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但时郁却还是从护卫手中夺下手绢,洁白手绢上,只在一角绣了一只梅花,绣法并不拙劣,却不及太子妃的绣功的。
时郁忽然拾起手绢在鼻端闻了闻,这个味道会让他想起当年去岭南时,在那小院里遇上的苏氏,他现在终于明白,苏氏长得并不是很出彩,脾气也不好,性子又狡猾如狐,同时她还感情专一,不受世俗所累,也不为财势动摇。
所有他不喜欢的缺点都在她身上,但这么些年他还记着这个味道,就是因为她当年送给他的那种烧鹅,明明是两个完全不能搭边的人,却偏偏在那一处小院遇上了。
她就像他小时候怀念母亲时的味道,温柔善良,又有同情心,又有拿手好菜,这一切的一切,唤起了他记忆中一直想拥有却不曾拥有的那种亲近之感。
只有在她的身边,他才会忘记所有的痛苦与经历,甚至她还能让他冷静下来,这世上,即使是生母孔氏也不曾带给他这种感觉过。
时郁将手绢纳入怀中,这一刻他心情又沉着起来,叫秦安好好看住孙璇,他却是坐上马车离开了。
到了过年时节,京城里的百姓最是热闹的,达官贵族更是在这一年一度的欢庆时候也显得格外的仁慈。
天空飘着大雪,街上还有饥不裹腹的乞丐,这些权贵们也会在这样热闹的时节做一些善事。
今年却是苏宛平和太子妃阮氏牵的头,两人带头在城隍庙前建起施粥棚,又有送被褥和建茅屋的善举,一时间也吸引来不少权贵们的参与。
苏宛平与阮氏亲自去了城隍庙一趟,忙活一天回到王府,没想华应和卫成也来了府上,这场景如同当年在岭南时一样,苏宛平有片刻的怔愣。
她带着小令去了厨房,这一次她亲自下厨做饭,也替卫成高兴的。
卫成与时嫣成了婚后,两人相当的恩爱,这还是卫成成婚后第一次来王府吃饭,是跟着时烨从京师营一同回来的。
送上吃食的时候,苏宛平听到卫成说他想建一支突击队,与冲锋军不同,这一支突击队擅险峰作战,能徒手攀爬山壁与城墙,同时功夫练的都是出其不易的制胜之功,又擅隐匿之术。
苏宛平听了一耳,她也来了精神,看着卫成说道:“这样一来,那就太好了,万一两军对战胶着之时,可以从后方打游击。”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41章 陈平阳入京
第1441章 陈平阳入京
卫成惊讶的看向苏宛平,想不到自己想了这么久的法子,嫂子一听就懂了,他不得不佩服,不过想起这些年嫂子的能耐,倒也不意外了。
时烨和华应两人听后却是震惊的,忍不住问道:“徒手怎么攀爬山壁?”
这也是卫成这段时间想了好久才想到的法子解决的,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问过铁匠,有一种三角勾,做成弩,若是在一定距离上的话,是可以直接射身目标,但距离一长,只能徒手攀爬到一定的高度后再射击,将三角勾钉入崖上。”
这一下苏宛平也有些意外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工匠都是冷兵器,很难做出这么精功的三角勾,还能按下三角勾的弩。
一时间四人就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几人越说越是兴奋,若有这样的工具,岂不是攻城也能事半功倍,尤其乘其不备之时,来几人爬上城墙,不管城墙有多高都不必担心,抢了先机再攻城,当真比先锋军还要好用一些。
时烨立即同意了卫成的做法,只是此事他在试验的阶段,所以即使此时报备上去,恐怕朝中不会批准,而且尤其这些军营上的事,更不能传开。
这是卫成重新上任以来干的第一桩事,他想先将几人培养出来后再禀报给皇上,只是这经费,卫成却有些为难起来。
苏宛平立即应下,“这些经费皆由我出,卫成,你尽管去试,我们等你成功的一日。”
卫成感激的看向苏宛平,最主要的还工匠费钱,会用到铁器,而且还需要精铁,苏宛平甚至还答应了卫成能提供卫成精铁,全了卫成的后顾之忧。
这一顿饭,几人吃得好不开心,苏宛平觉得,这也算是凤国军事上的一大进步,果然卫成是有能耐的,一定会让皇上另眼相看。
