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不要小看这些年轻人,他们是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东西,他们年轻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也最不怕“死”,几乎什么话都敢说。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求真,没人会撒谎,除非你能保证自己的谎言从来都不会被人揭穿………………
宋缔 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坐在小小的脚店之中,享受着“油腻”的美食,这些东西在宫中是难以吃到的,并且在皇后眼中,这些就相当于是“垃圾食品”。
一串被酱透了的的鸡皮在炭火的炙烤下不断的滴下油水,只需要一点孜然和辣椒就能让人享受它的美味。
蔡伯俙知道官家若是回宫怕是难以吃到这样美味的食物,为此他甚至放弃了接受朝臣们的迎接,和百姓们的欢呼,把这一切留给了出征的将士。
赵祯吃的痛快之后,便从炙肉的脚店中离开,蔡伯俙和三才两人同样吃的不错,但可惜的是这店家不愿把秘方卖给蔡伯俙,这让他稍稍有些可惜。
三才瞧见蔡伯俙的模样后取笑道:“这是人家留着传家的东西,可是千金难换,瞧瞧人家这模样像是缺钱的吗?别看这脚店小,可地段乃是一等一的好!虽说铺面有些旧了,可真当人家不知道?便是故意这般留下的,要的就是这老店的模样。”
赵祯赞同的点了点头:“没错,你以为这里都是什么人来的地方?别说是一般的百姓学子,便是相公们也常常出入这脚店,听说韩琦最喜这家店铺中的炙牛肉,百吃不厌谓之“火旋肉”,常常带着公衙的后学晚辈前来。”
瞧见蔡伯俙的惊讶的模样,赵祯并没有说什么,对于他来说就是大宋最明显的转变,人们开始习惯一种平等自由的环境,人们之间的地位高低在许多时候不再是那么不可逾越。
这是一个封建时代,封建时代中贵族的统治就是一切,这样的统治当然是有效的,千百年的运行说明了这一点,但同样这样的统治也是存在致命缺陷的。
那就是无法去旧纳新,大宋全面的贯彻和实行科举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贵族统治,但说到底并没有使得贵族统治消失。
旧的权贵正在逝去,而新的权贵正在出现,官宦之家的人有着更好的未来,这一点谁都不能否定,而衙内一词也越来越多。
但赵祯知道,这已经不是他能够解决的问题,即便是在千年之后的后世,这样的问题依旧存在,只不过在那个时代监管的力度更大,腐败的成本更高。
赵祯已经做完了他该做的许多事情,为大宋争夺了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以及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力量,而精神文明建设已经被他开始向前推进。
一个国家的改变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情,而对于赵祯来说他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还不止一件。
在神都城的皇宫中,赵祯看着边上的三才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还是第一次瞧见三才哭泣,模样实在是悲痛和凄惨,只不过对于赵祯来说这样的画面并不能让赵祯放弃自己的决定。
从地上捡起被三才甩掉在地的毛笔,重新坐回到自己的御座上,绢纸上之前的墨迹已经干了,三才在地上也停止了哭泣。
“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哭的还像个孩子,成何体统?你可是早已成家的人,孩子都已经大了,有了孙子,难道不想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再说了朕又没把你赶走,你还是朕的都都知。”
“陛下春秋鼎盛,何必如此着急传位太子?”
赵祯有些无奈的耸了耸肩膀:“朕之前已经和你说过许多次了,大势所趋利国利民,朕若是不做,那后人便更加难做,你觉得朕的胆子大还是别人的胆子大?”
三才颇为无奈的坐在地上就是不起身:“官家的胆子是天下最大的,没人能比得上您的魄力。”
赵祯点头道:“便是如此,连朕这般的胆量都不敢做出的决定,没人能做的出,或是说没有皇帝能够做到。”
三才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官家,虽然官家大多数的时候都很温和,但只有他知道在这温和之下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
到了这里三才气馁:“官家,这么大的事情您刚刚回宫便要下旨,是否太过草率,后宫的诸位娘娘还不知道这件事…………”
赵祯长叹一声道:“她们早就知道了,只是不知道朕会何时传位与旭儿,朕就是不想让所有人准备,权利的过度必定会产生各种影响,有好有坏,当然也会让人有准备应对冲击等等,甚至是连蔡记都不能例外。”
三才震惊的盯着赵祯,他没想到以官家和蔡伯俙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如此防备他,的确大宋的皇帝换了,必定会引起各方势力的动荡,这些势力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存在于大宋。
即便是蔡记也不能例外,而蔡伯俙这个大宋的驸马外戚,曾经的蔡记大掌柜也应该和蔡记有所联系才是。
官家看似是临时起意做出的决定,但却是官家深思熟虑的结果,即便是自己都如此惊愕,其他人怕是更不会想到吧?
