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是!”一卫兵入帐接令,跑步出营。
杨丛义激荡的心绪尚未平静,忽听帐外通禀:“大人,帅府来人!”
“请进来!”说着起身往营帐门口迎去。
“末将见过杨大人!”两个禁军将校入内,其中一人抱拳行礼,另外一人则站在一旁,没有任何动作。
“可是郡王派你们来的?郡王可有新的命令?”杨丛义见他们的衣甲明显是驻守临安城的宿卫禁军衣甲,整个镇江,除了杨存中带有这样的禁军护卫外,别无他人。
“是,郡王听闻敌军将要夜袭渡口,让末将带三百禁军前来支援,保护大人安全!”那将校抱拳回禀。
“郡王有心了,不过帅府安全更重要,你带人回城吧,替我谢过郡王!并转告郡王,敌军很有可能夜袭运河,经运河南下攻占丹阳,请郡王速速派兵,封锁运河!”杨丛义当即拒绝。
专门派三百禁军来保护他的安全,完全没有必要,说出去也不好听,若真要他们保护,他置精武军、前军两万人于何地?
“杨大人,郡王不止派了我们,还有一位随军参谋,赵大人!”那将校忽然闪身,将他身旁的那名身穿宿卫禁军衣甲的将校显了出来。
杨丛义微微一愣,转眼一看,脸色顿时一变,急忙抬手,正要行礼,却被对方拦住。
“杨大人,阵前不必拘礼。我是随军参谋,你是前军都统制,按职务行事。”建王赵玮如是道。





大宋燕王 第632章 必胜信念
“赵大人请坐!”听闻此言,没有坚持,杨丛义闪身让座。
建王赵玮以随军参谋之职,随即落座,没有推脱,那同来的宿卫禁军将校则陪侍一旁,寸步不离。
“来人!传令下去,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五丈之内!”杨丛义立即唤来近卫,吩咐加强营内守卫。
宿卫将校带来的三百人也同时部署于内营之中,共同承担都统制营帐防务。
赵玮入营不多时,去前军各军驻地巡查部署的卫兵回营复命。
“大人,前军各部已按要求全部进入战斗阵地!”
“好。命各部自寻战机,若敌军渡江登岸,务必将他们全部消灭,不得放任何一个敌人穿越阵地!”
“是,大人!”卫兵接令离去。
听得汇报,杨丛义心下大定,若前军都按要求埋伏于江岸,必能打敌军一个出其不意。
“报!紧急军情!”
赵玮正待与杨丛义聊些军务,忽听帐外禀报,只得将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卫兵快步入帐内,迅速禀道:“大人,薛将军派人送回最新消息,敌军已经离岸出动,上百艘船从十几里宽的江段分散渡江,最快半个时辰就能过江登岸。由于江中视线不清,不能发现敌军渡江主攻江段,他们还在江中抵近观察!”
“好。苏仲、潘诚在江中如何了?”杨丛义急问。
“苏将军、潘将军已经带船队趁夜进入江心埋伏。”
“传令渡口左右各军,除必要位置,熄灭多余篝火,两刻钟内,全部进入战斗状态,务必将登岸敌军消灭!”
杨丛义将令一下,卫兵迅速接令离去。
营帐内终于安静下来。
“杨大人,敌军夜袭,声势浩大,你自去前线指挥御敌,不必管我。”赵玮坐在帐中,看着卫兵不停的进帐汇报军情,他很快感受到了前线异常紧张备战的情绪,虽然极力克制,他言语之间还是透露出紧张与担心。
杨丛义却笑道:“殿下不必担心,敌军夜袭,四下漆黑,纵使我亲自去第一线,也难辨敌情,甚至会影响各军部署和指挥。早在子时之前,前军各部按要求重新布防之后,我就已经将接敌作战的权力下放至各部。各部所领将士,只有他们自己最为熟悉,与敌作战也有自己擅长的战法,一旦敌军夜间袭来,他们自行决定如何灭敌,要比我统一指挥更有效。其实各军如何作战,早已部署完毕,我出不出营都一样,敌军都不可能得逞,殿下放心吧!”
