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燕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战国萧烟
听到斥候禀报,陈冲居然松了一口气,因为敌军总算顺利从马头村渡河北上,他对此战唯一的担心消失了。
“敌军将在一刻钟后出现!全军准备迎战!”
陈冲令出,传令兵速去各部传令。
平原上地势低平,加上精武禁军阵势摆的很散,指挥旗帜在这场战斗中没有出场的机会,各部将士只要按照战前部署挥刀前进,便能收获胜利,因为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不需要更多的变阵。
五千金军骑兵渡河之后,催马向北边三十里外的通运大营疾驰。
这支金军统兵官下令:“此战以骚扰河边宋军为主,不必与他们纠缠。若陷入宋军包围,各部自行向南突围!”
金军此来只是骚扰,他们俱是骑兵,而据他们所知通运大营几乎没有骑兵,若是他们想跑,根本没人追得上、拦得住,此战还没开打,便已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这个原因,金军才敢放心大胆的将五千兵力全部开到河对岸,并且未在桥头留下一兵一骑,看守退路。
马头村一千向东逃走的宋军驻军注定逃不脱四百金军精锐骑兵的追击,只要将那支宋军全部追杀干净,马头村那座桥便在他们手中,谁也争不过他们。
然而,就在金军渡河约一刻钟之后,马头村南边出现一支人马披甲的重骑兵,很快进入马头村,五骑并列迅速踏桥而过,而后不紧不慢的在河对岸一字排开列阵。
他们正是先前埋伏在南边十里外的两千精武禁军将士。
至此,一万精武禁军借用东边的潮白河,对前来袭扰的五千金军骑兵形成了严丝合缝的合围。
而等待金军的将是何种惨烈的结局。





大宋燕王 第770章 自投罗网
一刻钟之后,金军出现在陈冲视野之中。
不过多时,精武禁军将士眼中也出现了敌军的身影。
与此同时,精武重骑兵的身影也出现在冲锋在前的金军骑兵眼中。
在双方看到彼此存在的一瞬间,根本不等任何进攻下达,两军便不由自主的向对方迎了过去。
金军轻骑兵踏草而来,身下战马四蹄腾空,如同离弦利箭,其疾如风。
精武重骑兵迈着雄健沉稳的步伐,铁蹄踏着野草之下坚实的土地,缓步向前,犹如一道铜墙铁壁,稳稳向前推进。
片刻之后,两军如洪水厚墙般相遇。
如风般迅捷、轻盈的轻骑兵撞上了铁壁铜墙般的重骑兵,迅猛前冲的势头顿时萎靡,顷刻间被人马披甲的精武禁军挡住前进之路。
两军将士刀兵相交,瞬间战成一团,顿时血雨飞溅,马伤人亡。
前部轻骑兵难以冲破精武重骑兵的数重防线,四千余紧随其后,急速狂奔的骑兵不得不勒住缰绳,于是金军顷刻间相拥在一起,队形全无,乱成一团。
前方两军交战,拼的血雨横飞。
后方金军因为事出突然,完全不知前边发生了何种变故,混乱之间,进退两难。
金军选择来袭扰通运大营,自然提前预想到可能会遭遇阻击,但他们知道宋军几乎没有骑兵,仅凭步兵根本不可能真正挡得住他们的骑兵冲击,因此他们以为不管通运大营的宋军如何设防,都不可能防得住骑兵冲锋。
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带,拥有骑兵便如同战士拥有一把利器,而没有骑兵的一方就像赤手空拳,所以金军有理由相信他们在通运大营宋军面前拥有绝对优势。
然而,很快他们便发现事情似乎并不简单,队伍前方没有丝毫动起来,继续前进的迹象。
果然,没过多久,前方便传来消息,说骑兵前部遭遇宋军骑兵,两军纠缠,前路被阻,难以突破,统兵官下令后军暂且原地待命。
就在两军最先遭遇的前部杀的人仰马翻,金军准备避过宋军锋芒折向西边运河继续向北之时,他们惊恐的发现横亘在他们眼前的宋军重甲骑兵好似无穷无尽,视野尽头依然还有对方的身影。
一旦冲锋的速度慢下来,或是停下来,轻骑兵根本不是重骑兵的对手,两军相交间,金军对宋军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宋军将士一刀一枪,对方必是血花飞溅,不是翻身落马,便是命丧当场。
混战不多时,金军将官便发现战况于他们大大不利。
就在他刚刚下令避开正北方宋军,让部下折向西边寻找出路时,他便发现在西边视野极远处出现了一条若隐若现的黑线。
毫无疑问,那也是宋军!
