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一共加起来只有十天时间!
范仲淹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站不住,四周的一众相公统统目瞪口呆的盯着三才,其中不少人的眼神开始逐渐清醒,望向三才的眼神中透露着冰冷的杀意………………
三才第一次觉得文臣居然如此可怕,包拯更是大怒,甩着衣袖便冲过喝道:“阉人胆敢矫诏呼!!”
这可是一顶大帽子,大宋从太祖太宗时就定下后宫内侍不得干政的规矩,矫诏更是欺君之罪,属十恶不赦!
三才立刻摆手道:“老奴可没有这般的胆量,岂敢矫诏?!也亏得是老奴亲自来,若是换做其他内侍,岂不是被尔等吃了去!!”
“包相公暂且退下,此制书定然是出自官家之手的,虽说事情太过紧急,也不能失去体统…………”
三才连连点头道:“范相公说的是!此事虽说突然了些,奴婢也是接受不了的,可官家既然下了制书,又用了传国玉玺,定然是决心已定!”
范仲淹接着说道:“此事我等不敢附议,自会叩宫以请官家!”
三才愣了一下,终于轮到他脸色大变,夜叩宫门乃是朝中大忌,官家特意选择这个时间让自己来传旨,为的就是避免朝臣以及相公们的上谏。
但现在从宰执相公到六部相公甚至连身为三司使的计相包拯都对此事表示反对,看来官家传位太子这件事不光自己反对,还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反对。
尤其是相公们,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便是以包拯的老道,都在第一时间怀疑是自己是在矫诏,可见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冲击有多大。
实在是太过突然,即便是自己也在一开始的时候也不太敢相信,何况是这些被官家一手栽培起来的相公们?
的确,眼下的大宋相公们几乎都是赵祯一手提拔起来的,其中少不了赵祯花费心思的去栽培引导。
可以说这些相公们对官家的期望比谁都大,他们都希望官家成为不世之君,成为大宋乃至整个华夏最伟大的君王。
眼下官家春秋鼎盛便要传位太子,这当然让这些相公们接受不了!
“范相公,诸位相公,夜叩宫门实在是太过孟浪,官家让老奴此时前来,便是断了诸位奏对的想法……”
三才的话仿佛一点用都没有,最让他吃惊的却是蔡伯俙,不知这小子何时走到了自己的身后,冷冷的开口道:“若是我记得没错,大官身上有进出宫闱的墨敕鱼符吧?”
三才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跳了起来:“蔡伯俙你疯了?!宫禁鱼符的注意你也敢打?!”
蔡伯俙笑了笑:“自然是不敢的,只是随口一说而已,你这么紧张作甚?”
三才的脸色都变了,这能不紧张吗?蔡伯俙这话说的简直就是逾越,当然自己也没有任何证据,毕竟他只不过是随口询问了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墨敕鱼符而已。
但这小子的话显然不是这个意思,对于蔡伯俙的了解使得三才心中不安,而范仲淹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微微吃惊。
“官家春秋鼎盛,此时传位太子确实尚早,我等自然要觐见官家,留身奏对以保万全!”





宋缔 第两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宫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赵祯坐在宫墙之上,四周是紧张到无以复加的禁军将士,他们在宫墙上执役多*,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阵势。
下面不是御史台的那群人,而是一群中枢的相公们!
而官家就坐在他们的身边,严令他们不得开门,听说官家是从福宁殿一路奔跑过来的,尤其是在知道相公们亲自来夜叩宫门的时候。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这件事在**传递出去前,没人会知道赵祯的决定,也没人知道一众相公们在宫门落锁之后还来叩门的原因。
当然这件事很快就会传遍整个神都城乃至整个大宋!
赵祯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瞒不住,当然他也没打算瞒,毕竟皇帝传位太子这件事可不小,若是在这件事上瞒着朝堂上下,必定会引起反弹。
比如眼下这群原本斯斯文文的相公们便已经开始不满,臣子上谏皇帝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样才能够体现出臣子的尽忠职守,同样皇帝做错了事情就应该接受臣子的上谏............
