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需来大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浪子边城
就是寒光,这种目光中带着十足的杀意,仅仅只是看了一眼之后,不知为何,李文校竟然感觉到全身就是一冷,尽管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但此时他还是感觉到浑身颤栗。
被这种目光吓到的李文校,很想转身就走。但他更加的清楚,如果现在就退缩的话,那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干了。为了赢得上官的满意,他只能硬扛下去,只要正面挡住了杨晨东的怒火,他才能够真正进入一些大人们的法眼吧。
为了给自己鼓气,也为了给自己提升勇气,李文校再度抬头的时候即开口说道:“忠胆公?但不知道你不好好在杨家庄中呆着,反而来到我刑部衙门所为何事?你可知道这里是办公之地,你的出现已经影响到刑部的公事运转,如果因此而出了什么事情,你可担罪的起?”
李文校之言说的是颇有一些大义凛然之意,找的借口也合适,在他正为自己之言而满意时,杨晨东已经回答道:“即然来了衙门,当然是来告状的,难不成来这里还是吃饭的吗?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杨晨东的这一阵大笑之声,当下也引来了随行的冷锋们一阵附合般的大笑。
这一笑,使得李文校刚才之言似乎成为了一个笑话一般,顿时羞的他是满脸的怒火。这分明就是一种被人轻视之感,在他正想大吼以视正听的时候,身后突然传出了一阵的脚步之声,接着就听到有人说,“左侍郎徐有贞大人到!”
声音一出,李文校即身体一振,连忙回头,看到果然是上官之一徐有贞出现在了这里,便连忙行礼道:“下官李文校见过徐大人。”
“嗯,你做的不错。”徐有贞一出现,即给了李文校一记口头上的表扬。这一句话让也原本一身怒火的李文校感觉到十分的舒坦。有上官支持自己的举动了,接下来他倒要看看这位忠胆公还能将自己如何。
向着李文校点了点头,露出了赞赏之意的徐有贞,此刻也注意到了站在大门处的杨晨东。当下先抱拳行礼道:“原来是忠胆公到了,有失远迎,还请见谅。但不知道忠胆公来此做甚?且还带着这么多的家丁?难道是对我刑部不满不成吗?”
先是见礼,接着就是质问,徐有贞做事雷厉风行,倒是颇具大家风范了。
这番话一出,也让原本胆颤心惊的众兵勇们感觉到十分提气,原本下降的士气似乎也回归了不少。
倒是杨晨东,看到徐有贞出现之后不喜不怒,让人看不出他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只是将目光冷冷的看向着徐有贞似乎在施压一般。
只是徐有贞可是朝廷的三品官员,其心智和魄力远非是一个五品官员的李文校可以相比。面对这样的目光,他根本是不畏不惧,依然是一脸坦然的与之对视。
两人四道目光就这样在半空中足足看了有十几秒的时间,在谁也不能于一时间占得上风之时,杨晨东这才开口说道:“即然来了你刑部,当然是要办案子的。我这里有一份控告官员的状纸,还请徐大人接下吧。”
一扬手,一道状纸出现在右手之中,递给了一旁等着伺候的虎芒,接着就转送到了徐有贞的面前。
手一伸,将状纸接了过来。随意的看了一眼之后的徐有贞即是面色一变,然后目光不经意的瞄向了一旁的李文校身上,随后轻轻点头道:“忠胆公的状纸下官接下来了,刑部也会禀公执法,定会给忠胆公一个满意的交待。”
“很好,希望徐大人可以说到做到。当然,如果你想徇私的话,那本公爷不介意直接向皇上呈报奏章,到时候可不是只追究被告一人了,你们刑部也会被牵连其中的,哈哈哈,我们走。”将话说完之后的杨晨东是转身即走,没有一丝流恋之意。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被徐有贞给挡住了。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是来告状的(下)
杨晨东走了,大家在看向徐有贞的目光就完全的不一样了。面对着军神,面对着一位国公爷,这位徐大人竟然敢以身而挡,最重要的还成功了,仅是这件事情,一旦传扬出去,怕是他的名声就会大燥吧。
倒是徐有贞,脸上未见什么沾沾自喜之色,反倒是手拿状纸直接对着身边的亲随说道:“备轿,去俞府!”
