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还真别说,看马师傅那模样,可能性还不小呢!
这店铺的后面,是自带了一个小厨房的,只是和农村里烧柴火的大锅不能比,城市里用的都是天然气,灶台都是小小的,锅当然也大不了哪里去。
不过,《赐岳飞批剳卷》上的虫洞也不算多,这里锅也够用就是了。
向南一边想着,一边将皂角、桂皮、花椒、蜂蜜等材料一一放进了烧开的锅里。
然后又转头吩咐依然一脸懵逼的马师傅道:“马师傅,辛苦你一下,把之前准备好的废旧古宣纸拿到这里来。”
马师傅闻言,也不多问,很快就提了一个大袋子过来,说道:“向专家,这里都是南宋时期的古宣纸,是从一些已经没办法修复的南宋古字画上面拆下来的。”
“好,辛苦马师傅了。”
向南点了点头,接过袋子,就开始挑选了起来。
补纸并不是年代相同或相近就可以的,还需要做到与画芯所用纸张纹理相似、厚薄接近,颜色要略浅于画芯的材质。
此外,补纸的包浆、质地、光泽和色相都要和画芯大致相同。
作为一名古书画修复专家,向南对各种纸张的情况是了如指掌,基本上只要仔细看几眼,用手再摩挲几下,就能找到跟那幅古字帖大致相同的补纸来。
找了两张一米见方的补纸后,向南将它撕碎,一股脑儿地全扔进了锅里,又添了一小勺凉水,大火烧了起来。
身后的马师傅见了,两只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嘎?
不卤凤爪,也不卤猪蹄,改卤南宋的旧宣纸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十四章 撤水
等到锅里的水又重新沸了,向南这才将火关小,慢慢熬煮了起来。
他回过头来时,一眼就看到了正站在后面发愣的马师傅,便朝他笑道:“马师傅,如果你不忙,能不能帮我照看一下?”
马师傅立刻就回过神来了,连连摇头,说道:“不忙不忙,我来照看就好了。”
“火这么大就可以了,不用再动。”
向南说着,又从灶台旁柜子里找出一个吃火锅用的不锈钢汤勺,继续说道,“每隔30秒,你拿这个大汤勺,在锅里慢慢顺着一个方向搅动一会儿,免得粘了锅,糊了就不能用了。”
马师傅接过汤勺,又点了点头:“好,你放心,我知道了。”
“好,那辛苦你了。”
向南转身出了厨房,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转头说道,“对了,等锅里的东西煮得跟米糊一样的时候,你喊我一下。”
说完这话,向南就急匆匆地又回到了二楼。
楼上修复室里的那幅古字帖,才刚刚做完去污,还有一大堆的工作要做呢。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揭裱。
按照一般的步骤,揭裱之前,要用水来润画芯,让画芯与命纸、覆背纸之间的浆糊软化,使得覆背纸和命纸更容易揭开。
但向南之前在去污的步骤中,使用的是清水冲淋法,整幅古字帖的画芯已经被水浸润,因此,润画芯这一步骤便省略掉了,可以直接揭覆背纸和命纸。
揭裱这一步,向南已经做得是轻车熟路,闭上眼睛估计都能比一般修复师做得要好。
但他依然是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沿着覆背纸的一角揭开一点,然后沿着一个方向,慢慢地将覆背纸揭了下来。
至于命纸,它的揭裱要求和覆背纸一样,也需要非常小心,不能伤及画芯丝毫。
揭裱并不复杂,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唯手熟尔。
但揭裱的这个过程却是很耗时间,也很耗精力,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向南才将古字帖的覆背纸和命纸给揭了下来。
揭裱完成后,向南刚刚直起腰来舒了一口气,马师傅又气喘吁吁地跑上来了,他“砰砰”敲了两下门,然后说道:“向专家,那锅里的卤……锅里的材料已经煮成糊糊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好,下去看看。”
向南将揭下来的画芯平摊在长案之上,不留一丝褶皱,这才跟着马师傅一起下了楼。
来到厨房后,他拿过汤勺轻轻地往锅里搅了搅,碱性溶液和补纸融合,已经煮得跟浆糊差不多了。
“差不多可以了。”
向南笑着对马师傅说道,“对了,你会做浆糊吗?”
