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君子演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晴了
“小杨卿家,能够如此兢兢业业,报效朕,朕心甚慰。”
杨广绕过了御案走到了杨谦跟前将他搀扶了起来,打量着这位依旧年轻,依旧那样的丰神俊逸,面如冠玉的杨谦。
仿佛觉得,清河郡的文坛盛宴就在昨日,自己率百万之师北征高句丽亦在如今。
可现如今,整个大隋王朝,遍地反贼,处处烽烟……
“你很好,也还很年轻,朕希望你能够担负起更多的重任,不要让朕失望。”
“陛下,臣自当竭力,以报皇恩。”杨谦看着跟前真情流露的杨广,亦不禁有些唏嘘。
“好好的替朕守着江南,莫要让这四起的烽烟流贼,污了那江南的盛世美景。”
“臣遵旨。”杨谦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想要继续劝杨广诛杀宇文化及弟兄的话咽了回去。
毕竟,若是杨广真的愿意杀,昨天当场就可以将那对哥俩给剁了。
现如今,或者说今天的杨广,看起来远没有了昨日殿上之时的杀伐与愤怒。
看着杨谦后退数步之后,这才转身朝着殿外大步行去。
杨广不禁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鬓角,还有那颔下的浓须,浓须间夹杂的星霜,亦让他的内心生起了一股悲凉。
“朕,不知不知,居然也已经两鬓染霜了……”
(以下字数免费)祝福亲爱的书友们情人节快乐,嗯,不出门比较安全,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你们要寻找的是爱情,所以更要注意安全
隋唐君子演义 第477章 多谢杨江都,我愿为杨江都效犬马之劳(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77章
“下官见过王太守。”杨谦朝着那迎面而来,脸色却显得颇有些不好看的王仁恭恭敬一礼。
王仁恭黑着脸闷哼了一声,抚着那花白的长须不悦地道。
“老夫可当不起杨江都这等大礼,还是免了吧。”
杨谦看到了这位昔日的王大将军那副很不乐意的模样,不禁嘿嘿嘿地干笑了几声。
“下官知道,自己的要求着实有些冒昧了,只是下官着实也很是喜欢刘武周的机敏,还有尉迟恭的豪勇……”
听了杨谦在跟前低声下气的叽叽歪歪半天,王仁恭的气也消了不少。
杨谦如今在陛下御前,绝对是大红人,这样的人,他王仁恭自然也不愿意得罪。
心情渐好的王仁恭摆了摆手,轻叹了声道。
“好了,幸好你只是要两个人,若是你跟陛下要老夫麾下的精锐骑卒,那我可真要跟你拚命了。”
说到了这,王仁恭头也不回地厉喝道。
“刘武周,尉迟恭,你们二人还不快点滚过来。”
早就眼巴巴地呆在不远处,看着这边,满脸尽是期待之色的刘武周与尉迟恭赶紧快步走了过来。
“见过太守,见过杨江都。”二人规规矩矩地行礼道。
只是二人的表情与目光,都能够看得出来,更愿意跟着现如今在天子跟前红得发紫的杨谦效力。
“这二人,就交给杨江都了,你们,唉……能跟着杨江都,也是你们的机缘。”
“好好干,莫要给咱们马邑丢人,明白吗?”
