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龙渊
等到他仔细再看过去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江叔站在那里,正在用手抚摸着沈墨之前打铁用的铁砧。
江南多雨潮湿,这铁砧一晃多日不用,上面已经生出了红色的浮锈来了。
沈默只见这位江叔手抚着那个铁砧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怀念,居然像是在摸着自己心爱女人的头顶一样。
沈墨心道:看他这种万般怜爱的表情,如果他手里面的是一条丝袜,那就完全能说得通了……可那铁砧是怎么回事?
沈墨好奇之下慢慢的走了过去。终于,江叔被他的脚步声惊醒了过来。
“主人…”江叔在这里发愣,还被主家发现了,这让他也有点不好意思。
他正要开口说话,却见沈墨笑着对他问道:“怎么,江叔还喜欢这个粗笨的玩意儿?”
“回主人,小人在军器监差不多干了一辈子了。”只见江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他挠着自己的后颈,不好意思对着沈墨说道:“这一晃有一年多没摸这玩意儿了,心里还真是怪想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沈墨一听之下,顿时就明白了。原来这铁砧铁锤是伴随着江叔一辈子的伙伴,怪不得他这么怀念呢!
“前些日子,在门房听见后院里主人打铁,把我馋的都不行了!”只见江叔的脸上,带着一丝尴尬的笑意说道:“话说这阴天下雨的,膀子酸痛难受。还真想狠狠的轮上一顿锤,出上一身透汗才痛快!”
“那还不容易,喜欢打就打呗!”沈墨听见他这么说,笑着指了指自己放工具用的房子说道:“那里面各种铁料都有,江叔要是喜欢,尽管打着玩儿就是了。”
“瞧您说的!”只见江叔怯怯的笑了笑:“打铁又不是绣花,干起活来吵人的很。平白的喧闹起来,让主人添了烦闷,便是小人的罪过!”
“你今日既然说起来,”只见沈墨笑着说道:“这东西我也有日子没玩儿了,不如咱们俩在这打几锤玩玩?”
“那可感情好!”只见江叔闻言,脸上一下子就开心地笑了出来:“陪主人消遣,正是小人分内的事!”
等到它们烘干了火炉,点燃了炭火。然后沈墨鼓动风匣,将炉中的铁料烧得通红。
他们两个人一个大锤一个小锤,抡起膀子开始叮叮当当的打铁。
等到了这铁料锤锻了几个回合,这个时候沈墨这才发现。这位江叔,还真不愧是干了一辈子的老工匠!
这个老同志,一定是真心热爱打造兵器这件事。只见他拿起锤来的时候诚心正意,一锤锤的打下去,击打的位置比用笔勾画的还要精准!
而且沈墨居然感觉到,他竟然好像是和手上的铁料在相互呼应交流。眼看着一块烧红的钢铁,居然像是和江叔心灵相通一样,不断地随着他的心意,被打成了想要的形状!
“罢了,这真是行行出状元!”只见沈墨把半截铁料重新扔回了火炉里面,然后感叹的说道:“看江叔打铁,真有如庖丁解牛,端的是让人心驰神动,佩服佩服!”
南宋第一卧底 第115章:巨匠绝技,惊煞古人
沈墨对江叔十分欣赏,因为他觉着一个工匠能做到诚心正意,认真对待自己手上的活计,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而江叔同时也对沈墨十分好奇。因为在这个时代,打铁已经成为了一种粗苯低贱的活计。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连看都不会看他们一眼,更别说拿来当游戏消遣了。
沈墨只觉得这一趟锻造下来,两个人配合得珠联璧合,烧红的铁块居然按照自己的心愿,精准的被捶打成他想要的形状,不由得心头兴致大起。
趁着今天天空阴雨、阳光不强,正是冷锻乌兹钢的好时候。他索性就回屋去了一趟,把自己家剩下的那一块乌兹钢拿了出来。
等到江叔看见这块雪花镔铁,他立刻就是一愣。他可认识这玩意,这可是价值万金的好东西!
只可惜,会锻造这种镔铁的匠人在整个大宋也超不过三个,而且还分布在不同的时代里。说实话,当朝有没有人会打这种铁还完全是个未知数。
所以江叔看见这块乌兹钢之后,他心里也是忐忑不安。他心里想道:主人如果要是拿着这块绝世好钢让我打造,那我可怎么办?
结果没想到沈墨捧着这块钢锭,直接就把扔进了火炉。然后笑着对江叔说道:“今天咱们俩就打这个,我告诉你怎么打!”
