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君子演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晴了
“玄龄兄所言不差,下官亦有此担忧,毕竟,如果非是战事,而太守您若是手伸到其他诸郡,的确会受人非议。”
“说来说去,终究是杨某考虑不周全。”杨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因为是长孙无忌提的建议就把罪责怪到他身上去。
长孙无忌也是在替自己出主意,只是这货一心玩阴的,也没有考虑周全。
#####
“不过,其他诸郡咱们伸手过去,会有被弹劾之忧,可是若只是江都一郡之地,则没有任何问题。”
房乔的下一句话,让杨谦微微一愣。
“太守主一郡之军政,而今,天下纷乱,升斗小民亦需缴纳税赋,何以豪商巨贾却可云淡风轻,继续逍遥自在?”
“可单江都一郡之地,又能够有多少?”长孙无忌不禁皱起了眉头。
“那是无忌贤弟不知如今江都之富庶。江都一郡之地,有户五十三万,占江南十郡总人口数的三成。”
“这还不算陆陆续续还在不停往我江都迁徙的流民。”
人口众多,工商业亦十分的发达,而江都又向来为杨广所看重,几经扩建。
如今,单单是江阳城内,就足有百姓近三十万之数。虽然比不得长安与东都洛阳。
却也已经成为了大隋有数的人口大城。
有了人口密集的城镇,必然也使得工商业也变得繁荣起来。
再加上江都可以算得上是这运河漕运的起始点,许许多多的商贾想要让货物流通天下,正是需要借着这条贯通大隋东西南北的运河。
所以,江阳城,早就已经成为了江南一带的富商巨贾云集之地。
而且房乔的意思与长孙无忌不谋而合,那就是,向这些富商巨贾化缘,而非收税赋,如此一来。
对方也找不到弹劾杨谦的理由,重要的是,杨谦这位江都太守只作倡议之举,并没有强行让你们交钱。
听了半天,杨谦目光扫过这三位能臣干吏,杜如晦认可房乔的计策,长孙无忌亦觉得如此一来,的确是省到了许多的风险,值得一试。
“既然你们都觉得此策可行,那便这么办吧,不过此事既然是你们想出来的,那就交给你们来办如何?”
“正该如此,上位者劳心,我等下位者,自该劳力。”杜如晦朝着杨谦一礼,意味深长地道。
杨谦看到这几个家伙不相同偏生又神似的笑容,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样的情绪,如今已然在底下蔓延,杨谦偏偏又不好说。或者说,现如今着实还没有到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时候。
长孙无忌与房、杜开始两眼放光地详细地讨论起了各种的细节,力求完善。
#####
当天下午时分,便有流言传扬了开来,说是江都郡太守杨谦因为发愁给大隋天子建造龙舟的耗费。
很是头疼,已经有不少的官员,向杨太守进言献策,认为应该强行摊派,让一干世居于此和客居于此的商贾们掏腰包。
消息一传出,直接就令整个江阳城的商贾圈子轰动了起来,一干商贾都给吓得心惊胆战,正自彷徨无计之际。
第二天,又有消息传出,太守杨谦并没有同意,否决了这样的提议。
消息一经传出,让一干商贾松口气之余,心里边却也暗暗打鼓。等过了两日,又有消息传来,说是又人提出,现如今大隋朝其余地方战火纷飞。
国家有难,税赋不足之际,杨太守应该上奏天子,请天子照过往朝代之例,征收各种商税。
如果那些战火纷飞之地,恐难收取,倒不如以江南十二郡为试点,征收上三五年,如果可行,再推广天下。
瞬间,一干商贾的小心肝又给提了起来,卧槽!到底想要弄啥呢?
