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众将明白攻城意图之后,当即排定攻城先后顺序,而后速去准备攻城器具。
就在全军准备攻城之时,派向济南府方向的探子送回消息:敌军没有任何动向,一切如常。
得知这个消息,姚昶彻底放下心来,若济南府不派大军救援,他根本不必担心。
巳时,山东义军以强弓向城**书,书内只有二十四字:午时之前,守军出城,可免一死,午时攻城,百姓袖手,可免一死!
淄州城内终究全是汉人,既然他们再想攀附金人,若是不给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义军之中,谁的心里都过意不去,特别是城里还有平民百姓。
大宋燕王 第659章 攻取城池
午时,一声号角响起,攻城开始。
五十丈外,强弓压制,攻城义军头顶木板,手挽云梯,迅速向城门下逼近。
城上守军先以乱箭射击,意图阻止义军前进,但羽箭被木板盾牌所挡,并不能凑效,无法有效阻止攻城义军逼近城下。
而城上守军显然并没有多少战斗经验,对义军战斗力估算也有失误,不少士兵被义军流矢所伤之后,开才是寻找掩体盾牌遮挡流矢,慌乱之间,对城下义军的压制力度降低。
不到一刻钟,两三千攻城义军,缓缓推进至淄州城下,来到护城河边。
淄州地处益都府和济南府之间,依山临水,从所处地理位置来看,并不是很重要,故而城池不大,护城河也不宽,不足三丈。
几十个云梯落地,直架护城河两岸,三三两两云梯相聚,而后丈长的木板横置于平铺的云梯之上,不消多时,城门左右六座铺着木板的窄桥架好。
护城河,通行无碍,攻城义军踏桥而过,很快来到城墙之下,数十人合力,立起一个登城云梯。
未过片刻,城下数十个云梯搭上两丈来高的城头。
然而就在此时,城上滚石檑木倾泻而下,由于躲避不及,一时之间,死伤几十人,攻城义军未等登上云梯便被逼退数丈,暂离城墙根。
双方相持许久,始终未能登梯攀城。
未几,后方鸣金收兵,第一批攻城义军迅速撤退,退回护城河对岸,回营休整。
第一批攻城义军刚刚回营,义军中马上响起进攻号角。
号角声中,第二批攻城义军,同样头顶木板,手挽云梯,小心翼翼朝护城河逼去。
一刻钟后,云梯直架护城河两岸,四五个聚拢一处,攻城义军在相互掩护之下,迅速铺设丈长的木板,不多时,护城河上又搭成数座简易木桥。
冒着城上箭雨,义军将士托举登城云梯踏桥而过,每个云梯十几人合力,迅速将云梯架上城墙,准备登城攻击,夺取城池。
这时,城上再次落下滚石檑木,阻挡义军将士攀登云梯。
义军将士一上云梯,城上便落下滚石檑木,义军马上跳下云梯后退,等城上止歇,便再次靠近登城云梯,尝试登城,而城上相迎的又是滚石檑木,不得已再下梯躲避。
双方在城下相持不下,城下仰攻,使不上力气,而城上的滚石檑木,也伤不了登城意愿并不强烈的义军将士,相互拉扯之间,义军付出了十多个士兵死伤,城上则消耗了大量守城物资。
半个时辰一到,后方鸣金收兵,攻城义军从容退走。
前军刚回营中,进攻号角又响,一支义军携带攻城器械,再次出现在淄州城池与山东义军大营之间,缓缓朝护城河逼去。
而后云梯架桥,木板铺路,渡过护城河,登城云梯立起,搭上城头。
攻城义军在城下,再次与城上守军展开拉锯战,以速度和机警,消耗城上的守城物资,还有他们的精力、体力。
时间一到,鸣金收兵,攻城义军撤退。
进攻号角再起,下一支义军又出现在阵前,带攻城器械往城下逼去。
如此六次进攻之后,城西百丈长的护城河消失,全部被木板覆盖,义军将士来去,如履平地。
城墙下立的满是云梯,一头搭在城头上,一头埋在护城河边,足有两三百个。
而这些三丈来长的登城云梯是由山东义军节度使沈缙亲自设计督造,行军是分拆成数段,临战时合并,其中还有不少小机关,既能防止城上守军抽梯上城,将登城云梯收走,又能避免城上将云梯掀翻。
