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而丹阳精兵的勇武,也确实带给了三国大佬带来了好处,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孙、刘三位大哥级人物,却也都吃过丹阳精兵的亏。
先说曹操。
三国志云: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与丹阳兵四千。还到龙亢,士卒多叛。
《魏书》则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想象一下,三国第一大佬曹操,招募了四千丹阳精兵,结果回师到了龙亢的时候,竟然只有五百人不造反,剩下的三千五百人全反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局面?
估计比赤壁之战来的都危险!
可怜的曹操大半夜正睡觉呢,却被手底下反叛的三千五百多丹阳精兵撵的四下乱窜,裸没裸奔不知道,很有可能只是穿了一条三角裤衩就开始尥,反正那场景一定是很精彩。
不过曹操也确实是勇武过人,魏书云:太祖剑杀数十人,乃得出营。可见世人皆只看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却忽略了曹武帝其实也是一位实打实的猛将!
至于刘备,在历史上接手了徐州之后,也是有了一支丹阳兵作为班底,可惜这些丹阳兵是喂不熟的狼,在刘备出远门的时候,丹阳兵的领头者许耽,就率领千余丹阳兵屯西白门造反,将张飞赶出了徐州。
可怜的刘备刚刚得一大州为根基,结果遭丹阳兵一叛,又穿着三角裤衩流落街头了。
孙权就更嗨皮了,他辖境内的丹阳山民配合百越,几乎每年都要造反一次,不造反就跟过不了年似的。
不过不得不说,孙仲谋也是狠辣角色,你们不是反吗?行,我以夷制夷!老孙这厮每年都招募大量的丹阳人,然后用他们镇压丹阳人叛乱。
每年一反叛,每年一镇压,每年一招募,这成了吴大帝继承基业后,每年必须走的流程三部曲,跟年度总结似的,每年固定一到日子,丹阳山民若是还没有反叛,孙权就会浑身刺挠不舒服,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事干,然后催促手下道:快去派人催催丹阳山民,该到时间造反了!
有了历史上的一些信息借鉴,再加上陶谦针对丹阳精兵对陶商做出的解释,陶商不由的砸了砸嘴,一个利用丹阳山民搞掉吴景和周昕的计划,在脑中逐渐成型。
“父亲,你手中的丹阳精兵,借几个给我使使呗?不用多,一百来人就行。”
陶谦豪气的言道:“吾儿好不容易跟老夫张了一回嘴,老夫岂能不应?一百人哪够使,老夫给你一百五!”
这是亲爹啊,真敞亮。
看着陶商郁闷的表情,陶谦不由得乐了:“臭小子,老夫逗你呢,老夫拨出两千丹阳兵给你,可以了把?”
“父亲,给我的人,尽量挑些忠诚度高的,丹阳兵好反水,我可不想到了那边还因为这个操心。”
陶谦点头道:“放心吧,我这支兵,好歹也是磨砺了好几年了,不说各个誓死效忠,但若是要他们反叛,却也是轻易不可能的,哪能和那些刚招募的士卒比。”
听了陶谦这话,陶商便放心了。
“孩子,此次去丹阳郡,老夫想把一个人也让你带着,就是你从兄陶基,他一直协助老夫管理丹阳精兵,有他助你,对于丹阳精兵的管理,你大可放心,而且你这从兄本领也高,比你们两兄弟可是强多了,老夫老了,你们族中兄弟几个日后亦当互相扶持,毕竟再有才的士族中人,那也是外人,还是自家一族中的兄弟骨肉,比较让人放心些。”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八十五章 赴任丹阳郡
事不宜迟,陶商翌日便点齐属于自己的人丁,南向直扑丹阳郡。
这一段在徐州驻扎的时间里,陶商让许褚、徐晃、徐荣三人,配合胡才,在十一万四千余的白波谷降卒中,进行人丁抽调。
这十一万人,有老有少,有强壮的有羸弱的,陶商不可能让他们全都当兵,只能选出最为精锐的用之即可。
最终,许褚等人从中选出了最为精装的士卒,共计三万人。
再加上许氏宗族的一千兵勇,三千泰山军,四千河内郡兵,五千浮云黄巾众。
以及陶谦给陶商的配备了两千丹阳精兵,并派自己的从子同时也是侄儿陶基协助陶商统领……终究还是亲爹,不是只给一百五十人。
这四万五千人,便是完全属于陶商自己的军队!
