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袁绍摇头道:“不妨事,那甄家女袁某曾经见过,论及智慧,绝不比姓陶的要低,多有聪慧,是个能干明白事的。”
说罢,却见袁绍转头看向田丰道:“甄家女的事,袁某回头再去考虑,当务之急,是要先把你送进陶商的军营。”
田丰龇牙咧嘴的支撑起了身体,强撑着对袁绍道:“大将军心中想必已然是有了谋划,不妨直接吩咐,丰必然无所不从。”
袁绍欣慰的点了点头,道:“话虽如此,但恐怕要让元皓还有你的家人,吃上一点苦了。”
……
第二日,袁绍亲自写好了书信,并准备礼品,派人前往陶商的军营求和。
可就在使者刚刚准备出发的时候,田丰在侍从的搀扶下,身穿一身白服,头戴白巾,嚎啕大哭着前来组织,并高声呼喊,说是袁绍若一意孤行,河北大业必然万劫不复,自己今日是来给袁绍吊丧的。
这下子别说是袁绍,就是诸河北文武,也觉得田丰未免太过。
袁绍当即下令,将田丰乱棍打死,以解心头之恨。
以沮授为首的冀州众谋士纷纷大呼求情,但袁绍只是不允。
最终,还是沮授说出一句阵前斩重臣,容易影响军心,才使得袁绍暂且作罢。
他下令将田丰押解往邺城关押,只等自己平定河北之乱后,再问斩祭旗。
数日之后,在临淄城安抚郡县,深沟高垒准备过冬事宜的陶商,收到了袁绍派来的求和使者所送来的书信和礼品。
陶商当时就疑惑了。
袁绍?自己夺了他的地盘,他不来拾掇自己,反来向自己求和?
呵呵,太阳真是打西边出来了。
三国有君子 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丰诈降
袁绍的智谋陶商是非常清楚的。
刚刚穿越回来的时候,袁绍的大气和机智,陶商就曾见识过,那时候的他不过是袁绍身边的一个小弟,袁绍想带他玩就带他玩,不想带他玩,他在这诸侯圈里连口热乎饭都蹭不上。
这样的人会轻易的向别人求和,特别是和刚刚夺取了他地盘的人求和,陶商打死都是不信的。
袁绍到底是想玩什么鬼花样?
陶商招待了使者,并向他询问了一些关于袁绍的近况,然后派人领使者下去休息,接着便仔细的开始研究这份求和书。
议和书上的提议倒是蛮中规中举的,先是向陶商叙述了当年共同讨伐董卓的情谊,接着又是提到了一些猫三狗四的为天子尽忠的大义之言,接着又陈明了袁绍愿意和陶商一起,支持以天子刘曦为帝的朝廷,并愿意将北海郡之地分割给陶商等等云云。
话说的非常诚恳,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讲理,但陶商压根不信。
不是在求和书上找出了什么破绽,就是因为自己的对手是袁绍。
陶商压根就不相信袁绍是能服软的人。
年轻的时候或许会卑躬屈膝一下,但到了这把岁数和地位……脸皮对于老袁同志来说,可能比胜负更重要。
除非他心中正咕咚着什么坏,等着害自己一把。
按照陶商的想法,袁绍肯定是没憋好屁。
诸葛亮和司马懿等人没见过袁绍,郭嘉当年来自己麾下之前,曾投奔过他,虽然没有录用,但多少和袁绍有过交集。
陶商随即把他找来,并把袁绍的求和书给他看。
“你觉得袁绍到底是在打什么主意?”陶商垂询郭嘉道。
郭嘉认真的思索了一下,最终一拍桌案,道:“郭某没有想出来!”
陶商轻轻的摸了摸胸口:“没想出来你拍桌子干什么?弄的好像突然开窍了一下,让人家白白高兴了一场。”
郭嘉微微一笑,道:“不过归根结底,也不外乎是有两种可能,一是他真心实意的跟你求和,二是他借此麻痹于你,然后在背后捅你的刀子……你觉得这两种可能,袁绍最有可能是做哪一件?”
