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策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仙轩辕
幸好在这个时候,衍圣公及时发声,让景泰帝长出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会同大同镇、山西镇、宣府镇、辽东镇、云南镇、广西镇、陕西镇、甘肃镇、广东镇、贵州镇等十名总兵官,以及各地参将、游击将军数十人联名上奏,一直奏请朝廷在山东推行新军制,成功之后在全国进行推行!
面对如此形势,朝中的文官全都傻了眼,各地的文官也是震惊不已。
这些文官原本以为经过了土木堡之败,朝中的武官实力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那也是朝中的武官实力而已,在各省的总兵、参将势力依然庞大,只是在朝中的权势被极大的削弱了而已!
此时这些地方上的总兵官联合到了一起,竟然也是声势浩大,让朝中的文官势力为之一震。
就连景泰帝都是不由皱起眉头,对这股武官的庞大势力感到有些头痛。
幸好这些各地的总兵官都是想要推行新军制,而这新军制对于朝廷控制地方、提升明军战力、节约朝廷军费有很大的好处,要不然景泰帝肯定是十分不满的。
一时间,朝中对于新军制和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的反对之声销声匿迹,就连弹劾的奏折都是不见了踪影,景泰帝一连四天都没见到一封弹劾的奏折,心中不由畅快不已。
三天之后,朝堂大议。
景泰帝再次将新军制的议题抛了出来,让景泰帝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朝中大臣大多数都是支持新军制的实施,而且其中很多大臣都是原本文官势力,此番迫于形势站到了刘君韬的一边。
就连一直默不作声的右都督石亨和监察御史徐有贞都是出言赞成,并且引经据典说了一达通新军制的好处,让景泰帝心中高兴不已。
另外,朝中那些依旧不赞成新军制的文官也都是一反常态,这一次并没有义愤填膺的跳出来反对,而是出奇一致的保持了沉默。
面对已经无法挽回的颓势,这些固执的文官只能用自己的沉默来表示愤怒了。
眼见如此,兵部尚书于谦便站了出来,将兵部拟定的新军制草案呈报上来。
景泰帝看了一下,便当堂明发下去,让朝中大臣当堂议论一下。
其实于谦的这份草案并不是兵部“原创”的,而是根据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上报的方案改良而来。
在这份草案中,朝廷将逐步裁撤各布政使司、府、县的卫所兵马,但在边关以及要冲的地方,会将该地的卫所堡垒进行保留,在该处设立千总、守备统兵把守。
裁撤下来的卫所兵马将经过筛选、操练,合格者整编进当地的军镇服役,不合格者由兵部下发“归家银”予以遣散,当中各地军镇应将所有兵马登记造册,上报兵部审核为准,并且整编的兵力也要经由兵部调配。
各地卫所的将官也是如此,由兵部对各地卫所将官进行操练,合格者调往各地军镇为官,不合格者一律遣散!
同时,将由兵部调集人手对各地卫所的军屯田亩进行清查、核算。
对于侵占军屯田亩的人等一律由当地军镇兵马奉命捉拿,按照侵占的数目定罪,并且罚没相应的罚款充作军饷。
而后,所有清查无误的军屯田亩全部由各地军镇管辖,雇佣当地百姓耕种(赤贫、流民、灾民优先),形势效法玉山镇民部实行的联产承包制,田亩所产粮食一部分上缴兵部作为国家收入,一部分上缴军镇作为军粮,剩下的不论多少都归个人!
各地卫所裁撤之后,该地的总兵官便是最高武官。
在一些没有设立军镇的地方,兵部也将逐步设立军镇以镇守,基本上是以布政使司或是数府之地为限。
同时,在新军制中,各军镇的军备打造、钱粮供应也将由兵部同统一调拨,各军镇虽然可以自行建立军械局打造兵备,但其规模必须受到兵部的管控。
各军镇的总兵官不得从商,不得吃空饷等等。
当然,对于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来说,最后这几条规定都是没有什么效力的,这些都是用来约束其余总兵的规矩。
这新军制中的内容,也都是刘君韬经过深思熟虑定下来的,目的就是要为将来联产承包制和营兵制度在全国的推广打下基础。
虽然这新军制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地方军镇的壮大,但是新军制中对军械兵备和钱粮的约束,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刘君韬也并不担心,毕竟如今山东镇的十万营兵,以及正在形成的数十万预备役兵马,完全可以击败任何敌人!