所谓的愈府,自然指的就是刑部尚书俞士悦的府邸。半个时辰不到,徐有贞便已经出现在俞尚书家接见宾客的正厅之中。
对于这位下属,俞士悦是有些看不上的。此人一年前还是一个六品官员,见到自己需要远远行礼,可这才多长时间,竟然与自己只是一步之差了,这种跳跃性的升迁让俞士悦心中隐隐有着一丝的担心。
但不管是想不想见,即然来了,还是需要请进府门来的,不然的话传扬出去,大家都说他不懂事,做的不对了。
正厅之中,侍徐有贞座了下来,下人上过茶之后,俞士悦即板着一张脸说道:“徐大人,但不知道此来为何?若是想说弼儿的案子,那还是算了,本官做为其亲属,是需要避嫌的。”
眼看着俞士悦如此的一本正经,口口声声说不会去管俞元弼和王思斗殴之案时,心底里闪过一丝的讥笑。如果他真不管的话,怎么会有李文校出头之事,又怎么会有俞元弼躺在医馆里休息,王思被关入刑部大牢之事呢?
心中是腹议不止。但嘴中是什么也没有说,有些事情正是如此,大家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嘴上说出来的确非是心中所想,这也是为官之道的一种吧。
“俞大人,下官此来不是为了孩子们打架之事,而是有人状告了我刑部官员李文校,说他贪赃枉法,收受被告人的贿赂,以至办了数件冤假错案,这是状纸,请俞大人过目。”徐有贞一幅非常恭敬的表情,将由杨晨东处拿到的状纸送到了俞士悦的手中。
原以为徐有贞前来说的就是自己孙子的案子。此案虽然不大,案情也不重,但毕竟涉及到两位尚书,可称关系甚大。徐有贞此时前来,给自己上上眼药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谁都有渴望向上的想法。
但一听到案情并非自己所想,而是涉及到李文校的时候,俞士悦面色便显的严肃了几分。
就在两个时辰前,李文校派了亲信前来报信,说是俞元弼已经被他安排到了医官休息,王思被下了牢狱,要好好的收拾一下等等。
对这个李文校的举动,俞士悦还是很有好感的,心想着不愧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人,表现的着实是不错,以后若有机会,可以考虑给此人在加加担子{升升官}才是。但万不成想的是,这么快就有人告了他的状,如果说与自己孙儿案件无关的话,那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什么人送的状纸?”心有怒火的俞士悦压制怒气而问着。
“忠胆公杨晨东。”早知道会有此一问的徐有贞轻声回答着。
“是他!”一听到竟然是杨晨东亲自递的状纸,右眼皮忍不住的就跳动了一下。如果说是旁人的话,他或许还可以想办法周旋一二,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是。但若是杨晨东的话,那这件事情想要轻易的糊弄过去显然是不行了。这样做,不仅不会把事情解决了,弄不好还会牵扯到自己也是说不定的。
“呼!”吐了一口长气之后,脑海中瞬间将事情前后思虑了一遍,俞士悦便想到了丢车保帅,随之言道:“罢了,即然是忠胆公亲递的状纸,那是一定要查一个清楚的,一切皆按律法去办即是。不如这件事情就由徐大人费心接手好了。”
“是,下官领命。”徐有贞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怎么说李文校也是俞士悦提拔起来的人,若是连一个招呼都不打,就动手开查的话,那就显的有些咄咄逼人了。怕是被一些同僚们知道,也会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在威逼上官。可有了这一趟之行,又得到了俞尚书的允许,这一切当然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为了一个五品的李文校搭上自己,任谁都会去做选择的。而有了俞士悦的这个答复,便是做起任何的事情来,别人就再也无法说些什么了。
正事说完,徐有贞起身告辞,很快就离开了俞府。待他一走,俞士悦即叫来亲信小声吩咐道:“好好安排一下李文校郎中的家人,告诉他们,出什么事情都不要担心,本官会保他们大人周全,更会保障他们以后的生活,让他们不要乱说乱动。”
俞士悦会如此担心,正是因为当初李文校上位时他曾收过对方不少的礼金。所谓拿人的手软,他这才一力提拔为所用的,事实也证明这个人很会来事,可以放心将一些事情交给其去办。但未曾想到的是,现在竟然出了事情。即是如此,当然要好生的安慰一番其家人。同时他更要保住这个李文校,纵然不能让其在度为官了,也要保障其家人生活上的质量,如此一来,不仅向外人证明,但凡是为他做事的他都不会忘本,更可以做为榜样,让更多人愿意为其效力,并死心踏地。
直到现在,俞士悦依然认为这件事情的后果并不严重。无非就是损失了一员良将,撒出一些钱财便是。但他并不知道,李文校之事正是他以后倒台一个导火索。真正起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后果。
......
