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猎杀1894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陌路慢行
章继真诧异于寒的肚量,要放一个粗鲁之人,恐惧已经翻脸了。他可不知道自己在于寒心中的高大形象,再就是于寒确实是虚心求教。
“大人只是人在事中迷罢了,路得一步一步走。眼下奉天百姓已丰衣足食,章某只论兴业之事…”
章继真的提议与他本人后来在家乡的举措如出一辙,简单来说,就是兴办民用企业,发展原料基地,这个原料,专指农产品,比如棉花、油籽等等,从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到售卖形成一条产业链,从而带起奉天及周边经济发展,其中考虑了当地气候、矿产分布、河流走向、土地资源、人口、周边环境等等。
如果于寒学过区域经济学的话,会发现章继真所说的就是其概括的内容。
毫无疑问,采用了章继真的的建议后,能在最短时期内让奉天府富足起来。
“盛名之下无虚士,先生字字珠玑,于寒受教了!”于寒肃然拱手道。
章继真一愣,他是有点名气,但可没有于寒说的那么高大上,至少他自认为如此,所以还以为于寒客气呢,连忙还施一礼:“于大人客气了,你我虽立场不同,但大人所为,章某也是佩服无比。与大人驱逐倭寇、活人无数的壮举相比,章某不过是动了动口舌,实在不值一提。”
在这一刻,章继真竟有种惺惺相惜之感。可惜不是一路人,他也不能辜负恩师的期望。
于寒正要开口,章继真却话锋一转:“大人,不知可听说过广厦先生的强学会?”





猎杀1894 第143章 论维新;首次交锋
“广厦先生?”于寒一愣。不过一听后面的强学会,顿时想起来了,这个在历史课上学过,是当朝首辅翁同龢支持、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的团体,意在变法图强,算起来成立了不到两个月。
于寒点头道:“强学会我知道,这广厦先生是姓康还是姓梁?”
章继真倒是惊讶,他问起这话,只是为打开话题,没想到于寒竟听说过,还知道康梁两人,看来这位的耳目还真不能小觑。
“大人说得不错,广厦先生正是姓康。不知大人还了解什么?”
于寒接着说道:“我还知道,强学会专为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成圣·教;而且强学会倡导维新变法﹐提议效仿西方列强及倭国,开议院、改体制…”
章继真越听眼睛越亮,耐心等于寒说完,他又问道:“不知大人对此是何看法?”
于寒摇头道:“主张都是好的,改机构,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军、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若真能实现,华夏复兴指日可待。只可惜,在清廷的治下,注定劳而无功,还会令许多志士枉送了性命。”
章继真脸色一变:“大人何出此言?那倭国不就变法成功了吗?”
于寒叹息道:“倭国维新的主力是拥护天皇的藩阀,比如萨摩藩、长洲藩、土佐藩等,他们有足够的兵力、物资和精英人才,除了日暮途穷的幕府外,可以说由上到下万众一心,所以他们成功了;这成功不是一道敕令就完成的,它经过了好几场恶战;
而强学会依靠什么?有军队吗?有实权人物还是有中坚力量?维新之举会损害哪些人的利益?他们会坐视自己的蛋糕被分吗?如果他们反扑,会做出什么举动?肯定是无所不用其极!”
章继真顿时一阵颓然,稍稍一想,可不就是这么回事?
于寒还不罢休,又继续说道:“回想一下历史上数次变法,哪次成功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商君有秦孝公、吴起有楚悼王、王荆公有宋神宗,即使如此,失去靠山后,商君车裂、吴起受戮,王荆公稍好一些,却也落得郁郁而终,新法皆被废除;
不知强学会推行维新之时,背后又有何人支持?何人反对?两者孰强孰弱?与秦孝公、楚悼王、宋神宗相比又如何?”
章继真实在看不懂于寒了,要说他懂,奉天府治理过程完全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说他不懂吧,对维新之事剖析得头头是道、入木三分。不过现在他没心情探究这个。
“如此说来,维新之举是行不通了?”
