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
“对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她故作神秘地说道:“我上学时见过关书记。”
田埴一愣:“你见过他?我怎没见过?”
夏霁菡说:“你那时已经毕业了,他来咱们学校参加大学生论坛,口才相当好,同学们都说他这水平要是到美国参加总统竞选,肯定没问题。”
田埴点点头,随后说道:“别跟别人说你认识他。”
夏霁菡低头说道:“我才没那么傻呢,我认得他他不认得我,要是说出去,就有巴结领导之嫌了。”
田埴很喜欢她的性格,就说道:“就是,我老婆向来说话做事有分寸,只是偶尔……”
“偶尔花痴一小下。”夏霁菡tiáo皮地自嘲道。
田埴用手指着他,肯定道:“没错。刚才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刚才什么表现?”
“说起新来的书记,无论是你的眼神还是脸上的表情,都证明了两个字:花痴。”
夏霁菡脸一红,举拳就去捶他。
田埴早有准备,连忙跳开,她的拳头落了空。
“不跟你斗嘴了,我饿死了。”她开始认真地对待桌上的碟碟碗碗,极富耐心地tiáo配着,她曾经说过,她不但喜欢吃这儿的米线,除去赏心悦目的环境,还喜欢这复杂的tiáo配过程。
田埴不是很喜欢吃米食,尤其是眼前的米线,每次一大碗吃完,当时饱饱的,不大一会就又觉得肚里空空了,但今天他主动到这里来主要是她饿了一天,吃些汤汤水水的有利消化,其次是因为今天惹她吃醋了,算是自己理亏吧。
田埴和大多数的督城人一样,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北方的传统面食炸酱面。记得在南方上学时,他只要吃一回米饭,胃就难受三天,为这没少支持生产方便面的厂家。
夏霁菡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北方,嫁给他后,他们就和父母分开住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为了让所爱的人吃上可口的饭食,夏霁菡必须学会做面食。
记得有一天,田埴下班刚进门,就听见夏霁菡在厨房嗡嗡地哭泣。
田埴当时吓坏了,来不及换鞋就跑进厨房。只见她双手浸在面盆中,抽出手之后,沾满了湿面,稀薄的面,顺着十指往下滴白sè的面滴,这哪里是在和面,简直是在tiáo面糊。再一看那可怜的小人儿,鼻尖、脸蛋、额前的刘海,沾满了湿面,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壮观的家庭主妇。
他“哈哈”大笑,前仰后合,他越笑她就越哭,她越哭他就越笑,最后她气极了,用沾满湿面的手往他脸上抹去,顿时,他的脸就开白花了。正在这时,门铃响了,是田埴妈妈来了。妈妈知道她不会做面食,而他又吃不了米饭,隔段时间就给他们送来几张烙饼,熟烙饼有多种吃法,可以炒、可以烩、可以直接加热。当妈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也笑出了眼泪。于是,妈妈开始教她重新和面,在妈妈的指导下,半小盆干面在水的作用下,先是变成小颗粒,再到大颗粒,直到变成软硬适中的面团,然后变成层层叠叠的热烙饼。
打这以后,她这个南方的小媳妇,无论是包饺子、擀面条、烙饼,还是需要相当技艺的蒸馒头,她几乎样样都通,当然不是jīng通。尤其是包的饺子,简直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你想不到的食材她都能入馅,大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境,既有北方的浓香,又有南方的清爽,深得田埴和公婆的赞叹,远远超过了厨艺讲究的婆婆。她这包饺子的技艺主要得益于这是他们小两口唯一的都爱吃的东西。除去饺子之外的面食,她还是不太喜欢吃。她怕久吃面食会发胖。她经常嘲笑田埴是面袋肚子。
一会功夫,面前的一大碗米线连汤带水见了底,她抹了抹嘴,长出一口气,呆呆地看着田埴在细嚼慢咽。
田埴看着她说道:“从你身上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饱了发呆,饿了发困这话的真正含义了”见她不说话,田埴又说:“嗨,小姐,刚才您可是一点都不淑女啊”
她打了一个嗝,愣了愣,没理会他的意思,用手捂着胃,说:“我撑得难受,想吐”
田埴一听,差点自己没先吐出来,好在这是两个人的单间,没旁人看见。他眼珠一转,忙问:“什么?想吐?是不是有宝宝了?”
