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写完了信,陶商随即交于赵云,请他派人送往北平郡,交给公孙瓒。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公孙瓒在读完这封信后,一定会将刘备调往易京,并留在自己的身边听用。
而刘备一旦到了公孙瓒的身边,他想要再离开北平,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如果真的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刘备真的和公孙瓒弄死刘虞的事沾上了关系,这位天下皆认为是仁义英雄的宗亲声望必将跌至谷底!
汉室宗亲相助外人弄死了汉室宗亲,还是太傅级别的……这是个什么罪名?
真到了那个时候,刘备就和历史上的公孙瓒一样,再也没有什么政治资本参加天下的角逐,基本就被排斥在中原政治中心文化舞台之外。
而刘备被绑死在公孙瓒的船上后,也只能尽心尽力的帮他对付袁绍,大幅度的延缓袁绍一统河北四州的速度与趋势。
袁公啊袁公,别以为天下只有你一个人是聪明人,你既然想算计盟友,那咱们就好好的掰掰手腕,看看谁能真正的笑到最后。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二十九章 沛国抗曹
青州和徐州在地缘上接壤,越过黄河下游,便是徐州境内,陶商等一众的行军速度很快,不久之后,便抵达了徐州之境。
回返到彭城之后,陶谦热烈的迎接了以田楷、孔融、赵云等人所率领的北地援军,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真挚的感谢。
值此时节,陶谦已经将沛国的人户大部分都迁移至了徐州内地。
而以金陵军为先驱的精兵猛将,也是尽皆布防在了徐州西面的前沿阵地沛国。
如此布置,防线已成,依照陶商的想法:曹操这个人老奸巨猾,他现在虽然是把手底下的兵将尽皆驻扎在梁国,但万一他声东击西,派出一支生力军绕过梁国走山阳郡而东向直袭彭城腹地,那己方就肯定是被动了。
所以,陶商还是觉得陶谦本人应该率领他的老班底丹阳精兵镇守在彭城,让彭城与沛国的主力兵马形成掎角之势,确保万无一失。
陶商的战略得到了陶谦的肯定和赞成,于是陶谦本人便率领麾下的丹阳精兵并孔融的北海郡兵和田楷的青州军驻扎在彭城,而曹豹则是率领徐州本部人马和陶商的金陵城本部人马驻寨在沛国的前线。
而沛国前线的主要指挥权,陶谦皆交付于陶商的手中。
在与陶谦匆匆计较了一些战事之后,陶商和赵云、郭嘉、陶应、李通等人一起,赶到了沛国的治所。
另外,陶商还向孔融借用了太史慈。
此时此刻,曹豹的徐州主力军和许褚,徐晃等人率领的金陵军,已经在沛国境内完成了布防,只等着曹操的大军前来进攻。
整个沛国上下,现有包括徐州领军的曹豹,以及辅佐他的曹宏、吕范、汲廉等人,另有金陵城的许褚,徐晃,陶基,徐荣,甘宁,周泰等将。
再加上这次随同陶商一起赶来的赵云,太史慈,李通等人,陶商自认为在优质的将领方面,自己未必会输给曹操。
但战争这种事,毕竟不是计算人头就能弄的清楚的,天时,地利,人和,谋划亦是缺一不可。
打仗可不是一加一并等于二那么简单。
陶商来到了沛国之后,立刻派遣校事府的探子前往梁国,紧密的监视曹操安插在梁国十路兵马的一举一动。
按照陶商的猜测,曹操的兵马很快就会杀将过来了。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屯扎在梁国的曹操军仿佛是生根发芽了一样,就是一动不动的驻扎在原地不动,他们丝毫没有要派兵冲击沛国的军事表现。
但曹操军表现的越是这样,陶商和郭嘉等人的心中便越不踏实。
陶商担忧的人是曹操,而郭嘉担忧的人,则是在曹操麾下任职的他的那些颍川书院的忘年交或是好友们。
荀彧,荀攸,程昱,满宠,戏志才……
那几个混蛋居然抱团在曹操那,郭嘉想想就头疼。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那些人毕竟是得了荀彧的召唤,曹操得荀彧一人归附,便等于得到了半个颍川智囊团。
毕竟荀彧在颍川书院的影响力,绝不是旁人能及的。
不若是自己当初没有被陶商这小子劫持到徐州的话,兖州的曹氏集团,现在或许亦是有郭某的一席之地吧?
