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糜竺似有意似无意的扫了糜贞一眼,奇道:“吾妹前往金陵城查调糜氏商户在金陵的账目,久时未归,为兄这心中还甚是奇怪,如今怎地却和太傅一同回来了?”
糜贞在一旁听着,脸上顿时露出了羞怯之色。
“大哥,我、我和太傅……是,是碰巧遇上的!”
糜竺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碰巧?”
糜贞使劲的点头道:“是!碰巧。”
“哦,呵呵,果然好巧。”糜竺的笑容越发高深莫测。
看着这老小子的脑洞越发的大,陶商赶紧转移话题。
“子仲公,吾父的身体,近日来可还安泰?”
一听陶商说起了陶谦的身体,糜竺的面色随即一沉,长叹道:“陶使君的身体……还好。”
虽然糜竺只是说了“还好”两个字,但陶商明白,这两个字中间包含的灰色地带,与其他的深意,包含的实在是太多了。
与糜竺又客套了几句之后,陶商随即领着于吉前往徐州牧府,去拜见陶谦。
陶商走进后院的时候,正逢陶谦躺在院落中的躺椅上,半眯着眼睛,一边摇晃一边享受着阳光的暖意。
陶商轻手轻脚的走到了陶谦的躺椅后边,伸出手,一下子捂住了陶谦的两只眼睛,尖着嗓子,装作别人的声音道:“老人家,猜猜我是谁?”
陶谦骤然被旁人挡住了两只眼睛,一时情急,忍不住高声怒喝道:
“哪个不长眼的龟孙,安敢戏耍老夫?”
陶商脸上的笑容顿时僵硬了。
陶谦这话,算不算把他自己都给骂了?
陶谦掰开陶商的手,转头一瞧,顿时有些呆住了。
片刻之后,陶谦反应过劲来,随即执起旁边的拐杖,气喘吁吁的起身,掐了一个剑诀,就冲陶商杀来:“好你个忤逆子!看老夫今日不戳死你!”
陶商一边躲,一边叫道:“爹!干嘛又打我啊?”
陶谦怒气冲冲的道:“为何不打你?你小子是龟孙,老夫岂不成了龟儿子?活了六十多年,居然让自己的嘴给糟践了!全都是你小子害的!”
陶商对此表示深感无奈。
明明是你自己张口骂脏话没骂明白,把自己装进去还赖我?
当爹的是不是都不讲个理了?
父子俩在院落中,围着躺椅,你来我往过招了约十多个回合,陶谦终于因为体力不支,气喘吁吁的倒在了躺椅上。
陶商也是擦着汗,深感无奈。
六十多岁的老头,还这么喜欢闹!
陶谦颤巍巍的指了指陶商,怒带:“小畜生!你是没赶上我身体好的时候,早二十年,五个回合内就让你血溅五步了!”
陶商无奈一笑,道:“父亲果然是有万夫不当之勇,楚霸王在世,牛!孩儿服了!”
父子俩在院子里胡闹的当口,于吉却摸着白花花的胡须,一直在旁边观察着。
瞅了好一会,方才这老道点了点头,道:“五脏虽有内疾,但体质却还不错,按道理来说,不应是早逝之相。”
陶谦听了声音,好奇的转过头去,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于吉。
“咦?哪里来的化外之人?”
陶商赶紧对陶谦介绍道:“父亲,这位是江南有名的修道之士,擅养生长寿之法,现年已是九十高寿,百姓称其为于神仙。”
陶谦闻言恍然的点了点头,道:“哦!听过!”
于吉迈步上前,向陶谦行了方外的拜礼:“贫道于吉,见过陶使君。”
陶谦喘匀了气,直起了身子,对着于吉和蔼的笑道:“老神仙不必拘礼,来人啊!快快看座!”
少时,下人在院落的凉亭中布置好了软塌和清水水果,三人依照主次之宾位坐下。
陶商对陶谦道:“父亲,于神仙擅长养生之道,不妨让他给您瞧瞧?”
陶谦知道陶商这次领于吉回来的原因,心中莫名的感动,他对于吉一拱手,客气道:“久仰于神仙之名,如雷贯耳,可惜却无缘一见,今日相会,吾愿偿矣。”
于吉呆愣楞的看着陶谦的老脸,目光呆滞,半天没有反应。
陶商无奈摇头。
得!又来了!
