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克里斯韦伯
丝路大亨 第四百零八章 拖延时间
又是两下铳声响起,不远处的河岸边传来一声惨叫,又有人中qiāng了。戚继光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已经把所有的“夜不收”都派出去了,但依然不时有铳声传来,袭击者对于周围的地形十分熟悉,而且比起gong nu,鸟铳的威力更大,可以让使用者在更远的距离开火,想要阻止使用这种武器的敌人对修桥的士兵放冷qiāng,那几十个夜不收还不够。
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戚继光本能的转过身来,看到王本固朝这边走过来,赶忙躬身行礼:“王大人,这么晚了怎么还不休息?”
“南塘你不是也没有休息吗?”王本固笑道。
“卑职是职责所在,所以——”
“那本官难道便不是职责所在吗?”王本固笑道:“再说呢,不时传来铳声,我哪里睡得着呀!”他叹了口气:“死伤的人多吗?”
“不多,到现在为止也就不到二十个人!”戚继光摇了摇头:“但是影响却很大,修桥的人都胆颤心惊的,做事情慢了不少,往往是铳一响,人就趴到地上了,本来明天早上就能修好,现在来看至少要到明天中午了!”
“嗯,天亮应该会好些!”王本固安慰道:“至少贼人的铳手就不敢如此大胆了!”
“但贼军的防御也会加强了!”戚继光叹了口气:“王大人,崇德县的城墙是当初被徐海攻陷之后重建的,距今也没有几年,肯定十分坚固,守兵又有火器,攻打起来很麻烦的!”
“那能不能绕过去呢?”王本固问道。
“绕过去也没用,这一路过去崇德、嘉兴等州县的城墙都是十年内重修的,总不能把这么多城池都丢在身后不管吧?”
“嗯!”王本固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了,他这才想起来苏松常当初是倭寇横行的重灾区,肯定没少在城墙上省钱,距离现在也才十年不到,肯定都还完好。这里的州县是兰芳社经营了多年的,不像其他地方大军一到当地的缙绅就望风而降,只要有城墙保护,就算城里只有几百人马,只要发动丁壮上城,仓促之间攻打起来也很麻烦。
“王大人,你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盯着就行了!”戚继光低声道。
果然如戚继光所料,随着太阳再一次从地平线上升起,鸟铳的射击声就平息了。显然敌人的游兵已经退回去了。他不顾疲乏,催促士兵们加快修桥,终于在午饭前建成了一条粗陋的浮桥,然后催促士兵们渡河。
“队长,贼军果然开始渡河了!”探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低声道,他名叫许十五,虽然矮胖秃顶,但肌肉壮硕,活像一堆岩石。
“很好。”赵家升露出了放心的笑容:“他们果然没有防备我们,开始吧!”
士兵们跑到岸边的芦苇丛中,推出藏在里面的六条小船来,船上堆满了浸透鱼油的干芦苇。赵家升第一个跳上船,低声道:“大家不要慌张,等到我点火再点火,然后跳水上岸。贼兵们还没多少人过河,他们肯定要顾着救桥,没工夫管我们!”
“是,大人!”众人齐声应道。
戚继光站在桥头,眉头紧皱,湍急的河水从他的脚下流过,让脚下的木板不断的摇晃,看着河面上漂浮而下的树枝、木板以及各种杂物,他不禁更加紧皱了。
“来人!”戚继光厉声道:“叫三十个壮汉来,拿着搭钩,若上游有大块的木头飘下来,便用搭钩拖到一边去,免得撞坏了桥!”
“是,大人!”
看着拿着搭钩的士兵就位,戚继光松了口气,他正准备到河对岸去看看,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喊道:“有船,船!”
