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商慢悠悠的道:“没商量,诸葛瑾必须要留在这里跟我安排的女人生满三个孩子,为大汉朝的人口发展事业增砖添瓦,否则决不能离开徐州。”
说到这,陶商顿了一顿,笑道:“诸葛公,陶某乃是依照汉律办事,我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也绝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此案处罚之人仅是诸葛瑾一个,其余人等,皆与此事无关,你们可以走了,该哪凉快哪凉快去。”
说罢,转头对驿馆的门外喊道:“来人啊,把诸葛瑾给我带走,并派人送诸葛氏的其余人等出城,他们不是要去豫章郡吗?让他们去!”
驿馆外面,以裴钱为首的虎卫军冲进来一队。
只见几名虎卫军士卒走到诸葛瑾面前,其中一人对着诸葛瑾一伸手,凶巴巴的道:“诸葛先生,请吧!”
诸葛瑾此刻彻底慌了,他匆忙的往后躲闪,站到了诸葛玄的身后。
“不要,不行!我不成亲,我不要跟你安排的女人生孩子,陶府君,你不要坑我!”
陶商眉头一皱,低声呵斥道:“诸葛瑾,你休要耍小性子,汉朝律法在此摆着,跟女人生小娃,乃是你身为汉民应尽的义务,这跟陶某又有什么关系?”
郭嘉亦是嘿嘿笑道:“诸葛先生,陶府君这怎么能是坑你呢?朝廷给你找妻室包你生孩子,实乃是替你尽了孝道,这样的好事,换到别的州郡,可不是每个刺史郡守都能做的到的。”
诸葛瑾面色铁青,哆嗦着道:“你休要胡言!你们这分明就是要借机凌辱于我!这算哪门子的尽孝……你们这分明是凌辱,是强抢,是逼良,是强奸!”
连‘强奸’都喊出来了,可见诸葛瑾是真的着急了。
可怜十七八岁的大好士族少年郎,今夜过后,便不能留得清白在人间了。
陶商懒得跟诸葛瑾掰扯,随即裴钱挥了挥手,道:“别废话了,拖下去,拖下去,配种去!”
裴钱等人得了将令,上去伸手就抓诸葛瑾。
诸葛瑾使劲的挣扎着,一面挣扎一面撕心裂肺的高声哭喊:“叔父,救我啊!我不要成亲!我不要生孩子!”
诸葛玄此刻的脑中只觉得天旋地转。
快五十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可这种情况……却当真还是第一次见!
他大步上前,对陶商哀求道:“陶府君啊,还请你手下留情啊!”
陶商摇了摇头,无奈道:“国法如此,我亦是无可奈何,况且诸葛公换一个角度想想,朝廷给你侄儿找婆娘生孩子,为你诸葛家开枝散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你先随我回府喝两盏茶,等诸葛瑾兄完事了,我再派人把他接过来和咱们一起吃点好的补补肾气……第一次都这样,没事,眼睛一闭就过去了。”
诸葛玄闻言直想给他两个大耳雷子!
好事?好事你自己怎么不往上试试。
“住手!”
就在众人争吵、撕扯、计较之时,驿馆门外,突然响起了一声怒叱!
众人都转过头去,却见陶谦带领着糜竺和曹豹,慢步走到了驿馆的院子中。
刺史大人一双老眼威严的来回扫视着场内诸人,从颤巍巍的诸葛玄,到被侍卫犹如抓鸡一般抓的狼狈的诸葛瑾,最后落在陶商的身上。
见陶谦到场,陶商不由顿时一愣。
奇怪,我跟老爷子好像没有安排这个步骤啊?他怎么自己过来了?
还有他身后的曹豹和糜竺,又是怎么个情况?
陶谦紧紧的盯着陶商,威严的道:“这是怎么回事?”
陶商虽然不明白陶谦跑到这里来做什么,但还是上前施礼,道:“回父亲话,孩儿正在处置琅琊阳都县学生诸葛瑾冠礼不婚兼偷税一案。”
陶谦白色的眉毛微微皱起,冷哼了一声,道:“那你审问的结果是什么?”
“诸葛瑾冠礼不婚一案证据确凿,确有此事。”
陶谦慢悠悠的回道:“那你又打算如何处置这事?”
陶商张了张嘴,刚要开口。
却见小诸葛亮突然跑了上来,一把抱住陶谦的大腿,一边嘤嘤的哭着,一边扯着嗓子哀告道。
“老公公,快救救我们吧!那两个人要强奸了我哥哥!”
