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王允的脸上也有有些尴尬,他语气极慢的对于吉介绍了一下陶商。
这一次,于吉方才反应过劲来了,他费劲巴力的使劲的看了看陶商,颤巍巍地道:“真是少年英杰啊,年纪轻轻的就得拜太傅高位,录尚书事,绝非等闲可比。”
陶商额首道:“多谢于神仙夸赞,陶某这次前来,其实是有两件事想要拜托于神仙。”
于吉呆愣楞的看着陶商,又不说话了。
陶商此刻已经摸清楚了这位老神仙的套路,随即开始在心中暗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
四个八拍之后,方见于老神仙终于反应过来了,露出了一个慈祥的微笑。
“行啊!哪两件事?太傅,咱们进去说,请。”
……
入了道观的大殿,众人各自在蒲团上坐下,陶商方才将陶谦的身体状况对于吉诉说了一遍。
于吉仔细的听完了陶商的诉说之后,摸着白花花的须子,略有些沉默了。
“家父的身体越发沉重,但实则却并无明显的病灶,但张机和华佗两位当世神医,都觉得家父并不能长久,此刻用药,亦不过是在续命,陶某此番率兵前来豫章,一则为了南州百姓,二则是为了替家父向于神仙求医,还望老神仙念陶某一片赤诚,救我父一救。”
说罢,陶商站起身来,恭敬的向着于吉作揖。
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肯屈尊向于吉行这般大礼,已属难得。
于吉慈祥的看着他,感慨的道:“真是个孝顺之人,难得太傅已到了这等高位,依旧如此牵挂至亲,老道岂有不帮之理?不过老道并非医者,也非仙家,世间皆传我为神仙,实则不过是夸赞之言,老道平生除去研究道家典籍之外,最精‘丹道’,也通‘养心’之法,此法确实可延年益寿,但却也分人而异,却是不敢保证对令尊有效。”
“丹道?”陶商闻言一愣,道:“神仙的丹道,指的该不会是炼丹吧?”
于吉摇了摇头,道:“自然不是,炼丹之法,多用硫磺药物,岂能延续寿数?此皆乃是当世之人的异见,老道所言的丹道,指的乃是调身、调息、调心,以呼吸和身体活动之法,调整身心的养生之法也。”
陶商闻言方才恍然了。
于吉所说的“丹道”,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叫“炁功”,而以另外一种说法,叫做“气功”。
气功是中华本土的固有产物,历史悠久,包括行气、布气、服气等,和中医有着一定的联系,属于中华历史上养生健体的一种方式。
不过眼下,这种方式在于吉的口中是丹道。
陶商冲着于吉做了一揖:“多谢道长成全!陶某还有另外一件事,听说于神仙原先是在吴郡设立道场,盖因时局混乱,扬州北面不定,如今陶某已经平定了扬州,还请神仙回返吴郡杭州安住布道。”
于吉听了这话,沉思了好一会,突然开口道:“陶太傅,老夫有一件事,想跟您单独商量商量一下。”
陶商很是好奇,不知道于吉想要跟自己谈些什么,但他还是遵照了于吉的意思,与他单独走到了一间静室之内。
于吉长叹口气,转过头道:“陶太傅,您可知道老夫的真实身份是何人吗?”
陶商奇怪的看着他:“这话可是不好回答……灰色地带比较多……于神仙,于道长,于真人?您想听哪一个?”
于吉捋着花白的须子,感慨道:“陶公子,老夫这么告诉你,《太平清领书》乃是老夫所著,而张角却是得到了老夫的这部著作真传,因而萌生出了创造太平教的念头,所以在某些意义上来讲,老夫乃是……张角的授业之师。”
陶商:“……”
:。: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五章 袁绍救侄
于吉是张角的授业之师?
陶商疑惑的上下打量着他,显然是在思考于吉这话的真实性。
张角的师傅?真的假的?这老家伙该不是在跟我吹牛皮吧?
显然是看出来陶商眼眸中的疑惑,于吉不由得咧嘴一笑,道:“这话说出来,陶太傅可能不信,但事实确实如此,老夫躲避到豫章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怕与张角的关系为外人所暴,届时贫道的性命,只怕是难以长存了……不过说句真心话,张角只是贫道传布道义时的一个外门弟子,贫道对他不曾上心,哪曾想到那小子从贫道这里学到了本领之后,居然自创什么劳什子太平道,成了大害……”
陶商目光炯炯的盯着老头,看着他絮絮叨叨的说着,嘴角露出了一丝不为外人察觉的笑容。
“于神仙,这天大的机密?为何独独对陶某说呢?你就不怕我把你卖了?”