戚继光回过头,只见上游飘下来五六条小船,船首都站着一人,拿着长篙,不时在水里点一下,顺着水流飘过来,转眼之间距离浮桥已经只有两三百步了。
“弓箭手,鸟铳手就位,百步之内就射箭放铳!”戚继光厉声喝道。
还没等弓手铳手们就位,最前面那条小船突然呼的一声,船尾便腾起数米高的火柱来。那持篙汉子跳入河中,奋力向岸边游去,火柱的升起仿佛是一个信号,后面的其余几条船只也被升起了火光,顿时河面火光腾腾,六条火船顺着江流越来越快,向浮桥撞来。
“该死,昨晚那伙贼人竟然没有走!”戚继光顿足骂道,他赶忙下令持篙军士们将火船抵住,不让撞上来,又让其他士卒准备水桶、砂土,准备救火。
火船顺着湍急的河水,转眼之间便撞了上来,拿着长篙的士兵们奋力抵住,但灼热的火舌顿时蔓延过来,头发和衣角变得焦黄干脆,炙脸生疼。士兵们将河水泼在火船上,但反倒让火势更甚了。很快长篙也被烧着,士兵们不得不丢下浮桥推开,火船撞到浮桥上,戚继光不得不下令手下放弃浮桥。
“怎么会这样?”闻讯赶来的王本固脸色铁青,连连顿足。
“都是末将未曾防备!”戚继光低声道:“不过河里的木桩都还在,应该天黑前就能重新修好!”
“那好!”王本固看了看面露青色的戚继光,神色变得温和起来:“南塘你先去睡一会,这里有我盯着就是了!”
“这个——”戚继光犹豫了一下,王本固拍了拍他的肩膀:“临阵决胜我不如你,看在朝廷的份上,你先去睡会吧!”
正当王本固正在河边监督士兵们重修浮桥的时候,刚刚回到杭州的项高也得到了从崇德连夜赶来的信使,在一开始的震惊过去之后,他立刻意识到己方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危机之中:危险如果戚继光率领长驱直入,将苏松常掀个底朝天,那周可成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西征,回师救援,甚至在江北扬州的明军还会抓住机会渡江南下,那这就意味着兰芳社的对大明的攻略已经全盘失败;而机会就是如果自己能够出兵夹击戚继光所部将其打垮,那不但可以确保留都和苏松常地区的安全,还可以彻底解决己方侧翼的威胁。
丝路大亨 第四百零九章 应变
“来人,立刻令人准备船舶,赶往留都和金山卫,把这个消息禀告张大人和徐先生!”
“是,大人!”
作为朱纨多年的幕僚,项高早就积累了很丰富的军事经验。他很清楚自己手上虽然名义上有六个联队的新军{其余六个联队分守其他州县},但是野战时可以依靠的还是由森可成指挥的一千倭兵和两百名骑兵。与其冒着被敌军回头击溃的危险走陆路增援崇德,不如走更安全更便捷的海路增援金山卫,先与那边的留守军队汇合,确保金山卫的可以停泊数百条大船的深水大港和装满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的仓库安全,这样无论是攻是守都已经处于不败之地,毕竟这些新军用来野战虽然不行,但是用来守城寨还是足够的。至于崇德,既然明军的行动已经被发现,项高不认为敌军能够在几天时间里攻陷有坚固完好城墙的设防城市。
“还有,传令下去,各军准备,明早出发上船前往金山卫!”
很难用语言来描述项高在那天夜里的感受,总而言之他一直忙到寅时方才上床小憩了一会。他感觉到无比疲倦,却又无法入眠,无数的事情在他的脑海中闪动,却又理不出头绪,直到天色将明他才艰难的起身,洗漱之后随便吃了点东西,就上了轿子赶往码头。
“一切都交给了,森将军!”项高对全身披挂的森可成道。
“请大人放心!”森可成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以末将所见,要不要再多留一些人马下来,否则如果敌军回攻杭州的话——”
“不必了,现在要紧的是保住金山卫!”项高沉声道:“至于杭州这边,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上船撤走便是!”
“嗯!”森可成见项高这么回答,也不再劝说:“多则半月,少则十日,末将定当击败贼军!”
当戚继光第一眼看到崇德县城时,就明白这是一个难啃的刺猬。
拜洪武皇帝祖训,大明对于修城墙还是很舍得下本钱的,即便是南方偏僻的县城,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女墙、马面、城楼、外砖等一应俱全,不像唐宋时期南方很多州县的城墙就是一层层夯土,遇上雨天还要铺上芦席,以免被雨水冲垮。像这样的坚城,即便只有两三百弓手衙役,只要县令发动丁壮上城,顶住成千上万流民叛军都是没问题的。一般流寇、鞑子能够破城要么是县官是个贪鄙的饭桶;要么是有内应破城,在冷兵器时代想要啃下这样设防完备的城墙就算是正规军也要死不少人,流不少血的。戚继光倒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看到崇德县城的设防时,就明白守城的县令很懂得军事,他并没有闭门死守,而是在最容易遭到攻击的南门外修建了一个小寨子,这样一来,不但进攻南门变得很困难,而且还可以用侧射火力杀伤进攻两侧城墙的敌军。这就符合戚继光曾经从唐顺之那儿听到的“守险不守陴”的防御原则,显然这一招的原创者其实是周可成。
“传令下去,各军抽出三分之一的人砍伐树木藤枝,编制挡牌,长梯;准备土袋!”戚继光沉声道。
透过胸墙上的射孔,赵家升小心的窥看着外间敌军的行动,一开始他企图通过旗帜计算敌军的数量,但当他数过三十便放弃了,依照讲武堂中教科书中记录的,这代表眼前敌军的总兵力不会少于六千人,而崇德城内的守兵只有五百。
“队头,外面怕不有一两万人吧?”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最多三千人!”赵家升强装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你们放心,只要坚持三天,最多三天,就有大军来救援我们了!”
