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苏宛平躺在时烨温暖的怀中,睡得正香甜,听到小令在门帘处喊她,她不得不睁开眼睛,一听到阮氏发动了,她下意识的翻身而起,时烨也跟着起了身。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94章 阮氏生下儿子
第1494章 阮氏生下儿子
“我这就去太子府。”
苏宛平连忙要披衣,见她手忙脚乱的,时烨习惯性的从衣架上取下衣裳给她披上。
“我送你去。”
时烨也准备披衣,苏宛平却是制止了他,“今日早朝,想必大哥不能去,你若再守在太子府,国政不管了不成,你再睡会儿,呆会儿天亮了,还得上早朝。”
苏宛平迅速穿上衣裳,还顺带的在时烨脸颊上印下一吻做为安慰,不待时烨反应过来,她已经出了寝房去了。
时烨摸了摸被媳妇印下吻的左边脸,忍不住想笑,倒也没有真的出门,随即躺床上接着补眠。
苏宛平嫌马车太慢,她直接翻身上了马,她的衣裳多是比较中性,很是方便的窄袖长裙,倒也利落。
只是待苏宛平来到太子府前时,正好遇上同样骑马奔来的公主时嫣。
两人相视一笑,纷纷下马进入府中。
而此时的太子府内,宁氏与明士早早过来,却被李氏拦在了外头,两人在侧间喝茶,说是阮家已经请了大夫在里头问诊,等需要的时候再请二人进去。
宁氏也不好坚持,毕竟李氏是阮氏的母亲,中间隔了一层,为了不让人起疑心,宁氏与明士就会在侧间等着,时刻保持着精力,一但发现阮氏不对劲,两人就奔去内室。
苏宛平与时嫣进了王府,没想却被送去了堂前喝茶,她们原本是想守在阮氏身边的,想上前安慰一下,三人如此熟悉,彼此都有一份依赖感。
此时李氏过来了,也是陪着两人喝茶,一起等着里头传来消息。
眼看着天都要亮了,天边已经有红日露出半边,外头传来脚步声,是稳婆进来了,显然是来找李氏商量什么事情的。
但看到那稳婆的脸色有些不对劲,苏宛平与时嫣乘此机会冲出堂前,直接往东院去。
李氏派人追了上来,从主院到东院,中间穿过两处月亮门,苏宛平和时嫣两人脚步走得飞快,后头的人还没有追到,但苏宛平一抬头就看到前头月亮门处有几个身影迅速走过去,其中一位婆子手中似乎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头铺的像是褥子,只是一闪而过,看得不太仔细。
苏宛平立即拉着公主的手转变了方向,朝那些人追去,然而当他们靠近前头的门坎时,却是被护卫拦下了。
这些人是阮府的护卫,阮府竟然带来了护卫。
李氏与稳婆一同赶到,李氏有些不高兴,上前行了一礼便说道:“王妃和公主这么匆匆而来也不能帮着太子妃,何不去堂前坐着再喝杯茶水。”
苏宛平有些不高兴了,“既然是太子妃叫我们前来,那自然是要去看看她的,夫人何必拦着,莫不是有什么不能让我们看到的?”
李氏听到这话,面色动容,连忙否认,“王妃说的这话,臣妇听不懂,臣妇也是一番好意。”
苏宛平却是拉着时嫣的手,面向那些护卫,“你们敢拦我和公主不成?”
