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子龙兄弟……你不愿意留在我这里?”陶商试探着问赵云道。
赵云苦笑一下,摇了摇头道:“云自打入仕以来,所碰见的人中,对云最为器重的,无外乎陶府君……陶太傅对我的看重和情谊,云尽皆看在眼中,心中亦是深为感激。”
陶商闻言疑惑的道:“子龙兄既然不讨厌陶某,那为何不愿意留在这里帮陶某呢?需知我绝不会亏待子龙你的。”
赵云沉默了一会,方才徐徐道:“赵云并不是不愿意留在徐州,只是我这心中想不明白,亦是不甘心……云自打投奔到北平郡之后,对公孙太守可谓忠心耿耿,临阵不退,逢战必先,且从无疏漏,可是,为何公孙太守对云,却无一点留恋之意?甚至连书信或是军令都不愿意给我下一封……只是让田豫口头与云阐述!”
陶商这才听明白了,赵云这小子是因为不明所以的事而被弄的有些自卑了。
这属于心理问题,得略作疏导。
陶商清了清喉咙,对赵云道:“陶某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屁孩叫做孟子,孟子的家住在一个坟圈子旁边,天天晚上那坟圈子鬼哭狼嚎的把孟子吓的直尿炕,后来孟子他老娘就高价在城内的市集商圈附近买高档房,但那地方旁边住的都是各种小富豪,风气非常糜烂,孟子的老娘一看这地方还是不行啊,最后实在没办法了,竟是咬紧牙关在城内学宫的附近给孟子买了一间学区房……从那以后,受到周边良好环境的影响,孟子变成了一个勤学上进的好孩子……”
赵云听这故事听的直牙疼。
好好的一个《孟母三迁》,愣是让他讲成了这幅鸟样。
陶商继续对赵云道:“正所谓海观河伯,也有可取,天视井蛙,也有别悟……离开了原本的环境未必就不可行,天下之大,比原本所居好的地方也未必没有,所谓视之又能,不自以为能,视天下人人为师,自甘为徒,不耻学人,于是能人明日变更能,强人自成强中手,子龙兄又何须仅仅只把目光聚焦在公孙太守一个人身上呢?这个天下大的很!”
赵云呆愣楞的看着陶商,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人一样。
少时,方见赵云明悟道:“好一个能人明日变更能,强人自成强中手……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与其自怜自哀,云倒不如图强做事,干一番大事业于天下人看!届时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陶商笑着拍了拍赵云的肩膀,道:“这才是常山赵子龙应该有的志气!”
二人正说话间,又有裴钱进帐向陶商禀报,说是太史慈请见。
少时,太史慈进了帐内。
一进帐,便见太史慈恭敬的向着陶商一拱手,道:“太傅,慈已经向孔北海致辞,陈说欲往扬州见刘使君,以报当日刘使君相邀之情,今日特来见礼。”
陶商闻言一喜,笑道:“子义言下之意,是想随陶某一同返回金陵城?”
太史慈重重的点了点头,道:“目求离朱之明,耳索师旷之聪,慈与太傅相处数月,深觉受益匪浅,天子一事,府君将陛下安置于范县,不予掌控,更是超脱于天下诸侯之上,此等忠臣君子,慈原先从未碰到过……慈此番辞官,愿随府君去金陵城,如蒙不弃,从今往后,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陶商听这话听的浑身舒坦,心中不知为何竟然蹦出一种少有的桀骜飞扬之感。
他压制住略有些激动的心情,思虑了一下,回身从武器架上拿下了那柄倚天剑。
陶商走到了太史慈的面前,将倚天剑交到了他的手中,道:“这柄剑,和子龙兄从夏侯恩身上缴获的青釭剑乃是一对,青釭剑已经由子龙兄佩戴,这柄倚天剑,就交给子义执掌!”
“这!”太史慈顿时一愣:“此物未免太过贵重了吧?”
“宝剑配良将,此剑在陶某的手里,并无多大用处,可若是交给在战场上驰骋的英雄,最是相得益彰,子义还是不要推辞了。”
太史慈天生也不是个矫情的人,见陶商说的这般郑重,也不再推辞,他欠身伸手,接过倚天剑。
看着太史慈接过了倚天剑,陶商来回扫视着二人,突然豪言道:“今日得蒙两位猛将皆愿留在我金陵城,再加上咱们仨个意气相投,陶某突然有了一个好想法,就是想值此时机,我与两位兄长结为异姓兄弟,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知子义和子龙意下如何?”
