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孓然踽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溪南
菜上来,张洋用茶水帮杨洋洗了碗筷,两个人开始吃饭。
“这个,这个妹雷有房子,你自己问一哈嘛。”老板娘给了个电话过来。
“房子在哪儿啊?”杨洋问。
“晓不得哟,应该就是边边吧,也是来吃饭的,说有房子要租。不是很熟。”
张洋拿过电话号码拨打:“问问呗,看看又不花钱。”
电话通了,对方听着年纪不大,说话声音挺好听的,张洋问了一下,房子就在这边上,秋实小区。
“秋实小区。”张洋对杨洋说。
“就在这边,”老板娘往西边指了指:“过去几十米嘛,对到医院的。”
“那可挺方便的,这边有医院哪?”杨洋问了一句。
“有撒,重钢总医院,有那么大。”
“哦对,进来路口那不就是重钢的办公楼嘛。”张洋想了起来:“这边是重钢的地盘,你看过来的时候,路边都是重钢的各个单位。”
杨洋对这些没兴趣:“挨着医院到是挺好的,方便。”
“嗯,这边轻轨也近,前面就是。”
“有轻轨站吗?”杨洋没注意。
“有,就前面,拐弯那地方,走过去也就是两分钟。那边有两栋新楼在盖。”
“对头,新宝龙,要交房老。”老板娘接了一句:“那边房子还是要得。”
“你买啦?”杨洋问。
“买不起哟,到是想。”老板娘摇了摇头。
吃了饭又等了几分钟,刚才打电话联系的房东过来了,果然是个小姑娘,二十出头的样子,短发,长的挺漂亮的,就是个子矮了点,一米五出头。姓余。
也没开车,张洋和杨洋跟着小余走到秋实小区,确实挺近的,从饭店走过来一百米左右就到了小区大门。
也是个老小区,进大门是个下坡,这后面就是山坡了,边上就是双山隧道,山坡上正在建美德公园。
小区不是电梯楼,七层的步梯,小余的房子在进小区第一栋,二单元一楼。说是一楼还是要爬半层楼梯,下面还有一排车库。
进到房子里,打开灯,杨洋哈哈大笑起来:“好大呀,哈哈,这怎么这么大?”
房子不小,三室一厨一卫的构造,客厅特别大,有三十几个平方的样子,进门是厨房卫生间,里面是三个房间。
“行,就租这。”杨洋笑着在客厅里转圈儿:“真大,舒服。”
张洋去看了看厨房和卫生间,虽然旧但是不脏,东西也还可以,房间是两大一小,家具都有,就是空调差了点,是窗机。
“这窗机噪音不大,制冷效果挺好的。”小余说话声音不大,给张洋介绍了一下。
三个人说了会儿话,房子就算是定下来了,张洋交了房租和押金,和小余签了合同。
小余是开发廊的,二十六,平时就喜欢买房子,攒够了就买一套租出去,听她说,这会儿她已经折腾了四五套房子在手里了,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卖了再买,在逐渐把手里的老房子换成新的。
是个小富婆。
“刚开始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得有套房子住啊,借钱买的。后来又感觉没什么用,平时基本上都是住发廊里了,那边地方够用,就租出来了。
然后还行,滚来滚去的就感觉挺好,是个生意。这两年房价涨的快。”
小余还有点不好意思一样,给杨洋和张洋讲了一下她的发家史。
“发廊也挣钱,你这真是,两手赚,想不发财都难。”杨洋有点小羡慕。
“就是赶上了,也没上过什么学,那会儿就学了个剪头。你们做老师的比我们强,稳定,张哥做装修也可以呀,都是现钱。”
“我们可不如你。”张洋笑了笑,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了。有点打击自尊。
小余走了,两个人又在屋子里转了转,杨洋说:“要不搬过来吧?反正也租了,那边也没几天了。”
张洋没意见,两个人开着车回国瑞城搬家。
不搬不知道,这一搬真是吓了一跳,杨洋的衣服足足拉了三趟。
杨洋自己都没想到,哈哈的笑:“我这还不是全部呢,成都还有。”
张洋就叹气:“就这样你还天天逛街要买这要买那呢,你说你是不是败家?这些你多少都没穿过的?回回上街都要看帽子买帽子,你戴过几回?”