从此这四万人,将作为陶商最根本的班底,跟随陶商辗转天下。
凭心而论,拥有四万五千人的军队,在目前的天下诸侯中,已属一线之流了。
就算是陶谦本人手中的兵马,只怕也不会比陶商多。
至此,陶商成为了徐州的第一大外藩势力。
当然,目前诸侯的势力还都在起步阶段,若是过个一年两年,别人不说,以袁氏之实力和名望,想招募组成十万以上的巨大兵团,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四万五千人中,大部分都是白波军的精壮,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在陶商看来,战力很是不足。
当然,等回头到了丹阳郡,这训练的任务,便交给徐荣了。
除去入编陶商军的三万白波军士兵,剩余的八万多的白波降众,陶商找来了韩浩,让他准备到了丹阳郡后,便把这八万人登籍在册入户,并开始以这些人为试点,开始实施屯田。
还有许庄的百姓,陶商亦是征得了陶谦的许可,待其接手丹阳郡后,便让他们也都迁移到这来一起屯田。
一则是许庄的人陶商信得过,想让他们成为试点,作为全郡的指导,日后屯田的逐步推广,这需要好的试验人手。
二也算是全了许褚和他家婆娘的相思之情吧。
计划已定,下一步就是实施策略,搞掉吴景和周昕。
吴景的兵马还没有到,现任的丹阳郡守乃是袁绍的嫡系周昕。
陶商不着急进丹阳郡,他只等吴景到了之后,再设计一堆收拾他们俩,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陶商不着急去丹阳郡见周昕,可是周昕却亲自来找他了。
而且令陶商诧异的是,周昕并不是率兵而来的,他只领了数十骑来见陶商,而且还带了一件令陶商意想不到的东西。
丹阳郡守的印绶。
看着周昕将郡守的印绶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陶商不由的凌乱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家伙,不按照套路出牌啊?……定是有阴谋!
迎上了陶商疑惑的目光,周昕却真挚的笑了。
“陶公子不要误会,这不是计谋,是真的交接,这丹阳郡的郡守,周某不坐了,让给你,公子不必诧异,周某所言皆是发自真心的,若有虚假,则必为天雷轰击而死。”
陶商不敢说自己是天赐英才,能看穿世界上所有人的真心或假意。
但当自己在面对周昕清澈的目光时,陶商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对方说的确实是真话,是发自肺腑的真话。
“周府君,这又是为何呢?”陶商很是不明白,身为一郡之长的周昕,居然可以这么轻易的就随随便便的放弃自己的基业?
这对于一个久处高位的人来说,跟杀了他又有什么分别?
周昕闻言笑了,道:“陶公子,想听我的真心话吗?”
陶商重重的点了点头,道:“想。”
“很简单,我只是不想丹阳郡的百姓,因为咱们的争斗,而无端遭受战祸。”
陶商闻言哑然了。
很简单的道理,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谁都能说的出来。
但又有几个身处高位的人,真正能够做的到呢?
眼前站着的,是一个真正值得陶商尊敬和钦佩的人。
“周府君之高义,着实令商感到惭愧。”陶商发自肺腑的对着周昕深深的施了一礼,又问道:“只是我不明白,周府君既然不愿意惹起战祸牵连百姓,那又为何要让丹阳郡于我,而不是让给吴景呢?”
周昕闻言笑了,实话实说:“第一,是周某不喜欢袁术的为人,我平日里与袁本初和曹孟德交好,前一段时间孟德来扬州,我还帮他招募了四千丹阳精兵回去……”
一听到这,陶商的笑容便变的有点僵硬。
真是说啥来啥,你的好心好意,最后只怕是得害曹操去裸奔了,等到那几千丹阳兵反叛的那一夜,孟德兄估计连裤衩都得跑丢了。
你曹哥回头会不会恨死你?