两人可是会功夫,且看谁敢动手。
李氏看到两人生了气,哪敢再拦,只好挥退护卫,跟在两人身后一同进入东院。
这么一阻拦,先前想要追上的几人自是追不上了,也不知去了哪儿。
两人很快到了东院堂前,后头是寝房,李氏想让两人在堂前等着,但苏宛平和时嫣走都走进来了,怎么可能等在这堂前呢,于是两人直奔寝房去。
寝房内,阮氏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忽然稳婆大喜,出来了,出来了,孩子出来了。
随着孩子的哭声,阮氏脱力的最后一声嘶吼,整个人也瘫软下来。
苏宛平和时嫣听到这一声,又是快上几了分,终于进了寝房,里头的稳婆正在忙碌着,苏宛平和时嫣关心着产妇的情况,连忙奔向床前。
阮氏看到两人,原本想要闭上的眼睛又睁开,伸手握住两人的手,看着两人,叹了口气,“你们终于来了,刚才我以为我会见不到你们了。”
苏宛平和时嫣听到这话忍不住动容,她们还是来晚了,先前不要在堂前喝茶,而是直接冲过来,还能帮她打打气。
好在一切是顺利的。
此时稳婆抱着一个孩子过来,上前道喜,“恭喜太子妃娘娘,生下的是位公子。”
三人听到这话,都朝那包裹着的孩子看去一眼,一张白净净的小脸上是一双乌漆又好看的眼睛,孩子很可爱。
时嫣忍不住开口,“这孩子瞧着多干净,比我家那小子出生时漂亮多了,我家那小子出生时,脸上还是脏的,过了好几日才脱落,还有头发也不及这孩子浓密,孩子好可爱啊。”
当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原本还笑着的阮氏立即定神看向孩子,孩子也正看着她笑,她生下女儿时,哭过后眼睛是闭着的,也的确不及这孩子干净。
阮氏不知不觉的松开孩子。
稳婆便将孩子抱了起来,去外头给阮家主母和太子殿下报喜去。
苏宛平看到阮氏有些苍白的脸,心疼的上前探了探她的额头,温度正常,人是没事,不过还是抱怨道:“明士和我弟媳没有来呢?”
阮氏回过神来,只好说道:“母亲嫌明士是男子,为了避嫌,不让他进来,至于苏夫人……”
阮氏停了停,说道:“已经有两个稳婆和女医在,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想苏夫人太劳累。”
苏宛平一听却是不以为意,“我弟媳对医术的执着就跟我做生意一样,她才不觉得疲惫,不过也是,既然有人了,他们暂时不必出手,那也就先等着,好在你生下孩子母子平平安安。”
阮氏勉强露出一个笑来,握紧着两人的手,闭着眼睛说道:“我有些累,想要睡一会儿,你们会陪在我身边么?”
“会,你睡吧。”
苏宛平和时嫣异口同声的开口。
阮氏笑了,握着两人的手睡着了。
外头李氏看着生下的是外孙儿,心头大喜,随即下令,“传令下去,今日太子府上所有下人,全部有太子妃的打赏,每人赏银二两,管事的赏银五两。”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95章 神碑喻意
第1495章 神碑喻意
一时间太子府上热闹的很。
天大亮了,但京城的街头却响起了禁卫军的脚步声,家家户户连忙推门出来细看,只见禁卫军的人抬了一块青石碑直接往皇宫的方向去。
而为首前头的却是太子时郁,时郁坐在高头大马之上,听到东宫传来消息,太子妃生下一儿,正是与青石碑出土的时间如此的吻合,令人不得不相信。
街坊已经传开了,东郊山崖处太阳升起的地方被入山的猎户发现了神迹,正是这块埋在地下的千年石碑,那上面的字都快要磨灭了,若是仔细看,还能认出来上面有字,只是这字不似凤国的字,更像是一种古老的字迹。
石碑很快抬入了皇宫,东京城里却是沸腾了,皆纷纷涌向皇宫的方向。
朝堂上,今日由时烨主持早朝,并谈论着国事,临朝太监匆匆赶进来,在时烨耳边低语几声,时烨猛的站起身来,众朝臣不知发生了什么,外头就传来了动静。
一块古石碑被抬上朝堂,石碑上有字,却有些模糊,还有那浓厚的青苔,一看就是多年埋在地下不曾出土过,甚至这石碑上还有一股草木腐朽的味道。
时烨从高座上下来,来到石碑前,时郁也站在一旁,忽然开口说道:“太子妃产下鳞儿,取名为弘。”
时弘。
而朝臣中有人认出了石碑上的字,念道:“癸丑白露雪为霜,时代孙兴弘为祥……”
后面似乎还有字,但已经模糊到看不清了,文臣蹲身细看,时郁皱眉,“后面的不必看了,看也看不出来,前面两名便足矣。”
有朝臣念着这两句,这明显是几百年前有人埋在地下的,而且预言都准了,正是癸丑年白露时节,太子生下鳞儿,取名为弘,弘为祥,想必这个孩子便是下一任太子。
有人文臣惊呼出声,“还有字,上面写着……三代……成王……”
时郁面色一沉,怒道:“全部退下,这块石碑有着预意,供奉在福禄寺,由皇家平素祭俸,其他人等不得惊扰。”
那朝臣没能看清后头的字,只好起了身,虽然心中存疑,但哪敢在太子面前胡言,没有人敢再去研究此碑。
时烨看向兄长,小声说道:“哥,要信这个么?太玄乎了,而且这么巧,正好是今日发现,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或许是个阴谋。”