“我喜欢哪,不行啊?怎么就没戴,想戴的时候不就戴了。烦人。”
一直忙活到半夜十二点去了,可算是把家搬完了,两个人坐在床上想想刚过来那会儿,一大一小两个小行李箱就是全部家当,想想都有点感慨。
“这边两个卧室还租出去不?”
“租吧,还能赚点回来,闲着也没用。”
“行,那我挂网上。留你电话还是我电话?”
“别留我的,来回上课不方便。”
张洋打开电脑上网去发布信息,杨洋去洗澡换衣服。
“客厅真大,都能打球了。就是一个卫生间以后怕是不怎么方便。”
“你穿上衣服进出不就行了,也没什么不方便的,白天你又不在家。”
“租的时候还是尽量租女的吧,我方便点,万一我要是不在家你还能干点什么一样。”
“胡扯。”
“说谁?”
“说你呗,说别人对得起你?”
“你不想活了?”
“哎呀,撩闲是不?”
两个人闹成一团,嘻嘻哈哈的扭打在一起。屋里慢慢安静下来。
“饿了。”半夜的时候,杨洋推了推张洋。
“饿子呀,泡面行不?煮一下放个鸡蛋。”
“嗯。以后你不好学学这边的面条,晚上做。”
“行。”张洋起来套上衣服去厨房给杨洋煮方便面,加一点菜,煮个荷包蛋在里面,端到卧室,杨洋就靠在床头上美滋滋的吃。
吃完把碗一递就没她事了,张洋再出去把碗筷刷了。
两个人都习惯了这样。





孓然踽行 第58章 关于老乡
三月份,杨洋学校开学了,又开始每天上下班。
张洋这边手里的工程全都交了,暂时也没有活儿。一个人干这个找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看运气。
每天打打电话,上网看看重庆各区的交房信息,有时间两个人就一起去网吧打游戏。
现在杨洋已经喜欢上了游戏,比张洋上瘾。
张洋玩游戏就是单纯的玩游戏消磨时间,可有可无。
杨洋的性格就是那种明显被游戏玩的人群,着迷,也舍得花钱。
刚开始还是两个人组队一起,玩了一段时间以后,杨洋就被什么聊天加好友帮派的给吸引了,那些张洋都没弄过,也不喜欢。
杨洋在游戏里认识了一些人,就天天跟着他们在一起玩儿,组队,进帮派,做任务,等级很快就超过了张洋,有时候张洋要过个任务还得叫杨洋过来帮忙了。
她们建了歪歪群,天天一边游戏一边语音聊天,刚开始张洋也没感觉有什么,后来就越来越发现不对味儿了。
她玩游戏的重点已经不在游戏上了,而是和好友聊天儿,天天守着一起上线一起组队,那叫一个起腻呀。
张洋知道这事儿,冷丁接触网络游戏的都有这么一段儿,说是网恋吧也不是,说不是吧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儿,只不过双方离着远也没什么机会见面。
包括他自己其实也有过,不过后来玩的时间长了那种感觉也就没了。只是对新人吸引力特别大。
他在这游戏里也有几个好友,也经常聊天,不过只有一个女的,河北的,沧州人,还给他寄过特产过来,不过两个人都保持了一点距离,没往深了发展。
后来,杨洋有一次看到他和那女的聊天就特别不高兴。
两个人还因为这个吵了一架,杨洋当时吃醋了,相当激动,又哭又闹的折腾了两三天,张洋把手机也摔了。
平时埋在心里的一些小情绪在这一刻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两个人甚至都动了手,真打了一架,张洋胳膊上被杨洋连咬带抓的弄了一些伤,杨洋脑门也青了好几天。
话说东北和重庆的地区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从语言习惯到饮食习惯,甚至穿衣服的习惯以及审美眼光都是完全不同。由其是在思维和语言上,这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
两地的笑点完全不在一条线上,这边的玩笑在那边就是尴尬,或者直接引起不愉快,那边的日常行为习惯在这边可能就是污辱或者忌讳。
这不是开玩笑。例如,重庆人帮你盛饭,顺手把筷子插在饭里就递过来了。
……
张洋和杨洋从相遇相识到在一起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其实也是磕磕碰碰的。
两个人相处,由其是两个相距几千公里的异地环境成长起来的成年人的相处,真的没那么容易,需要的是两个人的包容忍让,或者其中一个人无限的退让。
没有别的办法。
闹了几天,杨洋大哭了几场,最后还是张洋退了一步,感觉因为这点事儿这么闹没什么意思,两个人在一起本来就挺不容易的。
他把游戏好友的电话号码删了,游戏里也不再联系了,这事儿才算过去。
从那以后张洋和游戏里的人就基本上不再聊天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其实本来也都没什么。甚至一点一点他游戏也不怎么玩了,没子兴趣。
谁知道现在杨洋自己又掉进去了。
张洋心里也挺不高兴的,你不让我和人聊天打电话,自己现在成天歪歪扣扣电话游戏的二十四小时时刻联系着,天天腻在一起陪着,这叫什么事儿?