陶商长叹口气:“这不废话么……姓袁的肯定是要在背后捅我的刀子,只是这刀子是要从那个方向,往哪个部位捅。”
郭嘉无奈道:“郭某又不是袁绍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袁绍想要往哪个部位捅刀子……当下之计,也唯有一边安民抚城,一边派遣校事府的校事往西去探听一下袁绍的动作,如此或可猜度到他要所行何事。”
郭嘉似鬼才没错,但鬼才不是神仙,不可能天下所有的事都让他猜得到。
袁绍毕竟也是天下少有的雄主英才,郭嘉能猜中他的心思七层,但终归也是有三层猜测不透。
……
校事府的成员奔着西方而走,去探听袁绍的情况,几日之后,带回了袁绍的消息。
袁军的其他琐事没有引起陶商的注意,反倒是田丰的那件事,让他感觉颇有兴趣。
“想不到田丰最终还是落了一个这样的结果……”陶商感慨叹道:“看来这老头最终还得是死在袁绍的手里,历史在他的身上,稍稍的绕了一个圈,最终还是绕了回来,着实可惜了。”
郭嘉亦是啧啧感慨道:“田元皓还是河北英才,可惜位于名主,他如此得罪袁绍,就算是被押解往邺城,只怕亦是命不久矣,可惜可惜。”
二人感慨唏嘘,为田丰的命运感叹非常。
本以为田丰这件事跟他们没甚关系,但陶商和郭嘉想错了。
大概过了二十多天之后,这一日,陶商正在临淄城的府衙批阅关于北海和东莱郡的田地契分公文,却见裴钱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对着陶商拱手道:“丞相,出了大事了!”
陶商抬头看向裴钱,疑惑道:“怎么了?什么事情让你这么慌张,临淄城来什么大人物了?”
裴钱长叹口气,道:“大人物什么的倒是说不上,就是田丰田元皓前来相投!郭卫尉让我特意向丞相禀报!”
陶商闻言愣住了。
“谁?”
“田丰,田元皓!”
“哪个田丰?”
“袁绍麾下的那个田丰!”
“他不是被袁绍弄死了吗?”
“没有!不但没有被弄死,反倒是还来相投!”
陶商站起了身,在厅堂内来回转了几圈,最后对裴钱道:“田先生现在在哪里?”
裴钱忙道:“就在城池之外,郭先生目下正在陪他。”
陶商寻思了一下,道:“陪我去看。”
城池之外,郭嘉正陪着田丰说话,少时,便见陶商亲自出来迎接。
“田先生!”陶商笑呵呵的上前握住田丰的手,道:“久仰田先生大名,今日一见,实乃是大慰平生!幸会幸会。”
田丰被袁绍揍出的内伤还没好利索,脸色依旧苍白,但还算有些精神头。
他长叹口气,对着陶商长作一揖,道:“愚夫田丰,见过丞相,田丰昔日有眼无珠,误坠泥道,以一片赤诚之心相助旧主,但却不得善报,今日厚颜来投,还请丞相收纳。”
“好说,好说。”陶商笑着道:“只是听说田先生在黎阳军营遭袁大将军毒打,后被押解回了邺城,如何会跑到这里来了?”
田丰长叹口气,摇头道:“这些,便是说来话长了。”
陶商一把拉住田丰的手,道:“既然是说来话长,那咱们不妨进城慢慢的说。”
一行人随即进了城池。
到了郡守府的府衙后,陶商随即设宴,款待田丰。
田丰谢过陶商,一边吃一边向陶商讲述他的“经历。”
按照田丰的说法,他是在被押解的途中,遭到陌生人截杀,欲害其性命,幸亏被暗中赶来保护他的张相救。
陶商问张为何会救田丰,田丰的说法:是张与田丰和沮授有救,这一次的暗中相救,就是沮授指派张以探查为名,特意来搭救田丰的,沮授算到田丰平日里与郭图,逄纪等人不和睦,如今他们落井下说,说不定会在途中暗中相害,不想果然应验。
陶商闻言恍然道:“那害田先生的人,当真便是郭图或是逄纪了?”
田丰摇了摇头,道:“也不一定,或许也可能是袁大将军,亦说不准。”
三国有君子 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戏做真
听了田丰的话,陶商在心中着实是替田丰感到悲哀,可怜一片赤诚丹心,最终却落得这么个下场,着实是可歌可叹。
历史上的田丰好像就是这样,因为忠言逆耳,再加上因为得罪了同僚而被谗言陷害,最终落得个凄惨自尽的收尾。
可怜一代忠臣,却不得善终,着实令人可歌可叹……
等会!