这一番胸有成竹的话语和自信满满的笑容,让赵玮心头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杨大人平常作战也是这般?还是今日情形特殊,才会放开手脚?”未免尴尬,赵玮继而问道。
“条件允许,我都会亲临前线指挥,及时了解最新战况,以便在发现更好的战机时,及时作出调整。但与敌作战,其实很忌讳临阵更改将令,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信息接收错误,造成混乱,贻误战机。当熟悉手下将士作战能力之后,临战之前制定作战计划时便跟他们讲解清楚,让他们理解面临的情况和战场,在既定的作战计划之外再制定几个预备计划,供他们临战选择,如果战场走向完全可控,我就不会亲临战场。有时候坐镇中军,统筹全局,更为重要,就比如此时,夜间视线不清,一旦我离开中军营帐,若有军情出现,需要我决断,一时找不到我,也许就会累及整个战场。”杨丛义放松心情,细细跟赵玮解释。
“郡王也是这样。接到你的消息之后,他也没有离开帅府,而是坚持在帅营指挥。”赵玮的脸色渐渐变了好一些,忐忑不定的心情也稍稍平复了几分。
“杨大人,你说实话,镇江能守多久?”赵玮沉默片刻,盯着杨丛义的眼睛,问出了盘桓在心底的最想问的问题。
杨丛义毫无犹豫的回道:“永远!敌军永远不可能攻破长江防线,更不可能渡过长江!”
“当真?”赵玮闻听此话,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他的语气之中,有几分惊异,又有几分怀疑,双眼紧盯杨丛义不放,内心深处很想确认这句话是真的,而不是哄他的话语!
不光是赵玮,就连护在他身旁,寸步不离的那名宿卫军将校也一惊,显然他并不相信守军能永远守住镇江,不管怎么看,镇江都迟早会丢。
杨丛义笑道:“自然当真!我跟敌军先后交手三次,次次都歼灭既定的敌军目标。第一场在皂角林,当时瓜洲大营数十万大军,听说扬州敌军将要闯营,无人敢出战,都想躲在大营里,我请缨出战,于大营之外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证明,我的作战思路与刘锜大帅不谋而合,于是我带领精武军三千人与扬武军、镇敌军一道,共六千余人埋伏在瓜洲大营和扬州之间的皂角林,敌军先头部队也是想趁夜袭营,结果他们一头撞进我们的埋伏之中,一战将来袭敌军几乎全部歼灭,迫使扬州敌军五日不敢出城,而后瓜洲大营数十万军队才从容撤回镇江布置江防。大军撤离之时,我没有随大军撤回镇江,而是请命率领精武军和扬武军支援建康和太平州,因为我知道,那边的防守压力要比镇江大无数倍。
结果就在我们紧赶慢赶,赶到太平渡时,刚好赶上敌军渡江,一千多敌军先锋已经登岸夺下太平渡,江中船只密密麻麻渡江而来,如果我们晚到半个时辰,敌方大军就成功渡江了,所幸的是我们及时赶到,把江中敌船击毁驱散,后又等岸,与守军前后夹击,将向太平城方向杀去的敌军歼灭。由于太平渡守军数量有限,一旦敌军大规模渡江,根本无力防守,于是我便设计逼迫敌军在我们预定的时间和战场大举渡江,而后利用大宋战船和精武军熟悉水战的优势,将近千艘敌船击毁在敌营前。
那一战之凄惨,不远处的四五十万敌军纵使没有亲眼看到,也绝对从其他人口中听闻过,所以敌方大军在和州一战,失去渡江能力转移到瓜洲渡后,变的十分谨慎,见到大宋战船出现,便不敢离岸应战。当然,在和州大军尚未到瓜洲渡之前,我带领精武军在江中又设计围歼七八十艘敌船。两场水战大宋全胜,敌军听闻渡江便个个胆寒,白天已经不敢渡江了,只能趁夜里看不到大宋战船,才敢出来试试,但夜里出来就能占到便宜吗?我敢断言,敌军今晚一败之后,绝对不敢再渡江,少则三日,多则五日,必定引军北返!”
赵玮听完,久久不语。
杨丛义所参与、指挥的这三场胜仗是实实在在的,但要说凭两场水战就将四五十万敌军吓退,这绝不可能,不止他不信,任何人都不可能相信。
“殿下似乎不信敌军会退走?”杨丛义笑道。
赵玮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如今大宋军中无能征善战之将帅,刘锜重病在身,张浚迟迟不见踪影,郡王近二十年都在临安,作为将帅,统军作战能力与刘锜、张浚有差距,如今年过六十还来镇江主持军务,也是朝廷实在无人可用。你说大宋军中无帅,帐下无兵,敌人大军来犯,会放过这个良机?不怕告诉杨大人,其实朝廷早已做好守不住镇江的准备。”
“既然殿下和朝廷都以为大宋军队抵不过敌军,守不住镇江,殿下为何要来镇江?”杨丛义反问,面带笑意。
赵玮瞬间直起脊背,朗声道:“我是太祖子孙,大宋江山已经丢掉一半,我不能坐视敌军再将另外一半抢走,若江山不保,我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我来此,不过是想陪大宋江山和万千子民走最后一程罢了,宁愿赴死,也绝不逃窜!”
