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原来,古陶瓷修复中心和古书画修复中心一样,都是有锁的!
可现在这么早,一楼办公室里的人都还没来呢。
门开不了,就进不去。
进不去,就没办法做事了。
那不是白来这么早了吗?
这下可怎么办?
在线等!挺急的!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十七章 不信这个邪
“向南,听孙教授说,你很快就要到魔都博物馆,去跟江易鸿江教授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了。”
赵子和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一边给手上的一件废弃陶瓷上石膏,一边感慨道,“你赵老师是技术不行啊,要不然非得跟他争一争不可!”
文物修复从两千多年前传承至今,一直是沿用着古老的“师徒传承”制。
跟现在的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学生,四年毕业的时候,甚至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全不同,文物修复的师徒,都是朝夕相处,手把手的传帮带,师徒关系就跟古代时没什么区别,就好像亲人一样。
而且,现在的大环境下,文物修复虽说因为媒体的关注,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行业。
但实际上,在这些人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因为看到电视纪录片中那种悠闲淡然的生活状态,一时好奇闯了进来。
等到时间一长,他们发现文物修复工作实际上并没有看到的那么有趣,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忍耐寂寞,忍受独孤,那么,绝大部分人都会悄然离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行业,也就谈不上对这个行业的热爱,离开只是迟早的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徒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赵子和当然也想找个好徒弟。
他在两年前,就收了吴江这个大学刚毕业的徒弟,一开始还挺满意,人挺老实,也肯做事。
可谁能想得到,向南自己找上门来,要跟自己学古陶瓷修复基础工艺。
这一段时间跟下来,赵子和就对吴江不那么满意了。
跟向南比起来,吴江不如向南有灵性也就罢了,可他居然还不如向南肯吃苦,这就让赵子和很生气了。
你自己想想,人家比你有天赋,还比你更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整天想着泡艺校的那个小姑娘?
当然,这话赵子和也就心里想想,实际上,他还是挺关心吴江的,要不然也不会知道吴江谈女朋友的事。
可话又说回来,向南是真优秀啊,这要是真做了自己的徒弟,自己只怕做梦都会笑出猪叫声来。
因此,当孙福民前两天找到他,说向南过一段时间会去魔都博物馆学习,赵子和的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
今天早上,他来到修复中心看到向南打算练习一下雕刻工艺,二话不说,就亲自动手给一个破碎陶瓷配补,好让向南用来练习。
听了赵子和的话,向南也有些感慨,但他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对方,只好说道:
“赵老师,您永远都是我的老师。”
“那不一样,不一样的。”
赵子和叹了口气,忽然他摇了摇头,失笑道,“行了,不说这个。我已经给这个瓷瓶配补好了,等这个石膏干结之后你就可以雕刻了。”
“这是一件宋代定窑刻花梅瓶的清末仿品,本身是有些价值的,可惜破得太厉害了,已经没有修复的价值了。正好,你可以拿来练练手。”
说起古陶瓷修复上的事,赵子和一脸严肃,“你不要看这个梅瓶上的刻纹只是寥寥几笔,很简单,它破损的位置很关键,正好在两朵刻花之间的位置,这两部分之间的衔接就很重要了。”
“不要着急,先仔细揣摩整体的风格和意境,然后可以在纸上先模拟一下完整的图形,风琢磨透了再动手,就会事半功倍了。”
赵子和说得很用心,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浑身的本事和知识都灌输到向南的脑子里。
“好的,赵老师。”
向南在一旁认真地点了点头。
赵子和想了想,好像也没啥可说的了,其他知识现在说了也没用,向南都还没学到那儿呢。
他将手里的刻花梅瓶小心第放在一边,然后站起身拍了拍手,对向南说道:“行,那你先等等,一会儿再刻,我先去你师兄吴江那里看看。”
说完,他就背着手慢悠悠地离开了,那背影看上去,萧瑟而又寂寥。
过了一会儿。
“吴江,你怎么搞的?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打底作色,上单色釉的时候,要用毛笔,不要总喷笔!”