这也是赵祯自己培养出来的臣子,他一直都是要求臣子做到这一点,于是乎现在变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便是“脚面”被砸的生疼,但赵祯依旧只能吞下这枚苦果,毕竟正确的事情永远都是正确的,你**办法因为自己不“方便”而否定他。
范仲淹带着一众相公跪在左嘉肃门前,这里是禁中和外朝的区分之地,也是通常相公们留身奏事所要穿过的宫门。
一群相公就跪在宫门口,传话的内侍和禁军已经来回跑了无数遍,可赵祯依旧无动于衷,说实话这是他第一次和朝臣们之间爆发如此大的**。
双方之间都有自己的考量,赵祯希望传位赵旭,辅佐他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并且抽身出繁重的政事之外,把更多的权利和担当交给他。
而在朝臣们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思的事情,大宋拥有一个强大的君王,一个不世的天子,而且他正值壮*,完全有能力把大宋治理的更好。
眼下太子已经总揽大政,已经做的很好了,但他是否有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这还是未知数,掌握王朝的前进方向,和高瞻远瞩的目光,这是作为皇帝所必不可少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点,所有人都知道赵祯能够率领大宋走的更远,更为强大,而赵旭做适合的就是作为大宋的守成之君,稳定社会,进行小幅度的改革。
没人说赵旭不好,只是一众相公们都认为,赵祯能做的更好,率领大宋走向更加的强大。
有谁不希望在一个强大君王的统治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既然现在的君王已经足够好了,为何还要经历一番磨难之后再去适应新的君王?
无论如何磨合都是一个令人不舒服的事情,范仲淹等人还是希望赵祯过几*时间再进行传位,但赵祯早已下定决心,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范仲淹虽然是赵祯一手提拔起来的相公,但有时他又是固执的,为了坚持他能带着一群相公堵在宫门前赖着不走。
皇宫之中是相当严肃的地方,宫门之间的界限也非常清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范仲淹**越界,但却是在以自己为要挟,以一群相公为要挟。
赵祯**办法在这个时候换掉他,因为一旦现在惩治范仲淹以及这些前来叩宫的相公们,那自己也就失去了大义。
不光无法让赵旭顺利继位还有可能使得朝堂上下更为反对他,赵祯可不希望自己在这件事上“帮倒忙”。
一意孤行看来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只有让这些“顽固的相公们”改变想法。
毕竟在之前他们也是支持赵旭的,只不过是现在接受不了赵祯提前退位而已,在他们看来这是赵祯的“不负责任”。
范仲淹一直在坚持着,跪在坚硬的地面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一大考验。
一群人中已经逐渐有人体力不支,欧阳修昏倒了,韩琦瘫倒在地,包拯在意被人抬了下去,而富弼也是摇摇欲坠,唯一还能挺住的只有蔡伯俙和狄青两人。
蔡伯俙是跪出了经验,对于他来说平日里没少被赵妙元罚跪,至于狄青自不用说,疆场上打熬出来的身体和意志都要比文官更为强大。
而除了这两人之外状态还好一点的便算是苏洵了,他可比范仲淹固执的多。
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如何说服官家收回成命,旨意现在只不过是在中枢而且是在相公们的手中便被拦截,并**下发到三省六部之中,其他的衙门也不知道这件事。
赵祯最终还是没和这些“老顽固”坚持下去,事实上皇帝永远也犟不过这些朝臣,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这些朝臣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即便是赵祯也要落荒而逃,原本还在惬意饮着茶水的赵祯在欧阳修第一个昏倒之后便慌了,于公于私这位“大文豪”都是赵祯所看重的,眼下就昏倒在左嘉肃门下,赵祯瞬间坐立不安。
而随着韩琦,富弼等人的不支,赵祯便开始慌了神,这些相公们极少会如此反对自己,也极少不支持自己的旨意。
赵祯在宫城上来回渡步,四周的禁军也是第一次见到官家如此焦躁不安的一面。
作为宫城卫戍将军的李酒小声道:“官家,咱就不硬抗了吧?这些大头巾可是固执的很,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
赵祯微微苦笑:“朕难道不知?这些人若是**这般的执着,朕也就不会让他们做大宋的相公了!也罢,把人请进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朕去更衣,三才这杀才也不知说了什么!”