闻此言,杨丛义豁然起身,向赵玮深深行了一礼。
而后道:“殿下心系江山社稷与万千子民,末将万分钦佩!既然殿下有心与大宋江山同在,末将今日在此发誓,今生不复中原,不复故土,不收燕云,决不罢休!而收复中原的第一步就在今晚,就在镇江江岸!”
此话入耳,铿锵有力,赵玮一时之间,愣在当场。
敌军大兵压境,杨丛义却在想收复中原、收复燕云,这是何等的自信,又是何等的狂妄!
大宋立国两百年,历皇帝十位,费无数钱粮,断送无数将士性命,都没能收回燕云,甚至连汴京都被金人抢去,淮河以北的土地尽数丢失,他怎么就敢想收复燕云?
“杨大人此话当真?”赵玮微微有些心颤,问出七字。
“不复燕云,枉为大宋男儿!成与不成,明早即有结果,殿下安心见证就是!”杨丛义豪气干云。
赵玮眼见杨丛义如此信心满满,心下的疑虑顿时又去几分。
“好!杨大人,本王就陪你见证,若敌军果真退走,本王必倾尽全力,助你收复燕云!”说着腾然起身。
:。:




大宋燕王 第633章 取信建王
“不,是末将助殿下收复燕云,完成太祖遗愿!”杨丛义正声纠正,抱拳躬身。
“好好好!我们一起收复燕云!”赵玮抬手扶住了杨丛义的双肩。
“多谢殿下!末将纵使粉身碎骨,也要陪殿下收复燕云,助殿下完成百年遗愿,拿下这丰功伟绩,名垂千古!”
“好!我大宋若多几个像杨大人这般的忠臣良将,何至于收不回燕云、丢掉汴京!”赵玮看着满是真诚,句句言语发自肺腑的杨丛义,一时之间,感慨万分。
“殿下不必灰心,忠臣良将自古不缺,他们缺的是机会。身在朝中的我就不说了,据我所知,有两人当值一提,其中一人乃是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张孝祥,他出生贫苦,但才华卓绝,个性坚毅,不畏权势朋党,心系社稷,数年前因得罪秦桧党羽被罢黜,殿下在临安对他当有印象。”杨丛义随即推举志同道合之人选。
“状元之才,此人我的确听说过,但不曾谋面。杨大人如何会认识他?”赵玮回道。
“不瞒殿下,我并不认识他,也并未谋面,只是在临安时听说过他的事迹。听说他高中状元,入朝为官,在朝堂上直接无视秦桧党羽户部侍郎曹泳的提亲,当时秦桧势力之大,天下谁人不知,他敢旗帜鲜明的拒绝同流合污,就值得天下有志之士敬佩,我也是在他被罢官之后,才听说了他的事迹,觉得这样一个才华卓绝,出生贫苦,品德高洁的人,若为大事,绝对值得重用。”杨丛义回道。
“好,我记住他了。还有一个是谁?”赵玮追问。
“另一个北边的义军。之前听闻淮河以北的百姓听说金主举兵南下入侵大宋之后,纷纷聚兵起义,反对几人欺压,反对金人南下,甚至已经有不少义军发展到几百上千上万人,攻打州县城池,抓获金人官吏。不久前,听说一路义军派人去临安请求归附册封,不知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那支起义军规模很大,听说人数达三万余人,声势浩大,攻占了一州治所,与数万敌军相持不下。那支义军首领好像是叫耿京,来人是一个年轻人,年纪很小,在义军中任掌书记。朝廷已经同意任耿京天平军节度使,知东平府兼节制京东、河北路忠义兵马,命他们继续收复失地。杨大人所说的另一人是耿京?”赵玮道。
“不,耿京聚众几万人,虽是义军,但远离临安,远离大宋,他的兵马粮草都不受朝廷节制,朝廷下达的命令他也难以执行。我所说的另一人,是他的义军掌书记辛弃疾,此人也是读书人,年纪不大,但胆识卓绝,若为朝廷所用,日后必能成为收复燕云的得力干将!”杨丛义再荐一人。
“辛弃疾,好,我记住他了,等回到临安,想办法召他南下。”赵玮轻轻点头道。
杨丛义斟酌一了一番,而后还是说道:“依我看,殿下不必去召,也许他很快就会南下。义军没有统一而强有力的组织,没有朝廷引导支持,时间一长就会溃散,我想不用半年,辛弃疾应该就会南下投奔朝廷。”
“报!苏将军、潘将军已经在江中与敌交战!”