“速报大人,前方有伏兵,难以通行,恐计划泄露!”金军前部将官在西边宋军出现的一瞬间便发现问题所在,瞬间判断出他们远程奔袭通运大营的计划将要落空,顿时便有后撤的打算,忙向统兵官通禀。
但在将令到来之前他们还不能就此调转马头后撤,因为他们是燕京精锐,自有他们的傲气,纵使处于极端劣势,战斗仍然要继续。
西线精武重骑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向来袭的金军骑兵队伍逼来,不等前军将官将消息送达统兵官所在的中军位置,统兵官本人就已经发现西侧宋军。
宋军何时竟有如此多骑兵?
统兵官心下虽惊,但他也是在战场上见过世面,拼死力战过的人,是以并不惊慌。
并且在他看来,宋军骑兵推进速度很慢,根本无法发挥骑兵作战特点和优势,由此可知正在逼近的宋军骑兵当是空有骑兵的架势,却也只是多了一匹马的步兵,战斗力不但不能提升,反倒可能因为身在马背上,连步兵应有的战斗力都不一定能发挥出来。
而此时宋金两军的距离超过一里,金军完全有时间提速冲锋,击败坐在马背上的宋军步兵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得出此种判断之后,金军统兵官当即向停止不前的金军下令,命令他们调转马头,向西攻击逼近的宋军。
不等军令传开,当先接到攻击命令的金军便催马向西边的宋军冲去。
片刻之后,即使军令未到,但目之所及,附近金兵几乎都催动身下战马向西冲锋,其他人自然不敢怠慢,调转马头,紧随其后,迎向逼近的宋军。
凭借优良的战马,金军瞬间提速冲锋。
刹那间,原本停在原地的金军如同奔涌而下的洪流一般朝西面靠近的宋军冲去,其势之大,扬起的枯草飞尘,腾空翻滚。
反观宋军,见敌方冲来,依然不紧不慢,全军保持着既定队形,小跑着向前推进。
随着两军的距离越来越近,双方能听到彼此的喊声,看到对方手中刀枪的寒光,双方将士士气大增。
他们都是己方精锐,没有任何道理会在比他们弱的对手面前露怯,这注定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宋金双方将士此时都以为自己占优,但一场真刀真枪的战斗总会有胜败输赢。
百丈....五十丈....三十丈....
片刻之后,相向推进的两军迅速接近。
擅射的金兵引弓搭箭,顿时蒙蒙利箭飞向宋军。
与此同时,精武禁军之中却是按兵不动,因为他们并不擅长骑射,虽无弓,但他们手中却有轻弩。
金军射出的利箭转瞬即到,落入精武禁军之中,但并不如金兵预料的那样箭到人落,宋军完好如初,依然稳稳的骑在马背之上,就连冲锋阵型都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随着两军距离近一步拉近,金军引弓射箭,宋军举弩还击。
金兵中箭滚落马下,宋兵直面利箭,毫发无伤。
几箭过后,几十丈距离迅速拉近,两军正面轰然对撞!
冲锋在前的金兵还来不及惊讶,来不及弄明白宋军为何在箭下不伤,便死于宋军弩箭之下,或是在两军相逢之时,一照面命丧马下。
喧嚣间,正面交锋,短兵相接,刀枪如林,寒光弥漫。
刹那间,两军交错,飞刃夺命,断臂残身,血雨漫天。
一场惨烈的混战随即在荒野上展开,不管如何刀枪来往格挡,终将有人成为他们脚下野草的肥料。
两军接战不久,金军统兵官便发现眼前的宋军并不如先前预料的那般无能,他们虽然不够灵活,但身上的衣甲足以抵挡一般攻击,除了少数将士势大力沉,能对宋军造成一些伤亡,绝大多数攻击就像挠痒痒。
金军统兵官不是无能之辈,也不是狂妄之辈,所以他很快便发现此战继续打下去对他们自己绝对不利,并且从骑兵前进被阻,西边出现宋军来看,显然对方早有准备,既然现在已经处于劣势,冲不破对方围困,继续打下去便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很快做出撤退的决定,命令全军原路撤回!