“诺!”刘武周与尉迟恭整齐划一地大声应诺道。
王仁恭颇有些萧瑟地离去了,杨谦看着这位老大将军的背影,亦是有些唏嘘。
不过,杨谦倒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顶多就是连同那尉迟恭一起拐带有点内疚而已。
若是真让刘武周这小子继续呆在这里,呵呵……你王老将军会被这货给你老人家戴上一顶绿得流油的帽子。
而且最后您老人家还会被这家伙给剁了,我这可是为了你好。
转过了脸来,看着这二位既兴奋又期待的未来一方霸主,和纵横天下的猛将,杨谦脸上的笑容也是越发地热情洋溢。
“二位既然到了杨某麾下,只要二位能够勇于任事,忠于职守,杨某亦定不会让你们的努力和付出白费的。”
“多谢杨江都,我愿为杨江都效犬马之劳。”刘武周赶紧拜倒在地,很是诚心诚意地道。
他的后边,不太会说话的尉迟恭吭哧了半天。“我也如此。”
让人领这二位先回城外军营,而自己则领着亲随,赶往父亲所在的太原郡守府而去。
#####
“就要走了?”杨宁看着与自己对案而坐的杨谦,有些舍不得地问道。
“宇文化及与宇文智及这对令陛下身陷雁门之围的当诛之人,怕是可以继续苟活于世,孩儿实在是太失望了。”
“与其留在这里,倒不如早些赶回江都去整顿兵马和政务,保江南之宁靖。”
“可惜,孩儿此番是率军北来,不然倒可以回程之时绕个道回去探望下娘亲,还有看看我那未见过面的妹妹。”
“是啊,真是苦了你娘亲了……”杨宁亦是满脸伤感地道。
“你我父子,皆在为官,府中和大泽村以及那些产业,皆只有依靠你娘操持,好在你姐姐和姐夫也出手相帮。”
“嗯,父亲,而今,雁门之危虽解,可是北部诸郡,已为突厥所侵,损毁甚重。
想要修缮城防,募卒以守,怕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行。”
“所以,孩儿有些担心您这。”
“难道谦儿你觉得那始毕可汗还会南下?”
杨宁的眉头一皱,对于自己这位文武双全的亲儿子的判断,杨宁还是很信任的。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南下。”杨谦点了点头答道。
“所以,孩儿希望父亲能够向陛下私下陈情,最好能够多弄到一些募之权。”
杨谦身边的李靖亦深以为然,抚须点评道。“太原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
“若是妹夫能够掌控住这里,当可为基……嗯,当可抵御北方之敌。”李靖忍不住抹了把冷汗,差点把真心话给说了出来。
“若是马邑与雁门不保,只要调度得当的情况下,便是两万之众,亦可拒敌于外。”
说话间,李靖干脆就摊开了地图,在上面比划讲解起来。
杨宁虽然过去一直在工部为官,可是自打到得这太原郡之后,亦开始认真地学以致用,好歹也是熟读兵书之人。
加上这太原本就是北部边陲重镇,打磨近年光景,也是知晓也许多。
又有了李靖在此详尽的解说指点,总算是勉强记住了不少的东西。
#####
经过与父亲的商议,杨谦决定留下韩勇、韩魁父子,还有辅公祏也留在了这里。
第一,他们没有官身,第二,他们都算得上是杨府的老人,忠心耿耿,而且都颇有才干将略。
另外,听闻了表舅父的亲弟弟客师,就在楼烦郡治下的秀容县为一县尉。
其亦颇有将略才干之后,杨宁已决定跟遣人知会这位表舅兄,让他也到自己麾下来帮忙。
两天之后,杨谦终于率军起行,而这个时候,杨广仍旧在犹豫,只是将这对兄弟继续拘押未做处置。
而杨谦赶到了上党汇合了步卒之后,与那同期启程的来整继续向江淮而去。
刚出了上党,杨谦终于收到了消息,自己的父亲,因为此番救驾之功,从太原郡太守,晋为了太原留守。
并命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雁门太守李景三人一同抵御突厥人。
当然,自然是以杨宁这位太原留守为主,王仁恭与李景佐之。
另外,恩准招募乡勇青壮,护卫乡里,抵御外敌。
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杨谦终于稍稍松了口气,有了坚城,又有了足够的兵马,那么,相信父亲在太原的安危,应该就不用太担忧了。
李客师收到了李靖的亲笔信,还有杨宁这位表妹夫的邀请。
很是痛快地就交卸了秀容县的差事,赶到了太原郡为杨宁这位表妹夫效命。
而杨谦,也终于在大业九年冬,回到了江都郡。此刻的江都,仍旧是一片国泰民安,歌舞生平的迹象。
甚至于,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们,为了躲避纷飞的战火,纷纷朝着江南聚拢而来……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次品手机的打赏,还有各位大佬的订阅和票票支持
隋唐君子演义 第478章 江都一郡,便能够拿出十数万的精锐大军(更新求订阅)
第478章
从北边来到咱们江都郡的百姓,陆陆续续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更别提之前的悔过镇和自新镇的那些战俘百姓们,得以在江都安居乐业之后。
亦是呼朋唤友而来,相比起大隋各地因为战火与烽烟而百姓流离失所。
江都郡乃至江南一带的人口却不减反增。
秦琼、长孙无忌与房、杜二人商议之后,决定吸纳这些百姓,决定在运河东面,高邮城东一带又设立下了一个新镇。
又从悔守镇与自新镇中抽调了两千户家庭过去,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
在那里开垦荒地,建设新家园。
就在这个时候,从南边,高士廉在交趾南部的占城国得到了大量的稻种。
还花了钱,请了一些原本是汉人,却一直久居于占城之地,种植这种水稻的老农。
当秦琼等人一开始听闻高士廉送来了南方的稻种,尚不以为然。
可是直到长孙无忌拿出了高士廉随同稻种还有那些老农一起送来的,关于占城稻的祥细描述之后。
不论是秦琼还是杜、房二人都被彻底震惊了。耐干旱,耐贫瘠,而且从种植到成熟只需五十余日。
这特么的真是稻谷?亩产可达三四百斤的稻谷?
