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刘娥在赵祯的搀扶下坐在锦榻之上休息,看着愈发英气逼人的太子刘娥质问道:“吾儿今日为何忤逆本宫?!”
四周的宫人早已退出,赵祯笑了笑奇怪的问道:“儿臣进贤德之言何来忤逆之说?皇家礼数不得有丝毫差池,况外臣在场……”
“够了!本宫已经落座,代官家以宣麻拜相,坐于御座之上有何不可?吾儿年幼又是本宫所生岂能……”
面对暴怒的刘娥,赵祯瞥了她一眼开口打断:“真的是这样吗?”
赵祯的话就像一盆凉水浇在了刘娥的头上,但赵祯接下来的话更让她开始慌乱。
“儿臣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并非是娘娘亲生!”
“不是本宫还有谁,难道是杨婕妤,她只不过年轻些代本宫养育而已!”刘娥慌乱的看了看四周,声音已经开始发出颤音,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几个秘密之一。
如果大白于天下,她的皇后之位可能不保,毕竟是因为怀有皇子她才能登上母仪天下的宝座,当初因为她的身份,太宗甚至要把她赶出赵恒的后宫,多亏当时的太子亲卫指挥使张耆收留才能与赵恒不时的私会。
女人终究是女人,赵祯几句话就打破了她的心理防线,面对即将崩溃的刘娥,赵祯又下了一剂猛药:“儿臣的生母是李宸妃!”
刘娥下意识的问道:“你怎么知道!”随即醒悟默默不语。
赵祯看着眼前稍稍有些可怜的妇人心中一软道:“不过儿臣并不打算认真了,此事就当没发生过,但请娘娘善待益儿的生母,并给她皇后应有的尊容!”
原本低头不语的刘娥猛然的看向赵祯道:“此话当真?”
赵祯长舒一口气道:“当然,毕竟是天家丑事,如果大白与天下必会遭人耻笑,我容不得!”
刘娥眼神复杂的望着眼前的太子,过往的一切在她心头闪过,当年李宸妃有孕,官家大喜的告诉自己借腹生子的办法,自己也顺理成章的登上后宫之主的位置,但此事终究还是被几个外臣知道,所以才会在册封自己为后时有人反对。
官家甚至为了自己与外臣闹起了别扭,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在后宫宣布一下就完事。
虽然一切从简但是自己心中却充满了感动,如今太子也逐渐的长大成人,再也不是那个回绕在杨婕妤膝下怯生生叫自己大娘娘的益儿了。
他既然已经知道生母之事也没有什么可以再隐瞒下去,刘娥抬头理了理头上有些微斜的头花:“太子尊大体!的确娘娘并非你的生母,但这些年间也从未怠慢过李宸妃。”
赵祯轻轻的扶起刘娥:“这些儿臣都知道,所以才私下和娘娘说起此事,娘娘想监国可以,儿臣会亲自对官家上奏。”
“什么?!”刘娥被赵祯的话惊呆了,太子居然明知自己的企图还要帮自己争取权利,这是为什么?
“娘娘不必惊讶,益儿年纪还小,还记得杜太后那句吗?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赵祯扶着刘娥向北苑走去,此时正值盛夏池塘中开满了无数的荷花,一朵朵的怒放着让人的心情也变得明媚起来。
这样的环境仿佛也把刘娥带出了阴霾,可能最主要的是因为太子所说的话吧!
微笑着亲自采摘了一个莲蓬,刘娥用手拨开尝了尝,微微有些苦涩大概是因为还未到成熟的季节:“吾儿的决定是明智的,就像这莲蓬,不到时候吃起来只有苦涩却无甘甜。”说完就随手递给一旁的赵祯。
“益儿却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娘娘渴望享受权利,益儿就给您,但是权利是相对的,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承担责任,这就是代价!”
刘娥惊奇的看着搀扶自己的少年,他拥有官家的手段和他生母的智慧。
李宸妃是个聪明的女子,在得知自己要她的亲生骨肉后只说了一句:善待吾儿。便再也没有别的要求,自己这么多年对她的赏赐仅次于同乡杨婕妤。
甚至连官家都夸她聪慧过人,有的时候不争就是争。
太子不也是如此?不争权的同时也是在争夺权利,毕竟他是大宋的储君,总有一天会继承大统。
刘娥看着他微笑的问道:“太子想何时亲政?”
