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应闻言沉默了一会,皱着眉头没有搭腔。
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陶商的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实在是非他所长。
见陶应心神不宁的样子,陶商微微一笑,为他徐徐解释道:
“收服百越之心,除了与他们交好关系,且在关键时刻用兵力压制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利益钳制,你也知道,我们金陵城有三样东西可以让你与在百越交往的时候,占据制高点!那就是盐、铁、粮食!”
陶应闻言恍然而悟,这才明白了陶商的意思。
“淮浦盐矿的盐和金陵铁矿的储备量很大,我可以为了安抚百越的事宜,每年给你分出一部分,但金陵城现在没有足够的人丁为你炼制盐铁,大哥能供应给你的,只能是刚出矿未经加工的生盐和生铁……但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陶应现在也学会了举一反三。
“大哥的意思,是让我招募百越中人,协助郡内炼铁制盐?”
陶商笑着点头道:“没错,制作出的成品,你可以分一部分给参与的百越的部族,一则通过合作加强你们之间的沟通,二则也让他们见识到我们陶氏盐铁之雄厚,让他们打心眼里感到佩服,而且这也盐铁也是他们所需要的,但你不可将他们喂的过饱,而是每年告诉诸百越您仅有一部分的盐量和铁量,让他们各族到你这里来争,让他们来你这献媚,阿臾奉承于你,把你捧的高高的!这是饥饿营销的一种,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样,实力越大的商户,掐紧供应链,则对合作者越有号召力。”
陶应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盐铁是每一个人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像百越这样的南方边族,需求量更是惊人,用这个作为抓住他们的命脉,逐渐收服,让他们离不开金陵陶氏。
“大哥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那粮食呢?”
陶商继续道:“江东犁,嫁接水稻,还有善于嫁接的农夫、耕牛等,我都会给你送过来一批,让你在这面开发屯垦,并用以招募百越……不过对于东南这种开发的不是很好的地域,我觉得完全挪用金陵城和杭州城的办法,并不适用……若是许靖能从交趾的弄来占城稻的稻种,那今后的事就好办了许多。”
陶应用手轻拍胸脯,对陶商保证道:“我一定好生管理南方,为大哥巩固南方。”
陶商欣慰的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希望你好生治理南州,以后若是有机会,多给我征调一些百越的青壮作为兵源,那可就真是绑了大哥的大忙了。”
陶应使劲的点头。
陶商掰了掰手指头,一个个数道:“吕岱,王朗,诸葛玄,诸葛瑾,严白虎,严與,刘繇……还有即将招募的贺齐,全柔,阚泽等人,我全留给你当做臂膀,你要好生善待他们,不可轻易罢用……特别是吕岱!有为难的事,就找他商议。”
“放心吧,大哥!”
……
东南边防的事情安排妥当,陶商又给王朗写了一封书信,请他在会稽郡那边帮忙协助陶应主持南方。
南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陶商随即找来了裴钱。
“裴净最近有消息吗?”陶商看着裴钱,慢悠悠的问道。
“有!一直不曾断了联系!只是我军自打入了豫章境内,便一直是与孙策,吕布,袁术等人交战,无暇他顾,故而属下一直是谨慎小心叮嘱四弟,让他保护王司徒安全,勿惹是非便是。”
裴钱身为虎卫军陶商的贴身四保镖之一,在一年半前,便奉命率领一部分虎士,乔装改扮,在王允的身边负责保护他的安全。
一想到王允,陶商的脑袋就有点疼。
若不是为了自己病重的爹爹,陶商是真的不想去见那老家伙了。
一年多不见,也不知这老头修仙练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穿越的说?
“王允跟随的那位修仙的师傅,是叫做于吉是吧?”
裴钱笑了笑,道:“是的,听说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道,在东南之地,很有威望。”
陶商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案,道:“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我想去拜会一下他们。”
“于吉的道观之址,目下是在南城下属的东乡。”
陶商抚摸着下巴,轻轻点头道:“南城东乡是么?行!待南昌城的事情安顿之后,立刻准备礼品南下,陶某亲自前往拜会。”
裴钱疑惑的看着陶商,道:“是去拜会王司徒吗?”