就在沛国全军上下加急城防,囤积粮草,稳固操练的时候,一名声名赫赫的人物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来到了沛国治所的主府,要求会见陶商。
这个人,就是陈登的老父亲陈珪。
陈珪昔日曾是沛国相,后来却因为年纪渐大,身体不好,因此辞去了官职,并将家主之位传给了儿子陈登,其后便隐居在这沛国的陈家老宅中,不问世事了。
陶商是后世穿越来的,自然是知晓陈珪这老家伙人老心不老,他名义上虽然是退休了,但实则也还是有着一颗蓬勃向上,渴望发展的老骥之心。
毕竟他是陈登的父亲,想想陈登平日里那些隐晦表现,也就能猜到他家老爷子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若是真的安于享受晚年生活,这次也不会再来见陶商了。
陈珪德高望重,在徐州士族中名气极重,可谓是州宝级人物。
他亲自过来拜访,陶商就算是再忙于公务,也得抽出时间来见见。
两人在议事厅见礼之后,陶商仔细的打量陈珪。
不看还好,一看之下,陶商不由的直冒汗。
陈登很年轻,但他爹陈珪的年纪却太大了,满面的老褶子,一头白发不说,走道还是颤巍巍的,哆哆嗦嗦的好似风随时都能吹走了他。
他此时仅靠着拐杖支撑也不行了,身后还得有连个仆役一左一右的搀扶他走,而且每走几步,还要使劲的咳嗽几声,气喘吁吁的。
感觉上,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什么时候没都不奇怪。
陶商咧咧嘴……陈登那家伙,该不是看自己父亲要不行了,特意让他爹到我这来碰瓷的吧?
这要是一会,老头“嘎巴”一下子过世在了自己的府衙,自己浑身张嘴也说不清楚啊?
“陈大夫,初次见面,晚辈陶商,久仰大夫之名……”
陶商的话还没等说完,便见陈珪重重的一阵咳嗦,脸憋得通红,差点没背过气去。
“咳咳咳~~!啊呸!”
吐沫星子也因为咳嗦而喷了陶商一脸。
陶商抬手擦拭了一下湿润的脸颊,很是无奈。
“长公子,久、久违了。”陈珪咳嗦完了,气喘吁吁的跟陶商寒暄道:“我那不肖子在长公子手下为官,得蒙公子照顾,老夫、老夫、谢谢您了!额咳咳咳!”
陶商看着陈珪的惨相,急忙吩咐他的仆从搀扶老头子坐下,亲自给陈珪倒了一觞热水,唏嘘道:“陈大夫,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咳的这么厉害,沛国这边马上就要打仗了,乃是前沿阵地,十分危险……大部分的百姓都被我父亲迁徐州内地,您不回徐州,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陈珪喝了几口热水,把气喘匀了,虚弱道:“老朽风烛残年之人,在这住习惯了,不想动弹了,要死也得死在沛国,与老宅共存亡。”
陶商听了,心中不由暗笑。
这老头和他儿子,在历史上把吕布忽悠的跟三孙子似的,置整个徐州基业于股掌之间,他要是能与沛国共存亡,只怕是母猪都能生出大熊猫了。
陶商笑着问陈珪道:“陈大夫今日来此,莫不是对晚辈有什么指教?”
陈珪将气息喘匀了,方才道:“老朽这次来没别的,是想指点一下公子,未来三年内的取存致胜之道。”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三十章 老人精
听陈珪这么一说,陶商先是一惊,然后便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当中。
这老头子在历史上,就是扮猪吃老虎、能呼风唤雨的那一类人物。
只因这老头的眼光还是极为毒辣的。
他此次主动前来献计,而且一说就是说今后的三年,虽然不排除吹牛逼的可能性,但以他的本事倒也确实能够做到。
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来献策的。
这老头看着虚弱无比,实则确是个天大的祸害。
陶商心中虽然如此想,但面上却不能如此说,他笑着对陈珪道:“陈大夫乃是老前辈,昔日亦是我徐州士族领袖,无论是本领还是眼界,都远胜晚辈,晚辈愿意聆听……”
陶商的话还没等说完,便见陈珪又是一阵咳嗦。
“咳咳咳~,阿嚏!”
新鲜的唾液顺着喷嚏,再一次挥洒在了陶商的脸上。
陶商无奈的用手一抹脸,低头看了看,道:“陈大夫真是精于养生啊,这伙食搭配的很不错……今早儿吃藕了吧?”