就这么一路折腾着闹着,时间就到了五月份。
张洋感觉这么闲着也不是个事儿,就干脆去找了份工作。上班。
两个人都上班,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发生的矛盾也就少了,也就是晚上下了班在一起待那么一会儿,大部分时候两个人就去网吧,各玩各的。
要不就是杨洋陪着张洋去和一些他的老乡聚在一起玩儿,吃饭喝酒,打麻将,或者是凑在一起侃大山。
大家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发展,相互之间也都比较亲近。
东北是全国来说,比较特殊的一个地区,别的地方都是以省份划分,只有东北是以地域划分自己,都会说,我是东北人,而不是说我是哪个省的人。
张洋是在石桥铺买石材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做印刷的老乡,交谈的比较愉快,又通过他认识了更多的东北人。
大家三个省的都有,干什么也都有。
开印刷厂的,搞医疗器械的,除虫防害的,洗车厂,开饭店,卖酒,卖数码产品,代理经销打印器材耗材,开浴池的,打工的更多,还有当警察混政府的,最高级别的是市委组织部的部副。
里面身份最高的就是大浪淘沙的老板还有这个部副了,一个特有钱一个特有权,算是这些老乡的中心。
还有几个搞演出的,在龙溪镇松桥路租俱乐部开了个二人转场子,也成了广大老乡聚会的地方。
张洋就经常开车带着杨洋跑到龙溪这边来,看二人转,或者在冉家坝转盘那儿和老乡吃饭聚会。那边有几家地道的东北饭店,做的都是正宗的东北风味儿。
然后就出了几件事儿。
有个老乡是搞除虫除害的,姓崔,和张洋借了两次车,说是‘换’开,他就一辆公司的长安七座,平时用来拉货的,别说开,看着都难受。
然后车开出去没深没浅的也没个准时间,回来连油都不给加,张洋心里就有点不高兴。
过了不久,这哥们从公司里出来准备单干,向张洋和市局老朱借钱。张洋和老朱大哥都是向热的人,也没说什么,就借给他了。
结果,这哥们拿着钱回去改善生活去了,又是装空调又是换家具,反正就是没干正事儿,还钱也是遥遥无期,根本没了指望。
这让张洋对老乡这个词汇开始有了一些抵触。
几乎就在这同时,另一个在一家据说是港商公司上班的老乡,找张洋做装修设计图纸,说是准备在青枫路枫林秀水小区还有南岸工贸边上开两家豪华海鲜餐厅。
这算是大活了,如果连设计带施工能拿得下来那也算是小富。
张洋挺高兴,老乡够意思嘛。




孓然踽行 第59章 工作
结果来回跑了十几二十趟,图纸修修改改搞了六七稿,最后没信了。
张洋去找了几次,这老乡都在说老板还没拍板,让他放心。
结果他和杨洋去南岸玩儿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人家已经干上了,在施工了,白骗了他两套图纸。
不说来回跑的车费油费搭的时间,就是图纸本身他都花了差不点上千。这种工装工程的图纸和效果图是要在外面花钱做的,改一版就是一份钱。
这事儿的郁闷还没散尽,又有老乡整幺蛾子了。两个黑龙江的老乡,姐妹,姓刘,也没有什么正当职业在做,反正一天打扮的溜光水滑的也不知道靠什么生活。
姐姐特别能说,经常邀请这些老乡去她揽胜国际广场的家里做客什么的,又热情又向热,在老乡里人际关系搞的相当好。
张洋带着杨洋也去过她家里几次。家里装修的挺豪华的,就是不知道是租的房子还是买的。
这姐俩张罗着办一个老乡会,辽宁商会。