“我要去拜会于老神仙……至于王允,谁管他!”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二章 翁婿再见
东乡地处于豫章境内的南部,属于南城下属的一乡,由于地处南部纵深之所,多年来与北方少有接触,倒也是太平,即使是当年黄巾军闹扬州的时候,战火也不曾弥漫到这里来。
陶商等一行众人抵达东乡之后,就向当地百姓打听于吉的道观所在。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于吉的道观,因而倒是很容易找。
一路上,陶商又向百姓们打听了一下于吉这个人,方才对他有了一些了解。
于吉原先的布道地点并不是在豫章郡,而是在吴郡,只是因为越往北战事越发频繁,而边南之地的经济和成郭虽不发达,但却也是安乐之所。
于吉于是在数年前,将布道之所从吴郡迁移到了豫章南面的东乡。
于吉除了布道之外,还在这里做先天演算,并制作符水以治病,在当地的民望极高,百姓皆称其为于神仙。
特别是听说于吉著作了一部名为《太平清领书》的典籍,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在南州颇具名气。
陶商等人就这样,一边打听于吉的事迹,一边来到了于吉所在的道观。
道观很简陋,跟北方那些普普通通的小道观一样,看不出什么特别,实在是想不到这地方会有神仙居住。
……
道观中的一处静室内。
王允身穿青色的道袍,头戴高冠,手中拿着一把桃木剑,面前放着一块青砖,半眯着眼睛,口中碎碎念,碎碎念的,仿佛正沉侵在一股虚无缥缈的感觉之中。
少时,却见王允用木剑扎起了放在桌案上的一块画着鬼神的符咒上,念念有词,然后在火盆中将那符咒燃烧殆尽……
“上仙护体!金光不坏!”符咒烧完之后,王允的双眸骤然睁开,眼中光彩熠熠,仿佛是得到了什么通天的大法力一样。
咒语念完之后,便见王允抓起地上的那块青砖,罩着自己的脑瓜门就猛削了过去。
“啪——!”青砖重重的和王允的脑瓜门来了一个响亮的接触,发出了一声脆响。
赶上这个时候,负责保护王允的裴净推门而入,正好看到了这幅场景,吓得一缩脖,浑身抖了三抖。
少时,便见裴净睁开了双眼,看着已经放下了青砖,闷闷不乐的王允,幽幽道:“司徒……你的脑瓜门又肿了。”
王允:“……”
“还流了血呢,要不我帮你擦擦?算了,还是找个医者瞧瞧吧。”
王允长叹口气,将手中的那块青砖扔到了一边,然后又拿出一条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干净方巾,捂住了伤口:“你别管了,都是常事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夫就奇了怪!我怎地就练不得这金光咒呢?老夫这脑袋跟师傅比,究竟是差在了什么地方?”
裴钱尴尬的一咧嘴,道:“王司徒真是过谦了,你这脑袋着实已经不凡了!换成普通人,隔三差五的这么拿板砖敲,早溅出脑浆子了。”
王允听了这话更是郁闷。
两个月前,师傅于吉在后院练功的时候,用脑袋一块一块震碎青砖的场景不小心被王允看到了。
当时着实是将这老头好好震慑了一下,立时间更是将这位了不起的师傅惊为天人。
王允事后一个劲的缠着于吉要学这门本事,也不知是怕砍头还是怎地。
于吉受不了王允的软磨硬泡,无奈之下,只得将这门“金光咒”的修炼法门传授给了他。
王允得了法门之后大喜过望,回到自己的小宅子里天天苦练修行,分外勤快。
可是按照于吉的说法,王允这仙骨着实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除了脑门子上多了几个大包,还蹭蹭流血之外,王允的这套本领一直没有什么多大的进展。
道观里的其他道士现在一看着王允,就都绕道走,谁也不敢轻易的去招惹他。
却也难怪,一个天天拿着板砖对着自己的脑袋往死里敲,只把自己敲成人头猪脑的老爷子,而且脾气还不是很好……谁敢惹这样的怪物?
特别是这老爷子的身体越发精瘦,偏偏整日出门还顶着个巨大的肿脑袋,很诡异的头身比例——好像随时能爆炸的那种!