陈珪摇了摇手,无奈道:“老夫岁数大了,只能是吃点素的,长公子见笑了。”
陶商一边起身,一边往自己的座位走去,心道你幸亏是吃点素的,你要是吃荤腥我这脸还要不要了?
陈珪见陶商往后走,急切的呼喊道:“哎,孩子,你往那么远坐干什么,快过来!离老夫近一些。”
陶商脑袋上一头黑线。
老家伙还挺自来熟,你自己嘴里喷的什么东西你自己心里没点逼数么?
无奈之下,陶商只得坐了回去。
却见陈珪匀了匀气,笑道:“我儿元龙,暗中前往兖州联系陈宫和张邈,欲在曹操的后方起事,这件事,想必是长公子为陶使君献上的计策吧?”
陈登将此事暗中告诉其父,并不在陶商的意料之外,反之他若是不跟他爹说,那才叫是真的令人奇怪呢。
“回陈大夫,此计确属晚辈所想,兖州名士边让为曹操所害,东郡的陈宫和张邈等人必然心中不忿,若是能说动他们联合西凉群雄,夺取曹操的大后方,则徐州之危自解!”
陈珪闻言点了点头,道:“若是在平日里,你这条计策,应是一条妙计,可惜这一次,却是未必会管用。”
陶商听的一头雾水,道:“陈大夫这什么意思?”
陈珪慢悠悠的道:“梁国被曹操屯扎了十路兵马,至今没有动静,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曹操此番攻打徐州是假,乘机剪出兖州内部的士族和西北诸侯的威胁才是真!”
陶商皱了皱眉,有些不信的看着陈珪。
他的意思是,曹操用徐州做幌子,将计就计?
不应该啊!历史上的进程可不是这样的,曹操确实是奔着徐州来的。
陈珪不知道陶商在寻思什么,他只是喘息着继续道:“若是换成平时,那曹操对兖州士族或许是不以为意,但如今天子已经被曹操掌握于手中,兖州和颍川士族对于天子的态度和倾向,直接决定了曹操日后权柄的轻重,他对于麾下的士族看管必然要远甚从前……如老夫所料不错,在迎接天子进入兖州后,曹操就已经动了剪除兖州士族的心思,因此才敢迅速的杀了边让!此番出兵徐州,至今不见一兵一卒入境,雷声大雨点小,摆明了不是针对咱们徐州的!”
又咳嗽几声,陈珪又补充道:“打从杀了边让的那一刻起,曹操的目标其实就只是引兖州士族和西北诸将来攻。”
听了陈珪的话,陶商顿时恍然大悟。
自己先入为主,被历史上的事件影响太深,此番却是先入为主了。
陈珪说的没有错,曹操如果真的有心要攻打徐州,依照他的能耐,应该是暗中集结兵马,以迅雷掩而不及之势火速奔袭彭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才对!
可曹操的行为完全不对呀!
这奸雄先是让天子下诏,斥责了陶谦,然后又是扬言要踏平徐州,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他叠被陶谦做了,甚至连十路兵马屯扎梁国逼境的事,在没出兵之前也那么早的散播于天下,弄的徐州上下一片慌乱,鸡飞狗跳,又是迁移民众又是找外援,还将全部的力量都安扎于沛国固守城池。
天下所有人都在瞩目曹,陶两方的大战。
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想到,曹操真正的目地,根本就不是要打徐州!
他早就想算计兖州的士族和西北凉州诸侯们了!
这一次他纯粹是想借着讨伐徐州报复仇的梗,将他们斩草除根,彻底的执掌天子,控制朝廷!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区区徐州,还不是随时手到擒来?
历史上的曹操没有想的这一点,为什么现在的曹操想到了?
陶商听了陈珪的话,分析出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天子提前被曹操掌握在了手里,因而使的他的政治素养和眼界在这个时间段有了较大的更新,因此他才会为了日后能够安定的控制朝廷,而做出了这种引蛇出洞的决定。
陶商脑袋上的汗在不知不觉间落了下来。
好大的一盘棋啊!
原来,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的真正本领。
“若依陈大夫之言,屯扎在梁国的十路兵马,都是虚张声势,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陈珪长叹口气,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那十路兵马的营盘和将领们的大纛旗都在梁国,每日兵马和粮车来回辗转不断,谁也不知道其营盘内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依老夫判断……这十有八九是假的,曹操真正的主力军,还是在兖州境内,等待着兖州士族们的谋反!”