于吉摇了摇头,道:“贫道今日虽然是第一次见陶太傅,但却为太傅的真诚所感,单凭太傅为父求药一事,就足矣证明太傅乃是懂大义,识大体之人!况且公子有太平公子的美名在外,做人做事绝非我等庶民所能瞻仰,一定会秉公处理此事,不会因个人喜好,有所偏颇的。”
陶商点了点头,道:“于神仙放心,你是你,张角是张角,在陶某这里,绝不会混为一谈。”
于吉闻言,作揖长拜:“多谢太傅!”
……
离开了于吉的道观,陶商一边走一便对裴钱道:“这个于吉,是个聪明人。”
裴钱虽然是陶商的贴身近侍,却很懂得主仆的规矩,陶商和于吉的私密话语,陶商不说,他就不问,陶商肯跟他说,他才会跟陶商谈。
“太傅之言何意?”
陶商对裴钱并不外道,随即将自己适才与于吉单独说的话向他复述了一遍。
裴钱听完之后很是奇怪,疑惑道:“于吉对太傅说起他和张角的关系,其意若何?难道真的是因为被太傅为父求药的真情所感?”
陶商闻言哈哈一笑,道:“若真是如此,那陶某怕也是看错这老道士了,这老道士的脑筋很是活络,他躲避到豫章郡,也不过是因为张角与他这层若隐若现的关系而已,其实依照陶某看来,他跟张角的这层关系,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只可惜无人能帮他澄清摘除。”
裴钱听到这,似是有些明白了。
“太傅的意思是说,于吉是故意跟您说起这些,想让您保护他?”
陶商点了点头,道:“我是太傅,又录尚书事,以我今时今日的政治地位和兵力,想要帮他摘除张角这层关系并不太难,更何况还有王允的这层关系在,且我现在还有事求他,因此他才特意跟我透漏此事,为的就是让我想办法帮他澄清,这样他也好方便回吴郡那边布道……老头看着挺糊涂,实则心里精明着呢。”
裴钱低声对陶商道:“那太傅究竟要不要帮他。”
陶商轻轻的一打响指:“帮肯定是要帮的,不光是因为我父亲的身体的原因,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于吉擅长布道,在东南民间威望颇高,我想扶持他成为我民间的代言人,提高我自己的名望。”
裴钱的理解能力不够,一时半刻没明白陶商的意思。
不过既然是太傅说了,那想必应该是没错的。
……
就在陶商在豫章郡处理各种事的同时,邺城的袁绍也已经见到了袁术的使者,并得知了袁术兵败身死的消息。
斗了大半辈子,彼此敌视了大半辈子,如今这个跟自己争雄的弟弟兼对手死了,袁绍的心中不知为何,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落寞。
“公路、公路。”袁绍喃喃的念叨着袁术的表字,嘴角露出了一丝苦涩之意:“你也算是一时之杰,想不到最终却是如此窝囊的死去……可惜啊,斗了这么多年,你最终却没有败在我的手上,反倒是输给了小儿娃……呵呵,不过若是败在我的手上,想必你这心中怕是更难以接受的吧。”
自顾自的念叨完后,袁绍看向来淮南的来使杨弘。
“公路临终之时,可有何言?”
杨弘恭敬的对袁绍道:“后将军临终曾言,虽然与大将军半生不睦,但请念在是同根之苗,还请大将军能施以援手,留后将军一条血脉。”
袁绍闻言一皱眉,道:“吾侄袁耀现在何处?”
杨弘对袁绍道:“长公子现在庐江,与刘勋同守城池,张勋在寿春,与他们呈犄角之势,只是如今袁公新丧,淮南四周势力皆虎视眈眈,如今吕布和孙策已经出兵,奔着庐江进发,而以在下度之,吕布和孙策若是没有陶商的支持,粮草必然不敷,所以保不准陶商亦是会出兵相助,且刘表和曹操也对淮地意欲鲸吞,恐难久守啊。”
袁绍的脸色深沉似水,道:“这样吧,你即刻带着袁某的命令,作速返回庐江,告诉吾侄儿,袁某即刻下令让吾儿袁谭从平原出兵,消灭田楷和孔融,占据青州,扫平齐地,吾侄若是不能守住淮南,可作速率兵北上,袁某自会让吾儿接应于他!”
