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等会,等会!你先把嘴闭上!”
曹操急忙抬手,打断了孙乾的话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他。
“你刚才话中的意思……是陶商害了我老父亲,捉了我兄弟,我现在要出兵打他,他却用我兄弟的性命来换我退兵,同时我还得再另付给他五十万钱?孙使者,你是这意思不?曹某应该是没理解错吧?”
孙乾笑呵呵的一点头,道:“曹公真乃是当世之英雄,一点就透,不错,太平公子就是这个意思。”
“我呸!”
曹操冷冷的盯着他,嗤笑道:“陶商小贼,多少年了,这幅臭德行怎么一点都没变?这条件在曹某的耳中,怎么感觉不是我出兵打他,反倒是有点像是他出兵灭我呢?孙使者,你来曹某这之前,到底弄清楚状况了没有?”
孙乾谦谨的一拱手,道:“有劳曹公关心,乾来之前,将此事弄的明明白白。”
“弄的明明白白的,你还……”曹操刚要出言喝斥,却突然福灵心至,脑海中似是想到了什么关键点。
不对!
这种交换条件,自己又不傻,怎么可能答应?
陶商那小贼乃是聪慧之人,绝不会大老远的派遣使者过来谈一笔根本不可能谈成的协议,他为什么要费这个多余的心思?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想到这里,曹操便不再多言,他挥了挥手,对孙乾说道:“使者且先去驿馆休息,待曹某仔细审定此事之后,你我再行定夺!”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三十九章 狮虎军,鹰蛇府
曹操让孙乾回返驿馆休息,然后便将目前与自己随行在济阴县的两位智谋之士找了过来。
与曹操同在此地的智士,现在有两个。
一个是前寿张令程昱,他原先叫做程立,在认识曹操后因为曹操的一个梦,而被曹操更名为程昱。
程立被曹操改了名,虽然很想骂娘,但曹操毕竟是他的顶头上司,轻易招惹不得。
别说是给他改名叫程昱,就是叫他程猫猫亦或是程狗狗,哪怕是程粑粑,他也得受着。
程昱是东郡人,不过与荀氏八龙的荀爽曾有交情,当年亦是驻足颍川,因此相比于东郡的士族,他和颍川诸学子,反倒是更显亲近。
另一位则叫做董昭,原本是袁绍帐下的参军,后来奉袁绍命去随张杨,李傕郭汜与吕布大闹长安之时,董昭奉张杨之命南下往帝都长安,名为进贡,实为观察长安形势,问题是董昭此人有私心,他早就看张杨不能成大事,便借从机会以张杨使者的身份留在了长安,以待天时。
后曹操偷迎天子,董昭因此与曹操相识,从此便被委以亲信臂膀之任。
此二人现在随同曹操驻扎在济阴县。
二人来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也不客气,随即与二人诉说了陶商使者对其所陈述的事,然后又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对程昱和董昭二人说了。
听了曹操的话之后,董昭和程昱各自思虑良久,仔细斟酌。
好一会之后,方听程昱开口道:“明公,徐州陶商夺下梁国,又以夏侯渊为质,来威胁明公退兵,此事本已是可笑之至,他却还另问明公要五十万钱,此等行径,殊于小儿胡闹无异,不过陶商此人近年来声名鹊起,恐不是庸碌之辈,因此怕是个中另有蹊跷。”
曹操摸着须子,脸色也显得很深沉。
对于陶商的本事,他自然是比程昱更加清楚。
“眼下兖州士族和凉州诸将行事在即,曹某布局多时,正是想借此机会将他们连根拔除,如此便是一劳永逸、万世社稷之所赖,可在这种时候,陶商小贼若是图谋不轨,在背后捅曹某一刀子,只怕会有些麻烦。”
说罢,曹操又看向了董昭。
董昭是个长相极为亲善的胖墩,整天笑眯眯的,看起来亲善和蔼,那慈眉善目的相貌犹如弥勒佛一般,与整日黑着脸,一脸严肃的程昱,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
听了程昱和曹操的对话,董昭一边笑,一边和善的宽慰道:“明公也不需过于忧虑,陶商打下梁国的兵马不过数万,且多为步卒,少有骑兵,就算是他与兖州的士族同时发难,以明公手中的兵力也足矣应付,眼下我们要揣摩的,就是陶商小贼心中所想的到底是什么?他究竟是否有意继续与明公为敌,或是有图谋兖州之心。”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道:“陶商那小子,说实话,曹某对他还是非常欣赏的,他年纪轻轻,深有谋略且多富智谋,这个人,能力绝对是有的,但他平日里办的那些事,着实又与市井之人无异……眼下曹某最揣摩不清的,便是其人志向如何!”
