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此刻,每张长案之上,都摆放着一幅待修复的古画,十多名年龄各异的修复师们,围在长案两侧,却没有去修复古画,而是围着向南,争先恐后地询问着。
实际上,这些问题,专业的文物修复书籍上有,无论是吴茉莉还是朱师傅,也都能够轻易回答。
但他们偏偏要拿来问向南。
原因很简单,因为向南是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
而且,他们刚刚还亲眼目睹了向南负责全色接笔的《双喜图》,那技术让人叹为观止!
更重要的原因是,向南跟他们中最年轻的修复师,年纪相仿!
一个年轻的专家,相处起来,总比跟那些老头老太太们相处要轻松得多了。
因为老专家们再和蔼可亲,那气场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忐忑。
可向南就不同了,他本身还是个学生呢。
没有久居上位,何来气场逼人?
向南站在人群中间,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认真倾听着他们的提问。
尽管,他心里面也觉得这些问题太简单了,但他依然很认真地给予了回答。
让向南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让他的形象在修复师们的心里又上了一个台阶。
一直忙到快到中午下班的时间了,向南总算是回答完了修复师们的提问,他也是累得出了一身汗。
“下次还是找一幅古画来修复好了,当老师回答问题比修复文物累多了。”
心里想着事,口袋里的手机忽然“嗡嗡嗡”地震动了起来。
向南连忙掏出来一看,是老师孙福民打来的电话,他没敢多耽搁,连忙来到修复中心外面,按下了接听键。
“向南,《双喜图》修复完了吗?”
电话那头,孙福民语气和缓,似乎没什么重要的事。
向南轻舒了一口气,这才回答道:“已经完成了全色接笔,剩下的装裱工作,由吴茉莉吴主任接手了。”
“那就好!”
孙福民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午饭之后,你回宾馆收拾一下,我和刘老正在赶回宾馆的路上,等我们到了,就直飞魔都!”
“去魔都?”
向南愣了一下,连忙问道,“老师,是有什么事吗?”
“是刘老的提议,应该是有事,具体的,见了面再说吧。”
说完,孙福民又叮嘱了几句,然后就挂掉了电话。
一说起魔都,向南就忍不住想起古陶瓷修复来。
那里还有一位自己未曾谋面的老师,古陶瓷修复国内第一人,江易鸿。
上次从京城回到金陵以后,自己似乎都没怎么练习古陶瓷方面的技艺了,想想都觉得有些脸红。
也许自己成为古书画修复专家之后,听得吹捧多了,自己都变得有些松懈了。
再这么下去,自己三年之内能不能像古书画修复一样,成为古陶瓷修复国家级专家,那还是个未知数呢。
时不我待啊!
想着这些,向南心里莫名地多了一些紧迫感。
是该对自己严格一些了!
回到修复室里,吴茉莉和老朱也已经完成了《双喜图》最后的装裱工作。
装裱完成之后,吴茉莉又上上下下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便点了点头,郑重宣布:“北宋崔白绢本设色竖轴《双喜图》,修复装裱完成!”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多位修复师的努力,原本已经被大火波及变得有些残破不堪的北宋名画《双喜图》,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双喜图》的修复,严格遵循了文物修复“修旧如旧”、“修旧如故”的原则,整个画面陈旧斑驳,一眼望去,一股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带着岁月的痕迹,扑面而来。
宣布完毕之后,吴茉莉脸上带着喜色,正要说些什么时,忽然看到了向南正站在门口,不由得为之一顿,开口笑道:
“向南,你来得正好,《双喜图》已经修复完毕了,中午我们几个人一起出去庆祝一下?”
“恭喜恭喜!”
向南先是朝吴茉莉道了喜,然后才一脸歉意地说道,“中午我可能没时间了,刚刚我老师打来电话,让我回宾馆收拾一下行李,等他们回来后,就要一起前往魔都了。”
吴茉莉闻言,一脸诧异,问道:“这么着急,都还没来得及出去逛一逛呢,是不是有什么急事?”
“我也不大清楚,老师没说,只说是见面再细说。”
向南摇了摇头,随即又说道,“我现在过来,就是跟你们说一声,下午我们就直接走了。”
老朱一直站在一旁听他们说话,此刻也忍不住有些遗憾地说道:“向专家,我昨天还说要请您吃正宗的湘楚农家菜呢,这都还没请,您就要走了。”
“金陵到星城又不算远,坐飞机也就一个多小时,以后有的是机会。”
向南转头看向老朱,一脸笑意,“朱师傅以后要是来了金陵,一定记得来找我,到时候我请你吃正宗的金陵菜。”
“哈哈哈,好,一定有机会的。”
向南能这么说,老朱开心得不得了。
对于他来说,这几天最大的收获,估计就是认识向南向专家了,这种关系一定要保持下去,以后自己碰到了难题,也可以请教请教。
“老朱,那中午咱们就不庆祝了,你到时候跟他们说一下。”
吴茉莉别看长得娇小柔弱,性格也是雷厉风行的,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向南这个修复主力都不去了,还庆祝什么,不庆祝了。
“向南,你来星城两天尽干活了,什么好吃的都没吃到,好玩的也没玩到,今天中午老姐请你吃个饭好了,等下次你再来,老姐再带你好好玩!”
