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这家伙难不成是什么妖魔鬼怪不成?
就在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时刻,远处的一道声音骤然传来……
”元让莫要惊慌,吾来援你!”
夏侯头晕目眩,但听到这道叫声,还是兴奋的浑身一激灵。
”是子孝!”夏侯转头看向前来援助的曹仁兵马,深深的吸了口气,忍住足矣致命的疼痛,拔出腰间的佩剑,高喝道:“儿郎们,援军到了,随我杀将回去!”
夏侯的兵马闻言振奋,虽然夏侯受了重伤,但在这重伤的背后,表现出来的乃是无所畏惧的勇气和超乎常人的毅力。
如此一来,其带动起来的三军士气,也绝不平常。
他麾下的士兵受到了他表现的鼓舞,拼命的向着外面冲杀,毕其功于一点,在金陵军的包围圈中冲开了一个缺口。
缺口被打开了,夏侯和他麾下的兵士们争先恐后的向外逃去。
而曹仁也已经赶到,他派人救下夏侯,并和曹洪亲自断后。
曹仁不但善于用兵,也善于用兵阵,他麾下的士兵们各自成群,摆下一个个看似不沾关系,实则环环相扣的圆形战阵,杀我腾腾,用以抵抗金陵军。
麴义和徐晃看出其中门道,知道要对付曹仁不易,也不硬拼,只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徐徐的对曹军进行追击,并时不时的在他们稍微懈怠的时候,对其进行一下突袭,毁灭其一部分有生力量,然后在徐徐而撤。
折腾了小半夜,夏侯,曹仁等众兵败而撤,其中夏侯丧失一目,身受重伤。
诸将打扫完战场之后,随即向陶商来请功。
待听完麴义和徐晃的汇报之后,陶商不由沉默了。
好一会之后,方才听他不确定的道:“夏侯当真是把眼珠子拔了然后生吞到肚子里?”
麴义确信的点头道:“正是如此,其人拔矢啖睛,震动三军,末将征战一生,从未遇到过此等、此等……”
麴义寻思了半天,也没有找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夏侯。
“从没遇到这等神经?是这意思吗?”
麴义深深的看了陶商一眼。
“意思虽然是这个意思,但丞相这话未免有些不妥,毕竟能作出这等举动的人物,绝非常人……”
徐晃在一旁赞同道:“就是,吞睛也就吞睛了,末将还看见他当众使劲的咀嚼了几口,当真了得!”
麴义道:“而且咀嚼的时候还美滋滋的。”
陶商白眼一翻,道:“他在吞睛的时候,可还往眼睛上撒了一些佐料?”
“额……”徐晃和麴义顿时语塞。
陶商叹了口气,道:“我之所以说他是神经,并不是因为他吞睛的举动,而是这件事会产生的后果……夏侯此番只怕难保,其人乃是曹操的臂膀,我们一定要谨慎防备,严防曹操失去理智,挥大军前来报仇雪恨。”
徐晃闻言道:“夏侯虽然受了重伤,但也不至于就会立时死了吧?”
陶商伸手一指麴义,道:“你问问他吧?告诉公明,你在行军之前,曾让士兵们在箭头上抹了什么?”
徐晃疑惑的转头看向麴义。
却见麴义沉吟片刻,方才言道:“我这一营的箭头上,有些许凝粉鸩毒。”
“啊?”徐晃闻言不由愣了:“麴、麴将军,这手段未免毒了些吧?”
麴义搓着双手,道:“这是我用兵一向惯用之法,不过那毒不比放在酒饭之中,而只是少量的涂抹在箭头上,一般不会害人性命,最多不过是中箭者身体疲乏,容易被生擒之,我昔日在袁绍帐下,立下许多生擒的功劳,便是依照此法……”
说到这,麴义顿时不说话了,膛目结舌,似是想到了什么。
陶商叹了口气,道:“平日里的量或许不算什么,那点鸩粉也弄不死人,最多就是个麻痹致虚的作用,但夏侯中箭的地方乃是眼睛,且整个眼睛都被拔出来了,如此大面积的创口,中的毒量只怕就得另算了……而且他最不明智的是,就是他还把箭头深入的眼睛吞下去了……”
说到这,陶商感慨一叹:“内服外敷,他是全都做绝了,再加上这么重的伤,免疫力下降,我觉得他想不死都难……”
麴义砸吧砸吧嘴,道:“死便死了,有甚惜哉?左右他也是敌将!”