“您知道…怎么锻造这雪花镔铁?”江叔听见沈墨这么一说,他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了!
说实话,这样的手艺可是不传之秘!通常都是老祖宗几辈儿传下去都是传子不传女。而且传授的还只是长房长子,以免技术外流。
这样的手艺,居然沈郎君说他会,而且还愿意教给他?这是真的吗?
沈墨见江叔的脸上又是惊讶又是疑虑,知道他心中不肯确信。于是沈墨抬手从腰间“锵”的一声,把腾龙刀拔了出来。
然后就见他用脚尖一挑,把地上的一把铁钳踢到了空中。
只见他刀锋横拖,轻轻的在空中一划。“哧”的一声轻响,这把铁钳就在半空中,被沈墨轻轻巧巧的切成了两半!
“这世上竟有如此宝刀?”只见江叔刹那间就是浑身颤抖,眼睛眨也不眨的看向了沈墨手中的刀!
说实话,他是打了一辈子铁的人,而且他这个实诚人锻造兵器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在追求钢铁性能最极致的发挥。
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世上居然能有把钢刀锻造到这种程度的手艺!
等到他接过沈墨手中的刀一看,只见刀面上的刃纹灿如星河,雪亮的花纹呈现出一种让人迷醉的美感,这位江叔捧着刀的手都哆嗦了!
在这个时代,一把大马士革宝刀,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雪花镔铁,江叔此生此世只见过一回。那就是在临安城知名的名厨“鱼烩柳四娘”的手里。
这位柳四娘能把新鲜的生鱼,用刀切成犹如宣纸一般极薄的薄片。这些鱼片铺到盘子上,甚至能够看到盘底的花纹。
而且,柳四娘还可以随心所欲的将这些鱼烩拼成各种花卉的形状。就凭着这一手绝技,她们家的几代人都以此为生。
只不过,柳四娘手中的一把雪花镔铁刀经过几代人的使用,已经由七寸磨成了一寸三分长,如今已经细薄得犹如一片柳叶相仿。
江叔看见这把刀的时候,柳四娘还感慨地向他说道:等到这把刀一旦磨尽,他们家的鱼烩手艺也就就此失传了。因为没了这把珍贵无比的刀,就算你有再细致的手艺也白搭。
也正因为如此,江叔看见今天沈默捧出了这块馒头大小的雪花镔铁,而且居然还要跟他一起锻造,这才把这位江叔激动得全身颤抖!
接下来,沈墨借着暗淡的天光,和江叔一起开始采用冷锻的方法锻造这把兵刃。
这一次有了江叔的帮助,沈墨的锻造进度快了很多。这块大马士革钢也在他们两个人的手上慢慢成型。
一边打造这块钢铁,沈墨还一边向着江叔介绍锻造雪花镔铁的冷锻技术。
除此之外,沈墨还把钢铁中碳含量的不同对钢铁性能的影响这些知识,跟江叔简要的说了说。
沈墨心情愉快,他一边锻造一边随口就像日常聊天一样,把他记忆中关于冶炼钢铁的那些知识讲了出来
于是,什么高炉鼓风预加热、炼钢煤炭脱硫炼焦、合金冶炼的配比工艺、一样一样的从他嘴里纷纷脱口而出。
而此时的江叔,则是感觉到自己如在梦中一般!
在他手中锻造着这块世间罕有的极品钢铁的时候,他还听见它的主人沈默,向他说起了这些闻所未闻的钢铁制造工艺!
要知道这里边的每一项技术,单拿出来,都足以让这个时代的金属冶炼品质提升一个台阶!可以说沈墨所说的每一种技术,都是震古烁今的绝学!
而这些东西,偏偏就在沈墨毫不在意的话语中娓娓道来。就像是两个铁匠在拉家常一样。而且还是一种一种的没完没了,仿佛就像是无穷无尽一般!
一时之间,江叔甚至感觉到自己正在和一位锻造之神一起工作。对方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股强大的电流,瞬间通过他的身体,让他震惊得难以言述!
原本这技术要是由别人说出来,江叔估计还会将信将疑。但是沈墨刚才给他展示的那把宝刀却是真的假不了!
