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孤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不是很丑
正在他咬牙切齿的时候,大堂外脚步铿锵,赵老爹带着毛玉龙大步进入,一个威风凛凛,有大将气度,一个潇潇洒洒从容不迫,一老一少虽然举止形态各异,但却非常协调。
赵老爹进了大堂,略微四下打量了一下,然后冲着上座的镇守太监一拱手:“莫将参见镇守公公。”然后又从四方做了一个罗圈礼:“末将见过诸位大人。”
还没等镇守太监说话,督指挥使却突然从角落里跳出来,指着赵老爹的鼻子大吼道:“你是什么东西?竟然见了镇守太监不跪倒磕头,竟然见了诸位大人不跪倒磕头,竟然见了我这个堂堂的上司不跪倒磕头,你找死吗?来人来人,将这个腌臜的东西拖出去砍了。”
对于突然跳出来的这个疯狗,这一般大呼小叫,整个大堂都惊呆了,都开始怀疑这个督指挥使是不是突然间脑袋被驴踢了。
这是什么时候?这正是需要这个家伙替大家保命的时候,你突然间闹出这一出,难道是想让大家和你一起去死吗?
面对这个突然跳出来的上司狂吠,毛玉龙一把拉住想要跪下磕头的赵老爹,淡淡的回答:“杭州的安危全在镇守公公掌握,现在真正的九营官兵的上司,是浙江镇守公公,否则你们也不至于都到这里来听令,所以赵将军先行cān bài镇守公公也是应该应份。还有一句,自古以来,武将甲胄在身,只行军礼不行跪拜,难道这位大人忘了吗?”
突然冒出来的这一个小年轻,如此顶撞自己,当时这个督指挥使更加暴怒:“你不过是一个草民,竟然对上司不恭,简直就是找死,来人来人——”
“够了。”一声轻轻的话语,却好像是一条无形的绳索,直接勒住了这个督指挥使的脖子,后面的话就像踩了脖子的鸡一样,生生的断了。
督指挥使看到震怒的镇守公公,赶紧轰然跪倒,连连请求饶恕。
毛玉龙看到这样的状况,不由得苦笑摇头。
一个二品的大员,竟然冲着一个没有品级的太监磕头求饶,也不知道他的脊梁骨是骨头的还是面条的。
武将不被人看不起,虽然有大明以文抑武的国策在,让这些武将们活得不如猪狗,但归根结底,还不是武将们自己不争气,人贵在自重,连自己都不看重自己,还指望谁能看中你呢?大明的武将活到今天这个份儿上,其实也是咎由自取。
有同样心思的还有这位镇守太监,一个是昂然而立,一个是如赖皮狗一样趴在地上,高下立判。
“我们这些不带把儿的,还知道抱团取暖,争取我们应该有的地位。结果你这堂堂的二品大员,面对同僚下属,不说百般呵护,确是肆意欺压轻贱,你连我们这些太监都不如,活该你们这群人活到今天。人自重彩被人看重啊。”心中这么想着,嘴上却道:“赵将军劳苦,按照军规条例,正是战争时候,甲胄在身也不应该跪拜,你这个堂堂的二品武将大员,竟然连这个规矩都不懂,我真的怀疑你是怎么坐到这个位置上的。”然后冲着外面吩咐:“将这个酒囊饭袋给我轰出去,没得让我看着恶心。”
一群太监立刻跑起来,围住了这个督指挥使。还不等人家轰他,这个督指挥使就一脸谄媚的连连拱手作揖,狼狈的逃了出去,但就这路过赵老爹和毛玉龙身边的时候,却怨毒无比的眼神狠狠的盯了他一下。
但赵老爹也不想和他纠缠,反正自己已经厌倦了这个官场,打定了主意,这次守的杭州不破,然后就直接告老回乡,闹个眼不见心不烦。
搅局的出去了,镇守公公就坐在上面和蔼的对着赵老爹道:“赵将军带兵进城,整个杭州城的安危就交托在您的身上,不知道你有什么举措。”
赵老爹就上前一步回答:“我这侄子聪明的很,被我抓来当了参谋,在他的指点下,末将做了如下的安排。”然后将毛玉龙的办法一五一十的说了:“上面的举措,还请公公批准,尤其是钱粮一块,还望公公全力支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是那些签丁,没有充足的粮草赏赐,难免军心涣散,还请公公明察。”
一听说这些非常好的办法是出自毛玉龙的手,已经是老相识的镇守太监欣慰的敲敲桌子:“小秀才小小年纪,却不想竟然还深通兵法,有这样的调度,的确是难得。”
毛玉龙就恭敬的上前施礼:“学生也不懂什么兵法,只是在读圣贤书之余涉猎了其他一些东西,再者说,当年大宋名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典之言,学生深以为然。”