“啥玩意?!!”
陶谦身后的曹豹和糜竺二人顿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睛登时瞪的浑圆,不敢相信的看向陶商和郭嘉二人。
郭嘉急忙抬手擦了擦汗,结结巴巴的道:“小祖宗,你可不要瞎说啊!”
陶谦则是一脸的木然——少时,方才慢慢转过头,双眸喷火的紧盯着陶商和郭嘉二人。
陶商更是懵了。
太平公子在陶谦盛怒的目光下,不由自主的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
诸葛亮这小王八蛋,居然阴我?
郭嘉尴尬的陪着笑脸上前,一把将小诸葛亮揪离陶谦的大腿边,陪笑着道:“别听他胡咧咧,使君别误会,小孩子家家的啥都不懂,一个孩子,能懂什么啊?”
“他不懂,你倒是明白的很啊!”陶谦咬着牙紧盯着郭嘉,恨不能把浪子鬼才给吃了。
“老夫就说么,自打你俩回了徐州之后,如何就这般的形影不离?想不到居然,居然,居然做下这等有伤风化之事,你们两个也都算是青年才俊,怎么就好了这口?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陶谦气的来回用手颤巍巍的轮点着陶商和郭嘉。
郭嘉很没义气,一见事有不妙,立刻就把陶商给卖了。
“使君息怒,我俩形影不离着实是不关郭某的事,我是被你儿子绑回来的!郭某一开始并不待见他,是他逼我的!”
陶商听了,不由一阵眩晕。
姓郭的,忒没义气了!
“干哥哥,你可别瞎说啊。”陶商急忙上前拦住郭嘉,然后虚弱的冲着陶谦笑了笑,道:“父亲,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
陶谦此刻已是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伸出手对跟随的下人道。
“取老夫的拐杖来!”
“爹,好说好商量行不?”
“逆子……没商量!今天说什么也得打折你一条腿,你受死吧!”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八十三章 雏鸟离巢
半个时辰之后。
驿馆之内,众人寻找了一处大厅,依照宾主之位坐下。
陶谦坐在主位上,犹自如同愤怒的公牛一样喘着粗气,糜竺和曹豹则是尴尬的在一旁陪着笑脸。
诸葛玄、诸葛瑾和诸葛亮叔侄三人则是并列于一排——诸葛瑾的衣衫依旧是显得有些凌乱,泪水还在眼眶中打着转,适才的场面还是令他颇感触目惊心。
陶商和郭嘉两人则是臊眉耷目的坐在对面的另一侧,郭嘉还算好,没什么大事。
陶商可就惨了,身上挨了几记重重的扁拐不过,后脑勺还没陶谦一记老拳揍的嗡嗡直响。
浑身上下犹如散了架一般的疼。
自己劳心劳力的替徐州挽留人才,他还打人。
什么爹啊,这么坑儿子!
此时此刻,误会已经解释开了,陶谦的气消了不好,但他依旧是不满的看着陶商,时不时的狠狠的用眼神唰他一下!
“诸葛公,今天这事,着实是个误会。老夫替这忤逆子,跟你说个不是。”
诸葛玄闻言,连道不敢。
“不过诸葛公,商儿行事虽有不当之处,但令侄儿违背了汉律法纪,确是事实,说起来商儿只是留下他在徐州娶妻生子,于情于理,倒也没什么不对,严格来说,此举对令侄儿甚至还是有些偏颇的。”
诸葛玄心下虽然是有点不服气,但陶家父子现在紧紧攥住“逃税”这一条罪名不放,只把老头也是弄的无可奈何。
“多谢陶使君的厚意,老夫和侄儿回去,定当三省吾身,以省今日之罪责。”
陶谦慢悠悠的道:“那倒也不必,只是诸葛公,老夫这徐州之地,不知究竟是有何事慢待了你诸葛氏?惹的你非要举众南迁?”
诸葛玄长叹口气,道:“回使君话,非是老夫执意要走,只是后将军袁术已是表奏老夫为豫章太守,仕途前程为其一,二则老夫也着实是得罪不起袁术,第三南方较之中原相对安定一些,老夫举族迁移,也不过是为了保全族人,何罪之有啊?”
陶谦闻言点了点头,道:“商儿,诸葛公情义深切,实在不行,便让他们南迁吧。”
陶商挑了挑眉,心中升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陶谦突然跑到驿馆亲自盘问诸葛氏迁族之事,适才又对自己一顿狂扁,这其中定然是有什么变故,但看老头的样子,眼下应该是不方便直说。
但若是就这么放走了诸葛亮,陶商绝对不答应。
“不行!”