而此时距离两军相交还不到一刻钟,作为对手的精武禁军自然不会让他们轻易逃走,一催身下战马,马上又跟金军纠缠在一起,直接粉碎了他们拨马撤离的企图,将他们的性命留在原地。
随着两军全面接触,交战时间越来越长,金军越来越绝望,因为他们的攻击对宋军不管是人还是马尽皆无效,难伤他们分毫。
绝望的气氛在金军中迅速蔓延,统兵官敏锐的觉察到将士们的士气正在迅速衰减,若再与宋军纠缠下去,估计会有近半将士难以安然撤退。
“撤!马上原路撤退!”
金军统兵官已经顾不得遇上同级别的对手要且战且退的固有部署,下令不顾一切的撤退,哪怕把后背留给对手也在所不惜。
将令下达,撤退的号角响彻战场,金军士兵迅速与宋军脱离接触,调转马头朝大部队追去,身后有多少宋军在追击,他们根本来不及顾及。
重骑兵负重太大,奔跑速度与轻骑兵难以相比,所以一旦金军开始不顾一切的撤退逃跑,精武禁军将士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远离战场,拿对方毫无办法,顶多在对方逃出弓弩射程之前,尽量射出随身携带的利箭,留下那些倒霉鬼的性命。
金军轻骑兵来去如风,来时风风火火,扬起断草飞尘,去时恍若奔命,打马如飞,脚不沾尘。
在留下近千金兵性命之后,金军顺利脱离战场,向南逃去,企图原路返回。
此时打马狂奔中的金军统兵官心里已经开始慌乱,边跑边祈祷之前分兵去追击马头村逃跑驻军的那支骑兵不要出事才好,若他们出事,那座桥重新落入宋军手中,他们便无路可走了。
然而,不等他的担心应验,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
就在他前面,又一支宋军骑兵横亘在荒野之上,挡住去路。
眼见对方安然不动,似乎等待多时的模样,金军统兵官的心直往下沉。
“冲!”
“冲啊!”
“冲啊!”
.......
一声吼叫,阵阵吼叫,难掩军中弥漫的绝望气息,刚才冲不破宋军阵线,此时又如何冲破宋军防线!
片刻之后,两军相遇。
以逸待劳的精武禁军挡住了宋军第一波冲击,双方顿时陷入混战之中。
一时之间,腥风血雨再起。




大宋燕王 第771章 歼灭骑兵
两刻钟之前,宋金两军初遇之时,精武禁军三面合围之势就已经完成,只是前来袭扰的金军过于自信,未曾派人深入探查。
此时合围已成,金军从上到下,众人皆知。
南、北、西三面被阻,便只剩下东面没发现宋军。
可他们久在燕京驻守,如何不知此地东面就是河更宽水更深的潮白河?
毫无疑问,他们已陷入绝境,进退不能,东西突围不成。
随着北边的精武禁军列队南下,西边的精武禁军列队推进,包围圈越来越小,战斗士气迅速衰减的金军,除了直面死亡或举手投降,再无出路。
这支金军有他们的傲气,可以死拼到底,但投降是绝对不可能的,统兵官不下令,他们便要战斗到底,哪怕战至最后一人。
精武禁军巴不得他们不投降,如此正可利用这一场歼灭战立威、正名!
由于两军装备悬殊,接下来便是一边倒的杀戮,金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小半个时辰之后,战斗结束。
洒满鲜血的荒野上再无活着的金兵,几番搜检之后,侥幸未死、还在喘气的敌兵,被打扫战场的宋军一一结果了性命。
侥幸未死、伤势不重的战马,则被通运大营赶来打扫战场的宋军收拢带走,精武禁军看不上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就是宝贝。
前后不到一个时辰,全歼敌军五千人,己方伤亡不到百人,精武禁军胜利的消息第一时间飞马送往通运大营和固安帅营。
而此时,通运大营对面的金军大营还在焦急的等待前去袭扰通运大营的金军消息。
舟桥部队被宋军弓弩压制,在水中难以行动,损失惨重,几次强行下水都被宋军射回河岸,河对岸的宋军阵地不乱,他们的舟桥根本就架不成。
迟迟等不来出去袭扰的金军消息,河岸舟桥部队又毫无进展,金军统帅不得不派斥候南下打探消息。
两个时辰之后,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让金军统帅不敢相信,同时又一头雾水。
因为斥候告诉他,三十里外马头村旁那座桥仍然在宋军手中,那里有宋军大部队驻守,驻军人数估计有两三千人,虽然不多,但河对岸也有驻军,那座桥并不坚固,随时可以拆毁。除此之外,跟着先前金军留下的马蹄印,发现金军确实出现在马头村附近,但那附近没有两军交战的痕迹。
马头村的桥既然还在宋军手中,两军也没有交战,那就说明金军没有按计划抢夺马头村桥梁,过河袭扰宋军通运大营。
如果他们没有按计划行事,又没有回营,此时他们又在哪里?