陶商点了点头,道:“他是敌将没错,但同时也是曹操的同宗至亲……麴将军,你这一箭射下去,只怕是你和我两个人,今后要在整个曹氏和夏侯氏的菜单中挂上号了。”
“丞相这话怎讲?为什么是、是进了他们的菜单?”
“这还不简单?他们都想生吃你肉,活剥你皮。”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二十八章 揣测曹操
黎阳,曹操大营。
”元让呢?元让怎么样了?”曹操大步流星的奔往夏侯惇所在的帐篷。
夏侯渊跟在曹操的身后,他的脸色煞白,双手不住的打着哆嗦,嘴唇也是无色。
虽然在族内并不是同一支,但夏侯惇和夏侯渊的私交却非常要好,二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绝对超出了普通的同宗之情。
至于曹操,对夏侯惇的感情更是浓重,随着争霸时间越久,曹操的势力也是越大,麾下战将也越多,但在感情上,曹操还是惯性的依赖宗族将领。
当前线将夏侯惇受伤失眼的消息带给了曹操的时候,曹操的血压当时就蹿上来了。
那个年代没有降压药,曹操当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在麾下侍卫们的照顾下,好不容易才稍稍缓过劲来。
但当鹰蛇府的鹰蛇士将夏侯惇如今高烧不退,生命垂危的消息告诉他的时候,曹操脑瓜子几乎都要爆炸了。
他当时就直接昏厥了过去。
重伤垂危的夏侯惇被送回曹操的中军大寨,曹操和曹氏宗族众将急忙前往探望。
当看到夏侯惇躺在床榻上惨兮兮的样子,在场的曹氏中人都不由湿了眼眶。
曹操走到夏侯惇的身边,低头仔细的看了他良久,然后问曹仁道:“元让他……怎么样?”
曹仁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曹操的心骤然一沉。
夏侯渊一把拉住曹洪,将他拽出了帐篷。
“子廉,你跟我说实话,元让他到底怎么样了?有救没救?”
曹洪偌大一个汉子,此刻竟然也是泪流满面。
”妙才,医者说元让失去眼珠,本就伤势过重,换在普通人身上便是要命的伤……更何况那箭头上有毒!”
“什么?”夏侯渊闻言,双眸瞪的如同铜铃一样:“姓陶的居然如此毒辣,用下毒这样的卑劣手段害人,简直可恨至极!……害元让者是哪个陶将。”
曹洪流着泪,语气呜咽:“害元让者,麴义也。”
……
“元让,元让。”帐篷之内,曹操轻声的呼唤夏侯惇。
他心中明白,夏侯惇眼下是没救了。
既然如此,就要在夏侯惇走之前,帮他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
这是曹操目下唯一能做的事。
“司空……”
少时,夏侯惇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睁开了眼睛。
他虚弱的看着曹操,喉头一滚,声音嘶哑:“司空,末将要走了。”
曹操紧紧的捏了捏拳头,但面上却努力露出一个微笑:“元让,你烧糊涂了,胡说什么?曹某已经找了医师来为你诊治,你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大可无需担心。”
夏侯惇苦涩的叹气:“司空,某家自己的身体,某自己知道,我活不了多久了……只盼我死之后,司空能托人照顾我一家老小,让他们饥有饭吃,寒有衣穿。”
曹操闻言,眼圈开始泛红。
“元让,不要乱说!曹某一定要把你治好,咱们兄弟还要共同平定天下,成就功名!”
夏侯惇慨然一叹:“怕是不行了,某家虽然也想助司空问鼎天下,救世间于水火……怎奈……天不与寿。”
说到这,便见夏侯惇仰天高呼一声:“大丈夫功名未成,奈何死乎?”
连叫了数声之后,他的胸脯逐渐瘪了下去,最终悄无声息。
曹操看着夏侯惇的瞳孔逐渐发散,呼吸停止,双腿一软,“噗通”一声直接坐在地上。
左右急忙将他扶起。
愣了一会之后,却见曹操突然转身走出帐篷,仰头望天,嘴中不断的嘀咕道:“好一个陶商,好一个陶子度,好一个太平公子……曹某跟你没完,咱们不死不休。”
……
陶商大营。
“夏侯惇死了?”
