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这段时间以来,袁绍已经派人在整个冀州境内大肆严查搜捕,寻找暗中敢于和陶商勾结往来的士族或是地方官员,一旦查出来,全部都严惩。
一时间整个邺城内都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特别是这些人中,还有好多人借着检举他人,以为近身之姿。
“大将军!”
袁绍正喝的微微有些醉意,便见郭图匆匆忙忙的走进了厅堂之中。
袁绍醉醺醺的抬头看着他。
郭图急忙献媚的呈递上了一份简牍,道:“大将军,这上面都是郭某派人调查出来,现目前邺城当中,疑似与陶商有勾连的人员名单,还请大将军过目。”
袁绍一听这话,脸上顿时闪出一丝怒容。
“拿来我看!”袁绍重重的放下酒爵,对着郭图吼道。
郭图不敢怠慢,急忙将那份简牍呈递了上去。
袁绍呼着酒气,仔细的简牍上面的名字,一字一顿的道:“这上面的人……罪证,都属实否?”
郭图忙道:“眼下虽然尚无具体的证物,但有些痕迹表明,他们确实是跟陶商有所接触。”
袁绍将简牍扔在桌案上,恼道:“就算是没有作证,但身为冀州军民,却与陶贼有所接触,但凭这一点,就可表明他们确实包藏歹心!郭图,传本将将令,将他们统统下狱,挨个审讯!一个都不需要放过。”
“诺!”郭图一拱手,转身便匆匆准备离去办差。
走到厅堂门口,却正碰见审配领着袁熙和袁尚走了进来。
郭图笑盈盈的冲着审配一点头,又冲着袁尚和袁熙作揖,然后便火急火燎的离去了。
审配走进正厅,看了看既醉且怒的袁绍,沉吟片刻,道:“明公,当务之急,应该安定人心,稳住局势,如今五路兵马齐攻冀州,我军形势堪忧,若是在这么四处捉人,闹的人心不安,绝非上策。”
袁绍一拍桌案,怒道:“渤海,常山等郡失守!我军本就是士气低落,若是再任凭这些内贼肆意妄为,袁某这邺城,到底还要不要得?”
审配见袁绍不听劝,无奈的叹了口气,也就不言语了。
和袁绍一同前来的袁尚和袁熙,则是显得有些胆颤心境,他们似乎从没见过如此暴怒之下的父亲。
“正南……袁某心意已决,我不能守在邺城,我要出兵和陶商决一死战!”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三十一章 召长子
袁熙和袁尚一听这话,急了!
袁熙忙道:“父亲,眼下敌方五路兵马合围冀州,时局对我们不利,父亲切不可轻出邺城,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却是悔之晚矣!”
袁绍冷冷的看着他,哼道:“想当初,你为了一个女子,被懵了心智,擅自从幽州出兵,坏袁某幽州将士的时候,可曾想到今日之谏?”
袁熙闻言顿时脸色一红,他着实没有想到袁绍到现在还记得几个月前那次事。
不过也不怪袁绍记得,这么大的事,换成别人,袁绍早就杀他全家了,但袁熙的全家之所以还能活到现在,原因也不过是因为袁绍本人跟他是一家的。
袁尚心中始终惦记着袁绍的位置,在这种时刻,他的反应就明显比袁熙高明许多。
“父亲乃是当世英雄,要败陶贼,何足道哉?孩儿愿意陪伴父亲左右,与父亲共同征战陶贼!”
袁绍点了点头,道:“这才是一个男人应该说的!”
审配犹豫了一下,道:“明公,探子来报,说是曹操军撤离了黎阳之后,转往三河,却并没有进攻并州,而是转道回了洛阳,看其兵势,似是有意出兵关中。”
“出兵关中?”袁绍皱了皱眉,道:“如此一来,并州的兵将便可以调动了?”
审配点头道:“是。”
袁绍轻轻的用指头敲打着桌案,道:“袁某若是集结兵力,与陶商一决生死,邺城空虚,万一旁人偷袭,却是不妙,若是能调并州军前来,则可保后方无忧……”
审配点头道:“在下也是考虑到了此一点,方才来向明公谏言,另外,并州军皆乃是悍卒,行为野蛮,若是让他们在邺城驻守,对邺城的士族也是一种震慑作用,可保邺城稳固,城内士族大家想必也不敢轻动。”
袁绍点头道:“此言确实不虚。”
袁尚在一旁听完,心中肠子都有点悔青了。
并州军前来邺城驻守,那岂不是就是说,袁谭亦是得随军了?
