孓然踽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宁溪南
“你住在这里呀?”杨洋往楼上看了看。
“那个二楼的商务宾馆,你们这边不便宜啊,价钱和主城差不多。”
“本来就是,巫山什么都贵,以后你就知道了,旅游风景区都这样。走吧。”
“去哪?”张洋走到杨洋身边。
“回家呗,在那边。这边都是熟人,你别离我太近了。”
“好。”
两个人保持了一点距离顺着马路往翠屏那边走,顺着马路边上的一个巷道进去转到楼的正面,第二个楼口,五楼。其实从马路这边看是五楼,从里面爬是三楼。
杨洋有点紧张的样子,表情有点烦燥:“这楼上楼下都是老邻居,看着不好。你别大声说话。”
张洋点点头没吱声。
杨洋拿钥匙开了房门让张洋进屋,她在后边进来把房门关好,这才舒了一口气。
屋子有点大,一进来就是一个大客厅,阳台那边打着榻榻米,宽大的皮沙发,右手边是半开放式的大厨房,然后是卫生间。
卫生间至少有十五个平方,以上。
里面卧室只有两间,都不小,主卧里的卫生间是用原来的阳台改造的。
屋里可能是长时间没住过人了,有点阴冷,杨洋去打开了空调。进到房间里她就轻松多了。
“房子挺大。”
“嗯,一百八十多,我装修就花了十好几万,那会儿,都是我弄的。”
杨洋走过来,边说着话边伸手搂住张洋,两个人亲吻在一起。
分开一段时间,两个人都比较想念对方了,忘情的相互亲吻,抚摸着。
“怎么了?”张洋问了一句。
杨洋按住了他伸在她腰上的手。
“没怎么,”杨洋有一丝犹豫,或者说有一点儿紧张,然后就松开了手搂在张洋脖子上:“我今天没穿裤裤。”
“你以前也不是没干过,空着上街的次数还少啊?”张洋笑着解除杨洋的武装。
“进屋,不在客厅。”杨洋拉着张洋进了主卧。
……
“这房子你原来装修花了十好几万?”张洋躺在床上搂着杨洋,打量着房间里的装修。
“嗯,肯定是多花了的,我又不懂,还行不?都是我自己设计弄的。”
“这房子哪年买的?”
“忘了样,哪年?有些年了,好有快十年了。”十年那就是00年,那时候装修十几万可不是不少,是相当多了。
“你结婚前弄的?”
“差不多样,就是那段时间。”
“你裤裤呢?”
“洗了,我出来前洗了个澡,顺手就洗了。”
“你没带呀?”
“带了,忘了样。想我没?我这几天有点想你了呢。”
“嗯,感觉出来了。”张洋抱紧杨洋亲了过去。
……
“几点了?”
“四点多了。”
“完了,要没船了。”
“干什么?”
“进去呀,带你去看看我学校,我没请假就出来了。”
“那怎么弄?”
“没船了,明天早点吧。”
“陆上没有车呀?”
“没有,那要绕出去好远好远了,得从山里走好几个小时,他们说要爬好几座山。”
两个人就这么抱着说话,杨洋给张洋讲小时候,讲老家,讲爷爷奶奶,外面天一点一点黑了下去,路灯透过树影顺着窗子照进来。
“饿了样。”
“那去吃饭。”
“不想动。”
“那还是不饿。”张洋笑着解开杨洋搂在脖子上手坐起来,在她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你给我穿。”杨洋撒娇。
张洋迷恋的抚摸着杨洋曲线的背脊,吸了吸鼻子,控制着冲动帮她把衣服一件一件穿好。两个人洗漱了一下下楼吃饭。
第二天上午,两个人吃过早饭打车去了九码头。
“你别说话啊,就跟着我就行,谁和你说话你也不用理。”
“怎么了?”
“外地人不许坐快艇,要罚钱的。”
“为什么?”
“有游船啊,外地人要坐那个才行,这是三峡。”
“哦,哦哦,还有这个说头?这个便宜呗?”
“嗯,五十块钱,游船要好几百。”
“这过去就是三峡了?”