杨弘闻言,不由得大喜过望,拱手道:“如此,在下这边告辞了!”
袁绍吩咐手下准备快马,迅速的送杨弘出城。
杨弘走后,田丰和许攸二人来见袁绍。
听了袁绍叙说其事,田丰有些不解:“大将军与袁术一向不和睦,为何这次袁术死后,却还要收留袁耀,莫不是大将军当真是顾念了兄弟之情?”
袁绍没有说话,他只是把头转向许攸,问道:“子远以为如何?”
许攸哈哈一笑,道:“大将军之意,莫不是为何淮南之众也?”
袁绍赞赏的点了点头。
田丰明白了袁绍的意思。
如今淮南形势虽然危急,但却还有数万之众,更兼有刘勋和张勋等这样的优秀将领,若是能借着接收袁耀的事情,将这些将领和士卒收入己囊,袁绍的势力必将更加强大!
仔细的思虑了一会,田丰突然对袁绍道:“只是刘勋等人若归青州,则必然会经过陶氏属地,如今大将军已经和陶商闹翻,他会……放行吗?”
袁绍嘿然一笑,道:“放行最好!若是不放!袁某便跟姓陶的正式开战,又能如何?”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六章 陶家长子
陶商跟于吉商量妥了之后,便请于神仙领着道观的众人返回吴郡杭州重新建观布道。
但于吉本人和王允,在诸道士之前,则要先行一步,跟随陶商本人一同返回徐州的彭城,因为事不宜迟,陶商要抓紧时间,让于吉替陶谦看一下身体状况。
不过在起兵返回北地之前,陶商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做。
那就是被潘璋生擒的纪灵,另外还有被孙策和吕布联军生擒的阎象。
周瑜为了攻打庐江郡,换取到陶商足够的支持,因而就将袁术的主簿阎象交给他处置,以为诚意。
阎象和纪灵……这两个人,一个是智者,一个是武勇之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陶商还是希望能够让他们留在自己的麾下。
毕竟人才难得,在这个时空里,袁术并没有来得及称帝,因此他的手下并不算是附庸逆贼,没有必要全部处死。
到了南昌城之后,陶商随即命人将纪灵和阎象从牢狱中请了过来。
两人的在南昌城待遇还算是不错,陶商并没有让他们受多少苦,每日也算是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不过虽然如此,看他们的样子,还是憔悴了不少。
毕竟是阶下之囚,就算是给他吃龙肝凤胆,让他睡锦被龙床,也是吃不下睡不着。
两个人,在虎卫军士卒的看管下,来见了陶商。
陶商在上首看着两个人的表情。
阎象低着脑袋不说话,而纪灵则是一副别人欠了他十万钱一样的吊样,很是嚣张的高声道:“多余的话不用说了,纪某誓死不降!姓陶的,你赶紧把我们俩推出去杀头吧!”
阎象吃惊的转头看向纪灵,眼眸中的神色可谓复杂莫名。
大哥!要死你自己去死好不好?阎某可没打算跟你一起被杀头啊!
什么事猪队友?这就是了!
陶商笑盈盈的看着纪灵:“纪将军为何不愿意归降?”
纪灵很是高傲的抬起头,道:“某乃是大汉的将领,岂能降你?”
“是吗?”陶商慢悠悠的道:“可惜的是,陶某乃是大汉的太傅,领扬州牧,比及身份和地位,以汉官职位而论,我应该是比袁术还要正宗的,大汉的将领如何不能降我?你这种说法不成立……驳回。”
纪灵闻言脸色有些发红,张张嘴,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人家姓陶的,说的确实没什么毛病啊。
陶商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道:“纪将军若是自称为汉将,那陶某确实不用特意让你归降,我只需要向陛下请一道旨意,将你从淮南调到金陵就是了,好像也不用特意招降你这么麻烦。”
“调到金陵?”纪灵被陶商的话气的脑瓜仁疼:“我乃是后将军亲任的堂堂中郎将!你把某调到什么鸟蛋地方?后将军又怎能答应!”