这不是闹呢么!
其实,让袁谭回来驻守邺城,还真就是袁绍的心思。
不论如何,那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
自从将袁谭驱逐往并州,辅佐高干之后,袁绍明面上不过问袁谭的情况,暗地里却是在一直派人打听袁谭的表现。
出乎袁绍意料之外的是,袁谭的表现意外的老实。
每日勤恳练武,研读兵书,操练兵将,从不惹事,只是兢兢业业的做着他的分内之事。
听到袁谭的表现,袁绍的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想起当初的那些事,说袁谭和陶商之间有特殊关系,未免有些太冤枉这个孩子,无论如何,他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说他叛变投敌,怎么可能?
但这些年来,为了面子,袁绍也一直不曾招袁谭前来,父子俩却是连面都没见过。
如今遭逢大变,不知为何,袁绍最近做梦总是能梦见这个长子。
可惜的是,他的身边终究还是有袁尚在。
只要有袁尚他就绝不会轻易让袁谭再次得到机会。
“父亲,召并州军来,是不是也要把兄长召回来啊?”
袁绍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道:“怎么,你兄长回来,你不高兴?”
袁尚急忙道:“父亲误会了,兄长与我乃是至亲,我如何会不高兴让他回来……只是,孩儿觉得,此番对阵陶商,对于我袁氏来说,乃是近十年内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险恶的一关,当此时节……父亲不妨让兄长随我等一同前往征讨陶商,日后此事传遍天下,也有一个我父子齐心,共同对抗陶贼的美名。”
袁绍仔细的琢磨了一下,点头道:“却也是这么个道理。”
袁尚这才放下了心。
审配道:“既然如此,便先调遣并州军来邺城,然后留高干在此相助我守城,大公子则是相助主公的主力军,前往与陶商拼斗。”
……
袁绍的调令很快就传到了太原。
高干收到书信之后,急忙召来了袁谭。
“显思,你看,舅舅他心里还是惦记着你的,他这次召我们驱兵往冀州助阵,信中特意提及了你,让你也一同前往!”
袁谭看着高干手中的信,面无表情的道:“河北危机,势穷力竭,方才想到我们?呵呵,这样的父亲,当真也是天下难寻。”
高干沉默了一会,道:“他终归还是你的父亲……”
袁谭长叹口气,也没有说什么,他对高干道:“是啊,他终归是我的父亲……”
说罢,迈步走出了厅堂。
高干心中知道,袁谭这些年来心中一直就不舒服。
当年的官渡之战,袁绍和袁尚对他的处置,已经让他的心死了。
这心结,是外人无可劝解的。
袁谭回到了自己的居所,开始命人整理东西,准备向冀州出兵。
就在这个正当口,管家前来向他禀报:“将军,有那一位前来拜访您了。”
“那一位?”袁谭听了先是一愣,接着恍然道:“哦哦,请他到偏厅一叙。”
来见袁谭的人,乃是徐州的糜芳。
自打从袁谭抵达了并州之后,陶商不时间,就总会派遣糜芳携带礼品暗中前来慰问袁谭。
糜家的商铺在北地不少,糜芳偶尔告假,以经营自家产业为理由,暗中前来并州,在某种程度上,倒也是合情合理。
这一年多的时间,糜芳代表陶商不少给袁谭送礼品,不仅仅只是一些金帛财物,还有一些家常的生活用品,以及南方的小吃水果。
需知那个时代,为了防止腐烂,运送水果和吃的东西,得需要多么大的成本。
而这些成本,有时候,却只是为了能让袁谭吃上一口甜甜的橘子。
而陶商这些年给袁谭送这些东西的时候,从来没有对他有过什么别的要求。
袁谭的本性虽然凶狠,但面对陶商如此的糖衣炮弹,多少也有些承受不住了。
“多谢糜将军,又让你跑了趟腿,麻烦了!”
糜芳忙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大公子客气了,都是小事何足挂齿,不过这一次,可能是丞相最后一次给大公子送礼通好了,只怕翌日,您二人就得在战场上交锋,不过此事也无可奈何,丞相亦是无奈。”
袁谭闻言一愣,道:“陶丞相早就算到了此事?”