五十余日便得一季,以江南一带的气候,种上两季完全不成问题。
#####
“种了两季之后,若是再追种宿麦,一年收三季,亦无不可。”
刚刚回到了江都的杨谦,此刻显得很是意义风发,毕竟,杨广的历史道路已经确定了,而李渊现如今仍旧还只是荥阳太守。
李世民犹自顿在自己跟前上窜下跳,在这个时候,杨谦反倒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这个历史时空的变革者。
听到杨谦之言,杜如晦扳了扳手指头,亦是眼珠子都有发红的架势。
“若是按照耕作的时限而言,三季还真有可能,两季稻米,一亩可得近七石谷物,再加上宿麦一亩也能有近两石的产量。”
精通农事的房乔缓缓地摇了摇头。“不过这么种植的话,那就太损地力了。”
“下官以为,种上两季稻米之后,让土地得闲,恢复肥力,这才是长久之计。”
“嗯,这些都没有问题,另外就是,乘着如此正是深冬时节,让那些随着稻种同来的老农们,将他们的经验给讲一讲。”
“最好是能够汇编成小册子,到时候,可以交给咱们那些镇上识字者,让他们多多宣讲。”
“太守的意思是,这三座新镇子,都种植这占城稻?”
“对,只能如此,毕竟其他的百姓,我们也不好干涉他们种植什么。”
“唯有这些新迁来的百姓,他们的田地,还属于是朝庭的。”
“所以,我们让他们种,即便不出成效,江都郡仍旧会保证他们的衣食无忧。”
“等到他们真的都种出了成效,到了那个时候,相信到时候再加上官府的宣传,定然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杨谦说到了这,把目光落在了房乔与杜如晦身上。
“太守放心,其实之前,下官还在担心,新垦之地,怕是肥力不够,想要蓄养成肥田,尚需年余。”
“而今却偏偏有了这占城稻米,倒真是雪中送碳,正该一试。”
而第三个新镇,杨谦考虑了半天之后,决定命名为东方镇,这种又挫又恶俗的名字,再一次遭到了一干下属的反对。
不过杨谦的权威仍旧让他占到了上风,当东方镇的百姓们听闻官府允许他们开垦新田,官府提供稻种和粮食还有耕具等物。
所开垦的新田,耕耘十年之后,就会成为私产,自然都很是踊跃。
而随着两万江都军的回归,杨谦并没有满足于只管他这江南道十二郡的匪事。
时不时还会兴兵渡过淮北,帮助淮北地区诸郡剿灭乱匪,出兵的条件很简单。
得到的战俘,归江都郡所有。
江都军的数目,一直都以八万为限,但是还训练了数量接近五万的预备役。
也就是说,一旦万一暴发大规模的战事,江都一郡,便能够拿出十数万的精锐大军。
在这个时代而言,以一郡之力,养出这么多的兵马,绝对是难以想象的事。
这让杨谦也不得不庆幸自己所据的乃是江都这样的富庶之地,渔米之乡。
第一批江都军之中,亦有一些人因为受伤,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已然退役。
不过,他们只是离开了军队,并没有脱离官府,他们成为了江都郡郡县之中的差役,或者是基层干部。
带领着那些已经被狠狠地操练了一遍,变得老实的战俘青壮,去做许多对社会,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大事。
比如用来帮助百姓们开垦更多的田地,又或者是用来修缮道路。
又或者是建设房屋,总之,只要你们老老实实做事,就少不了你们的衣食。
等到了大业十年春,就在占城稻种刚刚播种到田地中的时候,杨谦也收到了消息。
杨广回到了东都,而迟迟一直未曾处置的宇文化及与宇文智及的命运,终于发生了变化。
在南阳公主的求情之下,杨广最终将此二人贬谪为奴,赐予以宇文述。
这样的举动,真可谓是举国哗然,不过,杨谦却毫不理会,只是继续在江南之地苟发育,冷眼旁观东都,还有整个天下。
杨广此番回到了东都之后,却并履行他诏告天下,命诸郡兵马求援,将会大肆赏赐的承诺。
再一次令天下军民失望,不过,失望得多了,渐渐地就变成了麻木不仁。
#####
炎热的夏季,知了就跟疯了一般的聒噪,杨谦一身轻薄的便裳,赶到了高邮东边的东方镇,此刻仍是炎夏。