陶商直接出口拒绝,却是连陶谦的面子也不给。
诸葛玄闻之不由诧异,奇道:“太平公子,我诸葛氏究竟哪里得罪了你?你为何执意要咬着我等不放?”
咬着?!
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
陶商沉默了半晌,突然道:“非是我执意与诸葛公过不去,实乃是陶某视汉朝法纪为天,眼里容不得一颗的沙子,不得已而得罪了您……”
诸葛玄听他说的大义凌然,哼了哼没吭声。
“还有一件事,就是陶某着实欣赏令侄儿之聪慧敏学,想把他留在徐州收为弟子,日后其若出仕,陶某则必委以重任,绝不相负!”
一句话说出来,只把诸葛玄弄愣了,莫名其妙的看向诸葛瑾。
诸葛瑾也是莫名其妙的挠了挠头,疑惑道:“欣赏瑾之才学的人,确实是有不少,不过像陶公子这样要收我做弟子的,我还真是第一次碰上……咱俩岁数好像差不多大吧?”
陶商闻言乐了,摇了摇头对诸葛瑾道:“诸葛兄误会了,我说的人不是你。”
诸葛瑾疑惑的四下扫视了一圈,不解的道:“这满厅中人,除了我就是我二弟,你说的还能是谁……”
说到这,却见诸葛瑾的脸色突然一变。
“你要祸祸的人,是我二弟耶?”
诸葛瑾这话令陶商很不开心。
什么叫祸祸?
不光是诸葛瑾,其余众人此刻也是被陶商给弄得蒙圈了,唯有郭嘉除外。
陶谦颇是疑惑的将目光投向了十岁的诸葛亮。
对于陶商这次针对诸葛氏的突发临时事件,陶谦老头也有所参与,不过他起初一直以为陶商要留住的,应该是诸葛氏的青年才俊诸葛瑾。
可哪曾想,陶商盯住的,居然是诸葛家的十岁半大小鬼!
这娃子毛都没长全呢?要他作甚?
诸葛瑾显然是有点紧张了。
他侧了侧身,挡在了诸葛亮的身前。
“陶公子,我二弟年纪还小,有什么你冲我来!”诸葛瑾言下很是郑重,防狼似的防着陶商。
陶商暗自撇了撇嘴,冲你?我不稀罕。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诸葛亮缓缓的站起了身,绕过诸葛瑾,迈步来到了陶商的面前,拱起一双小手冲着陶商深作一揖,平静的道:“学生诸葛亮,愿意与府君学习,从此跟随在府君左右,亮自当以师礼待之。”
满厅众人不由得尽是大吃了一惊。
诸葛瑾急忙起身,急切道:“小弟,你这是作甚?”
诸葛亮转过身,神色平静的对着诸葛瑾道:“陶府君曾得汝南许子将十句金评,更是以冠礼之年得拜一郡之长的太平公子,实乃天下青年俊秀之楷模,亮对府君大人倾慕已久,能得拜在使君门下,深感欣慰,可谓平生无憾。”
诸葛瑾皱了皱眉,不知诸葛亮为何会突然这么说……
突然间,诸葛瑾脑中一醒。
想起昨夜兄弟二人在驿馆房间内的一番谈话,诸葛瑾背后的冷汗顿时凄凄而下。
自己昨夜一时冲动,跟诸葛亮这小子大说了一番舍己为家的大道理,哪曾想这混小子居然全都听进去了。
诸葛瑾现在非常后悔,后悔的肠子都要青了。
他现在只想抱住诸葛亮的大腿,大声的告诉他一句……
二弟,别这么实诚!大哥我昨夜是跟你吹的!
陶商仔细的看了诸葛亮一会,道:“你当真愿意留在徐州?”
诸葛亮诚挚的点了点头。
“为什么?如果这样做,你就是会与兄长和叔父别离了。”
诸葛亮没有作答。
叔父诸葛玄倒是没什么,从小到大就没有怎么见过,诸葛亮跟他并不算亲。
但是诸葛瑾,兄弟二人朝夕相对,诸葛瑾对诸葛亮来说可谓是亦兄亦父。
虽然不知道陶商为什么要将自己留在徐州,还有留在身边,但年幼的诸葛亮能够明显的感觉的到,陶商对自己并没有神门恶意。
而且,自己的身上也没什么值得他可图谋的。
或许,他真的是欣赏自己的才智?一个十岁孩童的才智?
