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事实上在封建时代中,皇帝就是一切的“指导思想”赵祯在给大宋未来的皇帝准备指导思想,也就是在为未来的大宋准备“指导思想”。
赵祯详细的把大宋的政务分门别类,从朝堂官制到地方官员的任免,从医疗社会福利,从教育到军事,从律法到监督。
但总的来说,赵祯依旧把改革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因为改革这东西就根本不能停,一旦停下,大宋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社会发展的实在太快了。
稍不留神就会发现原本适用的律法现在已经变得不合理,许多都是地方官员在实际审理案件的时候遇到的。
因为大宋开始提倡依法治国的理念,官员们对法律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过去,判定案件的标准也是义举新编的律法进行的。
但即便是新编的律法,其中也有不少的地方是完全照搬开国是编篡的《宋刑统》,根本就无法做出合理判定,并且百姓对此也颇有微词,所以大宋现在每年都要对律法重新编篡,而唯一不变的只有《皇宋宪法》这是一国之本,轻易修改不得。
宋缔 第两千四百七十章东京的早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夜色已经逐渐褪去了漆黑的外衣,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白肚皮,东京城逐渐陷入安静,这短暂的安静只是在酝酿全新的一天。
这是夜市的结束,是早市的开始,街上的人已经基本消失的干净,热闹了一夜的地方终于消停了下来,街面上偶尔有几个路过的醉汉,在被巡街的官人呵斥后,摇摇晃晃的离开。
勤劳的伙计已经开始为早市做准备,自家的商铺前,掌柜在监督脚力搬运货物,早点摊子已经摆了出来,汤饼,炊饼,馄饨,胡饼…………甚至连洗漱用的面汤都已经准备好。
这时候买面汤的小贩绝不敢去“住宅区”叫卖,去了一定被人打出来,唯独在街边上,必定有宿醉刚归的人需要一盆清醒的面汤和干净的毛巾。
若是运气好,还能得了跑腿的赏钱去买几个香酥的油饼肉饼,边上的胡辣汤摊子上,一碗香辣的酸汤被人吸得呲溜,呲溜的,让人忍不住按下口水。
三才站在胡辣汤的摊位前耐心的排队,四周的人并不奇怪这一身华服贵气逼人的主,毕竟这胡辣汤可是东京城中最有名的,即便是贵人也常常亲自前来排队喝汤。
一个不断冒着热气翻滚气泡的胡辣汤大锅外家一口不断煎炸油饼的小锅便组成了张仨头家的摊子。
三才不骄不躁的排队等候,甚至拒绝了前面给他让位的人,三才非常享受这里的市井气息,用官家的话来说,“吃个早饭还急急燥燥的,一天都过活不好,还不如不吃!”
三才早已被赵祯带的习惯了,生活方式几乎和赵祯一样,今日也是官家想喝东京城中的胡辣汤,对于宫中御厨做的他嫌弃一股大酒楼的味道,算不得真正的市井之味。
想到官家昨夜忙碌了一宿,三才心中便有些心疼,他后来才知道官家和那嘉莫人的女王并没有什么沾染,相反倒是伏案一夜。
虽不知道官家写的是什么,但三才却知道一定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官家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的熬夜了,即便是西征吐蕃,官家也是每日强迫自己早睡。
“只有精神养足了,才能更好的做事。”这是官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轮到三才的时候,张仨头客气的问到:“这位官人要些什么?”
三才笑着道:“来两碗胡辣汤,多放些酸汤儿和辣椒,若是不辣不酸管教你自己喝下!再来六套油炸的酥饼,一套牛肉,一套豚肉,两套菘菜豆腐,两套萝卜的!”
张仨头立刻高声叫道:“老婆子!来两碗胡辣汤,多放些酸汤儿和辣椒,六套油炸的酥饼,一套牛肉,一套豚肉,两套菘菜豆腐,两套萝卜,贵人说了,若是酸辣汤不辣不酸,管教老汉把这一锅汤都喝下!”