向南想了想,也没拒绝,反正都要吃饭,多一个人也没什么。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百零四章 文物流失
吃了一餐丰盛的午饭后,向南就回到了宾馆,将自己的行李全都收拾好,刚刚准备坐下歇一口气,没过多久,刘其正和孙福民两个人就回来了。
刘其正和孙福民也是动作迅速,回房间一番收拾,就招呼上向南,三个人坐上湘楚博物馆派来的车,直奔星城国际机场。
上了车以后,向南才发现,楚天遥居然也在车上。
刘其正注意到了向南的表情,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次,楚教授也要到魔都去。”
“是有什么急事吗?”
向南脸上的表情有些凝重,忍不住低声问道。
之前没有丝毫征兆啊,这么匆匆忙忙地把人召回魔都,而且现在连湘楚博物馆的楚天遥楚教授也都召了去。
向南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全国各地的专家,包括京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许此刻都在往魔都赶。
这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大事,才会惊动这么多人?
孙福民可不想让自己的得意门生一路上都提心吊胆的,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不用紧张,是急事没错,但不是坏事。”
“非但不是坏事,应该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吧?”
刘其正说这句话时,脸上的表情颇有些复杂,这时候他也不逗向南了,继续说道,
“一位魔都籍的海外商人,这一次从海外一个私人收藏家那里,重金回购了一大批流失的华夏文物,数量多达三四十件,这些文物大多是纸质文物和陶瓷文物,还有一部分是丝绸制品。
他将这些文物全部捐赠给了魔都博物馆,因为那位私人收藏家并不懂得如何保养修复华夏古字画和善本古籍,因为纸质文物类可能受损得比较严重。
这一次紧急召集我们这些人,就是要对这一批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时间紧任务重,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向南听了这话,刚刚放松下来的心情,又凝重了一些。
文物流失海外,一直以来都是华夏之痛。
无论是在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还是后来的八年抗倭之战时期,无数珍贵的国宝文物源源不断地被盗走海外。
收藏华夏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当属不列颠博物馆。
据传,大约有三万件来自华夏的文物保存在那里,还有超过六万种珍稀的文献和书籍资料,其中两千多件属于珍宝级,还有一些已经成为了镇馆之宝。
在这些文物当中,东晋顾恺之名作《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绢本设色的仕女图精品,上面有宋徽宗亲题瘦金体诗句,属于无价之宝,在1860年被不列颠士兵从圆明园中抢走。
其他价值连城的珍宝还有北宋苏轼的《墨竹图》、五代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范宽的《携琴访友图》以及一部分《永乐大典》等等。
从数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到清朝的珍贵文物,在不列颠博物馆都能够找到。
这还只是其中一家博物馆的馆藏而已。
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称,华夏出境文物总量约164万件,分布在47个国家的两百余家博物馆。
然而实际上,除了博物馆馆藏之外,世界其他组织机构如基金会、图书馆、拍卖行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还有大量华夏文物。
流失文物的实际数量,远远大于164万件这个数字。
华夏文物学会据此提出另一组数字,认为从华夏流出的文物总数达1000万件,是博物馆藏品的6倍。
这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通过合法贸易、移民携带等方式出境的文物。
由于涉及文物定义和信息不易获取等诸多困难,准确统计流失文物的数量,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数十年来,华夏一直在努力通过各种官方渠道追索,或是重金回购,让一部分流失文物回归了祖国。
但回归的只是少数,更多的珍贵文物依然静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图书馆、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因为刘其正的一番话,车厢里的气氛,一时之间变得凝重了起来。
楚天遥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她之前一直没说话,此时看了刘其正一眼,接着对向南说道:“向南,别想那么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这刘老头,越老越会耍心机了。
自己做不到的事,偏偏要压在向南这么一个小年轻的身上,也不怕把他给压趴下了。
楚天遥当初在京城时,是参加了联名向国家文物局提起建议的,自然也是知道刘其正的心思。
这老头一是担心向南被国外的博物馆或收藏机构重金挖走,二一个也是希望培养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顶级文物修复师来。
他如今把流失文物回购说得这么沉重,是想干什么?
让向南把那些流失文物给弄回来?
