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过了好一阵,刘君韬辞别了众人,准备继续率部北上,单先生带着两个随从跟了上来,刘君韬见状便将单先生拉到了身边,小声问道:“先生可有事情?”
单先生笑着说道:“总镇,本来我应该在兖州府城给总镇送行的,不过有些话不方便当着顾大人和宋指挥的面说,所以才跑到了这里来。”
刘君韬闻言微微一愣,而后说道:“先生有话便讲,但说无妨。”
“将军此去不必担心后防不稳,也不用担心朝中有人对将军不利,衍圣公已经和兖州府知府顾大人、任城卫指挥使宋指挥打好招呼了,他们二人在总镇出征期间,都会各司其职,不会给大人找麻烦的。朝中那边也是一样,现在朝中各方人马都是准备坐看总镇战况如何,只要是总镇在大同镇打得好,那后方便不会有任何事情!”
刘君韬听完之后顿时对衍圣公感激不已,此前刘君韬还有些担心朝中不稳,或是自己出征之后兖州府各方会闹出事情,毕竟现在朝中文武之间摩擦不断,自己又和右都督石亨不和。
但好在衍圣公也是洞察了这些,已经提前帮着刘君韬大点了一番,虽然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可以让那些想要找麻烦的人有所忌惮。
即便是这样也是帮了刘君韬大忙,可以让刘君韬将主要精力放到对瓦剌的大战上面。
想到这里,刘君韬便抱拳说道:“多谢先生!多谢衍圣公!此番我军德胜凯旋,衍圣公和先生也是功劳不小啊!”
“哈哈!”
单先生笑着说道;“那在下就恭祝总镇早日凯旋而归了!”
辞别了单先生,刘君韬便率领大军日夜赶路,两天之后大军抵达了张秋镇。
刘君韬随即下令大军在张秋镇休整一天,同时命令大军钱粮兵备提前起运,从张秋镇一路北上,沿着东昌府、顺德府、太原府,一路转运到大同镇城。
而后大军北上的路线也是顺着这条路线,幕府的商部、民部、军部也是沿着这条路线一路建立了兵站、物资站,大军后续的钱粮兵备和后备兵员,都会沿着这条道路北上大同镇。
一天之后,刘君韬率领八万三千多名将士从张秋镇出发,朝着东昌府赶去,展开了千里大驰援,杀向了大同镇。
几乎就在同一天,景泰帝也接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禀报:“兖州府总兵官刘君韬率军八万余众,已经从兖州府城出发北上,预计一月之内抵达大同镇城!”
天策大明 第三百五十六章 巨龙蜿蜒
十几天之后,刘君韬率领大军行进到了太原府地界,此时八万三千多名兖州镇将士沿着官道一路向北,顶着初夏的烈日行进着,全军披挂整齐、队形严整,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军阵之中无人说话,只有整齐的脚步声和铁甲甲叶的碰撞声。
沿途的过往百姓见状纷纷闪到了官道两旁,甚至还有不少百姓扶老携幼的跪倒了两旁,不断的向大军磕头,一些书生、青壮见到刘君韬所部大军,纷纷振臂高呼,场面异常喧嚣。
刘君韬策马军中,回头看了看一望无尽的铁甲大军,心中也是十分自豪。
不管是单兵素质还是装备水平,刘君韬麾下的这支铁血大军都可以称得上是虎狼之师,在大明之中,就算不是最强军队,那也肯定是前三名之一!
就在刘君韬感叹一番的时候,忽然看到前方官道上有一队骑兵赶了过来,那队骑兵之中还举着一面内官号旗!
刘君韬知道,那些骑兵一定是将朝廷派下的监军送来了,之前兵部尚书于谦已经派人通报过了。
朝廷给一方大将派出监军是惯例,起到对领军大将的监督作用。
不过刘君韬可以放心的是,此时大明还没有到武官地位异常地下的时候,朝廷派来的监军也无权左右战事进城,刘君韬也无需向监军禀报、请示什么,所以刘君韬心中对监军并不十分抵触。
而且,于谦也在通报中提到,这个监军并不是司设监曹吉祥的党羽,而是于谦指派的一个内官,名叫王祖和。
此番监军,王祖和只是和刘君韬一同走到太原城,之后便留在太原城内为刘君韬所部大军转运粮草,并不会跟着刘君韬所部前往大同镇。
对此刘君韬也是非常赞同的,有监军王祖和坐镇太原城,朝廷在此转运的钱粮补给也可以保证顺畅。
此时,那队骑兵已经来到近前,王祖和策马看到了刘君韬,老远就笑着高呼:“刘总兵!一路辛苦了!”