董昭笑着道:“这天下之人纵然是再有智谋,但若是胸中没有海纳百川,吞吐山河的格局与志气,也是无用,这眼下,或许就是可以看出陶商小贼胸中格局的大好时机。”
董昭这个人,虽然整天笑嘻嘻的看着是个老好人一般,但曹操深知董昭擅长揣摩他人的心理动态,这一点绝非普通人可比。
当下,曹操问董昭道:“公仁对该如何揣摩陶商此人,有何高见?”
董昭并不着急,道:“听过明公在兖州,已是开设培训精于查探和行刺的府衙,与陶商在金陵城的校事府相若……那个,叫什么府来着?对,鹰蛇府!不妨且先让鹰蛇府的鹰士去刺探一下梁国的陶贼动向,属下或可通过陶贼行事中的痕迹,推断其真意。”
曹操听了董昭的问话,顿时一阵感到脸上无光。
说实话,因为这事,他心中已经骂了陶商的老爹陶谦和他陶家的祖宗十八辈不止一千遍了。
曹操在全据兖州之后,便命夏侯惇在青州黄巾和昔日鲍信,刘岱,袁遗,桥瑁等旧军中抽取精壮之士,为自己组织了一支精悍的贴身步军,由典韦带领。
这支精锐的攻击步兵,和曹操最近刚刚开始建设虎豹骑一样,可谓是他手中的王牌部队,一支骑兵一支步兵,在曹操的思想谋划中,这两只部队将作为他的左膀右臂,跟随着他一同辗转千里,平定天下。
一切都很美好,但唯有一点美中不足,那就是这支攻击部队的名字。
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想给这支部队起名的时候,曹操的脑中就泛起“虎卫军”这三个字,就好像这个名字在冥冥中早以天定,注定可以将自己的这支兵马名扬天下,流传千古。
可问题是“虎卫军”这三个字,早就已经被陶商提前好几年用在了自己的护卫军身上了。
曹操现在若是跟陶商用一样的军队名称,那岂不成了盗版?
虽然知道事是这么个事,理是这么个理,可曹操不知道为什么,总觉的心中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怎么形容呢?就好像“虎卫军”这仨字是陶商从他这偷走的一样!
最终,在无可奈何之下,曹操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为自己的这支精锐步兵起了一个土的不能再土的名字——“狮虎军。”
每次一想到这个名字,曹操在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就抬手狠狠的抽自己几个大耳刮子,以示惩戒,抽的那叫一个威风八面,狠辣卓绝。
他也知道狮虎军这个名字太过难听,问题是他也没什么办法。
陶商的军队叫虎卫军,他曹操的军队最次也得用狮子命名啊!
其实用龙之类的命名会更容易好听些,但龙毕竟是代表天子的祥瑞之物,民间给普通的才士随意瞎叫个‘龙凤’之类的绰号倒是不打紧,但若是用在诸侯正轨军的名字上,多少会沾了一些僭越,惹人非议,除非是天子下诏亲封。
狮虎军这一茬的事刚过去,曹操组织的情报部门在起名上又遇到了困难。
当曹操得意洋洋的将“校事府”三个字说给了一众手下的时候,他手下的排名头号的谋主荀彧就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
“明公,我大汉文字万千,语意深远的词汇比比皆是,明公为何非要盗用那金陵城陶商起的名字,如此岂不是为天下士人取笑?”
曹操听了这话,当时就凌乱了。
我你娘,曹某啥时候盗用陶商起的名字了?
他娘的啥时候!!