“属于三峡景区,这边叫小三峡,我们要走大宁河,三峡要顺着长江下去。里面也是景区,大昌古镇你不知道?”
“听说过,好像以前有个纪录片。”
“嗯,就在我学校边上,明天带你过去看看,没什么玩的。”
“我记着那古镇是在山坡上,都是木板房一样,青石铺的小道。”
“以前是,现在都迁了,整体迁过来,在我学校边上重新造的,还是那些老房子。”
“明白,就是整体原貌迁移呗,原来的地方也淹了?”
“嗯,以前水面没这么高,要下去几十米,那会儿从船上下来要爬好高好高的台阶才到码头上,现在就这么一点了,到是不累。”
“我以前到过万州,我记着从船上下来就是爬了得有好几百步台阶,累的腿都抬不起来了。”
“嗯,对。船来了,你别说话了。”
一艘不大的密封式小船顺着水面滑过来,停靠在浮台边上,随着水波晃动着。
杨洋拉着张洋随着人流上了船。
孓然踽行 第92章 大昌古镇
这种快艇只有船头船尾是露天的,客舱在船体中间,全密封。
踩着船头上去,然后顺着两扇像翅膀一样打开的门进入舱内。是下到舱内,要下五六级台阶。
人坐在船舱里头部比水面也高不出多少,身体在水平面以下的感觉。
船不大,座位有点打挤,一船能装个二十几个人的样子,很快就坐满了,船舱里渲闹起来,吵吵嚷嚷的。
司机的位置看上去和开汽车有点像,也是档杆和方向盘。
关好了舱门,船慢慢退出浮台调了头,轰的一声开了出去,能明显感觉到船头抬起来那种倾斜感,船两侧涌起高高的水花。
“杨洋。”有个男人的声音在后面喊了一句。
杨洋扭头看过去,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你也坐船唆,我没注意,没看到,嘻嘻。你好久上来的嘛?”
杨洋站起来走到后面坐到了那男的边上,笑着和他聊了起来。
张洋扭头看了看没出声。
船顺着宽阔的江面划了个圈往北跑,噪音很大,混杂着乘客说话的声音。在这里说话都得像吵架一样,要不然别人听不到。
张洋就听着杨洋兴高采烈的在不停有说着,不时的笑起来,也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其实就算听清了也听不太懂,她方言说的很快。
船走了段开始减速,杨洋抓着椅子靠背走过来凑到张洋耳边:“前面检查站,你不要说,也不要看人。”
张洋点了点头,杨洋又坐回到那个男人身边去了。
检查站是一条很大的泵船,快艇熄火靠了过去,工作人员跳下来进舱数了数人数,看了一圈儿。盯着张洋看了好几眼:“你去哪点?”
“我们一起里,大昌中校。”杨洋在后面喊了一句。
“你们同事埋?”检查的人问杨洋。
“是哩。”
“是的是的,是我们同事,我们学校那个,外地人比较多,我也是外地的。”和她说话的那个男的喊了一句。
检查站的人点了点头,又在舱里看了一圈儿出去了。
快艇又是轰的一声,船身一震,猛的像跳起来的一样冲了出去。这才是真的启动全速前进状态,刚才那只不过是滑行。
整个船头都高高的翘了起来,两边的水流比船身还要高的感觉,能感觉到船底和水面的磨擦,跳跃落下来的震动,两岸飞速的后退。
很快驶进了大宁河口,这边的水面就没有长江那么宽阔了,不过也只是相对来说,还是有几百米。
河两边全是山崖,坐在船里看不到上头,只能看见峭骨嶙峋的岩石以及水平面上方的黄色水线。
足足跑了半个多小时,中间在双龙停靠了一下,有人上下,然后就到了大昌镇码头。
大昌古城这会儿只剩一个大门和那棵老树了,成为新码头边上的装饰,从河边上看过去,新修的移民镇全是羌族风格的黑瓦白墙楼,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那边。
要下船的时候杨洋坐了回来:“遇到同事了,我就是借住在他家里的,他老婆是我从小长大的同学。就是他调走了,调到县中去了,一个星期回来一次。”
快艇熄了火,慢慢靠到浮台边上,人们起来提爷契女的下船上岸。
“你抓紧,这里水可深了。”杨洋提醒了张洋一句。
浮台没有围栏,还会晃,确实容易掉到水里去。下面的水有点清澈,瞅着不算深,但张洋知道这是视觉误差,没有个三四米都算浅的。
码头有感觉有点荒凉,有一排摩的在叫客,再远一点儿还有几台面包车。
那个男的和张洋杨洋一起上了岸,走到码头上面的马路上,在拐弯的地方三个人分开。
“我去学校,不陪你走了。”杨洋摆了摆手。
“行行,你们忙,我坐个摩托车回去。”
“那行,这几天我朋友来了,我得陪他,等下星期我再进来陪你。”
“好,好。”男人点着头走了。
张洋看了杨洋一眼,感觉这话说的怎么这么怪异呢?