“报!敌船已过江心,即将抵达江岸!”
营帐外忽传奏报,将杨丛义和赵玮之间的对话打断。
原本情绪逐渐平静,已经将注意力转开的赵玮被敌情所扰,顿时又有些紧张。
“传令各军各部,按既定作战计划行事,带敌军登岸之后,狠狠给敌军一击!”
“是!”
“传令袁华,尽量别放敌军在渡口登岸,能消灭在江中就消灭的江中,不必追求尽歼敌军!”
“是!”
杨丛义沉着淡定,连下两条将令,以平复赵玮的心绪。
要想成事,收复燕京,没有皇帝全力支持,根本不可能完成,他必须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取信赵玮,以便日后能掌大权,办大事。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的名臣名将,哪一个没有皇帝的支持?
杨丛义势单力孤,没有宗族、没有朋党,再没有皇帝的信任和强有力的支持,他即使累死,也不可能收复燕京。
营帐内紧张的情绪稍稍疏缓了一些,但还不足以让赵玮彻底放松心情,杨丛义知道,大敌当前,除非金人退走,否则赵玮的担心永远不可能去除,更别说此时敌军正在渡江偷袭。
“殿下,夜深了,要不就在营帐内将就着歇息一会儿?”杨丛义笑道。自从赵玮来到他的大营,他脸上便时常挂着笑容,如果只从他的神色来看,绝对没人觉得他是身在御敌第一线。
“不用,我还没有睡意。”赵玮语气虽然轻松了一些,但眉宇间那丝忧虑却瞒不了任何人。
随后忽道:“杨大人,要不我们一起出营去看看?”
不等杨丛义说话,陪侍身旁寸步不离的宿卫军将校急道:“殿下万万不可!郡王有令,让末将在精武军营内保护殿下安全,敌军不退,不得离营!”
杨丛义也觉得不妥,忙道:“殿下,营外黑灯瞎火的,我们出去恐怕连埋伏的宋军都看不到,更别说暗中渡江的敌军了。再说,外面风大,江边风寒,殿下身份尊贵,着凉就麻烦了,我们还是在营里等消息吧。”
“好吧,就依你们。”赵玮只得放弃。
稍后又道:“杨大人可会下棋?我们对弈一盘如何?”
杨丛义笑道:“不会,从前学过,可惜没学会,这些年四处奔波,就没那么多时间学了。殿下要不看看书吧?”
“哦,杨大人领军打仗还没有时间看书?都是什么书?”提前书,赵玮马上来了兴趣,毕竟这些年来,他最擅长的还是读书。
杨丛义答道:“都是兵法书籍,《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行军打仗不懂兵法,只靠勇武和运气远远不够,我之前在武学读书,跟武学教授学过两年,这些年主持回易,有些生疏了,这次领军北上就把兵书重新找出来,一有时间就跟军中将官们一起学习。”
说完起身拿过几部兵法书籍来,放在赵玮面前。
赵玮拿起放在最上面的《孙子兵法》,翻开第一页。
只听杨丛义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家至圣孙武,在《始计篇》里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用兵之道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于眼下的大宋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在这个时候学兵法,那些将官对用兵打仗才能有更深的体会,才能真正从理论到实践中学到真东西。”
赵玮看着兵书,没有回应,显然是被兵书内容所吸引。
“其实这部《孙子兵法》应该是将帅和朝中重臣学习的书籍,只可惜,朝中重臣多不屑于看这类打打杀杀的兵书,更喜欢诗词文章。若朝中人人都能看几本兵书,稍稍重视一下军备和防务,敌人也不至于一个月时间就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尽数占领。纵使敌军三五日内退走,江北的土地,他们恐怕也不会拱手相让,最终还是要靠武力去夺回,但以大宋现在的军事实力,要想尽数夺回江北土地,也不是三五个月就能成的。假如朝中主战派意志不坚定,或是失了势,这江北的土地很可能就会以议和之名,被那些投降派割给敌人,以换取与敌人停战的机会。”杨丛义似乎是自说自话,实则有妄议朝政之嫌。
不过赵玮是主战派,杨丛义所言正合他意,一听此言,便把手里的《孙子兵法》放下,沉默片刻,而后说道:“朝中历来如此,主战主和此消彼长,总体上来看,主和派实力更为强大,主战派也就只能在大军压境,大宋最危险的时候稍稍占些上风,一旦危险解除,主和派马上就跳出来将主战派完全排挤开,大宋这么多年来在战场上取得国多少次胜利,可谈判之时从来就没有胜过一次,就跟前线一直在打败仗一样。”说完忍不住叹息。
杨丛义道:“如果这次敌军退走,主战派又跳出来主持大局,继续求和议和,殿下以为该如何?”