可是在这个时候,百姓们却迎着那**的阳光,正在奋力地收割着田地中的稻米。
来的可不光是杨谦,还有一干江都郡诸郡县的文武几乎全都赶到了东方镇这里,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奇境。
春天才播中,这才是炎夏,未至秋收,便已经开始收割。这样快捷的收获,着实有些闪瞎一干江都郡县文武的眼球。
不仅仅只是百姓,还有大量的青壮劳力也正加入到了收割之中。
“去秋末之时,到春初,这一带一共开垦出了一百万亩水田。
好在我舅父大手笔,送来了好几船稻种,不然,怕是都种不满这百万亩水田。”
隋唐君子演义 第479章 下官说漏了嘴,还请太守责罚(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79章
长孙无忌站在杨谦身边,虽然脑袋上也戴着遮阳的斗笠,却也盖不住他满面红光。
“嗯,也幸好你舅父做事大气,一点也不局气。”杨谦看了一眼这个平日里嘴馋就喜欢跟段师子讨饶饼啃的长孙无忌,嘿嘿一笑。
长孙无忌的脸都黑了,闷哼了一声,决定把杨谦这货的讽刺之言当成耳边吹过的微风。
“太守,太守,有结果了,四日前收割的十亩田地的稻米,已经晒了三日。
方才经过称重,共计三十五石又三斗,合一亩产三石五斗三升。”
一旁的官员微微颔首,很是矜持地道。
“作为稻米而言,这个产量,也就只属于一般。”
“刘县令,你莫要忘记了,现如今才是炎夏,再种一季下来,就算是相同的产量,那也得将近七石。
你想一想,就算是最顶级的水田,难道亩产能超过五百斤不成?”
“太守,下官想问一问,这种谷物的种子,不知道能不能均一些给鄙县,下官也想试上一试?”
“太守,老朽身为江都人氏,家中田产颇丰,也想尝试尝试,不能知能否行个方便……”
看着这些在见到了成绩之后,脸色激动,内心蠢蠢欲动的一干江都郡官员还有士绅们。
杨谦的嘴角,愉快地扬了起来,令他如此开怀的,并不是多增加了一百万亩田地,也不是多增产了三百三十多万石的粮食。
而是在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能够接受占城稻,并愿意推广耕作这种能够让同样数量的田地增加一倍收成的稻米。
#####
刚刚收获了第一季,最热的季节这才稍稍挪过去没有多久,杨谦就迎来了一个重磅消息。
跟前的徐世绩表情显得有些古怪地禀报道。
“东郡法曹翟让造反,呼朋唤友,聚得大批人马,如今盘据在瓦岗寨一带。
天下豪杰纷纷往投,连同单雄信,单雄忠弟兄皆在。”
“这其中,还在你舅父和表兄韩昭,不过你韩昭现如今乃是单雄忠之婿。”
“东郡太守数次围剿不得,反而连连败北,就有半个月之前,东郡太守为瓦岗军所擒杀。”
“听说,还有好些追随杨玄感叛乱失败之后隐伏之人,亦纷纷往投瓦岗寨。”
“听闻陛下震怒,已令威震东夏的张须陀为帅,以讨瓦岗寨。”
程咬金乐不可吱地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一边是现如今大隋天子依为柱石的张须陀,一边则是咱们的好弟兄们,这一场帐,可真是有热闹好瞧了……”
“朝中已无大将了,被杨广杀的杀,贬的贬,剩下能战的,又能有几位?”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颇为唏嘘地道。
“想想这位张须陀,号称威震东夏,可以说在河南山东之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屡立战功。”
“可是到头来,现如今居然连个太守都不是,就挂着个通守之名,为何,还不就因为这家伙善用兵而不善与人交道。”
“说话不讨陛下喜欢,所以,再有才能,也难受重用,若非是如今天下大乱,他杨广手下又无良将,焉会委此重任。”
“咳咳。”杨谦眉头一皱,干咳了两声。
真特么是一群造反派,好歹他杨广还是我们名义上的皇帝陛下,能不能给点面子,别指名道姓的好不好?