“官家三才大官向来是体恤您的!”
跟随在赵祯身边的陈彤及时的补上一句,赵祯瞪了他一眼:“若是在旭儿身边你还敢这么插话,朕便让人割了你的舌头!”
“奴婢不敢了!”
赵祯相信最后的办法还是需要和这些相公们沟通,而就在此时李酒又来了一句:“官家,下面有多了一个人!”
赵祯稍稍有些惊讶:“谁?!”
“三司商务事**石!”
“这货怎么来了?!一并请进来!”




宋缔 第两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对奏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相比别人赵祯“更怕”**石,这货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执拗相公”。
因为对**石的看重,赵祯已经看到了他的能力,并且朝堂上下对他的能力也是肯定的。
尤其是在税制改革这件事上,**石接连上奏疏,提出了许多独到且让赵祯惊叹的观点。
不光在赵祯这里他是简在帝心,便是在朝堂上也是有话语权的,他的那份执拗被人们认为是“君子之格”“世人少有之大义”!
而赵旭更是看重他,甚至打算让他作为以后的宰执来培养。
但赵祯却知道,**石做不得宰执相公,即便赵旭和范仲淹等人一力推荐,赵祯依旧**让他补位参知政事的打算。
执着是好事,可**石这样的人一旦认准了某件事便难以回头,若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执着这自然很好,可人一旦在**的道路上执着,那后果便是更为恐怖的,赵祯甚至认为这比愚蠢还要可怕。
紫宸殿中,一众相公已经被安顿好,同时还有吃有喝,蔡伯俙是人群中吃的最肆无忌惮的,因为在宫中要注意仪表,所以**他最喜欢的汤饼,而是一碗珍珠米饭和几样精致的小菜。
连粥都**就因为喝粥可能会有声音。
**石和蔡伯俙坐位挨在一起,他们的边上就是包拯的座位,这位朝廷的老相公已经从原本的虚弱的状态变得生龙活虎,一口绿菜一口米饭陪着蘸酱吃的欢快。
哪里像是刚刚晕倒的虚弱老人?
至于其他人也大多相似,蔡伯俙还是觉得自己太嫩了些,这些人和官家比拼意志实在是太过嚣张,可他们有嚣张的本钱啊!
但蔡伯俙同样也知道,官家的意志不会被轻易动摇,只是不希望局势对他不利而已,此次双方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一件多么大的**。
毕竟官家要传位太子,这些相公们也是支持的,只不过他们不希望现在官家就传位太子而已。
官家这么做无疑是让相公们想不通其中的原因,所以才会做出如此过激之举,但是自己是明白的,只是单纯的不想让官家传位而已。
官家传位太子,对于蔡伯俙来说有许多不确定的东西,之前的改革还会不会继续,蔡记以及官营买卖的商号会不会改变,眼下大宋的环境会不会变,等等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蔡伯俙是不相信的,眼下紫宸殿的这帮相公几乎都是官家一手提拔起来,同时也是给太子留下的辅弼之臣。
赵旭不会排挤他们,只会重用他们。
很快宫中的内侍也把一份简单的饭食端到了御案上,赵祯也是一身朝服的出现在了御阶之上。
看着众人淡然吃饭的模样,赵祯微微一笑:“朕也是许久未曾与诸位一起饮宴了,今日便稍稍简单些,酒水便免了去!”
“臣等谢官家!”