这话是大逆不道之言,但是此时却要问个清楚,这是两人的交易,必须明确提出。
“益儿登基之时!”赵祯盯着熟透了的刘娥一字一顿的说道。
“可以!”刘娥说完就伸出手掌与赵祯互击三下。
这次击掌之后意味着赵祯再也不会再官家驾崩之前与刘娥争夺权力,双方互不干扰,赵祯安心的作太子,刘娥心安理得的监国。
在宫人看来皇后和太子在北苑中散步,上演的是一幕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面,但是在这温馨的外表下却是一场对权利的交易……
走了有小半个时辰,赵祯便准备离开,在临走之前刘娥疑问道:“益儿为何会相信本宫之言?难道不担心食言而肥吗?”
赵祯再次露出阳光般的微笑道:“当然不担心,娘娘是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哦对了,还有就是益儿知晓您手上老茧的来历,以及刘美是何许人也!”
这句话几乎是如长矛一般贯穿了刘娥的心脏!
呆呆的望着太子的身影离开,刘娥的双腿像是有千斤之重,隐藏在心底的隐秘一下子被挑破在阳光之下,这让她有些绝望和不知所措,浑身颤抖的瘫软在地。
远处的宫人赶紧小跑过来准备搀扶,但是听到的却是皇后不得靠近的呵斥。
声音中带着竭斯底里的疯狂。
刘娥的手已经深深的插进松软的泥土中,紧紧的握着,不然自己颤抖,但深入骨髓的恐惧让她浑身冰凉,嘴中喃喃自语:“他怎么会知道,他不可能知道!!!”
从帝国系统中看着皇后崩溃的模样,赵祯有些不忍,毕竟是上了年纪的妇人,说道底只是一个落入权利深渊的可怜人。
如果刘娥争夺权力是为了自保,赵祯是断然不会说出这件事作为威胁的筹码,但是看着她已经落入权利的深渊还是用这记重拳让她保持清醒吧。
刘娥在听说自己会给她争取监国之权后,眼神中散发的欲望让人感到害怕!





宋缔 第六十五章以退为进
既然答应了刘娥就要履行承诺,虽然赵祯有她的把柄在手中,但如果步步紧逼刘娥很可能走上极端,赵祯不可能把她的丑事公之于众,宫廷丑闻对皇权的损害不可想象。
绿帽的事情放在普通人家都不能忍,何况是大宋最为威仪的天家?在外人看来天家是最仁慈最和睦的家庭,大宋更是以孝治天下,处处透露出孝字的高贵。
如果把老爹的绿帽子揭露出来,光是天下人的耻笑就能让老爹活生生的气死,这对老赵家的统治具有毁灭性的打击。试想一下,连天下之主的官家都被戴上了绿帽子,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赵祯自己都觉得这事好笑,老爹连刘娥和刘美的背景都没考察就把人妻娶回家,但同时他也看到了老爹对爱情的执着!喜欢一个人就不在意她的过往。
老爹的痴情再次刷新了赵祯对古人的爱情观,这在后世也不算什么,为了追逐自己的爱情抛家舍业远走高飞的大有人在。
陈彤正在打扫景福宫大殿中的帷幔,官家刚刚摔了一个汝窑天青釉碗这本是他最喜欢的,一直用了三年。说是摔不准确,应该说是没拿稳。
官家的病愈发的严重了,手抖的厉害有时甚至会从床上猛然坐起又躺下,御医们支支吾吾的不敢说,只有胡远时常来给官家把脉开药。
想到胡远,陈彤微微一笑,这位御医很不寻常呢,只有他在面对官家的时候面不改色,还能露出严肃的神情警告官家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这话换了旁人死都不敢说。
官家却对这位藏药局医正言听计从,最近的脾气变得好多了,可今天不知为何发怒,颤抖得手都拿不住碗。
帷幔是上好的蜀锦,即透气又轻薄但也难擦拭,轻轻的拧着帷幔的一角,顺滑柔软的质地让陈彤差点脱手,无意间抬头却发现太子殿下从远处走来。
这下好了,只有太子能让暴怒的官家平静下来,但随即陈彤呆住,太子殿下此时正闭着眼睛行走,但是却能准确的避开地上起伏的地砖,甚至能刚好在第一节台阶前站住!
这个发现让陈彤大为震惊,太子难道真的是天上的赤脚大仙转世?!