“你陪他干什么?”
“什么陪他?走这边,这边是近路。”
“你刚说的,这两天我来了,下星期进来陪他。”
“没有啊?我没说。”
“你是感觉我听不懂重庆话吗?”张洋抬头看了杨洋一眼。
“哎呀你好烦哪,这么久了刚在一起就吵我,能有什么嘛?你看那边,那就是原来老城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点儿,原来水面没涨的时候没有这么宽。
现在看起来比原来好看了样。”
张洋没见过以前的大宁河是什么样子的,但眼前一倾蔚蓝平铺在群山之间,目光所及烟波浩渺波浪如鳞,确实是美的不像样子,让人心胸大开,就想使劲儿吼几嗓子。
几平方公里的水面把远山蒙上了一层青纱,让人无法看得清楚,一眼看过去水天一色雾气蔼蔼,偶尔一条快艇劈波而来,在水面上划起一道弧形的白线。
杨洋带着张洋走的不是道路,而是延着地边的一道坝墙,左边是绿意盎然的菜园,右边就是一望无极蔚兰的像画一样的水面。
顺着坝墙一直往前复行几百米,最后到达一条小路,再顺着土路上个矮坡,就到了杨洋上班的学校,后门。
校园分成几进,都是黑瓦白墙的建筑。
穿过几个穿楼门洞,杨洋让张洋等一会儿她去了办公室。
大约等了不到二十分钟,杨洋才从办公室那边出来:“走吧。”
“去哪儿?”
“我带你转转,去把我东西拿上。”
杨洋带着张洋从校园里穿过来到正门,不过没出去,继续顺着校园往东走,从东北门出来。
“农民的奶奶就住在这儿,我们过年都要回来团联,看一看她,年纪有点大了。”
“老太太自己过?”
“嗯。”
“为什么不把她接出去?”
“她不去,哪儿也不去。我刚结婚那会儿就住在镇上的,农民天天骑摩托车接我上下班,我自己也会骑,那种大点的摩托。
我儿子小时候也在这边,他喜欢吃鱼,看河边有人钓鱼就凑过去跟在人家后面,也不说话,就是跟着,眼睛都要掉进鱼桶里去了。
我带他去我同学家里,人家养着观赏鱼,我儿子过去看了看就对我说,妈妈,煮了吧,这个能好吃的。把人家的孩子弄的哇哇哭。”
一说到儿子杨洋就有点滔滔不绝,很快乐很幸福还有点儿小骄傲的样子。
“现在,在那边上学感觉怎么样?”
“还好,感觉他挺适应的,也不用大人送,自己背个小书包上学放学,和同学相处的也好,他性格有点像他爸爸,和谁都处得来,就是胆子小。”
“小孩子只要听话懂事就可以,什么都可以慢慢教,别太宠着就行。”
“还好吧,我儿子挺懂事儿的,不过他爷爷奶奶有点宠,在家里就怕我,他爸爸也管不住他。学习一般样,不像我,我小时候学习可好了。”
张洋对这一点表示保留意见。
“你那什么眼神儿啊?不信呀?”
