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丝路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克里斯韦伯
“所以二位也不要太过担心,有些事情还是要等时机的!”李芳笑道:“说到底,咱们都只是做臣子,有些事情不能逾越了!”
“李公公!”陆炳在旁边听了半天,总算是找到了个开口的机会:“那照你的说法,我在松江府那次亏就白吃了?”
“怎么会白吃了,谁能让陆大人白吃亏?”李芳笑道:“吴伯仁结交匪人,治政不靖,朝廷治他的罪没有问题吧?换一个松江知府,很多事情就方便多了!”
“李公公说得好!”陆炳拍了一下大腿:“不过这新任松江知府要慎重选择,一般人还真坐不稳这个位置!”
“那是自然!”李芳笑道:“既要给兰芳社找麻烦,又要替朝廷弄钱,还不能被周可成用银子砸趴下了,尤其是最后一项,满朝文武还真找不出几个人来!”





丝路大亨 第三百三十章 民事案件1
李芳话音刚落,张居正和陆炳的目光就一下子转到了海瑞身上,是呀,要论清廉耿介,大明还有谁能比得过他呢?
金山卫。
“看来朝廷还真是有人才呀!”看着手中的塘报,周可成突然笑了起来:“让海刚峰来接任松江知府,嗯,敢情他们也知道我银子多,别人来了估计挡不住我的糖衣炮弹是吧?”
“大人!”徐渭低声道:“朝廷还有治吴公子的罪——”
“这个无需管他!”周可成笑道:“伯仁是我们的人,岂能交给朝廷?”
“大人说的是,可海瑞若是上任之后,我们应当怎么应对呢?他是这里的父母官,很多事情上若是和我们作对,我们也是麻烦得很!”
“这倒也是!”周可成点了点头:“对面送了这么个dà má烦来,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一时间还真没有什么办法,文长,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学生以为恶人不能由我们做!”徐渭笑道:“大人您知道吗?海刚峰判案子有一个习惯,若是争讼钱财土地的,宁可委屈缙绅也不委屈穷人;若是因为面子争执的,宁可委屈穷人也不委屈缙绅!”
“哦?还有这等事?”周可成闻言一愣,转而笑道:“他这么做也有道理,穷人缺钱不缺脸,缙绅不缺钱缺脸,就算是和稀泥也是比平常的和稀泥强多了,怎么了?文长有什么想法?”
“大人,现在的松江府商贾争讼可是不少呀!只不过伯仁在任的时候多半都是我们的人给处置了,如果让其去找海刚峰的话——”说到这里,徐渭停住了。不过周可成已经明白了手下的意思,笑道:“这个法子不错,海刚峰要是用他那一套来判案子,非惹出dà má烦不可!”
“大人说的是!”徐渭笑道:“虽说海刚峰他几年前当过奉贤知县,但此一时彼一时,苏松常这几个州县的早已变了天了,正好让他尝尝亲民官的滋味!”
有了陆炳、李芳、张居正三人的背书,罢免吴伯仁松江知府,以海瑞暂代的诏书很快就下来了。而面对这位曾经有惠于苏松常百姓,又以清廉耿介而闻名大明的继任者,无论是江南士林还是民间都暂时沉默了下来,这也让张居正暗自得意,但对于身居其位的海瑞来说,却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
“海大人,这是这些天来积存下来的案卷,请您看一看!”一名不到三十的书吏指挥着仆役将厚厚的几叠案卷搬到了海瑞的几案上,几乎把人都遮挡住了。海瑞见了眉头一皱,沉声道:“吴伯仁离任才几天功夫,怎么会有这么多积存的安全?你是什么人,居然敢用这等小手腕来耍弄本官,好大的胆子?”
“回海大人的话!”那书吏却没有被吓倒,他不亢不卑的向海瑞长揖为礼,沉声道:“海大人,您是第一天来我们松江府,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的情况。松江府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生意人员往来频繁,案子也就多了,这些案卷就是这几天功夫积存起来的,案卷上都有标明日期,您若是不信可以查看!”
海瑞冷哼了一声,随意从那几叠案卷中抽出几本,果然上头清清楚楚的标明了日子,确实就是最近几天的,他唯恐是那书吏临时伪造修改的,又要求查看过去已经判完留底的案卷,果然如那书吏所说的,几乎每天都有六七起案卷,多的甚至有一二十起,看那案卷上纸张墨迹的新旧,即便是伪造也没法子一下子伪造出这么多来。海瑞也由不得不信了,他默然了半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衙门里担任何职?”
