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太尴尬了。
高干脸红脖子粗:“显思,你也被陶……生擒过来了?”
袁谭的脸色也是一红,转头道:“什么叫生擒?我与子度乃是故交,在此做客而已,元才你也别误会了。”
高干听的直咧嘴。
你爹跟他打的人脑袋都要变成狗脑袋了,你还到他这来做客?
你这心也真不是一般的大。
陶商微笑着道:“高府君乃是大将军的外甥,显思兄乃是大将军的长子,如此算来,二位也是兄弟之亲了?”
二人都是傻呵呵的干笑。
“兄弟相逢三盏酒,兄弟投缘四海情,兄弟交心五车话,兄弟安民万事夸,值此兄弟相逢的大喜之日,要不咱们仨喝点?”陶商很是热情的道。
袁谭呵呵陪着干笑:“怎么地都行,你就说怎么喝吧!”
“敞开了喝!”
少时,陶商随即命人布置酒宴,一众徐州将领作陪,与袁氏兄弟二人共饮。
凭心而论,在这种情形下,这酒喝在高干的嘴里,跟马尿没什么分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陶商随道:“元才兄乃是显思兄之亲,有些事我也不想瞒你,其实以你对陶某造成的麻烦来说,我捉住你之后本该斩杀你,以示三军……但战前,显思兄曾亲自来想我求情,说什么也让陶某饶元才兄一命,陶某与显思兄乃是故交,他好不容易求我一回,我也不忍驳斥,故而看在他的情分上,才对你进行了活捉,这个中关键,高兄还需知晓。”
袁谭闻言一愣,诧然的看了陶商一眼,有点不解其意,但没好意思说些什么。
高干的反应则是明显有些不太一样了。
他感激看向袁谭,长叹口气,道:“显思,你我平日里交情不多,想不到在这等关键时刻,你却愿意为高某放下面皮这般求人,唉,以你的秉性来说,真是难为你了……为兄没有二话,这个情谊,为兄日后定当还你!绝不相负。”
袁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忙道:“兄长何须如此,小弟愧不敢当。”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二十五章 白眼狼
酒宴散后,陶商派人送高干,高柔,仲长统等人下去休息,而他则是亲自送袁谭回驿馆。
二人在路上一句话也没有说。
袁谭也不是纯纯的傻蛋,他对陶商的优厚待遇虽然很是感激,但其有时候多多少少的也在揣摩陶商的意图。
凭陶商的身份和地位,袁谭不会认为陶商会无缘无故的跟自己攀交情,自己虽然是名门袁氏之子,毕竟陶商也是东南霸主,只是简单的交往而不想从自己身上图点什么是不现实的。
马车抵达了驿馆之后,陶商笑着对袁谭道:“兄长,到地方了,早些歇息,我择日将你和高兄一同送回河北,眼下的战乱较多,到处兵荒马乱的,不是好时机,你们在稍稍忍耐一段时日。”
袁谭下了马车,踌躇了一下,道:“陶兄弟,我想问你几句话,可否?”
陶商跳下马车,笑道:“兄长有何事想问的,小弟无有不从。”
袁谭看着陶商和善的笑容,不知为何,心中总是有些不好意思。
但该问的话还是要问的。
他措辞良久,方道:“陶兄弟,说起来,你我认识的时日也算不短了,虽然你是属于袁某的敌对阵营,但袁某对你无论如何都是恨不起来的,不说别的,按照常理,我也是应该死在你手里两次了。”
陶商轻轻的摆了摆手,道:“兄长无需这般见外,你我兄弟之间,还需客气些什么?”
袁谭没有理会他,只是继续道:“还有今日你将不杀高干的人情送给我,让高干承情于我……陶兄弟,袁某好歹也是一州刺史,有些事情,还是能看的出来的!若说你只是无意为之,袁某自然不信!你到底是想做些什么?”
陶商收敛笑容,深深的看了袁谭一眼。
嗯,确实是如同袁谭所说的,再怎么说这小子也是出身袁氏豪门,且也曾做过一方刺史,若是就这么轻易被自己糊弄过去了,那也就不是袁氏的子孙了。
而且归根结底,这小子跟自己再怎么好,也只是表面现象,历史上这家伙为了权位,与亲生弟弟反目成仇,毫不顾忌手足之情,属于狼心狗肺的那种人,纯种的!