对于毛玉龙这样的回答,深得了周边那些文人出身的官员们的赞同。但是镇守太监只是微微一笑,心中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那些读了整部论语的,反倒成为了草包,吊起书袋子来却是头头是道,真正做起事来,就是呆头鹅一个,根本就一无是处。不过这时候并不是讨论这些东西的场合,于是就问道:“分出一部分兵力把守军营,军心士气如何,军营的防卫器械如何?不要适得其反。”
毛玉龙就退后一步,这个他的确不知道,还需要赵老爹上去回答。
赵老爹接口道:“末将自从接收了九营,虽然没有励精图治,但是淘汰了老弱,整顿了精壮,同时用我自己的办法,让那些士兵们吃饱喝足,在经过我将原先从宋元帅那里获得的战斗经验传授给这些将士,军心士气倒可以一战。”





明末孤臣 第153章 绝对放权
九营还能一战,这一点镇守太监确实承认,他掌握着东厂和锦衣卫,掌握着浙江所有的耳目,当然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他的耳目法眼。更何况这个九营上次闹出那么大的乱子,也是在他重点关注之下。九营的变化,他也历历在心,心中感叹真是民间有良将,所以在今天才搭了一个请字。
“而军营的守备器械,却是腐朽不堪,所以末将还请增添军械。还有一点,倭寇来袭,不知道援军什么时候能到,因此末将请求,在军营里多添置粮草储备,以做长久之战。”
江南能战的将士,除了这突然冒出来的赵老爹整顿的九营外,真的已经不堪使用了。原先江南能用之兵,因为云贵奢安之乱都被征调到云南去了,江浙太平之地,早已经是兵力空虚,就比如说这次,倭寇能够长驱直入达到杭州,海口上有金山海宁两卫,钱塘江的南岸还有,观海临安两卫,合计4卫25所,结果就在这层层重兵防守之下,还是让这些倭寇长驱直入,连一个预警的时间都没给大家,可见江南的卫所兵糜烂到了什么程度。想要尽快让那些外地的将士赶来增援,镇守公公是绝对不会将这个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的。因为就在获得倭寇兵临城下的时候,镇守太监就第一时间向外面发出了**的公文,结果大部分都是泥牛入海,根本没有回音,只有一个萧山卫,回了一份公函,那个指挥所在信誓旦旦增援的同时,却狮子大开口,要求补足原先的名额,补足原先拖欠的三年的钱粮,要求开拔费,要求各种犒赏,其实就是一种要挟。当然,镇守太监也明白,即便是将他所有的要求都满足,估计他带领的援兵爬到这里来,那也一定是猴年马月的事情。而最让人担心的是,那个指挥所得到了这笔钱了,自己还能不能找到他的影子还要另说呢。杭州周边山丛林里,说不定在哪个山沟里就突然冒出了一个暴发户,或者干脆就是一群兵精粮足的杆子,自己没必要冒这个风险,所以也就一直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当然这都是自己心知肚明的,绝对不能当外人说。
但终于有一个良将被自己慧眼选拔,才有保住这杭州的可能,当然要全力支持,这不但会保住自己的性命,更因为有个当初的用人得当慧眼识珠,捞取一笔额外的升迁也说不定。
“赵将军放心,只要按照你的办法努力去做,器械钱粮我保证足额供应。”然后略一沉思:“只是城外军营事关重大,需要有帅才之人独当一面,不知道赵将军可有了什么人选?”
赵老爹就再次看向了毛玉龙,因为他对这个杨匡实在是不了解。
在这样大的场合面前,其实是没有毛玉龙说话的地位的,这次跟着赵老爹来,他也倒不为了再奢望什么中南捷径,就是为了帮衬赵老爹一下。
见赵老爹看向了自己,毛玉龙就有些犹豫,考虑着是不是应该自己站出来。
结果这个镇守太监对毛玉龙的印象非常好,也知道这个赵老爹是个粗汉,让他上阵杀敌绝对没有问题,但对于细节的安排他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的,刚才赵老爹也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他现在的种种安排都是因为这个小秀才出的主意,于是还不如干脆直接问这个始作俑者。
于是就和蔼可亲笑眯眯的问道:“不知道小秀才给我再次推荐一个什么样的良将。”
既然被问到了头上,也就不能不说了,于是毛玉龙就上前道:“不知道镇守公公还记不记得上次兵变的时候,被乱兵捆绑在旗杆下的千总杨匡?”