四周人哄堂大笑,这就是东京城早点的魅力,几乎所有人都是高高兴兴的,每个人都是豪爽阔达的,生意人更是如此。
胡辣汤是现成的,饼子也是现炸的,东京城的地道人都知道,这油饼若非现炸的,那带回去之后味道可就差了许多,口感更是不用说。
既然时带走的胡辣汤和汤饼,自然需要东西盛放,三才自然是带着木匣的,但碗却是张仨头提供的木碗,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盖子,油饼是用简单的纸张包起来的,现在大宋的造纸极为发达,工厂到处都是,纸的成本降低使得大宋的纸张变得廉价,也使得教育和知识的传播成本降低。
当然这些三才却并没有瞧见,他只是觉得现在的商贩都敢用纸张作为包裹实在是太过奢侈,他那里知道老仨头一天用的纸张也不到二十文钱…………
张仨头恭敬的准备接过食盒把东西装进去,但三才并不买账,而是从老仨头的手中接过了胡辣汤亲自装进了食盒中,顺便还闻了闻油饼的味道。
“味道还算妥帖,待会自有人把木碗送来。”
张仨头笑道:“那便多谢官人了!”
三才随手摔下一张一贯的整钞转身便走,边上的人群忍不住惊叹三才的豪气,一贯钱能买下张仨头一早晨的吃食。
虽然被放在了食盒中,但胡辣汤和油饼的香气却不断的散发出来,味道相当诱人,让三才忍不住加快了脚步。
三才悄然来到宫城边上的小门,虽然是一处小门,但这里却有重兵把守,想要进入宫城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宫门,但宫门与宫门之间却是有区别的。
这道宫门乃是东京城皇宫中内侍出城的唯一通道,内侍从别的宫门根本无法通行,唯有这道小门但却也要通过重重把守。
赵祯看着三才的一身打扮摇头笑了笑,放下手中的毛笔道:“你下去还是莫要这身装扮了,太过贵气了些……如同暴发户一般的模样!”
三才笑道:“官家有些自带贵气,有些人却要靠着身上的衣着,奴婢可没有您身上的贵气,却只能靠着这身“金装”了。”
赵祯摇了摇头不说话,端起了桌上的胡辣汤喝了一口,又酸又辣的汤水入口便让人清醒起来。
咬一口咸甜相益又酥脆可口的油饼,味道相当美好,忙碌一夜的赵祯通过一碗简单的胡辣汤和几个油饼补充了体力。
三才在赵祯的边上同样吃的得劲,君臣二人之间的许多习惯都是一样的,毕竟三才服侍赵祯多年,早已养成了许多赵祯才有的习惯。
“官家,歇息一会吧?昨夜未睡怎生吃的消!”
赵祯摇了摇头:“朕有些事情要做,停不得,让蔡伯俙准备火车,朕明天去往神都城。”
“官家明日就会返回神都?”
三才有些惊讶,一路舟车劳顿,不在东京城中歇息一会只是待上一晚就要赶回神都城?官家为何如此着急?
三才哪里知道,赵祯这一夜的时间总结了许多的想法植入到了这篇大宋未来的指导思想中去了,这份指导思想即将成为大宋的未来,也即将改变大宋所有人的思想和生活。
赵祯把最重要的主题植根于这份简单的“家传文章”中,改变人的思想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若是作为封建时代的最高权力者皇帝,那你就能操控这一切…………
宋缔 第两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蔡伯俙看着眼前喝着胡辣汤吃着油饼的赵祯以及三才主仆二人心中是说不出的难受,自己被皇城司的人从被窝里拽出来也就罢了,到了宫中看到的居然是自己最喜爱的早餐在官家和三才口中一点点的消失。
“官家,下次这种活计便交给我去,莫要再劳动三才大官了!”
在得知是三才亲自去买的东西后,蔡伯俙毫不客气的从三才那里顺了一个油饼,一口咬下去没想到还是猪肉的,心中顿时欢喜了些道。
赵祯笑道:“朕还不是体谅你?让你多睡会罢了,去准备好火车之后便顺道吃了便是,张仨头家的油饼自是没的说的!”