说完,那王祖和便翻身下马,朝着刘君韬大步走了过来。
刘君韬也是早就下马,笑着迎了上去:“王监军一路辛苦。”
刘君韬也是大概打量了一下那王祖和,只见其中等身材,长得白胖白胖的,面容细嫩,看上去很是和气。
刘君韬看他满脸汗水,身后的一队骑兵也是个个汗流浃背,大热的天气,全身甲胄,又是急行军,不累才怪。
眼见如此,刘君韬便摸出腰间的椰瓢,笑着递给了王祖和,和其寒暄了两句,王祖和也是渴坏了,接过椰瓢咕隆咕隆的,连喝了半壶水。
之后,王祖和便笑着说道:“刘总兵辛苦,不知此次出征,刘总兵具体出动了多少兵马?”
刘君韬说道:“八万三千人,骑兵一万左右(铁骑军六千,各营马队共计四千),步军七万三千!”
王祖和闻言顿时高喝一声:“好!”
原本兵部公文写道刘君韬出兵将近十万,但王祖和估计这也是“号称”而已,刘君韬麾下的兵马充其量也就是五、六万而已,而且大部分还是临时筹措的。
此时听到刘君韬麾下兵马竟然有八万多人,心中也是惊喜不已。
这时,王祖和看到了军中刘君韬的帅旗,不由眼神一亮,赞道:“刘总兵这旗,气势逼人,真好啊!”
刘君韬的帅旗,是一杆巨大的大纛旗,杆高二丈,精木钢铁为之,旗大一丈,红绸缎为之,金绫为边,缨头饰以珠络,极其华丽。旗中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旗的中间,则是大明金黄浪涛日月纹饰。
风浪一吹,旗帜翻腾,就给人以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感觉。
原本这种旗,一般称为坐纛旗,扎营时才用,后世戚继光也曾说过:“此不可用于行阵,重大也!”
这种旗,就算是再强壮的旗手也抗不动,所以装备司专门在商部下属的车辆工坊为刘君韬打造了一辆帅旗车,将大纛旗竖立其上,以两匹健马拉动。
不但如此,此番出征中军营还有多辆的大鼓车,鼓的直径达三米,这些巨大的战鼓都放在鼓车上,以马匹拉动,鼓手一敲,声势四野。
而且,刘君韬还对自己登高使用的元戎车与哨兵使用的望杆车进行了改进,此时一样出动。
如今的元戎车,打造得更为结实,甚至可以防止炮火,当然更为沉重,需要四匹健马拖拉。
望杆车,杆高更达二十米,军士站在刁斗上眺望,可以看到周边十数里动静。
看着眼前巨大的兖州镇大军帅旗,还有一面面金黄浪涛日月旗,不说监军王祖和,便是各营将士的目光也是不断在各旗上打转,当中展示出来的激情与朝气,便是他们都觉得热血沸腾。
此时,刘君韬微笑说道:“王监军,让你看看我练的兵。”
监军王祖和望去,只见远处,数万大军将士整齐的踏步前进着,蜿蜒的官道上,那些军士密密匝匝,正以一伍一列之势,整齐列队而来。
远远可以看到,军阵之中的鸟铳兵数不胜数,铁甲外面皆着红色棉甲,长刀兵皆着红色齐腰甲,双臂中,鸳鸯战袄青色那面露出,青红交替,色感上极为动人。
刘君韬此时心中一动,为了让监军王祖和看得清楚一些,便掏出千里镜递了过去。
早在一年之前,玉山镇琉璃坊便已经研制出合格的光学玻璃,刘君韬便将自己设计出来的千里镜图纸交给了张白圭让玉山镇兵仗局开始打造。
此番大军出征,,刘君韬便将玉山镇兵仗局打造出来的一百数十个千里镜分发下去,各营千总以上将官人手一个!
这千里镜做工精致,监军王祖和见了也是爱不释手,连忙用了起来,只见大军的军士一色青壮,军容整肃,面色坚定,大热的天气,却无人喧哗,行列甚整。
眼见如此,监军王祖和真心实意赞道:“确是好兵!”