当荀彧在曹操面前,将陶商麾下的机构已用“校事府”之名近三年的事实向他列举出来的时候,曹操悲愤的恨不能起倾国之兵踏平金陵城,将陶商抓到他的面前,狠狠的抽他二百个大耳刮子,以资奖励。
最终,在无可奈何之下,曹操给自己麾下的情报部门起了个和“狮虎军”很搭调的名字叫“鹰蛇府”,而那些负责刺探情报的成员,则被命名为‘鹰士’或是’蛇士’。
好好的曹魏集团核心部门,阴差阳错之下,愣生生的被弄成了不伦不类的动物马戏团。
陶商不知道,他在无形中,跟曹操做下的这个仇,可能比自己真的派人弄死曹嵩,还要严重的多。
……
几日之后,曹操麾下的鹰蛇士派人回来禀报,说是陶商在梁国正在清点各县的户口,查数人丁,核查在册人员的真实情况。
一听麾下的鹰蛇士这么说,董昭顿时恍然大悟。
他当即就向曹操谏言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陶商虽然奸诈狡猾,又富智谋,可惜格局终却不甚大,他没有吞吐天地的雄心和壮志,主公此番大可放心去对付西北诸将,徐州一方无忧矣。”
曹操听了这话,很是不明其意。
陶商不过是在普查梁国的人口,跟他有没有大志,又有什么相关?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四十章 旷世大作
见曹操露出了不解的神色,董昭清了清嗓子,随即开始向他进行解释。
“明公,普查梁国的人口倒也没有什么,不过从古至今,为将者攻下了一处新地,最常见的举动,要么是屠城减负,要么是保境安民,亦或是结好士族,可一上来就查人头的,倒也不能说是没有,但像是陶商做的这般细致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了。”
曹操对董昭的能耐还是很了解的,知道他接下来必有高论,静静倾听。
董昭继续说道:“如今的陶商,一边派人与明公和谈,一边火急火燎的清点梁国的人口,其深意不过是想用谈判的事情,与明公进行讨价还价的拉锯磨叽,而他本人则是乘着这个时间段,将梁国的人口向沛郡转移,因为他知道,梁国地处山阳郡和陈留郡之间,明公想要多回去,随时都可以出兵取回,而以徐州军目前的实力,着实是不足矣固守梁国。”
曹操闻言恍然大悟。
他用手轻轻的一拍额头,道:“公仁不愧是曹某麾下最善揣摩人意者,须弥之间便已经是知晓了陶贼的深意……不错!陶商派孙乾来这用妙才作为条件与曹某谈判,还弄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要求,分明就是等曹某与他讨价还价,他便好乘此时机,转移梁国的人丁……”
说到这里,便见曹操黑瘦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陶商小贼,着实是诡诈,跟曹某当初刚认识他的时候一样,就喜欢摆弄这些小聪明。”
程昱在一旁,见曹操含笑陈述此言,显得不慌不忙,心下略微有些诧异。
他拱手对曹操谏言道:“明公,陶商迁移人丁,壮大徐州的人口,其心志不小,明公怎地还会笑出声来呢?”
曹操闻言只是笑,并没有回答。
董昭在一旁替曹操向程昱解释:“仲德公,陶商用夏侯妙才做幌子与主公谈判,迁移人口的举动,虽然也可称之为高明之举,但值此非常时节,他不寻思与西凉诸将东西联合,图我兖州,而只是一味的行这固守保命之举,说白了,便证明此人格局不大,绝非图霸天下之才,与河北的袁绍断然是不能相比的……说白了,我看他倒是与荆州的刘表有些类似,虽有大才,却无吞吐天地之志!”
程昱闻言,这才恍然而悟,心中对董昭善于踹某他人的本领,又多了几分佩服。
董昭这样的人,不会成为军事高手,但他绝对是个政治能人。
曹操站起身来,缓缓言道:“更重要的是,如果陶商现在真的是想迁移人口回沛郡,那他则必无图我兖州之志,如此,曹某便可以放手施为,对付兖州的内患与西面的凉州诸将了。”
董昭拱手道:“恭喜明公,内患和凉州诸将一定,假以时日,关中之地,亦将归明公统辖也。”
曹操笑着道:“不过,此时还不能过早的下决断,且先派人往延津渡口,让夏侯惇和曹仁整备兵马,随时准备平定兖州祸患,曹某且留在此地,跟陶商继续谈判,一则迷惑小贼,二则也是借机在好好的观察观察他,到底是不是真如咱们猜想的那般。”
……
次日,曹操随即再一次接见了孙乾。
这一次的曹操,很显然没有上一次那么愤怒了,他装模作样的对孙乾说道:“汝主陶商,派你过来对曹某陈述了和解条件,曹某细思良久,本不欲答应,父仇不共戴天,就算我老父之仇未必是陶氏父子所为,但我老父之命毕竟是陨于徐州,陶氏父子终有监察失利之责……不过念及如今社稷动荡,四方贼寇扰攘,为了国家的安定,陶商的建议曹某倒也不能不是接受。”
孙乾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冲着曹操深作一揖:“多谢曹公如此深明大义,公果然是大汉的股肱之臣,朝廷有曹公在,真乃是社稷之福也。”
曹操缓缓的一抬手,慢悠悠的道:“且不忙谢,曹某的条件你还没听呢。”
孙乾闻言顿时一愣。
“条件?我们提出的条件,曹公刚才不是答应了吗?”