她脸一红:“哪里呀,没有的事。”“老朋友”刚刚走两天,他又刚回来,哪儿来的宝宝。
回到家,洗完澡,俩人躺在床上,他在她耳边说:“菡菡”他喜欢像父母那样称呼她“我不经常回来,咱们是不是该有个宝宝陪你了?”
“不要”她说。
“为什么?”
她想了想:“一来你在乡下,有了宝宝帮不上我,二来我、我还是想再等等。”
“我帮不上你,还有爸妈呢,你只管生出来。”
“问题是我生不出来。”
“怎么生不出来?”田埴问道。
其实,最近他们一直没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妈妈说可能她不适合北方的气候,过一段就好了。
田埴见她不会答,又问道:“问你呢,怎么生不出来?”
夏霁菡忽闪着两只黑漆漆的眼睛,说道:“我并没有避……”
田埴笑了,说道:“那就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勤于耕种,就会长出茁壮的庄稼……”
说着,就翻身将她压在下面。
小别几日胜新婚,缠绵和暧昧,自然会荡满爱的巢xué……
关昊这几天仍然住在陶笠的房子里,还没有搬进市委给他安排的新住处,办公室也有一间休息室,当做临时休息场所。他总觉着跟这个小区还有某种因由没有了结。
他上下班仍开着弟弟关垚的“荣耀”奥迪,暂时没用单位的车和单位的司机接送。
这几天,关昊始终没缘和那个纸条女谋面,什么时候看后面的车库,都是关着的,他都有些怀疑车库里到底有没有车。
今天早晨天气不错,他洗漱完毕后,还不到七点。
温一杯牛nǎi,从冰箱里拿出两片面包,放到餐盘中,端到阳台圆几上,打开电视,在等待早间新闻的空档时间里,展开昨晚带回的本市报纸,督城报,边吃边看,还不时的抬头,偶尔看一眼后面的车库。
看着看着,他就被报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住了,这是一篇整版通讯,除去广告外,这篇通讯占了副刊整个版面。介绍的是本地一个家族企业的掌门人,为提升自己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自费到清华、北大学习,又是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将企业成功改制,并且顺利度过企业青春期的报道。
绝对权力 第七章要认真地傍大款
关书记继续说道:“观众对我们的节目有看法啊,是不是大款们的节目上的多了?我看不是,我说上的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家是我们当今社会最受尊重的群体,他们为我们带来了税收,为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他们为我们这个社会创造着财富,我们当然要大书特书。”
夏霁菡全神贯注地听着,她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跟她一样。会场安静极了。
“观众反映我们的节目没看头,不是拒绝他们的故事,是我们的节目引不起兴趣。本来十分优秀的素材,到了咱们的手里就跟介绍生平事迹一样,没有新意,更没有挖出成功者心灵深处的东西,试想,谁又爱看这样的节目啊?有句歌词说的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奇迹。”
这时,局领导们都面露张惶之sè,他居然还在研究电视节目,而且说得句句在行。
关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句句落在这些平日风光无限的“无冕之王”的心上:
“你们用手中的笔,捧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明星、企业神话,可是你们并未捧出真正的商业文明;我们拥有了杰出的企业家,却找不到杰出的企业家jīng神。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好好研究研究呢?我想,这可能才是我们观众最想知道的东西。”
督城的新闻工作者们,都在屏住呼吸,聚jīng会神地听着市委书记的讲话。
“你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你们离基层的企业家们最近,企业的成长过程你们都一清二楚。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写出有分量、有研究价值、有能供创业者借鉴的好文章。我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你们,就在你们中也不乏佼佼者。”
