让清虚宫所有神仙,犹如被雷霆劈了一下,整个人都是一凛。
明愚道人抬头注视宝镜,九丈九尺高的法镜上,玄都道人几千丈法身矗立天地,三宝如意演化日月星河,与一十二重宝光争辉夺彩,不经意间的威严,让众仙只得俯首帖耳。
“尔等,是在议论本尊?”这一尊玄门教主目光看向虚空,仿佛正对着宝镜,对清虚宫内发生的一切洞若观火。
而且,哪怕相隔万水千山,只是隔着这一面宝镜,都有着莫大的压力落下,致使清虚宫群仙都是噤若寒蝉一般,不敢动弹一下。





元始诸天 第三七八章治大国者
————
“尔等,可是在议论本尊?”几千丈法身伟岸如斯,玄都道人心念照定,看着小有清虚天内诸仙,声若天地洪钟一般,洗涤心灵杂念。
此刻的玄都道人,一身道行臻达前所未有之境,几千丈法身何其伟岸,恍若这一方天地化身,呼吸吐纳皆是雨露雷霆,震的群仙瑟瑟发抖。
他见着清虚宫内众多古仙人齐聚,眸子中闪过一丝淡漠,仰头看向苍穹,淡淡道:“吾玄门大道大成,不日将在玄都紫霄宫讲道,尔等可来玄都金顶听讲玄门大道!”
明愚道人苦笑一声,俯首叩拜道:“小仙,谨遵教主法旨!”
“小仙,谨遵教主法旨!!”这几尊古仙人在玄都道人气机之下,着实没有多少逆反的心气,只得纷纷俯首叩拜,不敢有着丝毫失仪。
天仙教主之威不可测,这些古仙人都是精明通透之辈,岂会与玄都道人为难。
与此同时,仙道世界佛道魔三教洞天,都响起玄都道人之言。无论是佛门阿罗汉、魔道大魔头,道门罗天之数,在这响彻天地的平淡声音下,都只得恭恭敬敬的俯首帖耳。
这一位玄都道人几若代天执道,一举一动一方青敕世界呼应,磅礴难以想象的力量,任由玄都道人所用,可以称其为仙道世界意志代言人。
堪称天道代言人的玄都道人,只要这一方世界不毁,失去了天地眷顾。只要此身立足于这方天地,便是那几尊天仙大能复生,也不够玄都道人一指镇压的,这已是太乙道果的威能了。
“代天执道,怕是只有青紫之数的世界,才能有这般人物出世。若是在主世界这等强大世界,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当然,玄都道人心中尚余几分警醒,或许他在仙道世界之中,是高高在上的天仙之尊,玄门太上祖师,执掌天地大道的人物,可以干涉一方天地生灭造化。
但在主世界这般位格超然的天地,一尊不死天人级数的人物,而且还是没有证得道果的天人,在主世界虽入了强者之流,却绝然没有着青敕世界一般的至高业位。
三宝如意日月星星河璀璨,玄都道人轻声自语:“此方世界,能够给吾提供的资粮,也就只有如此了。”
这一方天地意志,无时无刻不在为玄都道人救世之功,而欢呼雀跃着。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元磁精气,正在缓缓的散去,为这一方天地存下了一点元气,遗泽千代万代。作为始作俑者的玄都道人,自然得到了这一方天地的眷顾。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如今玄都道人就是这一方仙道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天命’、‘主角’。
一身得此方世界倾尽所有,玄都道人才有着窥见太乙道果一角的契机,但也仅仅只是得窥一角。想要纵览太乙道果全貌,只有等着紫敕世界晋升,借着世界升格之机,玄都道人方能证得太乙道果。
“此身境地之高,前所未有啊!”玄都道人感受着自身磅礴的法力,一念星辰坠,一念日月转。如若此身能踏入主世界,凭着近乎天人道果的神通法力,苦境大地必有他一席之地。
“可惜,石镜只得以真灵转世,不能借助肉身横渡宇宙虚空。”玄都道人心头兀自有些遗憾:“吕国若是有一尊近乎天人道果者坐镇,豫州霸主舍我其谁,就是殷天子不请出天子神兵、镇国大军,也休想压过吕国一头。”
毕竟,荀少彧炼就先天五太化身,这先天五大化身虽不都似玄都一般,成就天人不死真身,却也都是极端强横的存在,有着先天五大化身若能在主世界出手,无疑是多了五尊帮手。
“只期望石镜再修复一些,晋升第四品之列时,能让吾多一些惊喜!”