想到这里,诸葛亮自己都不由感到有些好笑。
不过,既然叔父和兄长已经有了离开徐州的计较,至少让他们去往南方发展会对他们更有利吧。
若如此,便由我诸葛亮作为家族的祭奠石,留在此处,仅是为了这个家而已,别无他求。
“二弟,你是怎么想的?为兄不用你为诸葛家做什么牺牲!快坐下!”诸葛瑾在身后严厉的训斥道。
诸葛亮却是转过身,深深的对着诸葛瑾欠身作揖。
“兄长,您不用劝我了,弟弟纵然只有十岁,但亦是懂的为家分愁之理,况且陶府君对弟弟并无恶意,而且观府君之诚意,日后定会大是用心提拔点拨于弟,兄长随叔父去了扬州,切记好好发展自身,弟弟在徐州,亦是会跟随陶府君好好学习的,雏鸟终有离巢之日,雄鹰亦有展翅之时,哥哥和我,终会有再见的一天。”
诸葛瑾闻言,眼眶发红,声音也不由有些哽咽了,陶商心中亦是颇为感慨。
聪明才智不说,但这个孩子的这股子仗义劲,着实是天下少有。
:。: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丹阳兵
诸葛亮的言论,让在场的人都劝默然了。
好一个深明大义的孩子,虽然只有十岁,但表现出的胸襟和忠厚,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诸葛瑾闻言更是张大了嘴,呆呆的看着诸葛亮,嘴唇动了动,此时此刻,他着实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好。
却见陶商长叹口气,站起身走到诸葛瑾的面前,对着诸葛瑾作揖行礼。
“诸葛兄,今日之事,陶某对你致歉。令弟的行为,着实是让商深为感动。陶某愿意在此对着诸葛兄立下誓言,陶某愿意不计一切,让令弟成为下一代人杰中的天下之冠,无有能出其右者。还请瑾兄相信我。”
……
……
诸葛玄和诸葛瑾最终还是去往了豫章郡,而诸葛亮从此却留在了陶商的身边。
送走了诸葛氏父子,陶商又让人给诸葛亮在自家安排房间,领孩子回刺史府拾到一下好好休息,然后陶商本人方才与陶谦正式进行会谈。
陶谦今日突然领着糜竺和曹豹来到驿馆见自己,绝对不会只是因为诸葛家的这点小事,他一定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想和自己商量,因此才突然莅临,并快刀斩乱麻的把诸葛家的事解决。
“父亲和糜公、曹公突然来找我,不知是有什么要事?”
陶谦摸着下巴上的白须,眯着眼睛道:“子度啊。”
陶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之后方才骤然醒悟。
对了,自己现在的表字,是子度了。
以后还需要时间去习惯。
“老夫本来寻思,让你在家中在歇息一段时间,再去丹阳郡上任的,但现在看来,却是不太可能了。”
陶商心下微微一跳。
原来是想催促我快点去丹阳郡上任,怎么会突然这么着急?
看着陶商疑惑不解的神情,一旁的曹豹突然咳嗽了一声,对陶商言道:“大公子,不是使君催你,着实是袁术的动作太快了,斥候来报说,袁术已经派遣吴景前往了丹阳,让他接替周昕上任,你若再不动手,只怕便是来不及了。”
糜竺亦是点头道:“公子,那吴景乃是孙坚的小舅子,颇有些本领,万一真让他得到了丹阳郡,有袁术和孙坚两个人在其身后做后盾,日后可就不好相与了。”
陶商闻言心下恍然,嘴角露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吴景来了倒是也好。
所谓破一人难,破两人易,袁术的吴景和袁绍的周昕,这两个人但凡是有一个人在这,自己都不好动手抢丹阳郡,因为这样很容易就会得罪他们俩人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两个人若是都在这,那这事就好解决了。
“父亲之意,孩儿明白了,孩儿这就收拾收拾去丹阳郡,不过在临行之前,孩儿想要问父亲要一个人,随我一同去丹阳郡整顿民生。”
糜竺和曹豹闻言,心下不由的都是一喜。
二人曾各自都向陶商推荐过自家的兄弟去丹阳郡协助陶商,此刻又都各自天真的以为陶商向陶谦索要的,会是他们所举荐的人。
想到这里,糜竺和曹豹不由的都挺起了胸膛,静待陶商下文。
陶谦捋着须子,不紧不慢的道:“你想要谁?”