关昊看了一眼全场,继续说道:“今天早上我看了督城报上的一篇文章写的就很好,在我们的县级市报纸上发现这样的好文章我觉得很惊奇。题目是耕心之旅,说的是督城大河建材有限公司顶住家族的巨大压力,成功改制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事。”
关书记说到这儿,会场上出现了小小的sāo动,有人开始交头接耳。
坐在角落里的夏霁菡,心跳骤然加快,鼻尖沁出一层小汗珠。
“作者的名字我忘了,但内容记忆犹新。他根据主题需要,理性地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观点,他说纵观世界任何一家成功企业的成长过程,无不是企业家的耕心过程。这个观点就非常大气,也非常jīng准。它没有单纯的写主人公的创业史辛酸史,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我记得他说企业组织管理层分期分批进京培训时,就这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来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是否是个学习型的企业组织。学习不光是一个人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只有善于学习和肯于学习的企业才能做到基业长青。要善于总结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前人都给你交了学费,你就不要再掏腰包花钱买教训。”
夏霁菡的心跳渐渐平缓下来。
“他阐述了一个道理,许多企业成功的时候也是走向滑铁卢的时候。这话说的很深,很有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事实就是如此,他举了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巨人集团的盲目扩张,结果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大河建材是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族企业存在很多致命的缺陷。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何让企业安全度过青春期,这也是专家们一直在探讨研究的问题,也是企业家本身苦苦思索的问题。这个企业家如果不是白痴的话他应该好好感谢这个作者,是他把他的做法明晰和升华,是作者让他更清楚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反过来他应该向自己学习。文中有许多点睛之笔,比如低价竞争,他说打价格战没有赢家,无论胜败,最终都是一个结局,就是殊途同归!同志们,不研究问题的人是没有这样观点的,不研究业务的人也写不出这样稿件。”
夏霁菡长出了一口气,欣慰地露出微笑。
关书记又说:“这样的文章变成我们的电视节目,观众看了既解渴又受到启迪,能不受欢迎吗?这样的节目观众会厌烦吗?就是我们要傍大款,也要傍的巧妙,傍的高明,不傍大款,我们这么多自收自支的职工吃什么喝什么?”
尽管他缓和了语气,但在座的人们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
“今天讲了这么多,为的就是和大家沟通,达成共识,说白了就是要告诉你们我想要什么样的新闻!我想要什么样的记者。”
关书记语气霸道,尽显王者之风。
“说到这里我要拜托你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务实,尤其是涉及我个人的时候,更注意报道分寸,千万别让我在六十多万督城人民面前丢丑,千万别给我动不动就冠以指示啊、指导啊、视察呀、重要讲话什么的。同志们,你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咱一个七品芝麻官有什么资格说视察, 又有什么资格做“重要讲话”,基层的干部就是政策的执行者,就是百姓的公仆。一定要注意用词,说大了老百姓就反感,重要讲话这种词就更不能出现,你再重要还重要过中央去吗?那才是出“重要”的地方,咱只不过是执行者、服务者。县级,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指示!这一点你们搞宣传的千万要记住。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要坚决杜绝这样的字眼出现!”
关昊又严肃地说道:“我今天在这里特别要qiángtiáo一句话,那就是县级没有领导,只有公仆!既然是公仆,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去指示去视察?”