马师傅一脸骄傲地说道:“当然会,以前在老家时,过年贴年画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浆糊!”
“那就好。”
向南点了点头,吩咐道,“那就辛苦马师傅,帮忙做半锅浆糊。”
“行,没问题!”
马师傅乐呵呵地点了点头,今天给向专家帮了一天的忙,哪天向专家随意指点两下,自己说不定就发达了。
“对了,马师傅,做浆糊的时候,加一点明矾进去,不用太多,10g的样子就差不多了。”
向南一边将锅里已经煮好的纸浆盛起来,一边说道,“明矾就是我买回来的那个白色的,碎玻璃一样的东西。”
马师傅一脸好奇,试探着问道:“加这个明矾,有什么作用吗?以前我们做浆糊,都不加的。”
“用法不一样。”
向南转头看了马师傅一眼,笑着解释道,“这个浆糊是用来修复古字帖用的,添加明矾的作用,就是为了防腐、防虫,对古字帖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哦,我明白了,明白了!”
马师傅听得连连点头,同时也是心里暗自感慨,虽然他也知道,这些东西只能算是古书画修复行业里的小常识,但换一个专家来,就算你问了他也不一定会回答你。
这就是区别!
还是向专家没架子,跟他一起做事,舒坦!
向南自然是不知道,自己随口回答了这么一个小问题,竟能让马师傅对自己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
此刻,他已经装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纸浆糊糊,又回到了楼上,开始修复古字帖的画芯。
搬了一把椅子做好,向南取来一只狼毫毛笔,轻轻地蘸了一点纸浆糊,然后小心翼翼地点在画芯的破洞之处。
《赐岳飞批剳卷》这幅古字帖的破洞并不多,尽管向南做得很小心,很细致,半个多小时后,画芯上所有的破洞也都全部填补完毕了。
随后,向南又用镊子小心地将揭命纸之时,带起来的纸张纤维处理干净,重新再覆上命纸和覆背纸。
此时,马师傅已经做好了浆糊,装了满满一大盆端了上来。
而向南也准备开始撤水了。
所谓撤水,通常指的是在装裱书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画心墨色晕染,托背用的浆糊并不直接刷在画的背面,而是另刷在一张未用过的单宣上,再将这张单宣附在书画背面达到托背的目的。
不过,刷上浆糊的单宣可能会水分过多,因此,需要用另外一张宣纸附在其未刷浆糊的一面,把多余的水分吸出来,这就是撤水。
撤水看似简单,实际很考验书画装裱修复师的功底。
大部分书画装裱修复师在撤水时,通常会将刷上浆糊的宣纸轻轻提起,把干净未用的宣纸一点点地附在刷浆糊宣纸的背后。
而向南的做法与他们不同,只见他将刷了浆糊的宣纸提起后,用另外一张宣纸和其边缘对齐,迅速向外甩出,一眨眼的工夫,两张宣纸就完全而精准地粘在了一起。
马师傅站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
向南之前那一甩的风情,实在是太帅了有木有!
托裱完成之后,剩下的步骤就简单多了。
由于《赐岳飞批剳卷》这幅古字画破损之处,并没有伤及字帖上的字和钤印,理论上来说,只需要全色就可以了,接笔这一项都已经可以省略掉了。
然而,当向南完成画芯托裱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时,整幅字帖的画芯部分完整无缺,丝毫看不出有修补过的痕迹。
这大概就是京派绝技“珠联璧合”的神奇效果了。
向南心中暗自欣喜,但脸上却是什么也没表现出来,依然淡定如常。
他将拖裱后的画芯,平摊在窗前,这才转头对马师傅说道:
“这字帖先放在这里阴干吧,等阴干了,我再来将它装裱好。”
马师傅连连点头,笑道:“向专家,咱们还是赶紧去吃饭吧,这都晚上七八点了,您中午都没吃呢!”