想到这里三才也不再是那般的“小家子气”相反他是完全了解了赵祯的内心想法,突如其来的皇权变动一定会引起一些动荡,但在这样的动荡中也会暴露出不安定的因素,如此一来便可进行迅速过度!
“官家是打算利用这次传位?”
赵祯指了指三才笑道:“你这杀才还算不傻,朕打算利用这次机会,把那些善于结党营私以及不断巩固自己权利和地位的人挖出来,朕的退位以及旭儿的继位一定会让他们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而到时候旭儿便能看清楚谁才是朝堂之上的魑魅魍魉!”
赵祯在绢纸上写下了旨意,待吹干墨迹之后轻轻的合上交给了三才,这为他在宫中最相信的人。
传位太子这件事波及甚广,赵祯现在谁都不打算相信,只有两个人自己可以彻底相信,一个是作为自己多年贴身内侍的三才,一个便是身为太子的赵旭。
这是父子两的一次“合作”,大宋的皇家和其他王朝的家族不一样,在赵旭还小的时候赵祯就和他建立了无与伦比的信任。
这样的信任也是赵祯敢于这么做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赵祯父子二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联合,赵祯这么多年早已放心的把朝政交给赵旭处理了。
而朝堂上下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即便是权利在这个时候进行过度,也是最为平稳的。
宋缔 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从未想过要一直把持大宋的权柄直到死去,他辅助赵旭登基称帝何尝不是在帮助自己摆脱牢笼?
赵祯的眼光早已不再局限于大宋,相反他看的更远,他是基于整个世界的大环境来发现问题。
大宋现在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甚至是这个时代的超级大国,而作为超级大国,就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之前的汉家思想较为保守,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在影响力方面还只是停留在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甚至是产生了一种“天朝上国不屑于蛮夷计较”的想法。
但在赵祯看来就是大错特错,越是强大的国家越要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当然应该产生积极和有力的影响,而这些积极影响都是对大宋来说的。
至于对待别的王朝是否是积极影响就说不定了,赵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只有附和所有人的利益才算是最终利益,而别国的争端出现,也必定会给大宋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赵祯在放下笔墨之后,三才便接过,往常都会由专司的宦官把旨意传递给中枢,但这一次三才决定自己亲自走一遭。
而在三才走后,赵祯却看到了来自遥远西方使团的报告,晏殊已经率领队伍抵达港口了,按照时间推算,不出意外他已经接到了年幼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
使团在上岸刚刚上岸的时候就已经命人把消息传递回来,在这个时代如此遥远的信息传递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对于神圣罗马帝国,赵祯是不想过多的干涉,但现在正处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廷的对抗时期,若是在这个关键节点自己不搀和进去,以后想要涉足其中怕是会更加困难。
赵祯帮助法兰克尼亚王朝,帮助亨利三世其实就是为了让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权和教权的冲突更进一步。
同时也能给塞尔柱王朝释放一点压力,这看似说不通的事情却有着赵祯身为大宋君王的自己考量。
神圣罗马帝国无疑是强大的,帝国虽然改朝换代数次,但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若不是那个西方的“矮子”最后自己想当皇帝,勒令弗朗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还会存在更久。