这不是走火入魔的前兆么?
裴净也劝不了王允,只能是及时的找药或是找医者……争取别让王允把自己敲死,回头跟陶商和貂蝉没法解释。
王允用白巾使劲的擦着额头,少时,血止住了,他才转头看向裴净,疑惑道:“你来此作甚?”
裴净心中暗道,我来此防止你作妖把自己个儿作死。
但话却是不能这么说的。
“司徒,北面传来消息,太平公子已经攻克了南昌城,总领了豫章郡,孙策和吕布似是也已经和公子结盟,袁术亦已身殒。”
王允闻言不由的一惊:“袁公路死了?”
“是!”
“唉~!”
王允长叹口气,表情显得很是落寞:“若说我太原王氏和袁家的交情,也不可谓不深,当年袁隗与老夫同殿为臣时,还曾多多有言,说是让老夫多扶持他袁家的这两个后辈……哪曾想,扶还没等扶呢,人却没了,袁公路这小子,真是走错路子了。”
裴钱很是奇怪的看向王允,道:“那他应该走什么路?”
王允用白巾一擦桃木剑,气哼哼的道:“当什么诸侯!跟老夫修仙多好!”
裴钱:“……”
正说这话呢,却见一个小道士推开了门,慌慌张张的对王允道:“大师兄,大事不好了,道观外面不知怎么地,出现了好多的官军,把咱们的观子给围住了!”
王允身份特殊,身为前司徒,又是太原王氏目下的家主,虽然当于吉徒弟的时间最晚,却也被老道士破格提升为了内门的首徒。
而道观里的其他道士也知道王允的在家身份,对这老头子当这个大师兄也是心悦诚服的。
毕竟都是散人方士,没有什么根基,将来若是跟地方郡县府衙闹出什么问题,还有这位大佬可以出面不是?
就像是眼下的这个情况!
王允闻言一愣,接着露出了怒色,气道:“哪个不守规矩的小道士又跑出去喝花酒了!”
裴净闻言犹豫了一下,道:“司徒,若是这等小事,好像犯不上官军把道观都围了吧。”
王允恍然的“哦”了一声,道:“是啊,现在的县府官军,应该是也没那么闲,那这又是怎么回事?”
裴净冲着王允拱手道:“司徒恕罪,太平公子攻下南昌城之后,曾托付吾兄向我询问咱道观的详址所在,属下身为公子近侍,自然是不敢隐瞒的……”
听到这,王允顿时气的两眼发直。
“你是说……姓陶的那小子来了咱道观,还派兵围了老夫?”
裴净虚弱的咧嘴一笑,道:“虽然属下不是非常肯定,但估计是太平公子……十有八九没错!”
“臭小子羽毛长齐了!安敢如此!走,随老夫出去会他一会……记得拿上老夫的仙剑!看老夫好好拾掇他!”
裴净:“……”
:。: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三章 于 吉
王允和裴净领着一众观内的道士们来到庙外,正好看见一群甲胄齐全,威风凛凛的兵卒站在观门之外,分成数队,将道观围成一片。
陶商身穿一袭黑色袍衫,背着手,云淡风轻的看着蔚蓝的天空,看他的表情,似乎是很享受这种忙里偷闲的悠闲与惬意。
王允看见陶商的样子,不由得楞了一下。
一年半多不见,这小子的样貌和原先没什么区别,还是那么的清儒俊朗,嘴角永远挂着那么一丝欠揍的笑容。
但是他身上的气质,却与当年有着天壤之别。
王允入仕极早,历经三朝,多年来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过?
如今乍一见陶商,虽然在外貌上没什么变化,但陶商身上的那股不怒自威,位于万人之上的雍容气度,已经有了雏形,隐隐间,还似是有些杀伐之气。
王允心中暗自唏嘘,既高兴又惋惜。
这孩子,终于还是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了么?
裴净见了主人,不敢怠慢,急忙奔了过去,单膝跪地,拱手抱拳道:“见过太傅!”