虽然监军王祖和的称赞的真心实意的,但刘君韬明白自己麾下的大军还有不足之处。
如士兵的文化水准普遍不高,所以各营士兵在大军条例、军规遵守与理解上不足。而且大军的条例、制度、战术、战阵等等,都需要文化支撑。
要让士兵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作战意志提高,需要精神上的理解,专业程度,军队管理,一系列制度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文化啊。
此时,后方的那些兵马越来越近,监军王祖和见到大军之中还有密密麻麻的四轮战车,皆是马车样式,以两匹战马牵着,每车前方,还有右边辕条,都有孔位,显然有可以拆卸的硬木挨牌,战时插上。
此时这些四轮战车上载满了各色的辎重,有帐篷粮草,还有兵器弹药等。
眼见如此,监军王祖和心中也是暗暗感叹刘君韬的财大气粗,大军粮饷由朝廷拨付,自己还带了这么多的钱粮,而且听说还有大批的钱粮辎重、兵备已经提前送到了太原府城了,这需要多少银子啊!
随后,刘君韬便和监军王祖和并辔前行,二人不断商议着大战的事宜,监军王祖和也是表示,自己在太原城会全力配合刘君韬的。
刘君韬对于监军王祖和的表态也是十分满意。
这时,王祖和看到身边正在行进的大军,心中也是豪情万丈。
那些铁盔下面,都是热血男儿,此情此景,谁不豪情众生?
刘君韬见状,也是拔刀在手,对着大军将士挥舞致意,八万三千名将士纷纷怒吼回应,“万胜”的吼声更如惊涛怒海。
此时,大军之中行军的鼓点响起,数万将士迈动自己脚步,策动自己战马,如不绝的钢铁洪流,往太原府城的方向而去。
看着行进的大军,监军王祖和感叹道:“这才叫王师,才叫军队啊。”
天策大明 第三百五十七章 烽烟大同城(一)
大同镇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城镇,衔接山西镇和宣府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素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在战国初已发展为军事重镇,大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奉命率军民增建大同城,使之更为坚固完善。
其城呈正方形,城墙夯筑,外包青砖。城防中马面林立、角楼众多,城墙外面还有壕沟、拦马墙等防御设施,可谓是易守难攻。
自从也先率领二十万铁骑南下以来,大同镇城便开始实行坚壁清野,将城池周边村镇中的百姓、粮草、财物全部集中到了城池之内。
并且在大同镇总兵府的组织下,明军将士还组建了社兵,由官府发给兵器。
这些社兵皆由城内各坊富户、所出,民家有数十金产者出兵一名,或两家出兵一名,百金产者出兵二名,巨商亦然。
每社社兵五十名,择各坊殷实素行生员、乡绅、宗室为长领,由大同镇城内官军中各把总、百总分别统领。
大同镇城内有六十多坊,计得社兵三千余人,分五总社,制旗六十多面,每人给社票一纸,凡腰中系无忧绦带者,皆是大社中人。
而且这些社兵不需粮饷,又尽为城内富家子弟,身强力壮不说,对城外的鞑虏还有着刻骨的仇恨,决不可能内应通敌。
他们没事团练习艺,有事登陴守御,成为大同镇城守卫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
与此同时,大同城内的官府还增加了搭棚救济的力度,并且悬赏的消息传出,凡是社兵、军民斩杀一个瓦剌士兵,便可到城内州府衙门领取五十两白银,于是全城振奋。
不但城内官军和社兵纷纷摩拳擦掌,就连众多的亡命之徒,还有民间百姓,也都是自发的携带弓矢刀枪登城守卫,一时间大同镇城内气势高涨。
没过多久,也先便率领二十万瓦剌大军扫清了大同镇城北面的大多数堡垒、据点,瓦剌大军的前锋己到城下!
只见三万瓦剌大军步骑交加,将近两万人的瓦剌铁骑徘徊在城北的“拦马墙”之外,一万多瓦剌步兵则是于拦马墙外曳枝场尘,作疑兵之状,以便让城内军民惊疑不定,不知他们来了多少人。
同时瓦剌的哨马不断游移,甚至作逼迫大同镇城第一道防线“拦马墙”内守军之态,惹来明军将士一阵阵慌乱,毕竟此时城内的守军兵力不多,就算是加上三千多社兵,也只有三万之数,剩下的兵马都已经随同大同镇总兵官一起被瓦剌围歼了!