周昕似是没感觉道陶商的表情变化,继续道:“而你是本初的附庸,听说更与孟德相厚,所以,以周某个人的角度来讲,我更希望你能够接手丹阳郡,第二,在名义上来说,你毕竟是朝廷敕封的丹阳郡守,在名义上要比我和吴景都来的名正言顺,第三嘛……”
周昕顿了顿,露出了一个欣赏的笑容。
“太平公子之名,现在的天下谁人不知?由你接手丹阳郡,方可保一方百姓太平,如此周某却是真的放心了。”
听了周昕的三条理由,陶商的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即使是从他的嘴中听到了太平公子的这个名号,陶商感觉也不是那么的刺耳了。
计划不如变化快,陶商此番来丹阳郡,本想是一举拿下周昕和吴景,可照着眼前这个状况看,这位周昕周太守,自己似是不能再动他了。
陶商脸皮再厚,面对这样的慷慨无私的人物,也不好意思动手。
人,毕竟还是得要点脸的。
“周府君将丹阳郡让给了我,你却又是要往哪里去呢?”陶商关心的询问周昕道。
周昕寻思了一下,笑道:“会稽是我的老家,听说你来任丹阳郡守的同时,王朗也去任了会稽太守,我昔日在洛阳游学,侍太傅陈蕃为师时,与王朗相熟,不如就乘此时机回会稽的老家,看看给王朗做个帮手什么的,悠闲度日,岂不美哉?”
陶商闻言沉默了半晌,第一次显出了不好意思。
“周府君,为了我的事,着实是委屈您了。”
周昕闻言哈哈一笑,摆摆手,道:“公子这说的是什么话?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大汉州郡城池,又不是周某个人家的,谈什么委不委屈,陶公子若能在丹阳郡好好待民,保护一方太平,就不枉费周某今日这一番良苦用心了。”
陶商郑重的向着周昕一拱手,道:“周府君,陶某不才,一定谨记公今日之教导。”
周昕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道:“等你收拾停当,周某便与你交接郡内诸事宜,袁本初那边,自有周某写书信替你解释,你大可不必担心他会对你不满,不过吴景即将率兵抵达丹阳郡,到时候你二人说不得还得是好一番交锋,唉,却是苦了丹阳郡的百姓了。”
陶商听了这话,眼珠子突然一转,将来之前的计划稍稍进行了修改。
“周府君,这郡内的事宜,暂时还不能交接,这郡守之职,您还得帮陶某再坐上几天。”
周昕闻言不由一奇,道:“公子这是什么意思?”
陶商闻言笑道:“周府君怕我和吴景相争,坑苦了丹阳郡的百姓,陶某现在却是有一个法子,基本上能兵不血刃的搞定吴景,将丹阳郡之争化解为无形,但需要您的配合,不知道为了丹阳郡的百姓,您能不能陪我演一出戏呢?”
周昕闻言沉默了一会,思虑片刻道:“公子当真能保证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吴景?”
陶商笑了笑,摇头道:“我说的是基本,肯定会多少有一点流血牺牲,但比起短兵相接,那肯定是强太多太多了,至少绝不会是大规模的战争交锋。而且被坑的应该只是吴景一个人。”
“你让我帮你坑吴景?”周昕皱起了眉头。
陶商顿时紧张了,周昕这个人看似是个真君子,他若是不帮忙,自己回头若真是与吴景正面交锋,兵马受损不说,少不得又会得罪袁术。
划不来的!袁术和自己,迟早要有一战,但陶商觉得不是现在。
周昕闭着眼睛静静的思虑了良久。
“好吧,坑就坑吧。”周昕长叹口气,道:“既然陶公子敢对周某保证不会伤害百姓,那周某在临去卸任之时,帮帮你对付吴景又有何妨?也算是周某对丹阳郡百姓尽最后一份心力,不过切记不可做的太过,公子你说吧,周某应该怎么做?”
陶商闻言送了一口气,周昕虽然是君子,但好歹不是那种固执犯傻的人,能分得出轻重缓急。
伸手一指周昕给他送来的丹阳郡守的印绶,陶商缓缓道:“劳烦周府君像今日给陶某送印绶一样,待吴景抵达之时,再将这个印绶给吴景送过去,然后按部就班的交接,其余的,您就不用管了。”
:。: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任太守
吴景的军队,此刻已经过了舒城,直奔着丹阳郡的治所宛陵县而去。
对于这次上任,吴景可谓是信心十足,因为他的身后,有着四世三公之袁门的嫡长子,后将军袁术的支持。
能够替袁家嫡子开疆拓土,吴景感到非常的荣幸。
当然,袁术对他们家也是很够意思的,吴景的姐夫孙坚刚被袁术表奏成豫州刺史,而自己又立刻被袁术委以丹阳郡守的重任,来替袁术开辟扬州门户,姐夫和小舅子都用了,这样的殊荣可不多见。
甚至连夺取丹阳郡的兵马,袁术都借给他了,若不是知道袁术极其宠爱冯夫人,吴景甚至都怀疑袁术如此重用自己和姐夫孙坚的原因,是因为袁术看上他的姐姐。
吴景的兵马开拔到离丹阳郡不远时,突见身后的军司马高声对他道:“府君,你看前面那是怎么回事?”