蔡伯俙躬身道:“官家,火车早已备好,随时可以前往神都,臣这就去查验一番,最后稳妥了陛下再启程。”
赵祯点了点头,忽然又道:“若是能在宫门上开一道城门,让火车进入皇宫便是更好些了。”
蔡伯俙眼睛一亮,他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不光是他格物院的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遭到了路政院以及各部相公的反对,即便是颇为支持新鲜事物的宰执相公范仲淹也是坚持否决了这项提议。
而现在,三才解释了这件事的问题所在:“官家,在宫城上开设火车吊闸,铺设铁路实属不妥,间隙太多恐贼人擅闯!”
确实,皇宫的宫墙上城门数量并不多,虽然看着数量不少,但和漫长而庞大的宫墙比起来确实是不多的。
大宋的每一座宫门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出现的,一座宫门的营造难度不亚于一整段的宫墙。
赵祯就知道三才会站出来反对,当然给皇宫中增加一个火车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少无法用东京城这般吊闸的手段。
事实上神都城之中根本就没有车站,而是在神都城之外才有一座巨大的车站,要知道神都城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在那里修建一座车站的成本实在太高。
毕竟现在的神都城已经是之前神都城的数倍有余,不断扩建的城池,不断增加的百姓,都使得在城中开设火车站的难度增加。
何况火车若是在人口密集的神都城之中进出,必然会引起一些事故来,这样可对火车在大宋的声誉产生影响,阻止大宋火车的继续发展。
所以在神都城中,最终还是没有火车开进城中,文臣们仿佛一下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最前面,任何人想要动一下百姓的利益,都需要先过他们这一关。
当然这也是应该,但文臣们已经极为重视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眼下大宋太过繁荣了,谁都想在这个时代,在史书中给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京城的火车是随时待命的,孙盖更是恪尽职守的住在了火车上,他知道车上拉的是谁,心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他每日检查火车,检查车厢的连接之处,小心翼翼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火车要么不出事,一旦出事可都小不了。
从东京城到神都城,这是一个漫长的距离,而大宋的火车线路却不是仅仅依靠朝廷从头到尾去建设的。
相反,有不少的铁路其实是当地州府衙门建立,为的就是减少成本。
各个州府只需要修建属于自己境内范围的火车铁路就可以了,最后再由朝廷派出最好的匠人对这些一条条的铁路进行调整,修缮,使其能不够连接起来。
大宋的铁路同样是以东京城为中心的,东京城连接四京,同时也最为关键的连接神都城,好在从东京城出发后便是一马平川大平原。
这样的地形极大的降低了铁路的铺设成本,也给铁路沿线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乃是从东京城抵达神都的必经之“路”,路在大宋是类似于后世省的行政区域划分。
自唐中起,道的存在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行政区划已混乱不堪。
而到了五代十国更是雪上加霜,地方上的行政制度混乱到了连朝廷也难以管理的程度,而到了大宋,改道为路,最高行政区划便是“路”。
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所以路以及的官员一般都顶着某某使的名字,转运使,安抚使等等…………
到了赵祯这里,路一级的制度已经确定下来,并且相当完善,大宋王朝的行政制度一直都在改变,但一直都在高效的运行,这是不可否认的一点。
尤其是当赵祯把路一级的官员改变之后,便更是如此了。
赵祯在地方上推行三权分立,用的是一府分三衙的办法,把地方上的一把手,逐渐的从治安和律法中剥离出来,让其成为地方上负责政事的一把手。
而提刑司负责刑侦,诉讼等事,巡捕司负责搜捕或是抓捕贼人,当然地方上的武装力量更是和这些行政系统中划分出去的衙门一点关系都没有,双方之间互不统属。
地方上的县衙,州府衙门只负责政策和政治上的管理,同时把民事纠纷的诉讼案件移交给了他们。
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因为地方上的知府事,知州事,知县事毕竟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大老爷”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百姓们相信他说的话,自然也相信他的判决。
如此条件下,这些地方上的一把手作为民事诉讼和调解的主持者,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当然,地方衙门中的衙役和捕快也听从这位“大老爷”的调遣,他们主要是为了维护地方上的治安,和小打小闹的打交道,但却不能武装自己对重罪的罪犯进行追捕和通缉,他们只能辅助提刑司和巡捕司的人进行抓捕。
这在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权力的泛滥和过剩,虽然一府分三衙夺走了地方官的权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也把责任有效的区别开。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主持地方上的政事,处理纠纷,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何乐而不为?