对于西方赵祯其实并没有好感,曾经在后世见识过西方的厚颜无耻,也见识过他们的强盗逻辑,更多的是瞧见他们对华夏的抹黑和侮辱。
所以从一开始赵祯对西方世界就没有好感,无论是哪个西方国家都一样。
当然现在也不是神圣罗马帝国一家独大,同样这个帝国还保留着分封制,这在赵祯看来才是最“完美”的地方。
这样的制度让神圣罗马帝国的统一性和团结性大打折扣,分封制最容易的便是各个击破,结成统一战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为何塞尔柱帝国并不畏惧神圣罗马帝国的原因,而神圣罗马帝国所谓的十字军东征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他们真正的目的在于拜占庭帝国。
当然不可否认他们还要夺回自己的圣地耶路撒冷,这片原本被阿巴斯王朝占领的土地随着它的衰落而回到了以犹太人的手中。
西方乱局已现,赵祯若是不能把握机会实在是错失良机,在战争之中,贸易便成为了各方最为需要的东西。
大宋的许多东西都成为了一种必需品,而塞尔驻帝国占据了贸易通道上的必经之路,图格鲁克还没有愚蠢到把神圣罗马帝国逼急了的程度,所以大宋的商队可以不断的过往塞尔柱帝国。
但这样也成为了塞尔柱帝国的“摇钱树”他们需要的就是大宋的商队,商队越多他们收到的税收便越多。
而即便是失去的土地依旧是无关痛痒的一件事,毕竟那些土地大多不是塞尔柱帝国的重镇,只不过是原本阿巴斯王朝遗留下的土地而已。
根本就没有伤害到塞尔柱帝国的中心,而真正让图格鲁克担心的是神圣罗马帝国与塞尔柱的全面战争,无论怎么看身处东方的宋帝国都是西方人的支持者。
何况之前塞尔柱和宋帝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虽然塞尔柱的损失并不大,但音响相当的大,那一战强大的塞尔柱骑兵被撵到了瀚海之后。
从此对待宋帝国的商队便不再那么横征暴敛,又在十字军的不断进攻下更不敢轻举妄动,图格鲁克知道赵祯就是一匹“饿狼”。
虽然眼下对塞尔柱没有敌意,可一旦塞尔柱和神圣罗马帝国打起来,这个处于自己身后的帝国很可能就会发动致命的一击。
图格鲁克可不愿意被神圣罗马帝国和宋帝国瓜分自己的塞尔柱,他们是突厥人的后裔,是强者的后裔。
神圣罗马帝国,塞尔柱帝国,宋帝国,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个庞然大物,而三个帝国的之间的命运也关系到了整个世界。
只可惜,唯一了解一切的人只有大宋的皇帝赵祯,赵祯早就看到了未来,也早就开始了他的部属,在宋军占据了铁门关之后,拿下了整个西域之后,赵祯就在浩瀚的沙漠之后窥伺西方世界了。
大量的商贾往来于这三个国家,也往来于亚非欧三座大陆,大宋的“盟友”以色列王国也在帮助大宋收集情报。
要知道在神圣罗马帝国和塞尔柱帝国的夹缝中生存,没有一个帝国作为靠山和帮手是万万不行的。
于是大宋就成为了以色列王国的“盟友”,犹太人通过行商很容易的就能收集到神圣罗马帝国和塞尔柱帝国的情报,也清楚眼下的局势。
犹太人的智慧不可小觑,他们从中看到了生机,并且准确的把消息传递到了大宋。
再加上大宋商贾不断传回来的消息,以及黑手的打探,这俩个帝国之间根本就没有多少秘密能够隐瞒得住。
要知道大宋的黑手几乎已经完全伪装成了商人,因为大宋的商人无论到了何处都会受到欢迎,而他们出手阔绰之下,许多消息和秘闻都会源源不断的汇集。
宋缔 第两千四百九十五章华庭饮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三才已经带着旨意到了中枢,那里是大宋相公们的所在地,而在第一时间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相公就能看到赵祯的这份旨意,接着便会是六部的相公们毕竟他们也在中枢坐堂。
中枢之所以叫做中枢,实在是因为这里聚集了大宋的所有政治精英,同时也是主管大宋日常政治的最关键所在。
无论是赵祯的旨意还是赵旭的钧旨,都要先一步传达到中枢才能继续向下。
这里是大宋的权力中心,之前即便是赵祯这位大宋官家也要在中枢院同大宋的相公们一起办公。
一间四面透亮的巨大厅堂就在中枢的一角,但这里可不是中枢院官员办公的地方,而是一处休憩之地,这里其实是一座景致相当不错的亭子,而四周则是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
飞檐翘起,流水汤汤,一座小山上甚至有人造的瀑布流下,说不出的雅致。
这里也是相公们齐聚放松的饮宴之地,蔡伯俙就在这里,而他的对面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宋的宰执相公范仲淹。
轻轻的拿起洁白的云子落在蔡伯俙“大龙”的中间,范仲淹含笑道:“大龙以绞,回天乏术!”