斟酌了一下措辞,陶商随即道:“显思兄,既然你说出来了,那我也不想瞒你,实话跟你说吧,我现在是在帮你翌日继承大将军的位置而打下基础。”
袁谭一听这话,眉头顿时一紧
他定定的看着陶商,一字一顿的道:“你想挟持掌控袁某不成?”
陶商呵呵一笑,道:“袁兄,小家子气了,我纵然是想,但你觉得此事可能吗?你袁家虎踞河北四州之地,放眼天下,有哪个能掌控的了你袁家的?天子怕是也不成吧。”
袁谭闻言沉默了。
陶商说的确实是有道理,他拿什么掌控自己?他好像确实没有这个能耐。
陶商继续对袁谭道:“还是当年的那句话,只要兄长能成为河北之主,小弟日后便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有朝一日,小弟当真挡不得河北之威,那归降兄长,兄长想必亦是不会薄待于我?兄长,你说是吧?”
面对这种试探,袁谭还能说些什么?
他自然是一个劲的点头,连连说那是那是。
不过袁谭心中也在打着他的小算盘。
既然陶商想协助自己上位,那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自己当上了河北之主,日后如何对待陶商,或是又应该怎么对待徐州,还不是凭自己的心情?
不管陶商对自己再怎么够义气,在立场上他也不过是河北的敌人而已。
想通了这些,袁谭心中的大石头方才落地,便开始以他的角度,开始筹谋怎么谋算陶商,从他的身上获取更多的支持。
但袁谭的这种变化,早就在陶商的预料之内。
这种白眼狼,不咬你那才叫奇怪呢。
袁谭突然又向陶商抛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贤弟,如今我河北大军压境,你徐州旦夕难保,这种时刻,你怎地还有心情为为兄筹划日后之事?只怕我继承大位的日子未到,你已经先是失地败亡之局了……”
说到这的时候,袁谭的下话说不动了,因为他发现陶商依旧是在微笑着,而袁谭在他的面上却看不到丝毫的害怕和慌乱。
半晌,方听陶商淡淡言道:“颜良,高干都被我轻松制服,黄河东岸沿线的局势已定,兄长又凭什么说这场大战的结局,失地败亡的人,就一定是我呢?”
袁谭闻言咧了咧嘴,却是想不出反驳之言。
……
陶商并没有着急先把袁谭和高干等人送回去,相反的,他还是将这些人扣押在自己的手里。
但他却给袁绍送回去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逄纪。
而跟随着逄纪一同回到袁绍跟的,还有河北大将颜良的尸体。
陶商办事还是有些底线的,对于颜良这种名将,陶商最终还是没有选择斩首侮辱,而是将囫囵的尸体给袁绍送了回去。
虽然尸体上放有石灰已确保其尽量减慢腐化,但这么多天过去了,颜良的尸体还是已经开始腐烂发臭,停在袁绍面前的时候,其味已是不可闻也。
旁边的众人都是用手或袖子掩住鼻子,袁绍却是气的满面通红。
他怒视着一旁的逄纪,双眸中的怒火几乎都能把他点着。
逄纪也知道自己理亏,只是低着头不敢说话。
众将之中,文丑和颜良亲如兄弟,这汉子颇将义气,顾不得尸体的气味仿佛都能招苍蝇了,哭嚎着扑了上去。
“兄长啊!你死的好惨啊。”
文丑的哭嚎声令袁绍更加心烦意乱,同时火气也更大,他怒气冲冲的对左右一摆手,指着逄纪道:“把这个没用的东西,给我拖下去斩了!”
逄纪闻言吓得直接跪地,道:“大将军,在下无罪啊。”
“无罪?”袁绍冷笑道:“损兵折将,失手被擒,还言无罪?你若是无罪,天下哪个有罪?”
“这、这!”逄纪语无伦次,不知道该怎说的好。
袁尚前一段时间从邺城来到了袁绍的身边,闻言劝谏道:“父亲,兵败之责罪不在逄公,他毕竟只是监军,不是主将,害的我军损兵折将的人,乃是大哥……”
“混账!”袁绍今天是彻底发飙了,连袁尚也没惯着:“怎么说话呢!那可是你大哥!你这畜生!”