糜芳道:“丞相不仅算到了此事,还让大公子到冀州之后多加小心,别看这趟乃是袁公相召,但回头说不得会有小人相害,还请大公子多多留神才是。”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三十二章 你找人我也找人
对于糜芳的话,袁谭多少有点反应不过来。
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我亲爹还能害我不成?
但随后,袁谭想明白了,或许这话里的人,指的并不是袁绍。
而是他那个倒霉弟弟,袁尚袁显甫!
袁谭认真的思虑了一会,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就算是袁尚有害自己之心,但终归还有袁绍坐镇。
就算是不喜欢自己,但那终归还是自己的亲爹。
再狠也不能食子吧?
袁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还请糜将军回去,带我向丞相问好。”
糜芳见袁谭不正面回答,且是一脸的不信之色,知道自己的话信服力不够。
他知道自己不是劝人的这块料,不多说,起身向袁谭告辞。
……
糜芳离开了太原,也没有回返徐州,直接率兵向着陶商所在的驻地而去。
到了营地,见到陶商,两人都很是兴奋。
毕竟是多年的至交好友,当年算是患难与共,见了面自然非常高兴,感情基础在那摆着呢。
陶商亲昵的一脚给糜芳踹在地上。
糜芳惊诧的看着他:“干嘛一见面就动手?”
陶商笑嘻嘻的伸出手,将糜芳从地上拉起来道:“我听人说徐州民间有传言,说我当年娶你妹的时候,乃是用强用抢的?不知这消息是哪位神圣散播出去的?子方兄何以教我?”
糜芳闻言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喃喃道:“不,不是我……”
“你可别跟我撒谎。”陶商笑嘻嘻的道:“校事府什么都查的出来,千万别说谎,要不回头让我知道真相,可对你不客气。”
糜芳一下子就紧张了。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陶商,低声道:“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有一天晚上喝酒顺嘴说出去的,再说你当年偷进我妹闺房强行那啥……我也没算说错……”
“果然是你这王八蛋。”陶商拉起他的手一松,糜芳再一次跌倒在地上,被陶丞相狠狠的补了几脚。
少时,却见陶商坐回到主位,糜芳则是鼻青脸肿的向陶商陈述这一次前往见袁谭的情况。
陶商听完之后,摸着下巴道:“按照你的说法,袁谭似乎是对我的警告不太相信?”
糜芳一边揉着脸,嘶嘶的倒吸着凉气,一边道:“我也觉得奇怪,这袁谭被袁尚坑害了好几次,如今却还是不长记性,难道非得是死了,他才会醒悟不成?”
陶商笑着摇了摇头:“袁谭不是对袁尚抱有希望,他是对袁绍还有最后一丝期盼,毕竟是他亲爹,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摒弃对袁绍的幻想的。”
糜芳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那依照丞相的意思,如何让袁谭对袁绍斩断那份念想?”
陶商摇了摇头:“这件事可不是我能随意设计出开的,父子之间的感觉很是复杂,就算是有政治利益参杂,那也毕竟是父子,这种事强求不得,只能看机缘了。”
“机缘?”糜芳似懂非懂,默默的嘀咕着。
却见陶商站起身道:“既然已经来了,你暂时就别回徐州了,好好在这里待着,与我一同见证冀州的收复!”