陶谦见于吉半晌不说话,不由疑惑的看向陶商,道:“吾儿,于神仙这是怎么了?莫不是老夫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
陶商尴尬的笑了笑,道:“于老道长擅长神游,父亲勿急,一会就好了。”
大概四个八拍之后,于吉方才终于说话了。
“承蒙陶使君错爱,贫道愧不敢当,听太傅说,陶使君近来身体抱恙,有当世名医用药,却依旧难愈,故召贫道前来一瞧,或可解忧。”
陶谦长叹口气,道:“正是如此,老夫自觉寿数不多,还请神仙帮忙看看,可还有回天之术乎?”
于吉呵呵一笑,道:“好说,好说,陶使君且让老夫切脉瞧瞧。”
陶谦乖乖的伸出手腕,让于吉摸了一会。
于吉摸完之后,又翻了翻陶谦的眼皮,看了看他的牙口和舌苔,最终长叹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陶商和陶谦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
“神仙,老夫这身体……莫不是没救了?”陶谦被于吉一顿摆弄,最终却得到了这么个结果,几乎都要临场崩溃。
于吉静静的看着陶谦,没有说话。
亭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见于吉不说话,陶谦不由的流下了两行泪水,叹气道:“吾命休矣!”
大概过了四个八拍之后,于吉方才开口,慢悠悠的对陶谦道:“没关系,有救。”
陶商闻言差点没憋死过去。
大爷啊,麻烦您这大喘息的毛病能不能挑挑时间再犯啊?你差点没把我爹吓死啊!
陶谦却不管不顾,忙问于吉道:“敢问老夫这病是怎么回事?”
于吉摸着胡须,为陶谦解释道:“所以病灶,一则来余身,二则来于心,当世的医者,善养身,却不善养心,贫道不懂医术,却懂养心之法,贫道观陶君寿数犹在,只因心疲,故带空五脏,若不调节,确实恐难长久。”
陶商闻言忙道:“神仙,吾父应如何养心?”
于吉淡淡的道:“两个字——放下,忘却,归隐,赋闲。”
陶谦愣愣的看着于吉,然后掰了掰手指头,奇道:“神仙,这好像是八个字啊?”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业
于吉对陶谦解释道:“使君身体的底子不错,只是近些年来焦虑甚多,昼夜不得安枕,伤了五脏之气,无论是什么神医,用药也不能除其顽疾根本,此疾在乃在神思之间,若想身康体健,益寿延年,以使君的情况,非得放下这俗中杂事,静心随老夫修习丹道,或可延寿,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陶谦听了这话,不由得沉默了。
这是要老夫放权,归隐,安享晚年么?
陶商在一旁关切道:“父亲,如若不然,你不妨照着于神仙的话试上一试?”
陶谦并没有直接回答陶商,他细细的思虑了一会,突然对于吉道:“于神仙,老夫感谢您!神仙远来辛苦,未曾稍息就来为老夫瞧病,老夫这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神仙若是方便,且不妨往驿馆安歇,今晚老夫命人布置宴席,为于老神仙接风,咱们对此事再做详谈,如何?”
于吉虽然年纪大了,反应也慢,但人情世故多少还是懂一些的……甚至比很多年轻人明白的还要多。
他听了陶谦的话,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老家伙是有些话不方便为外人道,要跟陶商单独说。
毕竟身为一方霸主,若是真的放权了,只怕是有很多事要吩咐的。
于吉打了个稽首,道:“无量寿尊,既如此,贫道且告辞了。”
陶谦派人为于吉引路。
于吉很识趣的跟着陶府的下人去了驿馆,只留下陶谦和陶商父子在凉亭内大眼瞪小眼,默默地半晌无言。
父子俩的这种沉默足足坚持了三炷香的功夫,终于听见陶商先开口,对陶谦道:“父亲,您让于吉出去,单独留孩儿在此,是有什么话要叮嘱吧?”
陶谦一双浑浊的老眼,似是在回忆着什么,他并没有急于回答陶商。
好半天之后,方听陶谦道:“那个于吉说的话,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老夫近些年来,岁数大了,不抗事,心事也多,焦虑也多……自打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以来,老夫为了陶家的安危与未来每日担惊受怕,昼夜苦思,心中总是怕一步走错,便会令整个陶氏走向灭门之局,可偏偏又没什么人可以与老夫商议,说句不客气点的话,老夫晚上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睛……唉,睡不踏实啊。”
陶商疑惑的看向陶谦,奇道:“睡不踏实?不对啊,爹!上次我路过你房门的时候,听到你在里面打呼噜,那呼噜声都要把房盖掀塌了,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呼出来的……”
话还没等说完,陶谦伸手就要用拐杖削他。
“小牛犊子!你是真的想气死老夫不成么?”