关书记讲的很严肃。他这一说,还真让记者们感到汗颜了。那些平时讨好领导的“指示”、“qiángtiáo”、“视察”什么的,别说老百姓听着不舒服,就是记者写着也别扭,但是没办法,领导喜欢。看来,这是一个懂得宣传艺术的人。
“还有一点就是电视的摄像记者要注意,领导倒背手的镜头尽量不要。我所以说的这样细,不是我否定同志的工作,是实在有必要转变我们的文风。你们是喉舌,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的纽带,人们是通过你们的镜头和文字,知道市委市政府在干什么想什么,市委市政府的形象是通过你们向外界传达出去的,你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之所以对新闻媒体要求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点请同志们理解。”
他喝了一口水继续说:“前两天我看到一则新闻,咱们的电视和报纸都有同样的报道。一所小学校告别危房,搬进新教室,其中一个小姑娘对着我们的镜头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给我们盖了新的教学楼。说真的,听到这话时我很不舒服。重视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是我们执政为民应该干的事,是在还账,应该感到惭愧!怎么还让孩子们感谢你呢?即便不是记者授意的,这个情节都不能要,假如是记者或者是什么人授意的就更不妥了。仔细想想,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还有很多。比如,刚修通一条路,马上就说政府心系群众,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等等,应该干的工作到最后竟成了是对百姓的施舍!老百姓能不骂街吗?能不说咱们假大空吗?一条路就解决一切问题了,马上经济就繁荣了?”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心惊肉跳。尽管关书记语气平和,但却有不容置疑的威力,句句敲在记者们的心上。这些字眼、这些现象在他们以往的稿子中屡见不鲜,一直以来都这么写,不这样领导还不高兴呢?可经关书记一剖析,他们羞愧的都有点坐不了,大气都不敢出。
再看古局长,也很尴尬。
“我今天不摆成绩,只摆问题,这些看似都是小毛病,但干系重大,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办人民满意的电视,办人民满意的报纸。”
坐在角落里的夏霁菡痴迷地听着关书记的讲话,就象落寂的心灵沐浴甘露。因为在工作中,她的许多观点和想法都不被同事和部门领导认可,有时还被嘲讽,而关书记的话,就像空古山泉,句句都滴落在她的心坎儿上,引起qiáng烈共鸣,尤其是她用笔名登在督城报上的文章得到关书记欣赏,很是激动,不由的打量起主席台上的关书记……
只见他的眉毛直且挺,睫毛密而黑,尤其是睫毛深处的一对眼睛里,闪着炯峻的光彩,集中了他所有的智慧、韬略、情感和活力。他的每句话都实实在在、入木三分。此时她更加理解了古局长说的那句话: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市委书记!是啊,不但年轻博学,还非常有思想有见地,不愧是大机关出来的干部。
绝对权力 第八章心底恰似旧时友
夏霁菡远远地凝视着他,那种“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恰似旧时友”的感觉就更qiáng烈了。
但随后,她就为自己的想法脸红了,关书记是领导,而且是大家公认的前途无量的领导,怎么能跟你“知音”呢?
紧接着,关书记又重点讲了外宣工作,他希望记者们借春季经济贸易洽谈会之机,利用手中的宣传工具,推介督城,做好投资环境的宣传。
上午的座谈会十二点才结束,散会后,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被关书记赞誉的那个作者,由于是笔名,许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送走关书记一行后,古局长叫住了报社总编索全,打听耕心之旅的作者到底是谁。索全故做惊呆地说:
“古局长,你什么意思,她是你的兵啊,你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糊涂?”
古局长一下愣住了:“我的兵?”
“是啊,夏霁菡。你局长怎么当的?这么官僚!”由于电视台和报社同是新闻单位,平时接触的也多,两位领导又多好舞文弄墨,私交也很好,他们说话自然就不客气了。
古局长一下愣住了,随后欣慰地笑了。其他几位局领导也都面露喜sè,议论纷纷。
“是小夏,她还有这么两下子。”
“真没看出,小夏还挺内秀的。”
……
一时间,夏霁菡的名字高密度被同仁们提起,那期的督城报也引起了同仁们的广泛关注。
夏霁菡走出会议室,站在市委办的车前等单勇,随行的市报记者刘梅和单勇走了过来。
她跟刘梅接触过两次,印象不错。刘梅说话办事得体大方,报社就在市委机关办公,她跟各个部门的人都很熟。
夏霁菡来电视台这二年中,从没跟官员打过交道,市领导她都认不全,别说自己台里的新闻就是中央台的新闻她都很少看,为此经常遭到田埴的奚落。田埴怀疑她两年竟有四部获奖作品,不是撞大运就是撞大运,一个不关心新闻的人居然获“好新闻奖。”其实,专题节目尽管也在大新闻范畴之内,但和时事新闻毕竟不同,况且获奖的片子绝对是靠质量取胜,每部都是她泣血之作,她知道他这是故意打击她。
“小夏。”刘梅叫道。
“刘姐”
刘梅大夏霁菡两岁,跟小单同龄。
“我刚才跟小单说了,你们俩下午也要去工商联,这么晚了中午就别回去了,跟我走,我准备破费十大元,请你们到机关食堂吃大餐,如何?”