一张张面孔都露出了充满希望的喜悦笑容,士兵们交头接耳,将上官的话传递到后面。赵家升抬高嗓门:“不要怕他们人多,我们是守城又不是出去和他们打,大家手上的也不是烧火棍。就算武艺再高,难道还能挡得住铅子吗?”
赵家升的激励收到了效果,士兵们虽然被募集的时间还不长,但火绳qiāng的威力还是明白的,而且在射击训练方面的花费兰芳社可毫不吝啬,这里的每个士兵都至少进行了五十发实弹射击,这已经比绝大多数明军士兵一辈子用掉的huo yào要多了。
看到士兵们的士气高涨起来,赵家升下令将每人一两的赏金先发下去了,他大声道:“这是朱文和朱老爷出的钱,每人一天一两,受伤的给十两,死的给五十两的安家费,都是现给的。大家的家小田宅都在我们身后,就算不为了别的,为了自己的田宅家小,咱们也得拼命顶住!”
现过现的银子和对家人田产的顾虑把临战前的恐惧冲走了,看到士兵们坚定的眼神赵家升暗中松了口气。作为讲武堂的学生,他在南洋参加过不少兰芳社的军事行动了,他很清楚最难的就是第一次参战的新兵,只要闻过血腥味,新兵就会蜕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生物。幸好这次有城寨可以守,不然就算是有对面敌人几倍的兵力他也不敢打。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赵家升站起身来,他走过每一个士兵的身后,不时轻轻的拍打某个过于紧张士兵的肩膀,说一些粗俗的笑话,他竭力让士兵们放轻松一点,火绳qiāng可是一件复杂的武器,紧张的家伙不但无法射中目标,还会弄伤自己。
砰!
第一排qiāng声响起。不待浓烟散去,赵家升就大声叫喊着让发射完的士兵们退后,把位置让给第二排士兵开火,他知道新兵菜鸟最喜欢看自己有没有射中目标,但这毫无意义,一旦扣动扳机,qiān dàn就不再归你控制,这是射击课老师第一天就告诉赵家升的道理。
丝路大亨 第四百一十章 手榴弹
风好似利剑,搅动着戚继光头顶的将旗,让其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战鼓声一下下仿佛敲在自己的心脏上,尽管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他依旧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颤抖。他咬紧牙关,竭力不让身旁的部下看出自己内心的紧张。
“南塘,贼军的火器好生犀利呀,连藤牌都遮挡不住!”
戚继光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他可以看到敌人的营垒和城墙上不断喷射出的火光和白色的烟雾,己方的行列中不时有人倒下,原本密集的队形开始变得稀疏,地面上随处可见尸体和遗弃的武器。随着距离寨墙越来越近,戚继光下意识的握紧拳头,他感觉到一阵刺痛,那是指甲刺入掌心,他顾不得疼痛,下意识的自言自语道:“冲进去!”
“掷弹兵上前!”赵家升大声喊道,第一个拔刀出鞘,站在寨墙后面,他心里清楚最危险的时候来临了,这些敌人肯定是挑选出来的选锋——否则不可能撑到现在,已经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倒下,换了普通的军队早已被击溃了,希望最后一招能够奏效,他可不认为这些菜鸟能够在白刃战里撑下去。
胸墙后的铳手们排成若干条纵队,好空出路来让掷弹兵上前,他们都是腰圆膀粗的大汉,从背后的褡裢里取出一个个装满huo yào的榴弹放在地上,这些榴弹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装满黑huo yào的竹筒,为了便于投掷下面有一个长长的木柄,酷似放大版的木柄shou liu dàn。赵家升看到掷弹兵都已经就位,又透过射孔看了看敌军已经冲到壕沟前,正在忙着往壕沟里丢土袋,赶忙大声喊道:“点火,向壕沟方向投掷!”