听到了杨谦的咳嗽声,长孙无忌似乎这才想起来一般。
“哎呀,实在不好意思,下官说漏了嘴,还请太守责罚。”
“……”杨谦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这个厚皮实脸肥头大耳的厚脸皮。
目光扫过那现如今已经被拉入到了这个小圈子里边的房乔与杜如晦。
这二位却也是一脸笑眯眯,理所当然的模样,浑然不觉得长孙无忌这么说有什么过错。
不过也是,这二位到了江都也有快一年的功夫了,杨谦对他们可谓是推心置腹,委以重任。
相比起那位将他们视着蝼蚁之辈的杨广,对他们委以重任的杨谦,自然更值得他们的真心效忠。
另外,早就已经从荥阳来到了这里,投效于杨谦门下的郑元珣和胡维亦在其列。
至于荥阳的产业,现如今主要是由郑元琮在打理。而现如今他们二人,虽然投效了杨谦,但是并不在官面上。
胡维这位做生意起家的老司机,在杨谦这位江都郡守为后台的情况下。
现如今已然是江都郡,乃至整个江南十二郡最大的粮商头子。
每个郡县都有商铺,每年经手的粮食数量近千万石之巨。另外几乎所有的鸡鸭牲畜等贸易,亦由他在掌控。
而郑元珣则负责着江都郡的船厂,所兴建的带着隔水舱的海船,已经开始悄然地开始了对倭国的贸易。
就是采购江南的丝绸等各种生活用品,往倭国倾销,而从倭国那里,获得大量的金银。
而这些贸易所获得的收入,自然都不计入到江都郡的税赋之中。
单单是去年一年与倭国海贸的往来,所获得的暴利足有数十万贯之巨。
这样的惊人财富,都成为了杨谦的底气所在。
可以说,杨谦现如今是班底越来越实厚,腰杆子也是越来越硬朗。
且不说江都郡现在只剩下杨谦一个人的声音和一个人的意志,哪怕是江南十二郡,此刻那些郡太守们的军权完全被杨谦剥夺。
因为杨谦已经上奏了天子,自己身为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在样的时候,各郡那少得可怜的郡卒,还不如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
集中优势兵力,更容易对付那些流贼乱匪,毕竟有些郡县发生叛乱,甚至也会有郡卒参与在其中。
郡卒这种经过训练的兵马,自然成为了流贼乱匪们最喜欢招纳的对象。
杨广很是痛快地就答允了杨谦的要求,不为别的,天下皆乱,唯有江南安泰,不就是因为杨谦有能力吗?
既然他觉得有这个必要,那么朕就同意他的要求,只要能够保障江南十二郡能够平平安安就好。
结果嘛,江南十二郡的太守们,除了本郡的差役可以调遣之外,根本就调不动一兵一卒。
江南十二郡,每郡皆设一个军营,驻军为三千,每三月轮换交叉轮换一回。
导致那些郡中的官员想要收买这些郡卒或者是将校都缺乏机会与时间。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万里~乌云、次品手机的打赏,还有亲爱的书友们的订阅和抽票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