蔡伯俙投子认输道,但却负气道:“范相公何必寻我手谈,这不是寻我难堪吗!韩琦韩相公便是这方圆之间的大家,范相公何不寻他?”
“前日里欧阳永叔在这华庭中饮宴,做了一首《醉翁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老夫今日寻你,自然也不在这棋局之中,何况你执子之前便以然心乱,岂能不输?”
蔡伯俙惊讶的抬头望着范仲淹:“范相公看出来了?那我便直言不讳了!”
范仲淹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端起茶水微微一抿,他早就看出蔡伯俙今日有事找他,但又犹豫不决,这才用围棋引路,让他把话说出来。
“官家今日回宫,景番担心有大事发生!”
范仲淹捏着茶杯的手稍稍一抖,连蔡伯俙这般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都说有大事发生,那事情必然小不了。
眼下外患以除,大宋的四周海晏河清,唯一的大事便可能是朝堂之中的,这让范仲淹想起了之前在朝堂之中的传言。
蔡伯俙瞧见了范仲淹的紧张,微微苦笑道:“范相公怕是已经猜到,官家以有传位太子之意,恐怕时日无多便要传位太子了。”
范仲淹僵硬的点了点头:“这也在老夫的意料之中,官家西征之前便有此意,本打算把西征之事交由太子,以获军功,但最后官家还是亲自去了高原西征吐蕃。官家何时与你说的?”
蔡伯俙叹道:“在回朝的路上便以说了,官家悄然归朝,诸位相公和朝臣们只迎到了狄帅的归朝大军,而未迎到官家,可见官家便是要低调行事。”
范仲淹忽然脸色变了变道:“官家之前回宫可有异样?”
蔡伯俙微微一愣,随即立刻摆手道:“官家身体康健,未曾有恙!”
这话让范仲淹长舒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便是官家身体不豫,如此一来传位太子便是需要早早定夺的事情,眼下官家身体康健便无需这般的担心了。
脚步声响起,渐渐的华庭之中的人便多了起来,各部的相公们逐渐出现,瞧见范仲淹在和蔡伯俙下棋颇为吃惊。
毕竟谁都知道蔡伯俙的棋力实在不堪,六部的相公除了出使大秦的晏殊外便没人会和他下棋,谁没事去欺负一个臭棋篓子?传出去对名声也不好啊!
“范相公这般就不妥当了,岂能寻景番下棋,这要是传了出去,必定有会人说您欺负人!”
欧阳修性格豁达,也喜欢开开玩笑,他的话让众人微微一笑,今日迎了狄青归朝的大军,天色渐晚才会公衙点卯,也顺便处理一下今日事物,待腹中饥饿才到了华庭歇息。
范仲淹笑了笑道:“整日里和你们这些棋艺精湛之人下棋太过疲乏,寻景番手谈一局收获颇丰啊!汉臣今日也疲乏了,老夫便在华庭设宴款待,算是为你接风洗尘了,明日怕是官家还有赐宴。”
范仲淹和狄青之间的关系自然不用说,亦师亦友也不需客气,一众人落座之后,太阳还未落山,但饮宴已经开始。
中枢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进入这花厅之中便不谈国事,这里是相公们休息的地方,可不是开会的地方,自然要休息就要好好休息,于是赵祯之前便在这里定下了这条规矩。
但闲谈还是可以的,比如韩琦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在座的都是朝堂之中的相公,感觉都是相当的敏锐:“范相公,近日来朝堂上下皆有传闻,事关官家传位之事,不少人都觉得官家此次西征回来,怕是要传位太子了。”
刚刚端起酒杯的富弼放下手中的酒杯道:“这传闻已经不是一日两日,无须担心,官家春秋鼎盛,岂有在此时传位的道理?坊间传闻不可信也!”
