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此时,老朱也直起了腰,他使劲敲了敲后背,龇牙咧嘴地说道:“再这么干个十年,估计这老腰就得废了。”
一转身,他就看到了向南,吴茉莉都还没来得及介绍,老朱就连忙伸出了双手,一把握住向南的右手,惊喜地说道:
“你是向南,向专家!我在电视上看过你,也看过你修复古画的视频!久仰大名啊!”
“朱师傅过奖了。”
向南一脸谦虚,又指了指长案上的那幅画芯,问道,“这画芯,修补完了吗?”
“还差一点,今天晚上加加班,就差不多了。忙活了两个来月,真是累惨了。”
老朱一脸感慨,忽然他像刚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拍脑袋,笑道,“向专家,既然你人都来了,能不能帮忙指点指点,这幅画到目前为止,修复得如何?”
一旁的吴茉莉顿时笑了起来,说道:“老朱,你怎么傻了?咱们请向专家来,可不就是为了这幅画吗?”
“指点谈不上,咱们互相交流吧。”
向南说着,也不客气,上前一步,开始认真看了起来。
这是向南第一次看见《双喜图》的真迹。
整个画面,呈现出的是一种深秋萧瑟的场景。
画面前方是一只皮毛褐黄色的兔子停在草坡上,仿佛听到什么声音,好奇地转过头向上看。
顺着兔子的视线看过去,一株枯树上正有两只长尾巴的喜鹊,张着嘴叫着飞下来,兔子一脸惊恐,彼此呼应。
枯叶、枯草、竹叶,向着一个方向不停翻飞,表现出了秋风瑟瑟的意境。
虽名为“双喜”,却是毫无喜意。
向南忍了一忍,却是没忍住,“回溯时光之眼”瞬间开启。
……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四月,春意盎然,柳枝吐绿。
这一日,阳光正好,汴京城里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都城之内,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
在一处离皇城有些距离的街巷里,一名两鬓斑白,身穿灰色长袍的老者,正拿着鸡毛掸子,在店铺里不紧不慢地掸着柜台桌椅上的灰尘。
就在这时,门外走进须眉皆白的老者,一进门便爽朗地大笑起来:“子西兄,你一堂堂画师,岂可做此等微末小事?”
灰袍老者也没回头,淡淡一笑:“叔予兄,数日不见,又精神了不少,莫非是遇上了什么喜事?”
这灰袍老者,名叫崔白,字子西,濠州人氏。
他早年迫于生活,跟人学习作画,成了一名画工,以此为生计。
古代画工,指的是在别人花钱聘请的情况下创作画作的画家,他们所作的画,大部分情况下是不能够落款的。
崔白天资聪颖,又肯钻研,所作画作颇有新意,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不少人甚至还为崔白不得赏识、依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打抱不平。
年前时,崔白感于年岁不饶人,遂以平日积攒的画资,在汴梁外城稍显清净之处,购得一处门面,前店后院,算是定居都城,结束了半生漂泊无定的生活。
这白眉老者,名为吕顾,字叔予,家就在崔白左近。
吕顾虽不擅长绘画,却也颇懂画理,时常前来与崔白讨论,闲暇之余,便饮茶煮酒,谈天论地,倒与崔白颇为投缘。
“我是无甚喜可言。”
吕顾摇头晃脑,朝皇宫的方向指了指,“官家倒是有大喜。”
崔白对此不置可否,他对皇家之事,本就不甚热心,再加上终日沉迷于作画,深居简行,倒也没听到什么消息。
见崔白一副淡然的模样,吕顾摇了摇头:“你呀你呀!不入世,怎出尘?”
“今日,皇宫之中彩旗招展,丝竹之声喧天,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皆是盛装入宫而去,你可知是何故?”
崔白已经掸完了灰尘,他见吕顾说得兴致盎然,唾沫横飞,也不忍扫了他的兴,便接了一句:“何故?”
“是福康公主的册封礼,官家晋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了!”
吕顾说得那叫一个眉飞色舞,仿佛被册封的那个人是他一样,“官家还花费了数十万缗钱,为公主建造府邸!啧啧,数十万钱造的府邸,该是何等奢华壮观?”