过年了,王府内外喜气洋洋,更让苏宛平高兴的是,赵朋远与九爷一同将陈平阳带回京城。
今年陈平阳与九爷是在王府里过的年,听赵朋远说,陈家家主可不准儿子再入京城,更不想陈家的生意与喜客来扯上关系,陈家家主不想树大招风也有他的道理,可是年轻一辈向来有冲劲,陈平阳已经在海上飘了数年,如不打算出海,他便只想与苏宛平做生意。
既然陈家不想与喜客来扯上关系,陈平阳这些年存下的私房钱又与喜客来暗的生意再次来往,粮食与杂货,盐场生意,陈平阳如同一匹脱疆的野马,再也不顾父亲的反对,在赵朋远的帮助下,逃出了陈家,只留下家书一份,决定不继承陈家半分家产,他仍要回京城去了。
想必现在的陈仲一定是气极败坏的,年后必定会派族人来劝说,不过到那时,陈平阳恐怕已经不在京城了,又将去往江中。
时烨这一次见到陈平阳,还刻意的留意了一眼,眼瞧着此人长得如此俊郎年轻,却一直不曾娶妻,他忽然有了危机感。
时烨知道自家媳妇的能耐,在生意场上,陈家不及她那也正常,陈平阳对他媳妇另眼相看也不为过,只是时常有这么一个又不想成婚的青年男子守护在自家媳妇身边可不是什么开心的事。
于是时烨写了一张帖子给太子妃,关于上一次会为陈平阳在京城选门贵女的事,年初这几日可以提上日程了,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王府举办一场宴席,让陈平阳挑上一挑。
这一切苏宛平自是不知道,她最近与小令一同酿了一些梅花酒,陈平阳很是爱喝,每天都要去酒窖里搬几坛,俨然当王府是自个家中似的。
九爷最近也爱喝酒,而且回到京城后,他的话越发的少了,似乎心事沉沉。
新年过后,傅氏与郑一鸿居然回王府来了,感觉一双儿女成了傅氏的娘家似的。
傅氏与郑一鸿从马车上下来,怀里抱着孩子,九爷夹在几人身后看到她,眼眶里竟是一酸,他仰起了头,伸手抹了一把眼角,随即转身入了府。
苏宛平和时烨一同出来接人,当看到傅氏怀中白白胖胖的弟弟,她就忍不住捏了捏孩子肉嘟嘟的小脸。
“娘,这一次来在府上多住几日可好?”
苏宛平看着母亲面容红润,精神头极好,心里也有些留念。
傅氏看向郑一鸿,郑侯却是笑了,“那你多呆几日,我过了十五就得出趟远门,各地在选拔武将,我既然接了这差事,也不能拿着俸禄偷懒,这几日也得上早朝,晚上来看你。”
傅氏点头,自打侯府一分为二,与大房一家分开后,傅氏感觉很是清静多了,不过丈夫要出远门,她又显得孤寂,还是在女儿府上住着吧,正好两孩子虽然隔着辈份,却是同年一起长大,也是一个伴。
苏宛平开心的将母亲迎了进去。
吃饭时,苏宛平没有看到九爷,她不动声色的来到西院一角,就见屋顶上,九爷与陈平阳坐在一起,又在喝着梅花酒,眼瞧着两人都有几分醉意。
苏宛平站在廊下看了看,最终没有出声,而是转身先回主院去了。
郑侯接了武举的考核官的差事后,他还是要回处走动的,这三年间各地皆会选拔,先挑选出色的,三年后再入京武考。
郑侯没在王府,傅氏有女儿陪着也不孤单。
这日傅氏抱着孩子,看着怀中孩子已经睡着了,她正要起身,就见门口进来一人,他一身青衣长衫站在门框处,朝里望来,傅氏怔了怔。
九爷与当年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是当年那模样,傅氏不是不知道的,那时候她是下意识的会与九爷有些距离,不愿意进一步,如今她也找到了答案,她终其一生对年轻时的亲事一直记在心头。
若是没有苏大山和离,她若许不会再有想法,可是自打她有了自由,不必再为了生存而嫁人时,她还是会想起当年的郑侯,如果这一生最后没有再遇上他,她也不会再另嫁了。
九爷来到傅氏面前,看到她怀中的孩子,感叹道:“孩子很像你,很乖巧,也好看,想必长大了,不知要迷住多少京城贵女了。”
傅氏松了口气,笑道:“是一个小捣蛋,有些贪吃贪睡。”
杜储的目光再次停留在傅氏的身上,他欲言又止,似有不甘,又有遗憾,心头是五味杂陈。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42章 情不知所起