“这么晚了吗?”
向南愣了一下,拿出手机一看,果然,都已经快八点了!
这不知道还好,被马师傅这么一提醒,向南感到一股强烈的饥饿感猛然袭来,
“走,吃饭去,今晚我请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十五章 可以拿来炫耀
第二天一早,向南就来到聚宝斋,将晾了一夜的《赐岳飞批剳卷》古字帖画芯给装裱了起来。
刚刚做完,鉴宝师马师傅就上来了:
“向专家,那个曾老爷子来了。”
自从昨天跟着向南做了一天事,亲眼见到一幅脏污破损的古字帖,在向南的手中轻轻松松地恢复了原样,马师傅就对向南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此时看向向南的眼神,那都是闪着光的。
也幸好向南是个纯爷们,如果是个嫩妹纸,估计得被马师傅给吓跑。
向南刚刚正在检查装裱好的古字帖,此刻听说曾老爷子来了,便将目光收了回来,笑着对马师傅说道:
“哦,他来得正是时候,我刚刚把这幅字帖装裱完。”
说着,他将字帖收了起来,就和马师傅一起来到了楼下。
曾老爷子正坐在沙发上休息,看到向南下楼了,连忙朝他招了招手,笑道:
“小向,我来早了吧?你不用急,我就是过来坐坐,可没有催你的意思。”
自从打算修复自己手中的这幅《赐岳飞批剳卷》之后,曾老爷子也是问过了很多人,当然知道这种字画修复是一个很磨时间的事情。
像他这幅损伤较轻的古字帖,一般来说,也要个把子星期才能修好。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绝对,还得看修复师的技术熟练程度如何。
技术熟练的,也许修复时间要短一点;不熟练的,那就难说了,说不定还会把字帖弄坏。
曾老爷子纠结了这么久,最终决定交给向南来修复,也是因为他修复过国宝《千里江山图》,而且还上了国家电视台。
他看起来虽然年轻,但技术肯定是没问题的。
话说是这么说,但曾老爷子心里还是挂念着,一大早就赶过来遛达遛达,就是想看看字帖修复到哪一步了,也好心里有个底。
向南拿着卷的那幅古字帖走了过去,笑着说道:“您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古字帖我已经帮您修复好了。”
“哦,那挺好……”
曾老爷子说着说着,忽然一下站了起来,连声音都变了,“你刚刚说什么来着?修……修好了?”
“嗯,修好了。”
向南见惯了这种一惊一乍,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他将手里拿着的字帖递给曾老爷子,然后一屁股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修复这幅古字帖,对于他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最让他开心的是,之前在《古诗源》里看到的,京派失传已久的绝技“珠联璧合”,真正地重现于世了。
而且,看样子,“珠联璧合”不仅可以用来修复古籍,它对于古书画的修复效果一样惊人。
一脸错愕的曾老爷子接过古字帖,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连忙将卷好的卷轴打开来,前前后后看了一遍,忽然惊叫了起来:
“这,这不是我的字帖吧?”
向南还没什么反应,站在一旁的马师傅急了,挤过脑袋看了一眼,争辩道:
“老爷子,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啊!这不是你的那幅字帖,难道还是还是假的不成?”
这可真是要了亲命了!
开古书画修复店,最怕的就是碰到这种顾客了,不承认修好的书画是自己的,难道店里面还能再变出一幅真迹来给你不成?
幸好店里的规章制度比较齐全,顾客拿来的书画,在修复之前都会拍照记录,要不然还真没办法说了!
马师傅将古字帖修复之前照片拿来,和那幅字帖放在一起比对:
“老爷子您可看仔细了,这钤印,还有这字迹是不是跟照片上的一模一样的?”
“您再看看,这照片上‘付岳飞’下面这块儿,可是有五六个破洞的,还有那乾隆爷题跋边上,有一块硬币大小的霉斑,现在都没了吧?”
曾老爷子一听,也急了:“对啊,为什么就没了呢?”
为什么没了?
当然是修复好了!