皇宫深院,代宗朱祁钰办公的正殿之中。此刻他正在听着总管太监金英汇报着刚刚发生在京师的两件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这两件事情都与忠胆公杨晨东有着十分具体和密切的关系。
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指杨晨东会见日本使者木村吉田的事情。
将使团大门拆除,强行而入,马鞭加身会使者的事情这还是历史中从未发生过的。但杨晨东做了出来,不得不说其胆大包天。便是朱祁钰听说之后也是惊诧不已。
心中想着,难道这个忠胆公就不怕日本国因此而恼羞成怒,因此而真的犯大明海疆吗?
但不管心中如何去想,朱祁钰并没有要干涉的意思。因为事情的结果怎么看似乎对自己都是有利的。
如果说因为杨晨东的举动吓到了日本使者,让他们从此偃旗息鼓,那他耳根子旁也清净了一些,对外别人也会说他是用人得当所致。反之,如果因为杨晨东的胆大妄为刺激到了日本使者,让日本国真的采取了实际行动,真的开始犯边了,那就可以将所有的过错怪到杨晨东一人身上,如此可以大大打击他的名声,同时也就有了对付他的最佳借口。想必那个时间,或许就到了可以解决这颗威胁存在的时候了。
即不被人所诟病打击功臣,又可以重新的集权于自己,这样的事情朱祁钰是乐见其成的。相反,他还巴不得这位忠胆公跳的更欢一些,因为做的事情越多,自然露出的马脚就会越多,而任何一个过错都可能会成为打击他的方式之一。
随着杨家银行影响越来越大,存钱的人越来越多,此时此刻朱祁钰都是眼红不已。若非是新军还在招募和训练之中,南边的朱祁镇之事还未解决,北边的瓦剌形势也没有完全的安定下来,怕是他早就将解决杨晨东做为第一大事来做了。
对第一件事情朱祁钰没有任何的表态,完全就是一幅任其发展的样子看着。而第二件事情杨晨东到达刑部交状纸的事情倒是让朱祁钰不得不说一些话了。
“这个杨晨东虽然年轻,做事情倒也并不鲁莽,朕还以为他会视功劳而硬闯刑部衙门呢?若是这样的话,那此风绝不可涨也,朕倒是要问他要一个说法了。”
“是的,皇上所言及是。这位忠胆公做事情倒是有些分寸。但左侍郎徐有贞能够硬撼其芒,一步不让,且接下来状纸还先就跑了一趟俞府,请教上官,也同样是一个聪明之人,一个能臣官吏呀。”借着皇上的话,金英顺带着夹了一些私货送去。
最近这一段时间来,徐有贞可是没少给金英好处。又是送银票,又是送珍其的,可是把金英伺候的非常舒服。拿了别人这么多的好处,关键的时候替其说上几句好话,在皇上面前加加分,这也原本就是金英需要付出的。
果然,这些话一说出来,朱祁钰就是连连点头道:“徐爱卿的确是一个人才,最重要的是他与忠胆公有着不少的恩怨,这样的人用起来放心。这样吧,你回头好好观察一下,如果可靠的话,就让他好好办差,以后朕是不会亏待他的。”
徐有贞曾在朱祁镇在位的时候就找过杨晨东的麻烦,先是弹劾,后是推荐,所做之事尽皆可以公之于众,让人无话可说。而这些做法便是连杨晨东似乎都无法针对其反击什么。像是这样的官员,即不惧权臣,又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朱祁钰当然会喜欢了。至少他知道此人的存在可以多少扼制住杨晨东的强硬势头,凭着这一条眼下便足当大用了。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直出手
原本只是顺势帮着徐有贞说一些好话,想加强一下在皇上心中的份量,不曾想竟然得到了这般的承诺。金英是欢喜不已,凭着这个消息,想必从徐有贞的手中在弄个几十万两银子是不会成什么问题的吧。心中高兴,金英当下也恭敬的回答着,“臣会把皇上这一番话告诉徐大人的,想必他定然是会感激流涕,以后更会一心为皇上办差了。”
“哈哈,好好。”朱祁钰也是欢喜之下哈哈大笑着。但心中对于接下来两件事情倒是也多少有些期盼着,想看看这两位尚书之孙打到了一起,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日本人那边会如何去做;徐有贞在其中又会有着怎么样精彩的表现。
......