如果真的有哪个总兵官妄自尊大,想要重演地方割据的故事,刘君韬便有把握奉兵部命令率军征讨,战至而胜!
面对兵部草拟的这份方案,在场的文武大臣都没什么意见,众人都是纷纷赞同。
此时大势已定,如果有谁再去方案中挑肥拣瘦的话,那就真的是脑子不好用了。
景泰帝见状也是十分高兴,毕竟长时间以来的争论终于有了结果,新军制的提案通过之后,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文武官吏之间都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冲突了。
于是,景泰帝当堂下旨:命兵部立即实行,先行在山东镇推行新军制!
几天之后,山东镇率先推行新军制的消息传开,一时间各方震动。
特别是大同镇、宣府镇、山西镇、陕西镇等边关军镇,更是欢庆不已。
毕竟这些军阵直接面对瓦剌、鞑靼等胡虏大军,以往卫所兵马战力孱弱的情况让各地兵将苦不堪言。
如今,一旦新军制在山东推行顺利,这些军镇也将逐一实行,到时候各军镇不但兵力增加,而且大军的战力也将增长不少!
而最为高兴的,还是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
此时,情报部送来的消息比兵部传来的命令还要快上一些,刘君韬看着手中的情报大笑不已,对刘子安说道:“如今新军制一实行,再加上商部在各地推行的商业、实业,以及民部在各地修建的道路、基础设施,本镇有信心在数年之内将山东打造成大明最为强大、繁荣的省份!”
新军制只是刘君韬计划中的一部分,再加上民部和商部的各项进展,刘君韬已经开始在山东全省部署自己的规划。
现在,山东各地不但商业繁荣,而且各地的各类工坊也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盛起来,再加上中枢部发展司、商部各司、情报部内政司的通力合作,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设备都在发展之中,并且被各地的商贾和百姓应用了起来。
刘君韬估计,再有几年的时间,便可以让山东本省的经济实现腾飞,逐步开始由农耕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变!
在后世明末的时候,其实大明已经开始了资本经济萌芽,在江南各省都相继开始出现“工会”,各地的工坊、新技术、资本等横行于世!
如果不是后世满清入关,再有几十年大明完全有可能迎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此时,刘君韬只不过是用海量的白银和各种新技术,将这场需要长时间的变革大大提前了!
同时一起开始转变的,还有大明各地的军制。





天策大明 第三百九十七章 共商大事
景泰二年,十二月底,济南府城,山东镇总兵府。
此时已经是年末了,济南府城大雪纷飞,城内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开始采买年货,大街上到处都是大红色,显得好不热闹。
如今不必往年,商部下属的店铺、酒楼数不胜数,再加上山东各地商贾开始的产业,各地百姓不但收入增加了不少,而且购物的选项也是多了许多,可以任意购买自家所需的年货。
临近年关时节,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也是开始忙碌起来,就连陪着郭沐英和两个儿子的时间都没有,几乎日以继夜的在总兵府处理军务。
刘君韬先是通过中枢部下令,命令情报部部长刘子安派人联络各地军镇,在临近新年的时候,给各镇总兵官送去年礼。
特别是大同镇总兵官薛桐和广西的雷柏,刘君韬更是给二人各自准备了一份厚礼
而且曲阜县孔府,以及大同府、兖州府、广西那边的知府等人也要送上一份。
至于兵部尚书于谦就算了,于谦可是出了名的清贫,绝不会收下刘君韬的年礼。
所以,刘君韬便给于谦写了一封拜年的贺信,派专人送了过去。
之后,刘君韬便开始关注山东裁撤卫所兵马的事情。
按照刘君韬的计划,山东各地卫所兵马的裁撤事务必须在新年之前完成,各地卫所中的空额必须查清,那些老弱兵丁必须立即遣散回家!