也不知道两个黑龙江人为什么要办辽宁的组织,不过大家也没多想,因为常接触这些人里面辽宁人确实挺多的,有钱人也多。
在重庆这边政府里工作的,当警察的,大多也是辽宁人。
大家都对这事儿挺积极的,真弄好了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娘家嘛,刘家姐妹说的大家守望相助互通有无也确实吸引人。
张洋帮着做了策划案,设计了图标,因为名称一下没有定下来,设计了两版,一版是辽宁商会,一版是东北商会。
大浪淘少的尚老板还有阳光一百的老总,南山加勒比的赵总,几个人给刘家姐际拿了十万块钱做前期经费。
没多久,办公地址也有了,一个老乡的房子,在花卉园东路黄金堡小区边上,二楼,有个两百多平。
等商会注册下来,正式命名为东北商会,用的也是张洋设计的标志。
老乡们都挺高兴的,结果这姐俩开始挨个给所有的这些老乡打电话,通知大家去交钱。收会费。
张洋在前面策划的时候就说过,先办平台,吸引老乡聚过来,给大家做点实事儿,信息资源各方面有个交流,等顺畅了,大家都感觉到这个平台有用了,再适当收取会费用来运转。
那会儿说的也是好好的,结果,这刚开张什么都还没做,要收费了。
所有人都特别抵触,包括张洋在内一开始比较积极的这些人。没有人去交费。
慢慢好不容易聚起来的老乡也就这么散了,商会成了尚老板他们几个真正有钱人的地方。
不过人家也确实是真金白银拿出来过,现在弄不下去了接手也确实没什么问题。
但好好个事儿就这么砸了,张洋心里相当失望。
等到大家在奥体中心聚会的时候,原本四百多人,只来了一百多个,一大半都是交了钱吃了饭匆匆就走了。
张洋也就对这些老乡彻底失去了信心,渐渐不再去了,只是偶尔和朱哥几个人小聚一下,平时就是上班,和杨洋逛逛街,出去吃饭,或者去网吧。
杨洋喜欢松石北路欣友网吧的格调和氛围,喜欢网吧下面的江苏炒货和绝味鸭脖,两个人就经常晚上开着车从平安跑到松石北路来上网。
来回接近四十多公里。
张洋上班的地方还是一家装修公司,还是在江北。
老板是万州人,据他说在万州开公司失败了,决定来重庆主城从头再来,准备等将来风风光光的回老家去。
张洋在公司做副总,行政副总,也就是除了财务和老板,别的什么都要管。
招人,写规章制度条例,培训,设计师团队业务员团队,施工管理团队,一样一样的建起来。
组建新公司是个比较费力的过程,什么都是从头开始,没有任何积累,人得一个一个选,好在找工作的人多,广告一打一群一群的过来应聘。
前前后后用了二十多天时间,总算是磕磕绊绊的把公司的架子搭起来了,设计师招了四个,业务员招了七八个人,施工管理这边招了三个人。
老板自己就带着个跟班的,还有个财务刘姐,也不知道是什么关系,公司这边的事儿几个人都不管,就凭着张洋一个人张罗。
反正老板就是没事儿就催:“还没有得行啊?你这也太慢了啊,要不要得哟。”
张洋一般就直接怼回去:“你是想找人帮你挣钱还是随便收几十个人养着?那个快。”
老板就笑嘻嘻的递烟。
可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张洋又要给设计和业务人员做培训。主要是业务人员,要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底子,以后做事也好心里有数。
做为装修公司的业务员,要懂一些基本的建筑知识和常识,要懂装修工艺流程,懂一些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要不然客户一问三不知,你拿什么和人家谈?