毫无疑问,这把刀就是沈墨在前些日子打铁的时候,自己锻造出来的。
只见沈墨分心三用,一边说着话一边打造着兵刃,一边还在心里计算手里这块乌兹钢的含碳量。
等到天色渐晚,眼看着天已经黑透的时候,他们手里的这把兵刃也渐趋打造完成。
这是一把造型优美的长剑,剑身比普通的长剑略窄,长度稍稍长了一点,大概是三尺四寸。
打造完之后的剑身轻灵矫健,有如柳枝一般柔韧挺拔。这是沈墨按照莫小洛常用的那把剑,剑身的轻重尺寸打造出来的。
因为这把剑比沈墨的腾龙刀要轻一些,所以剑坯完成后,尾巴后面还剩下了七寸长的一截。
沈墨把它截断之后,顺势把这块剩料又打成了一把短刀。
等到他们两个人打造完成以后,熄灭了炉火,沈墨把这把剑坯交给了江叔。把这后面的研磨和钢铁表面腐蚀处理的工艺交给了他,让他接着去做。
沈墨把自己配置好的那一竹筒表面处理剂交给江叔,然后随手在这把剑的剑坯上比划着,告诉江叔在最后装配剑身配件的时候,要如何调整这把剑的重心。
如今的江叔在一旁听得,就只剩下连连点头,惊异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江叔在这短短的一下午时间可以说是受益无穷。他的技艺几乎是一下就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突飞猛进!
不说别的,就光说是那个钢铁含碳量的性能和控制技术,那就足以让他一跃成为当朝有名的兵刃锻造大师!
可是这些东西,和沈墨说出来的技术那些相比,却又好像是九牛一毛而已。这让干了一辈子打铁的江叔,甚至产生了一种如在梦中的错觉!
南宋第一卧底 第116章:月光盏、无名白、不速之客
等到江叔捧着这个还带着温热的剑坯,浑浑噩噩的向前院走去的时候。他在心里还不停的想着:“主人心中关于锻造兵刃的这些技艺,简直可以说直追古时冶炼神兵的那些巨匠!”
真正越想越可怕的是,他才十八岁多一点!真是不敢想象,这些东西他是从哪儿学来的?
等到江叔回到自己的房间中之后,他才忽然想通了刚才这个问题的答案!
他恍然大悟的想道:既然主人小小的年纪,就有如此神异的知识。那么他的本事,必定是出于…天授!
沈墨打完了宝剑以后,心情也是十分畅快。原本他一个人三四天的工作量,在江叔的配合下却在半天之内就完成了。
可是这个时候的沈墨却不知道。他刚才不经意间的举动,却从此又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
……
暑热天气渐至,西湖边的游人也渐渐开始多了起来。
西湖边景灵宫边的福隆寺里面,小和尚慧明差点被这一天的忙活给累散了架。
这几日正赶上端明殿学士薛极的家里,要在这福隆寺里做上三天的法事,拜祭地藏王菩萨。
这一场浩大的法事做下来,人员熙熙攘攘,礼仪复杂纷纭。只把他这个福隆寺里面打杂的小和尚忙得死去活来。
好在他终于熬到了一天的法事暂告结束,天色也渐渐的晚了。总算寺里面也安静了下来,不再像白天那样跟个喧闹的菜市场一样。
如今在福隆寺大殿的里头,一股脑拼上了四五十张条案,组成了一个占地面积极为广阔的大桌子。
在那上面铺着供奉的佛幔,桌子上摆着无数从薛府里面抬来的供品。
什么珠翠之珍、菜黄之鲐、瓜州红菱、冀野之梁,这些珍馐美味装满了琉璃盘盏。什么梦泽之芹、具区之菁、越酪之菌、长泽之卵,一干珍奇食物都是用商彝周鼎盛着。
这些东西食材珍贵,又由学士府上的名厨烹煮出来,都是些慧明想都没想过的稀世佳肴。
还有各式的素酒茶汤,数不清名目的配菜围碟,在那桌子上面硬是摆了琳琅满目的一大片。
这些珍奇的食物和名贵的器皿,都是从薛府里面拿出来的。在大家忙完了法事,都去休息之后,他这个苦逼的小和尚还要在这里值夜。看守这些珍贵的东西,免得让人偷了去。
在学士府的人离去之前,他们府里边儿的管事还趾高气扬的向着寺里的主持智广言道:要是这里面的器皿缺了一件,就是把他们这间福隆寺拆了也赔不起!
尤其是在佛前居中供奉的那个杯子,那个名字叫做“月光盏”的酒盏。是由西域供奉的奇特宝玉雕成,在黑暗中能发出犹如皎洁月光一般的光辉,堪称是绝世之宝。价值不下百万钱之多!