只是,玄都道人对此也不过多期待,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在执掌一方青敕世界之后,玄都道人的收获已然足够惊人的了。
其间好处之大,足以让其窥见太乙道果之上,那超拔命运长河的先天大神通者之道,成为虚空宇宙中的一方巨擎。
“救世之功在身,天地大道至理予取予求,该是吾玄门大兴天下,证得半步太乙之时矣!”玄都道人轻轻一笑,蓦然一步迈出,紫气生成华盖,三千里天音回荡,紫霞升腾不休。
一阶一阶天梯,自玄都道人脚下升起,天梯如金似玉一般,云气翻腾滚滚,直指玄都紫霄宫所在。
玄都道人法相庄严,几千丈法身俯瞰这一方天地,五色云霞翻滚间,身影逐渐消逝在云霞之间。
…………
玄都仙山,金顶紫霄宫!
一位位神仙中人落座宫内,佛道魔三教高人齐聚,气机交演冲破霄汉。更有一尊尊罗天之数位列此间,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演化一道道异象。
作为这一方天地的救世教主,这一尊玄都道人宣讲修行之妙,阐述玄门大道之机。对众多修行人而言,简直就是千载不遇大机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遏制的诱惑。
不求能得玄门大道真传,只要能得一二分神髓,就足以让许多大修行人受益终生了。
尤其几大天仙教主至今无踪,玄都道人作为此世唯一一尊现世的天仙,能得其真传大道,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张护身符。
铛!铛!铛!
紫霄宫金钟无风自鸣,一声声悠扬的钟声,回响在空旷的这一座宫殿之内,钟声沉沉敲响,大有着晨钟暮鼓,醍醐灌顶之感。
一尊浩渺身影不知何时,落座于云台之上,丝丝缕缕的天仙气机,恍若置身一方无穷高远之处,为一方治世之尊。
“弟子,参见玄都老师!”众多大修行人当即起身,向着云台高坐的那一尊浩渺身影,遥遥一拜。
这一尊浩渺身影怀抱三宝如意,近乎天意高悬一般,淡淡道:“尔等,毋需多礼……”
“三教教主倒行逆施,扰乱天地秩序,已得天谴之罚。因着众生受此干系,吾以法身救济世人,有大功果与世,不日当与道合真而去。”
“而在与道合真之前,吾将宣讲百二十载玄门大道,阐述大道经意,为众生指明大道修行方向。”
三教门人听得自家教主消息,虽只是一语带过,心头仍是留了些念头。
只是,在这一座紫霄宫中,三教门人只得旁门中人一般,强自压下心思,俯首道:“老师慈悲,功德无量,度世济人!!”
对于这些大修行人朝拜,玄都道人坦然受之,俯瞰着众多大修行人,轻轻的颔首点头。
要知道,在这一方天地,玄都道人功德之大、道业之高、道行之深,都已达前所未有之境地,足以承受三教、旁门众多大修行人朝拜。
何况,玄都道人开辟修行新体系,若是完全代替旧有体系,就是称上一声‘道祖‘也是不无不可。
仙光沉浮不定,玄都道人直接讲述性命要害,在一字一语间,莫不是玄门大道之精华。其养精气、攒神气、炼元气之法,将天、神、地、人、鬼五仙道业,阐述的分明透彻。
“如此,玄门大道正朔之位,定矣!“玄都道人口吐大道玄音,见着紫霄宫中众多大能们沉浸其间,心头不由得暗喜,
这些大能有的是三教中人,有的是旁门散修,也有的是玄门中人,可谓仙道世界的中坚人物。让这些大能人物修行玄门大道,成为玄门中的一员,这一方世界才是真正落入玄都道人之手。
哪怕这些大修行人中,还有着心怀三教之人,对玄门心有怨愤。但玄都道人大势不可逆,这些修行万载的大修行人,如何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就是不知,所谓与道合真,仙道元神合道,或与神道规则合道,当中又有几分微妙变化。”
这元神合道与规则合道,固然都是合道,但二者不可等同视之。
元神合道是元神与大道相合,成为天地大道的一部分,介时无处不在无所不在,一念遍观古往今来,道行之精进骇人听闻。
而规则合道,则是将法身炼为大道化身,为天地大道本源具现化,执掌着天地间至高至贵之quán bing,与一方天地同生灭。
二者各有优劣,其中深层次的玄妙,却是一言难以概括,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
主世界,吕武侯三年,泉浦掖庭!