那书吏笑道:“学生姓陈名宣平,衙门里也没什么官职,不过是来帮忙的!”
“帮忙的?”海瑞看了一眼那书吏,问道:“帮什么忙的?”
“主要是帮着审案子,处理一些文书案卷什么的?”
“审案子还要人帮?”海瑞冷笑了一声:“这吴伯仁的知府当得倒是省心呀!”
陈宣平笑道:“海大人有所不知,松江府与他地不同,尤其是民事案子,更是复杂得很,若是初来乍到,无人辅助——”
“罢了!”海瑞一甩袖子:“松江府难道不是大明吗?难道用的不是大明律?笑话,待会你就站在本官旁边,看看本官没你辅助审不审的了松江府的案子!”他不待陈宣平开口,就一叠案卷拿起最上面一本,看了看上头的标题:“今日就先审福祥记号破产案,苦主何在,传他们上来!”
海瑞坐在大堂之上,却有一种颇为怪异的感觉,原来这间松江府专门审判民事案件的大堂两厢并没有站着手持木杖高呼威武的衙役,原告被告也不是跪在地上,而是分别坐在两边,各自有一个讼师站在当中替他们称述案情,最奇怪的是,在大堂的外间还拜访了几排长凳,上头坐着几十人,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旁听席”三个字。
“这又不是猴戏,一点朝廷的威严也没有!”海瑞颇有些愤愤不平的想到。
虽然案卷上有些词汇有些怪异,但听完了两边的称述,海瑞还是很快就弄明白了案件的情况:原来这福祥记是一家杂货行,因为经营不善关门了,不但欠了伙计的工钱,还欠了供货商,钱庄不少钱。除此之外,这家杂货行还有一些小股东,此时也一股脑儿找上门来,想要尽可能挽回一点损失。于是乎闹成了一团,告到衙门来了。海瑞弄明白情况后,大吃了一惊:“陈书吏,在松江府这种案子官府都要管?”
“不错!”陈宣成笑道:“大人有所不知,松江府这里商贸极为繁盛,类似纠纷极多,若是官府不主持公道,就会对贸易妨碍,就拿这个案子为例子吧,若是官府不管,这个杂货铺大部分财产债权都会流失,这些佣工伙计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最后只能流落街头,沦为乞丐,而供货商、钱庄、股东也会蒙受不应该有的损失,这无论于公于私都是有害的!”




丝路大亨 第三百三十一章 民事案件2
海瑞听了陈宣平的解释,不由得暗自点头,他出身贫寒,又是举人出身,是从一个县教谕一级一级慢慢升迁上来的,并非那等不知世事的书生。他自然知道商行店铺一旦关门,其资产都会大幅度贬值,有些部分甚至有些会干脆清零{商誉、渠道等},因此无论是出于店主还是债主的利益出发,最好的解决办法都不是让店铺商行彻底关门,而是换一个主人,让其继续营业下去,然后慢慢偿还债务。但通常来说这都很困难,因为一家店铺走到即将被迫关门这一步,往往是已经负债累累,而且债主还不止一家。因此每家债主都会被其他人抢先,而自己的一无所获,于是乎一哄而上,弄得一片狼藉,强者还能拿回欠款,而弱者{比如欠薪的佣工伙计,被拖欠货款的小供货商}则往往血本无归。只有极少数有威望,有财力的第三方出面仲裁的,才能有比较好的结局,不过这个角色很少是官府,而是当地的行会首领、有威望的缙绅富贾。
“陈书吏,那你觉得这个案子应该怎么处置?”海瑞问道。
“回禀大人,其实像类似的案子在松江已经很多了,如何处置已经有一个惯例了!”陈宣平笑道:“通常来说,一家商行店铺一旦经营不善要关门,就首先要冻结其所有资产,防止有人趁乱取利,然后清点其财物、物业、资金、账薄以及其他资产,看看有无其他人愿意出钱来接手的,如果有,那就出售其物业资产,用所得资金来偿还债务和股东的损失!”
“嗯!”海瑞满意的点了点头:“那若是所得资金不足以偿还债务和股东的损失又该怎么办呢?”