时烨却是摆手,叫弟弟不必再说,他在宝座上坐下,再次开口说道:“太子妃生下鳞儿,取名为弘,这是神喻,也是众望所归。”
于是石碑抬了下去,而此事却是传了出去,这两名话不径而走。
亲眼所见禁卫军抬着有着神喻的石碑入宫,而后有福禄寺的主持带着一群和尚将这块石碑请去福禄寺供奉。
苏宛平与公主时嫣在太子府中陪着阮氏,直到阮氏醒来,两人到这时出府,才知道这事。
东郊太阳出来的地方,悬崖下出现神迹。
苏宛平想起前些日子收到的小册子中有暗探发现东郊附近有石匠出没,不知是不是有着关联,也太巧了,只是出这么一块石碑的目的是什么?这两句话也没有什么问题。
癸丑白露雪为霜,时代孙兴弘为祥。太子为儿子取名为弘,那就应验了后一句话,那么前一句话,白露过后不是先打霜而是先下雪,若是真的,那么这一点上还是挺厉害的,是带着一点儿预言。
若是人为,那么此人必定测算过天气,就想为了证实这一点,让这块神碑更合理化,有已经发生的事,和未曾发生的事,若都应验,那么石碑是真的,百姓们必定这么认为。
而这一次神碑出现唯一的好处只代表着太子妃生下的孩子带着神的指示,仅此而已,这是太子生下的第一个嫡子,将来时郁登基,他成为太子,再成为下一代君王,早就已经成为事实,所以这块石碑的好处是什么?
苏宛平想不明白,但是这种小伎俩也太粗糙了,太子如此心思缜密的一个人,为何也会相信石碑上的话。
苏宛平心想着这个时代果然还是相信一些神鬼传说的,只是这手段也太不光明了。
但因为这一块神碑的原因,刚生下来的孩子被送去了福禄寺喝符水,苏宛平是反对的,可是李氏是阮氏的母亲,她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而太子居然也没有反对,太子妃躺在床上坐月子,自然也无法反驳。
于是在万民的祈福中,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喝下了符水,受到了福禄寺主持的赐福。
一切礼节完毕,孩子才会被送了回来,苏宛平与时嫣再去看孩子,阮氏那会儿可以下床,孩子由乳母带着,阮氏似乎心事沉沉。
“宛平,我不快乐,我不想抱孩子。”
阮氏忽然开口。
苏宛平一听,笑了笑,许是得了产后抑郁,毕竟生孩子的时候,太子不在身边,而当时她们两个也被李氏阻止,没能及时陪在阮氏的身边,想必在那会儿她就觉得委屈了。
如今刚生下来的孩子就抱出去做什么法事,供天下人观看,在她心理上也必定留下不好的阴影。
于是苏宛平安慰道:“等出了月子就好,你若是觉得累,便将孩子交给乳母,你本来当初怀他时伤过身体,这会儿精力不济也属正常,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多休息,别多想,等孩子大点儿不吵闹的时候,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然而阮氏却是苦笑一声,忽然流下了眼泪,苏宛平发现她的产后抑郁症怕是有此严重,居然还哭了,于是她与时嫣一同陪着阮氏,陪了她一日,走时,苏宛平直接去了苏府见弟媳,看来得在汤药上好好调理一下,产后抑郁症是要注意一些的,要更多一些给予孕妇的关怀。
而在苏宛平和时嫣离开后不久,李氏来了太子府。
阮氏看着母亲,悲痛的起身,转眼跪在母亲膝边,恳求道:“娘,我的孩子是不是被你们带走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96章 该不该相信
第1496章 该不该相信
李氏吓了一跳,连忙屏退下人,待屋里只有母女二人时,李氏方说道:“傻孩子,你说的什么话,这孩子就是从你肚子里生出来的,他就是你的孩子。”
“不可能,刚出生的孩子哪有那么干净,还有他的头发也长得这么好,娘,我求你了,把我的孩子还给我。”
阮氏握着母亲的手。
李氏怒了,“雪儿,以后这种话你别乱说,孩子就是你的,是从你肚子里生出来的,对,原本你父亲是怕你生不出儿子,所以早早备下了,但是你生了儿子,那自然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阮氏一听,面上一喜,看着李氏,“娘,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
李氏扶起女儿,“你还在月子里,不可以忧心,好好养着弘儿,他将来必成大业,神碑上都说了,太子殿下将孩子取名为弘,就是要应验了石碑上的话。”
阮氏可不管什么神喻不神喻,她只要自己的孩子。
这一次母女谈心后,阮氏似乎打开了心结。
傍晚送走了母亲,阮氏叫下人将孩子抱了来,她亲自照顾着,对这个孩子也是宠爱有加。
三日后,阮氏身边的嬷嬷匆匆赶了回来,原来阮氏派嬷嬷出京追那两位稳婆去了,她想知道内情,想将两位稳婆捉拿回来对质,然而嬷嬷却是空手归来,她面色凝重的说道:“这两人根本没有出京城,尸体在乱葬岗找到的。”
阮氏原本高兴的脸上徒的一暗,面如死灰一般,她看向嬷嬷,下意识的问道:“为何要杀她们?”