天色已经彻底黑透了,赵祯也有些饥饿,看着范仲淹等人吃的痛快,赵祯自然也吃了起来,宫中的饭食味道自然是不差的,一碟菘菜都能炒的有滋有味酸甜可口。
赵祯在禁中招待臣子从来都是如此,简单的饭食再加上一个汤水,又能吃饱,又有营养,看似是家中的小炒,但无论是从选材还是从味道上来说都是极好的。
一小碗珍珠米饭下肚,再配上那些爽口的蔬菜和炒肉片,可以说这顿饭吃的相当舒服,冬瓜的汤水中还有一个蛋花,鲜美异常。
这顿饭不光给了在场众人恢复体力,也让心中的感觉稍稍好了一些。
“官家,传位太子乃是国之大事,神器相授,需慎之又慎,然陛下康健,正值壮*,传位太子操之过急,还需徐徐图之。”
赵祯就知道范仲淹会这么说,所有的**都被集中在了一点上,时间太早,尚不成熟。
“太子总揽大政,治国有方,眼下朕已经上了岁数,而太子正是进取之时,现在继皇帝位岂不更好?朕有更多的时间辅助他,且四海皆靖,大宋寰宇一统,连吐蕃人都被朕给攻灭了,外无外患,正是内治之时,太子比朕更适合内治!”
赵祯的反驳让人难以说服,众人互相望了望,谁都知道今日的谈话一旦传出去必定会引起太子的不快,毕竟众人反对赵祯传位,就是在否定赵旭的能力。
韩琦起身后缓缓施礼道:“官家,我等自然是赞同太子继位的,太子乃国之储君,总揽大政以来沉稳干练,内治有方,臣等叹服!然官家刚刚大胜而归,天下亿*百姓翘首以待之时,官家传位太子,实属太过突然,我等可知陛下苦心,然非天下人周知也!可否延期以一*或是数*为限,准备*全,再行大典?”
这话算是稳妥的了,也是较为折中的办法,既**得罪官家,也**得罪太子,并且也有较为灵活的时间。
但韩琦的这个想法依旧被赵祯否决了:“朕**那么多的时间,朕需要以最短的时间内传位赵旭,西方的局势已经迫在眉睫,朕派遣晏殊出使大秦难道你们还不知道朕的用意?朕之所以要以最短的时间传位太子,为的就是避免出现党争之事,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朝堂之内的党争,甚至牵扯到了大宋的商贾们,以及那些勋贵!”
赵祯的话一下便点醒了在场的诸位相公,确实如此,眼下大宋的皇位交替所涉及的人和事实在太多。
若是消息走漏,难免有人想尽办法攀扯那些被太子所重用的人,政治和经济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场的相公们比谁都清楚。
还有那些勋贵们,官家好不容易把勋贵之家给压下去,一旦官家传位太子,这些勋贵是否还有抬头翻身之日?
朝中的**都是不喜勋贵的,因为他们会得到荫恩入仕的机会,这样对科举入仕的**来说很不公平,即便是官家取消了一大部分的勋贵入仕,但终究还是有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门路和手段进入到大宋的朝堂之中。




宋缔 第两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内禅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官家,臣以为此事当以秘阁之议!宰执相公,三省六部的诸位相公今夜就应该留宿秘阁,以御前班直为守,彻夜讨论,三日之内拿出可行之法,三日之内定下可行之令并通传各部,十日之内当为妥帖!届时官家传位太子,大典与乾宇殿中,百官具备,昭告天下!”
所有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和激进的想法给惊呆了,回首望去不是“执拗相公”王安石还是谁?
三日之类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再用三天时间通传六部以及京中各衙门,剩下来的四天时间准备传位大典,所有冗长的过程全部要压缩在十天之内进行。
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大胆了!
而且王安石的意思是如同科举出题一般,把所有相公们都要监禁在秘阁商议,最大程度上的以防消息走漏。
这实在是太过惊人了,事关重大,若是一点也不走漏几乎不可能,所以王安石的办法就是让消息最大程度上的封锁。
即便是引起猜测也是毫无依据的猜测,没人会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禁中的禁军是不会,也不敢把消息散播出去的,除非他们的脑袋不想要了。
王安石的这一办法可谓是把赵祯都吓了一跳,他是想要快点传位赵旭,但即便如此是他也想不到王安石居然要把时间压缩到仅仅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
要知道皇帝传位太子,几乎都是在弥留之际,为了朝廷的稳定自然会以最快的速度让太子继位,可现在却并非如此,赵祯不不光活着,而且活的好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传位大典的速度就要慢上许多,以示对赵祯这位皇帝的尊重,十天多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彻底完成。
“王介甫,若是依照你的办法,那大宋便要天下大乱了!”