尽管赵家升在之前就已经叮嘱过部下,但绝大部分掷弹兵还是刚把引信点着便扔出去了,只有少数人才依照上司命令的那样稍等待到引信烧到一半才投掷,其结果就是大部分shou liu dàn落地时并没有立即bào zhà,有的甚至还摔熄了,但还是有大约三分之一的shou liu dàn在人群中引爆了。
凭借敏锐的眼力,戚继光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守军投掷的shou liu dàn,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在人群中就闪现出十几团摇曳的火光,在火光中他看到人群在摇晃倒下,一次呼吸之后他才听到连绵不绝的可怕bào zhà声,仿佛来自远古的轰雷,让他的脊梁震撼。
“继续!”赵家升大声喊道。掷弹兵们捡起第二枚shou liu dàn,点着引信,向外投去,这一次绝大部分人都有意识的稍微等了一会才开始投掷,也投掷的准确了许多。两枚shou liu dàn在空中碰撞,然后bào zhà,产生的冲击波将烟雾吹散。赵家升看清剩下的敌人丢下武器,开始转身逃走。他长出了一口气,至少自己不用下上刺刀的命令了。他转过身,用尽可能欢快的语气对士兵们喊道:“除了放哨的人,所有人都坐下休息,很快城里就会送水和吃的来!”
“想不到,想不到贼人的火器竟然如此犀利!”看着溃退回来的人们,王本固有些张口结舌。
“看来没有攻城器械硬攻是不成了!”戚继光叹了口气,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时间是战争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按照缙绅们提供的消息,兰芳贼们这几个月来大肆扩军,而且在金山卫的仓库里硝石、硫磺、生铁等军用物资十分充足,金山卫当地又不乏巧手工匠,又有讲武堂培训出来的大批军官,这些新募之兵战力也不可小视。如果自己顿兵城下拖延下去,情况很可能会向对己方不利的方向发展。
营垒里,赵家升接过杯子,掺了甘蔗烧酒的鱼汤流入口中,将他口中的苦味冲散。一群壮丁挑着扁担进来,向士兵们分发食物和掺了淡酒的鱼汤,但绝大多数人都只喝不吃,过度的紧张和战场上的huo yào味破坏了绝大多数人的胃口,只有少数有经验的军官才若无其事的大口咀嚼吞咽。赵家升放下空碗,闭上眼睛,耳边传来窃窃私语和轻微的抽泣,有人在哭泣!赵家升没有起身斥责,他知道这是一个战士的必经之路,每个人第一次上战场都会恐惧,勇士和懦夫的区别是勇士能够战胜恐惧,而懦夫被恐惧所战胜。
“大人,敌人撤退了!”一个声音将赵家升从思绪中惊醒,他站起身来,向远方看去,只见远方敌人的旗帜正在缓慢的向后移动,他赶忙揉了揉眼睛,唯恐是自己看错了。直到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赵家升才觉得热泪盈眶,两颊湿润。
“终于,我们终于守住了!”
金山卫,讲武堂。
铛、铛,铛!
钟声响起!
每个人都停下脚步,侧耳倾听,他们神色紧张,放下手中的活计向广场跑去,人群就好像河水,向城堡中心的广场汇集。学员们依照自己的班级、排成整齐的方阵,等待着命令。
“从第一声钟声响起算不到半刻钟!”唐顺之竭力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得意。
“嗯,都是唐公教导有方!”徐渭笑道,随即叹了口气:“关键时候还是讲武堂的学员们最靠得住呀!”
“那是自然!”唐顺之得意的捋了捋颔下胡须:“大都督别的都好,就是麾下夷狄之兵太多了!”
徐渭闻言笑了起来:“话也不能这么说,当初大都督起家时他不用夷狄之兵用什么?大明也有色目、鞑官、狼兵呀!再说这讲武堂也是大都督命人建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些东西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嘛!”