总之,一旦登城云梯立起来,搭上城头,城上守军便拿云梯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待对手从云梯上登城,发动攻击,而他们只能被动防守。
从第七批开始,进攻西城门的义军不再携带攻城器械,只带上木板盾牌,而后开始尝试登城击敌。
而与此同时,城东义军也发动攻城之战,开始走城西义军方才的旧路,前六支攻城义军架桥铺路,搭建登城云梯,顺便尝试登城,吸引守军火力,消耗他们的守城物资,等木桥全部架好,登城云梯搭好,第七批义军开始发动进攻。
等城东第七批义军开始发动攻击时,已经是夜半三更。
城东城西,城上城下,灯火通明。
城上全力防守,不敢休息,城下义军早已排定攻击顺序,每支要进攻的军队,提前一个时辰进入前沿阵地等待,其他的则可以暂时在营中休整,而刚刚从城下撤回营中的军队就能休息好几个时辰。
姚昶从第一支攻城义军出场开始,就一直在前线观察战况,眼见护城河消失,登城云梯挂满城墙,他便知道,如果不计代价,半个时辰,义军足以拿下淄州城。
但在他看来,拿下城池并不是很着急的事情,五万义军想拿淄州,随时都可以拿下,而义军积累攻城经验、临战经验的机会却不多,如果没有攻城经验,以后想取济南府怕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眼下的淄州城,正是练兵的大好时机。
姚昶希望每一支义军都能有上场攻城的机会,最好不止一次,多攻一次,就多一次经验,等下次再攻城,遇到同样的情况便不会怕,也不会慌,对没打过仗的义军成长,十分有利,也许攻城三天,多次在险境中游走,能完好无损的退下来,他们就能变成临战不慌的老兵,将来才能大用。
一夜攻城,并无多少战果,没有义军登上城头,而城下却多了很多滚石檑木。
如今再有义军攻城,攀爬云梯,城上鲜有滚石和木头,攻击手段除了弓箭,便只有砖石,一夜下来,城上守军疲惫不堪。
东西两门,攻城之战不息。
当云霞洒向城头,西门外又一支义军在进攻号角声中出动,手持刀枪弓弩和盾牌,向城下冲去。
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不同,他们从几百个云梯上同时攀登,前后相继,大有一举登城,拿下城头之势。
眼看几百义军士兵沿云梯攀爬向上,城上守军手里除了弓箭、长枪和一些碎小的砖石,再无其他守城物资可以有效阻止义军登城,顿时惊恐,不知所措,只能拼命拉弓射击。
可那些羽箭几乎全都射在攀爬向上的义军将士举在头顶上的盾牌和木板之上,根本难以杀伤登梯而上的义军。
他们想推翻云梯,可云梯有特殊设计,也难以撼动,眼看义军离城头越来越近,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马上就是近身肉搏,而后就是城破!
攀爬向上的打头义军士兵,邻近城头五尺,在刀枪攻击范围之外,猛然抬手,三支弩箭瞬间飞上城头,直取眼前守军性命,而后急上几步,挥刀将旁边守军士兵慌忙刺来的长枪和砍来的刀剑挡住,趁机再上几步,一举登上城头!
两三百个云梯,几乎在同一时间,数百人冲上城头,瞬间将守军阵型打乱,与城上守军战城一团。
失去弓箭压制的义军将士纷纷爬上城头,加入混战。
城下义军一见有人登上城头,当即争先恐后爬上云梯,朝城上涌去。
随着几百个义军将士登城,在城上与守军近身搏杀,守军彻底失去对城下的压制。
姚昶眼见如此,不由得叹息一声,终究还是没能让全军轮上两轮攻城,若是不这么早登城,全军将积累多少战斗经验,可惜啊,义军将士得功心切了。
事已至此,已经不能鸣金收兵,让登上城头的将士再爬下来,只能发动全面攻击。
“命,全力攻城,拿下淄州城!”