这么珍贵的宝物,那位管家郑重其事的嘱咐寺里面,一定要让他们派人看好了,绝不可有任何的闪失。
到这一天的法事终于结束之后,年老体衰的主持方丈也赶紧回去休息了。在临去之前,方丈还特意安排了六名僧人在这里看守。再加上学士府派过来的十来个人,一起负责夜间的保卫工作。
他们这些人全都在大雄宝殿的廊檐下休息,一面用餐一面讨论着今天的盛大法事里的热闹情景。
学士府派过来的这些人,慧明很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因为他虽然是个小和尚,属于六根清静的那一种。但是这些人却是六根缺一根。
这些家伙很有意思,他们都是家里边穷得活不下去的人,想要净身入宫做太监。这些人都想着自己一旦进了宫,就可以一生衣食无忧。弄不好赶上机缘巧合,还能弄上一场富贵。
于是这些家伙还没等宫廷里来民间征召,就自己净了身。然后就在这附近住着,等着什么时候皇宫里面需要太监。盼着有一天宫里来人挑选他们进宫。
这些人平素里就找一些零散的活计来糊口,一来二去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隆福寺附近的景阳宫门外也就成了他们聚集居住的地方。
由于他们这伙人六根清净,谁要是雇了他们干活,也不用担心会淫乱家宅。所以很多富商大户在家里请客宴会缺少人伺候,或者是过节忙不开的时候,就会到这里来临时雇几个去帮忙。
一来二去的,大家给这些人专门起了个名字,叫做“无名白”。实际上他们这些人就是预备役的太监。
这回学士府也雇了不少这样的人,在白天法事结束以后,还特意留下了十二个人,负责在这附近看守这些珍贵的器物。
眼看着吃饭的时间就要到了,寺庙里面的香积厨抬出了大桶的菜汤和几瓦盆蒸饼。让他们在院子里吃喝。
大家都来回跑了一天了,肚子很饿。可是他们正拿起饭菜来要吃的时候,只见阴沉的天空中忽然刮过来一阵凛冽的寒风,雨点开始“啪啪”的落下来,打在了寺庙的院子里。
这下子,想在院子里吃饭是吃不成了。他们这些人赶紧把饭食挪到了大雄宝殿的廊檐下。
原本的雪白的蒸饼还是不错的,不过他们这些人想要开饭的时候,却一个个的提不起太大的兴致。没什么原因,就是大雄宝殿里面那些珍贵的菜肴,闻起来实在是太诱人了!
什么东西就怕比,要是在平时,这些饭食也足够让慧明心满意足的大吃一顿了。不过现在就在他们身后两丈远的地方,却摆着这些珍馐美味。而让他们却只能啃馒头(蒸饼和馒头是一个意思)这就未免有些太残忍了。
原本和尚和无名白也聊不到一起,于是他们这些人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个阵营,小和尚慧明由于年纪幼小,被他们远远的挤到了边缘。
慧明的手里拿着馒头,刚啃了几口的功夫,眼看着院子里面的雨势也开始越来越大了。
就在他们正吃饭的时候,忽然间,只见从庙门外,慢吞吞的走进一个人来。
南宋第一卧底 第117章:不知死的众人,要命的戏法
只见这个人身上一身褴褛,看年纪大概是50多岁,身上干瘦干瘦的。再看他那张脸,长得獐头鼠目,嘴巴特别尖,整个人看起来,怎么看都像一个大号的耗子。
看这个人的打扮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乞丐。慧明还看见他的后背上背着一个袋子,手里面拄着一根半人多高的拐杖。拐杖的头上还挑着一个硕大的葫芦。
这个人从院子外面一进来,那边的无名白里面立刻就有一个人厉声呵斥了起来,让这个要饭的乞丐赶紧出去。
说话的这个人名字叫做胡九,他比别人生的略微壮实些,嗓音也粗一点,是这些无名白里面的带头人。被他这一声呵斥,这个老乞丐顿时就停了下来。
“雨太大了,几位贵人让我在这里避一避吧!”
只见这个老乞丐低头缩着脖子,头发已经被雨点儿浇成了一绺一绺的,雨滴还在不断的顺着头发往下流淌。
“这什么地方?也是你能进来的?赶快滚!”
那个胡九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老乞丐的要求。
这个时候,只见那个老乞丐呵呵地一笑,对着胡九说道“几位爷下雨天在这里吃饭,想必一定是十分烦闷。”
“小老儿正会几手戏法儿。你们让我在这里避避雨。我给诸位大爷表演一番,准保让你们看着开心满意!”