赵祯微笑着点了点头,不帝国系统很不错,自从完成皇后的阴谋任务后,帝国系统的奖励居然变成了视野增加,现在只要自己在禁中就几乎能看到这里的所有情况,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依然不能看到房间中的情况,即使殿门大开也不行。
陈彤看到太子殿下走进殿门后迅速的低头整理帷幔使它恢复原样,但颤抖的手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他知道这件事情要深深的埋在心底,即使到死也不能说。
可能是天气暖和了,赵恒风湿的老毛病好上了许多,没有受到关节疼痛所折磨的他今天脸色依然铁青。
赵恒进大殿之中,看着宫人整理地上的汝窑碎片时,整颗心都在滴血,这些在后世卖出天价的瓷器正粉碎性的躺在地上,宫人正用细密的扫帚仔细的打扫。
在见到儿子来了以后,官家的脸色显然好看许多,这也使得四周的宫人长出了一口气。
“寇相公如何?”躺在赵祯送来的摇椅上,赵恒微笑着问道,他不希望让儿子看出自己发怒的事情,这是在告诉他,作为人君要喜怒不形于色,但聪明的儿子进入大殿后就看向地上摔碎的汝窑。
赵祯仿佛没看见碎瓷片一般镇定的回应道:“寇相公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笔直的青松,在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能坚持己见。”
“说的那么好听,其实他就是一个倔字,还有就是傲,就像顽石不怕风吹一晒,即使碎了也要崩人一脸!”
赵恒的话一语中的,刚刚寇准的模样不就是一块顽石嘛!赵祯微微一笑:“父皇的比喻着实贴切。”
见赵祯露出笑容赵恒又道:“但益儿可别小看了这块顽石,用的好能为大宋奠基,用的不好怕是会把手都划破了。”
“孩儿知道,可用他的不是我,而是皇后娘娘,所以……”
“益儿这话是何意?”
赵恒不明白为什么太子会说出这样的话,难道刚刚陈琳陪他去承明殿没让他明白自己的意思?
“父皇,孩儿年幼,担当不起监国重任,不如让皇后娘娘监国,孩儿观政便可。”
这话让赵恒大为惊奇,之前太子的所作所为不都是在为监国做准备吗?现在怎么突然推荐皇后监国而他却观政起来!
赵恒早早的就看出赵祯的心思,作为大宋的政治一把手,常年和各怀心思的大臣打交道,怎么会少得了揣摩人性的技能?
但是显然赵祯不按常理出牌:“皇后常年伴随父皇,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也常常襄助父皇,由娘娘监国才是最妥帖的。所以儿臣请命让娘娘监国。”
赵恒看了看拜倒在地上的儿子,心中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突然间变得母慈子孝,让他觉得其中一定有问题。
转头望向陈琳,却见他微微的摇了摇头,看来这位深宫密探也不知其所以然,赵恒点头道:“益儿考虑周到,既然这样,陈琳传诏:皇后监国,太子每日上朝观政。”
每日?!这可不再自己的计划之中啊!在听到赵恒的旨意后,赵祯心中哀嚎,老爹已经多年不上常朝了,只是在垂拱殿偶尔视朝,这当然不累。
但如果自己每日都要观政的话,不光要每天在垂拱殿参加视朝,还要去文德殿上常朝!
所谓的常朝就是相当与后世的考勤制度,两省官文武百官,日赴文德殿,东西相向对立,宰臣一员押班,闻传不坐,则再拜而退,谓之常朝。
一旦赵祯观政就不得不参加常朝,新官上任都要烧三把火,何况皇后监国?
视朝却相对重要的多,是皇帝接受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请对官的奏事,大约在辰时退回大内吃早饭,这也是为什么常朝那么早的原因。
想想每天自己都要在凌晨三点钟起床,赵祯顿时觉得生无可恋……




宋缔 第六十六章八贤王?八大王!
夏日的凌晨已经有了一丝微亮,太阳在出现之前就开始散发出威力,像是对整个大宋宣誓着它才是真正的统治者,空气闷热的就像是烤炉一般。
赵祯挣扎着离开凉爽的卧室,揉着朦胧的睡眼来到前院,三才早已吩咐内侍准备好一切,深井中打出的凉水清洌扎人,瞬间就能让赵祯打了个机灵。
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对一旁的胖管事诉苦道:“孤的苦日子开始了!”
三才笑眯眯的安慰:“要不要奴婢把蔡家的小胖子也叫起来?”
“好主意!……还是算了吧!这货起床气挺大的,把他叫起来孤的耳朵就要遭殃了。”赵祯摸了摸下巴撇嘴道。
但随即郁闷的踢了踢木盆:“难道就让孤一个人去?”
“这怎么可能,还有彭七赶车陪您呢!”