崔白听了,眉头挑了挑,这倒还算得上一件大事。
当然,这大事指的并不是官家花了数十万缗钱为公主造府邸,而是福康公主的册封礼。
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大宋朝至今,历经近百年时间,还从未曾出现过有册封礼的公主,如此一来,福康公主就成了宋朝第一个行册封礼的公主了。
早听闻官家对福康公主宠爱有加,谁知竟是宠爱到了如此地步。
不过,官家为何会忽然册封福康公主?
要知道,皇家行事,从来不会无的放矢,其中必有缘由!
果然,吕顾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崔白恍然大悟:“官家严令,公主府邸须于年内完工,届时,公主将与驸马李玮完婚!”
崔白忍不住问了一句:“哪个李玮?”
“还能是哪个李玮?”
吕顾看了崔白一眼,哈哈笑道,“不就是那个‘丑郎君’李玮吗?”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十四章 莫论皇家事
“丑郎君”李玮?
连一向淡然的崔白,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吕顾尽管也已是耳顺之年了,性情却如同一个四五岁的顽童一般,总喜欢给人取一些稀奇古怪的绰号。
不过,还真别说,“丑郎君”李玮,却也是名副其实。
李玮,字公炤,钱塘人。
他平生喜吟诗,才思敏捷,并能章草、飞白、散隶。
就连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之一的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在看过李玮的书法之后,也曾大赞“李氏书法第一”,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李玮其才不尽于此,他不仅是个书法家,还是个著名的画家。
他善作水墨竹石,其画大抵生于飞白,故不事丹青而率于水墨,平日寓兴则写,兴阑辄弃去,不欲人闻知。
如此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崔白也是神向往之,然而时至今日,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为何?
这又牵扯到了一桩皇室秘闻了。
宋真宗赵恒与刘皇后无子,真宗便将刘皇后身边的侍女李宸妃之子抱给她养,这便是如今的官家赵祯。
宋明道二年(1033年),直到章献刘太后殡天之后,赵祯方才直到自己的身世真相,然而此时,他的生母李宸妃早已去世。
为了弥补自己未尽的孝道,赵祯便给予舅家李氏各种荣宠,一再擢升舅舅李用和的官位。
而李玮,便是李用和的之次子。
换句话说,李玮和当今官家赵祯,那是表兄弟!
当然,赵祯也是一个任性的皇帝。
为了进一步弥补对生母李宸妃的内疚之情,他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福康公主许给了自己的表弟李玮!
福康公主即将嫁给自己的表叔!
李氏作为外戚,深受皇恩,其兄李璋又掌管禁军,为避嫌,家风格外低调严谨。
尽管如此,官家赵祯还要求李玮将接待过的客人上报。
由此,李玮平日便谢绝宾客,仅同仁宗信赖的亲属往来。
崔白尽管不曾见过李玮,但也曾听闻,这李玮生得目大腰宽,口阔手长,面如黑锅,与常人有异,倒也当得起“丑郎君”之称。
他笑了笑,淡然道:“莫论皇家事,小心祸临门。”
皇帝嫁女,那是皇帝家自己的事情,你一个外人胡乱议论什么?
还要给皇帝的女婿取个“丑郎君”的外号,怕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了。
吕顾也是个性情洒脱之人,闻言一笑:“若不是在子西兄府中,我岂会如此多话?”
他吕顾也是个高傲的人,若不是脾气相投,他也不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也就是崔白了,年岁相当,又都对画作感兴趣,这才能聊到一起来。
闲话八卦说完,崔白也烧开了水,准备开始点茶了。
宋朝的点茶,跟现在的泡茶完全不一样,他们用的是茶粉。
所谓茶粉,就是将事先制好茶饼,用干净的纸密密包裹起来,放在木质茶臼里捣碎。
然后把敲碎的茶块放入碾槽或石磨中,快速有力地将其碾成粉末。
再将磨好的茶粉放入罗绢做的筛网中,细筛几遍到“绝细”的程度。
到这一步,茶粉就算制作好了,放入盒中保存便好。
以上几步,算是点茶的准备阶段。
而点茶,也分为几步。
先是入盏,用清洁流动的活水烧至第二沸,冲涤茶盏,趁着茶盏还有温度,拨入茶粉。
其次是注汤,用执壶注入少量的水,先将茶粉调成均匀的茶膏。
然后是击拂,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
击拂,是点茶的关键,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工具搅动茶汤,使之产生饽沫,乃至咬盏挂杯,幻化出花草虫鱼之类现象。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击拂无力,茶不发力。
宋徽宗赵佶认为要注汤击拂七次,每一次需要使用的力度和方式都不一样,直至浓度适中、乳花汹涌则止。
最后就是置托,汤花呈现出美丽颜色之后,将茶盏置于漆器或同材质茶托之上。
看到崔白拿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准备点茶,吕顾顿时来了兴致,一脸跃跃欲试:“子西兄,要斗茶么?”