校事恭敬的回道:“回丞相,消息确实,夏侯惇死了,整个曹营目下都挂起了白旗,祭奠夏侯惇。”
陶商轻轻的揉了揉鼻梁:“曹军目下有什么动向?”
校事谨慎的向陶商一拱手:“曹操命全军挂孝,但却没有什么兵势上的动作。”
陶商微一挑眉:“曹操没有驱兵向咱们这边来?”
“没有。”
陶商又继续问道:“没有打出要替夏侯惇报仇的口号?”
“没有。”
陶商有些奇怪了:“那就奇怪了,难道曹孟德当真狠到不想与我交手?夏侯惇在他的心中,地位那么低?”
校事咂了咂嘴,没敢多说。
他只能负责提供情报,但具体关于情况的分析,可就不是他这个小小的谋报人员能够插嘴的了。
少时,诸葛亮来到了陶商的帅帐,见礼道:“老师。”
陶商挥了挥手让他坐下:“孔明,曹军那边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诸葛亮笑笑:“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还请老师告之以详细。”
陶商将校士的说辞跟陶商叙述一遍。
诸葛亮思虑了一会道:“老师,学生以为,曹操为夏侯惇吊丧,不进兵报仇,乃是欲盖弥彰之举,学生觉得他现在应该是深恨老师,绝不会没有行动。”
陶商闻言笑道:“孔明,你说话还是挺客气,曹操现在不是深恨我,他是恨不能吃了我全家,挫骨扬灰都算是轻的。”
诸葛亮道:“老师也认为曹操是装出来的?”
陶商使劲的点了点头:“我认识曹操也有好几年了,不敢说绝对了解他,但我知道,他绝不会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河北对他来说太重要了,陶某不认为夏侯惇的死会让他放弃初衷。”
诸葛亮笑道:“老师心中既然已经思虑清楚,那此事就好办多了,咱们只需设下埋伏,紧盯曹操的动向便是。”
陶商笑着点点头:“既然如此,陶某便打好埋伏,等待曹阿瞒自己送上门来便是……曹操若是敢来,我便让他有来无回。”
……
正如陶商和诸葛亮所料,曹操明面上安排人手为夏侯惇发丧,暗地里却命曹仁,曹纯暗中集结兵马,整备粮草,准备亲自率兵向东,偷袭陶商为夏侯惇报仇。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潜意识里还舍不得河北土地。
但是就在曹操已经准备好进军的时候,从关中那面,贾诩急匆匆的赶到了曹操的大营。
“司空,眼下并非出兵良机。”见面后,贾诩直接一阵见血。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二十九章 五路平冀州
贾诩平日里很少献谋,可他一旦献策,给曹操献上的便都是足矣改变时局的战策。
曹操身上穿着孝服,头戴白巾,一双小豆眼哭的又红又肿,很显然,夏侯的死带给了他不小的打击。
曹操红肿着眼睛,认真的看着贾诩:“文和所言何意?”
贾诩淡淡道:“司空借为夏侯将军发丧之机,暗中调兵,意图袭击陶商报仇,但在老朽看来,此法诚不可取,陶商麾下人才济济,此等战法,老朽能看的出来,陶商一定也能看出来。”
曹操深吸了口气:“那依照你的说法,元让的仇,曹某便不应该报了吗?河北的土地,曹某便不取了吗?”
贾诩恭敬的道:“司空误会了,至亲之仇自然要报,但也要看能不能报,肥沃之土地要取,却也要看能取不能取。”
曹操一听这话,双眉几乎倒竖:“你道我争不过陶商?”
贾诩沉吟了一下:“就目前来看,黑山军倒向陶商,南匈奴束手,乌桓归附,幽州旧部归降……种种不利下,老朽认为司空确实争不过陶商,就算是争过了,这当中的损失也实在太大,委实不划算。”
贾诩说的道理,曹操都明白,可在一定角度上来说,他是不愿意承认的。
他不想承认自己输了,特别是陶商。
贾诩继续道:“既然争不下冀州,司空就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离开此地,撤兵洛阳,谋取并州,攻略关中,一样可以增强实力。”
曹操嗤笑一声,自嘲道:“若是真让陶商夺取了冀州,兼并燕代之众,曹某攻略了关中又有何用?届时他足有实力称雄天下。”
贾诩沉吟了一下,道:“老朽让司空暂时退出河北之争,也是为司空谋划一步必胜之棋。”
曹操转头看向他,道:“什么必胜之棋?”