陶商淡淡的道:“是吗?可惜你虽然是后将军任命的,但如今后将军已经身殒亡故,陶某身为扬州牧,自然有资格将你从淮南调动一下的,这道理想必你应该明白吧。”
话说到这,却见一直没有说话的阎象,身体不由的颤栗,他惊诧的抬起头,问道:
“你、你说后将军……去了?”
陶商点了点头,道:“不错。”
“是你杀了他?”
陶商摇头道:“并没有,袁公路是在回往淮南的路上,悲愤抑郁而终的,与陶某并没有什么干系……不过袁公路虽然并非吾虽杀,然当初在范县,天子曾对陶某言,袁公路自打从京师出任之后,屡犯禁忌,杀害朝廷外藩重镇,勾结朋党,拥兵自重,不尊朝廷,天子若要重复汉室荣光,荡平天下自重之人,则首推袁术,况近年来,其人在淮南倒行逆施,惹的天怒人怨,其治下百姓,无不叫苦,他今日纵然不死,陶某日后又岂能容他?这个结果倒也是好的,也算是陶某给他留些面子了。”
其实这话纯粹就是扯淡。
天子在范县的时候,自顾尚且不暇,哪有时间跟陶商讨论这些东西?
不过如今的陶商有太傅之尊,又得天子信赖,纪灵这种外藩之将,哪里能分辨的出陶商话中的真真假假,况且他还是个阶下囚!陶商说什么,他都得当真的听。
“天子?你是奉天子之诏要对付后将军的?”在战场上刀枪箭雨中也不曾害怕的纪灵,此刻说话的时候,却隐隐的有些颤抖。
也难怪他害怕,诸侯之间的私相竞斗,和奉天子诏书的正统讨伐战,完全是两个概念。
陶商认真的点了点头:“纪灵,眼下放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归顺于我……听从我的指挥,把战事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内,最大限度的减少袁术的罪过。”
说到这,陶商顿了一顿,道:“如今袁术已经死了,各方势力对淮南都是虎视眈眈,袁术的势力覆灭在即,你总不希望,袁术一门最后的结局,是被夷灭了三族吧?”
纪灵咬紧牙关,心中左右迟疑。
很显然,他想做一个名流千古的忠良之将,但现实又摆在了眼前,陶商以袁术族人的性命来控制纪灵的思路,令他左右权衡之下,无法下定决心。
不投降,袁术的家人日后就无人保护。
投降了,自己就成了二手货,成了自己原先最瞧不起的降将!
终于,还是阎象打开了僵局。
“纪将军,你我……一同归降陶君如何?”
纪灵诧然的望向了阎象:“阎主簿,你胡说什么!你忘了主公对你我的恩义和信任不成?”
阎象的面容则显得很是平静,道:“正因为我没忘,所以我才知道眼下什么才是主公最希望的!该做的,你我都做了,该劝谏的,你我亦是曾劝谏了,明公身殒,其家眷亲族尚在,我们若是也随之而亡,试问主公今后的遗孤若是落入歹人之手,而惨遭灭门,试问你我今后在九泉之下,又当如何面见主公?咱们现在若是不降,那就是对得起自己,对不起主公,可若是降了,那是对不起自己,对得起主公!”
说完这话,却见阎象将脖子挺了一挺,昂然道:“我宁可对不起自己,也要对得起主公。”
陶商听这话听的眼睛都直了。
这个阎象,难怪会被成为袁术麾下的谋主?果然是个人才啊!
就冲这份不要脸的劲,他跟自己日后一定会很合拍。
纪灵紧紧的咬着嘴唇,沉痛了许久,忽然使劲的摇了摇头,道:“可阎公又怎么能确定,陶商便不会害了袁公的遗孤?”
阎象静静地盯着陶商,自信道:“不管怎么样,陶太傅还有一个太平公子的名声冠布天下,就冲这份君子之名,太傅总该不至于去害他人之无辜妻儿吧?”