马师傅一脸无语,耐心地解释道:
“咱们向专家给修复好了呀!你把这字帖拿到这儿来,不就是让向专家帮忙修复保养的吗?”
哎呦,碰到这种老爷子,可真是心累啊!
“哦哦,对,我是让小向帮忙修复来着!”
曾老爷子好像这会儿才回了魂,哈哈笑道,“可这修复得也太快太好了,我愣是看不出一点破绽,可把我给吓了一跳!”
您是吓了一跳,我可是差点被你吓破胆了!
马师傅在心里暗暗吐槽,也笑着说道,“向专家的技术,那可是能修复国宝的,要是让您看出破绽来,那不是砸了招牌了?”
“对对对,马师傅说得有道理!”
曾老爷子连连点头,又对向南说道,“你这技术可是真没得说,我有几个老伙计,平日里也爱收藏点书画什么的,到时候有需要,能不能让他们来找你?”
向南脸上挂着笑,点了点头说道:“行,只要我有空,我都在店里。”
曾老爷子乐呵呵地点了点头,跟着马师傅到前面去办理收货手续去了。
向南坐了一会儿,眼看着就快到中午了,就跟马师傅等人打了个招呼,准备回家吃午饭。
这一段时间东奔西跑,向南很少有时间在家里吃饭了,倒是有点想念老爸做的饭菜了。
打开家门,刚进了客厅,向南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从厨房里传了出来,让他忍不住咽了好几口口水。
也不知道老爸中午做什么好吃的。
他刚想探头进厨房看看,老爸的大脑袋就从里面钻了出来,一看向南就乐了:
“儿子,今天你可有口福了,老爸今天做了金陵四大名菜之一的清炖鸡孚,一会儿你可得多吃点!”
向南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老爸,今天是什么日子?”
“什么日子?”
老爸一脸迷糊,说道,“你管它什么日子?不管什么日子不都得吃饭!”
向南偷偷撇了撇嘴,得,当我没问。
正在这时,老妈正晾好刚洗的衣服,从阳台那边过来,一看到向南顿时叫了起来:
“臭小子站住,说,你什么时候上的电视?居然都不告诉我和你爸!”
向南一脸无辜地站在那儿,说道:“老妈,上个电视而已,又不能当饭吃。”
“是不能当饭吃。”
老妈点了点头,又理直气壮地说道,“但是可以拿来炫耀啊,我儿子上国家电视台了,谁的儿子有这么厉害!”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十六章 这下可怎么办
“今天我在店里卖菜,隔壁店里的老贺就跑过来说,他在电视上看到你了。”
饭桌上,老妈一边给向南夹了一个大鸡腿,一边眉飞色舞地说道,“一开始我还不信呢,后来好几个老熟人都过来问,你儿子是不是叫向南啊?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了,小伙子长得好俊!”
老妈说着说着,还模仿起那些人说话的语气来,学得惟妙惟肖。
“可惜啊,我儿子上一个国家电视台,结果还是别人先发现的,搞得我还以为别人是骗我呢。”
老妈一脸遗憾,随后又对向南语重心长地说道,“儿子啊,下次要是上电视或者上报纸什么,你可得提前告诉老妈。我也不求你赚多少钱给我养老,就是想为儿子骄傲一下。你说说,我养你这么大我容易吗?想当年家里穷,我和你爸……”
“咳咳咳!”
老爸似乎是被米饭呛到了,一阵剧烈地咳嗽。
向南连忙放下碗,走过去给老爸拍背,等他缓过来了,这才一脸郑重地点了点头:“老妈,我记下了。”
吃饱了饭,向南就赶紧回了自己的房间,老妈气场太强大,他有点承受不住。
将背包放下后,向南就斜靠在床头,拿出手机看了起来。
昨天在店里的时候,马师傅说,有很多认看了电视访谈节目后,把电话打到聚宝斋里去找他。
当时向南就想到了钱小勇之前拍的直播视频,应该是他在视频里留下了店里的信息,否则观众不可能看了电视就知道他在聚宝斋里的。
本来他是打算回家以后,就去找一找那个视频的,谁知道昨天一忙起来就忘了,回家都已经很晚了,就没去看。
现在总算是空下来了,向南就准备把视频找出来看一看。
他手机里的软件很少,除了一个听歌的软件之外,其他的都是很实用的app,比如地图导航,聊天软件或是手机支付app这一类的。
视频直播app,从没在他手机里出现过,更别提什么游戏软件了。
博物院里那么多古书画都没修复呢,哪有多余的时间看直播玩游戏!