但是说句实话,现在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说我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去认真学一些东西,把工作做好。
现在的孩子都是应付,反正我来上班你就给我发工资,最好是我干什么随便,你也别管我,工资一分钱不能少。这样心态的人相当多。
你教给他东西,他嬉皮笑脸的对付一下就算过去了,根本也不用心记,等到用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业务谈不成就怨公司怨客户,反正就他没毛病。
由其是装修行业的业务员,他们只负责把客户拉回来交给设计师,谈是设计师的事情。
他们中的大多数感觉,客户成不成完全是设计师和公司的事情,和他们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这些建筑方面的常识你们是必须要记住的,就算不做这个工作了生活中你自己买房子,亲戚朋友买房子也用得上,明白吧?
别感觉谈客户和你没关系,你拉客户靠什么?绑架呀?硬给拽回来?还不是得接触,得先谈点什么,对吧?客户得感觉你能行,愿意跟你走才有成功的机会。”
“张总,咱们公司不摆展哪?”
“要摆。摆展业务好做是吧?不用谈,往回拽就行了,是吧?”张洋笑着反问了一句。
问话的是个职业油子,混了多少年装修业务那种。
其实这样的人张洋特别不喜欢,如果是他自己开公司是肯定不会用的,但是在这没办法,得赶紧招够人,这种人虽然油滑,但也确实比新人强,有一定的经验,能用。
但不好用。他们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一套,根本没办法改变他。
就像问话这个,一听就是以前在别的公司全靠摆展拉业务,估计如果不摆展他根本就不会工作。




孓然踽行 第60章 不干活提什么成?
“摆展业务来的快撒,公司赚的也快撒。不摆展业务好难搞嘛。”
“摆展设计师辛苦,不摆展业务员和设计师一样辛苦,你不能光想着挣钱不想遭罪啊,全靠设计师啊?”
“是撒。”业务员笑着给边上几个人递烟:“他们厉害些嘛,我们谈不来。再说,他们赚的也要比我们多些撒,能者多劳嘛,他们得行些撒。哈哈。”
几个业务员有跟着笑的,有不太明白的,有的扭头看着张洋。
跟着笑的就是在别的公司做过的,不太明白的看张洋的这种就是新人了,完全没接触过这一行,听不懂在说什么。
“那还要你们干什么?设计师什么都干了,还差出去拉个人哪?话说回来,你拿提成不?凭什么事都人家干了你什么也不想管还要拿提成。
这样,你以后就是底薪,你想怎么怎么的,我也不管你也不要求你,可以吧?你随意,底薪一分不少你,我讲究不?”
“那肯定不得行,谁上班没提成啊?没提成还干啥?”
“那谁上班不干活啊?不干活提啥成?”张洋半笑不笑的怼了他一句。
“嘿嘿,能不干嘛,不干怎么挣钱,是不?这不是说笑话嘛。”
“现在在开会。”张洋看了他一眼。
“老张。”老板从他办公室伸个脑袋出来叫了一声。
“嗯。”
“来一哈。”老板招招手,缩回去了。
“我说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知识,你们好好记一下。”张洋敲了敲桌子说了一句,拿着笔记本进了老板办公室。“干什么?”
“老张,一个月了哟,咱们不可能一直等团队撒?我感觉,可以搞一哈,要得不?”
“咱们现在这些人,说实话,和别人抢够呛,没什么战斗力。要不,包个小区吧,包小区自由度大,优势也大,客户集中,就是前期要投入。”
“包小区啊?”老板靠在老板椅上摸着下巴琢磨:“要好多钱哦。”
“乱七八糟的,三四万块钱得花吧?后面可以列展招商,能赚回来一部分,剩下的就看咱们设计师的了。就是,设计师有点少,怕不够用。”
“设计师可以想办法,你叫不来几个帮忙的吗?”
“能,给提多少?人家也不拿咱们工资,在小区一呆起码半个月吧?提少了怕不行。”
“要不到半个月那么久,一个星期差不多老,给……五个点嘛,要得不?”
1...1617181920...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