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邂逅调香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荡墨尔本

    左再回国最开始那几天,其实都还是住在程逢春家里的。

    从美国到英国,左再都已经和程家人“同居”十几年了,这会儿非要回自己家,这事儿听起来,要多矫情有多矫情。

    可左再哪里是矫情的人啊

    左建设打从知道左再回国筹备windle上海分公司,就一再打电话和左再说,等左又放寒假了,全家人都去上海找她。

    左又是左一和曾梦瑶的儿子,2004年出生,如今已经十岁了。(这名字一看就知道是他爷爷左建设给取的,真不知道曾梦瑶如果再生一个,左建设还能想出什么名字来。)

    左再自己是很习惯和程家人住在一起,但这会儿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也不能让一大家子人都住在程逢春那儿去。左再倒是无所谓,程逢春家也不是住不下,但左再她妈向敏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向敏是那种,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麻烦别人的人。

    左再本来也就是打算等左家人到上海了,才回自己家里住一下的。

    事情矫情就矫情在,左建设的房子买了四五年都没有人住过,尽管本来就是精装带家具的,但这么久没人住的房子,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就住进去。

    左再从伦敦来上海,反正也还没有太多正事需要她做,就找了保洁公司去打扫自家的房子。

    这两天,阿姨已经打扫完了,左再就过去看看还要添置些什么,一会儿找人来弄个网络,一会儿又装个有线电视什么的。

    左再本来今天就可以回程家住了,但是她买了一个冰箱,要明天早上送过来,所以,又不顾程冽反对,自己坐地铁回去了。

    …………………………

    “二哥,我明天一定回家住。”左再收下了程冽的同情。

    对于左再来说,到程逢春家,也一样是回家。

    “你不要到了明天,又和我说要装个什么东西,明日复明日。”程冽怕左再还是不回来。

    这几天,程逢春去普陀山了,程冽和左再都是一个人在家,但程家至少还有保姆在,左再就什么都得自己做了。

    “哇塞,二哥,你的中文造诣都比我高了呢。我保证,真的都搞定了,等明天早上冰箱装好了,分分钟就回去。”左再让程冽放心。

    …………………………

    按说,这个时候,左再都身家过亿了,左建设就更不用说了。

    中粮海景壹号,也不都是上亿的豪宅,也有小一点,就三五百平的,程逢春家一半的价格就足够了。

    左建设怎么就不跟着程逢春,也在海景壹号买一套呢

    买,左建设是完全买得起。

    但在左建设的字典里,有一个亿,买一千万的房子是正常,买几千万的房子是勉强。当然还有打肿脸充胖子,明明只有小几千万,非要花一个亿买房子的。

    左建设的想法乍看起来,是有点奇特——都2010后了,谁买房子还不搞点按揭啊,花几千万买个一亿的房子有什么打肿不打肿的

    可人左建设就不搞按揭。

    左建设是个实在的生意人,实在到他从来不找银行贷款,房贷自然也不行,如果没有办法一次性付款,他就干脆不买。

    左建设的行为模式,说到底,还是和他做的生意属性有关。

    左建设做生意这么多年,就只干生产蜡烛这么一件事儿。年烛出名之后,一暖蜡烛公司的蜡烛在国内的销量向来不错,销往国外的香薰蜡烛渠道又有程逢春负责。

    左建设从来都不缺钱。去找银行贷款的话,要拿来干嘛扩建厂房增加设备

    这些左建设自己的钱就够了。哪有什么必要给银行赚利息

    至于改善生活什么的,左建设也没有太狂热的追求。

    左建设这样的行为模式,听起来,怎么都不太像是温州商人,半点冒险精神都没有。

    其实不然。

    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商人,爱冒险,那都是被没钱给逼的;后来的温州商人爱冒险,那都是被银行给逼的。

    既是冒险,那无非就冒出两条路,要么活路,要么死路。冒出死路的,要怎么破釜沉舟,痛定思痛重新找到活路就不说了。

    先说说冒出活路来的。

    穷怕了的温州人,跋山涉水,满世界找赚钱的地方,有一部分人就找到了赚钱的好方法。但是自己手头的资金有限,如果不增加投资,就得眼睁睁地看着一大堆钱从指缝中溜走。

    可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就是个又穷又小的破地方,人民银行也不可能拨一大笔钱下来专供温州商人贷款,而且那个时候,温州压根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贷款是个什么玩意儿。