“孩儿绝无此意……”
“放屁!”
骂完陶商之后,陶谦向着躺椅上一靠,长吁口气,继续道:“老夫的心性和胸襟都过于狭隘,不适合在天下争雄,老夫的心眼小,心思重,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的洒脱自如,争来争去,什么都争不到,反倒是争出了一身病来……着实可笑!可问题是,你们两个小崽子都不争气,让老夫不放心啊,老夫若是不挺着,咱陶家让人灭了怎么办?”
陶商听着心中颇是感动,继续道:“父亲,那现在呢?”
“现在?”陶谦的眼睛中有了些泪花:“现在不同了!你如今都已经是坐到了太傅的位置,应儿如今也被你委任掌管东南边境,整个徐州和江东共计十郡的土地,都尽为我陶氏所有,这大半的功劳都是你的,老夫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说到这,陶谦顿了一顿,道:“老夫也该自私一次了……为了这条老命,老夫决定归隐,和于神仙和王司徒一样,一起养心,练习丹气之道,争取多活几年……也好日后看着我的儿子,在这个天下是如何称雄的!”
听了这话,陶商在一瞬间,感到胸中的骤然涌出了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
终于,自己要成为家主了吗?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天下,孩儿一定会拔得最终的魁首头筹!”
陶谦欣慰的点了点头,突然话锋一转,道:“孩子,话虽然是这么说,但这个乱世人命不如狗……老夫希望你、希望你……”
说到这的时候,陶谦的语气有些抽噎,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儿争不过袁绍,曹操,刘表……或是吕布,孙策那些人的时候,孩子,老夫希望你不要执拗,投降也好,归顺也罢,徐州或是金陵,咱们都不要了也无所谓……爹只希望你能活着……”
这话说出来,犹如撞钟一般,狠狠的撞击在陶商的脑海中,让他久久的不能平静。
不要土地,不要城池,不要身份地位……只要我能活着,这或许才是一个父亲真正的情感,真正的期望,真正的肺腑之言吧?
陶商伸出手,紧紧的攥紧了陶谦的枯槁的两只老手,肯定的道:“父亲,孩儿答应你,我和弟弟一定会好好的活着,一定!”
……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徐州刺史陶谦,往范县上表辞官,引咎而走,急流勇退。
而陶商则是得到了陶谦的全权委托,并征得天子许可,坐领徐州牧。
消息传到河北之后,一向自信满满的袁绍,骤然之间居然抑郁了。
眼见袁绍闷闷不乐,其麾下谋主逄纪随即劝慰。
“大将军,陶谦老儿也算是一方枭雄,坐领徐州七年,也算是大将军的敌手,如今他身体不佳,无法继续理会州政,对于大将军来说,可谓是去了一个劲敌,何期大将军不喜反忧,愁容满布,属下着实是不能理解。”
袁绍长叹了一口气,道:“陶谦老儿,有何惧哉?可虑者,陶商也!如今徐、扬两州大部土地皆为此子所据,东南半壁江山坐落其手……这小儿天生狡诈,偏偏面对世人又是一副君子之态,几乎是骗尽了天下的百姓,诚可谓袁某之大敌也!如今他接了陶谦的基业,东南政令皆出其手,若是不尽快剿除,久后必成气候!到时候就不容易对付了!袁某岂能不忧?”
逄纪呵呵笑道:“近三年来,大将军尽心尽力的发展冀州和并州,无论是兵马还是粮草,皆是与日俱增,非昔年可比,放眼天下谁人可敌?陶商虽然占据东南,但扬州南部,大部分的郡县皆乃贫地,人口稀疏,陶商纵是再强,却也不必放在心上……可虑者,唯金陵和杭州之富庶而已。”
袁绍摇了摇头,叹道:“不!金陵之富只是小事……你是没见过那陶家小子,不识得此子的厉害……不行,袁某的霸业不能再拖了,火速传令平原的显思,让他作速进兵,赶快进攻田楷和孔融,限时拿下青州全境!”
逄纪平日里和袁谭的关系很是一般,袁谭对他也不甚尊敬,一听到这,顿时计上心头。
“大将军,长公子在平原屯兵已近一载,却寸土未得,长此以往,耗费钱粮,荒废兵马,携带军心,又不得城池,岂非坐视陶氏空长其势?”