“东阳县县令陈登,劳烦父亲将这个人借我一用。”
糜竺和曹豹的笑容一下子都僵硬了。
“淮浦陈家……”
陶谦摸着须子装模作样的思考了一会,方才点头道:“行!你小子也难得向老夫张一回嘴,那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先收拾你的人马,前往丹阳郡赴任,东阳县那边,老夫另行安排县令人选,待陈登与新任官员交接完毕后,老夫自会派遣他前往丹阳郡赴任。”
顿了一顿,陶谦又补充了一句话道:“前提是,你得先能想出办法解决袁绍和袁术的人才可以。”
陶商笑了笑没有说话。
吴景和周昕,对他来说完全不是事。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把上任这件事,弄的漂漂亮亮儿的。”
陶谦闻言,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好,好,你有这个信心,那便最好了!走,回家!”
说罢,站起身来,拄着拐杖颇是乐呵的当先向府邸门外而去,陶商则紧随其后。
曹豹和糜竺,则是臊眉耷眼的跟在陶氏父子的后面,心下极度郁闷。
陶商去丹阳郡,怎么会问陶谦要了陈家的人?他怎么会要陈家的人呢!
糜竺暗自摇头,深感不解,糜芳跟他一起出去将近一年,按道理陶商应该是会向陶谦要他的啊,再说了,我这不还让小妹屡次去跟陶商沟通了吗?
陶商纵然瞧不上我那傻弟弟,但美人计他还不吃吗?我妹胸挺大的啊,难不成这小子不好这一口?
或者是,我妹她还不够热情?
糜竺此刻正式三省吾身。
自己那妹子的胸是大,但这性格太腼腆了,肯定是陶商觉得她不够火热。
回去自己得多教教他,然后想个招把生意开到丹阳去!这回让妹子掌舵,必须的!
曹豹也是心下极度郁闷,跟自家那傻姑娘说了,让她多上杆子去亲近一下陶商,这臭丫头是不是没当个正事办啊!?
不行,还得想办法催催她!必须的!至于陶商,别以为你跑到丹阳郡就能躲得过去,这事没完!老夫有的是办法让姑娘跟你去丹阳郡倒贴!
臭小子,你跑不了!
……
……
回往刺史府的路上,陶商向陶谦询问了一件事。
“父亲,你手中的丹阳精兵,是不是都很能打啊?”
陶商闻言一愣,不明白陶商为何向他咨询起这个,老头白眼一翻,自豪道:“你怎么会突然想起问这个?老夫的丹阳兵,当然能打。”
“那丹阳兵,是不是特别喜欢反叛啊?”
陶谦闻言身形一晃,差点没从马车上掉下去。
“谁,谁跟你说的?”
陶商闻言笑了笑,没吱声。
他毕竟是从后世来的,根据一些历史所记载的蛛丝马迹,多少能掌握一些内幕。
陶谦沉默了半晌,方才道:“儿啊,所谓的丹阳精兵,指的并不是丹阳十八县的普通百姓,你若去郡内的宛陵县、秣陵县、胡孰等县城募兵,那募出来的兵,跟正常的士卒没什么区别,战意并不强烈。”
说到这,陶谦顿了顿,似乎是回忆起了什么。
“要招募所谓的丹阳精兵,指的乃是在丹阳郡境内,居住于各县周边的部落山民,如北山、练水、韩江这些地方,这些地方有很多的蛮民村落,所谓山蛮杂居,指的便是他们,他们便是丹阳精兵的前身,但其虽作战悍勇,但若要是收其忠心,可是很难的……当年为父,也是仗着丹阳郡本地人的身份,另有咱陶氏人中,数辈曾与韩江山民有所往来,才能侥幸募得一支丹阳精兵,就是光这些精兵,也费了老夫不少的周折,花费多少力气和财物才让他们归心,不然的话……嘿嘿,那些山民哪是那么容易服我的。”
陶谦的话,和陶商前世所知晓的一些事迹,正好契合。
所谓的丹阳精兵,指的并不是丹阳十八县的县民,而是出身于其境内险山恶水周边居住的山蛮杂居的山民。
这些山民勇武彪悍,最能战天斗地了。
丹阳山民哪都好,就是有一点美中不足,他们打敌人的时候特别猛,打自己主公也是吊炸天。
魏、蜀、吴三国的领袖,都曾招募过丹阳精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