过了正月十五之后,山东镇就要对剩下的卫所兵马进行整训,全部都要送到各府、县的训练营进行整训。
合格者编入各营之中,虽然军部征兵司大力提供兵源,但是各营还是有一些空额,正好此番补充上。
那些不合格者则是全部遣散回家,不过这些人都要在军部征兵司和民部户籍司登记在册,每年都要跟着各府、县的青壮进行轮训,不得推脱!
与此同时,在兵部和刑部的牵头下,刘君韬也是调集了两万兵马出动,在山东各地清查卫所军屯土地。
到了现在,山东镇兵马已经抓捕了两百多名侵占军屯土地的官吏、士绅,并且追回了十几万亩的军屯土地!
那些抓捕来的官吏、士绅,刘君韬全部移交给了刑部的人,追回来的土地也都是在兵部进行备案。
而后,刘君韬便命令民部屯田司开始招募百姓进行耕种,一切事宜都是按照惯例行事。
此时,山东各地卫所的裁撤事务正在进行之中,已经进展一多半了,不过时间仍然十分紧张。
而且,各地卫所的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将官也是有些怨言,毕竟此前众人在各地都是威风惯了,突然转成营兵,众人都是十分不适应。
于是一些卫所将领便找到了都指挥使向群,想请求向群代为运作一下,为众人谋取一个好的出路。
向群见状却是不为所动,反而规劝这些老部下不要乱来,一切以山东镇的政策行事,不要徒生是非。
那些卫所兵将见状都是心中不满,认为向群已经是日暮西山了,再没有当年都指挥使的气魄了!
于是便有一些卫所将领开始闹事,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保持着理智,并没有跟着一起聚众闹事。
向群眼见自己的一些部下竟然做出这等事情,也是又气又怕,立即赶到总兵府,向刘君韬请罪。
山东卫所裁撤之后,向群这个都指挥使的去留一时间成为了焦点问题,外界也是纷纷猜测刘君韬将会如何安置向群。
不过对于向群自己来说,在心中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刘君韬的部下,并没有什么大的期盼,只要稳稳当当的便好。
可是现在自己的老部下闹僵起来,向群明白自己已经稳当不了了!
刘君韬看着一脸愁容的向群,并没有气恼,而是大笑着说道:“哈哈!不就是几个跳梁小丑出来闹事吗?向大人不必为此烦恼!”
“都是卑职管教不严,还请总镇责罚!”
刘君韬拍了拍向群的肩膀,说道:“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他们闹事与你何干?对于这些跳梁小丑,本镇自会收拾!”
接着,刘君韬不等向群说话,便当即说道:“今日向大人来得正好,本镇正好与你共商大事!”
向群闻言不由愣住,而后便说道:“请总镇吩咐!”
刘君韬说道:“此番山东卫所全部裁撤之后,各地兵丁经过整训,剩下能够被整编进营兵的人数应该不会太多,绝大多数兵丁都会被遣散,这也包括那些将领,所以本镇需要向大人从旁协助,稳定一下人心!”
向群抱拳说道:“这是卑职的职责!请总镇放心,卑职一定尽心竭力办好此事!”
刘君韬点了点头,说道:“本镇相信!不过,等到山东卫所裁撤的事情结束之后,本镇想让向大人到军部任职,不知道向大人可愿意?”
向群当即说道:“愿意!”
刘君韬笑着说道:“这可是要向大人放弃兵权啊!”
向群笑着说道:“总镇不必多想,其实在军部任职也是不错的。卑职虽然是都指挥使,但那也是有着家中世袭才当上的,要是让卑职在后方出力的话,一定可以全力以赴、尽心竭力;可一旦到了战场上,那卑职的能力就有些不够看了!”
刘君韬闻言也是暗暗点头,暗道:“这个向群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在军中带兵能力不够,而且也无法占到好的位置,反倒不如在军部任职!”
这时,向群问道:“不知总镇准备让卑职在军部做什么?卑职也好提前准备一下,不至于误了军部的事务。”
刘君韬笑着说道:“好!向大人准备一下,出任军部部长一职!”