三才说完就对身后半死不活的彭七踢了一脚。
哦~!彭七深深的打了个哈气道:“殿下俺亲自为您赶车……”
赵祯看着眼睛上挂着黑眼圈像熊猫一样的彭七道:“你昨晚是不是又去小甜水巷了!死性不改,要是让王语嫣知道,孤可救不了你!”
“嘿嘿~皇妃可不知道,俺是后半夜出去的。”
三才气的直接赏了他一个爆栗,跟他说过多少次了王家小娘子现在还不能称为皇妃,至少现在不能!
但赵祯却惊奇的问道:“你这货是怎么在后半夜出入皇城的?这东宫可是在皇城之内!”
“俺有带御器械的腰牌,当然能通行宫禁……”看着太子殿下眼神中散发的威胁,彭七识趣的闭上了嘴向车马院走去,殿下曾经说过太子三卫的人不得留宿妓馆,可自己没有婆娘啊!
三才尴尬的咳嗽一声为彭七辩解:“他是男人,多少有些肾火,控制不住自己的裤腰带也很正常的……”
“你是男人吗?”
“……”
赵祯怒道:“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还则罢了,但是在彭七身上不行,他和翠儿私会的事情已经让王语嫣和赵妙元知道了!要是还留宿妓馆……”
“这憨货连那两位的话都敢不听?!奴婢非要好生教训他才是!”原本同情的三才立刻变节,愤怒的说道。
在他眼中王语嫣和赵妙元两人,一个是大宋公主,一个是东宫未来的主母,她们的命令就是除去赵祯以外最高指示,何况翠儿自从用豆腐雕出别墅之后就很受太子的喜欢,答应要给她找个好人家的!
彭七把赵祯扶上马车后便驾车从东华门出饶了一个大圈前往宣德门,原本从东宫前往文德殿很近,只需过一道门便至,但太子是和群臣一起观政那就必须要和群臣一起去待漏院上常朝。
专心驾车的彭七突然发现太子坐在自己的身旁后就开始郁闷:“殿下俺以后不去在小甜水巷留宿了行不?”
“嗯认错态度很好,你用这种眼神看着孤干嘛?车厢里热得要死孤就不能在外面透透气!”
彭七哦了一声:“您透,您透!”
当马车到达宣德门后赵祯赶紧钻会车厢,戴上太子的远游冠,又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衮服后才下车。
还好身上的衮服是夏衫,用的是透气轻便的丝绸,滑滑的并不粘身,甚至在走路时还会轻轻的飘起这也是为什么会在身上配上饰物和腰带的原因。
红色的衮服配上镶嵌有玉石的犀带,让赵祯更加显得英姿勃发,难怪王语嫣要求他要经常穿。
参加朝会的官员们在禁门外集合着,执政大臣以下皆用白纸糊灯笼一枚,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官位,然后举在马头前。
灯笼相围皇城的壮观景象,难怪百姓谓之“火城”。相公们最后到达灯笼逐盏逐盏地熄灭,大臣们才进入待漏院等待禁门开启。
眼看赵祯走来,人群立刻如潮水般散开,灯笼的围墙露出了一个缺口,这时候只要是没打灯笼的不是相公就是宗室,赵祯找了个没有灯笼的地方站住看着一旁的中年人问道:“请问是那位叔伯?”朝中的相公和执政大臣赵祯都是认识的,但眼前这位既没有灯笼也不认识当然就是宗室。
中年人惊奇的看了赵祯一眼道:“太子殿下不认得我了?”
旁边的翰林学士连忙对赵祯解释:“这位便是人称八大王的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曹国公赵元俨,您应称他八叔。”
赵祯在听到旁人的解释后惊讶的望着中年人,八大王赵元俨?不是应该叫八贤王吗?随即心中苦笑,三侠五义害死人。
“八叔小侄有礼了!”赵祯对赵元俨行礼道。
“太子有礼!”赵元俨赶紧对赵祯回礼。
看着他的长相和一丝不苟的动作,赵祯相信这位八叔确实如外人评价的一般: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
一股浓重的中药味从他的身上发出,赵祯好奇的问道:“八叔有恙?为何身上有药材之味?”
这话让赵元俨面色微苦:“你叔母病重,每日以药当餐……”
“是何病症?”
赵元俨很奇怪,为何这位数年不见的侄子对自家事情那么上心?你爹还躺在床上养病呢!但又不好隐瞒便道:“风毒顽疾,下地难行站立不稳。”
风毒就是痛风,赵祯又问了些叔母的饮食习惯后,便肯定这是饮食不当造成的。
见这位八大王面色愁苦,赵祯微笑着说道:“叔母的病症其实可以不药而医!”