“结为兄弟?”
赵云和太史慈顿时愣住了。
在这个时代,彼此义结金兰倒也是没什么。
但重就重在这个身份。
陶商乃是天下知名的太平公子,如今又当上了太傅,而赵云不过是冀州之地的一名武夫,出身门第并不是很高,太史慈昔年虽有官职,但也是早以抹为白身。
以陶商今时今日的地位,别说是太史慈和赵云这样的身份,就是豪门的士族子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跟他轻易搭上关系的——更别说是义结金兰了。
赵云低着头,没好意思搭腔。
太史慈则是拱手道:“太傅,如此行径……是不是有些过了?慈的身份,若与太傅结拜,只怕是僭越。”
陶商摆了摆手,笑道:“有什么过的?能跟你们两位豪杰结为兄弟,乃是陶某的荣幸。”
“但我的身份?”
陶商眉头一挑:“我观你们二人也应该是和陶某一样,不顾及世俗偏见的好汉子,怎地也对这身份门第之事这般看重?着实是落了下乘!”
一听陶商这么说,太史慈和赵云不由的在心中大家感慨。
温温如玉的君子,心胸广博的丈夫,说的或许就是眼前的这个人吧!
少时,却见赵云拱手,朗声道:“承蒙太傅不弃,云愿与太傅义结金兰,从今往后,同甘苦共患难!”
太史慈亦是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慈便也不推诿了……听说当年刘关张在涿郡桃园三结义,其后三人皆成名,此故事流传天下,如今慈与子龙和太傅结拜,这结拜的地点,却不可选的差了!至少不能弱于刘关张才是。”
陶商摸了摸下巴,仔细的琢磨了一会,却是没想到什么好地方。
赵云却是突然醒悟道:“听说离这十里之外,有一片菊花园,今朝正是开的茂盛,其间美景非常,我三人不妨前往此处,在菊花园内结拜,如何?”
“菊园三结义?”太史慈闻言一喜,道:“此言甚妙!我兄弟三人日后必可流芳千古。”
陶商的脸色却不太好看了。
人家刘关张是桃园三结义……听着多有感觉。
自己可倒好,这算是什么?
菊园三结义?
在这个时代听起来,倒是没有什么。
可若是千年之后,太史慈,赵云,陶商的结拜事迹一旦在史书上记载……那后世的那些碎嘴子会把他们三个称为什么?
菊花三兄弟么!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复仇
郎朗的晴空,清风徐吹,菊花园内一片芬芳,正所谓“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其雅句中形容的,便是这股子自然的奇景。
放眼望去,满地都是一朵一朵黄灿灿的大菊花,陶商的心中不由唏嘘非常。
两世为人,第一次和别人焚香叩头的结拜仪式……就要在这些黄灿灿的大菊花堆里进行了。
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不幸。
裴钱等一众虎卫军将士们在场间替陶商等三人安排布置,焚香置炉,摆放贡品,准备三牲,并设立桌案。
许褚和郭嘉两人在一旁抱着肩膀瞅着,眼眸中的目光复杂莫名。
两人的目光一点都不嫉妒,反倒是有点……同情的意味。
陶商对着他们两个人招了招手,道:“要不然,也算你们俩一份?”
许褚和郭嘉互相对视一眼。
接着便见许褚心虚的嘿嘿一笑,使劲的摇了摇头。
郭嘉亦是清了清嗓子,道:“郭某是文人,不兴结拜的这一套……你们仨继续!不用理会吾等。”
实话实说,在他们俩的心中,当陶商的结拜兄弟,也未必是什么好事。
赵云和太史慈,那属于是没看清他们的真面目,才会中了姓陶的道。
许褚和郭嘉则不同,他俩太了解陶商了。
跟他结拜,名义上是兄弟,估计最后得跟使唤儿子差不多。
少时,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见陶商,太史慈,赵云三人同时跪拜,上跪天,下叩地,口中念叨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誓词等等,在众人的观摩和见证下,结成了异姓三兄弟。
太史慈年二十八岁,最为年长,为大兄。
赵云年二十五岁,次之,为二兄。
陶商二十一岁,为三弟。
饮酒之后,礼成。
菊花三兄弟,于初平年间,在汉朝的土地上,正式登场。
……
濮阳城,贾诩府邸。
前线的奏报已经被人送回了濮阳,范县那边所发生的事情,自然而然的被鹰蛇府的鹰士带回给了贾诩。
在知晓了陶商卖官的事情之后,贾诩在人生中第一次有些发傻了。
不对啊!