镇守太监就犹豫了一下,自己整天忙于大事,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还真不记得了。
钱塘东厂冯极赶紧站出来,介绍了那次自己去九营的经过:“最终还是这个杨千总带着您的手谕,去外面将那些乱兵召回,可见这个人在军中威信是有的,如他能带着一帮死士,去镇守军营,估计能是万无一失,能够起到小秀才说的那种互相牵制的作用。”
被这么一提醒,镇守太监就想起来了这件事:“我想起来了,的确有这么一个人,但是我已经将削职为民,而且除去了军籍。如果让他再次带兵,是不是会心中有怨言?一旦有这样的心思在,会坏了大事的。”
毛玉龙就再次回答:“当我想到这个人的时候,我就亲自去请,结果我看到他为不能被签丁报国而郁郁寡欢。当时我去的时候,和他说明的来意,结果杨将军一口承诺,毫不犹豫的就跟着学生过来了,现在他正帮着赵老将军在外面整顿签丁。学生担保,此人绝对可信。”
镇守太监就感慨一声:“仗义每是屠狗辈啊。”下面的半句闭口不谈,因为后面的那半句,很是打在场那些文官们的脸,给那些文官们还是留一些面皮吧。
“小秀才的人品眼力咱家是绝对信任对,既然小秀才担保,这个杨将军,啊,杨壮士对能力人品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也正是这杭州危难之际,急需这样的将军共扶危局。”然后就有些为难:“只是他已经开除了军籍,这官阶品级确实难做。”因为不管怎么说,上次是让他背了黑锅的,这次突然再向上面提出提拔他,这出尔反尔的确不妥。
毛玉龙立刻接口解围:“不过是镇守公公慧眼识珠,临时征用罢了,等这场战事结束,也不必按功封官,只要公公恩典,多少赏赐他一些银子也就是了,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这倒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镇守太监就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毛玉龙:“那么就按照小秀才的说法办。”然后体谅到:“毕竟没有将军品级,在外带兵难以服众,我就给他一个镇守衙门特使的身份吧。”然后看了一眼监军太监:“还请王公公辛苦一下,跟着杨将军去军营坐镇,为杨壮士震住场子,表明杨壮士对权利,一旦有敢不服冒犯对,你可直接行军法。但是你要记住,你只负责军纪,指挥战事调度,凭杨壮士一人而决,绝对不能瞎指挥,扰乱了杨将军的作战方案,否则咱家将从严治罪。”




明末孤臣 第154章 监军太监
大明向军队派监军的规矩早已有之,究其原因,还是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基本上,太平久了的朝代的皇帝都开始安于现状,不再对开疆拓土有了野望,只想守住现在的家底,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于是,对外没有了野心,对内就开始担心了。于是,对自己手下的武将就产生了绝对不信任。
尤其在这个大明发展到后期,对武将的鄙视与防范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每日朝堂争论的必有提议,就是防范可能几百年后出现的军阀割据藩镇的危险,于是,基于这种忧虑,上到皇上,下到文臣,几乎剥夺了所有武将自主的机会与权利,四面战火不断,却不用作战勇猛的武将勋贵,各地督抚全都是对军事一窍不懂的文官。
而即便是这样,朝廷对武将依旧不放心,于是在各个军头的身边,堂而皇之的设立了文人监军,对武将那是严防死守。
结果这样的举措,却成了大明军队里最打击士气,也是最坏事的一个恶劣行径,让本来就士气低落的士气更因为不信任而降低到了谷底,而且有向海沟里下降的趋势。
当一个一心为国的人,却被明目张胆的不信任的被监视,那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但正是因为重文轻武,逐渐培养出了文官们有一种自来的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他们总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要远远高于这些粗鄙的武将,于是在军事上就开始指手画脚,干脆凌驾于这些打仗的将军之上,儿武将只要违拗一点,便是喊杀喊打。在大明,监军杀大将的事情时有发生,屡见不鲜。