陶商闻言,不由在心中暗叹口气。
这个阎象,还是个聪明人啊。
孰大孰小,自己还是能分得清的。
事到如今,自己确实没有去害袁术家眷性命的必要。
纪灵思虑了许久,突然向前走了两步,向陶商单膝跪地,道:
“若陶太傅肯放后将军家眷一条生路……那纪某愿降。”
……
招降了纪灵和阎象之后,陶商将东南的边防事务全部交给了陶应,他自己率领金陵兵马,返回了丹阳郡内。
回到了金陵城后,陶商处置了一下手头的事宜,便去看望夫人貂蝉。
方一进州牧府内,下人便知会陶商,说是貂蝉和糜贞正在后院内聊天畅谈。
陶商闻言很是奇怪。
糜贞怎么会在金陵城这边?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糜家和金陵城合作良好。已经将两家通商往外州输送盐铁的事情捋顺到了正轨,如今两家的买卖,可谓是蒸蒸日上。
金陵的盐铁外务已经渠道成熟,根本就已经不需要糜贞这个姑娘继续抛头露面,她还回金陵城做些什么?
大老远的为了过来看貂蝉?
她和貂蝉的关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了?
进了后院,便见二女正在谈天说地,聊的投机。
一见陶商来了,俩女皆是盈盈起身拜见。
“夫君,你可回来了!”貂蝉笑着迎上了他。
陶商笑着握住她的手,上下打量了她一会,突然奇道:“夫人,我感觉你怎么好像是……胖了一些?”
这句话说完,突然见貂蝉的双颊露出了一丝羞红,扭过头去,哼了哼不说话。
糜贞在一旁笑道:“贞儿这次从彭城赶来,是专门来向太傅贺喜的,恭喜太傅收服江南全境,且族中又添新丁。”
“贺喜?新丁?”陶商皱了皱眉,瞅了瞅一脸笑意的糜贞,又看了看满面羞红的貂蝉,半晌方才有点回过味来。
“夫人,你该不是……有了吧?”陶商伸手轻轻的摸了摸貂蝉那看似是发福的肚子,声音略有些激动。
貂蝉低下了头,轻轻的“嗯”了一声。
陶商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两世为人,想不到今日居然当爹了?
“这、这!太好了!……孩子是谁的?”
貂蝉闻言先是一懵。
然后她羞愤的出手,轻轻的掐了一下他的胳膊,气道:“谁知道是哪个猪羊的!”
陶商哈哈一笑,道:“是我语无伦次了,什么时候有的?”
貂蝉露出了一个幸福的笑容:“就是你出征前的那一次……”
“男孩女孩?”
“不知道啊。”
“你怎么没去测一测?”
这一句话,却是把貂蝉和糜贞都问懵了。
孩子没生下来……就能知道男女吗?
陶商蹲下身子,轻轻的抚摸着貂蝉的肚子,慈爱的道:“想不到,我居然也能当爹,孩子……我该给你起个什么名字呢……叫陶气,还是叫陶宝的好。”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七章 陶谦求命
回了金陵城待了几天,陶商知道自己即将要当爹的消息,幸福的几乎都要爆炸了。
此刻的他,恨不能雇一百个侍女或是老婆子,来照顾貂蝉,好让孩子顺利降生,安享这美好的天伦之乐。
可惜,事件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虽然很想留在金陵城履行一个当父亲的义务,但时局却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只能将貂蝉留在金陵城,暂时辞别她,启程回返徐州。
不过王允这一次还是蛮通情理的,老头子知道义女怀孕之后,便义不容隐的留在了这里,主动承担起了当外祖父照顾女儿的义务。
陶商等一行人马快马加鞭,继续北归,向着彭城行进而去。
与他一起返回彭城的,还有正巧也要回返徐州的糜贞。
临别之际,貂蝉对陶商说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话。
诸如什么“好好照顾人家姑娘”“不要辜负人家一片心意”云云。
貂蝉的意思陶商当然明白,但他万万想不到这话居然会从貂蝉嘴中说出来。
这女人的心得大到何种的地步?
一行人马随即启程,不日之后便又抵达了徐州。
彭城的人知道陶商已经返回,在陶商抵达彭城的当日,便由糜竺亲自迎接他。
看到陶商和糜贞一同返回了彭城,糜竺先是一愣,接着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没有点破什么,只是恭敬的对陶商施礼,道:“恭贺太傅平定江南,凯旋而归,此番不但尽平东南两郡,连袁术这个心腹大患亦是为公子剿除,实乃是喜上加喜也。”
陶商翻身下马,对糜竺道:“这也多亏了诸公在彭城稳定后方,鼎立相助。”
1...176177178179180...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