这些瓦剌前锋在城外耀武扬威一番之后,便于城北十五里外扎营,并且开始赶制攻城的各种器械。
四天之后,也先率领瓦剌主力大军来到,只见二十万瓦剌铁骑浩浩荡荡,军马连绵近百里。
如果从高空看下去,从大同镇北面的数条官道上,尽是戴着毡帽、身穿布甲、铠甲的鞑虏海洋,滚滚有若燎原之火。
“这鞑虏兵马也太多了些……”
此时,城外密密麻麻的瓦剌大军有如蝗虫一般,他们黑压压的先铺满了大同镇城北面的平川之地,接着这股浪流又蔓延到城南、城西、城东……,直到将大同镇城团团包围,并且占据了城外所有的战略要地。
以瓦剌大军一队人马一杆战旗来算,随便一数,就是几万杆旗帜。
这还不算随军而来的羊群、负责后勤的部落妇孺,都算下来的话,此番也先挥师南下,率领的人力几乎有三十万之多!
此时,负责城防的大同镇副总兵薛桐脸色有些难看,蚁多咬死象,大同镇城内虽说连上社兵有近三万人,不过瓦剌的兵马实在是太多了。
感受这扑面而来的压力,北城墙上的明军将士和社兵都是脸色苍白,就连副总兵薛桐也是紧抿着嘴,双拳紧握,牙关紧紧咬着。
不过,大同镇的明军将士毕竟是九边精锐,他们常年和瓦剌大军打生打死,此时就算是瓦剌大军人多势众,但凭借着大同镇城的坚固,众将士也是虽惊不乱。
此时,城外的瓦剌大军主力刚刚赶到,正在扎营休整,一时半会还不会进攻,所以大同镇副总兵薛桐便带着一队亲兵在城墙上巡视起来。
城池早己作好了作战的准备,城墙上满是三三两两的军士,有明军将士,也有众多的社兵,甚至是自发登城的百姓、豪杰。
其中当属明军营兵装备最好,每人都有对襟棉甲与罩甲,余者社兵不过戴着红笠军帽,青衣战裙外披个褡护,衣甲都颇为破烂。
当然,这些将士的兵备与兖州镇将士比起来,还是寒酸了不少,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一天,也先并没有着急攻城,而是在大同镇城外扎下了一大片巨大的营垒,几乎将大同镇城对外的主要道路全部切断了。
到了入夜时分,大同镇城的城头上燃起了一个个火堆,火堆旁三五成群,围坐满了烤火的将士、社兵。
不过眼看瓦剌大军来到,不少的守军将士皆是拥到城头紧张的向外眺望,十分担心瓦剌兵马会趁着夜色开始攻城。
此时,副总兵薛桐一路巡视过去,城头上的众将士纷纷向其施礼。
薛桐看着众将士都是紧张不已,便对一个士卒说道:“兄弟们,鞑虏大军来了,你怕不怕?”
那士卒怪叫道:“怕个球,大不了脑袋掉了碗大一个疤,鞑子来了正好,开打之后杀一个鞑子,就有五十两赏银。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够我享用几个月了。”
话音刚落,周边的众将士便一片哄笑,薛桐见状也是微笑道:“军心可用。”
巡视一番之后,薛桐便回到关内的部署里,看着案桌上的舆图,薛桐便陷入了沉思:“看眼下这情形,鞑子攻城战策便是四面齐攻,肯定是想要趁着朝廷援兵赶到之前拿下大同镇城。不过若是我军得力,鞑子虽拥兵二十万众,以大同镇城的险要,想要坚守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之事。更何况,大同镇城四处城门外还各有一座小的关城,更是易守难攻。”
如果从天空看下去,大同镇城巨大的城池外,主城居中,又有东、西、南、北四关分布四面,与核心互为犄角,易守难攻。
所谓四关,便是关城,一般为竖立的长方形状,说白了就是四座,都是对着四面城门方向,以城门道路与大城相连,距离一般是两里之内,甚至只有百步左右。
便如山西汾州古城便有四个关城,主城与各个关城相距都只有一百多步。而且四个关城很大,特别是东关,基本与主城一般大,两城城墙相隔不过一百多步,余下中间一条狭长的地带。想进攻汾州主城东门,不但兵力展不开,甚至还要冒着两面城墙火力夹击,死伤惨重的危险。
大同镇城同样如此,东关、西关、南关、北关护卫着大城,各个关城同样有瓮城、护城河,壕沟。
再加上关城和主城外围都有“拦马墙”、壕沟,可以说环绕大同镇城形成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相互间的支援也非常便利。
如果守军得力,以大同镇城主城与四关的坚固,也先所部想攻破大同镇城,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不过,副总兵薛桐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此番营兵主力都是集中在北关和主城北城墙一带,所以除北关外,余者三关战情,皆要做最坏的打算。”