“司空撤出河北,南向联合三刘,方有实力与陶商相抗。”
……
少时,便见贾诩一脸疲惫的走出了曹操的帐篷。
贾诩的长子贾穆现在跟随着贾诩,以白身的身份照顾他的生活,毕竟贾诩年近六旬,身体大不如前,需要亲人在旁边照顾。
天色渐晚,多少有点凉,贾穆将披风给贾诩披上。
“父亲,您仓促的往司空这里来献策,让他离开河北,攻略关中联合三刘,却是为了什么?如此行事,可不似你平日里教我的啊。”
贾诩四下看看,见无人,方对贾穆低声道:“孩子,你仔细想想,这多少也是为了咱们贾家寻个退路而已……至少可让贾家立于不败。”
贾穆好奇的看着贾诩,奇道:“还请父亲指教。”
贾诩淡淡道:“既帮曹,又帮陶……有什么可解释的?回去自己悟去。”
贾穆闻言还真就不问了,低头细细沉思。
贾诩平时就是这么对待他的且培养他的。
过了一会,贾穆大概思考明白了。
贾诩向曹操献策,让他离开河北,攻略关中,其一对于眼下的曹操来说,确实是一个最好的退而求其次的方法,因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继续和陶商硬拼,并不是上善之策。
另外,让曹操在这种时刻撤兵,把机会让给陶商,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示好,日后若是陶商真的得势……这或许也是给贾家留条可以言明的退路吧。
……
陶商在自己的营寨安排了伏兵,并做好了随时迎战曹操的准备。
但左等右等,曹操的兵马却始终没有出现。
最终,校事府带来了消息,曹操在给夏侯吊丧完毕之后,居然连夜拔寨起行,兵峰向西,离开了冀州的境内。
陶商知道了消息之后,多少有些疑虑。
他立刻派出校事府的校事,前往曹军所在的方向,仔细的进行探查。
最后,校事带回来了确实的讯息,曹操的兵马,确实已经兵分两路,转往洛阳和三河地界。
“如此说来,曹操这就算是退出冀州之争了?这么简单的就退出来了?”诸葛亮在帅帐,一边看着皮图,一边疑惑的自言自语。
陶商杵着下巴,也看着皮图,道:“校事府的校事来报,说是在雒阳相助钟繇治略关中的鹰蛇府主事贾诩,亲自前来曹操的营地……如果不出意料之外的话,劝曹操离开冀州的事,就是他劝曹操的。”
诸葛亮很是好奇:“老师,这个贾诩是什么人?”
陶商解释道:“贾诩此人,年近六旬,替曹操执掌鹰蛇府,其平日里虽然不多言多语,且不常常献策,但一出手,则必然都是奇谋,一般人理解不了他的思路。”
诸葛亮闻言诧异道:“听老师的意思,这个贾诩……是个极难对付的人物?若是如此,那为什么这些年,此人在曹操麾下声名不显呢?”
陶商长叹口气,也不知道如何跟诸葛亮解释。
刚开始校事府探查到贾诩的事情进行回报之时,若不是陶商对这个名字特别敏感的话,他或许也把这个人忽略过去了。
罢了,回头再研究吧。
“孔明,既然曹操撤兵了,那我们下一步,就可以开始攻略冀州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只等北满的司马仲达,郭先生等人安顿完毕之后,诸路兵马便可分数路进攻冀州了。”
陶商转身,在桌案上拿起笔和简牍,道:“孔明,这一次各路兵马如何进攻,如何约定时日,如何对冀州采取进攻,全部由你制定战略,你写下书信传令,回头我盖上印绶传往各处。”
诸葛亮闻言一惊,他诧异的看着陶商:“老师,这样做……学生是不是僭越了?”