赵子和略带愤怒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现在的年轻人怎么搞的?都这么懒了吗?”
“什么东西都喜欢用现代化工具,喷笔再好,也没有毛笔上色好,手感手感,都不用手了,哪里来的手感!”
吴江很委屈。
老师,之前这种小型器物都是用喷笔打底作色的啊,您还说现在科技发达了,文物修复都轻松了许多呢!
怎么今天又说用毛笔更好了?
他左右看了看,发现周围的实习生们一个个斗低着头,装作很认真的样子,该清洗的清洗,该拼对粘结的也一脸严肃地盯着破瓷片。
反正就没一个人跟他对视一眼,给他一点鼓励。
没办法,吴江只好说道:“老师,我错了,我,我用毛笔好了。”
“用什么毛笔?!”
赵子和火气更大了,“你喷笔都用了一半了,再改用毛笔,那打底作色的部位能一样均匀吗?做事能不能有点脑子!”
吴江:“……”
得,今天受气包是当定了,咱也别反抗了,老老实实受着吧。
见吴江不作声了,赵子和也没了兴致,他摆了摆手,自顾自地下楼抽烟去了。
一连抽了两根烟,赵子和才算是平静了下来,心里也觉得有点对不住吴江。
说实话,自己心里不舒坦,还不是因为向南要去魔都博物馆,跟江易鸿去学习了?
可说来说去,这还是自己的问题啊。
向南为什么要走?还不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啊!
人家江易鸿可是号称国内古陶瓷修复第一人!
别说向南了,就是我自己,也想跟他学习学习!
要是我的修复技术也能达到江易鸿那个水准,向南怎么也不会走的。
“人家江易鸿都七十岁了,我五十还差一点呢,凭什么就这么认输了?”
赵子和将手里的半截香烟往一旁的灭烟处狠狠地摁灭,喃喃自语,“咱老赵就不信这个邪了,这辈子怎么也得弄个专家来当当!”
说完这话,赵子和就忽然感觉天空一下子开阔了许多,连呼吸都顺畅了。
就一个字:爽!
等他上楼时,正好看到向南拿着手机在打电话:“刘老来了?好,我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向南也看见了赵子和,便快步走上前来,一脸歉意地道:“赵老师,我得先走一步了,魔都博物馆的刘其正刘老来了。”
“好,好,你有事就去忙吧。”
等向南下了楼,他才反应过来。
等等!
魔都博物馆的刘其正刘老?
他是来通知向南去魔都博物馆报到的吗?
那向南以后,怕是不来了吧?
一想到这里,赵子和好不容易才激荡起来的情绪,一下子又跌落到了谷底。
他有些郁闷地回到修复中心,不经意间又经过了向南刚刚工作的地方。
赵子和有意无意地往向南的工作台上一瞥,眼睛顿时一下子瞪大了起来!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十八章 你到底怎么想的
这是向南刚刚刻好的纹饰?
他连忙将那个清末仿制的梅瓶小心地拿了起来,仔仔细细地端详了起来。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华夏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其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
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
北宋早期采用正烧法,因而盘碗口沿多有釉。
中期以后盘碗采用覆烧法,为防口部粘釉,因此将施满釉的盘碗在口沿处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烧成后盘碗的口沿就有一圈露胎毛边的“芒口”。
为了美观,在一些高档的盘碗口沿上,常镶上金、银、铜质的扣,所谓“金装定器”。
这是定窑创烧的一个独特的制瓷工艺特点。
仿品通常采用硬器将口沿敲毛,再涂以污垢做旧,冒充“芒口”;或者在没有“芒口”的盘碗口沿上也包上包口。
这只清末仿制的宋代定窑刻花梅瓶,在工艺上比较精湛,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
肩部刻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下部刻上仰花纹,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
如果不是这只刻花梅瓶足底上,有仿制者故意留下的落款,恐怕一般人一时之间也难以分辨真伪。
赵子和将手里的刻花梅瓶缓缓地转了一圈。
这梅瓶如今颈部以上部分已经碎裂了,中间部分也破了一个大洞,之前他就是将这个大洞用石膏配补上,让向南用来练习雕刻纹饰。
此刻,已经凝固的白色石膏上面,出现了一条条深浅不一、曲线婉转的缠枝莲纹,竟和梅瓶原先破损处的纹饰完美地衔接在了一起。
如果从远处看去,忽略石膏的白色,这瓶身上的纹饰,已经可以说是非常自然、完整了。
“这是他第一次在陶瓷上刻纹?”