糜芳小心翼翼的看着陶商:“丞相这话是真心的吗?你该不是借着机会,想要在阵前弄死我吧?毕竟我给您造谣了……”
陶商笑呵呵的一伸手,将手掌摁在糜芳的肩膀上,用力一掐:“你要不提起来,我差点忘了,这事你打算怎么处理?不给我个满意的答复,我还真有点想弄死你了。”
糜芳说话都带哭腔了。
“下邳城的那套宅院行吗?您去过的……旁边有果树林的那套……”
“成啊,君子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谢谢子方兄的慷慨了……记着以后少扯点闲话,不然你糜家的产业,经不起你这么败祸的。”
糜芳:“……”
袁谭和高干的兵马抵达了冀州,面见袁绍。
袁绍抚慰了儿二人,在看到袁谭的一刹那时,袁绍的眼圈有点发红,但碍于面子,他还是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激动,把那份感觉埋藏在了心里。
反倒是袁尚,一双眼睛紧盯着袁谭,目光要多狠有多狠。
这也就是人的目光不能杀人,若是人的目光能杀人,袁谭早让袁尚射死七八个来回了。
并州军来了之后,袁绍火速召集诸将与谋臣,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沮授对袁绍汇报当下的具体情况。
“如今除去陶商的金陵城主力军,北面的四路兵马,匈奴兵和踏顿因为内乱,实力受损,因而其势虽然凶猛,但却也不甚急,常山郡和中山国的马延、张凯等人尚能应付,幽州旧部的田豫和鲜于辅等人虽本领不俗,但刘和手下的兵马不多,倒是也不足为虑,蒋奇现在出兵与之交锋,足以相抵,关键还是黑山军,其底蕴深厚,更兼张燕了解我军战法,颇为难缠,如今其众由北南来,兵势十足,一路上势如破竹。”
袁绍寻思了一会,道:”袁某若是出兵与陶商相抗,黑山军那面应该如何处之?”
沮授拱手道:“如今的河北边塞,尚有辽东公孙氏在辽东屯兵,陶商收复踏顿,刘和等与我军相抗,我等亦是不妨许诺以重利,请公孙氏出兵攻其后,并联合鲜卑,让他们也在草原出兵,夹击匈奴和乌桓,破了陶商合围冀州的兵势。”
袁绍深深的吸了口气,道:“我和辽东,鲜卑交情不深,如何能让他们出兵袭陶商之后?”
一番话问完,厅堂内鸦雀无声,少时,方听审配的声音低沉的响起:“唯有许诺割地,方能让其出兵……”
这话很是扎袁绍的心。
说实话,但凡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不会选择这么干。
但事实摆在眼前,想不这么干也没有办法。
陶商找人来打群架,袁绍若是不找人来蹭拳,那只有三个可能,一是他一个能打十个,二是他找不来人,三就是他傻。
但很显然,这三点袁绍哪点也不占。
“让辛评和辛毗两兄弟去处理此事吧,袁某眼下只想如何对付陶商。”
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是已经表示他同意了。
能让袁绍说出这般话,可见眼下的形式确实让他感到了深切的危机。
“至于邺城,审配,还是你留下主持坐镇。”袁绍吩咐道。
“诺。”
“并州军这边,也得留下一人领兵协防,对城内士族以为震慑。”袁绍继续吩咐道。
袁谭站出班来主动请缨:“父亲,孩儿愿意留下。”
还没等袁绍发话,便听袁尚率先道:“大哥,你乃勇将,更兼我袁氏长子,值此大变时节,你不往前线帮忙,却要留守后方,是何用意?”




三国有君子 第七百三十三章 冀州之争
袁谭听了袁尚的话,当时就火了。
来的时候,袁谭为了不生气,不惹烦心,特意假装没看到袁尚,就当这个人不存在。
问题是他不去惹袁尚,袁尚却没打算放过他!
特别是一听袁谭打算留守邺城,袁尚更不能不吱声了。
邺城是什么地方?那是袁氏的中枢,是三公子我将来的根基所在,你要在这里留守?你以为你是谁啊?
在袁尚的心中,早就已经认定了邺城是自己的囊肿之物。
谁也夺不走,袁谭不能,陶商也不能。
看着袁尚别有用心的点拨,袁谭亦是冷冷道:“三弟这话说的好啊,值此危难时节,我们兄弟自当上前线为父亲分忧,为兄来的慢了一步,不曾为父亲做过什么,三弟留在父亲身边,想必一定是为父亲立下了不少功劳吧?”
这话的实质意思,是点明袁尚一直在邺城,却是寸功未立,屁都不干,什么也不行却还指责别人,纯粹站着说话不腰疼。
袁尚身为袁绍最疼爱的儿子,又有母亲刘氏撑腰,从小便作威作福,身为三子却一直把自己视作袁绍的继承人。
袁谭拿话这么挤兑他,他当然受不了了。
当是时,便见袁尚冷嘲热讽的对袁谭说道:“弟弟虽然不曾为父亲建功,却也不曾接连败于陶商之手。”
袁谭的脸一下子涨的通红!
他屡次败于陶商之手,被他引以为毕生之耻!