向群当即傻了眼。
此番山东镇推行新军制,刘君韬趁机向兵部上报了一份奏折,奏请将军部部长胡德兴任命为山东镇副总兵。
此前山东镇一直没有副总兵,刘君韬正好趁此机会让胡德兴出任此职。
这样一来,当刘君韬率军出征的时候,胡德兴便可以以副总兵的身份坐镇山东镇。
兵部尚书于谦也是很快就以兵部的名义下达了这份任命。
几天之后,刘君韬处理完了那几个闹事的卫所将领,将几人全部下狱治罪,便召集幕府各部司丞以上官吏、各军游击将军以上将领,还有都指挥使向群一起,在总兵府议事。
会上,刘君韬当众宣布了晋升胡德兴为山东镇副总兵,并且命令中枢部立即下发任命胡德兴的公文,而后命令军部征兵司立即为胡德兴组建一部兵力的亲兵营。
胡德兴作为山东镇的副总兵,一般都是坐镇后方,不会轻易率部出征,所以一个步兵部的兵力完全够用。
中枢部政令司司丞贺之命、军部征兵司司丞武磊都是抱拳领命。
胡德兴也是大笑着领命,说道:“哈哈!这些可算是二把手了,真是干劲十足啊!”
众人都是纷纷上前祝贺,特别是参将孙绪和游击将军孟凡臣二人,都是上前和胡德兴大笑着祝贺。
接着,刘君韬便宣布向群接任军部部长一职,向群也是赶紧起身和众人见礼。
众人再次抱拳祝贺向群,一时间大堂上热闹非凡。




天策大明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天无二日
景泰三年,二月,济南府城。
新年的喜庆才刚刚散去,刘君韬便开始料理积压的军务了。
此时,山东镇的新军制已经全面铺开,各地的卫所兵马已经开始了整编事宜,大部分兵丁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只有极少数兵马还在训练营中操练,不过再有个把月便可以结束。
同时,军部部长向群和山东镇副总兵胡德兴也纷纷上任,二人都是干劲十足,开始按照中枢部发展司制定的五年计划进行部署,这也让刘君韬腾出手来,可以将精力放在朝廷之中。
此时的朝廷,可以说是暗流涌动,虽然文武之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朝中大臣,包括景泰帝,依旧是剑拔弩张,众人都是憋着一股气,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出来。
没过几天,情报部部长刘子安和赞画部部长张玉清一同赶到总兵府书房,将朝中的情况向刘君韬做了禀报。
朝中,以右都督石亨为首的武将势力开始抬头,监察御史徐有贞等少数文官也与石亨等人来往甚密,隐隐有与文官势力分庭抗礼的势头。
而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等内官都是隔岸观火,不过明里暗里都是偏向石亨等人!
最为要命的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都是在不同的场合关注着太上皇正统帝,这让景泰帝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不由自主的开始和朝中的文官势力靠拢。
看到这些资料,听着刘子安、张玉清的回报,刘君韬也是对眼下的时局有了极其深刻的认识。
刘君韬明白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想法,此时朝中文官势力大涨,极大的压制了朝中武人、甚至是内官的权势,这让石亨等人极度不满。
“看来朝中文武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了,甚至极有可能会和陛下、太上皇之间的暗斗交织在一起!”
听了刘君韬的话,刘子安和张玉清都是惊骇不已。
此时的大明朝局,虽然在刘君韬的反抗之下,文官势力有所收敛,但是景泰帝还是有意无意的打压着武官势力,让文官势力持续的走高。
再加上文官势力的首脑人物,此时的内阁首辅陈循也是积极的扩张权柄,虽然此举有利于恢复土木堡之战后,大明衰退的国力,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侵害了朝中武官势力的利益,加剧了文武之间的矛盾,让石亨等人很是不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石亨为首的武官势力几乎全部被排斥在大明全力核心之外,就连北京保卫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一些武将也是如此。
京畿驻军在于谦进行整编之后,全部改为团营建制,并且不设立武将统领,而是直接由兵部尚书于谦自己直接统领。
这就相当于文官势力夺取了北京城的军权!