嬷嬷自是不知道,但查看了尸体,早已经死了多日,算着时间,恐怕就是离开太子府后不久,还有是喝下的毒酒,无其他外伤。
所以是赐死的。
阮氏目光呆立的看向怀中的孩子,孩子正在朝她笑,但那双眼睛似乎不像她的,也不像太子的,她下意的看孩子的五官,她越发觉得不像自己,也不像时郁。
阮氏猛的将孩子交给嬷嬷,“抱走,赶紧抱走。”
嬷嬷连忙将孩子抱走。
神碑的出现轰动了天下,传开后,京城里的百姓每日皆有人来太子府行跪拜礼,可想而知神碑对百姓们的影响,出乎了苏宛平的想像,而且在京城权贵与太子殿下的纵容下,这样带着神喻神旨的碑文便能“神圣”的流传下去。
再加上住在别宫的帝王帝后知道后派人送来太子府一块原玉,上面只刻着一个弘字的事也一并传开了,看来皇上和皇后也信了这神碑的话,同时还赐名为弘,于是此事更令人深信不疑了。
苏宛平开头并没有太过在意,但经过这些日子的发酵,她才发现事态的严重性。
半夜里与时烨躺在床上,她不曾睡着,也感觉到时烨今日有心事,于是她问出了口,“大哥为何不阻止?再这么下去,万一有人将此事越闹越大,借题发挥可就不好了,可以有信仰,但不能让信仰高过一切律令,那将是一场灾难。”
时烨没能睡着也正是想这件事,他也发现了大哥似乎心事沉沉,而且在这一件事上,他明显与平常完全不同,按理他绝不可能这般轻率。
如今媳妇儿问起,时烨便将自己这几日的疑惑也一并说了出来。
太子一定内心存着什么事儿。
时烨分析道:“神碑出土,不管此事真假,即使大哥不承认,想必有心人仍旧是要将此事闹大的,能在天子脚下制造神迹,便已经不是普通的权势所为。”
“只是大哥这一次不但没有压制还助长了这风气,却是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大哥的孩子取名为弘,岂不就是应验了不成。”
时烨心情不快。
苏宛平便将暗探弄来的小册子拿也出来交给时烨,时烨看着这是早几个月前的消息,他惊住,也就是说这所谓的神迹,就在几个月前人为的。
时烨很愤怒,他决定将小册子带去交给大哥看。
第二日御书房内,时烨将这个小册子交了出来,时郁看了看,却是神色未变,他将小册子放回桌案,有些欣慰道:“弟媳倒是将整个京城的动向都掌握好了,便是我也不及她呢。”
时烨一听,连忙解释道:“她的心地是好的,只是她做生意的对这些小事情有些敏感,但她绝没有做别的坏事,她做什么都会同我讲。”
时郁看向弟弟,弟弟英勇,难怪父亲叫他好好培养弟弟,他是守国将才,只是若为君王却欠缺一些耐心与谋略,而娶了苏氏,夫妻二人倒是互补,在帝王之家,苏氏与弟弟这样的,本是不该留,只是时家就他们兄弟二人,即使朝中不少朝臣私下弹劾苏氏与逍遥王,他都拦下了。
“我并没有怪她,她很聪明,当年跟着我一同入京城,那时候的她无权无势,还是庄户出身,就这么些年,她竟然也有了如此能耐,想必再假以时日,她便能自保了。”
时烨见兄长并没有生气,虽然这些话有些惊世骇俗,但眼下倒也放心了。
“弟媳所见之事我也早有耳闻,禁营也不是吃素的,这一次我不点破,只想看看是谁在背后所为,目的为何。”
时郁看向弟弟,“烨儿,我若不在时,你便不再是逍遥王,而是时家的继承人,你可知?”