    国家的钱是没有办法拿到了,但乡里乡亲,大多知道谁出去赚了钱回来。听说有门路的人,需要筹钱去赚更多的钱,亲戚朋友就把自己攒下的各种老婆本,棺材本什么的全都往那人家里送。

    温州至今都是个人情社会。乡里乡亲的,知道你赚钱了,就和你说,你找银行贷什么款啊,还得给银行利息,不如你带着我们的钱,顺便帮我们赚点利息回来。

    温州广为人知的“民间借贷”,就是这么起步的。

    最初民间借贷的金额也不会太大,邻里们深怕会赚了很多钱的人,不收自己那点小钱,多的是连借条都没有要,钱放下了就走的。

    左建设没有经历过97、98年的金融危机,或者说那次的金融危机,他一个搞小工厂的,还没有什么资格经历。但07、08年就不一样了。

    和左建设还算有点交情的大商人,光跳楼的就有两个。




第三十二章 没有贷款 就没有杀戮
    温州商人出名了,银行能贷到的钱也变多了。七大姑八大姨,还是会往会赚钱的人家里塞钱,人情社会,共同富裕嘛。

    知道自己生意出现问题的温州人,其实也不想要七大姑八大姨的钱,可是人家非要送过来,不收就和你看不起亲戚似的。

    这个时候,也不能明说,自己的生意可能快不行了之类的话,这一说,银行的几个亿、十几个亿立马就收回去。本来还只是可能快不行了,银行一加入,立马变成真的不行了。

    所以很多人,明知道快不行了,还得买个豪宅,买个豪车,让银行看到自己特别有钱,特别不缺钱,好放心大胆地继续放贷下来。

    只可惜,07、08年的金融危机,实在是太严重了。好多人都这么干,银行也不是傻。

    既然你有钱是吧那些本来联络关系联络了十几年,跟你称兄道弟的银行就和你说,你先把我这边的两个亿给还了。就咱这关系,你今天还,我明天就重新贷给你三个亿。

    于是,有些人,就把自己仅剩的钱,外加七大姑八大姨筹集的,外加儿子女儿念书的、外加给家里猫猫狗狗买粮食的全部都拿出来,把银行的贷款给还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你要说银行不道义吧,银行的钱也不是自己的,那都是人民的钱,不得好好保护啊你要说银行道义吧,那跳楼也都是这么给逼出来的。

    如果光欠银行的钱,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不也就是破产啊,清算啊什么的吗还能怎么样

    07、08年,因为银行收回贷款而垮掉的公司不计其数,但就没有听说哪个地方的大商人和温州商人一样纷纷跳楼的。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温州商人的理解,就是八十年代在杭州卖假皮鞋被烧的,假冒伪劣的。

    当年那些温州人卖假鞋,倒是真的,但那主要是因为那个年代的温州人,又没见识,消息又闭塞,完全没有什么商标的概念,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

    如今的温州皮鞋,远销欧美,温州鞋厂多的是被假冒,被伪劣的苦主。

    温州人做生意讲究诚信,没法还银行的钱还可以慢慢想办法东山再起,而且很多人也有能力做到。但是欠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就不一样了,这也就成了压垮很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以死谢罪,说到底,也应该算是一种诚信,这样的勇气,或许也是很多别的地方的商人没有的。

    那两年,温州房价腰斩,一整条刚刚兴起的老城改造商业街几乎门可罗雀。

    左建设虽然没有被金融危机摧残过,但他认识程逢春,就是因为97、9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程逢春当年的经历他看在眼里。

    量力而行,不要把生意做太大,不要找银行贷款,这样的想法,左建设认识程逢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2008年,见到那么多商业大鳄被逼跳楼,左建设就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左建设做的生意,也不需要装点门面,所以他一不买豪宅,二不买豪车。