看着一边感慨,一般博取众人同情的田丰,陶商突然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的田丰虽然是让袁绍害了,但好像是以忠臣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纵然是最后悲惨入狱,乃至被袁绍杀害,但却从来没有摒弃过袁绍的举动,甚至即使是在监狱中,他依旧是不停的在想办法给袁绍上书,请求他回头是岸。
这份决心和忠义,着实是令人可歌可泣。
故事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陶商则是通过此事反应过来了。
那个忠义双全,执着不屈的田丰跑到哪里去了?
按照自己所知道的这些情况,田丰不应该是一个能够背叛组织,背叛同志的人啊?
他应该是个忠谏之臣才对吧?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那种。
想到这里,陶商的心中顿时起了疑惑。
这份疑惑是别人所没有的,至少郭嘉等人没有。
因为以田丰目下的表现,和他所碰到的事情来看,此事几乎没有什么破绽。
但陶商的疑惑,则完完全全是因为他在后世对田丰这个人多少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判断,他觉得田丰应该不是一个可以背叛袁绍的人。
至少不应该是这么淡薄的主仆感情。
“田先生权且下去休息,先生乃是河北的高明之士,陶某深为敬佩,只要是先生不嫌弃我金陵军的庙小,今后,这里就是您的家。”
面对陶商如此的礼贤下士,田丰的心中也略微有些感动,他虽然比起倔强,但毕竟不是不近人情,没有感情的人。
就感情上来讲,陶商年纪轻轻,就如此的知人善任,并能厚待降服的智谋之士,单单是这份胸襟,就着实是让人佩服的紧。
难怪这些年来,陶商将徐州和江东之地经营的如此强大,人才辈出,猛将如云,势力和实力直追河北袁氏。
自己若是早先没有投奔到袁绍麾下,或是早一点遇见这个年轻人,也许现在的日子过得会是另外一番风味吧。
田丰心中暗叹口气,摇了摇头不在多想,然后在侍卫的带领下,走出了正厅。
田丰的身影方一消失,陶商立刻吩咐郭嘉道:“赶紧派出校事府的校事们,前往袁绍那面查探消息,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事关田丰的情况。”
郭嘉见陶商面色不善,不由的有些疑惑:“你突然这么紧张严肃干什么?田丰智计过人,见识深远,如今他既然肯投降在丞相的麾下,我徐州毫无疑问,又多了一个强力的臂助,此人论及韬略,应是不在郭某之下。”
陶商张了张嘴,但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怀疑田丰不是真降,只是他主观性的猜测,都是根据前世一些所知而凭空而来的怀疑,并不符合眼下的实际情况。
但不论如何,陶商总是在心里有这么个小疙瘩……就算是历史的车轮改变了方向,但终归不会改变一个人天生的本性,田丰归顺的这么痛快,实在是太令人感到疑惑了。
……
几日之后,郭嘉派往邺城校事府的校事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田丰全家被袁绍在邺城下狱,一家二十余口皆被关入死囚,外人根本不能得见。
而且据坊间传闻,田丰的长子和弟弟,已经死在了牢狱之中,被袁绍暗中派人掩埋。
死囚牢是每一个势力最深的机密之地,纵然是校事府也不可能查探的那么清楚,将个中情况摸索的那么清楚。
但毫无疑问的,田丰全家被下狱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至于田家人现在的情况——很大的几率确实是死人了。
校事把消息传回了临淄城之后,田丰当时便是一口老血直接喷洒了出来,然后两眼一翻白、昏倒在了地上。
众人惊慌失措,急忙将从南方一同跟来随军的张机寻来,请他为田丰诊治。
田丰的状态和校事府的回复,令陶商暂时打消了疑虑,不过他心中还是隐隐的有些疑惑。
但这疑惑陶商没法跟手底下的人说,毕竟人家老田家都被袁绍抓了,而且还还死了弟弟死了儿子,表面上看起来这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但令陶商自己都觉得诧异的是,他脑中居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袁绍杀田丰的家人,为何会在死囚牢内杀?