袁绍闻言一皱眉,道:“这孩子办事忒的磨叽!袁某即刻命监军前往平原,督促其出战。”
逄纪很是惋惜的道:“饶是如此,只怕也未必能够如大将军所愿。”
袁绍看向了逄纪,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将军,长公子可是您的长子啊,也是主管青州三军的主将,您就是派了监军,试问哪个监军敢对长公子不敬?况且公子性如烈火,一个谈不好,若是怒斩了监军,您还能拿自己的儿子问罪不成?”
袁绍听了这话沉默了。
细细思量了许久,方才听他道:“听你这意思,是指我儿拥兵自重了?”
逄纪很想说“是”,但他心中明白这话不能说。
所谓疏不间亲,有些事得诱导袁绍,让他自己去品。
逄纪急忙摆手道:“大将军误会了,属下绝非此意,纪只是觉得军中一般将领钳制不住长公子而已,而且眼下又是陶商刚刚继承陶谦基业的关键时刻,青州对于大将军来说,实是至关重要的。”
袁绍闻言点了点头,道:“你这话虽说有理……可问题是,难道还得袁某亲自去一趟不成?”
逄纪呵呵笑道:“依在下看,这倒是大可不必,毕竟东北的公孙瓒威胁甚大,黑山军亦未全灭,大将军坐镇邺城,也方便四下调度……不如,授权于三公子监军之职,让他前往青州,替大将军督促长公子出阵,如何?”
袁绍闻言恍然大悟,道:“显甫我儿,倒也是一个合适之选……只是这孩子刚刚冠礼,年纪是不是太轻了一些。”
逄纪道:“三公子虽然年轻,但在能力和性情上,在诸子之中,却与大将军最为相似,大将军不是一直想历练历练他吗?此番岂不正是一个机会?况且在身份上,也只有同为公子的三公子能让大公子有所顾忌。”
袁绍摸着修饰的整整齐齐的须子,仔细的琢磨了一会,道:“有理……不过他毕竟太小,我还是不太放心,这样吧,你与他同去,辅佐于尚儿,在关键时刻,也好点拨点拨他。”
逄纪深深的作了一揖,道:“纪敢不遵命!必尽心竭力辅佐三公子,令青州之事得竞全功!”
袁绍点了点头,突然对厅堂外的侍卫喊道:“来人啊,着袁尚吾儿来此,袁某有事要吩咐于他。”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一十九章 袁家之子
袁绍派人招呼袁尚过来厅堂,要当面叮嘱叮嘱他。
侍卫领命而去,少时,便见一个年约十五六岁左右的少年公子,来到了袁绍和逄纪的面前。
这孩子长得很袁绍很像!都是极为英俊英武的那种人。
帅到掉渣的那种。
袁尚甩了甩袖子,对着袁绍长做一揖,朗声道:“孩儿见过父亲,不知父亲传唤孩儿来此,有何要事吩咐?”
袁绍看着这个孩子,眼眸中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喜爱之色。
袁绍这个人聪明的紧,英明的紧,也睿智的紧,但他却有一个怪毛病。
以貌取人!
当初他对陶商很有好感,也是因为陶商的相貌俊朗不凡。
对于自家的儿子,那就更不用说了,长子袁谭和次子袁熙的相貌虽然也很不错,但和袁尚相比,却是天差地别,和自己相像的地方,也远不及袁尚多。
因此,袁绍对袁尚那是格外的疼爱有加。
那种近乎变态的溺爱,让袁绍的小妾们瞅着都嫉妒。
“显甫,来!坐到为父身边来!”袁绍笑呵呵的冲着袁尚招手道。
袁尚施礼完毕,随即坐到了袁绍的身边,一副乖宝宝的模样,一副谦恭的模样,准备仔细的聆听袁绍的教诲。
“显甫,你大哥在平原屯兵近一载,却寸土未得,眼下陶家的小子陶商已经继承了其父陶谦的徐州基业,此人日后必然是咱冀州的大敌,为父思来想去,眼下必须火速全据青州之境,居高临下压制徐州,以免陶商日后坐大,因此,你大哥夺取青州的举动便甚是关键,为父想让你当监军,与逄纪一同前往青州,督促你大哥出战,你敢不敢去?”