“嗯,这种情况很多,毕竟都到了这一步,店铺多半是资不抵债了!”陈宣平笑道:“这个也是有规矩的,所得资金先偿还佣工的薪饷和遣散费用,其次是偿还其他债务,最后若有剩余的再偿还股东!”
“哦?”海瑞闻言一愣:“为何要这个先后秩序?”
“回禀大人,这是按照风险和利益一致原则和人优先于物原则!”
“风险和利益一致原则和人优先于物原则?这是什么意思?”
“所谓风险和利益一致原则就是风险和利益是对等的,承担风险大则利益也大,风险小则利益也小。商铺经营良好的时候,债主只能得到还款和利息,而股东却能得到分红,所以股东的利益是大于债主的利益的;所以股东也必须承担更多店铺经营不善时的损失;而人优于物原则则是如果店铺经营不善,拖欠佣工的薪水必须最优先偿还,其他债务必须在先偿还佣工薪水之后再偿还!”
“原来是这么回事!”海瑞听到这里才算是明白了过来,他越想越觉得这两条规矩极为合理,随口问道:“你这两条是从出自何典?”
“回禀大人,出自民法典!”陈宣平答道。
“民法典?这是何书?”海瑞闻言一愣:“我怎么从未听说过?”
“回禀大人,便是这本书!”陈宣平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册递了过去,海瑞疑惑的接过,翻看了几页,只见里面文字浅显,罗列了若干法条,开宗明义便说是为了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他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书中的平等主体乃是何意?”
“回禀大人,您知道这世间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主奴之别。但在有些事情上却不能以身份强分对错,比如主借奴钱,虽主贵奴贱,然主亦需还奴钱。这平等主体就是说在这些事情上,无论主奴贵贱,皆一视同仁的意思!”
“嗯,我明白了,便是王子犯法,于民同罪的意思!”海瑞点了点头:“那这件案子你觉得应该怎么判?”
“在下逾越了!”陈宣平拿起笔来,飞快的写就了判词。海瑞看了看,觉得事实清楚,明白,注明了判决的缘由,十分满意,看到最后他的眉头突然皱了起来:“陈书吏,你最后上面写的五两诉讼费是什么意思?”
“回禀大人,依照民法典,审判庭有权力按照案值的多少收取一定数量的诉讼费用!”陈宣平笑道:“收取费用多少的条款就在民法的最后几页,您可以查看!”
“胡说,这分明是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海瑞愤怒的看着陈宣平,对方方才给自己留下的一点好印象迅速烟消云散:“把这一条给我划掉!”
“是,大人!”陈宣平也不争执,老老实实的将这一条划掉,然后重新呈给海瑞,海瑞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看过一遍,确认没有什么纰漏,方才宣读了判词。
就这般海瑞开始一个个审判案子,随着审判的进行,他越来越发现这陈宣平处事老练,法条熟悉,世事明达,就算是刑部里那些积年老吏都未必及得过,这么多复杂,牵涉极多的案件,他却能一一明断,有理有据,考虑的如此周全,实在是难得的很。
“此人虽然有些贪财,但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海瑞暗想:“只要没有什么大过,让他留任也就无妨!”
两人忙到正午时分,方才喘了口气,海瑞挽留陈宣平一同吃午饭,正想着怎么敲打对方两下,让其戒除贪鄙之过。那陈宣平却向海瑞躬身道:“海大人,在下有一件事情还请大人恕罪!”
“眼下并无外人,你不必如此多礼!”海瑞笑道:“有什么事情直说便是!”




丝路大亨 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事案件3
“是这么回事,在下恐怕过两日就不能来衙门做事了,还请大人事先准备一下!”陈宣平笑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海瑞闻言大怒:“本官不允你盘剥百姓,你竟然公然要挟本大人了?”
“回禀海大人!”陈宣平不卑不亢的答道:“学生并非要挟您,只是学生原本就不是衙门的定员,只不过是原先吴大人请来的外聘民事法官,专门审判这些民事案件的,那些收取的诉讼费也是用来给在下和几个随员的薪饷和杂费。既然吴大人已经去职,您方才又下令不许收取诉讼费,那学生觉得也就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因此才向您请辞的。”
“你不是衙门的定员?”海瑞闻言一愣,他转念一想确实大明的衙门里没有这号人物,对方既然不是衙门的定员,只是吴伯仁的私人幕友,那吴伯仁既然去职,他自然也就没有义务留下来。人家能够留下来几天给自己交接已经是情分了,现在要走也怪不得他,但问题是从今天上午的一系列案件来看,如果这厮走了,自己这里恐怕立刻就会露怯。不过听他的口气好像对银子很在意,倒是可以在这方面试探一下。
“陈书吏!”海瑞用尽可能和缓的语气问道:“你方才说诉讼费是用来做杂费和薪饷的,那你现在月俸几何呀?”