会不会是姓袁的根本就没有真杀田丰的家人,这些不过是演戏……
这想法若是说出来,陶商觉得手底下的诸文武会鄙视自己,实在是太过丢人,身为一方霸主,心胸如此狭隘的瞎捉摸,让人笑话。
不说归不说,但这个想法和这份小心,还是被陶商悄悄的藏在了心里。
张机给田丰把脉之后,直说他是悲愤过度导致,只需细细调养,便可恢复如初。
知道了田丰无碍之后,在张机的引导下,陶商亲自来看望田丰。
田丰一见陶商,不问别的,直接就握着陶商的手,老泪纵横。
“还请丞相为老夫做主啊!我那可怜的儿子和兄弟……他们都是无辜的啊!”
陶商看着田丰的那股子可怜劲,心中也多少泛起了不忍,他无奈一叹,轻轻的拍了拍田丰的手道:“元皓先生放心,袁绍如此不仁,陶某必然找他给你还个公道。”
田丰摇着头道:“只怕是没有那么简单……袁绍先前已经派人跟丞相议和,此举虽然是袁绍为了先对付西线的曹操和黑山军,而暂时安抚丞相的策略,但对丞相眼下的局势也极为有利,若是眼下袁绍因为这件事跟丞相闹掰……岂不是因我一人而误了丞相的大事?”
这话倒是说到了陶商的心坎里。
若是因为田丰这样一个人而破坏了袁绍刚刚想和他谈判的意图,此事多少还是令陶商有些被动的。
这个人世间有一句话,叫做怕什么来什么,就在陶商对此事筹谋的时候,袁绍的使者再一次的抵达了临淄城。
使者这一次来,也带了丰厚的礼品,但同时对陶商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
要求他交出叛逆田丰。
()
三国有君子 第六百七十章 田丰“报恩”
袁绍的使者要求陶商交出田丰,这事其实看着挺简单的,实则却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就是顾忌天下的风评。
太平公子,先帝时期太傅,当朝废三公置丞相位的英杰,在收纳了田丰没几天之后,就把田丰乖乖拱手还给袁绍了?
这得是多孬种才能办出来的事?
这是要是传了出去,陶商所立的这个朝廷,就将威信全无。
诸侯们岂不是可以更加不卖陶商面子?
这是事关朝廷国体威严的事情,坚决不能干!
另外,就是陶商的手下们,也都是擦亮了一双双明亮的招子,在看着陶商怎么处理此事。
连一个降者都保护不好的主子,翌日如何能够保护的了他们?
臣子们自然要对主尽忠,但主人也要拿出应有的胆识气魄与责任感,保护自己手下的亲信臣子。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陶商都坚决不能退缩。
当使者以不结盟的理由来威胁陶商索要田丰的时候,陶商当机立断的站了起来,义正言辞的对他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田元皓遭袁绍和其手下迫害,势穷前来投我,我若是将他交出去,乃不义也!袁绍诛杀田元皓家眷,祸即亲人,实乃畜生之行径,元皓若归于他手,必遭屠戮,我若如此作为,乃不仁也。”
说到这,陶商转头四下看了一圈四周的诸位谋臣和将士们,道:“不仁不义的主公,尔等要的吗?”
“不要,不要!”
“不仁不义之人,让我行此龌龊之事,尔等答应吗?”
“不答应,不答应!”
“君子重面皮,吾若是舍了田元皓,便当不得这君子之名,身为君子,要脸乎?”
“不要脸,不要脸……”
众人喊了几乎,感觉有点不太对,纷纷闭了嘴。
唯有许褚、臧霸和纪灵等人还叫嚷的欢,可被身边的几名将领用手肘怼了怼胳膊,反应过来劲之后,方才闭了嘴。
陶商狠狠的瞪了许褚,纪灵等人一眼,然后转过头看向那使者道:“你看到了,回去禀报袁绍,非陶某不想答应他,实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不能违背众人之意。”
使者长作一揖,对陶商淡淡的道:“丞相果然是当世少有的君子,不负太平公子之名,在下佩服的紧,只是有些事情切不可意气用事,袁大将军在吾来前曾让在下给丞相捎个话——不要以为有了城池在河北立足,就能稳稳当当的将这个冬天过去,有些事情,可不是像丞相您想的那么简单……南方没有严冬,不需厚衣,不需炭火,但如今陶丞相十万大军在此,没有这些冬用之物,十万人马将何以为之?”