袁尚的表情很是柔和,他恭恭敬敬的冲着袁绍施了一礼,道:“父亲让孩儿去,孩儿又怎能不去?孩儿敢……只是,孩儿怕做不好。”
袁绍哈哈一笑,一摆大袖,道:“有什么干不好的!不要怕,有为父为你做主呢!况且此番还有逄纪陪着你一同去,有什么不懂的,孩子你尽管问他便是。”
逄纪在袁绍的身后,冲着袁尚挤了挤眼睛。
袁尚用手指抵着下颚,道:“有父亲和逄公相助,孩儿自然是无往而不利……只是,大哥是征讨青州的主将,平原的兵马也皆是其旧部,大哥也是父亲基业的继承人,孩儿纵然去了,只怕也未必能管得住大哥……”
“胡说!”袁绍摇了摇头,道:“谁说你大哥便是为父的继承人了?”
“家业由长子继承,此乃千古至理……”袁尚诺诺的道。
逄纪在一旁道:“大将军勿要恼怒,此事也怪不得三公子,大公子平日里,一向就是以此自居的。”
“胡闹!”袁绍不满的看向逄纪,道:“袁谭不懂事,尔等也不懂事吗?怎地不好好说说他!”
逄纪哑然失笑:“嗨!除了大将军,我们这些旁杂人等,又有哪个敢管大公子?……不过大将军,三公子的忧虑也并无道理,大公子有军功在身,又是长子,又哪会将三公子放在眼里……”
袁绍本人就是小妾所生的,对于嫡子,或是长子继承家业的这种说法,在潜意识里深恶痛绝的,发自内心的犯膈应。
如今听了袁尚和袁术的话,袁绍心中不免又对袁谭添了几分不满。
“这样吧,我让张郃率兵一支冀州亲军,随你二人同往,这支兵马只有显甫你能够节制,其余人等一概不能,另外,为父授你一道密令,令你有临机专断,节制显思之权!”
袁尚感激的站起身,对着袁绍作揖道:“父亲对孩儿这般恩重,孩儿此生又当如何报答父亲。”
这话说的很是真诚,听的袁绍心中说不出的舒坦。
“傻孩子,谢什么!你是我的儿子,我不管你谁人管你?孩子,你到了平原,告诉你兄长,一定要切记,按时收服青州,巩固各处险要便可……但却万万不可去惹了那陶商,凭你们的本事,还远不是那小贼的对手,若要对付他,非得是让为父亲自与他过招不可,知晓否?”
袁尚谨小慎微道:“孩儿记住了!”
看着袁尚这般听话,袁绍很是欣慰,他挥了挥手,对袁尚和逄纪吩咐道:“事不宜迟,你二人作速回去准备吧,袁某还得招张郃过来,对他略作吩咐。”
二人领命随即撤出了厅堂。
……
出了内院之后,外院无人,却见袁尚一反适才在厅堂中袁绍面前的唯唯诺诺的乖宝宝样。
这孩子挺直了腰背,脸上露出了傲然的笑容,连说话的声音也高亢了许多。
“哈哈哈!妙哉!想不到,本公子现在也有独自掌兵的机会了!”
逄纪跟在他身后,捋着胡须笑道:“三公子勿急,这样的机会,日后会越来越多的。”
袁尚转头看向逄纪,道:“这一次多亏了先生举荐,若非先生,尚怕数年之内,亦无独自掌军之日!”
逄纪对着袁尚作了一揖,笑道:“纪和审配,鞍前马后,愿为公子大业尽忠。”
袁尚得意洋洋道:“先生的好处,尚自是会记得……嘿嘿,此番去往青州,说什么也得压过袁谭,让父亲好好见识见识我的能耐。”
逄纪捋着胡须道:“田楷,孔融皆是庸碌之辈,想要对付他们,并非难事,公子此番立功必矣。”
但很显然,袁尚的胃口并不满足于田楷,孔融。
“若是有机会,当去会一会那位太平公子,若是能败他一阵,父亲对我定然是另眼相待。”袁尚自顾自的嘀咕。
逄纪闻言吓了一大跳,忙道:“三公子不可!陶商虽然年轻,但毕竟盛名在外,且还被令尊所顾忌,定非等闲之辈,况且适才大将军曾对三公子,此番平定青州之后,不可招惹陶商,三公子若是不尊将令,只怕会惹大将军不快。”
袁尚并没有表态,他只是微微一笑,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不去招惹他便是。”
1...177178179180181...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