于寒摇头道:“在现有的条件下,确实是行不通。要想推行新政、革除时弊、图强求存,只有一个办法:用武力将那些顽固不灵、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家伙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说到最后,于寒不由散发出一股凛冽的杀气。
章继真不由打了个寒战。他曾追随吴大庆、刘坤一,也接触过李中堂、张之洞,以上均是带兵之人,但没有一个具有于寒所散发出的威势。他要是知道于寒已创下好几个万人斩就不奇怪了。
静默了良久,章继真才颓然说道:“于大人言之有理。这正是你不愿归顺朝廷的原因吧?”
于寒说道:“正是。虽然这样会面临重重压力,但在我的一亩三分地上,我和部下可以推行比维新更为彻底的制度,因为,所有枷锁已在战争中荡然无存了。”
这话不但表达了字面意思,还将章继真最后一丝希望给掐灭了。他想说服于寒的目的,也是为维新争取一份支持,当然,他起初并没想到军事施压,支持也是多方面的,可以表态,可以资助。现在看来,维新似乎是走不通了。
“于大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章某受教了。”章继真深施一礼:“我这次回去,就将大人所言告知广厦先生,以及诸位同仁。”
于寒也深施一礼道:“先生为华夏复兴殚精竭虑,于寒深感钦佩。只是前路荆棘满途,望先生与诸位志士多多保重,一但有变,留有用之身以图将来。”
章继真施礼谢过,对于寒的好感又添了几分。据一省之地、拥十万雄兵,却轻车简从,没有半点骄奢淫逸或飞扬跋扈之气。更重要的是,此人年纪轻轻,却看不出半点浮躁,气量也非常大。
话又说回来,章继真仍觉得于寒与朝廷分庭抗礼的举动过于激进,国事艰辛,还是少一些动荡为妙。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十,章继真从营口出发,沿几个镇子一直到了盖州,仔仔观察了一番后,又给了于寒一些建议,算是回报于寒的点拨之恩;第三天上午乘船离开。
于寒望着化为小点的商船,叹息道“此君大才,可惜执念有点重,否则就邀请他留下了。”
送走了章继真,于寒几人刚转过身,就见随行的士兵将一行三人挡在了外面,还拉响了qiāng栓。
于寒一皱眉,与连兆明、江海生赶了过去。
江海生问道:“怎么回事?”
于寒一瞅被拦住的几人,清一色的老外,头颅宽短、发色浅黄、眼珠浅灰,面部棱角分明,典型的东欧人特征。
带队的军官解释道:“报几位长官,他们说有事要找几位长官,我不知道真假,所以拦住了他们。”
于寒说道:“你做得很好,下次也这么做!现在退下吧,不会有什么事。”
“是!谢谢长官!”
这时为首的老外开口了:“你是救国军的指挥官?”
于寒听着生硬而傲慢的华夏语,瞅着眼前这几个人高马大的老外直皱眉。
“不错,请问几位是什么人?找我有什么事情?”
“我,是俄国驻营口领事谢尔盖,这位是巴德马耶夫,他是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这位,是他的助手叶夫根尼。不得不说,你的部下太无礼了。
这次来找你,是因为,有件事情要与你们合作。”
于寒忍着要吐的心思耐心听完,随口说道:“我的部下是履行职责,他们做得没错。既然要合作,先说来听听。”
谢尔盖皱了皱眉,他没想到于寒还挺护短,丝毫不给沙俄领事面子,要是清廷的官员,遇到这事还不呵斥部下?
这时被称为学者的巴德马耶夫开口道:“指挥官阁下,我国本着合作两利的精神,准备在东北境内修筑几条铁路,有一条南北线路,要从你的辖区穿过,所以提前知会一声,以免发生什么误会。”
于寒马上想了起来,这几个lǎo máo子说的是中东铁路南线,原历史上,清廷因为甲午战败后割地赔款,沙俄乘虚而入,用借款等手段,最终取得了筑路权,此后占据路权半个世纪,老帅、少帅都曾为夺回路权与lǎo máo子干过仗。
尽管明白对方的心思,于寒仍装着糊涂:“哦?修铁路怎么修到我的辖区了?铁路修好后归谁所有?”
这回是谢尔盖接茬:“当然归俄国所有。”
于寒一翻白眼:“那我们有什么好处?”