袁尚张口结舌,惊的说不出话来。
他从小到大,好像是第一次听见袁绍这么对他讲话。
还居然骂自己是畜生?
我是畜生你是啥?
老牲口!
沮授看出袁绍因为折了颜良,心智已乱,随即站了出来,对袁绍拱手道:“大将军,值此大战时节,斩杀谋主不利,颜良将军身死,大公子和高府君被擒,三军士气已然震动,眼下这个节骨眼,却是不可再行妄杀之举了,以免累及三军。”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叶障目
沮授跟逄纪的关系并不甚好,他这次出来主动替逄纪解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大局考虑。
若不是影响到战事的走向,他也恨不能让袁绍把逄纪阉了再杀。
眼下这种情况,东方的战线已经不可维持,杀了逄纪的话确实不是一个好兆头,很容易引起士气的低落,毕竟颜良死了,高干又被擒,不利的战事太多了。
袁绍深深的吸了两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问沮授道:“那眼下这种情况,袁某又该如何?”
沮授捉摸了一下,没有吭声。
却有田丰站出来道:“大将军,现在河北的壮丁已经召集的差不多了,大将军本阵的兵马之多已是空前之数,颜良战死,高干被擒,东线既然已经无力,不妨将兵将收回,全力打下白马和延津,进军河南,先灭曹操!再分两路兵夹击陶商攻取徐州,大将军,眼下这才是最稳固之法。”
田丰的方案是好方案,但他说话的语调着实是让袁绍有些接受不了,好像谁欠他钱一样,他说的话就必须得听。
语言是一门艺术,同样的一件事,从有的人嘴里说出来那叫谏言,从有的人嘴里说出来那叫放贷,还是利息贼高你不要不行的那种。
特别是田丰的最后一句话,颇有些直接肯定了袁绍先前的策略不行的意味。
袁绍现在要是有别的可行策略,一定会直接挥手甩田丰一个大耳刮子,然后再居高临下的好好讽刺他一番,最后把他剁碎了喂狗。
可问题是,他眼下真没有其他策略。
文丑哭够了,从颜良发臭的尸身上站了起来,高声道:“大将军,末将愿为先锋!杀尽南军为兄长报仇。”
袁绍摆了摆手,道:“且不急,日后早晚寻的机会让汝报仇。”
说罢,他不满的看了田丰一眼,又看了看逄纪,转身走回了帅帐。
众人鱼贯着随袁绍而入,少时,便只是留下了袁尚和跪在地上的逄纪两人在帐外。
袁尚怒气冲冲的看了看逄纪,不满道:“起来吧,还跪着干什么!”
逄纪抬手擦了擦汗,虚弱的站起来,对袁尚道:“多谢三公子为我求情。”
袁尚哼了一哼,道:“求情又怎么样?还不是被父亲臭骂了一顿?我从小到大,还从未曾遭过父亲这等痛骂!都是因为你。”
逄纪心中暗道骂你一句畜生而已,咋就变成痛骂了?
这小子真是不抗拾掇。
不过话虽如此,自己还是多少得表示一下,相谢其救命之情。
逄纪尴尬的一笑,道:“三公子,在下在开阳城时,偶听陶商言下之意,他与袁谭之间,似乎是有些勾连。”
袁尚这孩子极为八卦,闻言顿时来了精神:“什么勾连?”
逄纪筹谋了一下措辞,随即将陶商在审讯自己时,所说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情况,跟袁尚复述了一遍。
袁尚闻言,眯起了眼睛,道:“如此说来,袁谭这厮,曾想利用陶商将你斩首除掉?”
逄纪点了点头,道:“此事经过纪之分析,想来是不假的。”
“他为何要借陶商之手杀汝?”
逄纪重重的跺了跺脚,道:“嗨!三公子,这你还不明白?我乃是你之亲信,亦是重臣谋主,大公子见你得宠于大将军,焉能不心生嫉恨,他这是在扫除异己啊!”
袁尚的眉头顿时一皱,不满道:“袁谭这厮,居然意图和我夺位?简直就是荒谬!不属于他的东西,他为何还要惦记?”
逄纪闻言,不由目瞪口呆,不知怎么评价袁尚如此不要脸的言语。
拜托人家才是长子好不好?跟人家抢位置的人,好像是你吧?