宋缔 第两千四百七十二章进入帝国时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火车在平原上飞速的疾驰,即便是速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但四周的风景依旧不断的向后退去,蔡伯俙对于这样的景象是百看不厌的。
每当他坐上火车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的去想若是大宋没有火车会怎样?
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在朝堂之中流传着的一个笑话:据说一个格物院的官员无数次的强调这不应该叫火车,而是叫做蒸汽机车,每当朝臣们以火车怎样怎样的时候,他都会跳出来反驳,并强调这东西是蒸汽机车。
没人在乎他的话,冒烟的东西不叫火车叫什么?蒸汽机车?那是格物院的叫法罢了!
直到后来,官家在旨意中都用上了火车这个称呼,于是那名格物官便上疏官家“请以蒸汽机为号……”
只不过官家并未理睬,反而问曰:“群臣百姓莫不以火车为号,蒸汽机之名何以用之?”这就有些顽固了。
吹着从官家那里学来的口哨,蔡伯俙悠闲地靠在车窗边,但逐渐的脖后梗越来越凉,回头一看却发现三才不知何时站在自己的身后。
“官家已经三天没有合眼,这样下去如何使得?”
蔡伯俙长叹一声:“我就知道你会来寻我,我有什么办法?官家一旦认真做起事来,便是天塌地陷也难以分神,我劝你伺候好官家便是,万万不可打扰。”
三才怒道:“如何伺候好?官家今日不过用了一碗米粥罢了,若是有个好歹,如何向圣人交代?!你可是陪驾在左右的,后宫那几位的厉害你可知晓!”
蔡伯俙不禁打了个寒颤,回头看了看车厢道:“狄青已经被叫过去了,应该会谏言官家,待会我去了,便再说些,但…………”
三才长叹一声:“狄帅耿直,面圣的时候劝了些话,可不一会便和官家讨论起兵制来,你去了多半也是商谈三司及商贾之事,但你的话官家还是能听进去的。”
蔡伯俙笑道:“你倒是能看得起我,只不过这次不一般,官家怕是在做一件大事,万万不可打扰,此事关乎大宋兴衰,甚至是千秋万代,否则昨夜咱们吃烤肉喝美酒早已把官家给勾过来了。”
三才不客气的靠在了蔡伯俙对面的椅子上,厚厚的棉花在皮套下让三才整个人都陷了进去:“你以为我不知道?越是如此越担心官家劳神,跟随官家这么多年,从未见官家如此,怕是打算在回到神都之前做完的。”
蔡伯俙笑了笑:“你觉得事关传位之事?”
他的话让三才猛然睁开假寐的双眼,有些急迫的望向蔡伯俙:“你也有这般的感觉?”
蔡伯俙耸了耸肩:“我可不这么认为,传位太子官家早已安排好了,没必要这般的操劳,何况也无需这么紧迫。”
三才缓缓点头:“说的也是,那所为何事?”
“你觉得自己应该打听吗?那块铁牌从东京城到了神都城,依旧镇在乾宇殿的边上!”
三才呐呐不言许久才道:“不过是担心官家,何须如此说这般的扎心话。”
蔡伯俙摆了摆手:“此事应是军国大事,狄青乃是兵部尚书,也是官家赞誉的兵家,我蔡伯俙说不上是何等出众之人,但在商贾一道上却也是手到擒来,此事岂能简单?”
