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袁绍兵分数路,以黎阳为前阵的第一站,南下直抵黄河北岸,对南方的曹操和陶商两大诸侯施展压力。
其时曹操和陶商麾下的兵马皆有二十万,但需要镇守后方以及西,南线的边境,包括陶商需要留下需要威慑山越的兵将,因此两人各自能够调动的兵马,皆在十万左右。
陶商以镇守琅琊国的徐盛为先锋,李通,臧霸,孙观为副将,由琅琊国北上,先采取主动袭扰的战略,徐州将领自琅琊入青州,轮番袭扰齐地,北海,东安等地,钳制袁绍在右翼的兵马动向。
而曹操亦是率兵北上进逼黎阳。
曹操令于禁率步骑二千人屯守黄河南岸的延津渡口,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成鼎足之势,这样就可以保证迁延袁军的渡河速度。
同时曹操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
钟繇接到命令,派使者立刻西进,去拉拢凉州的军阀,以稳定翼侧。
曹,陶二人配合无间,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以求后发制人。
千里黄河本是多处可渡,怎奈曹操和陶商都不傻,他们明白己方兵少而袁绍兵多,想要一口气打败袁绍除非指望袁绍有重大变故,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极低,因而二人采取了重点扼守要地的策略,只是谨守许昌和彭城的屏障,同时保证后勤补给不失。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做出了两条应对策略,一是继续在河北征调兵马,增加兵马的数量,对南方形成压力,另外则是派遣陈琳,写了一篇檄文,声讨曹操和陶商两人,希望在政治效果上起到压倒性的优势。
陈琳的文采极佳,身为历史上的“建安七子”之一,文笔自然不俗。
他的檄文将陶商和曹操两人绑在一块拼团骂。
陈琳说是这俩人犹如秦国的赵高,吕后时期的吕禄、吕产,专政跋扈,作威作福,全国人民现在都对曹,陶二人感到寒心。
他还顺带着辱骂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和陶商的父亲陶谦。
说曹嵩是曹腾收养的乞丐子,说陶谦是外慕声名,内非正直的真小人云云。
曹操当时头风犯了,读了陈琳的文章顿时冷汗淋漓,对其人的才华感慨不已。
陶商倒是没有曹操那么爱才。
他认为陈琳这王八蛋有点嘚瑟,能骂两句脏话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话说骂脏话的鼻祖现在可是在陶商的麾下。
陶商决定让祢衡出马跟陈琳对骂!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九十八章 文士对骂
祢衡被陶商召唤到了开阳城。
陶商先是将陈琳的文章交给了祢衡观看。
祢衡粗略的看过了一遍之后,就随手扔在一边。
陶商见状问他:“感觉如何?这可是当今河北才子陈琳的亲笔佳作。”
祢衡的脑袋扬的高高的,眼睛都要瞅到天上去了,用俩鼻孔对着陶商,呼呼的喷着热气。
“文笔一般,言辞稀松,毫无可取之处,有甚值得夸耀的?还才子呢,我呸!”
祢衡如此出言蛮横,陶商不怒反喜。
“我就喜欢你祢大才子的这股子牛劲!真匹夫也!”
“嗯?”祢衡眉头一皱。
“我是说,真丈夫也!来人啊,取笔墨来!”
祢衡闻言不由一愣。
取笔墨是要干什么?
少时,桥意和桥筠两个新任侍女便将笔墨和书简等物拿了上来,并现场磨墨布置。
祢衡惊诧的来回看着两个年幼侍女,奇道:“这怎么……这俩姑娘?还是双胞胎呢?”
陶商轻笑着:“双胞胎很稀奇吗?”
祢衡感慨着道:“如此人间绝色,还长得如此相像,着实天下难寻……这俩是你妹妹吧?”
“你做梦吧!”陶商笑呵呵的道:“我妹妹能给你磨墨写檄文?这是我的两个贴身侍婢。”
祢衡一听这话,羡慕的眼中直冒小星星。
腐朽的诸侯生活啊,婢女都找的这么美这么有特点的,活活让人羡煞。
仿佛是为了印证祢衡的话,桥意和桥筠磨完墨后,便一左一右的站在陶商的身后帮他揉肩。
陶商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他悄悄转头冲着俩姑娘使眼色,示意她们不用这样做作。
问题是俩姑娘跟没听见似的,低着头履行自己的职责,给陶商揉。
力道正中,确实很舒服。
陶商尴尬的嗑了一声,道:“正平,开始吧,写檄文。”
“哦。”祢衡既羡且妒的看着陶商,然后拿笔就开始沾墨汁。
等等……
“檄文?你让我写檄文?”祢衡疑惑的反问。
陶商扬眉道:“多新鲜啊,你自己说陈琳的文笔不佳,水平不够,那你现在就写一篇水平够的帮我骂回去……我特批你在文章中可以说脏话。”
祢衡呆愣楞的看了陶商半晌,突然一怒:“你把祢某当成什么了?供你驱策的文笔小吏,还是助你骂街的市井泼妇乎?”