因此,向南想找钱小勇的那个直播视频,还得下载一个视频直播app。
花了几分钟下载安装app,又花了几分钟注册,向南总算是找到了钱小勇拍的那个视频。
钱小勇在视频直播app的名字也挺有意思:钱胖子。
这倒也挺符合他的形象。
视频的标题颇有点标题党的意思:
“妙手‘画’医:碎成渣的古画也能焕然一新!”
向南点开视频看了起来。
这视频,是他在修复慈禧的《大富贵》时录制的,因为时间还没过去多久,向南依旧记忆犹新。
刚开始播放,视频上方就开始出现弹幕了,而且不是一条,说密密麻麻的无数条:
“这些碎片是画?不要骗我,我读书少!”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视频!”
“这手法,厉害啊!不愧是专家!”
“emmm,我好像看过一个电影叫《一路向南》……”
“哇塞!小哥哥比电视上的还要帅,真的是双色瞳嘢!”
“请问专家,我家有一本碎掉的家谱,能不能修?”
“……”
看了一会儿弹幕,向南觉得很无趣。
他原以为会有一些专业人士来点评一下,交流一下技术。
最不济,也得有些书画收藏家提问什么的吧?
可现在一看,让他大失所望。
这都说的是什么啊!
还妈妈问你为什么跪着看视频……
妈妈难道没有问你为什么不跪榴莲?
向南难得吐槽了一会儿,直接关了视频,然后将视频直播app卸载了。
这app,已经被拉黑名单,估计以后都不会再出现在他的手机里了。
app:t_t(怪我咯?)
……
第二天,向南早早就起了床,在家里吃了早饭后,就精神饱满地出了门。
今天心情很愉快,因为博物院又上班了!
向南戴着耳机听着歌,坐着55路公交车,来到博物院后面的办公楼时,楼底下的停车场里都还是空荡荡的。
没人正好啊,可以安安静静地做事了!
当然,无论是古陶瓷修复中心还是古书画修复中心,平日里工作时都是很安静的,一般也没有人会突然发出巨大的噪声来,这要是吓了别人一跳,一不小心就毁了一件文物了。
那罪过,可就大了!
可有其他人在和没其他人在,完全是两个概念,你得时刻留一分神,提防其他人发出噪音或者其他影响作业的事情来。
如此一来,就不能全神贯注于手中的工作了。
现在其他人还没有来,那自己可以好好用废弃的古陶瓷,来验证一下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刻苦磨练的雕刻水平了。
这段时间里,他可是刻完了两大盒橡皮擦,外加三十多块青田石练习章,自我感觉进步还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雕刻印章毕竟只是单体雕刻,不用考虑其它问题,而古陶瓷修复配补工艺中的雕刻,是要考虑到被修复器物的整体风格,配补部位的纹饰要与被修复器物纹饰之间不能刻意做作,要衔接得很自然。
这难度就比单纯的雕刻印章要大多了。
当然,古陶瓷修复工艺中,雕刻只是一种手法,还有划、印、剔、堆、贴、镂等多种装饰手法,向南如今学习的雕刻,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向南步伐稳健地上了楼,刚来到古陶瓷修复中心的门口,他忽然就傻眼了。
门是锁的,他没钥匙!
和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管理方式一样,金陵博物院文保中心的钥匙,都是保存在一楼的办公室里。
谁先来了,就去领钥匙开门,等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时,把门锁好,再将钥匙还回去。
向南以前都没这么早来过,一般都是要上完课才会到这边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1...2526272829...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