真是搞笑,那也要向南有这个本事才行啊!
孙福民虽然不知道刘其正的用意,但本着“想抢我徒弟的人,一切行为都很可疑”的态度,他也是狠狠地瞪了刘其正一眼,安慰向南道:
“楚教授说得对,有多大的碗就吃多少饭,你现在的目标就一个:在保持古书画修复技术水准的同时,尽快掌握古陶瓷修复技艺!”
说着,他又斜着眼睛看了刘其正一眼,意有所指地说道,“可千万别学某些人,拿着民工的工资,却操着总统的心!”
刘其正听了这话,脸色顿时黑得像是包青天。
楚天遥却是一时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她转身朝孙福民竖了竖大拇指,赞道:“孙老哥,跟你认识了几十年,你总算是说对了一句话!”
孙福民的脸色顿时也黑了下来,怒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要是就只说对了这一句话,那向南是怎么成的国家级专家?”
被这三个老人家这么一打岔,车厢里顿时笑声连连,之前的凝重气氛也是一扫而空。
向南也是轻舒了一口气。
他不是小孩子了,并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文物流失海外,的确是华夏人心中永远的痛。但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当初,文物为什么会流失?
因为国弱民穷!
如今,文物又为什么会回归?
因为国强民富!
终有一天,当国家强盛到了一定地步,属于华夏的,最终还是会回到华夏来!
车子抵达机场之后,向南跟在三位老专家的后面,先将行李箱办理了托运,然后取票,办理登机手续。
在机场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四个人总算是顺利登了机,随着飞机起飞,向南一行人为期两天的湘楚之行,算是匆匆结束了。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百零五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下午六点左右,飞机降落在了魔都国际机场。
机场出口处,早已停了一辆前来接机的黑色商务车,很快就载着向南一行四人,汇入滚滚车流,朝着魔都市中心驶去。
在车上,一路奔波的刘其正一点也不觉得劳累,兴致高昂地说道:“今天已经有些晚了,一会儿吃了饭,就回宾馆休息吧,明天早上我再让人来接你们。”
说着,他又看向向南,笑道,“向南,我孙子也在家里,你要不要去我家里住?”
孙福民原本正闭着眼睛在休息,听了这话顿时一个激灵,两只眼睛瞪得老大,还不等向南说话,他便立刻插话道:
“恐怕不行,晚上吃了饭,我要跟向南讲一下关于他毕业论文的事情。”
见刘其正还想说些什么,孙福民又道,“除了毕业论文,我还要跟向南交流一下现代科技在古字画修复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这一段时间都会很忙的。”
想把我学生拉回家,然后方便你洗脑?
怎么可能?绝对不行!
楚天遥笑眯眯地看着俩老头大眼瞪小眼,一言不发。
老了老了还能保持这种小孩子心性,其实也挺不错的,每天斗斗嘴,得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都要低很多。
向南坐在副驾驶上,腰挺得笔直,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灯火璀璨的不夜城,也是一句话也不说。
你们说你们的,我什么都没听到。
到了市中心人民广场附近,四个人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刘其正就先回家去了,向南三个人便直接住进了魔都博物馆安排的酒店里。
一夜无话。
……
第二天一早,向南等人吃过了早餐,就跟着魔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前往宾馆附近的魔都博物馆。
魔都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原址在旧跑马总会,现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
魔都博物馆1958年建立了文物修复部,1960年又建立了文物保护实验室。
不久之前,这两个部门合并,成立了新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虽然在文物修复上没有所谓的“海派”,但魔都博物馆对全国文物修复还是有所贡献的。
清末魔都开埠后,古董商云集沪上,不仅催生了一大批古董鉴定人才,也造就了一大批专业的古董修复人才。
上世纪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后,江南一带从事古董修复的人员全部集中到了魔都,再派往全国。
时至今日,江浙一带博物馆的古董修复人才,几乎都是魔都博物馆培养起来的,就连京城故宫博物院的修复专家,也经常来此交流。
步行了大约十多分钟,向南一行人便来到了魔都博物馆文保中心。
刚进入一楼大厅,向南等人就看到宝岛中山故宫博物院的齐文超和一位白发老者,正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和刘其正聊得正开心。
在那白发老者的身边,则坐着一个向南很熟悉的人,京城故宫博物院的钱昊良。
见到孙福民和楚天遥等人来了,刘其正、齐文超和那白发老者便停止了交谈,全都站了起来,往这边走来。
钱昊良也看到了孙福民等人身旁的向南,脸上也是一阵惊喜。
向南也很意外,吴茉莉都没有跟来,钱昊良怎么来了?
很快,钱昊良就解开了他的疑惑。
“向南,京城虽然和金陵离得很远,但咱俩却是三天两头见面啊!”