这算是个什么情况?
自己本来是苦口婆心的给天子刘协画下了道道,让他册封陶商为大将军,以便让陶商日后成为被袁绍针对的主要目标,借此利用袁绍对陶商进行报复。
可结果陶商不但没有当上这个大将军,而且反倒是将这个大将军的职位卖给了袁绍。
听说众诸侯纷纷从陶商的手中买走官位,帮他筹钱为天子在范县建设宫殿,重建朝廷……如此一来,怎么他反倒是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了?
听说了这件事之后,贾诩顿时有些慌张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着实是出乎老毒物的意料之外。
而且如果不出贾诩所想的话,陶商必然已经知晓了向天子献计的人是自己。
不论陶商会从哪个渠道知晓自己的事情,但毫无疑问的是,自己隐秘的智士身份一定是被这小子发现了。
贾诩的心下不由有些憋屈。
活了五十年,想不到自己的毒计竟然一朝被别人破解了!
而且破解自己计谋的人,岁数还没有自己的儿子大。
这对于贾诩来说,着实是一个奇耻大辱。
而且姓陶的若果真是从天子那边知晓了自己的本事,那对于自己今后的安全着实是不利的。
贾诩是一个不愿意出风头的人,他喜欢躲在幕后操纵一切,不让他人看穿自己的真身……说白了,这样的人在精神上,可能也沾了点毛病。
可如此一来,知道了贾诩是天下智士的陶商,在老毒物的心中,就成了一个必须要斩除的人物。
此子年纪轻轻,就有这般手段,能够轻描淡写的化解自己的毒计,待日后成熟了,那还得了?
想到这,贾诩心下略作筹谋,又心生一计,随即提笔奋笔疾书,准备向曹操进献报仇之计。
……
范县的事情有了着落之后,众诸侯临界的兵马开始徐徐的向着自己的属地而撤,而那些诸侯使者亦是早已起行,回去向自家的主公复命。
天子此次共计卖官三十余位,获得了一大笔钱财,足够天子建立宫殿,在范县立朝,不过天子手中目下却没有足够的人夫,于是便向太傅陶商求援。
帮助天子建立宫殿,也是一件关乎于天下脸面的大事,陶商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刘协,说他回兵徐州之后,自然会征调民夫,来范县帮助刘协建立宫殿。
面对毫不推脱的陶商,刘协的心中再一次的充满了感激之情。
陶太傅,真是个讲究人啊。
陶谦的徐州军已经先行撤军了,但陶商的金陵军却并没有着急行动。
他还要在观望一阵,以免诸侯当中有哪个人真的不要脸,去而复返,不顾其他诸侯的利益而将天子劫持。
虽然这种事情的概率极低,甚至可能会落的个被其余诸侯联手整死的下场,但陶商认为多少还是小心一点较好。
就在陶商的金陵军在驻步观望的时候,一名曹军的信使前来陶商的军寨,并送上了曹操的书信。
一见是曹操的书信,陶商的心顿时就提到了嗓子眼,潜意识里更是多了几分小心。
阅览了一下曹操书信中的内容……原来曹操是想与陶商讲和,并请求陶商释放他的宗族亲将夏侯渊和夏侯恩。
虽然曹操书信中的内容写的非常诚恳,但陶商打心眼里不相信他。
依照他对曹操的了解,曹操不可能会简简单单的就是要赎夏侯渊二人回去,即使夏侯渊是他的宗族亲将。
他一定是在筹谋着什么,借机要弄死自己。
“曹司空言,太傅若是肯释放我军中的两位将军,无论是出什么条件,司空皆愿意答应。”使者见陶商看完了曹操的书信,随即补充道。
陶商沉思了片刻,方才对使者说道:“当初曹老太公身死于徐州境内,实乃是意外之事,与我父子无关,其后却衍生出了这么多的误会,陶某深感愧对徐州军民……我也不想跟曹司空闹的过僵,既然曹司空想要回这两位夏侯将军,那陶某答应司空便是。”
使者闻言不由大喜过望,忙道:“不知太傅想要什么条件作为交换?曹司空说了,只要是能力所在,他皆可照办。”
陶商在使者的脸上看不出什么破绽,心下估摸着曹操可能是骗了这个使者。
此人可能确实是奉命来与自己商讨交换夏侯渊和夏侯恩的条件的,并不晓得曹操在背后搞了什么名堂。
陶商仔细的寻思了一下,突然道:“听说曹司空的马厩中,有两匹当世的良驹,一匹叫做绝影,一匹叫做爪黄飞电,陶某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实在且不贪婪,若是曹司空愿意,不妨就拿这两匹良驹来和陶某做交换吧。”
使者闻言不由一愣。
本以为陶商会借机提出什么匪夷所思的要求,想不到,他居然张口要两匹马?