即便是于谦在心中还是偏向武官势力多一些,也依旧让朝中的武官势力心怀不满。
面对如此形势,石亨便有心以退为进,想着谋求外放边镇,等到朝中局势稳定下来,再重新进入朝堂。
于是,石亨便给景泰帝上了折子:
“近者宣府等处屡报声息,蒙遣杨洪往宣府备之,而大同、怀来、居庸等关亦俱是要害,乞令臣亨往大同、怀来、居庸一带调遣兵马,以剿残胡。在京各营兵马,乞别委将官统理,防护京城。如此,藩篱有备,京师无虞。”
石亨的这份奏折递上去之后,景泰帝便当即予以回绝:
“以宣府地方密报京师,类报声息,用是暂命杨洪往备之。秋后事宁,即令回京。卿等统领京畿兵马,操守京师,如何俱欲分守边镇?不允!”
景泰帝此举也是对石亨等武将的防范,同时也对石亨等武将的权力进行限制。
也正是因为如此,石亨等武将势力对正统帝在位时期越发的怀念,继而众人开始暗中串联,就连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也是参与其中。
很快,景泰帝便听到了风声,虽然还不能确定互相串联的朝臣都有哪些人,但是景泰帝也能猜出来,肯定是以朝中武人为主!
于是,景泰帝便开始延续提升文官权柄和地位,加大力度限制朝中武人的权力,甚至开始责令兵部核查各地藩镇的兵额、钱粮。
同时,景泰帝也是开始加大对太上皇正统帝的限制,不但严禁朝臣与太上皇正统帝接触,而且还将正统帝转移到南宫之中,以锦衣卫对其加以软禁,命令侍卫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
由此开始,太上皇正统帝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堪,甚至是岌岌可危,就连正统帝的儿子,当今的太子朱见深也是如坐针毡,景泰帝已经不止一次在公众视野中,对朱见深多加斥责,甚至传出了要废黜太子的论调。
不过好在此举被大多数朝臣所反对,甚至一些文官也是如此,景泰帝也只好暂时将此议搁置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众武官的怨怒日益增加,而景泰帝和太上皇正统帝之间的矛盾也是越发的强烈,一切都在朝着刘君韬所担心的方向发展着。
刘君韬在接到情报部最新的禀报之后,心中也是忧愁不已,对前来议事的中枢部部长蓝思齐说道:“此时的朝堂就好像是一个装满了震天雷的木桶,只要一点火星就会让所有人玉石俱焚!”
蓝思齐精于政务,对于眼前的朝局也是甚为忧虑,说道:“总镇,现在各地军镇、武将都是心怀不满,对朝廷打压武人、抬高文臣的做法很是反对啊!如果朝中的那些武官想要谋划什么的话,各地镇守武将肯定会大力支持的,到时候局势也会一发不可收拾的!”
刘君韬清楚历史的走向,知道就算是接下来发生了夺门之变,混乱也不会蔓延到地方上去。
不过刘君韬也不敢打包票,毕竟因为自己的到来,此时的历史走向会不会发生偏差,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刘君韬想了一下,说道:“不管别人如何,咱们山东镇巍然不动!朝中争斗的事情,咱们要密切关注,但是尽量不参与、不站队、不表态,静观时局的发展!”
蓝思齐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说道:“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咱们是不是和兵部尚书于大人联系一下?”
“也好!”
刘君韬说道:“中枢部以山东镇的名义给于大人写一封私信,就说:天无二日,希望大人慎重!”
接着,刘君韬便盯着蓝思齐,说道:“记住!多一个字也不要多说!”
蓝思齐当即答应下来。
几天之后,兵部尚书于谦收到了刘君韬的私信,只见信中果然只写着一句话:“天无二日,万望大人慎重!”
于谦联系近来朝中的局势,不禁长叹了一口气,暗道:“如今朝中局势如此,我身为兵部尚书,又怎能慎重!”
此时,朝中局势越发的不堪,甚至兵部的一些官员都开始纷纷站队,一些官员开始和石亨等人暗中往来,大部分兵部官员开始向内阁首辅陈循靠拢。
而景泰帝则是第二次大规模的对朝中大臣进行调换,凡是和太上皇正统帝有所关联的朝臣,都是或多或少的被斥责、降职,景泰帝的心腹大多得到了升迁!
在于谦看来,只要是假以时日,景泰帝一定会对太子下手,继而彻底解决太上皇正统帝这个皇权隐患,这是于谦不愿看到的。
1...144145146147148...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