“你们也可以使用铁路。”
“免费使用?”
“当然不是!”谢尔盖像看白痴一般瞅着于寒。
于寒就像没看见一般:“你们修了铁路以后,是不是经常出入我的辖区?”
谢尔盖冷哼道:“那是当然!”
这么理直气壮?
于寒诧异了一下,毫不犹豫地怼道:“那很遗憾,我的地盘我做主,筑路的事情我不答应。而且从即刻起,贵国任何人不经同意,擅入营口以东、以西都将视为间谍,严重者会执行qiāng决。”
“哼,希望你不会后悔!”谢尔盖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巴德马耶夫见状也冷哼一声:“你真是个固执的du cái者!”说罢,带着助手叶夫根尼拂袖而去。
“走,回师部!”
于寒脸上平静无波,就算开战又如何?沙俄军队的战力虽然不清楚,但与倭军相比,士气可就差了好几条街,倭军都玩完了,还怕俄军不成?何况沙俄主力还远在瑷珲,想打过来还得面对黑、吉两省的清军。
连兆铭、江海生虽然有点担忧,但都没表现出来。见于寒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们心里也有了底。
返回二师师部后,于寒立即发了几道命令:
一,各部严查辖区的可疑分子,尤其是观察、绘制地形的,一旦发现立即抓捕;
二,情报处务必掌握吉省、黑省的俄军动向,每天至少向军参谋部汇报一次;
三,一师、三师、独立旅提高警戒等级,严防俄军从北边或海上攻击;尤其是一师与三师,这是两个最可能受到攻击的方向。
四,抓紧组建第四师,以换防凤城的第三师十一团;
五,装备部准备好一个月的战斗消耗。




猎杀1894 第144章 改制;扣人
发布完命令后,于寒感觉有点反应过敏,不过有备无患,总不能被打个措手不及吧?
于寒接着又联络了穆麟德,问了一下设备的事情,得知采矿设备即将生产完成,大约一个多月后会在汉堡港装船。
询问完这件事后,于寒又增加了几笔订单。
第一笔仍然是军火:一百挺马克沁机qiāng,子弹一千万发。每挺3000块银元,比加特林贵了不止一点点。
在勃朗宁重机qiāng问世之前,马克沁牢牢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种大杀器在1883年已经问世,1888年开始服役,并于1893-1894年在英军手中大展神威,在中非以五十人、四挺马克沁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虽然马克沁机qiāng并不是德国产的,但清廷在1888年就开始仿制,德国对这种大杀器更不会视若无睹了。
果然,穆麟德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表示尽快供货。到货之后,原有的加特林手摇机qiāng就可以淘汰了。
一百挺足够装备救国军所有团属的机qiāng连了,以后再需要的话,于寒会用图鉴和锻造炉整出来。
第二笔订单是六个火车头,至于车厢,于寒仍用锻造炉生产,铁轨、扳道器这些也一样,没必要掏钱买,反正也不是消耗品。
穆麟德虽然不理解,但于寒坚持只要车头,他也没再劝说。
第三笔订单他已打算了很久,火电厂三大设备:蒸汽机、汽轮机、发电机,购买了两组,还有相应的冷却、水处理以及输变电设备等。
第四笔订单是一批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这是被称为工业母机的存在,有了这些机器,再招录到足够的人才,奉天府也能制造机器设备了,包括机床本身。
第五笔订单是各类实验药品、设备、及制药设备,他打算开个制药厂,将所知的青霉素、磺胺、四环素生产出来,这些药品在战争年代可是妥妥的暴利,穿越者不都是用这招来敛财的吗?