“哎哎哎!”陶商晃了晃食指,道:“说话注意一点啊,别忘了,你的小妾和儿子,陶某现在还帮你养着呢。”
“我没小妾,也没儿子!”
陶商好像没有听到他的话一样,自顾自的道:“你那儿子现在好像已经可以喊爹爹了。”
祢衡脸上的肌肉来回抽动,最终无奈的屈服,向着软塌上一跪,拿起笔,准备撰写檄文。
呆愣楞的执笔半天,他却是一个字都没有落下。
陶商疑惑的看着他道:“怎么了?”
“我脑中让你气的毫无思绪,根本写不下去。”祢衡这次是实话实话。
陶商恍然的“哦”了一声,然后发自肺腑的帮祢衡出好主意。
“要不然……你就把袁绍,陈琳,还有袁氏麾下的那些贱人当成我一样的骂?你现在就想象你这篇檄文不是在骂他们,而是在骂我,如何?”
祢衡眯起眼睛,仔细的思虑了半晌后,随意运笔如飞,思如泉涌。
……
祢衡的檄文很快就传遍了天下。
祢衡之檄文一出,举国震惊。
当今天下,能与孔融并列的当世第一奇才子,居然甘于在陶商麾下做个书写檄文的刀笔吏,这太平公子陶商,其人格是何等的魅力四射,锐不可当啊。
毕竟祢衡的傲骨和牛叉,自他出道以来,在全国的文化圈中都是有名的横。
一时间,在天下的文人士子圈中,陶商的名声随即水涨船高,天下文人听了此名之后无不谈商变色。
而随之更加令天下人惊异的,是祢衡写出的那封反骂河北众文武的声讨檄文之内容。
当真是了不得啊!
骂出了大汉朝文艺脏话的新高度!
陈琳的檄文中,最多不过是骂骂曹操和陶商,加上曹操和陶商的祖辈。
但祢衡骂的人群,可就是有点过于广泛了。
首先骂袁绍是必须的,属于开篇点题。
檄文中骂他空有四十三公之名,实则是一个鹰犬之才,输货权门的纨绔子弟,跟袁术比斗能差出八条街,要不是袁术死的早,汝南袁氏哪有他在这跳脚装蛋的份?
然后就是骂袁绍的先父伯父叔父袁逢,袁成,袁隗等人,说这些人的三公之名都是买来的,虚的,各个都是窃盗鼎司,倾覆重器的卑劣小人。
至于替袁绍书写檄文的陈琳,则是个妖言惑众,好乱乐祸的斯文败类,文艺圈中的真小人,士族界内的伪君子。
其余袁军中人,一个也没跑了。
审配是有眼无珠的小人,许攸是贪财争利的小丑,田丰是祸从口出的蠢货,沮授是掩暇自降身份的憨徒,逄纪是没长脑袋的愚夫。
颜良是有勇无谋的莽汉,文丑是秉性暴躁的匹夫,张郃是名不副实的降将,高览是滥竽充数的路人甲等等。
袁绍麾下最重要的数十文臣猛将,一个没放过,挨个抨击了一遍。
而且檄文一传出去,很多有文采的人都看出来了,祢衡的这篇檄文颇有些发自肺腑之感,其言辞中的愤恨和怒意好像是走了心的。
大家都在心中暗自猜测:也不知道祢衡和袁绍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能让祢衡在檄文中如此发自肺腑,放飞自我的糟践河北群雄。
然而事实确是,祢衡只是按照陶商所说的,在想象中把袁绍等人当成陶商骂而已。
檄文传到了邺城,袁绍读完之后脸都绿了。
“好一个祢衡!好一个酸儒!安敢如此辱我?吾誓灭之!你等着,你等我踏平徐州的,袁某一定要好好的伺候于你!”袁绍气的重重的拍打着桌案,声嘶力竭的暴吼。
袁绍下方的那些谋士们脸色一个个的也很是不快。