赵子和甩了甩脑袋,忽然变得很沮丧。
这么好的学生,这么优秀的学生,居然被别人抢走了!
我摔!
……
“老孙,你这里不错嘛!”
刘其正看起来兴致很高,在孙福民的办公室里四处走走看看,又来到窗户边,往外看了看,“哟,窗户外面就是个小花园,呵呵,挺会享受啊!”
孙福民自得地笑了笑,一脸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还是不如刘老哥啊,在魔都逍遥自在,哪里是我这种地方能比的?”
“说你胖,你还真喘起来了。”
刘其正抬起手指了指孙福民,失笑一声,接着又正色道,“魔都博物馆古书画修复中心那边,现在特聘专家很难搞,主要是特聘专家不用坐班,也没什么责任和义务,纯属名义上的。”
“而且,在其他行业里,就曾经出现过有人打着特聘专家旗号招摇撞骗的事,搞得授予单位狼狈不堪,颜面尽失。”
“所以,我们魔都博物馆这边,最近一两年都卡得很严格,每年只授予三四个,这次我回去过问了一下,才发现今年的名额都用光了。”
说着,他一脸无奈地看着孙福民,问道,“现在怎么办?”
孙福民一脸淡定,给刘其正倒了一杯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慢慢地喝了一口,这才说道:“这个没事,主要是江易鸿江教授那边怎么说。”
到魔都博物馆古书画修复中心挂个特聘专家,原本就是附带的,和江易鸿教授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这个才是重点!
这个老刘头狡猾狡猾的,还想转移视线,还真把我当成三岁小孩了?
“江易鸿?”
刘其正一脸为难,想了半天才说道,“我上次不是说过了吗?江易鸿那边,有点麻烦啊!”
“老刘啊,这是大事,你忽悠我不要紧,可不能忽悠向南啊!”
孙福民愣了一下,上次刘其正是说过,江易鸿收学生的事,可能会有点麻烦。
可刘其正还说过,这事别人都不用管,他来搞定的!
怎么过了这么久了,这麻烦还没搞定?
老刘头不行啊!
看着孙福民一脸鄙夷的表情,刘其正也不在意,他走到桌子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咂了咂嘴,这才说道:
“我可没忽悠你,更没忽悠向南,我这么大岁数了,这点轻重还是拎得清的。之前说,江易鸿收学生有点麻烦,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一年前就曾说过不再带学生了。”
见孙福民张了张嘴,似乎要说什么话,刘其正抬了抬手,阻止了他,继续说道,“你别开口,我从小看着你长大,还不知道你什么德行,你肯定要说我没尽心尽力对不对?”
“这回我还真是尽心尽力了,我好说歹说,江易鸿看来我的老脸上,最后还是松了口。”
刘其正脸上得意之色一闪而过,又变得为难了起来,一脸气愤地说道,“老江这老头子啊,有点本事就固执得像茅坑里的石头似的,硬说这是自己带的最后一个学生了,如果向南要跟他学,就必须加入魔都博物馆!”
“你说说,这可怎么办?”
