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有君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臊眉耷目
陶谦听到这,似是明白了。
老头一边点头一边恍然道:“老夫明白了,不错,泰山军和丹阳兵在郯县演武,臧霸定会怀疑老夫是想借机征讨他,他一定会调整开阳的布防,将精锐兵马屯扎在沂水附近严阵以待,那贼子所有的精神头都集中在老夫演武的郯县,哪还有心思顾忌其他的事情?如此我儿便可毫无忧虑的去阳都县见诸葛氏的人了。嘿嘿,别说是臧霸,就是咱彭城诸人,也定然会以为老夫此举,可能是针对臧霸所作出的调整。”
陶谦果然是政治老油子,闻弦而知雅意,陶商跟他唠嗑很是舒坦。
比在外面的时候跟糜芳商量事强多了。
“父亲英明,您还是那么的老鸡贼。”
陶谦吸了吸鼻子,不满道:“混账东西,主意是你想出来的,怎么唠到最后,又成了老夫鸡贼?!”
……
……
陶谦的动作很快,他即刻便命陶氏族中的亲侄兼从子,中垒校尉陶基率领三千丹阳精兵,会和韩浩所统领的三千泰山军前往郯县演武。
消息传到开阳后,臧霸大吃一惊。
陶谦老儿快两年了没什么动作,怎么突然派兵演武?还离自己这么近?
臧霸心中本来就有鬼,得到信后,立刻调集麾下的本部兵马,由其本人亲自督阵,前往沂水之北屯扎,遥望郯县,以防不测。
整个开阳县高层的目光都集中在陶谦演武的场所。
臧霸全神贯注的打探着郯县演武的情况,根本无暇其他,那陶商则很轻松的就跟糜竺打了一声招呼,随着糜家的一支北上前往青州的商队,去了阳都县。
阳都县就处于沂、蒙、汶三河交汇,历史悠久,和颍川的阳翟城一样,亦是中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陶商这次前往阳都,所领的人除去许褚和裴氏兄弟等贴身保镖外,尚还有郭嘉。
对于这件事,郭嘉很是无奈。
他发现陶商什么事都愿意拽着他,一有事就跟自己商量……商量完就打欠条不给钱。
郭嘉一路上都感觉憋气,没怎么吱声。
可他毕竟不是什么善于沉默的人,眼看着就要到了阳都城,浪子终究还是没忍住,问陶商道:“我说,你不过就是要来劝服诸葛玄不要南迁而已,这种事,你还特意领着郭某干嘛?耍嘴皮子的事,绝非郭某所长啊。”
这话说的多欠干,天底下还有比你更擅长耍嘴皮子的人吗?
陶商也不拆穿他,只是笑了笑,道:“说服诸葛玄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但我领你来的主要目地,是想领你见一个孩子,然后我日后收他当学生。”
“你收学生?”郭嘉吃惊的长大了嘴巴:“你自己还没学好呢!你收的哪门子学生?”
陶商吸了吸鼻子,直接忽略了郭嘉的话中的贬斥之意。
“那家主诸葛玄有一个侄儿,就是死去的诸葛珪的二儿子,叫做诸葛亮,应该是年方十岁,但却是不世出的好苗子,天纵英才!长大之后必成大器,陶某此去要收做当学生的,便是他了。”
郭嘉闻言愣了愣神,奇道:“诸葛玄的侄子是天纵英才?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陶商转头看着他笑了一下,道:“我连你这不着调的都能挖掘出来,诸葛家的个把龟孙是什么成色,难道还能瞒得住我吗?”
郭嘉闻言顿时一窒。
半晌之后……
“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郭嘉喃喃的自言自语。
他突然又道:“可是郭某还是不明白,你要收学生收就是了,带着郭某来见他做什么?”
陶商惊诧的看着郭嘉,仿佛是在看怪兽一样。
“说了半天你怎么还不明白?你不过来看看这孩子的成色,你今后又该怎么教他本事?”
郭嘉的脑中显然有些混乱了。
“等会,等会!郭某有点没捋顺过来这个弯来……难不成,你的意思是:你要收一个天纵英才的孩子当学生,然后得郭某来教他本事?是这个意思不?”
陶商感慨一叹,无奈道:“干哥哥现在才反应过这个味来,真是足足慢出了三十里啊!这年头,谁家当老师的还得自己教孩子啊?”
郭嘉心中忍不住都要骂脏话了。
丢你娘!
臭不要脸的你还有理了!