王府。
做为当朝的吏部尚书,主管着官员的升阶与评定,王直的府门那还是气势磅礴的。
只是此时在府中的书房之中,王尚书的脸色并不好看,尤其是有官员前来通报消息,说是自己最看好的孙儿王思此刻正在地牢中忍受着挨饿受冷之苦,更是气的胡子直颤。
做为多年的吏部尚书,经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可谓是数不胜数。其中要说没有因为个人一点的喜好在其中,那便是说出去,别人也是不会相信的。
正因为此,这些年来,京师中的一些风吹草动少有人能瞒过他的耳目,总是会有一些官员以报恩的名义向他透露消息,而这其中各部人马可谓是皆有。这就在自己的孙子刚刚与俞士悦之孙打在一起消息便跟着传了过来。
事情一出,王直起先并不在意。不过就是孩子般的打闹罢了,各打上五十大板,交回各府中去管理就是。至少换成是他来做主的话,事情是一定会这么做的。
毕竟他是吏部尚书,俞士悦是刑部尚书,大家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可能因为孩子的事情就真的翻了脸面。
但事实并不如他所想一般的发展。从下面的官员汇报情况来看,俞元弼去了医官以养伤为名,十分的舒服。自己的孙子却被关入到阴冷潮湿的地牢之中。
这种明显两极化的处理方式如何能服人心,如何会不让王直所生气?
只是碍于身份的原因,王直并不好插手,只能远远的避嫌,看着那些刑部官员在表演。好在的是很快杨晨东就有了动作,这让王尚书是心慰不已。
王思没有拜错老师。尽管这位先生的实际年龄都没有自己的孙儿大,可达者为师这个道理还是对的。
原以为杨晨东出手了,孙儿定会无事了。但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反倒是这位大明忠胆公另辟它法,竟然送上一纸诉状上去,状告的正是歪曲事实的刑部郎中李文校。
对于这样的结果,王直初时是有些不解的。可当好好的思虑了一番之后,不由就是拍手叫绝。这位忠胆公分明是要下了狠药,选择了根治之法啊!
不错,杨晨东以他的身份,自然可以向刑部要人,他在随便给出一个保释就可以将王思救出大牢了。但这样做的话,终究还是落了下乘,别人也会说这是权势压人才得到的结果,无法真心的服众。
反之,先不提王思的事情,任由他受一些苦,但把目标盯在了主管官员李文校的身上,如此一来的话,真的扳倒了对方,那以后谁还敢以私心去处理有关忠胆公有关系的任何人与事呢?
不过就是让自己的孙子多受一两天的苦,但却从根本上杜绝了此类事情的发生,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就算是王思是自己最看好,最疼爱的孙儿,但王直依然还是支持了杨晨东的这个决定。这或许就是格局的不同,一部的尚书,他看的远非是眼前的小利,而是往后的长久。
“哎!就是不知道忠胆公所出的状纸是不是可以推翻李文校。不行,我要伸把手才是,也要让别人知道知道,想欺负我王直的孙子可要做好被算帐的准备。”王直自言自语的说着,随后向外招呼道:“来人呀...”
......
刑部堂上。
李文校虽然还穿着官衣,但此刻却是脸色苍白,尽管外面的天气一点都谈不上热,早晚相反还有些寒冷,但汗珠却随着他的脑门向下流淌着,落到地上飞溅八瓣。
“李文校,现有人状告于你贪赃枉法,收受他人贿赂,弄出了许多的冤假错案,你来给予一下解释吧。”徐有贞高座于堂上,一边问着一边将状纸很随意的丢下,扔到了李文校的面前。
从被带入到这个刑堂上来,李文校就生出了不好的感觉来。尤其是他在得知徐侍郎亲去了尚书俞士悦的府中之后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便知道自己被抛弃了,事情怕是难以善了了。
状纸是当朝如日中天的忠胆公亲自送来的;官司也经过了顶头上司刑部尚书俞士悦的同意;审理自己的还是刑部二把手,左侍郎徐有贞大人。
这么有份量的名单摆在这里,他若是还抱着任何侥幸的想法,那岂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一幕幕还不足让他让自醒,让他害怕吗?而当状纸在轻飘飘的落到自己面前,看着上面记载的一桩桩一件件时,那汗水只会留得更快了。这其中不少之事他都做的十分隐蔽,不知为何还会被人给翻出来呢?