天策大明 第三百五十八章 烽烟大同城(二)
就在副总兵薛桐沉思对战之策的时候,身边的部下也是沉吟道:“除这四关之地,大同镇城池,城东、城南、城西都不好攻打。末将估计,我等防守的北关,还有城北城墙,来日会有一场恶战,咱们需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薛桐点了点头,说道:“咱们还是不能长期与鞑虏硬耗,只能希望兖州镇的援兵早日赶到,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寻到鞑虏的粮秣重地,绝其粮草,令其溃败。”
这一日,也先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在大同镇城外扎营,在大同镇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营寨,特别是城北向二十里,更是营帐窝栅层层叠叠,纵广怕有十几里。
这一晚瓦剌大军围而不攻,入夜后也是在大营中点起了无数堆篝火,密集的灯火在黑夜中有若一个个不夜城,让城内守军看了惊惧不已。
大同镇城内一片紧张的气氛,虽然已经是深夜时分了,但是街巷上满是运送滚木擂石的丁勇社兵,巡逻的官军人马不断,军民都处于高度的紧张当中。
次日一早,瓦剌大军也没有攻城,不过也先却派出兵马四出,大力清除焚烧大同镇城四郊的房屋。
大同镇城本是繁华之地,不但主城之外,便是四关外面,都有着大量的房屋商铺,沿着各条驿路官道展开一片又一片。
这些附郭商铺建筑,显然是影响了瓦剌大军将要来临的攻城布局,所以他们先期拆毁烧毁,随便看看里面有什么遗留的财帛粮米。
看着四郊火光冲天、狼烟四起,城内军民又是愤怒,又是伤心,他们的家居之地,祖辈房屋宅所,就在这一把火中化为灰烬。
副总兵薛桐也是登城眺望,可是入目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经过瓦剌大军一整天的扫荡,北关“拦马墙”外面的房屋己经被一扫而空,余下的尽是断垣残壁。
大同镇城近郊的精华,尽数毁于一旦,就连城外左近山丘上的树木也尽数被鞑虏砍伐,触目一片空荡荡的,有若千里赤色,只余黄土。
便是城外各处田野上也是一片狼藉,田中种下的麦子也是被鞑虏大军践踏得不成样子,所以大同的百姓就不要指望今年会有收获了。
这些鞑虏简直就是蝗虫啊,他们不事生产,又害得别人不能生产,所到之处,只余下死亡,残破,这些鞑虏简直就是禽兽!
此时,副总兵薛桐心中带着深深的厌憎,说道:“万不可让这些鞑虏进入大同镇城,否则这繁华市井,只会余下断井颓垣和无数的尸山血海!”
周围的将士都是点头,对此十分赞同。
如果这些鞑虏进入大同镇城的话,以那些鞑子连一个铁锅都抢的作风,他们所过之处,只会留下一片毁灭。
就在副总兵薛桐和身边将士眺望的时候,忽然听到城外号角声响起,就见天际边一片黑线蔓延过来,从东到北,漫无边际。
“鞑子开始攻城了!”
薛桐顿时大吼道:“备战!备战!大明万胜!”
“万胜!”
“万胜!”
“万胜!”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和守城百姓纷纷振臂高呼,之前的畏惧和紧张顿时烟消云散,众人心中只剩下对鞑虏的愤怒和仇恨,纷纷在各自上官的率领下进入自己的防守位置,准备和鞑虏血战到底。
此时,浩浩荡荡的瓦剌大军之中,一杆斗大的汗旗随风飘扬,旗缨雪白,旗枪银亮。
在大旗的下面,也先骑在他的乌驳马之上,这是一匹非常高大的骏马,马的全身深灰,带着白色花斑,毛多而卷,鬃毛和尾巴都经过修剪,神骏非常。
也先仍是头戴灰白色毡帽,身着同色的袍衣,外面穿着精钢铠甲,马鞍上插着双插弓箭,腰间悬着战刀。
每当大风呼啸过来,大旗便滚滚翻腾,也先的大披风与毡帽上的红缨也是不断鼓起飞扬。
也先一脸络腮胡子,此时他那双眼睛凝视着不远处那座关城,眼中现出一种坚毅、沉着,又富有军伍智慧的神情。
在也先身后,聚满了瓦剌各将,赛刊王、阿剌知院等人都随行在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