这不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吗?
使者呆愣楞的看着笑盈盈的陶商,道:“太傅,您、您可当真想清楚了?”
陶商轻一点头,道:“想的非常清楚,你回去跟曹司空讲,陶某只要此二物,别无他求。”
……
信使回了曹营,随即向曹操禀报。
听了信使的汇报之后,曹操让他先行下去,然后与程昱商量:“仲德,依你之见,姓陶的可是看出了曹某的意图?”
程昱思索了一会之后,方才道:“若是陶商用金银或是城池作为交换,或许他已是看出了什么破绽,但用两匹战马……司空,听闻陶商在首阳山与吕布鏖战之时,就曾为了赤兔马而放过了吕布的性命,这小子好像对天下良马颇是独情,如此看来,眼下之事,倒还真不似假的。”
曹操闻言冷冷道:“好,既然如此,那曹某就将绝影和爪黄飞电让与他又能如何?且先将妙才换回来……曹仁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程昱冲着曹操一拱手道:“各部战将,已经是准备就绪,只等主公一声令下,便会在陶商撤离范县的途中金陵军展开雷霆一击。”
“甚好。”
曹操使劲的握了握拳,低沉道:“陶家小贼,害曹某丢了天子,这口气曹某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的,说什么也得借着交换俘虏的机会,让汝知晓一下曹某的兵势之强。”
……
黄河北岸,袁绍大寨。
袁绍在将兵马回返到范县之后,竟是突然不动了。
他连夜召来了田丰,沮授,许攸,逄纪,郭图五人。
“明公,怎么一过了北岸,就立刻歇兵,不返回邺城了?”田丰性格最直,当先向袁绍发问。
袁绍阴沉着脸,慢悠悠的道:“袁某本欲回兵,但突然想通了一件事。”
逄纪奇怪的看着他:“明公想通了何事?”
“曹阿瞒!”袁绍一字一顿的说道:“袁某最近被天子在范县立朝的事,弄的思虑繁多,险些忘却一件大事……就是曹阿瞒,以袁某对他的了解,姓曹的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我料众人兵马一撤,曹阿瞒必然会举兵攻打陶商,报复天子被劫之事!”
沮授听了这话,摸着胡须沉思良久:“我等对曹操并不熟悉……主公此言当真?”
袁绍嘿嘿一笑,道:“我跟他认识的年头都二十多年了,如何还会不了解他?就像曹操了解袁某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许攸站出来说话了:“明公,莫不是想渔翁得利?借此机会,铲除曹,陶?”




三国有君子 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战场九里山
陶商的帅帐内,陶太傅和一众将领与谋臣们正在商讨这一次与曹操交换人质的策略。
郭嘉身为首席军师,当仁不让的第一个发表了言论。
“此时天子已经安居于范县,并卖官于天下诸侯,独自立朝之事已为天下诸侯默认,值此时节,曹操纵然有再度劫持天子之心,只怕也是不敢,他从西凉诸将手中带走天子可谓救驾,也眼下若再这般行事,便是劫驾之举了。”
陈登很是赞同郭嘉的观点:“曹操胸中的这口恶气难平,自然而然的便想到的是要对付太傅,以报此深仇。”
陶商扶了扶额头,唏嘘道:“如我所料不错,曹操应该是打算乘着交换俘虏之机,乘我军不备,对咱们进行突袭……就是不知道他打算以何种方式来打这场仗?”