但看过了状纸的他,那高悬之心也放下了不少。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状纸上所记载之事都是近期所为,且贪腐的数额也并非是多么的巨大,如此看来的话,凭此还无法将自己一锤子砸死,多说也就是罢官,弄好了或许还会保留官身,以后可以东山在起也是说不定的。
正是因为看了这些状纸,李文校反倒没有刚才那么害怕了。在抬头看向主审的徐有贞时,竟然一脸老实的表现说道:“徐大人,下官的确是做了一些糊涂事,事后也是后悔不已,还请看在下官老实回答和配合的份上,给予宽容。”
“哦?这么说你都承认了?”原本徐有贞还在等着看李文校大呼冤枉的表现,然后他会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一面,让所有人看看自己这个新上任的左侍郎是如何断案的,如何的铁血手段。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他信任杨晨东。知道此人即然当众拿出了这些状纸,便一定是有着足够的证据。但不曾想到的,李文校竟然全认了不说,反还态度如此的积极,这倒是让他有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警官的成就在于根据蛛丝马迹找到凶手;法官的成就在于用着足够的证据让矢口否认的被告认下罪行。但如果一切还不等自己做些什么,犯人便全数都招了的话,那就在没有成就感了。
此刻的徐有贞就是这样的感觉。状纸他早就看过了,如果说李文校一一否认的话,那他可以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也可以根据对方的不配合表现加上重刑。反之,如果对方全数承认的话,又态度良好,凭着这些,想要将其如何的话,就变得困难了许多。如果俞士悦在诚心相保的话,怕是最终会留下官身也是有可能的。
这一刻的徐有贞有些失落,甚至对杨晨东的能力也有了一丝的怀疑。堂堂的忠胆公想要收拾一个人,不应该只拿出这一点点的证据吧,这样的话他就是真的有些难做了。但他也不去想一想,杨晨东手下的安全局成立才多长时间,且有那么多的官员要盯着,一个正五品的刑部主事原本就不是重中之重,能够查到这些,已然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了。想要查其旧事,也并非是没有可能,但想在短时间内做到,却是难上加难了。
可他还是做了,这其中就有些耐人寻味。难道说他笃定还会有其它人出手不成?
李文校如此配合的表现让徐有贞有些难办,但表面上还是赞赏般的点头,“很好,你的态度很配合,本官会把这些一一记录在案的,至于最终要如何处理吗?还需要我与几位大人共同商议才能下最后的决定,现在,退...”
堂字还没有宣之于口的时候,一名刑部小吏就来到了徐有贞的身边,小声耳语几句的同时,又从袖口中拿出了一沓的状纸放到了案面之上,然后才慢慢的退了出去。
徐有贞目光落到了眼前的案面之上,看着那写有密密麻麻的状纸,当在抬头看向站在台下的李文校时,不由先是轻摇了摇头,随后就道:“来人呀,扒了他的官衣再说。”
原本正等着退堂的李文校,猛一见徐有贞的态度反复无常,心中直打鼓的同时出声大叫着,“徐大人,为何如此呀?为何如此呀?”
“为何?看在你我同僚为官的份上,你且自己去看吧。”徐有贞大手向案面上一推,厚厚的状纸是漫天飞舞。当飘落到李文校的脚面上,他低头抬起来一看之后,便一屁股就跌座到了地上。
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二百七十六章 转移视线
这些状纸上所写的内容正是几年前他刚当上官员时所做所行。或许是因为初入官·场的原因,他的胆量还是比较大的,当真是什么银子都敢收,什么事情都敢做,其中更是涉及到了两桩人命官司。当时也正是因为他受授了这些贿赂,才得以有钱送给上官,更上一步的。原以为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大家一定都不记得那些事情了,可现在全数被翻了出来,如果他敢承认的话,那不要说是官身了,性命能保住都是极为困难的。
“不!不!这些事情不是我做的,与我无关。”眼着着承认下来可能就是死,李文校当然要死咬着不松口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