这是此刻萦绕在金军统帅脑海中的问题。
五千精锐骑兵,不可能无故消失,肯定还在马头村附近!
金军统帅马上下令斥候搜索马头村周边线索,找出五千骑兵消失的原因,他们是跑了,还是死了,还是擅自做主更改了攻击目标,作为统帅他必须搞清楚。
又过了两个时辰,斥候再次送回消息,说在马头村南边发现大队骑兵经过的痕迹,马蹄印清晰显示不久前有大量骑兵从南边来到马头村附近,而后又从马头村南下,不过从蹄印深浅看,他们不像是金军骑兵部队,那马蹄印比金军骑兵略深。
这个消息送到金军统帅手中,跟增加了他的疑惑,不是金军的骑兵,难道还能是宋军骑兵不成?宋军何时有骑兵了?怎么以前从未听说过?
消失的五千金军骑兵仍然没有消息,宋军有没有骑兵,金军统帅并不十分关心,相比之下他现在最关心的还是他的五千精锐骑兵到底在哪里,任何兵力损失,他都承受不起。
不管是他们临时改变了作战计划,还是怎样,他现在只希望他们没事,其他的都不重要。
就在金军统帅为消失的五千精锐骑兵伤神费心,提心吊胆之时,固安城里杨丛义亲自来到城门口迎接得胜归来的精武禁军。
“精武禁军不辱使命,全歼来犯敌军五千骑兵!”精武禁军统制陈冲一进城,便翻身下马,当着城内一众统制官的面高声向北伐大元帅杨丛义复命。
“好!宝刀出鞘果然不同凡响,可喜可贺。但对精武禁军来说,这只是开胃小菜,仅仅是第一仗,后面更有恶仗大仗,务必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立新功!”杨丛义难掩脸上的喜色,却也没有过于夸赞,反而当众对他们提出要求。
在前来围观的其他各军统制官一脸羡慕之中,陈冲答道:“末将遵命!但有恶仗硬仗,精武军必冲锋在前,不辱大宋神威!”
“好,此一仗大涨士气,我会亲自为你等报功。”杨丛义笑道。
“多谢大帅!”
“此战辛苦,让将士们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是!”
陈冲率大军入营休息,杨丛义则带着一众统制官来到议事厅。
议事厅内,数十人分坐两旁,杨丛义居中。
“刺猬河、海子村大营丢失,战局虽说于我军不利,但平州、来州金军无法攻破,锦州、辽阳府金军无法支援,我们在燕京地区只需对付燕京城内外十万金军即可,消灭他们,夺下燕京城,北伐之战,便算成功了一大半!”
杨丛义说完,见有统制官欲言又止,便接道:“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燕京有十万金军,我们在燕京周围也只有十多万军队,要夺下燕京城确实很难。但现在机会来了,金军放弃防守燕京城,前出刺猬河、海子村、通运大营,兵分多路,乃取败之道,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便可一举击败金军,攻克燕京城!”
众统制官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一亮,难道真有机会反败为胜?