“明公,祢衡如此无礼,明公切不可认输……还得让陈琳再做一篇檄文,驳斥祢衡才是!”谏言者,乃是袁绍麾下的谋士郭图,亦是郭嘉的同宗。
听了郭图的话,袁绍方才反应过劲来。
“对,公则说的不错!袁某不能让人就这么轻易的挫败了!火速召陈琳来,让他再写一篇檄文,狠狠的骂徐州文武!上到军师别驾,下道县令亭长,一个都不放过!挨个骂!袁某一定要压过陶商小贼,压过祢衡。”
少时,陈琳受命来到了袁绍的面前,听完前因后果,随即拿起祢衡的檄文一看。
看了一会之后,陈琳的脸色开始发红,双手亦是不断的打着哆嗦,牙齿“咯哒咯哒”的咬的直响。
特别是当他读到祢衡写他的一段:‘陈琳匹夫,学鹉鹂之舌,执豚犬之笔,狺狺狂吠,谄媚之极,似此等猪狗之辈安敢妄称文人哉?’,陈琳更是眼冒金星,胸口恶气难平。
陈琳这辈子一向只有他拿笔杆子骂别人,什么时候让人这么指着鼻子骂过。
当下,便见陈琳一口气没上来,双眼一翻白,竟然是直接昏死了过去。
以袁绍等为首的一众直接瞅傻了。
袁绍急忙招呼过来医官,将陈琳抬回去诊治。
陈琳却是一股急火上涌,一时间失去意识,并没有什么大碍。
袁绍心中不甘,越想越气,当下便想出兵踏平徐州。
沮授连忙向袁绍谏言道:“明公,眼下河北各州的兵马还未曾齐至,当务之急,还是先以攻克黄河各渡口为主,白马和延津渡口在诸渡口中为重镇,需要明公亲自督战,青州徐州接壤之地,乃是战场右翼,尚还不需明公亲自出手,当务之急是先在琅琊国牵制住徐州军,然后猛攻白马,延津两渡口才是,攻克正面的黄河主路,如此大事方可得定。”
三国有君子 第四百九十九章 袁曹陶之战
听了沮授的建议之后,袁绍一边寻思一边道:“听斥候的回报说,眼下陶商亲自坐镇在琅琊国开阳城,袁某若是要拖住他,当派遣何人为上?姓陶的小贼毕竟诡计多端,常人去了,拖不住他不说,还会枉自送了性命,耽误了大事。”
袁绍的话音落时,便见下列的一众将领当中,站出一名彪形大汉,沉声说道:“大将军,末将愿意去青州与陶商小贼决一死战,也让南贼看看我北地军将之威武!”
众人扭头看去,只见说话的这名猛将身材极为高大,身宽体壮,黑色的脸庞,环眼狮鼻,海口刚须,犹如野兽金刚一样,他身上若是再长点毛,就和狗熊成精差不了多少。
此乃是袁绍帐下的猛将颜良。
袁绍平日里对颜良极是喜爱,也颇为器重,如今见他对陶商毫无畏惧,主动请缨,心中很是满意,随后将目光看向在场的诸位谋士,询问他们的意见。
可惜的是,大部分谋士都是毫无反应。
沮授和审配同时摇了摇头,暗示袁绍用此人不妥。
颜良虽然勇冠三军,但秉性太过刚硬,和陶商斗阵,非比寻常,其主将必须得是能沉得住气,不受他挑拨与引诱之人,不管陶商如何使贱招,都能稳如果泰山最好。
很显然,颜良却不是这样的人。
袁绍见审配和沮授都反对,也就没有着急表态,只是安慰道:“颜将军如此英雄豪杰,真猛将也!不愧是吾帐下的大将!汝且稍安勿躁,待吾与诸人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颜良见自己一腔热枕的主动请缨,袁绍却没有让他去,颇感羞臊,黑脸顿时涨红,随即退回班去。
太扫兴了。
袁绍转头看向审配,道:“正南,汝试言之,谁可胜任乎?”