“他这是要一举剪除内患么。”陶商摸着白净的下巴,眯眼道:“若是如此,我徐州的危难实际上不过是曹操为了除掉内患而布下的一个障眼法而已,实际上我徐州根本无忧。”
陈珪摆了摆手,道:“公子要是这么认为,那可就错了!曹操一旦剿除了兖州的士族内患和西北诸侯的威胁,那翌日他便可以倾尽全力攻我徐州,我们徐州还是有刀悬头颈之难,公子的眼光还是应看的远些,为我徐州的安危而行一步险旗!”
陶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陈大夫是想让我出兵兖州,乘着曹操平定内乱……灭了他?”
陈珪闻言,哈哈大笑,道:“西凉诸将不过是疥癞之疾,兖州士族亦是早在曹操的盘中,曹操若是有准备,对付他们花不了多长时间,公子有信心能灭曹操吗?”
陶商掂量了一下目前手中的实力,叹息道:“应该还是不能,曹操若是集中全力,转兵东向打我,反倒是引火自焚了。”
陈珪对陶商道:“出兵是对的,但一要瞄准对方的死穴!而且要达到咱们想要的目地,如此,方不至于公子冒险一回。”
陶商闭着眼睛,仔细的寻思了半晌,突然道:“陈公的意思是……目标是濮阳,夺取天子?”
陈珪摸着白花花的胡子,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
“目标可以是天子,但天子却不可以夺,公子要是把天子夺回徐州,只怕咱们徐州今后,便会成为袁绍、曹操、刘表、袁术,乃至于公孙瓒的首要目标了,目下实力不够,取天子还不到时机。”
陶商眨了眨眼道:“那陈公的意思是?”
“天子不可夺,但也不可使之置曹操掌中,空增其影响力,袁绍因为麾下士卒门阀众多,暂时也不能将天子迎往邺城,公子此番不妨乘着曹操平乱,将天子迎驾范县……”
话说到这,陈珪一个没控制住,又是好一阵咳嗦。
“咳咳咳,啊呸!”
陶商的面颊顿时又湿润了。
不过陶商这一次擦完脸后,却没有适才的闹心,反之,他的心情眼下着实大好。
陈珪,名副其实,着实是个老人精啊。
范县是什么地方?临于黄河之边,成郭狭小,庙堂不高,如何能安置天子?太委屈他了。
可委屈他也得住。
可问题是,范县位于黄河和济水的夹杂之间,他的西面就是河北魏郡,北面是青州平原,南面是兖州东郡,东面是北海与泰山,而东南面就是徐州的泗水。
把天子放在这,那就等于将天子置于袁绍,曹操,陶氏,臧霸,田楷孔融……甚至是公孙瓒都能有所把握的地方!
曹操敢怎么样?
而且日后曹操要是想打徐州,徐州北面的战场几乎就是成为绝地……谁知道曹操是去打徐州还是劫天子?袁绍他们肯定不能干!
如此,曹操若想战徐州,那就只能走兖州南部,大幅度的减少了徐州对于西面强敌的布军防线。
陈珪老头,端的是精明的很呀。
佩服!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三十一章 旧识劲敌
陈珪跟陶商说完这番话之后,又跟陶商闲话家常,唠了一堆关于徐州士族群体中的风闻趣事,老头子好久没出门了,今日非常开心,他喷了陶商一斤多的吐沫星子之后,方才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
陈珪老头走了之后,陶商坐在原地,苦思着他适才的话,久久的不能平息心中的感触。
少时,陶商随即派人将郭嘉招呼了过来。
郭嘉风风火火的赶到了议事厅,一进来便发牢骚道:“郭某忙着安排城防,演练骑兵战阵,一天到晚累的水都喝不上一口,你可是倒好,居然躲在此地接待士族老头!”