“呵呵。”
“这就是大昌古镇了,没什么人样,现在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了。”
“是来这的人少吧?感觉没多大呀?”张洋看了看,两个人进到古镇里。
其实不小,总占地能有个接近七十亩的样子,里面也住着一些人家,就是原来镇子里的人家,不过大部分都已经迁走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古镇进来不要门票,里面有些特产小吃销售,也有饭店馆子,唯一收门票的是郑家大院,不过,已经算不上大院了,复建了一小部分而已。
一对老两口守在这里,开始和杨洋张洋倒苦水。
“当初说的是原样复建,结果就给了我家这么一点地方,四分之一都没建起来呀,到哪找也没得人管,原来说好的事情都做不得数老。
我家是国家批的收门票,好在这点还在,可是没得人哪,你看看,哪里有人来嘛,一个月收得七十八十的,我们一对老家伙,现在又得种地生活。”
“你去找啊,找上面,和我们说没用啊。”杨洋就愿意接茬。
“找老啊,没得用,一找就好好好,回来还是没得人管管,上面一来检查就先把我管到起,看得严严实实的,人走老才把我放出来,就怕我告状。”
院子确实没建起来多少,转一圈就看差不多了,张洋拽着还在那和老婆婆说话的杨洋从院子里出来。这些话听了除了心里添点堵没有任何意义和用处。
把整个古镇走了一圈儿,确实是原来的老宅子复建的,看起来还不错,就是人气太低了,有种荒败的感觉。
大昌古城门就在古镇的南口河边,这里是大昌的老码头,不过已经淹在水下了。
“这棵树我小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一点儿也没变,原来以为淹老没得了,结果还在。”
一棵已经生长进了老城墙的老树,树干足有近两米粗,根条虬劲,密密麻麻的,可以想像原来看起来有多壮观。
转了一圈儿,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两个人又原路返回学校。
孓然踽行 第93章 车祸
顺着校园横穿过来,过了一大一小两个操杨,顺着一段坑洼不平的工地样的小路穿过去,来到一栋旧楼边上。
“这边学校要建宿舍,不知道有没有我的份儿。”
“宿舍?”
“就是给老师分啊,分房子样。”
“哦哦,你是学校老师为什么没分儿?”
“我好多年没回来了呀。我就住在这栋楼,谭玉玲家里。她爸妈都在镇上,那边还有房子。她爸爸搞建材的,挺挣钱样,她家里条件很好的。”
杨洋一边说一边带着张洋上楼。
三楼,杨洋掏钥匙开门,两个人进了屋子。
有点类似以前的福利房,水泥地面白灰墙,刷着黄色防锈漆的木板门,客厅里很乱,相当乱,到处是一些玩具,撕破的,小孩子的鞋之类的。
屋子里很安静,像没有人似的。
杨洋领着张洋进了右边的卧室,里面贴墙放着一张上下铺,屋里也很乱。
“艰不艰苦?我就住在这张床,连床垫都没有。”
房间有阳台,张洋看到杨洋的裤裤晾在外面,在风里摆动着。平时都是他在洗,每一条他都很熟悉。
主卧的房门是关着的,杨洋过去直接把门推开,然后愣了一下,尖叫着就往里面跑:“哎呀,我的被子啊。”
里面传来另外一个女人的笑声。
张洋走到门口往里看了一眼,回来同坐一条快艇和杨洋说了一路话的那个男人,就是杨洋说下个星期进来陪他的那个,正抱着个女的坐在床上,看样子刚刚是正在亲热。
男的有点不太好意思,两个女的哈哈大笑着。
“你们别用我的被子。”
“没用撒,谁用你的被子嘛,我们又不是没得。”女人坐起来拢了拢头发,看了门口的张洋一眼。额头有点大,长相很一般这么个样子。
杨洋把床上的一铺被子卷了卷放到一边,张洋看到了屋子里靠窗摆着的办公桌和电脑。电脑在主卧。
张洋看了电脑一眼,转身回到客厅,把乱东西往边上推了推,在木椅子上坐了下来,点了根烟。
屋里杨洋和她同学嘻嘻哈哈的笑闹了几句也从屋里出来。
“屋里有点乱,孩子小。”谭玉玲笑着对张洋说了一句。
“没事儿。”张洋点点头。