“斗茶”即比赛点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
点茶完毕,如果只是一个人欣赏,未免寂寞,如果一下就喝下去了,未免浪费了之前那么多功夫,于是“斗茶”这项文人墨客乐此不疲的娱乐,便应运而生。
“斗茶?”
崔白抬头瞄了他一眼,淡笑道,“我可没工夫与你斗茶,一会儿还要作画。”
吕顾也不失望,他对崔白的画作比对斗茶更有兴趣,闻言又道:“也罢,待会儿我便看你作画好了。”
其时,北宋宫廷的花鸟画,主导风格是以五代宫廷画家黄筌、黄居父子二人为代表的“黄家富贵”一路。
他们的特点之一,是对于物象极为细致、达到逼真效果的刻画。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并指出,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
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填彩,即所谓“钩填法”,后人评为“钩勒填彩旨趣浓艳”。
入宋后,当时凡画花鸟,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而相形之下,崔白的画法淡雅而善于变通,与宫廷绘画笔墨工致的面貌相比要好了许多。
他不仅擅画花荷凫雁,而且画佛道鬼神、山水、人物亦精妙绝伦,尤长于写生。
崔白所画鹅、蝉、雀堪称三绝,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
吕顾虽自称见多识广,在第一次看到崔白所画的《竹鸥图》时,也是惊为天人。
他认为崔白的画风在于创新,善于“扬弃”,既继承吸取了黄家画风的优秀精华,又大胆地抛弃了千篇一律的宫廷闲逸仕女、花鸟工笔画风,或将开创一个新格局!
“一改‘黄家体制为准’,开创花鸟画新画风……”
吕顾看向一旁两鬓斑白,一脸淡然的崔白,心中暗暗震惊,“这可是名垂画史的大事啊!”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十五章 失败的姻缘
福康公主的册封礼,以及“丑郎君”李玮的家事,在崔白看来,不过是闲暇之时的谈资罢了,听过也就忘了。
在他的眼中,这些还不如他家养的白鹅,夏日里蛰伏在大树之上的夏蝉重要。
因为,他将白鹅、夏蝉画成画,至少也能卖出个十缗钱,也就是十贯,一万文,那至少也够小半年的开销了。
皇家的家事,能抵饭钱吗?
非但不能,若是一个不慎说漏了嘴,犯了忌讳,还会掉脑袋呢!
但崔白不想议论,不代表别人不会说,吕顾这老儿就三天两头找上门来,口沫横飞地说一通驸马家的八卦趣闻,也不知这些八卦他都是从哪儿听来的。
没错,嘉祐二年(1057年)年底,在皇帝赵祯亲手操持之下,兖国公主(原福康公主)与驸马李玮完婚了。
“‘丑驸马’虽有才华,但性情木讷老实。”
自从李玮成婚之后,“丑郎君”就在吕顾的口中变成了“丑驸马”,崔白想了想,也懒得纠正他,只听吕顾继续说道,
“公主素受官家宠爱,对这‘丑驸马’自是厌恶无比,时常呼喝来去,待他如同佣奴。可怜这李玮,本以为尚公主之后,便可一飞冲天,殊不知,如今竟落到这般田地!”
崔白忍了忍,还是没忍住,为公主辩驳了一句:“不至如此吧?曾听闻兖国公主对官家孝顺至极,想也是一个良善之人……”
坊间传闻,兖国公主是个聪慧过人、性情高傲的姑娘,对父亲十分孝顺,官家赵祯生病之时,她曾日夜服侍在其身边,并赤足散发向天祷告,愿以身代父。
如此孝顺的一个人,怎会做出待夫婿如佣奴之事来?