“回禀大人,学生现在月俸二十银元,外加米九斗,冬夏各有两匹布的衣赐!”
“啊!”海瑞闻言险些失态,赶忙问道:“这是你一人的吗?”
“不错,正是学生一人的,其他人另有俸禄!”
海瑞咳嗽了一声,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果陈宣平所言属实,那仅仅其一年的现金收入就有两百三十余两,而且还有一个壮劳力的口粮和衣料,这个薪俸水平就已经超过了海瑞本人,毕竟他一没有灰色收入,二还要养好几个仆役。海瑞原先还想着要不要从自己腰包里弄一笔钱来将其挽留下来,闻言立刻打消了这个主意。
“海大人,学生并非故意与您为难!”陈宣平沉声道:“只是家中只有几亩薄田,上有老母,下有幼弟稚子,着实少不得钱米度日!”
“我明白,我明白!”海瑞点了点头,他抬起头来,重新上下打量了下对方,发现对方虽然脸上书卷气甚浓,但却皮肤黝黑,手足粗大,不像是那种书香门第,反倒像是普通人家。
“陈书吏,你每月有二十银币的薪俸,又有禄米冬夏衣赐,为何家中用度还如此紧张呢?”
“大人有所不知!”陈宣平答道:“学生自小家贫,若非讲谈社,哪里能有今日,现在虽然好了些,但家中人口众多,用钱的地方也多得很呀…”
海瑞一问才知道陈宣平出身于贫苦人家,虽然从小便天资聪颖,读了点书,但家中却无力供养他走科途的路子。后来听说有讲谈社的路子,他便赶去了那边,一开始他是想考秀才的,但听社中老师说这民法虽然不能考科举,但却是兰芳社急需的,只要学成了出来,薪俸便十分优厚。陈宣平犹豫了许久,想起家中的老母幼弟,便一咬牙放弃了科途,一心扑在了这民法之上,两年多前便以第一名的身份通过了考试,立刻就被吴伯仁用二十个银币一个月的高薪请了去,一直干到现在。
“原来如此!”海瑞听到这里,联想起自己贫寒的家世,心里也不禁有几分戚戚然:叹道:“以你之才具,若是生在一个中等人家,只怕现在已经中了举人、进士,为朝廷牧民,又怎么会落得今日的处境!”
“大人此言差矣!”陈宣平笑道:“学生倒也不觉得现在有什么不好的,我虽然不能考功名,出仕为官,但我现在所做之事也是与民有利的,这几年来我做法官,行事公允,松江府这一带经济蒸蒸日上,远胜大明其他地方,这也有我的一份力,又何必一定要出仕为官呢?”
听陈宣平说到这里,海瑞心中咯噔一响,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他来松江府之前已经预料到周可成可能会在哪里给自己设下圈套,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直到现在为止都未曾发现。不过陈宣平方才那番话却让他突然明白过来,这松江府就是周可成给自己设下的圈套——这里的远胜大明其他地方,治理所需要的手段自然也远胜大明其他地方,仅凭自己一人,就算坐上了这松江知府的位置上,恐怕也未必能治理好这里了。不说别的,光是这民事法庭自己如果不从兰芳社哪里要人,恐怕就得关门。
“陈书吏!”海瑞思忖了半响,终于长叹了一声:“你离开之前帮我办一件事情!”
“请大人吩咐!”
“你去金山卫,禀告你们上头一句,就说我海某人想要见你们周大掌柜一面,请他三日内来松江府一趟!”
两天后,松江知府衙门,花厅。
“周先生!”海瑞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倦意:“我今天请你来,都是在你的意料之中吧?”
“呵呵!”周可成笑道:“不敢,只是以周某看来,在海大人的心中百姓还是重过大明的,现在看来周某没有看错!”
“那倒也未必!”海瑞冷笑了一声:“海某今日请你来只是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想干什么难道海大人没有看到吗?”周可成笑道:“您来江南也不是一两天了吧,苏松常这一带的变化您难道没有看到吗?周某一张嘴又怎么及得上您自己看呢?”