这些无名白由于身体残缺的关系,讨生活也是分外艰难。而且他们的性情一般多少都有些古怪。
今天听说有人给他们表演戏法。这个胡九愣了一下。但是想了想,终究觉得有个东西解闷儿也不错。于是他也就点头答应了下来,让那个老乞丐到檐下避雨。
那个老乞丐立刻道着谢,一脸陪笑的走了过来。等他在地上盘膝坐下以后,那些正在吃饭的无名白纷纷催促他开始表演戏法。
只见这个老头一笑,他转身在自己身后的那个袋子里掏摸了半天,从里面掏出了一枚小小的瓜子。
然后,只见他干瘪肮脏的两根手指夹住了这颗乌黑的瓜籽,慢慢地把它插进了廊檐下的石砖缝里。
小和尚慧明隔着一堆人,远远的看见这个老乞丐一笑的时候,他满嘴的牙都没了,活脱脱就像一个老婆子。这家伙在昏暗的天光下,看起来有些吓人。慧明不由得抱着自己手里面的蒸饼,往后缩了缩。
只见这个老乞丐伸手出去,在廊檐边滴下的雨水里接了一手掌的水。然后他就把这些雨水,浇到了那个他刚刚塞完瓜子的砖缝里面。
那个无名白头目胡九,看见他装神弄鬼的弄了好一阵子,却是毫无动静。不由得心里面有些发怒,就在胡九正要开口训斥这个老乞丐的时候。
猛然间,
只见那个砖缝里忽然钻出了一棵油绿色的小苗,这个小苗儿竟然像是见风就长一样,飞快的扭动着身体,摇头晃脑地越长越高!
就在大家惊讶的注视下,只见这棵小苗迅速的在地上爬动,转瞬间就长成了一根手指粗细的藤蔓,上面一片片的绿叶也慢慢的伸展开来。
就在大家惊讶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奇景的时候,只见这根藤蔓的顶端,忽然间绽开了一朵嫩黄色的小花!
这一下子,廊下的无名白还有和尚们全都来了兴趣。他们纷纷围拢过来,几十双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这根原地疯长开花的藤蔓。
只见那朵花一开之后,又迅速凋零了下去。然后在枯萎的花蒂下面,开始迅速地膨大生长起来。
不一会儿功夫,这朵花的下面就生长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瓜,然后大家亲眼看着这个瓜就像是被气吹的一样,变得越来越大!
到了这个时候,满院子的人都已经惊呼出声来。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个乞丐一样的老头,居然变得一手如此神奇的戏法!
还没等到大家醒悟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这一个瓜已经膨大到了一颗人头大小,上面青皮黑纹,圆滚滚的十分可爱。
只见这个老乞丐伸出手去,在毛茸茸的瓜蔓上摘下了这个西瓜。然后他用手一推,这个瓜就地一滚,就向着胡九的眼前滚了过去。
“老汉这个小小的戏法,名目叫做“瓜熟蒂落”!只见那老乞丐笑着说道:“这个寒瓜,正好给诸位大人们解渴!”
西瓜这个东西在唐代的时候就有栽植,从那个时候起就被称为寒瓜。只不过一直到宋代,也没有形成很大规模的栽培。
所以这个东西还是比较稀罕的,在场的这些和尚和无名白虽然也有听过看过的,但是吃过的人却没有几个。
这个胡九一看见老乞丐居然变出了一个这么珍惜的果子,他不由得也是眉开眼笑起来。于是他们这些人找出刀来,把这个寒瓜切成了一片一片的。廊下的众人大家每人都分了一小片。
慧明只觉得这西瓜入口冰凉甜润,非常的好吃。只不过他手里的这一片又薄又小,还没几下就被他吃了个干净。
“没想到,你这个老儿倒是有两下子!”只见那胡九三口两口吃完了西瓜,然后抚掌大笑着对这个老乞丐说道:“你还会些什么别的吗?”
“当然还有别的戏法!”只见那个老乞丐呵呵的笑着说道:“大人把蒸饼赏一个给小老儿吃吃,我这里还有更稀奇的戏法给大家耍子!”
那胡九一听,立刻就从瓦盆里拿出了一个蒸饼,朝着老乞丐那边一扔。
只见这个老乞丐随手接住了蒸饼,放到了他的袋子里面。随后就见他拎起那个布袋子,走到了那个用来放蒸饼的瓦盆旁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