赵元俨面色一喜随即黯然道:“太子莫要为八叔宽心,这种顽疾岂能不药而医?”
“八叔莫急,且回去试上一试便知,动物肝脏不能吃,豆类食品不能吃,贝壳羊肉鲤鱼也不能吃,时间长了便可痊愈!八叔回忆一下以上食物是不是叔母吃后就开始膝盖脚趾疼痛。”
赵元俨面露惊讶的说道:“你叔母最爱羊汤羊肉,鲤鱼虾蟹嘞!八叔回家就试试。”
显然赵元俨是个疼老婆的模范丈夫,在得知王妃的病症可以不药而医后神情放松起来,也相当的健谈,和赵祯聊了许多他小时候的事情,也客气的让他经常去国公府去玩。
在闲聊的时候赵元俨小声的提醒:“皇后监国,太子就小心些,少说多看才是上策!”
看来这位八叔也不是个简单人物,算得上心思剔透之辈,赵祯笑着回应道:“侄儿来上朝只带了眼睛和耳朵,嘴巴却是放在了东宫里!”
这话风趣却又阐明自己的观点,让赵元俨大为佩服,感叹的说道:“我儿要是有太子一半的才智便好了!”
“堂兄只要安稳,不图虚名当然能安享太平。”
赵元俨眼中精光一闪:“嗯,殿下的话说的没错,八叔回去就好好说教一番!”但他的心中已经翻起了惊涛骇浪,一个年仅九岁的少年居然能说出这么有深意的话!
赵祯即是在警告了自己,又保证如果儿子老实便能安享太平国公的日子,看着太子离去的年幼背影,赵元俨低声微叹:“生子当生赵受益!”




宋缔 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
赵祯的离开是有原因的,在他和八大王聊天的时候就注意到,在御道两边的红叉后有很多买早点的小贩……对于早起的人来说早饭是补充体力和营养的最好方法。
胃里发出的召唤使得赵祯本能的向早点走去,凉爽的冷食是炎热夏天最好的选择。
大宋的餐饮之繁盛远胜其他朝代,这大概是因为经济繁荣所造成的,经济好了人也跟着富裕开始喜欢享受起来,对于古人最好的享受莫过于美食。
小商贩推着小车,挑着扁担更有更有甚者直接提着大型的箱笼叫卖,冷食的花样品种繁多煎白肠、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目不暇接,看的赵祯的肚子更加饥饿。
当他斟酌再三之后还是选定了一个小姑娘的凉粉摊位,这里最起码有座位能歇歇脚,看来她很聪明,知道前来上朝的官人站久了会累,尤其是大夏天更是希望有个地方可坐。
豌豆所作的凉粉青黄色中带着透明,像果冻一般,配上冰水里捞出的浇头,一碗下去就让人口齿生津,仿佛起死回生一般神奇。
赵祯大刺刺的坐在小凳子上对小姑娘微笑道:“小娘子给我来碗凉粉多加浇头哦!”
花娘在御道旁经营凉粉小摊多年,当她从未见过如此年轻的小官人上朝,见赵祯唇红齿白的。又身着华丽的朝服,有些拘谨的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给赵祯承上一碗凉粉道:“小官人慢用,不过这浇头中有蒜瓣,可不敢多吃的。”
看着她娴熟的模样赵祯微笑道:“无碍无碍,反正我上朝不说话,多给些浇头才能尽兴!”
见他这么一说花娘便喜滋滋的应了一声,其他的官员可不像他一样,生怕蒜瓣的味重都是少要或是不要。但这凉风只有配上浇头才好吃嘞!
赵祯端起凉风看着上面黄褐色的酱汁口水差点留下来了,在后世这可是最受北方人欢迎的小吃食。
浓郁豌豆的味道配上软糯细滑的口感,粘着醋和酱油与大蒜混合的酱汁在嘴中扩散开来,让人舒服的想发出呻吟,可能是赵祯的态度引起了花娘的好感,还在碗中放了些宝贵的碎冰渣子。
一旁本在吃粉的官员看着太子享受的模样咽了咽口水,难道这加了蒜瓣的凉粉真的有那么好吃?
花娘早就察觉到了异常,当这位小官人落座后,旁边的官员都下意识的躲开,情愿都挤在桌子的另一边捂臭汗也不愿挨着小官人坐下。
1...1920212223...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