刘其正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可怎么看怎么像是阴谋得逞的模样,他嘿然笑道,
“我知道,你肯定是舍不得让向南加入魔都博物馆的。不过也是,向南这么优秀,换作是我的学生,我也不肯让他加入金陵博物院啊!”
孙福民脸色变得很难看,这是要抢他的学生啊!
太过分了,这肯定是刘其正搞的鬼!
“老刘头,你就说实话吧,这事是不是你搞出来的?”
“啊?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其正一脸愕然,怎么着,我刘其正看起来就像是搞事的人?
“什么意思?”
孙福民冷笑几声,斜着眼睛看着他,“这不明摆着的吗?前段时间在京城聚会的时候,我喝多了一点,一不小心暴露了你十五岁还尿床的秘密,所以你就拿向南这事来报复我呗!”
“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这有什么?谁小时候还没尿过床?”
刘其正哑然失笑,摇着头拿手指了指孙福民,笑道,“老孙啊老孙,也就你这老古董还记挂着这种小事!你自己说说,你八岁那年饿极了,从狗嘴里抢食的事情,我们早就忘了嘛!”
孙福民气得笑了起来:“老刘头,你忘了?既然忘了,那你刚刚说的是什么鬼?”
“哦,我就是随口一说,反正我不像你那么大嘴巴,又不会到处去给你宣传。”
刘其正嘿然笑道,“咱们还是谈谈向南的事吧,你到底怎么想的?”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十九章 皮这一下很开心
一说起要让向南去别的博物馆,孙福民心里就堵得慌。
可刘其正这老头还问我怎么想的!
我还能怎么想?
向南是我唯一的得意门生,现在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作为他的老师,我还能拖他的后腿不成?
别说是让向南加入魔都博物馆,就是让他和向南一起加入魔都博物馆,说不定他也会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孙福民张了张嘴,最后有些颓然地说道:“现在是形势比人强,还能怎么想?既然江教授有这样的要求,那就只能让向南加入魔都博物馆了。”
“嗯?你就这么痛快地答应了?不挣扎挣扎?”
刘其正一脸不可置信,老脸上却是满是笑意,“向南可是你的骄傲啊,你就这么放手了?”
“你这是什么话?”
孙福民觉得刘其正的话很刺耳,也就很不客气地说道,“向南是我的骄傲没错,可我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就阻碍他的成长啊,那我成什么了?”
“想不到啊想不到,想不到你老孙还有这样的觉悟!”
刘其正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才转身从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来,放在了孙福民的面前,悠悠然地说道,
“算了,我也不逗你了,喏,我老刘在魔都博物馆还是有点面子的,这特聘专家的事,别人说了肯定没戏,我都开了口,没名额那也得挤出一个名额来!”
孙福民一听这话,连忙拿起那份文件看了看,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魔都博物馆即将于十一月份举行文物修复特聘专家授予仪式,这文件是邀请向南参加的。
他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连忙问道:“特聘专家没问题了,江教授那边肯定也没问题了吧?”
“那当然,我都出面了,这么点小事还办不成的话,那我老刘还混什么混?”
刘其正一脸傲然,忽然他又转过头,一脸严肃地看着孙福民,问道,“对了,那天晚上聚餐的时候,你真说了我十五岁还尿床的事?你是真喝醉了,还是故意的?”
“啊?”
孙福民脑子里急转,打着哈哈说道,“哈哈,应该没有说吧?我都喝醉了,哪里还记得那么多?”
刘其正闻言,若无其事地说道:“哦,没事。哪天我喝醉了,也许也会一不小心就说出你跟狗抢食的糗事的。”
孙福民:“!!!”
你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子了,皮这一下很开心?!
刘其正刚打算再打趣孙福民几句,忽然听到外面似乎传来了脚步声,赶紧换了一副脸色,正色道:
“魔都博物馆方面的特聘专家,每次的聘期也是一年,但要求比其他博物馆要更高一些。
这一年聘期内,如果博物馆有活动或者修复难题方面的邀请,必须要来参加三次以上,不能无故推辞。”
孙福民正诧异呢,这老刘头怎么忽然跟我谈起这个来了,这些话不是应该当面跟向南说的吗?