姚昶一声令下,嘹亮的进攻号角声响起,早在阵前等待的三支义军,六七千人马上动身,迅速朝城下冲去。
随着登上城头的义军将士越来越多,战斗了一夜,疲惫不堪的守军节节败退,留下众多尸体后,从城上退进城里。
不多时,城门被义军占据。
一部分士兵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接管城门,与此同时,大部分义军将士朝撤退的守军追去。
西城门打开,吊桥放下,早已等在城门外的六七千义军将士蜂拥而入,朝城内杀去。
早前姚昶便已下令,若守军不投降,破城之后不收俘虏,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可免一死。
于是冲进淄州城内的义军将士对四处逃窜的守军紧追不舍,誓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而守军对城内十分熟悉,跑着跑着就从义军视线中消失,而后趁义军不注意,又突然杀出,打的追击的义军将士措手不及。
淄州守军利用熟悉环境的优势,与义军将士展开巷战,义军虽多,却也有些被动,短时间内的伤亡比攻城还大。
但既然入城,又是一场不消灭对手,就不能止歇的战斗,义军兵力有巨大优势,没有不继续追击道理。
西门城破,东门也很快被拿下,东西两门,数万义军,齐头并进。
一个时辰后,守军被全部剿灭。
大宋燕王 第660章 随军军属
淄州一众官吏,愿意归附山东义军的,仍任原职,不愿归附的则直接押送回益都府,交由节度使衙门处置。
除守军、官吏外,夺取淄州城后,义军没有为难其他人,包括城内居民、商户和进城避难的百姓,他们基本未受骚扰,生命财产更是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姚昶知道,一个稳定的城池对义军战略大计来说有多重要,淄州距离济南府不算远,有城池就商贾,有商贾就有情报和各种物资,没有这两样东西就不可能拿下济南府。
五万义军,拿下淄州之后,其中两万调回益都府,归属山东义军右府,驻益都府,其余三万人驻淄州,归山东义军左府。
由于原淄州知州和一些属官被押送益都府,州府之事无人管理,姚昶便暂代知州职权,州衙得以勉强运转。
州衙恢复,姚昶发布第一条政令:淄州归属山东义军,即日起,百姓、商贾,免三年赋税。
免税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城。
原本城破之时,人人惶惶,民心不稳,此消息一出,百姓、商贾大喜过望,纷纷找上州衙询问消息是否属实,热情之高,难以想象。
在姚昶亲自出面,确认消息为真后,淄州民心迅速稳定。
除此之外,州衙还承诺,如果商贾和百姓有存粮,州衙以市价采购。
同时对外大肆宣扬,只要愿意归附淄州的,不论是州县还是村镇,所有政策统统一视同仁!
这个消息对周边州县的影响有多大,短时间内并看不清,但时间一长,有了事实的基础,周边还在承受繁重税赋的商贾和百姓,必定慕名归附,到时候淄州城定会进一步壮大。
姚昶设想过周边州县、百姓归附的情景,心里是有些犹豫的。
济南府之所以此时依然按兵不动,那时山东义军攻打淄州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利益,淄州本来就不归他们统辖,强行救援,耗费的都是自己的兵力和金钱粮草,一旦周边州县争相归附淄州,属于济南府管辖的几个县距离淄州并不远,如果他们也因为税收归附,或是起兵闹事,济南府不会坐视不管,那么很可能会主动攻打淄州,而淄州城小墙低,纵使有几万人也抵挡不住攻城之势。
不过,随后姚昶还是想到了一些办法,要想在济南府进攻下,保住淄州城,就不能让敌军轻易来到城下,到不了城下,敌军便无法攻城,淄州就能成为攻打济南府的前沿阵地。
加高加固淄州城墙,没有那么多砖石,姚昶便打算拿护城河做文章。
于是州衙和左府很快下令,拓宽护城河,由原本三丈宽,拓展为十丈宽,深度定为三丈,建成之后将城西的河流引入护城河内。
此时正是农闲之时,州衙以管饭为名招募百姓进城,参与修建淄州城,响应者众,一天之内便有数百人前来登记姓名。
随后,全部义军投入护城河开挖之中,普通百姓也参与其中。
在义军拿下淄州,如火如荼的扩建护城河之时,节度使衙门给左府送来了一批粮草和金银铜钱,同时重新派遣了一名属官,入住州衙,专门协助左府管理三万义军的后勤供应。
忙的焦头烂额的姚昶终于可以将粮草后勤等一应杂事丢开,专心管理军务,誓将淄州建成敌军不可染指之地,将左府三万多义军练成能攻城掠地的精锐之师。
在山东义军攻陷淄州之后,整个山东逐渐稳定下来。
密州、潍州、莱州,兵不血刃归附山东义军,效果显著,原本还在独自抵抗各路义军围攻的登州,在得知整个山东大部分地区落入益都府的山东义军手里后,很快对外宣布,登州自愿归附山东义军,接受山东义军节度使衙门统治!