    一般的朋友也就只知道左建设是做年烛的,他和程逢春合作的香薰蜡烛,因为之前根本就没有在国内卖,了解的人,压根也没几个。

    左建设在温州,是个低调而且相当不起眼的商人。左建设要是出去和人说,自己的蜡烛公司值几个亿,估计没有人会相信。

    就因为没有人觉得左建设有多少钱,07、08年那会儿便没有大企业家找左建设借钱,真想到要跟左建设开口的,顶多也就一百万,几十万那种小打小闹的。

    “小商贩”左建设,从来都没有在温州的“大商人”圈子里面混迹过,他之所以会认识那两个跳楼的大商人,还是因着左再的读书问题。

    当年,左建设想让左再去北京四中读书,自己又没有门路,就想方设法认识了几个他觉得比较有门路的大企业家。

    出事的这两个人,都曾经帮左建设问了问北京的朋友,其中一个回复说不行,另外一个说可以弄到个借读。

    都算不得特别深的关系,左再去美国念书之后,左建设也没有怎么和这两个人联系。

    2008年,两人出事的时候,小孩都还在国外念大学。

    左建设想了想,准备了两张一百万的卡,非常低调地拿给那两个人的老婆,说是出事之前那两人交给自己,存到不相干的人名下,好让小孩子把书念完。

    那么多整天来往的人不交代,交代给这个最多见过两三次面的左建设两人的夫人想想就能明白,这钱根本就是左建设自己的。

    都说墙倒众人推,像左建设这样悄悄塞钱来的人,在那个时候,就再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

    左建设拿这些钱给人家,一没指望人家还,二不打算要人感激。他只是觉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孩子的书不能念一半,何况他也就是因为小孩子念书的问题,才认识的那两个人。

    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事实却往往不是这样的。

    一个白领,或者一个小生意人,投资失败了,亏本了,最多也就欠下个百八十万的。这些钱,一般人,努努力,还是可以等到还完的一天的,可这些商业大鳄一倒下,光银行就可能欠了几十个亿,怎么还

    会跳楼的,都不会是那些,存心黑了银行还有七大姑八大姨钱跑路,给自己留好后路的。

    这两人,家里房子车子存款,早都被查封了,最后连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左建设才需要把钱存到不相干的人名下,再偷偷地拿过去。

    另外,这些人走投无路之前,肯定也借过高/利/贷,剩下这孤儿寡母的,再这么下去,连老婆也要跟着跳了。

    好在,政府很快就把高/利/贷给压下去了,不管借条怎么写,三分也好,四分也好,五分也好,借了钱的,只要把本金还上就行。

    2008年底,国家又拿了四万亿出来救市。

    很多人说,哪有什么四万亿,影子都没看见。

    但当时那些,已经一只脚跨出楼顶准备跳的温州商人心里很清楚,是这四万亿救了自己。

    其实,这些人,也一样没有见到四万亿的影子。

    只不过,有了这四万亿,银行的贷款政策就变宽松了,原来收回去的贷款又批下来了。

    07、08年,很多温州企业,都是流动资金出现了问题,而不是赚钱能力出现了问题,这些原本要跳楼的商人,也没有人想要不劳而获。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感谢政府,这四个字,缓过劲来的温州商人们说起来,发自肺腑。



第三十三章 请问,房开好了吗
    这些年,左建设见惯了温州商人的起起伏伏,跟银行的斗智斗勇,最后又败下阵来。

    在左建设的字典里面,根本就没有贷款这两个字。因此,按揭买房这样的事情,左建设是绝对不会干的。房子,他要么不买,要买就一次性付款。

    在这样的行为模式下,2009年,花一千多万在上海买房,对左建设和向敏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奢侈的决定了。豪宅什么的,他在温州都没有买,上海就还是算了。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09年的时候,金融危机刚过,当时花一千多万买的房子,现在市价早就超过三千万了,买房子这事儿,左家人还是很有眼光的。

    虽说,左建设在做生意从不贷款这件事情上,是有点与众不同,但买房一次性付款倒是很多温州人都会干的事。通常都是老公在家办公司,老婆出去旅游,看上了哪个房子,就顺便给了买下来。

    闻名遐迩的“温州炒房团”就是这么来的,具体点说,应该叫“温州太太炒房旅游团”,在不限购不限贷的年代,一个旅游团,买下新开楼盘的一整栋也是常有的事情。

    最后,很多大城市,为了防火防盗防“温州炒房团”,都纷纷开始限购。

    其实,“温州太太旅游炒房团”也有很多无奈,温州就是个小地方,温州市区算得上富人区的江滨路上,没小区、没绿化的所谓江景房,售价堪比上海豪宅。

    温州太太们去厦门这样的地方旅游,见到又有小区、又有绿化、还是无敌海景,价格却不到温州三分之一的房子,就和不要钱似的买。

    尽管,钱是人家自己赚的,税也交给了当地政府,按揭也是当地银行做的,但温州炒房团还是招致了诸多谩骂。

    谩骂就算了,一限购,房价一下跌,那些贷款炒房的人,也有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跳楼的。

    没有贷款,房价就炒不上去,炒不上去就不会暴跌,不会暴跌就不用跳楼。

    所以说,没有贷款,就没有杀戮。

    左建设和向敏,说起来并不能算是炒房,全款付清这事儿暂且不说。
1...1718192021...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