“凭什么啊?”郭嘉出言抗议。
陶商指了指郭嘉的身后,郭嘉转过头去,却见尤驴子已经将短弩上膛。
郭嘉脸上的肌肉一僵,扬天长叹。
真是国之将亡,必生妖孽。
这厮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诸葛家的那个被他看上的十岁孩童,不论是谁,下场估计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
……
抵达了阳都县之后,陶商没有耽搁,先是派许褚打听清楚了诸葛氏所在,然后便前往拜府。
诸葛氏家主诸葛玄此刻正在家中处理田亩佃账,听闻有人送上拜贴,随即打开来看。
一见上面所书写的拜贴人的名字,诸葛玄登时有些惊诧了。
“丹阳郡守陶商?”
诸葛玄轻轻的将帖子合上,诧然道:“我与陶氏从无往来,这个新近崛起的太平公子怎么会突然领人拜府?”
诸葛玄身边,侍立的乃是他在家中的得力住手,亲侄子诸葛瑾。
这位少年郎和陶商一般大的年纪,都不过十八岁,但作风却是极为老成,平日里在家中所办诸事皆井井有条,为诸葛玄引为臂助。
诸葛瑾好奇的看了看诸葛玄手中的拜贴,建议道:“叔父,此事虽有蹊跷,但陶公子毕竟是刺史公子,如今又是风头正盛,他特意从彭城赶来见您,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况且咱们即将举族南迁,目前还是不要怠慢刺史府的人为好,所谓稳中求全才是上善之策。”
诸葛玄点了点头,道:“谨儿说的是,待会等人到了,你随我去迎他。”
少时,陶商等一众人来到了诸葛府。
诸葛家叔侄一老一少来到府门之外,亲自迎接陶商。
互通姓名之后,陶商也不客气,便随诸葛玄进了内堂。
诸葛玄人到中年,但看着并不是很精神,蔫吧吧的有些病态。
反倒是跟在他身边的诸葛瑾,年纪轻轻,丰神俊秀,举手投足之间县露出一股与年纪并不相符的沉稳之气,很是让陶商感到舒服。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七十九章 筹 谋
几人进入客厅后,分宾主位置坐下,陶商随即为诸葛玄介绍道:“陶某携丹阳郡校事府主事郭嘉,冒昧前来拜见诸葛公,因事紧急,事前不曾知会,还望诸葛公勿要怪罪。”
郭嘉在一旁听的一愣神?
丹阳郡……校事府主事?这小子给自己封的是什么名头?这是个什么鬼差使?
诸葛玄笑呵呵的冲着陶商一拱手,道:“陶府君客气了,府君大驾,老夫未曾远迎,多有失礼,说勿要怪罪的当是老夫才对。”
陶商回礼笑道:“诸葛公海内贤能,众所周知,您从荆州回了徐州,怎地也不派人知会我陶府一声,也好让晚辈早点过来跟你请教学习。”
诸葛玄呵呵一笑。
他暗道老夫又跟你不认识,你跟我有什么可学习的?虚伪。
心中想法如此,老头面上却是笑道:“老夫疏忽了,日后再有闲暇回徐州时,老夫自当谨记府君的教诲。”
陶商也不多墨迹,直接把事带入正题。
“诸葛氏乃是琅琊大族,我父子久有倾慕之意,只是琅琊郡现在与彭城多有不通,晚辈此来,乃是奉家父陶使君之命,有意请诸葛公入驻彭城,并担任要职,为徐州一方之地谋福?不知诸葛公可有意乎?”
“这个……”
诸葛玄没有想到陶商如此直接,上来就要请自己去彭城任职,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不知道该如何作答的好。
在他旁边,早有诸葛瑾笑盈盈的替他叔父回答道:“陶府君的美意,家叔着实是心领了,只是家叔前日已经得了后将军之信,其意是他愿意向朝廷表奏,请朝廷敕封家叔为豫章太守,若是有朝廷的名诏,这陶使君的好意思,我叔父只怕是……”
陶商眉头一皱,暗道诸葛玄果然是和袁术有些瓜葛。
袁术那老小子的手够快的啊,那边刚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私任了吴景为丹阳太守,这边又要拉拢诸葛玄替他镇守豫章,他是真的想把荆、豫、扬三州都吃了不成?