袁尚没有看见逄纪扭捏的表情,只方见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点头道:“逄公之言,我记住了……如此说来,我回头确实要好好的跟父亲说一下此事了,袁谭小贼,你等着!”
……
袁绍最终还是采取了田丰的建议,虽然他很不喜欢。
袁绍下令撤回了东岸的各路渡口和隘口的袁军,并将四州之地的男丁兵壮,全部集中在中州北岸一带,准备一鼓作气的先消灭曹操。
修整了一段时间之后,袁绍随即南下,举全部兵力进军武阳,准备以此为据点南下攻克许昌。
八月时分,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数十里,其势甚隆。
曹操不敢怠慢,一方面整军布武,在河南境内严密防守袁绍大军,坚决不让袁绍越雷池于一步,另一面,则是派人前往东南的战线向陶商求救,要求他率兵支援。
前往东南战线的人乃是曹操麾下的董昭。
他一见陶商之后,随即向他陈说了个中利弊,并对他重点陈述讲明:不要以为你姓陶的在徐州东线将袁绍的分军击败便没事了,中原之地若失,袁军两路夹击,对徐州进行了包抄之势,你陶商照样完蛋。
面对董昭的劝谏与威胁,陶商既不表态,也不发怒,他只是让人暂时领董昭下去休息,待自己与众人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董昭走了之后,陶商随即召集众文武,大家一同商议此事。
此时的陈登,诸葛亮等一众也已经安抚徐州士族完毕,返回了陶商这里。
大家听了董昭的说辞之后,陈登第一个认为支援曹操,确实符合当下的既得利益。
眼下确实不是应该彼此算计的时候,徐州军应该和曹操合兵,大家共同御敌,一起击败袁绍,至于击败袁绍之后的事,那就回头再说了。
陶商又询问了包括郭嘉,诸葛亮,鲁肃等人的意见,大家对此一致表示同意。
既然听众人都这么说了,陶商也就赞同了。
那就集徐州军之力,前往中原,与曹操一同对阵袁绍。
众人依照陶商的命令,纷纷下去办事了,唯有一个人磨磨蹭蹭,留在了厅堂正中,没有着急走。
陶商一看,是司马懿。
“小懿,你不去办事,在这磨蹭什么?我可没时间请你吃午饭。”陶商疑惑着道。
司马懿闻言先是一愣,接着委屈的道:“学生可是你的弟子,老师怎地连口饭都不管?”
陶商白眼一翻,道:“三年学徒,两年效力,你给我当了五年徒弟,至少得管我三年饭……你怎么还好意思来吃我的?”
司马懿闻言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这是哪来的道理啊,简直闻所未闻!
但当师傅的嘴大,自己终归也是不能说什么。
司马懿长叹口气,对陶商道:“老师,这饭学生还是不吃了,你只要别让学生管你饭就行……学生留下来,其实是想跟你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陶商伸手示意司马懿坐下,奇道:“什么事情还需这般郑重?”
司马懿回道:“自然是刚才出兵援曹的事。”
陶商闻言一挑眉毛,奇道:“仲达莫非是觉得不应该出兵增援曹操?”
司马懿急忙摇头,道:“增援曹操是必须的,不然若真是让袁绍将他灭了,我徐州定然难以久持,只是增援曹操眼下虽属大事,但是正因为如此,弟子觉得咱们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地方。”
陶商好奇的看着他,道:“什么地方?”
司马懿一字一顿的道:“范都,天子!”
陶商先是皱了皱眉头,仔细的思虑了一下,突然间脸色变得煞白。
司马懿说的不错,自己还有大部分人,眼下确实是被一叶障目了。




三国有君子 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子得儿
历史上的袁绍,集中全部兵力南下,锋芒直指官渡,其意为何?