正想着,门外就传来了敲门声,紧接着就传来了向南的声音:“老师,我来了。”
敢情老刘头早就听到门外的声音了!
孙福民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才开口道:“进来吧!”
话音刚落,门就被推开了,向南一脸平静地走了进来。
看到坐在一旁的刘其正后,向南朝他笑了笑,恰到好处地招呼道:“刘老好,您来了!”
“嗯,向南,几天不见,又精神了!”
刘其正坐在沙发上,一脸矜持地点了点头。
孙福民看得牙齿直发酸,这架子端的,不累吗?
他赶紧朝向南招了招手,一脸笑容灿烂:“魔都博物馆那边,古书画特聘专家的事,已经定下来了!江易鸿教授那边……”
“江易鸿教授那边,本来是不打算收学生了,我好说歹说,他最后看在我的面子上,决定收你这最后一个学生!”
刘其正不满地看了孙福民一眼,我人还在这儿呢,用得着你转述?你这是抢我的功劳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你就十一月份的时候,找个时间,到魔都来一趟,我带你到江教授那里认认门。”
向南微微有些激动,一脸感激地说道:“谢谢刘老,辛苦您了!”
“嗨!谢什么,我都把你当孙子看的!”
刘其正笑着摆了摆手,一脸和蔼地看着向南。
向南可没接这话,这要是接了,自己的老师孙福民不就比刘其正矮了整整一个辈分?
那他估计得气死!
一旁的孙福民也是一脸鄙夷,还要不要脸?人家向南都不搭理你!
刘其正也没在意,又交代了向南一些事,比如江易鸿教授的喜好,习惯什么的。
这不是说要送礼或者是讨好江易鸿,而是为了在学习过程当中,尽量避免因为一些小事,给自己造成一些困难。
当然,这些事也只是随口一提,刘其正相信向南这么稳重的一个人,也不会犯什么低级错误。
几个人正聊着,向南的手机忽然就响了起来。
他掏出手机一看,电话里显示的是吴茉莉的号码。
国宝《千里江山图》修复五人组,自从分开之后,虽然都留了联系方式,但彼此之间的联系还真不多。
除了吴茉莉和钱昊良偶尔会跟向南发发信息之外,赵波和付洪涛就如同消失了一般。
当然,钱昊良联系向南,一般说探讨古书画修复得技术难题,这也给向南提供可不少新的思路。
说起来,上次京派绝技“珠联璧合”能用在曾老爷子的《赐岳飞批剳卷》上,也是钱昊良在谈及古籍修复技术在古书画修复中的运用,才让向南起了尝试一下的心思。
而吴茉莉和钱昊良不一样,她发信息来,多是关心向南生活上的事,倒是真有点把向南当成弟弟来看的模样。
至于打电话,这也是第一次,也不知道吴茉莉是不是有什么急事。
刘其正见向南拿着手机也不接,就说道:“你就直接接吧,没事。”
向南闻言,也不忸怩,直接就摁了接听键。
电话刚一接通,吴茉莉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向南,这次你可要帮帮你姐啊!”
向南一听,果然,吴茉莉是碰到难题了,他问道:“吴姐,有什么事你先说。”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本地商人从外地拍卖回来了一幅画,结果在回来的路上出了车祸,烧起来了。
所幸的是,人都没事,就是放在后备箱里的古画被火星烧了好几个大洞!”
吴茉莉颇有些心痛的感觉,连语气都沉重了不少,她继续说道,
“这幅画,这位商人是拿回来捐赠给我们博物馆的,博物馆方面就让我来负责修复,其他的我都没问题,就是这接笔这一块,非得你来不可了!”
1...2627282930...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