审配在众将站立的列班里扫视了好大一会,突然一笑,道:“依在下审度,元才将军最是合适担任此重责。”
审配口中所说的元才,乃是袁绍外甥高干的表字。
高干被袁绍向天子举荐为并州刺史,一向是驻军太原,此番乃是率领并州的主力兵马,前来邺城听从调遣。
一听审配举荐自己,高干有些羞涩,又是摇头又是摆手,道:“正南公太高看我了,在下远不是袁尚的对手。”
高干的话虽然是如此说,但审配知道他乃是谦虚,在袁绍的这些子侄儿辈当中,属高干的才华最高。
而且他还有一个常人远不及的优点,那就是很稳重。
他稳重的有时候,甚至有些过分。
就这么说吧,高干家现在就是着火了,他都得慢悠悠的把衣服穿好,然后再不紧不慢的往外逃,跑到一半可能还得回头在房间里找点贵重的东西带着。
审配很是欣赏的看着高干这股沉稳劲,捋须道:“高府君勿急,此次让你去,并不是让你战败陶商,你只要是能拖延住,他便是大功一件。”
高干闻言苦笑。
他不似袁谭和袁尚,做事心中非常有数。
陶商的能耐,他数年来多有耳闻。
对于这样的能人,就算不大,但想要拖住他,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高干还想在谦虚推脱一下,但袁绍却发话了。
袁绍暗自琢磨了一会,他也觉的高干是最佳人选,他又看其余众谋士,见他们没有反对的意见,随即道:“好,元才,那你便率领本部兵马,我再与你精锐三万,你前往青州主持大局,想办法拖延住陶商,策应我冀州的中路军马,事成之后,我记你首功!”
高干虽然不是很想和陶商正面相抗,但袁绍命令已经下达,他也没有办法,随即领命行事。
“末将尽力便是了。”
……
袁绍的行动瞒不过徐州校事府的眼线,消息很快就被手下人传回了琅琊国开阳城。
陶商知道信息后,随即召集众人商议。
郭嘉听完了这个消息,随即道:“看起来,袁绍这一次是铁了心的要集结大军南下了,他知道我们在琅琊国聚众袭扰青州,便反其道而行之,索性派出一名偏将,率领重兵在此彻底的拖住我军,然后他的大军则是在西线抢攻各处有理渡口,其后方则是不断的聚集粮草、军械、兵马,只等时机成熟,便大军入境,一举拿下河南。”
说到这里,却见郭嘉长叹口气,续道:“河南若是有失,徐州亦不能保,咱们眼下不可不支援曹操。”
陶商闻言一皱眉,道:“高干的麾下兵力不弱,咱们若是去支援曹操,琅琊国这面又该如何是好?”
郭嘉寻思了一下,道:“听说高干此人,乃是个懂兵法的,行事极为稳重,比之袁绍的三个儿子不知要强上多少,眼下还得先摸清此人的实力和战法,再做决定。”
陶商一转头,喊道:“让糜芳和赵云过来。”
少时,便见糜芳和赵云二人来到了陶商的面前。
陶商吩咐他们二人道:“高干的兵马,眼下正驻扎其在齐地,与我琅琊国的开阳城对峙,陶某有意试探一下他的实力……你们两人,领本部兵马一同过去,与高干小战一场,测测他的本事和能耐,切记不可恋战。”
赵云点头称是。
糜芳闻言,吓的顿时两条腿都软了。
“太、太傅!赵云也就算了,如何让末将也跟他一同过去?末将可是久疏战阵多年了。”
陶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叱道:“糜兄,不要这么没出息好不好?你是当年跟随着陶某最早的一批战将之一,你看看当年你的那些同僚,无论是许褚,徐荣亦或是徐晃,如今都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了,唯独你,跟当年比还是那么的没长进……难道你看不出陶某这次是专门要提拔你么?”
糜芳哆哆嗦嗦的道:“末将先谢谢太傅的提拔,末将也能看出太傅对末将的厚意……不过那高干乃是并州刺史,麾下又有诸多的并州战将,末将只怕不是他的对手,让太傅失望。”
“没关系,这不是还有赵云跟着你吗?你自管去便是了,有赵云在,绝不会让你有一丝一毫的损伤。”
“可是……”
糜芳还想解释,陶商却露出了一个危险的笑容:“糜兄,你要是再啰嗦,信不信我先与高干剁了你?”