“官家是她至亲之人,岂是李玮可比?”
吕顾喝了一口茶,啧啧有声地说道,“唔……你这茶,似乎比以前好了不少。”
……
嘉祐五年(1060年),崔白入汴京已有三年。
这三年时间里,他的名声渐渐在汴京城内传开。
甚至连在朝中任枢密副使的欧阳修,也曾请他到府中来,为其过生日的老父亲,作了一幅《杜牧吹箫拜寿图》。
这幅画,人物虽然众多,但是个个神态不一,举止传神逼真,自然景色协调,花草特具生命力,并富有立体感。
观者无不赞誉有加,对崔白更是另眼相看。
这一日,崔白刚刚送走一位前来购画的士大夫,正准备歇息片刻,吕顾却是匆匆而来:
“子西兄,出大事了!”
崔白心里一惊,出大事了?莫非是边境又有战事?
吕顾匆匆而来,还没坐下,就端起面前的一杯已然冷却的茶汤一饮而尽,这才一脸严肃地说道:“昨日有人夜叩禁门!你可知是谁?”
“谁?”
汴京皇宫严禁宫门夜开,除非发生了重大变故。
如今居然有人胆敢违禁,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了,崔白也忍不住想知道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子。
“兖国公主!”
吕顾咋了咂嘴,继续说道,“昨日,公主与内侍梁怀吉等人在家饮酒作乐,李玮母杨氏不顾身份在外偷看,被公主发现。公主大怒,殴伤杨氏后,连夜跑回皇宫,叫开禁门,向官家控诉去了。”
崔白闻言,不禁瞠目结舌。
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公主胡闹!
第二反应则是:这回事情闹大了!
果然,第二天,就不断有消息从宫中传来。
如今的崔白早已不是三年前初入汴京之时,此刻他名声在外,交游广阔,消息来源也是大大增加了。
第二日早朝之上,率先“发难”的是右正言官王陶,他引用《周礼》强调宫门夜开问题的严重性,又举出郅恽拒关、曹植闯司马门的典故,要求仁宗严肃处理。
随后知谏院唐介、殿中侍御史吕诲等人也纷纷上奏。
兖国公主被问责的同时,她身边人的品性也受到了台谏质疑。
经清查,果然发现公主乳母韩氏盗窃宅内服玩器物。
堂堂公主家中竟然鱼目混杂,是当时追求“修齐治平”的北宋士大夫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又上书要求严惩公主宅邸内家臣,以正纲纪。
官家赵祯欲将大事化小,只把公主乳母韩氏赶出家门,把以梁怀吉、张承照为首的内侍发配到西京洛阳打扫宫苑,重新更换了一批佣人。
兖国公主本人则被接回皇宫居住。
然而,回到宫中的公主,几次三番想要自杀,还曾纵火焚烧了居住的宫殿,梁怀吉、张承照很快又被官家召了回来。
而“丑驸马”李玮却更是无辜,无过被贬卫州,使其母杨氏老无所依,不得不交托兄长李璋赡养。
朝中大臣纷纷为李玮求情。
太常博士傅尧俞更是在朝堂之上当场质问:“公主恃宠而骄欺凌李玮在先,官家召回挑事奴仆而驱逐无辜的李玮,为天下所笑,今后何以教诸公主? ”
然而,赵祯根本不予理会。
在大臣的不断抗争下,嘉祐六年(1061年),官家终于妥协。
他以金钱补偿驸马,待李氏恩礼不衰,同时下诏褫夺兖国公主的封号,降为沂国公主。
数月后,仁宗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又依然心存关怀母家之意,便升公主为歧国公主。
同时,他又恢复李玮的驸马身份,然而李玮长期在外任职,实际形同虚设。
至此,官家赵祯也算是给了众人一个体面的交代,公主的婚姻风波也是尘埃落定。
在谈及此事时,吕顾忍不住摇头叹道:“原本非佳缘,奈何红线牵?”