“自古大奸大恶之人,必有过人之处!谁又知道你是不是行小惠于民,收买人心,欲行大奸大恶之行呢?”
“这个周某倒是不敢苟同了!”周可成笑道:“在周某看来,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只要是百姓得了实在的好处,哪怕是此人是为了一己之私,也是好事。至少总比那种嘴上冠冕堂皇,而一意玄修,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弄得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赋役增常,万方则效,却室如县罄的要强多了吧?”




丝路大亨 第三百三十三章 决心
“你——!”海瑞听到这里,已经是目瞪口呆,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周可成方才话语中最后一长串指的是何人,若是依照人臣的本分,他应当第一时间严词斥责,但偏偏周可成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那段话就是出自后来海瑞的名篇《治安疏》之中,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百度看看},一时间头脑混乱,竟然忘记了出口斥责了。
“怎么了?海大人也觉得周某说的不错吗?”周可成笑道。
“巧言善辩,鼓唇弄舌,无君无上之徒罢了!”海瑞冷哼了一声.
“海大人这句话倒是不错,周某的确是个无君无上之人!”周可成笑道:“我一不曾考过大明的功名,二不曾食过天子的俸禄,今日所有皆是我一手一脚打拼而来的,与西苑那位本就无半点君臣之义,而且天下又有何人敢说自己位居周某之上?”
周可成这番话虽然听起来极为傲慢,但海瑞也只有哑口无言,因为这本来就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半响之后他方才叹道:“你若在海外称孤道寡,又有哪个来管你,为何又要在大明来惹是生非?”
“周某是不是惹是生非,海大人你应该是最清楚了!”周可成笑道:“倒是那位张大人南来生了不少是非!”
“你是说张太岳吧!他也不能说是生是非,是你闹得太过分了,若只是做些生意谁来管你?你却要在科举上生事端,那可是国家的抡才大典,张太岳岂能容你?”
“海大人说出这种话来,却是让我看小了,你在江南呆了这么久,有些事情竟然还看不明白?问题就是出在科举之上,陈宣平和张居正易地而处,张居正能够治理好现在的江南吗?可是读四书五经能读出陈宣平这种人才吗?”
“张太岳的确做不了陈宣平的事情,但陈宣平也做不了张太岳的事情!”海瑞反驳道:“一个是储相,一个是律吏,岂能一概而论?”
“是吗?我看不见得吧?”周可成冷笑道:“照我看,他们两人的差别不是官位,而是对象不同,如果大明两京十三布政司都像松江府这样,你觉得张大人还能做那个宰辅吗?”
“两京十三布政司都和松江府一样,这怎么可能?”海瑞话刚刚出口,便回味过来不对,赶忙问道:“周可成,你竟然要对大明动武了?”
周可成冷笑了一声,却没有答话,他向站在门外的一名仆役勾了勾手指头,示意其进来,然后指着那仆役向海瑞问道:“海大人,您看看此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不一样?”海瑞看了看那仆役,却看不出什么异常来:“有什么不一样?”
“大人您难道不觉的他的脸色要红润不少吗?”
“脸色红润?”海瑞经由周可成一提醒,又仔细观察了一会才发现确实这仆役脸色红润,面颊饱满,不像绝大多数大明中下层百姓那般削瘦,点了点头答道:“确实红润一些,那又如何?”
周可成又让那仆役唤来一众同伴,站在堂下,此时海瑞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事实胜于雄辩,站在堂下的十多名仆役相较于南京的同行来,明显气色要好多了。
“海大人,周某人不会神仙方术,也没有用五饼二鱼喂饱千人的手段,所会的只有让各展所长,互通有无罢了。苏松常百姓心灵手巧,会养蚕抽丝,纺纱织布、烧陶瓷、各种手工,而南洋东番那边土地平旷,渔业丰饶,那就让苏松常百姓专心养蚕抽丝、烧陶瓷、做手工,卖给南洋东番人,换来白糖、大米、棕榈油、鱼和鲸肉等等。这样两边都能过上好日子,周某也能居中赚些银钱过活,当然这样一来官府也会多出不少事端了,做官的老爷们也不能就凭着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总不能为了老爷们治天下方便,就让明明可以通过烧陶瓷、纺纱织布吃上白米饭的百姓,硬要去地里刨土,吃糠咽菜只有个半饱吧?”
1...332333334335336...4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