赵玮摇头,他哪有什么办法,他只是一个皇子而已。
“有两句话,希望殿下记住,第一句: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第二句: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永远不可能得到!只要是涉及敌国的大事,用这两句话去靠,就能找到最合适的应对办法。”杨丛义用十分慎重的语气说出这两句经后世无数次验证过的至理名言。
“好,我记下了,一旦敌军退走,我必会继续支持主战派收复江北的土地,到时候定会让你带兵冲锋陷阵,一展夙愿!”赵玮郑重承诺。
“报!前军各部已与敌军交战!”
说话间,卫兵在帐外急禀最新军情。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大宋燕王 第634章 尽在掌握
“战况如何?”杨丛义不急不缓的询问。
“登岸的敌军不少,上岸就往营里冲,有些还准备防火,弓弩压制之后,已经开始短兵相接。夜间视线不清,不知江里是否还有后续敌船援军。”卫兵回禀。
“继续打探,一有最新战况,迅速报来。”
卫兵接令退走,继续收集战情信息。
中军营帐距离各军营地并不是太远,但在营帐内听不到任何刀兵相交之声。
“杨大人,你要不要出去看看?”赵玮默默拿起那册《孙子兵法》。
“出去也无用,两军已经交战,天又太黑,很难辨别敌情,瞎指挥只会扰乱己方战场,对作战取胜没有帮助。我与殿下还是在营中静待结果吧!”杨丛义笑道,顺便又给对方宽宽心。
“也好。”赵玮说着翻开《孙子兵法》第一篇,认认真真看起来。
杨丛义也不再说话,随手拿起另外一册兵书《三略》,认真翻阅。
营帐中安静下来。
约一刻钟后,营外隐约传来刀兵相交之声。
少息,卫兵来禀:“报!七八艘敌船在渡口登岸,精武军、扬武军将士正与敌军激烈交战!”
“继续打探!”
杨丛义挥挥手,卫兵退走。
“无妨,渡口三千精锐,敌军七八艘船顶多七八百人而已,冲不破江岸防线。”杨丛义微微一笑,告诉赵玮不必担心。
二人继续看书,耳边隐约的刀兵之声似乎逐渐减弱。
不过多时,卫兵再来通禀:“报!右路登岸敌军已被各部拦住,无人突破各军驻地!”
“好!”
卫兵退去,杨丛义面对笑意,与赵玮对视一眼,而后继续看书。
片刻之后,又有卫兵禀报:“报!左路敌军已被挡在既定阵地,正在歼灭敌军!”
“好!去吧!”
听闻渡口左右两路前军都将渡江敌军拦住,杨丛义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心情放松不少,抬眼一看赵玮,只见他眉宇之间的忧虑之色也淡了几分。
“报!突破江岸防线的敌军已被全部赶回江岸,正在追击歼灭!”
“报!右路残敌已逃回江岸,各部正在追击清剿!”
“报!左路敌军大部被歼灭,部分敌军逃回船上,各部正在追击剿灭!”
各部战况一如预期,杨丛义心下大定,放下手里的兵书,不由得笑道:“殿下,看来此战我们要胜了。”
赵玮的眉头也舒展开来:“这不都在杨大人预料之中吗?”
“虽有预料,但夜间视线不清,还是有可能发生意外的。不过如今看来,前军各部执行命令没有打折扣,等此战结束,得好好奖励一番。”杨丛义笑道。
1...259260261262263...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