甘泉宫中,荀少彧一身诸侯衮袍,佩戴二十四节玉带,着珠玉冠冕,正襟端坐君案之前,一对眉宇似两道剑锋般,带着一丝丝锐利之气,顾盼举止似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尊贵。
这是荀少彧经年养就的势,无论仙道世界传道众生的玄都道祖,亦或是主世界傲视群雄的吕国君侯,二者处境固然天差地别,但都自有一股凌驾一切的气势,有朝一日必定惊动这一方天下。
左右内侍躬身立着,重杵在一旁静静候着,等着这位君侯的君命。
呼!呼!呼!
荀少彧呼吸凝炼,犹如一粒粒汞珠碰撞一般,每一呼吸都掷地有声一般。气血涓涓流动,丝丝缕缕的气流形成气箭,在甘泉宫中游弋,不经意间展露的武道根底极端强横。
仙道世界玄都道人传道紫霄宫,借着众生大运,救世之功果,一举元神合道。臻达主世界无数炼气士,可望不可及的玄妙境地,一步证得半步太乙之果。
荀少彧虽不修行道法,但一法通万法明,太极化身半步道果的经验,还是让他一连踏破三关,成就天人四关圆满,只差一线契机就能证道天人。
“可惜,寡人不欲挑起战端,有些人却不同意,近来的郑、宋二国,又要开始不安分了!”他呼吸一片沉凝,不紧不慢翻阅着君案前的奏章,一份份奏章批改,身旁朱批玉笔上的墨迹,尤未真正的沥干,其上的墨香气息醇正悠远。
这一份奏章,乃是青杀口驻守大将急报,宋兵十万陈兵青杀口,似有窥伺、不轨之意,让荀少彧不得不感慨国事多艰,真是让人一刻不得喘息。
须知,只要青杀口边境一起战事,休养生息了三载的吕国,又要卷入连绵的战事之中。如今举国上下还未准备战事的到来,一旦卷入战事之中,对吕国的劣势还是极大的。
豫州七大诸侯明争暗斗,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都对豫州霸主之位垂涎三尺。荀少彧继位三载以来,与许国等四国修好,勤修兵戈武械,濒临耗竭的国力有所好转,自然不愿与列国再起战端。
当时的吕国经历连年大战,国力损耗极为严重,已然动摇了吕国的根基,至少需要十载生息修养。
只是,豫州那几大诸侯国君,可不会冷眼旁观着吕国一点点恢复实力,而没有丝毫的举措,这当中就需要适当的权衡了。
对于宋国做出的小动作,荀少彧只是思量了片刻,淡淡一笑,道:“宋国真是痴心妄想而不自知,区区十万大军就想破吾青杀口,若是五十万大军还能让吾警惕一二,只是十万劲卒而已,还想翻江倒海不成?”
看着君案前的奏章,他轻声念叨:“可惜,寡人的吕国,还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否则寡人正好趁势出兵,出一口恶气,搏得一名正言顺。”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啊……”荀少彧皱眉沉思,看着呈上的奏章,手指不疾不徐的敲着君案,权衡许久之后,幽幽叹道:“寡人今时方得,这其三分真味矣!”
彼方仙道世界,已是百载匆匆,而主世界中却是只过了三载光阴。虽然不同世界间的光阴流速不一,所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之说,便是由此而始。
而且,世界与世界间的时间流逝速度,不是永远也不变的。有时会陡然加快,有时又会慢上几许,这就给荀少彧在观感上,造成了一丝影响。
荀少彧横行几方世界,不说予取予求,也是肆意飞扬,如今却要暂且隐忍,这处境变化之大,还是让荀少彧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元始诸天 第三七九章生于忧患
浏览器搜索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
竖,华阳宫,早朝!