第六笔订单则是蔗糖、食盐、榨油、纺织等民用设备。这些厂子开起来后,会在恰当的时机承包给私人,等局势安稳后,重工业、军工业也一并承包出去,以激励相关人等的经营、创新能力。
以上订单中,凡是安排订购机器的,供货商要负责机器的调试以及人员培训,直到奉天府能自行运运转为止,这些费用都包进合同价款中。
除了这些外,于寒要穆麟德帮忙联络符合要求的勘测设计以及建筑安装公司,奉天府可没人能整得了这个。
回到海城后,于寒再次召开会议,先是通报了一下与沙俄的矛盾,申明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对方对辽东,甚至是整个东北早有觊觎之心,双方迟早会有一战,并提醒军政各部做好保密、防范措施,尤其是身居要职的,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沙俄做出狗急跳墙之事;
其次将章继真所提的建议传阅与会众人,这时被任命为辽阳市长的卫修齐已被调到了海城,现在是海城市长,辽阳现在由他的副手负责。卫修齐听到章继真的建言后顿时两眼放光,他虽然主攻法学,但对经济学也有涉猎,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更是读了好多遍,章继真的提议在很多方面与之不谋而合,因此他首先表示赞同,并为其他人做了详细解释,很快许多建议通过了表决;
第三,将新提交的订单告知众人,尤其是第二至六笔,都是些轻重设备或机器,这些将改变奉天府现有的生产模式,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以及前期准备;因为是于寒自掏腰包,所以众人对他的独断也没什么意见。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面向华夏全境招聘各类人才,学历、履历不限,只要有一技之长,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工匠或是清廷官吏,都可来奉天府应聘,一经录用,会根据个人能力和意愿安排到合适的岗位,薪水比内地要高出三成;这是落实第三点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工业技术人才,否则等厂子建好了却没有人操作,乐子可就大了。
第五点,面向华夏全境收购粮食、棉花、油籽、蔗糖等,提前储备起来,有于寒的物品栏在,不用担心过期或变质问题;
第六,向全国招商,主要是承包经营上述的民用企业,于寒也没有隐瞒什么,又表示会在将来把重工业、军工业一并承包,直至转手,完全由民间拥有,奉天府但有需要,只管掏钱购买。
对于此点,很多人不理解,就连卫修齐也认为将财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稳妥,但于寒知道这样的弊端,与己关系不大的经营者,都会采用急功近利的手段,对于管理经营、技术创新都没好处,用不了多久就烂摊子了;
交由私人承包后,就成了他们的家当,不用心都不行,而奉天府就节省了大量人力。
经过于寒这一解释,众人释然了,提议自然通过。穿越者不仅只靠金手指,超前的眼光同样有大用。
第七点也至关重要,将奉天府改称东辽省,全境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鉴于现状,省会暂定为海城,盛京城改为沈阳市,再设立锦西、锦州、铁岭、辽阳、营口、海城、凤城、大连等十几个省直管市以及若干个县或县级市,并从各地驻军中抽调出以前管理地方的军官及士兵,成立行政机构,初步实现军政分离,等人才到位后进一步细化;
对于这一点没人反对,并一致推举于寒任辽东省高官,高官由卫修齐担任,并兼任海城市市长,实际上后者才是干活的,于寒还是负责钱袋子。
第八,成立警察厅和治安总队,警察与治安总队的人员由伤退士兵、军官为骨架,再从预备役中挑选人员组成,警察维持日常治安,治安总队负责紧急情况下的增援。这两个部门都是垂直管理,受地方监督,但不受地方管辖,费用也由东辽省直接拨付。
警察厅长和治安总队司令,于寒让众军官推荐,警备旅旅长薛士谦和特种团团长杨从望都推荐了自己的副手尤壮志、林宏升,这两人于寒与参谋部也了解,能力暂且不说,人品、性格都没有问题,就这样通过了。
第九,创办东辽日报,报导国内外新闻、发布东辽省的政策、动向以及个人观点,还承接各类启示、广告以及接受个人投稿;这点也顺利通过。