这一场闹剧一般的赐婚,崔白算是从头到尾看了个遍,也是心有感触:
这原本注定就是一场不幸福的婚姻,却因为官家赵祯一言而定,最终还是分崩离析,惨淡收场。
想想也知道,性情本就高傲的公主,怎么可能看得上相貌丑陋又出身贫寒的李玮?
哪怕李玮才华横溢,那也是枉然。
只可惜,官家的一己之私,却是毁了两个人的幸福。
陡然间,崔白忽然想起前一段时日在郊外看到的一副场景,不由得灵感顿生,于是连忙关门闭户,回到书房里,拿起毛笔来,略一思忖,便轻轻落在了早已经摊开的绢布之上……
注:《杜牧吹箫拜寿图》(崔白,立轴,纸本设色,宽54厘米,长116厘米,秦岭珍藏阁)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九十六章 《双喜图》的诞生
崔白伏于案前,一直忙了一整天,这才用细毫勾勒出了整幅画面的大致轮廓。
第二天一早,崔白吃过早饭后,连店门都不开,直接回到了书房里,继续开始对这幅画作进一步处理。
向南也是睁大了眼睛,仔细地看着崔白的一举一动。
他看得很真切:在描绘喜鹊和老兔时,崔白用了工笔双钩填彩法。
所谓双钩填彩法,是用线条钩描物象后再填色的画法,又称钩勒填彩法或双钩设色法,是从白描的基本上染色彩而成。
崔白在皮毛的处理上,用细腻的线条进行描绘,隐去了轮廓边线,将质感、量感都逼真地呈现出来,似有可触摸的感觉,使得喜鹊和老兔如在纸上活了一般。
竹子、竹叶、枯叶、野草同样采用双钩填色法,用线苍劲爽朗,线条粗细、浓淡干湿、顿挫转折随风动而灵性。
山坡则阔笔率性画出,落墨酣畅淋漓,用笔干湿结合,只在局部加以细微的皴擦;枯树则是用浓墨渴笔连勾带皴擦地刻画出蜿蜒苍劲的老树干,再用淡墨微微晕染,枯中含润,写意韵味十足。
此外,没骨法与勾线相结合来表现枯黄的树叶,这也是崔白的一种创新。
这种方法勾勒出的枯叶形状非常自然,更加真实的体现出大自然中风卷叶翻的景象。
画面勾勒出来后,接下来就是上色的过程了。
崔白略一思忖,从书房的柜子里取出了石青粉、砗磲粉、赭石粉,开始调制颜料。
颜料调制完毕,崔白将画面中灰喜鹤的背部、野兔、衰草、荆棘、老树和枯枝败叶都敷染了淡淡的墨赭色。
这样的用色,不仅符合了物象的固有色,又和画面表现出的大自然深秋的色调相一致。
而劲挺的竹干和竹叶在淡赭色打底的基础上,用了石青添染而成。
石青颜色虽清新鲜亮,但小面积的运用给整个画面确实增色不少。
灰喜鹊的顶部、鸟喙、翅羽以及腿部则用重墨提染,与鸟腹部大面积的白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拉出了前后层次和纵深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一幅画,崔白不眠不休,用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才算是大功告成。
而此时,他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没有开门了,整个人看上去邋遢不堪,衣袍之上,东一块西一块,全都是五颜六色的墨渍和颜料,须发也是很久未曾打理,结成了乱糟糟的一团。
崔白此刻完成了画作,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都已经开始有些发臭了,连忙来到后院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感觉整个人都清爽可不少。
他正打算再去看看那幅画,忽然听得大门外传来了一阵“砰砰砰”地敲门声,紧接着,吕顾的大喊声便传了进来:
“子西兄,我已听到你的声音,速来开门!”
说完,又是一阵重重地敲门声。
“来了!来了!再敲门就要破了!”
对这吕顾,崔白颇觉无奈,在他闭门作画期间,这厮隔三差五就来砸一通门,几次都差点打断了他的思路。
若不是看在他老胳膊老腿的份上,非得拿棍子打他一顿不可。
将门打开后,吕顾一个箭步就走了进来,左右看了看,最后一脸狐疑地看向崔白,笑得跟个老狐狸似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