吴景勒住马头,示意身后的兵马停下,皱起眉头向着远处观看了一会,却见一只马队正缓缓向着己方行进过来。
看纛旗上的字,似是现任的丹阳郡守周昕亲自领人来了。
吴景“呵”了一声,脸上露出不屑之色,对身后的军司马吩咐道:“吩咐三军,列阵!”
那军司马拱手领命,方要去安排布置,突然发出了一声“咦”,指着前方道:“府君,你看,那是怎么回事?”
吴景顺着军司马的手指向着远处一瞧,却见周昕本人在几名随从的陪同下,身着官服,端着丹阳郡的印绶与户籍总简,正向着自己这边迈步缓缓而来。
吴景一看到这情形,顿时楞住了。
看这样子……好像是要投降啊?周昕这小子居然这么乖巧?
少时,便见周昕走到吴景的马前,冲着身旁的护卫使了一个眼色。
那护卫迈步上前,替周昕对吴景躬身道:“原丹阳郡守周公,特率郡府内众官吏,迎接吴公入驻丹阳郡,特奉上郡内十八县户籍表册总阅,请吴公总览。”
吴景倒也是有些雅量,随即翻身下马,走到周昕面前,接过周昕手中的印绶与表册,转手交给身后人,道:“泰明,怎么突然想通了?”
周昕面色不变,淡淡道:“两军相争,祸及百姓,周某只是不愿意牵连无辜,因而放弃而已,不为其他。”
吴景闻言哈哈大笑,道:“嗯,好一个不愿意祸及百姓,倒是符合你的个性,不过泰明,说起来你也着实是倔强,后将军有什么对不住你的?你一直拒绝与袁公交往,早些醒悟,又何至于有今日之结局?”
周昕闻言没有任何表情,淡然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结局亦是没有什么不好,还请你好生照顾城内的百姓,休要苛捐重税,穷兵黩武才是。”
吴景没有回答,他只是眯眼仔细的看着周昕,心中在思考一件事情。
要不要做掉周昕?
思考了一会之后,吴景终究还是暗自摇了摇头。
他心中知晓,周昕在任期间,行政颇为爱民,风评很好,如今人家既然已经献降了,自己若是再对他动手,恐怕日后在丹阳郡的风评亦是不会太好。
看在他这么懂事的份上,权且放他一马!
“我接手丹阳郡后,泰明你又当如何自处?”吴景不放心,又追问周昕的去处。
周昕面无表情的道:“放心吧,我不会在此耽误你和袁公路的好事,我自会转回会稽家乡,投奔王景兴去,你在此地愿意做什么便做什么吧。”
吴景听了这话后,心中最后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他哈哈一笑,道:“王朗刚刚担任会稽太守,有甚好投的?不如我置书一封,荐你往后将军麾下效力?”
周昕摇了摇,淡淡道:“谢了,周某没有那个福气,就不劳烦吴兄了。”
吴景心下一哼,暗道,当真是给脸不要,忒不识趣。
……
……
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接手了丹阳郡,吴景的心中很是欣喜,他一面置书派人送与袁术,告诉他丹阳郡已经到手,一面率军入驻丹阳郡的治所宛陵县。
宛陵县中,早有郡内从事率领诸官为吴景接风洗尘,迎其入驻太守府。
吴景进入郡府之后,发现郡府所设属的官人员配备不齐,只有从事和寥寥几名兵曹在任,不由的倍感愤怒,问那丹阳郡从事道:
“吴某初任郡守,府内属官如何就你们几个到任?其他人呢?新来的上官到任他们不迎接,一个个是不是不想活了?”