时烨疑惑的看向兄长,为何又突然说出这种令人难过的话,怎么就他不在时,“哥哥要去哪儿?”
时烨并不想接这朝政,最近已经很忙碌,他还是喜欢呆在京师营里。
时郁却是笑了笑,“没事,我会一直在这儿。”
时烨松了口气。
兄弟二人话才落,外头阮文昌求见。
阮文昌进来,他上前恭敬的行了一礼,随后说起家事,原来是李氏想在女儿出了月子后带着孩子再去一趟福禄寺。
时郁想也没想的答应了,只要太子妃过得开心就好。
阮文昌说完家事,还没有走,他朝时烨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而后说道:“听说今年户部的帐目已经核查清楚,各地养济院的花销不少,臣以为养济院本是开国初期的仁政,而后数年并无战乱,依臣之见,可不必置办,皆由当地官员自行组织富绅接济,并辅以安家落户,也是监察御史勘察各地官员的政绩之一。”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497章 谁更得民心
第1497章 谁更得民心
阮文昌的提议倒是不错,然而时郁却是摆手拒绝,“边关安静数年,国库丰盈起来,地方养济院仍需置办,不为别的,而是为了当地的百姓,地方官员若为政绩而将这些人处置了,岂不违背了父皇置办养济院的初衷。”
“百姓多苦,不过本宫听说喜客来今年下令在各地设作坊,直接接济养济院的老弱病残,教他们生存之技,想必不久的将来,养济院的存在只是百姓们心中的安慰。”
时郁提到了喜客来时,阮文昌皱眉,于是就势说道:“喜客来本是商户,却渗入了各行各业,药铺、医馆、日常用度,如今更是涉及养济院,殿下,恐怕再这么下去,喜客来也将成为朝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可专门解决朝中下达律令而地方无法执行下去的中间环节,既然如此,喜客来该为凤国第一商才是。”
时烨一听这话感觉到不对劲,阮文昌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所谓的凤国第一商是准备收回国有,还是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时郁却是目光淡淡地看向岳丈,半晌没有接话,阮文昌发现太子起了怒意,虽然面上无波澜,但这种感觉不会错,不要瞧着太子年纪轻轻,可是他城府深,难以看透。
阮文昌有些心虚了,他是想着太子接了他的话,他借机将喜客来为凤国第一商的称号传出去,再组织朝臣弹劾。
没想太子半晌不接话。
“殿下。”
阮文昌还要再说,时郁开了口,“喜客来的确平衡了整个市场的经济,一般商人的确做不到,苏氏功不可没,既然你这么提出来,那便传令下去,喜客来为凤国第一商,本宫授予喜客来单独行商的权利,若有什么事,只需要向本宫禀报即可,其他任何人皆不得插手,她是国商,也是逍遥王妃。”
时郁的眼神盯着阮文昌,看得阮文昌暗自心惊,太子已经看穿了他的心思,阮文昌不敢再多话,只好退了下去。
人走了,时烨看向兄长。
时郁却叫刘公公传旨下去,喜客来为国商也是天下第一商,并赐下牌匾,召告天下。
原本阮文昌是故意捧杀喜客来,没想反而助使喜客来成为了天下第一商的荣耀称号,而且自打有了这些御赐的牌匾,喜客来在各地行商便是官衙都不敢质疑半分的。
苏宛平在家带孩子,无端端的收到这么大的荣耀称号,原本太子妃生下神胎的事成了全国的热点,没想转眼因为喜客来成为天下第一商的称号抢占了话题。
毕竟喜客来关乎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他的存在已经根深蒂固,此时再得到御赐正名,立即与所有商人区分开来,喜客来已经不仅仅是商户了,还代表着君王对百姓的仁爱。
喜客来这么些年就不曾为难过百姓,在没有米粮、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喜客来永远有最便宜的粮食买,只要能拿出户籍证明只是买来吃的,基本都不会饿着百姓,如今得到了正名,喜客来仍旧不卑不亢的做着买卖,不会因为这个名头而对百姓有半分怠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