韩琦当众表示反对,在他看来王安石提出的这个时间实在是太仓促,甚至有些武断和愚蠢!
但王安石并没有退缩,相反而是先朝着韩琦一礼后才道:“依韩相公之见,如何才能让官家传位太子一事在大宋不引起混乱?即便是不依我之计,难道就平安无事?”
韩琦被王安石问的无话可说,确实如他所说,无论如何官家传位太子都会引起大宋的朝局乃至民意的动荡,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而眼下,唯有王安石的意见具有可行性,并且能够把影响降到最低,在场的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谁不知道王安石的办法虽然过激,但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此时终于没有人再度反对,事实上赵祯提前传位太子的想法非常具有诱惑性,却是如同官家所说,帝王提前传位太子,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太子的顺利继位,也能起到在权力过渡时稳定朝局的效果。
事实上赵祯提前传位太子的作法相当的开明,几乎是亘古未有的事情,皇帝正值壮年却要传位太子,并且辅助太子登基即位治国理政,这在某种呈上算是尧舜之举。
而作为朝臣,他们应该做的便是“致君尧舜”,此举开大宋以及华夏之先河,开历史之先河,朝臣们作为辅佐的臣子自然是要名垂史书的。
所有人都知道,官家已经把太子扶上了帝王位,眼下大宋的内政几乎都是太子在做,差的只是一个名头而已。
何况即便是官家传位太子,官家定下的规矩也不会改变,而整个大宋除了有些惋惜官家的提前退位,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既然官家要传位太子,那就趁早的好,王安石的办法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短暂的沉默后,众人也都支持了王安石的设想,所有人都知道,眼下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他们发现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官家传位太子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情,而且所有人在内心深处都是希望如此的。
这对大宋来说乃是一件盛事,紫宸殿的诸位相公都是了解上古历史的,自从官家把那份《竹书纪年》收录到了崇文院后,便有不少的臣子悄然去往借阅,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这些触目惊心的句子实在是让人诧异,但也让不少人开始怀疑上古时期所谓的禅让制度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而皇帝提前把帝位传给太子,虽然不是外禅也不是内禅,但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一种极为开明的了。
别的不说,即便是唐高祖传位唐太宗也是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而官家传位太子却是在大宋最为强盛的时候主动传位太子,这其中的意义便非同寻常了。
在三才的引领下,一群人进入了崇文院的秘阁之中,这里已经成为大宋最安全的情报机构,所有的消息都会分门别类的汇总到这里。
当然寻常的官员也能进出崇文院,因为崇文院的藏书是可以对外借阅的,但仅限于官员,而且赵祯最为开明的地方就在于无论官员的品级高低,都可以前往崇文院借书,且种类不限。
当然每一份借阅都是需要登记在册的,一旦丢失,损毁,遗漏,等等情况的发生,这将不是简单的赔偿问题,罚铜,降官都是轻的,若是珍贵孤本被损毁,那将会治罪。
但崇文院对外借书至今,从未出现过一例损毁,所有的官员都因为自己有权向官家借书而欣喜不已,借回去的书都是小心翼翼的收纳,谁敢磕磕碰碰?
只不过眼下这崇文院已经被相公们占据了,原本就有禁军把手的崇文院开始封闭,南北俩个宫门被迅速关闭,院墙上还站满了禁军。
四周高高的塔楼也是如此,规格之高超乎想像,毕竟是一大群相公在这里,并且要保证消息的不得外泄,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战时的规矩来。
因为这里有大宋最全面的情报和资料,所以有关传位大典的诸多事宜查阅起来极为方便,崇文院中的所有内侍也都被调集起来,他们的任务便是负责搜索相公们所需的史实资料。




宋缔 第两千五百章赵武灵王旧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宋缔最新章节!
1...698699700701702...7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