陶商走了过来,虚手抚起了裴净,道:“你这一年多的时间,实是多有劳苦,待回金陵之后,吾必论功行赏。”
“末将不敢居功!”裴净很是有自知之明。
正说话间,便见王允气哼哼的走到了陶商面前,怒道:“陶子度,你为何不跟老夫打招呼?忒的没有规矩!怎么?这当了太傅的人,官架子都变大了不成!”
陶商疑惑的看向王允,却见对方的脑门出奇的大,隐隐的还有一块刚止住血的伤口。
“阁下是?”陶商疑惑的询问。
王允抽了抽鼻子,很是不满。
“老夫王允!好小子,一年多不见,却是连老夫都不认得了?”
陶商眯着眼睛,仔细的看了一会,方才露出恍然的神色。
“原来是司徒大人,失敬失敬,一别近两载年华,司徒大人依旧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小侄儿心下甚慰……就是您这脑袋,怎么越来越大了?”
王允听的整张脸都憋的通红。
这混账东西,怎么一见面就气老夫?
王允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胸中的怒意,道:“好小子,说话忒没规矩!你刚才自称小侄儿,殊不知你如今已经是太原王氏之婿,对老夫自称侄辈岂不失礼?”
陶商摸了摸鼻梁子,心下暗道是自己疏忽了。
他重新拜正姿势,对着王允施礼欠身,恭敬道:“小婿见过岳丈。”
“哈哈哈哈~~!”王允胸中一口积压了多年的恶气在一瞬间喷薄而出。
“乖儿子快起!不必跟老夫这般客气。”
陶商的嘴角抽了一抽。
一年多不见,这老头还是这么招人厌恶。
老师皇甫嵩那么好的一个人,却早早的仙逝了,剩下这个老搅屎棍子一天天活的越发精神抖擞。
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王允老头占完便宜还不知足,突然一甩道袍的下摆,大马金刀的向着原地一站,得意洋洋的道:“来,好女婿,给你岳父嗑一个!”
陶商的脸色瞬时就变了。
“岳丈大人是来跟我报仇来了吗?”
王允两只浑浊的大眼睛使劲一瞪。
“怎嘛?让汝给老夫磕个头,汝居然还敢推三阻四?不服气是不是!回头老夫上奏朝廷,告你个大不孝之罪!”
陶商一指王允:“你这是公报私仇!携岳丈之势欺凌于吾!吾岂能与汝干休!”
裴净的脑袋上全都是汗,上前急忙拦住这一对“奇葩翁婿”,陪笑着道:“二位、二位!这么长时间没见了,怎么一个个还都是这么大的气性?怎么地也得顾忌一下夫人的面子是不是?”
王允哼了一哼,对裴净道:“你说的倒也是有理,冲着貂蝉,老夫不与他一般见识。”
陶商嘿笑一声,转头对将士们道:“把礼物搬进道观。”
话音落时,便见那些虎卫军的士卒们把马车上的礼品一样一样的往下挪动。
王允的面色似是有所舒缓,道:“还算你小子有心!不过老夫如今乃是方外之士,要这许多礼物作甚?万一坏了仙根,可就是大不妙了。”
陶商冲着他咧嘴一笑:“岳父大人误会了……这些都是给于神仙的,没有您老人家的份。”
王允摸着白髯的手用力一揪,愣生生的拽下了一撮,疼得王允直咧嘴。
这小混蛋!
老头一转身,对裴净道:“你看看,你看看!他这是什么态度……哪有这么不上道的女婿,简直闻所未闻!实在不行,老夫就用仙剑唰唰他一次,让他长点记性,你看如何?”
裴净擦了擦脸上的汗,无奈的道:“司徒大任……您还是收了神通吧!”