刘梅快人快语,幽默风趣,让你连拒绝的理由都找不到。
“谢谢刘姐,小单你呐?”
“我、我早就从了。”小单打趣的说。
“我早就把他招安了,走吧。”
其实,夏霁菡回去也没什么必要。离家远不说,田埴又不在家,单位的办公楼是和另外四个单位合租的,办公场地非常紧张,根本不可能建食堂,她中午大部分时间去公婆那儿。她不去还好,一去俩老人就忙活半天,最近她也不好总去了。
他们仨上了车,单勇问刘梅:“你们报纸刊登的那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刘梅一愣:“怎么,你也不知道?”
小单:“我要知道还问你干嘛?”
刘梅一听笑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单勇看着刘梅,说道:“原来是你呀,卖什么关子,还整笔名。遭到关书记的表扬,有什么体会?小夏,准备采访。”
刘梅知道他理解错了,赶忙说:“不是我,是小夏。”
单勇回过头,睁大眼睛看着夏霁菡,半天才说:“我的妈呀,敢情真人不露相啊!”
夏霁菡不好意思地笑了。
刘梅说:“我敢担保,此时此刻,夏霁菡的名字会被今天每一个来开会的人至少提起一遍。”
单勇说:“我也这么认为,说真的刘梅,我从来都不看你们的报纸,现在特别想见见被市委书记叫好的那篇文章。”
夏霁菡说:“你们别这样,再说的话我就跳车了。”
三个年轻人嘻嘻哈哈地下了车。
到了市政府机关食堂,刘梅拉住夏霁菡的胳膊就往里走,边走边说道:“小单,你看我像不像yòu儿园阿姨拉着小朋友哄她吃饭,哪像一个刚被关书记夸奖过的伟大的作者啊?”
夏霁菡挣脱了她的手:“你要再把这事挂嘴边我就不理你了。”
刘梅一听,赶紧举起右手,说道:“最后一次,永远都不说了。不过你得给我介绍一下经验,那个企业家郑亮我也采访过,三碌碡压不出个pì来,不但不爱说话,而且见了女同志还腼腆的脸红,你说你是怎么挖掘出这么多素材的?”
看她认真的样子,夏霁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就是聊的比较投机。”
“跟他投机?他说十句话我有一半听懂就不错了,就你口音,哩啦哇啦的,跟听天音差不多。看来你跟你他还真是投缘。”
“说什么呐?用词不当。”夏霁菡捶了她一拳,知道她无意这样说。
单勇想起刘梅刚才问自己的话,就对夏霁菡严肃地说:“不许打你阿姨。”
“讨厌!”刘梅瞪着单勇说道:“以后再说这样的话就永远别理我。”
夏霁菡笑了,她忽然觉得这两个人很般配,都是大高个儿,刘梅长得弯眉杏眼,身高一米七多,一身职业女性装扮,jīng干、帅气。小单跟刘梅同岁,个子比她还高,而且两人都是未婚。
她奇怪为什么能有这么不着边际的想法,是不是自己也开始八卦了。
她忍住内心的快乐,和他们向办公楼的后面走去。
说真心话,自己给报纸写的通讯,被关书记表扬,尽管关书记不能将她和作者对上号,她的心里还是有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快乐。只是这种快乐不适宜在同事面前彰显罢了。
早已过了开饭时间,机关食堂里吃饭的人所剩无几,但大师傅们都还在,还在忙着翻炒菜肴。
陆陆续续有人进来了,夏霁菡一看全是上午跟关书记开会的人。
两排长桌子摆满了各式菜品,夏霁菡选了一点自己喜欢吃的醋烹豆芽,凉拌苦瓜和一小碗米饭,座在靠窗的桌子旁等他们俩。
这时,她发现人们有一点小躁动,都不由的看向门口,而且听到人们纷纷说道:
“关书记好!”
“关书记好!”
她回头看向门口,由于逆光,看不清来人的五官,只看见一个高大、洒脱的身影,笼罩在外面早春的光晕中。从身高和体型上判断出,这是关书记。
进来后,他微笑着和每个人点头致意,神态自若,优雅俊逸,脸上有了平时不多见的俊朗、灿烂的笑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