心中虽有疑问,不过却无人发声。
杨丛义之前每天都会召集众将官议事讲兵史兵事,统一北伐思想,提高认识,所以几天下来,对他们也算有些了解,一个个看着不说话,心里可都是有想法,不然也不会留在固安城里。
“刺猬河大营损毁严重,附近金军驻军不多,估计有五千余人,主要是为监视涿州宋军,不足为虑。海子村大营完好无损,之前你们一路撤回固安,此时还没有北上夺回大营的意思,金军舍不得将大营摧毁,还要就地驻军提房固安,同时策应东路大军进攻通运大营,据侦查得知,海子村大营现有金军一万左右,兵力并不算多。与此同时,金军聚集五万兵力攻击通运大营,不过此时他们被阻挡在运河西岸,两军对峙已有数天。算一算,燕京十万金军,已有六万五千兵力远离燕京城,城内兵力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五万。如果我们能在燕京城外将这六万五千金军消灭,夺取燕京城或许根本就不需要更多兵力。”
“忘了算了,今天上午已经消灭了敌方五千精锐骑兵,此时他们只有六万人,而我们三大营加上精武禁军有整整九万人,完全可以一战击溃,甚至全歼金军!”
杨丛义意气风发,继续激励统制官们的士气,只有帮他们建立起作战信心,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勇敢冲锋,而不是瞻前顾后,延误军情。
统制官们虽然没有说话,但从他们脸上神情可以看出,他们有战斗欲望和斗志。
“都知道,金军六万人并没有聚集成一堆,而是分成了三路,刺猬河五千人不必去管,海子村大营一万人,单以固安城兵力便能轻松将其围歼,这里就不多说了。最后再看第三路,通运大营对面的四万五千人,这路金军并不容易一口吃掉,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前提是我们得舍弃一些东西,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而我们要套的不是一头狼,是一群狼。”
看着一众统制官聚精会神听讲的模样,杨丛义接道:“这四万五千金军如何消灭,我已经有所部署,为防泄密,被敌军侦知,我不能说的太清楚。只想告诉你们,若此计成功,便可轻取金军四万五千人!待到腊月初,我等便能站在燕京城下,看城内守军惶恐颤抖,今年这个除夕之夜,我们定能在燕京城内过!”
“大帅,末将能做什么?”统制官中终有人忍不住出声。
因为听来听去,在杨丛义的计划中,不管是消灭六万金军,还是攻克燕京城,似乎都跟他们没有太大关系。
这不是一个人想问的问题,而是在座所有统制官的问题,他们留下来是想自己建功立业的,而不是作为旁观者,看别人夺取功勋。
杨丛义回道:“你们手里共有近两万兵力,北伐大战自然用的上你们。夺取海子村大营,消灭驻守在那里的一万金军便要你们出力,而后消灭通运大营附近那四万五千金军,更离不开你们,最后攻克燕京城同样需要你们。只要敢打敢拼,你们便有大用!”
“此前撤离海子村大营的过错,自有刘汜背。此后你们只要听我号令,不打折扣,不误军情,便能建功立业!”杨丛义郑重的作出承诺。
“多谢大帅!末将谨遵大帅号令!”
众将官几乎同时起身回应。




大宋燕王 第772章 粮草转移
数日后,通运大营。
帅营内,众将官分坐左右,明复居中,气氛略显沉闷。
“此事无须再议,依令行事便是!营内粮草物资,速速运往香河,三日内务必运完,不得有误!”明复脸色不是很好。
作为都统制,必须为北伐大局考虑,有些军事部署他此时还不能跟他们说的太明白,以免泄密,被隔河对峙的金军侦知,坏了大计。
“大人,之前不是说的好好的,我们绝对不会撤,不会后退吗?为何要把粮草物资撤回香河?敌军兵力虽然比我们多,这么多天过去了,他们还不是过不来,我们根本不用怕他们!”
“是啊,有那么怕马?金军实力也不怎么样,隔着河他们根本打不过来,就算能过来,我们一样能打败他们!大人到底在怕什么?”
“我不同意撤退,要撤你们撤,反正我不撤!”
.......
众将官纷纷质疑撤退的决定,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议事厅内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明复这么多年带兵向来宽松,作战命令下达之前,聚将议事会议上任何意见和不同的观点都可以自由表达,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那便是作为主将的权威会因此受损。
好在明复领兵打仗并不完全依靠权威,而是讲透作战计划,取得诸将共识。
现在这个局面也是因为他之前将为何固守通运大营说的太透,诸将也都听到心里,并照此往下传达了,此时忽然又说要将粮草物资撤离通运大营,他们自然难以接受,怎么跟手下人说?怎么让他们相信撤退也对北伐有利?
1...316317318319320...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