陶商长叹口气,道:“你若是愿意,下回可换你来接待他……保证能喝上不少口水。”
郭嘉很显然是没理解陶商话中的深意,不然非得揍他。
“说吧,陈老头都跟你说了些什么?让你火急火燎的就把郭某招来。”郭嘉笑嘻嘻的对陶商道。
陶商蜷指,轻轻的一弹袖子上的灰,随后方才一五一十的将陈珪的话转述给了郭嘉听。
郭嘉听了陶商的话之后,脸上的笑容也收拢了,渐渐变成了深沉的思虑颜色。
“你觉得陈珪说的,有多少可能性是真的?”陶商问郭嘉道。
郭嘉低着头,捋着下巴上的短须,闭着眼睛筹谋良久方才道:“五五之数吧,陈珪老头之言,确实是有这种可能性,曹操对我徐州之举,很有可能是虚张声势……毕竟戏志才那厮如今在曹操麾下,此人喜好出其不意,极善用奇,此策保不齐便是他向曹操进言的。”
“如果曹操真的是虚张声势,那陈珪要我出兵濮阳,将天子改迎到范县,此法可行?”
郭嘉一抬手,摆了摆手指道:“你也先不要急于一时,曹操如今势大,麾下兵多,他就算是将主力安排到西线去收拾兖州的士族和凉州诸将,也足够分兵保守天子和濮阳,咱们若是筹谋不妥,兵马一旦陷入到了兖州的腹地,一时间不能得脱,到时候不用曹操出马,就是荀彧、程昱那几个老物就能祸害死咱们,此事需得谨慎筹谋。”
陶商闻言感慨道:“奉孝兄对曹操麾下的谋士们知晓甚深啊。”
郭嘉长叹口气,一脸悲苦:“为了你这么个损友,郭某今后几乎得跟所有认识的旧友闹翻……你还不给郭某长月钱,彼其娘之。”
郭嘉的话中之计很是稳健,且对手实力非常,曹军中的智谋之士确实极多,陈珪的谏言再是有道理,徐州军也不能盲目的去兖州境内撒泼。
“那咱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陶商问郭嘉道。
郭嘉嘿然一笑,跟他卖了个关子。
“太平公子既然是如此问郭某,胸中想必是已经有所谋划了,你和我不妨将胸中计策皆写于掌中,然后看看是否相合,如何?”
陶商白眼一翻:“真是服了你了,这种时候居然还卖关子……来人,取笔墨来。”
少时,便有下侍将笔墨送了过来,郭嘉和陶商背对着背,各自将想法写于掌中,然后互相伸手,同时张开。
但见郭嘉的手掌中写着“梁国”。
而陶商的手中则写着“袭击大本营”。
郭嘉嘿嘿一笑,点头道:“不错,真是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皆同,看来咱们俩确实是想到一块去了……偷袭梁国……不过郭某得批评批评你这,什么叫袭击大本营?你就没点更文采的词了?郭某跟你在一块,着实是自贬身价了。”
陶商嘿嘿一笑,道:“拉倒吧,你自己看看你那一手烂字,我跟你在一块这档次才蹭蹭往下掉。”
“你懂什么,郭某这是狂书!”
正说话间,议事厅外一阵脚步声响,徐荣,徐晃,陶基三人匆匆忙忙的走进议事厅。
徐荣冲着陶商和郭嘉分别行礼,然后正色道:“府君!郭主事!曹军有动静了!”
陶商闻言急忙起身。
“怎么个动静法?”
陶基迈步上前,向陶商呈递上了一份奏报。
“从弟,沛郡下属的许多县城,在昨夜同时遭到了曹军的偷袭,得亏是我们提前将民众内迁,但沛郡的各处城池遭焚,损失着实是不小。”
陶商和郭嘉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少时,方见郭嘉问徐荣道:“都有哪几处县城遭了曹军的围攻?”
徐荣谨慎的为郭嘉列举道:“杼秋、太丘、酂县、符离、公丘、洨县、谷阳、蕲县,共有八县为曹军偷袭。”
“这么多?”陶商的眼睛顿时睁大了:“对方打的都是谁的旗号?”
徐荣禀报道:“根据探子回报,曹军攻打县城的战将分别是夏侯惇,李典,乐进,曹纯,曹洪,庞德,夏侯渊,于禁。”
郭嘉听到这,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
“八个县城,八名战将同时出马,目地何在?”郭嘉笑盈盈的考教诸将。
徐荣谨慎言道:“曹军大肆清扫沛郡四周的县城,莫不是想孤立咱们屯兵的相县,方便下次全力攻城?”
郭嘉摇了摇头,道:“不是,如郭某所料不错,曹军的意图,乃是想迷惑我军,让我们以为他们即将对沛郡大举进攻,因而谨慎坚守,不敢逾越半步……此乃困敌之计,看来陈珪老头的谏言,还是颇为中肯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