“我要是再晚进来一会儿,哈哈哈哈。”杨洋还没过劲儿呢,还在说刚才的事儿。
谭玉玲拍了杨洋一巴掌。
几个人说了几句话,杨洋拿了点儿自己的东西就带着张洋出来了。
下楼顺着原路往码头走,杨洋还在乐滋嗞的说着刚才的事儿,一副回来早了有点惋惜的劲头。
两个人坐快艇回了巫山县城,在杨洋家里住了下来。
杨洋带着张洋满县城转,到处看了看,带着他见了一些她的同学和朋友,大家一起喝喝茶吃吃饭,去歌厅唱唱歌,玩了几天,张洋坐大巴回了重庆。
杨洋说还要在学校待一段时间,具体怎么办现在还不知道。
又过了几天,有半个多月的样子。
下午五点多,张洋躺在床上和杨洋通电话。
杨洋那边在县城,正在走路,她习惯有什么事儿都和张洋说,在电话那边絮絮叨叨的说的又快,最重要的是她的逻辑思维有点小问题,表达的总是不那么清楚。
她要给你说一个人的一件事,往往要往前追遡好远,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介绍这个人,事扔了。
她要给你讲一个电视剧情节,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从头开始讲全剧,从第一集开始。
张洋也无所谓,反正是杨洋在说话,说什么都行,听着她嘟嘟囔囔的不停的说就行了。
“你说这事儿我怎么办?和我也没什么关系呀你说是不是?”
“你还是和你同学问清楚,把事说明白再决定,你这么说我也不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哎呀,烦,我在西转盘呢,这会儿想去吃饭。”
“你来县城是要干什么呀?”
“不是说了吗?哎呀。”
杨洋一声尖叫,电话里突然就没声了。
张洋一下子坐起来,把手机紧紧的压在耳朵上,就听着电话那边乱糟糟的一片声音。
“遭老遭老,撞人老。”
“撞的好重埋?”
“半天没动老,别不是死老啊。”
张洋一瞬间血就涌到了头上,要炸了。可是没办法,离着五百多公里呢。
把电话挂断再拔,拔了几次终于被人接了起来。
“喂你好,我是这个人的朋友,请问是什么情况?”
“我是过路的,遭车撞咯老,快来嘛。”
“撞哪了?撞怎么样?”
“没看到血,昏格了好像,半天没动老,你快来嘛。应该是摔着头老。”
张洋挂断电话,做了几个深呼吸,先报警,然后拨了前几天在巫山见过的一个杨洋的朋友的电话。
“喂?陈平?我是张洋,杨洋在西转盘被车撞了,能不能请你马上过去看看?刚撞的,人还昏迷呢。”
“被车撞老啊?什么时候嘛?你在哪里嘛?”
“就是现在,我们刚才在通电话的时候撞的,现在还在西转盘,边上人说昏迷了,我报警了,麻烦你马上过去看一下,好不?我在重庆。”
“好嘛好嘛,我过去。”
“谢谢,我马上过来。”
张洋挂了电话起来穿衣服,出门下楼。
车被杨洋开回奥体去了,他也没有钥匙,这会儿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也没有去巫山的班车了。巫山不通火车,没有火车站。
从小区出来,张洋想了想,记着边上铃木店旁边好像有个租车行。一路小跑奔了过去。
租车行忆经关门了,张洋拿着手机打招牌上的电话。
“你好老板,我有急事,要用车,我老婆在巫山出车祸了,我得马上过去,帮帮忙,求求你了。”
“出车祸了呀?”
“是,被车撞了,现在不知道情况,你帮帮忙。”
“要得要得,你莫急,我马上过来,啊,你稍微等一哈。莫慌。”
十多分钟,租车行的老板披着件衣服赶了过来,一边开门一边问:“几点钟遭的哟?”
“就刚才,半小时吧,我们正在通电话,她啊的一声就被撞晕了,边上的路人和我说昏迷了,我求了那边的朋友过去,后面情况不知道。”
“莫慌,你不得慌啊,要冷静,不会有大事情。”
“是是,我也相信不会有大事情,我得过去看看。”
“要得,理解,我看一哈啊,现在只有一台福克斯,要得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