一名名灰袍内侍,躬立于廊柱旁,一位位俏宫婢各托孔雀屏扇、金盆玉钵、宝珠翡翠,矗立于君位一侧侍候。
荀少彧着一冠冕衮袍,正襟危坐于君位之上,俯瞰着铜陛下的众臣,略显清秀的面庞上,带着一抹君威难测的意味。
“众臣见礼!!!”
重杵默默站在荀少彧旁,在群臣皆至,时辰已到之后,徐徐开口呼喝,声音透着一股雄浑刚烈。这是先天大宗师的雄浑气魄,举止刚烈浑然难测,气血刚阳之气沛然难当。
主世界高手如云似雨,真正的绝强人物不是处诸侯左右,就是立于名山大川之间。只要不入天人之道,先天脱胎换骨方才算是高手之流,只有超凡入圣才能坐镇一方。
荀少彧淡淡看着下方群臣,众臣僚黑压压一片跪伏在地上,声浪震动着整座华阳宫,华阳宫内外一片沸然喧喝。
“臣等,参见君侯,君侯万年,吕国万年!!”
“臣等,参见君侯,君侯万年!吕国万年!!”以闻渊明为辅,上阳朝、诸逾行二人为左辅、右辅,率群臣一并伏叩。
荀少彧沉声回道:“诸卿,毋需多礼,免礼!”
吕国国制,得入早朝者,具为下大夫之爵,非大夫之贵爵者,不得轻入早朝参议政事,违制之人杀无赦。
因此,此刻诸臣,至少亦为下大夫名爵,其立于重前列之重臣,更是不乏一国上卿之位,乃至宰辅一方之人。
华阳宫群臣再度叩,道:“臣等,拜谢君侯恩典,君侯万年!”
见着众臣礼毕,持着黄金勿板,一一站定原位,荀少彧不紧不慢道:“诸卿,可有事务禀奏?”
清冷的声音,回dàng}在沉寂一片的华阳宫,群臣神容微有整肃,尽然垂头不语。
这时,一站于群臣末位者,豁然出得臣列,进言道:“下臣,府驷車元宪之,禀奏君侯!”
荀少彧深深看了一眼元宪之,轻轻拂了拂袖,神色一片漠然,开口道:“准,”
群臣目光不动,依旧注视脚下,只有耳廓不觉微动了少许,方才显出这些臣僚,对于元宪之进言的重视。
所谓吕国府,可是一quán bing极重的衙邸,整个机构庞大之极,不归入六位上卿统属,而是直接听命与荀氏国君,地位极其特殊。
须知,荀少彧昔年起于湯邑时,曾以上阳朝、常云光、诸逾行三人为府上官,由府三車执掌南蔡,奠定了一统四蔡,进窥吕国国君之位的契机。
府宰执虽名为上大夫爵,却几乎等若第七位上卿一般,连闻渊明这位五朝太师也不能轻视其权职。
“诺!”元宪之躬一拜,语气沉重缓然,道:“臣,府驷車元宪之奏报。”
“询月之前,汾水骤生水患,为三百载不遇之灾,汾水沿岸十数万百姓,一朝流离失所,灾祸绵延下苦不堪言。君侯责遣臣僚,为救灾济民之事,调拨二十万石内库钱粮,予汾水沿岸灾民。”
荀少彧思量了片刻,道:“汾水水患之事,寡人已与六卿合议。调拨这二十万石内库钱粮,足以十数万灾民之用。”
他眉头一皱,语气稍稍加重了一些,道:“怎么?莫非,此事出了纰漏?”
荀少彧亦是当过几十年开国皇帝的人物,虽然开国皇帝生杀予夺,没有守成之君一般守业的举步维艰。二者在权威不可同而语,感受上亦是有所不同。
但是,荀少彧对于救灾济灾的一些潜在勾当,也是知道清清楚楚的,更是明白其有着蛀虫是任何人都无所避免的。
1...204205206207208...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