曹操冷冷一笑,道:“你倒是挺能装憨!谁说曹某答应你们的那些胡言乱语了?你回去告诉陶商,他若是想要曹某罢战,需得做到四件事。”
孙乾心头一跳,道:“还请曹公示下。”
“第一件,将妙才好生给曹某送回来,妙才若是少了一根头发,曹某便撅他陶氏三代祖坟!”
孙乾回答道:“自然。”
“第二件,陶氏父子必须要亲自在徐州开坛设祭,在我父亲和弟弟的灵位前三跪九叩,忏悔治理辖境不严之过!”
孙乾面色一白,道:“这个?”
曹操不管他,继续道:“第三件,徐州自今年起,每年给曹某,哦,不!是朝廷!每年给朝廷上纳钱一百万,战马三百匹,牛羊各一千头,麟趾金三千,第四件,让陶氏父子两年之内,必须找到害死我父和我弟的真凶,并将贼首献于曹某麾下!”
说完之后,便见曹操重重的敲了敲桌案,道:“四件事有一件做不到,曹某便立刻出兵,踏平徐州!”
饶是孙乾一开始也知道曹操不会有什么诚意,此刻也不由得张口结舌,讶然道:“曹公,你这也太欺负人了!”
曹操哈哈一笑,大刺刺的拍手道:“回去告诉陶商,曹某这次就欺负他了!他能怎么样?”
孙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拱手道:“曹公的条件,孙某回去,定然会转告于太平公子,绝不会疏漏一条……不过,唉!可叹我家陶府君对曹公情谊一片,可曹公居然如此难为我家府君,着实是可悲,可叹。”
曹操闻言并不恼火,道:“姓陶的小贼害我父弟,攻我梁国,擒吾宗室亲信,还言什么情谊不情谊的?可笑。”
孙乾沉默了一会,方道:“陶公子近年来,多研诗词,著有不少足矣流传后世之佳作,只是一直不曾公诸于世,今番乘此机会,特命我送了来于曹公鉴赏,孙乾向闻曹公喜爱诗赋,当年在洛阳亦是与我家公子各自做出流传千古的锦绣诗篇,名动一时,何其今日却忘记了当年的情谊初衷,着实是令人伤感。”
曹操听到这先是一愣,接着想起当年自己与陶商一同在洛阳做出的诗词,彼此互相佩服,心下甚感唏嘘。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恍惚间,物是人非,四年过矣。
“将你家太平公子近年来新作的诗篇,拿来与曹某看看吧。”
孙乾拍了拍手,命人将装载着诗篇的箱子呈递了上来。
曹操打开箱子后,看见那里面是一卷一卷的厚厚的简牍,足足有十数卷之多。
曹操见状先是一愣,接着似有些怀念。
当年在洛阳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小子贪财刁钻,不务正业,且沉迷与奇淫巧技。
其虽有才华,但此等行径,却着实不是能一统四海的人应该做的。
如今他天下大乱,正是用心图霸之时,他还却有这么多闲暇弄这许多闲作?
呵呵,看起来董昭的分析是对的,此子的格局,还是不够宽大啊。
曹操随意的拿起一卷简牍,翻开来看。
“灼灼西颓日,余光照我衣。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曹操读完之后,捋着须子回味了一下,感慨道:“好小子!这么多年了,这笔头子却还是着实没有落下!”
说罢,又拿起一卷简牍,随意的翻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读罢,曹操又是感慨一声,点头赞道:“好,不错,好个小子,他若是不当诸侯,改行去当作家,想必定有所成也!”