郭嘉胸有成竹的道:“彼无外乎有两种战法,一则乃是乘着交换俘虏之机冲阵,二是在交换俘虏之后待我军退去后冲阵,以曹操之能,断然不会施展第一种战法,一则过于明显,容易被我等识破,二则夏侯氏二将毕竟乃是其亲族将领,若非到不得已之时,曹操想必还不会如此为之,毕竟曹军的主要统兵将领,还是曹操的宗族兄弟,如此行事容易失却宗族之心。”
陶商笑了笑,道:“我上次为了麻痹曹操,特意提出让他拿绝影和爪黄飞电来交换两名夏侯氏的将领,我当初在首阳山曾用这个方法弄来了吕布的赤兔马,如此曹操必不疑我。”
陈登站起身来,对陶商欠身行礼:“话虽如此,但人质还需与曹操认真交换,以免露出破绽。”
陶商点了点头,道:“此事陶某省得。”
说完之后,陶商将头转向了郭嘉,道:“交换完人质之后,想必曹操就会驱兵追来了吧?”
郭嘉扑了扑袖子,道:“曹操与我们交换完人质之后,以为我军松懈,必然会驱兵来追,届时咱们需得寻优势之地布好阵势,方可与曹操一决雌雄。”
陶商一听这话,心中便不由得有些落寞。
挑选地形与曹操决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己方没有成规模和强有力的骑兵而导致的。
赵云在生擒了夏侯恩之后,曾经对自己汇报过镇守濮阳的虎豹骑实力极为强横,其战力稳在白马义从之上,而且那支骑兵,还仅仅不过是虎豹营的一个分支。
如果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主力军正面抵抗,徐州军的骑兵和步兵,绝无抗手。
可是应该在什么地方与曹军进行对决呢?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徐荣站起身来,冷冰冰的道:“末将倒是一个好去处,适合安排我徐州军与曹操对阵!”
陶商急忙询问道:“何地?”
徐荣欠了欠身,然后走到陶商身后挂在屏风上的皮图旁边,一边比划一边言道。
“范县之地,乃是天子目下安居之所,又被天下诸侯所瞩目,曹操眼下必然不敢轻易在此处与吾军动手,以免为其他诸侯抓住把柄,末将料定曹操必然会待我军抵返徐州边境之时,再行突击,如此,咱们便可以取道九里山古战场,排兵布阵与曹操相敌。”
“九里山?”陶商摸着下巴,喃喃低语。
“正是!”徐荣朗声道:“末将从金陵城来沛郡时,曾特意前往九里山考察地形,其地状若蜿蜒的虬龙,群山环抱,易守难攻,因山地较多,骑兵不便施展,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传韩信曾在此布十面埋伏之阵破西楚霸王项羽,咱们若是驱兵至此,或可与曹操一战。”
陶商的眼眸顿时一亮,恍然而悟道:“我想起来了,自古便有民谣——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说到这,便见陶商站起身来,对诸将吩咐道:“徐荣,你领一支精兵,先行前往九里山处考察地形,以便我大军抵达九里山之后,能够迅速布防。”
徐荣拱手:“诺!”
……
三日之后,曹操按照约定与陶商进行人质交接。
陶商送返了夏侯渊和夏侯恩给曹操,而曹操则把自己的两匹名马,绝影和爪黄飞电给陶商送了来。
虽然只是为了麻痹曹操,但陶商也是打从心眼里感到高兴。
法拉利已经到手了,如今绝影和爪黄飞电也到手了。
四大豪车全部收集的梦想,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
陶商给绝影取名叫“保时捷”,给爪黄飞电取名“劳斯莱斯”。
好像就差兰博基尼了。
以人换马的事情结束后,金陵军随即奔着徐州的方向匆匆而撤。
与此同时,在祁乡之地——曹操主力军的屯军之处,曹军的主力部队也已经准备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以夏侯惇,曹仁,曹洪,庞德,阎行,曹纯,典韦,李典,于禁等为主要战力的曹氏将领,正枕戈待旦,等候着曹操向他们下达起兵攻打金陵军的军令。
这一次的对阵,不再是任何一支曹氏偏师,而是由曹操本人率领的曹兵中军主力。
1...154155156157158...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