“文长说的也有道理!”唐顺之有些不情愿的点了点头,不过他旋即道:“不过这一次我便要让大都督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
丝路大亨 第四百一十一章 时间的竞赛
“大祭酒说的是!”徐渭微微一笑。
此时钟声已经平息,唐顺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校阅台,徐渭紧随其后。
“诸位!”唐顺之吐气发声,亢声道:“俗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乱了嫡庶之分、长幼之序的,没有不破国亡家的。今上乃是先帝第三子,先帝既无嫡子,第一子与第二子又早亡,那以序便应由今上继位,何况今上聪明仁孝,天下士庶无不归心。不想先帝沉溺方术,群小当政,竟然废长立幼,祸乱朝纲。今上不得已才出海南逃,周大都督举江南之地相迎,欲奉天靖难,重整我大明朝纲,仰仗二祖列宗之福佑,不战而下南都,海外诸藩亦出兵相援,大都督举师西征,势如破竹,眼看大业将成。却不想贼兵狼突鼠窜,过金华,越钱塘,竟至于崇德城下。汝等皆国之虎贲,今日尔等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唐顺之在台上口若悬河,徐渭在一旁听得头晕目眩,却又不敢催促。原来昨天早上他们得到了崇德遭到突袭的消息,大吃一惊,赶忙一边向南京发出使者求救,一边调动兵力准备救援,但去掉守卫长江防线的之外,可以调动的只有八个联队的新兵,但就拿这些新兵出去迎战无异于是送死,于是乎徐渭便打上了讲武堂里的那两百多军官生和四百多士官生的主意,这些军官生都至少在讲武堂里受过一年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又参加了周可成围攻留都的前半部分军事行动,海外的援兵抵达后被送回讲武堂完成未经的学业,无论是军事素质和战斗意志都远远超过这些拿起武器才两个月的新兵,如果能够把他们打散了掺入其中,肯定能够大大的提高新军的战斗力。所以徐渭才跑到讲武堂来了,却不想唐顺之在召集学员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发表了这样一番动员演说,让徐渭颇有些哭笑不得。
“文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正当徐渭走神的时候,唐顺之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演说。徐渭赶忙摇头:“既然大祭酒讲了,学生还有什么要说的?只是兵贵神速——”
“老夫明白!”唐顺之笑道:“立刻就去武库分发武器,然后下到各个联队去,明天早上就能出发!”
“好,好!”徐渭正准备告辞回去处理庶务,却看到一名书吏气喘吁吁的朝这边跑过来:“徐相公,徐相公,有船靠码头了!”
“船?什么船?”
“是杭州过来的,船上有三千人,是森可成将军指挥的援兵!”
“什么?”徐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问道:“你再重复一遍?”
“是杭州来的,是森可成将军带来的援兵!”那书吏大声道:“项公得知贼兵围攻崇德之后,就立刻让森可成将军乘船来金山卫了!”
“真是太好了!”徐渭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眼中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崇德县城。
每时每刻,斧声不息!
赵家升记不得自己上次睡觉是什么时候,即便在城楼里,他也能听到无休无止的“咚咚”声,那是城外的敌军在用斧头砍伐树木。依照讲武堂中的教材,守城一方应该将城墙外五里以内的树木全部砍伐,或者拖进城,或者焚毁,以免被敌人所利用。而他却无法说服自己这么做——崇德城外有着大片的桑林、漆树和果林,这些可爱的树木每年都会被居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而现在却成为了他们的毁灭之源。
当赵家平的书童来叫醒他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赵家升从地上爬了起来,他和其他人的唯一差别是军毯下有一些干草。人们从地上爬起,相互拥挤,他们穿上鞋子,扣好皮带,拿起武器。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特别疲惫,无心交谈。城外的敌人就像无形的担子,压在每一个人身上,他们都住在城上或者营寨里,和士兵们待在一起。
“我梦见援兵到了!”书童是赵家升的一个远亲,他只有十三岁,还没有学会恐惧,有着少年人特有的那种勇气。他一边帮助赵家升扣紧皮带,一边快活地说:“有骑兵、步兵、还有战象,由大都督亲自率领,打着漂亮的南十字星旗!”
“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太好了!”赵家升强迫自己微笑,作为指挥官至少要最后一个绝望,他走到女墙边,迎接新的一天。
一阵晨风将冷空气吹入他杂乱不堪的头发,南边半里远的地方,敌军营地一缕缕烟柱升起,敌人正在准备早饭,昨天还是桑林,今天已经是一片白地,显然敌人没有浪费时间。接下来的进攻不会再是密集的肉体,而是冲车,铳炮,盾车,长梯,攻城锤。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稀稀拉拉的人影和一张张稚嫩惶恐的脸,不禁暗自叹了口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