欧阳修点头道:“富相公所言极是,坊间传闻不过是为了博人惊奇的东西,咱们这些整日里与朝政打交道的都没察觉到,他们便知晓?岂不是笑话?”
范仲淹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同时又有些无奈的开口道:“这回坊间的传闻怕是要应验,景番与汉臣随同官家回朝,已经听到官家亲口说了。”
华庭之中寂静无声,所有人都没想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毕竟传位之事甚大,官家既然已经说了,便是要准备传位太子了。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蔡伯俙和狄青身上的时候,狄青只能无奈的承认:“官家确有此言,只不过还不知何时何日而已。”
蔡伯俙跟着说道:“确实如此,但事关重大,怕是还需几年的功夫,最少不是现在!”
蔡伯俙乃是天子近臣,驸马外戚,又曾经是官家的伴读,他的消息自然是准确的,即便是猜测都是较为靠谱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脚步声从外面传来,能够不必通传便进入华庭的人可不多,三才便是其中之一。
宋缔 第两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书”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三才瞧见众人惊讶的望向自己,原本没有表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诸位相公吃了吗?”
这显然是废话,众人在华庭中给狄青接风洗尘,你说吃了没?!
蔡伯俙笑道:“三才大官来的正好,今日范相公设宴为狄帅接风洗尘,既然你来了便一起落座便是!”
范仲淹点头道:“不过是添置些东西便是,要不得多长时间,三才大官速速落座吧!”
三才虽然是宦官,但毕竟身份在那里,又是官家最贴身的内侍,几乎是看着官家长大的老人,而且多年来秉公执事,从未出现过逾越和闪失,单单是这样的人就应该受到朝臣的敬重。
六部相公对他自然是客气的,因为他们都知道三才的身份以及他做的事情。
三才更加的尴尬了,面对朝臣们这般的热情邀请,又是给狄青接风洗尘,三才多少难以推脱,但自己身负皇命而来,自然不能先饮宴。
只能无奈的叹息道:“诸位相公,老奴这顿酒水怕是喝不成了,不光喝不成还要扰了你们的雅兴。中枢院宰执相公范仲淹接旨!”
随着三才的话众人的心立刻被提到了嗓子眼,范仲淹起身整理衣冠后便准备接旨了,但看着他跪下的模样,三才把他又扶了起来道:“官家严令,范相公必须站着接旨!”
单单是这一句话便让人动容,在场的人都知道,范仲淹当年治理水患,落下了腿疾,尤其是膝盖最为不利索,没想到官家连这点小事都记得。
但范仲淹的心突然就凉了半截,官家越是这般的体恤自己,事情可能便越严重,但他只能躬身向北拱手道:“谢陛下!”
其实三才宣读的不是旨意,而是诏令,只有经过中书门下的旨意才算是对天下发布的圣旨,而皇帝说颁布的要么便是给翰林学士草诏的词头,要么便是没有经过中书门下的中旨,最后便是皇帝亲笔所写的诏令了。
诏令有很多种,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都属于诏令,但其中的区别甚大,不可同日而语。
册,便是册封,在大宋由皇帝亲自书写并派人传达的就是中旨册封,这样的册封甚至可以被拒绝。
令便是皇帝发布的日常命令,比如在宫中添置某样东西之类的,但规格最高的便是“制书”了,这东西的分量可比令要高强不知多少。
制,乃是皇帝颁布的重大制度,加皇帝的印玺;诏书是政务文告。“制”和“诏”相比,制书要比诏书级别更高些。
天子之言曰制,书则载其言。制者,王者之言,必有法制也!
三才手中拿着的这份便是赵祯盖上了皇帝神宝的“制书”,同时还加盖了“传国玉玺”,规格可谓是极高的!
虽然制书的内容也并不多,但是其中的意思很清楚,赵祯把自己打算传位太子的意思告诉给了范仲淹,同时让他以及诸位相公在三天之内拟出章程,在一周之内完成所有准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