袁尚居然当众把这个伤疤揭开……袁谭恨不能拿跟白绫给他勒死!
袁谭刚准备发飙,却突听一个声音道:“三弟,你太过分了!”
袁谭闻言一愣,转头望去,却见袁熙一张俊脸气的通红,怒气冲冲的瞪视着袁尚。
别说是袁尚,袁谭也有点傻了。
袁熙一向是袁尚的铁杆啊,怎么突然站出来替袁谭说话?往常不都是他俩合作一起挤兑袁谭吗?
难不成是这小子良心发现了?不应该啊,他好像不是那路能开窍的人啊。
袁尚也是吃惊的长大了嘴,诧然的转头看向袁熙。
“二哥,你胡说什么呢?瞎喊什么呀……”袁尚使劲冲着袁熙挤了挤眼睛,让他别胡说八道。
袁熙却是不管不顾,冲着他吼道:“你当中揭我短处,嘲讽我败给了陶商!我喊你两句怎么了?”
袁谭闻言先是一愣,接着骤然想起来了。
袁熙也是曾经败给过陶商,好像是为了那个什么中山甄家的女儿……此事据说还一度被河北士族引为笑谈。
袁尚气的浑身发抖。
自己这盟友二哥怎么这么楞!这天底下当真还有主动捡骂的不成?
就冲这幅傻劲,中山甄家的女儿也瞧不上他。
“二哥,我没说你!”袁尚咬牙切齿的道。
袁熙不管不顾的道:“不是我?那你说的是谁?”
“我说的是……”
“都给我住口!”
袁绍再也忍耐不住了,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桌案上。
他被三个混蛋气的肝疼。
“你瞅瞅你们,你们这像是什么样子?你们是兄弟啊!亲兄弟啊!那陶谦老儿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如今位即丞相,权倾天下,另一个也是骠骑将军,相助其兄长坐镇南昌,监督朝政!你们看看人家兄弟俩是个什么默契?你再看看你们!”
说到这,袁绍无奈的摆了摆手,满面痛心之色。
袁尚最是乖巧,急忙单膝跪地:“父亲,孩儿知错了……大哥,弟弟知错。”
袁谭亦是跪倒:“父亲,孩儿也知错了。”
两兄弟互相对视,嘴上说是知错,眼眸中的利箭,却是恨不能将对方射成筛子。
袁绍挥挥手,将他三个儿子招到面前,道:“如今大敌当前,为父年纪又大了,日后对抗陶商的大业,说不定就要落在你们头上,你们兄弟本就不如他,若是再不齐心,这河北的基业,岂不早晚置于他人之手?”
“是,父亲!”
袁绍指了指袁谭,又指了指袁尚:“你们兄弟二人,前些年有些误会,今日当着为父的面,彼此握手,发誓今后齐心协力,永不生隙!”
袁谭和袁尚彼此望了一眼,接着两人“啪”的一声伸出手掌击,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二人一同发誓,永不记恨对方。
袁绍这才安心,随即下达军令。
袁氏三兄弟,全部随军,留高干领一部分并州军,在邺城相助审配。
袁尚走出正厅的时候,气的咬牙切齿。
袁熙望着袁尚凶狠的表情,道:“三弟,你、你还在生为兄的气吗?为兄适才不是故意的。”
袁尚摇了摇头,道:“谁生你气了!我是恼袁显思那个匹夫!简直欺人太甚!我与他不共戴天!”
“大哥?他,他又怎么惹着你了?”
袁尚伸出有些发肿的手,眼眸中都有些泛起泪光。
“那混蛋适才握手,差点没掐死我也……”
……
建康三年八月,袁绍召集三子,集结重兵,出战陶商,并派人北上联合鲜卑族与辽东公孙氏。
袁绍的动作并没有瞒过校事府的探子,他们把袁绍的行动传递给了陶商。
“袁绍麾下果然是能人众多,我们收拢了匈奴和踏顿等势力,袁绍就着手去联合鲜卑和辽东,鬼主意不少呢……”
曹豹站出班道:“丞相,眼下这情况,应立即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携带重礼,抢先去见鲜卑首领与辽东公孙氏,抢先袁绍与其结盟,当可解此祸患。”
陶商一边思量一边点头:“曹将军此言有理,诸位还有什么意见?”
1...284285286287288...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