围困登州许久,结果什么都没得到的各路义军大失所望,疯狂攻击登州城,奈何登州城高,没有统一领导的各路义军虽有四五千人,却拿登州城毫无办法。
狂攻两天后,多数义军原路撤退,返回自己熟悉的土地,只有将近两千义军还徘徊在登州附近,还想伺机进入登州城,抢些钱粮渡过这个冬天。
然而,他们的愿望很快变成奢望,驻扎益都府的山东义军派遣两千精锐进入登州城,接管了登州防务,原守军则全体加入山东义军,调往益都府驻训。
与此同时,他们还得到一个消息,加入山东义军不但有饭吃,还有响钱拿,于是各路义军心思萌动,纷纷前往益都府,请求加入山东义军。
在山东义军接管登州防务之后,整个山东东路几乎全部落入沈缙、姚昶、罗聪手中,随着免税三年的承诺在各州各县传开,山东东路逐渐稳定下来,不成气候的义军数量也开始减少。
山东各州县都在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迅速迈进,而北方和南方的情形则与山东大大不同。
南方长江一线到淮河一线,再到徐州、宿州、亳州、陈州、蔡州、襄阳、信阳、邓州、唐州、汝州等地都在大肆积蓄粮草、武器、盔甲,从东倒西,所有人都在为一场大战做准备,只待时机来临,或是朝廷一声令下,几十万大军便要全线向北推进。
不说别处,就说亳州、宿州、陈州,在积蓄粮草,加强训练备战的同时,还分批给各军各部将士放了两个月假,鼓励提倡将士们将家人带来军中,带来前线。
将家眷带来亳州、宿州、陈州的,每个普通将士可得五亩荒芜的土地,重新开垦出来,便是自己的田地,前三年可免税。
此令一出,家在长江以北的将士,纷纷将家眷带来军中,宿州、亳州、陈州修建多个军属营区。
只要军属安心住下,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各地驻军的粮食就不必一定要从江南运来,在本地就能得到补给,只要给钱采购,军属的粮食就是行军打仗最可靠的保障,必要的时候,还能组织军属帮忙运输。
通过大半年筹备,亳州、宿州、陈州等地的军属达到二十万之众,虽然宿州大军的粮食并不充足,但每天减少一半口粮,再加上军属用将士响钱购买的粮食,还是可以渡过这个冬天,甚至能坚持到来年春天。
粮食问题,虽然是朝廷的事,是宿州知州的事,但张孝祥只在临安做过官,仅有的人脉关系也都在江南,要让他在淮河以北弄粮食,确实有些难为他了,所以杨丛义并没催逼,而是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当初主持回易处,他也认识不少商贾,虽然淮河以北的没有,但江淮地区的商贾却不少,通过他们或许就能弄到粮食。
可问题是江淮被完颜亮肆虐了一番,如今已不知那些商贾身在何处,更不知道能去哪儿找到他们。
就在杨丛义为明年春天的粮食问题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故人找上门来,还是一个商人,那边是太湖县的郭青。
多年不联系的郭青,如何会找到亳州来?