糜芳一下子就不敢吭声了。
这混账还是跟当年一样任性。
赵云则是一把拽住糜芳,笑呵呵的道:“糜兄,走吧,有云在,你尽管放心便是。”
糜芳闻言露出苦笑:“赵将军,切记护着我点。”
……
两人就这样领着本部的兵马来到了齐地。
高干的兵马刚刚抵达不就,便有琅琊国那边的兵将前来骚扰。
高干为人谨慎,他也是想看一看徐州军的实力究竟有多少,于是便命令麾下的两名军侯伍旭和蔡沢,领兵出城迎战。
两名战将出了城池,隔着老远便向糜芳和赵云招呼,高呼要求一战。
赵云没有着急出手,而是笑看着糜芳道:“糜将军,听说您乃是太傅麾下的元老宿将,今敌方战将前来邀战,不妨让云看看您的本领如何?”
糜芳闻言吓得直缩脖,拼了命的使劲摇头。
“我这个人不好争功……让你,让你!”
见糜芳如此不争气,赵云也是无奈,随即出马,去斗战两名袁军的军侯。
三通鼓罢,赵云已经是拿了两个军侯的人头归阵。
两方兵马见状,无不惊骇莫名。
高干在城楼上看的清清楚楚,他长叹口气,感慨道:“陶商军中果然猛将多矣,此乃何人也?”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章 绝世搭档
眼见赵云顷刻之间便斩杀了并州军的两名军侯,高干一边感慨一边询问手下此人的姓名。
他性格沉稳,连自己麾下死了两名战将都没有给人感到悲痛的感觉。
副将遥望了远处的旗帜一会,道:“府君,末将观看那旗号,来者似是陶商的结义兄弟,徐州的赵云。”
“赵云?”
高干闻言仔细的回忆了一会,然后猛一拍额头,恍然大悟道:“听说过,听说过!此人乃是一名猛将啊,据说是和吕布打成过平手,甚是了得!”
左右的并州诸将纷纷点头称是。
说罢,高干又看了看远处的赵云军中的旗帜,发现一柄还写有“糜”字的大纛旗。
“糜?”高干扎了眨眼,道:“那又是何人?我倒是听说过徐州士族中,有一个糜家。”
手下人知道内情的随即道:“听说陶商在徐州的诸位战将当中,有一个叫做糜芳的,乃是陶商的嫡系战将,当年随同他一起讨伐过董卓的,那时候徐荣,徐晃等人皆不在其麾下。”
“哦?”高干闻言一奇,皱眉道:“当年陶商不得势,却在讨伐董卓的征战中大放异彩,想来他那是手下没有几个能人,这个糜芳能够跟他到现在,还能够与赵云并列,想来一定是一个不简单的能人,此人不可不防,诸公皆需牢记。”
听了高干精密且充满道理的分析,在场的所有人纷纷恍然大悟。
大家都在心中暗暗的记住了“赵云”“糜芳”这两个名字。
这都是陶商麾下的盖世猛将啊。
副将张成又问高干道:“府君,那咱们跟不跟赵云和糜芳继续打了?”
高干摇了摇头,道:“糜芳和赵云这两大猛将被陶商派来,摆明了就是来试探虚实的,我们的目地,是要在此处拖住陶商,没有必要跟他们多做交锋!传令,鸣金收兵,任凭他们如何叫骂,三军将士皆不要轻易出城,违令者斩。”
“诺!”
赵云连日来又在齐地对着城池叫骂了很久,但都不见高干派兵出来接战,于是乎便收兵退走,回去向陶商报告。
陶商听说高干紧守不出,心中开始筹谋下一步的行动。
高干的兵力不弱,偏偏又不急于求胜,摆明了就是袁绍派过来的一根拖延自己的妙棋,犹如一块坚硬的肉骨头,放在嘴里啃也啃不动,咽也咽不下,扔还不舍的扔,就只能是这么眼巴巴的看着。
就在陶商细细思虑如何拔掉高干这根利刺的时候,曹操那边突然派人传来了消息。
袁绍开始大举的进兵了!
袁绍的兵力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集结,又再度增加,号称四十万的兵马,在一众河北猛将的率领下,分别进攻白马,延津,杨虚,博平,沂尊,赖芜,临邑,胶阳等多处黄河口岸。
西线的口岸,曹操的兵马以及其麾下诸将已经是堵塞阻拦不及,东线这边,也是漏掉了好几处,特别是临近徐州这面的。
曹操没有办法,也只有派人招呼陶商替他防守了。
陶商这才明白了袁绍的险恶用心,他用高干在此钳制自己的兵力,然后去偷袭黄河口岸,打通南下的各处据点,这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按照袁绍的想法,高干在齐地,陶商一定不敢轻举妄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