第1442章 情不知所起
苏宛平来到堂前,就看到了杜储和她母亲正在说着话,这么些年,自打傅氏成婚后,九爷就不曾回京城,本以为他已经放下,遂不知到如今却仍旧到她母亲有心了。
傅氏顺手将孩子送给乳母,便朝九爷看去,说道:“我给你做一顿饭吧,当年逃难至荒岛之时,皆是我做的饭菜,这么些年了,我也有些怀念,感谢你当年的相护之心。”
杜储听后,点了点头,应了一声好。
傅氏走了出去,苏宛平看向神情有些落泊的杜储,不免有些心疼,九爷这些年一直都是一个人。
傅氏做了一桌饭菜,杜储与陈平阳一同坐在那儿,吃饭时,杜储每道菜都尝过,而且吃得比往常的要多一些,似乎有些珍惜,也似乎有些不舍。
吃过饭后,杜储和陈平阳来到书房见苏宛平,他们决定离开京城,去往平江府,岭南也是不想去的了。
九爷要走,苏宛平不觉得意外,只是陈平阳也要走,那就很有些意外了。
陈平阳一脸郁闷的说道:“我可不想留在京城里相亲,这几日总是偶遇京城里的贵女,她们娇柔可人,可不是我喜欢的。”
苏宛平立即明白了,想起上一次时烨说要给陈平阳找门贵女亲事的事,于是她顺势接口问道:“那你可曾有喜欢上的人?”
陈平阳红了脸,有些郁闷道:“没有。”
杜储朝他看去一眼,却是笑了,“走吧,以后若得空就会回来的。”
苏宛平不好再留二人,当天两人整理好行装,便离开了。
傅氏独自坐在凉亭里,洁白的斗篷裹在她的身上,越发显得她身姿娇小。
刚才杜储出府门时,她站在凉亭里看到了,这儿地势是整个王府的最高处。
待苏宛平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了傅氏,她似乎有些心事。
“娘,九爷已经走了。”
“嗯。”傅氏看向苏宛平,有些感叹道:“当年在那座孤岛上,我们一家三口避难,九爷帮了咱们家不少,如今细细想来,有些对不住他,我要是早点儿发现,也不至于误会至深,害了他,以后九爷老了,你与义儿一同为他送终。”
苏宛平应下。
杜储跟了她多年,苏宛平自是将他当长辈看的。
母女二人一同回去了暖房。
又是一年的春闱之时,整个京城里从四面八方来了不少才子,并且这些南北中三个地区的才子之首聚集京城后,一时间令整个京城的贵圈都闹腾起来。
宁相府、御史中丞傅府、时柏礼府上皆是收到不少才子投来的文章。
傅府,傅震宇从官署里回来,就听到家里人说有入试举子投来的文章,期盼他能写上荐语,为以后的士途做准备。
每隔三年就来一次,傅震宇也不是第一次收到了,傅家书香门第自是不必说,正是这些才子最喜欢投文章的地方。
傅震宇在书房里细细看着这些文章,有几篇文章还算出彩,他挑选出来,想找几个代表的呈给皇上过目,也算是对今年的应试才子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傅震宇看到其中一篇文章上的应试者年纪居然已经年过花甲,他耻笑一声,随即在文章上批了几句,自是责备这人考了一辈子的科举,到如今才走入会试,文章虽然出彩,人却已及暮年。
傅震宇这人一语戳破,可没有留下半丝情面,于是这个人花甲之年还在赶考的事传得人尽皆知,成了才子们中间微不可言的笑柄,尤其是被傅震宇批了字,也不知怎么的就流传了出来,同时也就坐实了此人的可笑之处。
这日,苏义、傅洪、郑泽瑞三人在酒楼上相聚,不免说到诗词歌赋,正聊得起劲,就听到隔壁屋里似乎有哭声,于是三人起身去看,才知隔壁屋里有才子们聚集,在举办一场诗会。
于是三人直接进入隔壁的屋里,就见主座上坐着的居然是孙浦。
今个儿这一场才子诗会是孙浦所为,亦如当年他初入京城之时那般活跃,这些才子们不远千里来赶考,如今进入繁华的京城,不免有些眼花缭乱,此时遇上宁相女婿孙大人在,自是个个巴结。
尤其孙浦这人吧,在官场上停滞不前,在这些初入京的学子面前可就是前辈,而且孙浦的一些事迹想必也早已经传开,他是贫寒出身,如今能有今日的地位,是他的能耐。
这些寒门学子自是对他恭敬又言听计从的。
孙浦正与几人谈论诗文,忽然看到门口进来的三人,孙浦面色大变。
苏义朝屋里众才子们看去一眼,皱眉,孙浦到底想做什么?