……
进了道观,奉了白水,王允等一众为首的重要道士们留在正殿相陪,而其余的下级道士,则是留在殿外静候。
陶商喝了一些水,然后对众位道士道:“陶某乃是王司徒在家之婿,此番前来贵观叨扰,深感惭愧,献上些许薄礼,以表达陶某对贵观的尊敬之意,还请诸位道长勿要推辞。”
一名年纪大概在五十多岁的半老道士对陶商恭敬道:“太傅如此厚意,我等不胜感激。”
陶商四下左右的看了看,道:“久仰于道长之名,在江南之地被冠以神仙美誉,不知道于道章眼下何在?陶某希望能与之一会。”
半老道士对陶商道:“家师每日寅时末出观布道,辰时末归来,看这时辰,应该是差不多了,太傅还请稍坐静候片刻。”
陶商站起身,道:“于神仙虽是方外之人,但却在江南之地风评素著,陶某在室内等候,未免托大,我看这时辰也差不多了,我便去观外相侯。”
陶商想见于吉的根本目地,是想让他帮忙看看自己父亲的身体有没有救,陶谦现在苟延残喘着,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
虽然不抱太大的期望,但陶商为了父亲,还是愿意竭尽所能的试一试。
既然是有求于人,那自己表现的陈恳一些总是没有错的。
道士们几番劝阻,陶商执意不从,无奈之下,众道士也知道跟陶商一同到观外站立等候。
站立了不多时,突听一阵“叮铃叮铃”的铃铛声响,由远至近的走过来一个满脸褶子,白发白须的干瘦老道。
老道士来到道观前,刚要抬脚往里面走,猛然一下子看见了围在道观旁边的那些林立的虎卫军甲士,浑浊的老眼中露出了一丝疑惑。
“无量寿尊……贫道今儿莫不是走错门了?应该不能啊,这是我家呀。”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四章 请道救父
于吉老道士差不多得九十往上了,不管是真的因为有仙术支撑着还是因为养生有道,但人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是有一些毛病的。
例如:眼睛花、耳朵背、反应迟钝、忘性大、人糊涂、睡觉不利索,老年痴呆等等。
于吉今天就犯了糊涂,他觉得自己好像是找错家门了。
老道士一转身,颠着步子就要走,道观门口的一群道士们不由的急了。
“唉!唉!师傅!师傅,您到哪去?”
于吉疑惑的转过身,看着以王允为首的几名道士跑到自己的面前拉着自己,浑浊的老眼中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疑惑。
“这是官府,又非道观,不是贫道该待的地方,贫道不走留在这里作甚?”
王允使劲的摇着头道:“师傅,您看错了!这不是官府,这就是你的道观啊!”
于吉闻言没有回话,只是默然的看着王允,眼珠子直勾勾的,不知道他在琢磨些什么。
陶商这个时候也跟了上来。
一看于吉就是干瞅着王允不说话,陶商心中多少有点哆嗦。
这是唱的哪一出啊?老头子怎么不搭腔。
似乎是看出了陶商心中的疑惑,一名道士无奈的对陶商解释道:“师傅已经是耄耋之年,耳朵不好使,反应也有些慢,得过一会才会反应过来。”
陶商闻言方才恍然。
“……”
大概过了四个八拍之后,于吉方才露出恍然的神色,对王允道:“你的意思是——这里,是贫道的道观啊?”
陶商长出了一口气。
这老家伙,这么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大喘气差点没把自己给憋死。
王允使劲的点头,道:“不错,不错!师傅,是弟子的女婿来了,想要见一见您。”
于吉扭过头,打量了一圈将道观围住的那数百虎卫军,颤巍巍的感慨道:
“王允啊,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女婿?这得多少人呀……你女儿平日里得挺累呀。”
陶商闻言,抬手擦虚汗。
王允呵呵一笑,介绍道:“师傅,您理解错了!弟子的女婿只有一个,乃是当朝的太傅,这一次有事特意来拜访您老人家……要不,弟子给您介绍介绍?”
听了王允的话,陶商清了清嗓子,正了一下衣襟,迈步上前,对着于吉拱手道:“在下陶商,于老神仙,久仰久仰。”
于吉的目光依旧浑浊,呆愣楞直勾勾的看着陶商,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陶商被于吉木讷的眼神瞅的浑身直冒汗。
这是什么眼神啊?也太吓人了!……丧尸么?
“……”
大概又过了四个八拍之后,于吉方才瞅向了王允,徐徐道:“行啊,那你就给贫道介绍介绍吧。”
我尼玛!
陶商差点没一个跟头卡倒在地上。
这老家伙……反应也太慢了吧?感情他跟正常人的反应速率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1...175176177178179...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