使者的话顿时将陶商问愣了。
这话说的,好像还是挺有道理的啊……
不过不论如何,眼下陶商不能怂,硬挺也得替朝廷把面子赚足了。
他冷笑一声,对那使者道:“此事不劳你家袁公操心,此事陶某自有主张,当年我兵微将寡,尚能领兵往并州去平定白波军,彼时亦是克服了寒冬,如今有兵有将,此些小事何足挂齿?不劳多虑。”
一番话说完,只把那使者说的满面羞愧,随即悻悻而去。
使者走后,诸将纷纷开怀大笑,高声呼喝——“威武!”
却是今日这场颜面较量,给了己方大大的信心,一时间群情振奋,士气高昂。
特别是以许褚等人为首的,跟随陶商时间较长的那些战将,一个个都是高兴的乐不拢嘴。
想不到自家的丞相居然也能这么霸气,和平日里那副谦谦君子的文弱样子判若两人,当真是令人佩服佩服。
陶商却是轻轻的坐在座位上,自言自语的暗自嘀咕道:“吹牛逼吹过头了,这青州之地的军用取暖之物已经让袁绍抽干,拿回冀州去统一调配,回头我这话该怎么圆……这不是让人看笑话了?”
……
当天晚上,陶商把诸葛亮和司马懿召到自己身边,向他们陈明此事。
诸葛亮也不想透彻此事,因而只是摇摆着羽扇没有吱声。
倒是司马徽对陶商道:“老师,过冬的物资问题,还需在河北解决,作成倒是不难,可就看怎么做……咱们都是外人,对此地情况了解的又不多,如何能在在不扰民的情况下办成?还得是让河北本地人拿个主意才是。”
陶商明白司马懿话中的涵义。这件事确实好解决,但后果不堪设想。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从当地的民间强行征收!
可与民争利的事情陶商不愿意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己方到达青州之地,占领二郡,现在一条恩典政令还没有实施,就要先夺取人家的过冬之物。
真要这么做了,那不用寻思,用脚指头想,青州的百姓也是恨不得立马让姓陶的滚蛋啊。
至于司马懿所说的何必当地人,毫无疑问,当然指的就是田丰了。
陶商是因为田丰,失去了更够拖延袁绍的机会,替陶商将这个窟窿堵上的人,也自然只有田丰才可以。
陶商于是去找田丰。
田丰眼下已经稍稍的缓过来了一些精神头,听了陶商的咨询,他沉吟半晌,方才道:“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却也简单,敢问丞相,当年平白波军时,过冬的物资是从哪里弄出来的?”
陶商闻言一愣,沉吟了片刻道:“自然是从太原的当地的士族手中,平邑平氏,野王县李氏,温县司马氏……”
说到这的时候,陶商恍然的一拍脑袋,道:“元皓先生的意思是,咱们还可以旧计重施?”
田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过冬之物,自然还是得落在当地的士族头上,不过和当年不一样了,当年丞相麾下是一万徐州军,如今丞相麾下十万精锐,再加上战马数千匹,所需要的东西,比之当年多了几倍,绝非一般的世家所能够承受,要想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物资,非得是家底极厚才行。”
陶商笑道:“那劳烦元皓先生给我推荐一个?”
田丰一字一顿的道:“中山的甄氏,可当此任。”
三国有君子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丞相的感觉
”中山甄家?”陶商疑惑的皱了皱眉,仔细的寻思了一下,道:“就是袁绍二儿子袁熙媳妇的娘家吗?”
”啊?”田丰闻言顿时懵了。
这是哪个傻子散布的谣言,居然说甄家女是袁家的媳妇?
虽然袁二公子有那个意思,但完全是不沾关系的事呀。
这要是让袁氏蒙羞吗?
难不成是由袁熙说出去的?
田丰在心中暗自哼了一哼。
好你个臭小子,回头我一定要去大将军那里告你一状!
让你小子为了一个女子,在外面玷污袁家的清誉。
田丰冲着陶商摇头道:“非也,袁二公子虽也有意向甄家女提亲,只是近年来河北战事繁多,乃多事之秋,大将军的心思全在对外战事上,因此与甄家女提亲的事情只能搁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