同样都是这样走来的,苏义自是知道这些赴京赶考的学子们是个什么心态,只是孙浦将他们召集在此的目的何在?
“原来是苏大人、郑大人、傅大人。”
孙浦似乎又恢复了镇定,看向三人时,也不再是先前的那些慌乱。
这些才子们一听到是鼎鼎有名的苏大人,而且早已经知道他是寒门出身的,如今可是京城三品大员,比这位孙大人还要厉害一些,自然而然,这些人对苏义三人充满着敬佩之心,个个都向他们三人看过来,有不少人已经向三人行礼了。
这些行礼者参差不起,倒也有几位是有骨气的书生。
苏义不想在这些人面前摆官威,他抬手示意,随即将孙浦叫了出去。
雅间内,苏义看向对面一脸镇定坐着的孙浦,沉声问道:“为何举办这么一场诗会?”
孙浦到这会儿才认真的看向苏义,说道:“自然是岳丈大人所安排,噫,苏大人不知道?苏大人向来跟在岳丈大人身边,可是无所不知的呢,倒是奇怪了。”
苏义不想听他阴阳怪气的话,但是孙浦说这是宁相的意思,倒是意外的。
“岳父不曾同我说过,召集这些应试者做什么?”
苏义不太相信这是岳丈的意思。
孙浦却像是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看向苏义说道:“也对,毕竟一向正义的苏大人又岂会想到这些小事情,最近相府有不少人过来递文章,岳父不想一个一个的见面,便将这份差事交给了我,先让我对这些人把了个关,且看今年应试者几人,高中者几人。”
“再说,若能高中者,自然得先笼络之,想必苏大人是不曾注意的。”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43章 孙府的私心
第1443章 孙府的私心
孙浦左一个苏大人右一个苏大人,明明带着嘲讽的意味,可是这话锋不对,怎么是先笼络高中者,历年会试高中者人数不多,德高望重的文官收到才子的文章会先挑选一番再呈给皇上过目。
虽然这样的举动不会影响会试的公平,但是若能事先得到皇上的赞赏,会试还能高中,那么殿试之时,皇上必会另眼相看,这也是众位才子们的最终目的,不过是在皇上面前露个脸也是好的。
可是相府是什么地方,宁相向来公平公正,绝不可能私下里笼络任何人,苏义听后很是不高兴,直接反驳道:“这可未必是岳父的意思,相府历年也不曾在外设下酒宴私下与才子们相见的。”
孙浦却是面不改色,袖口一拂起了身,“苏义,你不信也没有办法,这差事的确是岳父交给我的,而且我悉心挑选出来的文章可以直接送去御书房,不管你信不信,这件事都与你无关。”
孙浦起身出去了,苏义却是越发感觉到不妙,孙浦到底想做什么?他挑选出来的文章有失公充,岳父不可能将此事交给他。
傅洪与郑泽瑞也听出不对劲的地方,于是三人也不想再在酒楼喝酒了,而是直奔相府去。
苏义在相府书房里等着,傅洪和郑泽瑞却是在大堂前。
没多会宁相从外头回来,听到苏义在书房等他,他便匆匆来了。
“岳父可是将相府挑选才子文章的差事交给了孙浦?”
苏义开门见山。
宁相听到这话,停顿了片刻,随即点头,“对,是我交给他的差事。”
若不是孙浦年前曾说过也想像苏义一样跟在他身边,他是不可能将此事交给他的,宁相更加看重苏义之才,对于孙浦这个女婿,在女儿当年非要嫁给他时起,宁相就知道孙浦此人不简单,擅心计。
如今再次验证,可是宁相一想到女儿难过的模样,他还是心软了,所以才将此事交给了孙浦。
苏义听到这个答案还是有些不敢置信,他看着宁相,片刻说道:“岳父,你是知道的,皇上重寒门,去年的武试,今年的文试,皆是皇上提过多回的事,所以今年的才子们写下的文章,若是能入皇上的眼,即使会试不中,也必定能受到重用。”
苏义与宁相一直呆在皇上身边,虽然朝中之事皆由太子暂代,但科举事宜皇上要是在两人面前提过多次的,宁相自是知道皇上的重视。
此时宁相听到苏义的话,面色也凝重起来,“你是怕孙浦有偏颇?”