三才微微点头,就在此时狄青拉开了车厢的门,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道:“要改制了……”
蔡伯俙和三才同时愣住,改制乃是大宋的常有之事,尤其是官家亲政之后,改制的事情不少,但狄青为何这般的模样?
“蔡伯俙,官家唤你前往,寻你说话。”
狄青不过是简单的对蔡伯俙说了句这样的话,便坐在了另一个软椅上不断的念叨着一些蔡伯俙和三才听不懂的词汇:“军,师,旅,团,营…………各兵种相互独立又协同,这是怎样的打法?”
这些兵制中,狄青知道一些,但名字和官家所说的完全不一样,并且兵种和用法也完全不同,这是打算把大宋现有的体制进行改变啊!
隋时以百人为队,步兵二十队为1团,骑兵十队为一团,因此每团一千至两千人,而唐时府兵每团三百人,团在那时候又称为“营”。
唐时军队沿用“府兵制”,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
又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
而唐朝最基础的战力便是这些团了,有时一个团要担负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宋之前的兵制虽和唐时不同,但官家却重设十六卫,又增设卫所之制度,如此天下兵马总归为二,一曰禁军,二曰卫军。
又因大宋的役兵之制,禁军服役四年可退役为老兵,各回家乡参与农事或其他事,也要入十六卫卫所报到,且常年练兵对抗,看似疲软实则战力不减!
这样的兵制在狄青看来已经极为完美,最多时大宋共有十六卫共计军卒三十余万,且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这样一来使得大宋的兵力强盛,几乎可以做到随时调用都能有厚积之力!
但官家眼下已经对现有的兵制不满,开始着手再度改制,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废除十六卫,这和之前官家所说的重“军武”相悖啊!
狄青哪里知道,赵祯是打算把军队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加强军队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让军队变成一座真正的“大熔炉”,让那里变成大宋最纯粹的地方。
赵祯从来都没有忘记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是封建时代,不是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从来就不缺乏战争,也不缺乏弱肉强食的精神。
而大宋现在四周并无外患,但军事力量和训练绝不能丢下,利益和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而大宋已经提前进入了帝国时代。
虽然曾经的历史把封建时代的结束定义在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但在赵祯看来却并非如此。
此时的大宋虽然还保留了封建时代的一些特色,但已经和封建时代开始脱离,比封建时代更为强大,繁荣,富有,有效…………
宋缔 第两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输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对于后世来说,帝国在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但在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皇帝统治的国家。
但在赵祯看来,所谓的帝国就是指一个较大地理区域内、涵盖较多人口,建立有鲜明特征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体系与人文价值观,甚至产生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维护这种体系的王朝。
而这些恰巧便是大宋现在的状态,大宋的疆土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华夏土地,地域之广阔已经到了能够控制的极限。
最遥远的北方已经到了贝加尔湖畔,而南方已经吞并了南海的诸多小国,即便是海上咽喉“马六甲海峡”也在大宋的手中。
至于更遥远的地方,在赵昀的殖民下,方丈洲的袋鼠都能够运送到大宋作为观赏的动物,东面的倭国变成大宋的海东州,后世的日本海变成了大宋的“内海”。
即便是西方的中亚也有一半在大宋的手中,在西面最远端的“铁门关”可不是汉家明文的二十四官之一“左倚大别山,右控禹功矶,吴魏相争,设关于此。”的武汉铁门关。
大宋西面的铁门关乃是《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西域铁门关!
“铁门关两岸石壁立,中显通衢,河水流贯其间,清波荡漾,碧草弥绿,吾等沿河岸西偏南行三十里出口,转西南行约十里即至。”
这座铁门关位于中亚,已经到了后世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上,对于大宋来说,这里已经十分遥远,唯一能够统治这里的办法就是价钱驻兵和地方官员。
原本宋人在思想上对于西面的土地并非那么介意,在他们看来那片由一群西域小国所占有的土地只不过是贫瘠之地,炎热,荒芜,怪石林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