这还得从杨丛义领军以三场水战,击退完颜亮五十万大军说起。
当初完颜亮匆忙退兵之后,天下震动,因为没几个人知道发生了何事,故而三场水战全胜,后又一举歼灭趁夜渡江偷袭镇江大营的敌军的杨丛义,就成了最耀眼的大宋英雄,他的名声随着完颜亮大军退走,迅速在江南传开,其击败敌军的故事,传得妇孺皆知。
远离战场的郭青,也是在那时得知了杨丛义率军败敌的消息。
他是商人,当初他赚到第一笔钱就跟杨丛义有很大关系,及至后来多次参与回易督造,提供后勤物资采购和补给,又大大赚了几笔。
再后来,又利用在兴化军出钱兴建的海港码头和仓库,去高丽、倭国做了几单海外贸易,而后他的财富才大幅增加。
可以说,郭青有今天,跟杨丛义有莫大的关系,毕竟回易处正使,认识的都是豪商巨富,那些大商贾能跟他合作,看的就是回易处正使的面子,虽然杨丛义并不知情。
如今做为在淮西颇有一些名气的商贾,当郭青听闻杨丛义几战击败金人,迫使他们仓惶撤兵之后,马上决定赶紧找到杨丛义,有这样的大宋英雄为依仗,他以后的生意必然能更进一步。
及至后来听闻大宋军队渡江,星夜追击敌军,一日百里,没几天就追到淮河以北,甚至迅速攻占了几座大城,并牢牢的守住了敌军反扑,郭青马上就嗅到了商机。
于是在打听到亳州、宿州一带正是杨丛义统兵驻守以后,马上带领他的商队,带着大批药材前来军中慰问。
杨丛义正要找商人帮忙解决二十万军属的口粮问题,刚好郭青找上门来,当听说他现在富甲一方,身资颇重之后,当即提出让他帮忙粮食问题。
能跟杨丛义这种大军都统制合作,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何况还有往日交情,郭青自然满口答应。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大宋燕王 第661章 等待机会
朝中主战派多次传令,要徐州、宿州、亳州、蔡州、邓州等地驻军做好征讨金国的准备,待待时机一到,便要挥军北上,收复中原。
杨丛义深知,主战派大臣不是说说而已,新皇赵昚肯定是会支持他们,但具体何时北伐,估计还要一段时间。
据他所知,朝廷对北伐之事,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主和派自不必说,坚决反对北伐,甚至还力主朝廷将淮河以北的土地还给金国,宋军撤回淮河以南,以此重新与金国签订和议盟约。
而主战派中的激进派与保守派也是争斗不休。
以张浚、陈康伯为的激进派想马上北伐,年内就北伐,一举收复中原,奈何粮草、武器、兵力等都不能准备到位。
北伐所需的东西,以前囤积在江北的被金人劫掠,仅剩的一些被淮北宋军消耗一空,粮草、物资、兵力都必须从江南征集。
而在江南征集兵力粮草,光征集就要半年时间,再运到淮河、淮北,又需要几个月时间。
所以,即使竭尽全力筹备,大军北伐的时间也不可能早过明年四五月,若再遇到变故,拖到八九月,也有可能。
即便是全力筹备,大宋上下竭尽全力支援北伐,从江南各州各府抽调兵力、粮食、军资,能不能北伐成功,也是未知之数。
因为大宋上下都没有做好北伐的准备,毕竟大半年前还在准备西逃或南迁。
主战派中的保守派,以杨存中和皇帝的老师史浩为首,他们正是看清楚了大宋并未准备好北伐,从朝廷到平民百姓都没有统一的北伐想法,不光思想上没有统一,就连兵力、军械、粮草等也没有准备,如果就这么匆忙北伐,结果可想而知。
保守派主战不主和,但他们以为现在并不是北伐的最佳时期,至少要准备三年,用三年时间募军练兵,囤积粮食,制造盔甲和武器,而后再行北伐才可能有些机会。
杨存中掌管殿前司禁军二十多年,他最清楚大宋禁军究竟怎么样,到底能不能打仗,就因为他担心,所以多次托人传令给杨丛义,让他抓紧练兵,千万不要盲目攻城掠地。
他还告诉杨丛义,皇帝嘴上不说,但私下支持张浚、陈康伯,估计他们很快就会提出北伐,如果到时候北伐失利,宿州、亳州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不然以后再也不会有北伐的机会。
杨丛义身在亳州,朝廷的争斗他插不上嘴,也没有议论的权力,作为宿州都统制,他要做的就是守住城池,抓紧练兵,做好恢复中原的准备,朝廷一旦下令,他将挥军北进。
朝廷是什么模样,他已经比较清楚,一旦进攻失利,反对北伐的声音必然瞬间将主战派压下去,皇帝迫于压力,很快就会放弃北伐,选择和平与安稳。
所以,将来的北伐,别人可以失败,杨丛义不能。
北伐只靠朝廷,根本不可能,要想成功,那也是痴人说梦,因为主和派的实力太过强大,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太上皇赵构,北伐失败一次,就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正因为如此,他才一面督促宿州、亳州、陈州强化练兵,一面让将士们从老家带来二十万军属。
这二十万军属随军种田,种出来的粮食,宿州大军可以收购,这就是最稳定的粮源,即便朝廷的粮草运不到前线,宿州大军也不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