那年轻的从事一脸嘻嘻哈哈的样,见吴景生气了,也不害怕,解释道:“回府君的话,只因周府君在任时人望颇高,素有声望,听闻周府君欲卸任,很多人都是随其致仕,拦也是拦不住啊,因此咱郡守府内,目下只剩这几个,还请吴府君勿怪。”
吴景听了很是不爽,想不到周昕在任期间风评声望居然这么高,他不干了,郡守府内居然会有这么多人跟他一起撂挑子……
着实是不开心啊。
斜眼看了一眼这名年轻的从事一下,吴景慢悠悠的道:“郡守府内缺了这么多要职人物,这段时间郡内杂事却是如何运做?”
那年轻从事谄媚道:“这一点吴府君尽管放心,有属下在,一切自然给您处理的明白,不会有丝毫疏漏。”
“哦?”吴景闻言一奇,道:“如此说来,都是你处理的了?那你把最近你处置的郡事行卷拿来我看?”
那从事急忙派人取了最近郡内的行卷诸事,给吴景过目。
吴景取过几卷,细细的翻阅起来,眼睛不由的骤然亮起。
郡内诸事,处理的很得章法,事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毫无疏漏之处。
吴景将那些卷宗放下,颇是赞赏的看了看这名从事,道:“你叫什么名字?”
“属下郭嘉,今后还请府君大人多多指点关照。”
吴景闻言笑了笑,满意道:“好,郭嘉是吗?不错,是个有才的,只要你忠心为吾,日后吴某少不得会提携于你。”
郭嘉闻言大喜过望,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道:“府君大人谬赞了,属下一定刻苦勤勉,忠心侍奉府君,不辜负府君所托。”
“好,好。”吴景满意的赞叹道。
郭嘉笑嘻嘻的,一副谄媚相:“府君,我领您去宛陵的四门、粮仓、武库、钱库看一看?”
吴景闻言对郭嘉又是高看了几分。
这位郭从事,很是上道嘛!
郭嘉将吴景从四门带到了粮仓,又从粮仓领往钱库,又从钱库去往武库,这一路上,只把吴景看的是心花怒放,大呼过瘾。
吴景追随姐夫孙坚,一直担任的是军职,目前已经坐到了骑都尉,可是管理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这还是第一次。
从一名风餐露宿,领军浴血拼杀的将官,骤然变成了一名手持军政两务,统领一方的外藩,吴景一时间还有些不太适应。
太爽了的说!
走进宛陵县的武库,吴景看着映入眼帘中无数的刀、矛、戟、弓,喉结不由的滚动了一下,吞下了一口口水。
还有适才在粮仓中看到的那如山的粮食,在钱库中看到的成堆的五铢钱……
“这些,日后就都是我的了……”吴景喃喃自语,竟然是不自觉的说了出来。
郭嘉急忙附和言道:“府君是一郡之长,税务粮秣如何支配,自然是府君说了算,却这还只是咱宛陵一个县而已,府君别忘了,丹阳十八县,像是这样的城池,您可是还有十七个呢!”
“对、对!十七个,还有十七个!”吴景很是快慰的拍手称是。
从今日起,老子便也是一方强者,可以跟那些所谓的关东诸侯平起平坐了!
舒服!
看了看属于自己的钱粮军械,吴景犹不知足,还想继续嘚瑟嘚瑟,道:“宛陵县的校场在哪?点兵!给我点兵!吴某要亲自检阅一下!”
看完了属于自己的物资,哪有不看一下属于自己兵马的道理?
这个逼还得继续往下装才行。
郭嘉却是露出一副尴尬之色,遗憾道:“回府君的话,咱宛陵县,除了一些巡城和守备的士卒外,现在实在是没有什么兵能让府君检阅。”
“啊?”
吴景闻言顿时楞了:“堂堂一郡治所,怎么会没有兵,你小子可休要诓我?”
郭嘉使劲的摇了摇头,道:“属下怎么敢欺骗府君,只是周府君在离任之前,怕吴府君来宛陵与其交锋,祸及百姓,在前几日,就已经将宛陵县南营屯扎的数千兵卒全部遣散归乡,他也是打算只身回返会稽老家,咱们宛陵现在真是没什么兵可以用了。”
吴景脸上的肌肉顿时僵硬了,犹如痉挛一般来回跳动。
“好你个周昕,我就知道你没那么好心!平白的将丹阳郡拱手让出来给我!”吴景气的咬牙切齿,愤声怒道:“临卸任了,还得给我下个绊,你等着,这事咱俩没完。”
郭嘉却是不慌不忙,劝解道:“吴府君莫恼,其实依属下来看,这事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1...7879808182...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