以上提议通过后,立即开始落实,最先落实的是办报以及招聘、招商信息,通过国内外报纸、以及手刻版的第一期东辽日报散布了出去。
于寒现在更佩服章继真了,上面很多提议都是后者建议的。
好不容易忙完了,于寒才想起有件事情没告诉墨玉秋,正是墨玉城的事。
按理说这事应该告诉她,但鉴于小舅子现在的性格,现在说出来可不是什么好事,除非墨玉秋能忍住不见,但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这一踌躇,事情便拖了下来,加上事情繁多,没几天于寒便忘到了脑后。
正月十四,也就是元宵节的前一天,第一师的电报发到了海城。
果然不出所料,沙俄擅自派出了勘测人员,在铁岭一带进行勘察活动,第一师骑兵营外出巡逻时发现并逮了起来,并搜到了勘测数据与草图,还有岩性、土质描述。
经初步审讯,这些人是正月初九入境的,因为于寒的强硬态度,勘测人员随后变得小心起来,只是再小心,也不可能省略掉任何路段,最终还是被逮了个正着。
于寒命令第一师继续审讯,看能不能挖出漏网之鱼,并要求增加巡哨的频率和密度,以及做好保密事宜。
一师立刻照办,果然挖出了几个同伙,但令人气愤的是,这几个竟是开源八道镇的当地人,收了点钱后便为沙俄人打起了掩护,这几个lǎo máo子就是他们用马车带进来的,沿途的食宿也是他们出头料理。
没什么可说的,涉事的人通通抓了,并将其家属监视起来,这个不用救国军操心,当地百姓平时也受到了救国军的熏陶,日子也改善了不少,对这些吃里扒外的人非常痛恨,自发地当起了救国军的眼线。
这次不但挖出了人,还缴获了开源县八道镇到铁岭市新台镇段的地形图和工程地质报告,这可不仅仅是证据,等东辽省自己修建铁路时也能作为参考。
于寒为什么不让沙俄建好铁路后再占据?那样看似省了点事,但麻烦同样一大堆,扯皮、开战况且不论,最关键的是,沙俄就可以借此明目张胆地勘测地形,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时间一晃,半个多月过去,沙俄一方终于意识到出了问题,沙俄驻营口领事谢尔盖气势汹汹地来到了第二师师部外面,要救国军通知最高指挥官,解释他们的人到哪去了。
江海生不敢擅专,及时联络了参谋部,随后按照于寒的指示,表明沙俄勘测人员涉嫌非法入境及间谍罪,已经被关押起来,这时候正在某个矿山服刑呢。
谢尔盖怒不可遏,先是申明那些都属外交人员,拥有外交豁免权,随后被江海生怼了回去:豁免权在领事馆才有效。
谢尔盖撂了一句狠话后,怒气冲冲地走了。谁都知道,这事才是个开始,下一步,就看沙俄怎么出招,救国军接着就是了。




猎杀1894 第145章 谭复生来访
收到江海生反馈的消息后,于寒命令情报科立即行动起来,摸清楚附近俄军的具体人数,同时营口、旅大地区也不能放松警惕,防止沙俄军舰攻打辽南,甚至在辽南一带登陆。
过年那几天里,情报处有一组人员奉命前去瑷珲送信给寿山的儿子庆恩,沿途钉下了不少钉子,于寒的命令一出,信息很快传了回来。
离东辽省最近的俄军约有一个营,五百人左右,就在吉省南部拟定的铁路沿线活动,与俄方勘测、施工人员驻扎得很近,前者活动时也会派少量骑兵在附近巡逻,以防范当地胡子骚扰破坏。
其余俄军数量也不多,全部加起来也不过一个团,而且离辽、吉边界很远,目前也没什么明显动静。
于寒嘉奖了一番,命情报处继续盯紧,同时注意自身安全,吉省可是清廷的地盘。
暂时无事,是因为俄方还没做好准备,毕竟兵力太少,一个团对救国军一个师,还是四个步兵团的第一师,武器又不占优势,俄军可没那么傻。
因此,于寒丝毫不敢放松,又催促着第四师的组建事宜,组建好后,将接手凤城、宽甸等地的防务,第三师即可专注辽南。
忙完一大堆事后,于寒又迎来了一个客人,和章继真相比,这位的名气更大,于寒最早知道他,还是小时候看电影时的事。
谭复生,六君子之一,“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听到是这位,于寒大为惊讶。维新派的人不都希望走改良路线吗?怎么一个个地往他这个反贼的地盘里跑?是又一个说客?还是打秋风?或者是争取支援?
无论对方来做什么,对于一位甘愿为变法牺牲,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义士,于寒是打心眼里尊敬,即使还没有发生,所以他压下满心的疑惑,迅速来到了军指挥部的会客室。
1...6061626364...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