就是因为当时的许都中居住着汉朝的天子刘协。
而说句实在一点的话,从一些真实情况来看,刘协才是袁绍和曹操成为最终对手的重要因素。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袁绍根本就没把曹操放在眼里,他认为自己的这个附庸一定会永远的被自己压制住的。
但直到曹操挟持了天子之后,可以对诸侯发布诏命,这才引起了袁绍极端的愤怒与惊恐。
所以那时候的袁绍不顾一切的也要打下官渡,进攻许昌,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此处。
但是现在,虽然袁绍还是想要攻克许昌,但现在的许昌城中却没有那个让袁绍为之心动,亦或是感兴趣的东西。
反倒是范县中,那个独立的,小小的天子,或许随时可能引发爆炸式的大战。
天子之所以能够安居到今天,其原因无外乎当初几家诸侯彼此互相牵制,以免为其他家所共攻。
但如今袁绍已经跟陶商和曹操彻底的撕破了面皮。
打的就是你们俩孙子!还怕什么共攻?
所有的人适才都被表面的战场形势所牵引注意力,忘记了这条阴暗的隐线,唯独司马懿还记着。
但这事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司马懿本来就是个阴暗且擅隐的人。
“小懿啊,这次事情多亏了你,不错,为师果然是没有白教导你。”陶商唏嘘不已,既是夸赞他,也是在警醒自己。
司马懿腼腆的一笑,不好意思的微微红了脸。
“你先下去吧,让郭嘉过来一趟。”
司马懿随即领命而去,少时,却见郭嘉又走入了厅堂。
“干什么呀?好端端让郭某去办事,然后又把我招呼回来!遛……”
郭嘉随口便想说‘遛牲口呢’,但仔细一琢磨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自己说这话,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什么事?”郭嘉转了口风,询问陶商道。
陶商失望的长叹口气,他还指望着郭嘉刚才能顺嘴把“牲口”俩字说出来呢。
“司马懿刚才来跟我说了一件事……”
陶商随即慢慢的向着郭嘉解释个中缘由。
郭嘉起初脸上还挂着放荡不羁的笑容,但随着陶商之言的深入,他的表情开始变的越来越凝重。
寻思了一下之后,郭嘉随即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陶商站起身来,看着身后挂在屏风上的大皮图,仔细的研究道:“咱们若是东向前往曹操驻地,袁军若是想要对范都有所异动,那便一定会乘着这个时间动手,不让我们到了中原,东路诸道皆封,袁绍想要派遣大规模的军马去打范都,想必就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我是袁绍,那最佳的动手时机,便是……”
郭嘉醒悟的一拍脑门,道:“就是咱们的兵马起身前往中原之时?”
陶商点头道:“凭借袁绍和其麾下谋主们的眼界,算定咱们出兵中原支援曹操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袁绍若是真有心对范都动手,那必然是会选在咱们过了范都之境的那个时候。”
郭嘉嘿然道:“既然如此,咱们还是照常出兵,至于过了范都之后,该不该折返回去,或是该折返多少人回去,那就得看太傅的意思了。”
……
兴平三年八月,陶商会和徐州诸多猛将谋臣,并十万主力大军,西向前往中原,协助曹操抵抗袁绍。
路过范都之时,陶商理所应当的朝贺拜见天子。
天子刘协一见陶商,显得非常高兴。
当他看到陶商再次上贡的丰厚礼单之后,更是感觉满意。
他对陶商突然道:“陶爱卿,朕现在打算告诉你一个消息,你听到之后,可是一定要挺住啊。”
陶商闻言浑身一颤。
什么意思?
一定要挺住?
他深深的看了刘协一眼。
这王八蛋该不会乘着自己朝贡的时候,想摆鸿门宴把自己宰了吧?幸好许褚和一众虎卫军就在殿外。
可问题是,终归也得有个名目啊,无缘无故的他凭什么杀自己?因为点什么啊?
陶商心下暗自琢磨来琢磨去,突然一醒!
该不是给他建宫殿的时候,自己在当中做账让他给发现了吧?
问题是他也没有证据啊?就这么无缘无故的要杀自己?
虽然陶商也不怕刘协怎么样自己,但眼下这种特殊的情况,陶商觉得能不跟天子翻脸,就尽量不跟太子闹僵。
大家还是保持一点其热融融的感觉要好,特别是自己现在正在和袁绍处于全面战争的阶段。
“陛下,臣……冤枉啊!”陶商大呼一声,向刘协拜道。
刘协闻言顿时愣住了。
偏殿旁边,还有刘协的一干文武大臣,其中有董承和伏完,两个人都在不住的冷笑。
1...217218219220221...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