“不,我是担心他坏了岳父的名声,我听说傅大人已经挑了三篇文章送入御书房中,又有时大人所挑选的文章,今年人才辈出,想必科考竞争激烈,可科考前的文章就尤其的重要了,岳父是一国丞相,可是受万人嘱目的。”
苏义所担心的事宁相不是没有想过的,他这几年的确一心向着苏义这个女婿,所以这一次有心对大女婿弥补的心态,于是说道:“不必担心,孙浦不会,他自会有分寸,若是这样的事都做不好,又何谈大事。”
苏义只好压下心头的担忧,在相府呆了好一会儿才回去了。
随后数日,孙浦代表着宁相挑选才子文章的事传了出来,一时间孙府上下很是热闹,一天到晚过来送礼的人也是不少,倒是将孙老夫人给高兴坏了,自家儿子做官果然是厉害的,如今受这些才子们追棒,礼物都送家里来了。
前脚孙浦叫管家将礼物退了,后脚孙老夫人便将礼物纳入府库中,几日下来,老太太算着帐本上的银子,成日一张笑脸。
宁彩婍每日向孙老夫人晨昏定省,服侍孙老夫人。
这日宁彩婍过来,正好在门口听到孙老夫人问管家,说起府库太小,礼物都要收不下了,孙老夫人决定叫人拆了西边小院建成库房临时存放,这就派工匠动工。
管家从屋里出来,看到门口面色奇怪的少夫人,吓了一跳,连忙行礼就要退下,宁彩婍将人叫住,“等等,怎么府上忽然会有人送礼?都是哪些人送的?”
管家脸色一变,支支吾吾不敢说话,垂首而立,也不敢强行离开。
屋里孙老夫人听到外头的声音,脸上立即不高兴了,朝外头喊道:“儿媳妇在外头问什么呢?管那么多事作甚,还不快快进来。”
宁彩婍被婆母点到名,心头不舒服,婆母一向不在孙府下人面前给自己面子,偏生她又反驳不了,只好进入堂前,那管家赶紧离开了。
说起来孙府的管家与大半下人都是宁府安排过来的,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下人都向着孙家去了,孙老夫人说什么都不会过来告诉少夫人的。
宁彩婍走了进去,就看到婆母坐在主座上,怀里抱着一个暖炉,这会儿正在目光凌厉的看着她。
“怎么,我身为孙府老夫人,连府中的下人都安排不了么?每日叫你来晨昏定省,就是让你记住,你在我孙家是做儿媳妇,不是你的京城贵女,放下你往日那坏脾气与一身傲气,好好的服侍我,孝顺我,那才是你该做的事。”
孙老夫人一脸的威严,这么多年呆在京城,她也不再像在乡下时一样,动不动就骂出粗话来,也懂得迂回了。
宁彩婍听着婆母这话,心里头压抑的很,然而她没有发作,只好上前朝婆母行了一礼。
孙老夫人便开始训话了,说起先前宁氏嫁妆带来的几间铺面租子不好收,叫宁彩婍出个门,将租子收回来,不然孙府就没米下锅了。
除此外,又说宁家给的嫁妆太少,都不够养活孙府的,如今孙府上下这么多张嘴巴望着那一点儿租子,过得很是寒碜。
孙老夫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这么抱怨一通,宁彩婍早已经听过不少回,可每回听着心头就委屈极了,这一次她有些忍无可忍的说道:“婆母,我的租子已经不少了,何况还有我夫君的俸禄,但凡大哥大嫂能够勤快一些,也不至于他们西头院里入不敷出,到头来还得用我们的银钱养活。”
孙老夫人一听到这话,脸色立即变了,一拍桌子怒道:“你什么意思,你意思是大房用了你的银子,他们可是你的大哥大嫂,若没有他们当年照顾浦儿,也不会有你们的今日,就这么一点儿银子你就不肯了,你倒是说得出来。”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44章 宁氏受屈
第1444章 宁氏受屈
宁彩婍听后心头难受,平素用她的就算了,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如今倒是她的不对,她在这个家里头,出钱又出力,明明她是京城相府贵女,却要受这般气,宁彩婍越想越是委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