然而作为朝廷,却不为冤屈的武将做主,文官杀了武将,杀对了,当然是褒奖有加。如果杀错了,文官集团也会极力为他开脱,最终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刚开始还是杀一些小兵小将,最终发展到袁崇焕以十二罪杀了比他大了几级,独镇一方的毛文龙。结果崇祯还是出于对文官的信任,为了达到袁崇焕许诺的空谈五年复辽,忽悠他的目的,对这个严重的事情给予了事后背书。
当然,最终杀袁崇焕的时候,崇祯又将这事情提出来,指出了这是袁崇焕最大的罪责,那就是没经过皇帝和内阁批准擅杀大将。
但那都已经是于事无补。于是袁崇焕和崇祯合作,就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每一个文官被派出督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为了让自己统辖的这批军汉对自己畏惧,都要杀一个战功卓着的武将来立威,而且他们认为,杀的武将功劳越大的,能力越强的,就能表示自己的权力越见不可怕的,不能被轻视的,自己的威望也就越高。就比如后来,孙传庭杀了贺人龙是一个道理。结果就是,袁崇焕杀毛文龙,坏了复辽大业,让皇太极的满清占据了中原。孙传庭杀了贺人龙,坏了西北战事,让李自成占据了北京。
现在的表现是什么呢,文官视武将为猪狗,武将对文官如寇仇,双方的对立越来越大,最终是军无战心,才有了后来大批的官军哗变,成为了各路起义军的主力,成为了埋葬以文官集团为支撑架构的大明。
这时候的大明已经内忧外患了,外面强敌环视,需要将士们抵御外辱,内里内乱不休,需要将士们拼命。但大明的军备真的不行了。
于是,在这个时候,魏忠贤站了出来,撤掉了坏事的文官监军。但其实他的目的不是为掌握军队,成为自己的外援,他的根本意思还是钱。
大明的户部已经没有钱来养军了,养军的钱,几乎都是内帑的钱,靠的是五节六寿对赏赐,而即便是皇上的体己钱,下发到将士们的手中,也被各级官僚贪墨,根本就到不了将士们的手中。在魏忠贤看来,自己的钱必须自己看着用在实处,所以,才向各地派出了监军太监,不是为了掌握武将,而是看紧自己的钱。
但要以看住自己的钱的目的派出太监,这名义的确不好听,才有了监军这个名正言顺的名义。
但魏忠贤也知道,就自己这帮太监,到了军队监军,真的如文人那样对军队指手画脚,那就等于将自己辛辛苦苦拿出的钱打水漂,就等于坏了皇上的大事,所以,他严格要求,派出的所以太监监军,在原则上,只是负责监视将领的一言一行,然后将这些东西会报上去,直达天听,但绝对不许对军队指手画脚。
如此一来,各地武将不但不像对文人监军那么抵触反感,或者是消极对抗,反倒对太监监军表示双手欢迎。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太监,这群皇上的亲信上达自己的委屈或者是战事的实际情况,不再被文官贪墨自己的军功,也不在被文官强制背黑锅。尤其是大家唯一指望的皇上的年节赏赐再也不会被贪墨,这是一个双方面皆大欢喜的需求。
所以,这次杭州危急,镇守太监再次强调了监军的职能,绝对不能让外行指导内行而坏了大事。
“你的唯一职责,就是将整个杨将军的指挥过程如实的上报,以便我日后lun gong行赏。还有一点,就是将各地士绅的捐输番库里的调拨,一文不差的交给士兵签丁。”镇守太监不厌其烦的教导着他。
这个将军太监就不断的连连施礼接受。
监军太监就看着赵老爹和毛玉龙:“城内签丁的钱粮和将士们的军饷赏赐,会由我亲自督促监督,绝对不会让大家流血又流泪。小秀才在这一点上要多担当一些,就做我一个副手,统计钱粮运筹,未来少不得你一份功劳。”
面对镇守太监的许诺,早已经没有了走中南捷径之心的毛玉龙,根本就没有大欢喜,只是平淡的道:“钱粮供应,学生愿意效劳,但学生更愿意帮助赵老爹,哦,就是赵将军,在前线出谋划策,虽然我的水平有限,但拾遗补缺还是没有问题的。”
镇守太监当时就明白了毛玉龙的心,管理这份钱粮,会被许多眼红的人嫉妒,也会被那些想伸手的官员们所记恨,他这是脱离干净。
想一想一个前途无限广大的人,如果在这个时候就树敌无数,的确是耽搁了这良玉美才,想到这里,就宽容的一笑:“小秀才说的到也是,前面战争紧急,也需要一个人帮助赵将军出谋划策,那这事儿就依了你,就这么定了。还希望你成为赵老将军的诸葛亮,打好这一场仗。”