几位老专家在一边寒暄聊天,钱昊良就跟向南走到另一边聊了起来,他打趣了一句,又接着说道,
“我本来是跟我们博物院的古书画修复专家熊禀生到杭州有事要办,事情办完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就听说魔都博物馆这边收到了一大批流失海外的文物捐赠,而且损坏得很厉害。
所以就熊专家就自告奋勇,带着我一起过来了,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我也是昨天下午临时从湘楚博物馆那边飞回来的。”
“你去了湘楚博物馆?”
钱昊良一脸惊异,又笑着问道,“怎么?去找吴茉莉吗?”
“我就是应吴茉莉之邀,前往湘楚博物馆,协助修复北宋崔白的《双喜图》的。”
向南说道这里,忽然笑了起来,“还真是巧了,《双喜图》也是别人捐赠的。”
两人聊了一阵,向南就看到刘其正在那边朝他们招手。
向南见状,连忙和钱昊良一起,走了过去。
等向南过来了,刘其正这才吩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道:“通知相关人员,五分钟后到一楼会议室开会。”
说完,他才对向南笑道:“向南,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京城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修复专家熊禀生,这一位,是我们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褚昭然。”
熊禀生就是那个白发老者,褚昭然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接着,刘其正又指着一位颧骨高高的中年人,对向南说道,“这位,是古书画修复中心主任张铭。”
等刘其正说完了,褚昭然才笑道:“向专家真是年少有为,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在为一个姑娘伤心呢。”
众人一边说笑,一边朝着会议室走去。
等人都到齐了,魔都博物馆文保中心褚昭然才开口说道:
“这次我们博物馆收到了总共四十三件文物捐赠,这些文物由于之前都在国外一个私人收藏家手里,对方又长期将这些文物藏在地下室中,因此除了陶瓷类、青铜器类的文物还好一些,纸质文物受损的情况就相对严重多了,已经到了不修复就会毁掉的地步。
因此,这一次是属于抢救性修复,时间紧,任务重,还请大家多多辛苦。
博物馆方面十分感谢兄弟单位的援手,多余的废话我就不说了,等修复工作结束之后,我再向大家敬酒表示谢意。”
古书画修复中心主任张铭一脸严肃地说道:“下面我来宣布一下纸质文物修复工作组的安排。本次修复工作,由刘其正、齐文超、孙福民、楚天遥四位老专家任技术顾问,组长,由向南向专家担任,副组长张铭、钱昊良,古书画修复中心其余修复师为组员,目前手中的修复工作全部暂停,一切以本次捐赠文物修复为主。”
原本还很轻松的向南,此刻是一脸懵逼。
什么情况?我怎么忽然成组长了?
看这个意思,是让我来主持整个纸质文物修复工作?
可我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
刘其正似乎看出了向南心中的犹疑,这时候也开口说道:“这就是一次正常的文物修复活动,大家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心尽力就好。
也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没有做过怕什么?不要怕犯错,谁不是从一次一次的犯错当中成长起来的?就算你犯了错,那也还有我们这些人顶着!
不管有什么包袱,全都给我扔掉,撸起袖子加油干!”
我为国家修文物 上架感言
明天12点,本书正式上架。
这本书的创意,来源于《我在故宫修文物》,当时在看纪录片时就在想,修复师手里的,哪里是死物,分明是一段又一段的历史。
然后,和十三开的脑洞怪“妄想境界”讨论了一番,她帮了很大的忙,完善了整本书的设定,再然后,就有了这本书。
发书至今以来,书友们给予了莫大的肯定与支持。
比如说盟主二十四橋明月、呐送你一朵小红花;护法风吹杨柳、流卍夜未央、baeeq;舵主扇阿姨、我想玩123、子与沫、此城危、亡灵笙歌、埃克莱尔法隆、中山老戚等等。
要感谢的人太多,请恕我无法一一列举。
我本人是个上班族,而且还是单休的那种,平时码字也只能在下班之后,而且这本书并不好写,需要查询的各种资料很多。
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推托什么,既然选择了写这本书,这种情况肯定是有所预料的。
只是希望各位书友们,不要总说又短又小!(手动狗头)
要是一语成谶了怎么办?
话说到这里,还是要请大家继续支持,如果有能力订阅的,还请订阅一下,支持正版,十三在这里鞠躬拜谢了!
也要感谢我的编辑梧桐和主编胡说,如果没有他们给予的支持,这本书也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另外,明天开始求月票了哈,有月票的书友们麻烦捧个场啊,多谢多谢!
ps:听说最近流行卖惨,卖惨能让首订过万?
我好惨啊,我比隔壁的那个更惨!
卖惨完毕,各位书友们,我能不能有肉吃,就看你们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