陶商用笔沾墨,递给他道:“哪那么多顾虑,有我给你撑着,你放起手干就是了,指挥各路兵马夺汝南袁氏的大纛,这可不是天天有这种事的,你这辈子只怕也就只能碰上这一次,不想干的话,可就没有机会了!”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最终脸上露出了坚定,他伸手接过陶商递给他的笔,当着陶商的面,一笔一划的写了下来……
建康三年中,金陵军,南匈奴兵,幽州旧部,黑山军,乌桓三王部踏顿,兵分五路,在陶商的指挥与诸葛亮的授意下,开始向冀州袁氏发动全面进攻。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三十章 枭雄之哀
诸葛亮在陶商的授意下,写下了战略方案,在陶商审过之后,随即派校事府的成员们,飞速的送往北地各处,通知郭嘉,司马懿等人。
战略制定下来之后,与陶氏有关系的各方兵马,纷纷整备兵将,开始向着冀州大举进攻。
陶商平原郡集结兵马,东向直冀州之地,开始攻略冀州。
冀州地处平原,虽然富庶,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却是易攻难守,除了邺城城池高大,临近漳水,其余的郡县在地形上相对平坦,却是不好防守。
袁绍最开始,在得知了曹操和陶商因为自己的计谋,而彼此攻杀了一场之后,心中大是快慰。
让你们俩狂!该!互相咬死最好!
在他的预想中,陶商若是能和曹操彼此牵制三个月,自己便会在冀州征调更多的征调民夫和兵源,即使不能用于前线作战,但在后方作为后勤军,还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原本作为后勤的军队,就可以抽调出来,编入各营,虽然战力不及正轨的士兵,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是可以一用的。
毕竟是守城方,在战力上要求不需要那么高。
这也是袁绍的一贯作风,要求数量,但不甚要求质量。
就在袁绍操办这一切的时候,其麾下的斥候传来情报,说是陶商夜袭夏侯惇和曹仁的大寨,夏侯惇中箭身亡,整个曹营皆为其披白出丧。
袁绍听了这个消息,不由大喜过望。
夏侯惇和曹操的关系,袁绍还是比较了解的,此人如今死在陶商的手中,以曹操和夏侯惇的亲密关系,必然不会跟陶商善罢甘休。
如此一来,自己则是就有时间能够喘息了。
但袁绍还没高兴多久,斥候却传来一个消息,曹操居然突出冀州之争,转战三河之地屯兵,也不知他是为了攻打并州,还是为了转战关中。
但不论曹操是想转战关中,还是改图并州,冀州之地,现在就只剩下袁绍和陶商二强争锋。
袁绍虽然底子雄厚,但北方有南匈奴,幽州旧部,黑山军,乌桓等众与陶商相呼应,呈现多方合围之势,将冀州的袁绍紧紧的包裹在了其中。
这一仗,对于袁绍来说,或许是比官渡之战更为凶险。
……
邺城。
袁绍在自己的正厅间,一盏接着一盏的喝酒,他的桌案上摆着皮图,上面标明了陶商的五路兵马,分别陈列在冀州的各方。
根据探子来报,南匈奴的兵马在司马懿和赵云的带领下走渔阳南下中山,乌桓的兵马在郭嘉的授意下从右北平前往渤海郡,幽州旧部的人马在鲜于辅和田豫的率领下,前往涿郡,黑山军则是攻常山郡,走锯鹿。
陶商本人的兵峰则是直指邺城!
五路兵马,浩浩荡荡,同时出兵,从各个方向对袁绍的中枢邺城发动进攻,一时间,整个冀州之地纷纷告急。
因为乌桓承认袁绍乃是指使其部谋害天子的真凶,袁绍四世三公的声望,在天下士族中本就跌落到了谷底……
与此同时,金陵陶军将乌桓贼首丘力居,楼班以及苏仆延等人尽皆诛杀,重立乌桓王踏顿,不但是为先帝报仇雪恨,更是将中土汉人的声望再次推向了一个顶峰!
黑山军,南匈奴,乌桓……全都被陶商摆平了,这是何等的手段与魄力?
此消彼长,五路兵马入主冀州,无论是百姓还是士族,对陶商入主冀州纷纷响应,还有一些地方县兵居然主动投降,袁氏在冀州之地的统治力陷入了危机之中。
袁绍已经连喝了好几天的酒了,他的心情着实不佳。
其实也不怪他,换成任何人,心情也好不起来。
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当年袁绍势力大增,心高气傲之,忘乎所以,竟然暗中生出来代汉之心,行此昏招,被陶商抓住了把柄。
从那时候开始……再加上后来的官渡之战,四世三公之名便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衰落。
正所谓人不作,便不会死……袁绍前些年,就是作妖作的有点太狠了。
现在,整个冀州,包括邺城都是人心思动,特别是那些当年依附于袁氏的河北士族,如今更是墙倒众人推,很多士族都开始暗地里搞小动作,派人跟陶商暗中勾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