“学生当诸葛亮确实不敢,做个狗头军师却还能胜任,就请镇守公公放心,学生定然不辱使命。”
对于这个小小的半大孩子,能夸下如此海口,大家虽然心情各不相同,但现在的确是事情危急,就当是死马当做活马医吧。




明末孤臣 第155章 定装火药
得到了特权允许,整个城防都将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指挥之下,再也没有别人掣肘,再有这监军太监监视对充足钱粮,赵老爹守住杭州的信心就充足。
带着毛玉龙和监军太监再次回到了城防,派人找了半天,才将忙的一塌糊涂对杨匡找回来,对着风尘仆仆却斗志昂扬的杨匡说明了情况,然后向他介绍了监军太监:“这位是咱们的监军王公公,他将监视你的一言一行,但却绝对不会干涉你的指挥。”
虽然胆战心惊,根本不愿意出城,但是顶头上司镇守公公的安排也不得不执行,于是王公公就只能抖起胆子,装作大义凛然:“那帮酒囊饭袋的文官,我们是指望不上的,这个杭州城还要靠我们这些人了。镇守公公已经许诺你,如果这场保卫杭州之战胜利,如果你愿意继续做官,便保你升任外委守备。如果你不愿意做官,会给你一笔丰厚的赏赐,以酬劳您报国之功。咱家虽然名为监军,但这次镇守公公特意嘱咐我,不要干涉你的军事指挥,只负责你的后勤粮草。在这一点上,我已经获得了特权,我保证绝对不让你粮草和奖赏有亏。但是,如果你要趁着这个机会克扣贪墨,我也是有权力直接行军法的,这一点请将军在心。”
本来杨匡就没有继续进入军籍的想法,只不过抱着一颗为国为民之心,在这危险的局势里才挺身而出。不但不想升官,更不想借此发财,所以这位监军太监的警告,也就根本没有往心里去,这正所谓天地无私心地宽。于是就冲着这位将军太监拱手:“草民绝对不会贪墨一粒粮食一分钱,只要公公您能够秉公为我们提供足够的粮草和对签丁的赏赐,在下就向您保证,城外的大营绝对不会在我手中丢失。”
得到这样的保证,也就等于得到了自己安全的保证,这个太监的神情就轻松起来,难得的打趣道:“咱们丢开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就为了咱家的这条老命,我也会全力以赴的,现在你还需要什么?就照直了说,但是我再次郑重的提醒你,五千人马绝对一个不能少。”
杨匡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据我原先所知,城外的第8营,也就是我曾经助手的营房,防备设施还算完备,所以我决定,放弃其他各个营房,将所有的物资和器械都搬迁到这里坚守,公公以为如何。”
能够被人尊重自己这个缺了东西的,监军太监心中倒是感觉到一丝温暖,然后就大度的道:“咱家对军事一窍不通,这方面还要你做主,你就说你需要什么吧。就比如说强弓硬弩,刀枪器械,只要你说出来,我就想办法给你弄到。”
“强弓硬弩那需要最少两年的训练时间才能发挥威力,对咱们来说根本就不实用,长矛盾牌,却需要至少三五千副,还有就是火枪,最少也要两千支。当然,如果有二人台,只要一千就够了,监军大人可能满足?”
大明的军队,在火器上其实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一杆火枪,一个半大孩子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程序,就完全可以转眼间杀死一个万人敌,根本不是那繁杂需要技术的gong nu所能比拟的。但之所以在对内对外战争中不能发挥巨大对效果,反倒成为军队失败对祸根,是因为士兵们不愿意用,不敢用。
究其原因,还是这大明的匠户制度造成的弊端。
匠户的地位低下,简直就令人发指。而他们为国家打造军械,根本就获得不到任何的钱粮,都是白干对,所以也就自然而然的消极怠工,比如说打造一把弓箭,不说那繁琐的程序,就是那怠工所造成的时间浪费,就真的令人发指了。
一个工匠两年时间照出一把弓箭,那已经是有良心的人了。而打造火铳基本一个工匠要干上三两年,而且质量极差,被大明的将士夸奖为zi shā神器,放上三枪之后,炸堂率达到100%,所以将士们才宁可用刀枪和敌人死战肉搏,也不愿意使用最先进的火铳。使用火铳,杀敌不一定,但是zi shā是绝没问题的,结果杀敌不成反倒zi shā,这死得实在是冤枉,还不如拿着刀枪棍棒和敌人肉搏,最少还能有杀死敌人的机会不是。
1...4546474849...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