还有这个诸葛瑾,年纪轻轻的,也不是什么善茬,把袁术摆出来压自己不说……还用“朝廷敕封”这四个字来挤兑自己。
他话里话外没有明说,但意思却很明显了。
若是朝廷真任了诸葛玄为豫章太守,那诸葛玄便是和陶商一样,都是一郡之长。
如此,陶商也就没有必要在诸葛家的面前装大尾巴狼了。
话里藏针的,有点讨人厌。
“诸葛兄这话不对。”陶商笑盈盈的道:“你说欲要表奏,那就是还没有表奏,既然袁将军只是有意向,还没有施行,那就说明诸葛公现在去彭城之举还是使得的。况且,就算是袁将军表奏诸葛公为豫章太守,朝廷之意若何,咱们谁也说不清楚不是?”
诸葛瑾见陶商言辞犀利,微微一笑,也不反驳。
陶商心下暗叹……果然是涵养很好啊。
诸葛玄“咳嗽”了一声,打着哈哈道:“多谢陶使君和太平公子的美意,只是老夫年纪大了,诸葛氏的杂事又过多烦忙,使君麾下都是能人,老夫平庸之才,怕是挑不起什么重担的,况且老夫现有意要举族南迁,怕是要拂了公子的美意了。”
陶商眉毛一挑,道:“举族南前,怎么,诸葛公是觉得徐州不够好吗?”
诸葛玄摆了摆手,道:“徐州怎会不好呢,琅琊阳都乃是我诸葛氏的立族之地,诸葛氏焉能轻易舍得?只是家兄有遗愿,言之诸葛氏兴旺之气乃在南方,需南移方可旺族,兹事重大,老夫不可因一人之喜好而断了家族的前程,故而只能忍痛背井离乡。”
说到这,便见诸葛玄重重的叹了口气,哀怨道:“对此,老夫也很是无奈啊。”
陶商心中不由的冷笑。
这老头真能糊弄人,连风水气运都搬出来说事。
按照你这种说法,你们诸葛氏是前朝皇室还是上古魔族?
陶某干脆找人替你们修一座王陵成不成?
“诸葛公,按照你这种说法,这事当真是没得谈了?”陶商心中不满,但脸上却笑了,但笑容中已经多了几分危险的阳光意味。
这是他开始准备挖坑的节奏。
诸葛玄不了解陶商,特别是此老此刻还被许子将的十句金评所误导,以为这小子真是如朝廷所敕封的那样,是一位人如其名的太平公子。
风评误人啊!
“老夫等人心意已决,还请陶府君多多体谅老夫的难处,待老夫将族人迁毕之后,定将亲往前往彭城,向陶公子负荆请罪。”
陶商心下冷笑,面上却表现的很是和善。
他笑盈盈的看向身边的郭嘉,道:“奉孝还有什么要跟诸葛公说的吗?”
郭嘉适才一直听着两人的谈话,此刻见陶商询问自己,随即清了清嗓子,就要出言相劝。
他很想告诉诸葛玄叔侄一句——快跑吧!你俩危险了!还在这嘚瑟!
“奉孝既然没什么要说的,那我俩就权且告辞了。”
郭嘉一窒,不为人察觉的飞快的撇了撇嘴。
你既不打算让郭某说,那还问我干甚?
诸葛玄心里沾点虚,见陶商和郭嘉要走,随即起身相送。
来到府门口,陶商转身对诸葛玄拱手道:“诸葛公不必远送,陶某权且告辞。”
诸葛玄很是局促不安,露出一副颇为惋惜的表情:“陶府君,你看这事闹的,老夫我着实是惭愧之至,等我诸葛氏的迁移事毕,老夫自当亲往彭城,向陶使君和太平公子请罪。”
陶商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诸葛公不用灰心,事情还没有到最后,此时言之凿凿,还为时尚早,陶某有预感,咱们马上就会再见的,权且告辞了。”
这一番话说出来,只把诸葛玄和他侄儿诸葛瑾弄的心下忐忑莫名。
这小子表面上虽然一副和善之相,可是怎么听他的话中之意,好似是在说:今儿这事没完!
送走了陶商和郭嘉,诸葛玄不淡定了,急忙领着诸葛瑾回到正厅商议对策。
“谨儿,事情好像有点不太妙,怎么好端端,陶使君父子却是把咱们诸葛家给盯上了呢?”
诸葛瑾虽然只有十八岁,但沉稳老成,分析起事情来也是颇有头绪。
“叔父,侄儿看那陶商的意思,似乎是颇不甘心的,眼下是多事之秋,如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咱们还是赶紧开出路引,火速南迁,以免再生变故。”
诸葛玄显得略有些迟疑:“那陶商表面上虽然客气,但言辞之中却颇具锋芒,他会不会阻拦咱们南迁?”