曹操好久没有这般的雅兴了,他看完一卷又一卷,读完一卷又一卷,看着那些陶商从后世魏晋时代摘抄的诗词,只把曹操看的是越来越兴奋,性质越来越高昂!嘴中亦是不停的反复念叨着“好,好。”
少时,曹操又拿起一卷简牍,但见其间的字密密麻麻,很显然并不是诗词,瞧这内容反倒像是一部著书。
曹操见状顿时一愣,朝着标题细细瞧去,但见标题上,赫赫然的写着三个亮眼的大字。
《金瓶梅》。
。m.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四十一章 勤勉好读
当天夜里,济阴县的曹操书房内,灯火通明,一宿未灭,也不见曹操本人从书房出来,侍从送来晚饭和夜宵,曹操也只说不饿,让送饭的使者赶紧回去,不要打扰他老人家清修。曹操一宿不吃饭不喝水,中途只是让侍从送了两次抹布过来,如此一夜如豆而过。
第二天清晨,曹操依旧是没吃早饭,只是把自己憋在书房内苦读。
程昱和董昭来见曹操,听说侍从说起了曹操的情况后,二位谋主顿时就有些不淡定了。
曹公一宿不眠不休,莫不是得了什么邪病乎?
二人也顾不得礼仪尊卑,急急忙忙的奔着曹操的书房跑去。
此时的书房内,曹操正一脸郁闷的看着桌案上的那卷奇书的上半部,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与烦躁。
虽不知道这部作品是不是陶商本人所做,但曹操不得不承认,此书的文笔着实是极好的。
内容翔实,形式多样,感情色彩生动,特别是文字细节处理手法,可谓是栩栩如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曹操快四十岁了,也算是博览群书,但却从没读过以描写人物行为互动为主体,且细节处理手法如此细腻的精品。
着实是爽点十足啊,太汝母的过瘾了!
问题是,陶商那小畜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居然只在箱子中放了那部奇书的上半部,下半部内容,曹操把箱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
最让曹操感到惊讶的是,陶商居然还在最后一卷的小注中,列出了一些别有深意的人名,并以夸张的手法,将她们无限捧高。
什么襄阳刘表之后妻蔡氏。
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杜氏。
张济之妻邹氏。
袁术之妾,朝廷司隶冯方之女冯氏等等。
反正都是别人家的媳妇,而且这些媳妇的容貌绰约之风,也被陶商神来之笔的适度夸张。
这一宿下来,只把曹操看的火呲撩的,浑身燥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意犹未尽。
现在最让曹操闹心的是……这姓陶的居然只写了一半!
到关键时刻却戛然而止了!
姓陶的小犊子这么不讲究吗?后面的内容是啥呀!
你倒是给我更新啊!断章狗!
你小子给曹某写一半到底是要闹哪样?
曹操把箱子中的那些诗词,统统倒在地上,然后用脚踢到一边。
对那些诗词,曹操已经没兴趣了。
他只是一个劲的在简牍中扒拉着还有没有关于陶氏的后续内容。
找了好一会之后,曹操彻底的失望了。
刚想仰天骂几句脏话,突然便听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程昱和董昭“明公,明公”的喊叫声亦是已经依稀的传了过来。
曹操一听见这俩人的喊叫声,心下顿时知晓要糟,他手忙脚乱的收拾着手中的那些简牍,将它们统统的塞进了那个木箱子里面。
就在曹操刚刚将木箱子盖上的时候,却见程昱和董昭已经是惊慌失措的冲进了屋内。
“明公,身体安好乎?”
程昱的年纪不小了,已是五旬有三,基本已经是可以当爷爷的岁数了,这几步大跳,差点没要了他的老命。
但为了主公,程昱顾不得其他了。
曹操刚刚摆正了姿势,端坐在桌案前,一张黑脸隐隐的似是有点发红。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咬着牙关勉强露出了一丝僵硬的笑容。
“二位先生慌什么,大清早的这么着急?曹某身体无碍啊。”
董昭闻言长舒口气,拱手欠身道:“明公恕罪,我二人适才听侍从说了明公昨夜一宿不眠,水米未尽,心下着慌,因此特意赶来查看明公你的情况,属下等一时情急而入,行为有所僭越,还请明公见谅。”
曹操闻言,既尴尬又心虚的笑了两声,没说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