诸葛瑾寻思了一下,摇头道:“这一点叔父经管放心,咱们诸葛氏好歹也算是琅琊士族,颇具名望,陶商若是要扣下我们,必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可是我诸葛氏多年来奉公守法,毫厘税务不欠,又不曾欺辱平民,他若想扣下咱们怕是没有理由,陶商若执意用强,那陶氏在徐州士族之中也必将是多了一份恶名,这一点,想必便是其父陶使君也断断不会允许的。”
诸葛玄听到这,方才放心了一些:“咱们在琅琊的田地处理的怎么样了?”
诸葛瑾恭敬的回复:“基本都处理的差不多了,只剩下族中的老宅,尚未有人接手。”
“不卖了!”
诸葛玄做下了最后的决定:“老宅暂且封存,等翌日有机会再做变卖不迟,即刻命令族中人,收拾行囊辎重,三日之内务必南下,咱们得赶紧走,别给陶氏找到机会,挑出咱们的毛病。”
“诺。”
……
……
诸葛玄和诸葛瑾商量三日之内迁移,陶商和郭嘉那边也没闲着。
“你得赶紧想想办法了。”郭嘉摸着光洁的下巴,若有所思的道:“今日你与诸葛玄一谈,已是把这老头弄的惊了,如郭某所料不错,三日之内,诸葛老头必举族南迁!就算田宅处理不完他也会迁!”
陶商听了不免有些憋气:“诸葛氏若要南迁去豫章郡,会走哪条路?”
郭嘉闭着眼睛寻思了一下,慢悠悠的道:“这个好说,他南下最好走的有三条路,但西面那条经过开阳,郭某料定诸葛玄不敢,中路那条经过郯县,而丹阳精兵和泰山军则是在郯县演武,也是多事之地,所以说他目前最好的选择,就走东路的厚丘。”
陶商鼻息粗重的以拳击掌:“那我就在派兵在厚丘截住他们!”
郭嘉呵呵笑道:“你当是在劫持郭某呢?我一个外地的旁支寒门子弟你欺负欺负就算了,他诸葛氏可是你们徐州的本地士族,你毫无理由的把人家扣下,回头事情传到了彭城,你陶氏在徐州士族中的风评就臭了!那些士族首领不说,你爹第一个就得揍死你。”
陶商皱了皱眉,不爽道:“怎么,我这么大一个郡守,徐州长公子,还是太平公子,还动不得他诸葛老头了?”
“你现在记着你是太平公子了?你干那些腌臜事时怎么不记?”郭嘉略带调戏的笑道:“其实也没什么难的,郭某适才是说你不能毫无理由的把人扣下,那你找个合适的理由把他们扣下不就得了?”
陶商寻思一下,轻道:“找什么理由比较合适?”
郭嘉把两只手一摊开:“当然是他们诸葛氏犯法的事了,只要是犯了法,你陶氏身为一州之长,自然又权将诸葛氏扣下拿问,正所谓名正言顺。”
陶氏又问道:“那诸葛氏会犯什么法?”
郭嘉慢悠悠的道:”偷税、渎职、不尊古礼,什么都行,挑毛病你不会?……再说这种事你应该到汉律里去翻,而不是问我。”
陶商闻言豁然开朗,对许褚言道:“打听一下阳都县府在什么地方,咱们去一趟……调查诸葛家的犯罪实录!”




三国有君子 第一百八十章 查罪诸葛家
阳都县府的县令目下虽是在臧霸的下辖管理,但也只不过是因为被臧霸将琅琊郡和彭城切断开来,不得不虚与委蛇,实际上阳都县令还是属于陶氏所直管,况且一县之尊一般都是被举孝廉而任命的士族子弟,岂会轻易服气臧霸这个贼寇出身的二货骑都尉?
听说太平公子来到了阳都县,还亲临县令府,阳都县令连滚带爬的跑出来迎接,热情的就差三步一拜,五步一叩了。
被县令迎接进了县府的厅堂,阳都县令请陶商居于上位,陪着笑道:“太平公子莅临阳都县,小县着实生辉,不知公子此来,却是所为何事?”
陶商摆了摆手,道:“县公,陶某也不跟你说客气话了,咱们快事快办,我这次来不是为了别的,是专程来挑诸葛玄的毛病!”
一句话,直接把厅堂内的县内陪坐的诸吏员给说懵了。
“专门挑诸葛玄的毛病?”阳都县令似是有些不明就里:“诸葛玄能有什么毛病?”
“那得问你啊。”陶商笑盈盈的看着他:“诸葛玄自打去年回阳都城后,可有干过什么臭不要脸的事?”
“这个……”阳都县令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虚弱的道:“他也没干啥啊,挺消停儿的。”
陶商脸色一沉,不满道:“没干什么?那可不行,这个他必须要干!”
阳都县令没有想到陶商一到县府,就给他送了这么大的一份见面礼,适才能够得以迎接刺史长公子的兴奋劲儿此刻全都一扫而光。
这小子不是雅号太平公子吗?
那怎么一到这来就要挑事?
阳都县令此刻哪只眼睛也看不出这是个太平人。
“那个,公子……我这,实在是找不出他什么毛病。”
陶商闻言一皱眉,道:“他不贪墨?”
阳都县令陪着笑道:“诸葛玄在回咱阳都之前,乃是荆州属官,贪不贪墨,好像都不归咱们管。”
陶商寻思了一下,又道:“他诸葛氏有没有偷税漏税?”
阳都县令使劲的摇头:“诸葛氏的田租,农课,刍、稿钱,亩敛税年年都是分文不缺的,年初县里还特别上表嘉奖,着实是挑不出什么问题。”
陶商的眉头皱了起来:“那诸葛玄强抢民女不?”
阳都县令头上的冷汗凄凄而下。
这是真要整死诸葛玄的节奏啊。
县令使劲的摇头:“诸葛玄慷慨仗义,平日里风评甚佳,从无此市井之行,况且他也是奔五十的人了,就是要抢民女,估计身体也不行的。”
陶商猛的站起身,在厅堂内来回踱着步子。
“那除了诸葛玄呢?他们诸葛氏的其他家族成员,就没一个作奸犯科的?”
阳都县令咧了咧嘴,道:“诸葛氏家风淳正,族中人作风端正,极度守礼,从无过失。”
陶商闻言愣住了,呆呆的看着阳都县令,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诸葛世家……这一大家子人,难不成都是和尚托生的吗?
身为士族群体,却连一点轨都不出,什么坏事也不干,连个把民女都不往家抢……这日子过的也太没情趣了吧?
这样的人家,即使是士族待着又有什么意思?
阳都县令看着陶商若有所思的脸庞,半晌后方才低声垂询道:“公子,您跟诸葛玄究竟是有什么仇啊?”
陶商闻言一醒,不满的道:“县公别胡说,我跟诸葛老儿能有什么仇。”
说到这,似乎是怕县令不信,陶商又补充道:“我就是想逗他玩玩。”
阳都县令闻言实在是不知道该回答什么才好。
逗他……玩玩?
你这逗的也真是够卖力的了。
陶商实在没辙了,转头看向郭嘉:“帮帮我。”
郭嘉在一旁端着酒葫芦喝酒,闻言不由的白眼一翻。
“这种腌臜事,你让郭某帮你,回头传将出去,你让郭某日后如何做人?我这风评还好的了?你这不是坑我呢吗?”
陶商深鞠一躬,道:“先生乃是天生鬼才,当世英杰,除了你,陶某实在是想不出谁能帮我这个忙了。”
阳都县令闻言,小心翼翼的看了郭嘉一样。
陶公子如此吹捧此人,可是自己好像没听说过天底下有这么一号能人啊?
再说了,天生鬼才兼当世英杰……就专门办挑毛病的事?
郭嘉见推辞不过,无奈的长叹口气:“计金还是要给的。”
陶商点头答应。
却见郭嘉起身,冲着阳都县令作了一揖,笑道:“劳烦县尊将诸葛氏的户籍和履历借学生一阅。”
虽然有点不太想给他,但阳都县令也不太好意思直接得罪陶商,况且诸葛家奉公守法,这小子再厉害也没辙。
随即命人将诸葛氏的户籍与税收名目送上。
看这小子一副酒磨子样,谅他也翻不起多大浪花。
少时,诸葛氏的户籍以及相关履历便被县吏呈递而上,郭嘉一边端着酒葫芦喝酒,一边随意的翻看着,眼中的眸子来回扫视,脑中则是在飞速的运转。
少时,翻到了关于诸葛瑾的那一段,却见郭嘉的手突然停住不动了。
“这诸葛瑾,已经冠礼了?”
阳都县令不知郭嘉为何问这个,点头道:“不错,约十四而冠的。其父诸葛珪去世,恐族中无人主事,故而提前了一些。”
1...7576777879...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