杨谦这位江都郡太守的根底,早就在他来到了江都郡的第一时间,怕是不少有心人就已经知晓了这位博学广知,才智超群,军略过人的陛下身边大红人。
而杨谦主政江都郡以来,可以说非但是江都郡蒸蒸日上,连带着江南诸郡也甚是受益。
自然也就越发地认可了这位杨太守的能力,亦是明白了这位太守虽然年纪轻轻,绝对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而去岁之时,杨谦率江都军,千山万水的跋涉,救天子御驾,父子二人居于首功。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枫叶(丁丁)的打赏,不好意思,昨天晚上太累直接就睡了,到这会才想起还没有更,实在抱歉,
隋唐君子演义 第484章 看来他们也知道风险共担的道理(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84章
之后,杨谦得授银青光禄大夫,从太守升为了江都留守,之前的江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天子并没有因为江南的安宁而收回。
也就说,十二郡的军权仍旧集于他一人之手。足可得见恩宠之厚。
朝庭因为战火纷飞,而四下动乱不已。
导致税赋收入大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真的向朝庭上奏,怕是很有可能天子会对他之策言听计从。
所以,一干居于江都郡又或者是客居于此的富商巨贾们可真是心慌意乱了。
这跟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这家伙如果真的采用这样的手段的话。
只要天子一首肯,到了那个时候,相信江南诸郡的官员们,肯定恨不得扑到自己这些商贾的身上来吸血。
当然,也有人会说,那我大不了这五年不在你江南道呆着呗,你上哪收去?
不好意思,除非你在江南没有生意,不然,就肯定要上税。可眼下,天下大乱,纷争四起。
能安安静静做生意的地方还真不多,像江南这样富庶,消费能力又高的地方,更是唯此一处。
所以,一干豪商巨贾思来想去,愣是找不到办法来规避有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一干人等都不禁在心慌意乱之余,开始三五成群的聚拢成堆商议对策。
可是商议来商议去,却绝望地发现,自己等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制约到杨谦这位江都太守的手段。
想要用武力?八万精锐而又忠诚的江都军了解一下。想要暗杀?以段师子为首的一干神出鬼没,杀人于无形的侦骑营了解一下。
想要贿赂,呵呵,那你得贿赂多少?凭啥我出钱你不出钱贿赂?
一家家深门大户里边,都会有不少的豪商巨贾正唾沫星子横飞地在争执着。
#####
“子敬,胡兄与郑四公子到了。”长孙无忌先是站在书房外面,提前地清了清嗓子说道。
“快快请进吧,胡兄,郑四哥,咱们可是又有些日子没见了。”杨谦这才扔下了手中的书册站起了身来。
“见过子敬。”胡维与郑家老四步入了书房之后,先是恭敬地向着杨谦一礼,这才正襟危坐。
郑元珣接过了知礼递来的茶水道了声谢后,这才兴奋地道。
“子敬实在是好手段,可惜子敬身居高位,不然,真该见一见那帮子商贾的嘴脸。”
“看来事情应该顺利。”长孙无忌乐呵呵地问了一句。
“这是自然,特别是前几日,各种流言满天飞舞,闹得整个江都郡的那些豪商巨贾可谓是吃了吃不好,睡了睡不香。”
“四下遣人到处去打听,私底下聚成了许多的小圈子商议讨论,可就是摸不透杨江都您的脉。”
“这结果,终于有人想到了胡某和郑四哥。”
“他们来寻你们二人,都说了些什么?”长孙无忌当即问道。
胡维与郑元珣不敢怠慢,便将那些陆续到访的商贾们的意见与想法详细地解释了一遍。
“现如今,不论是世居还是客居我江都郡的那些豪商巨贾,怕是都已经明了,此番,他们无论怎么样,都得出血。”
“而且不光是他们,整个江南郡都会受波及,所以这段时间,他们还派了人手往其他各郡向同行们传递消息。”
“好嘛,看来他们也知道风险共担的道理。”杨谦不由得一乐。
看到杨谦心情颇佳,郑元珣接过了话头道。
“谁说不是,不过相比起其他诸郡的商贾的不紧不慢而言,最着急的还是在咱们江都郡客居和世居的这些人。”
“他们倒也隐隐知晓郑某与胡贤弟跟太守府这里有些门路,故尔,这几日都曾经到访。”
“我跟胡贤弟一合计,此事怕是还得由子敬你来作主,故尔今日特地前来拜访。”
“二位稍待一二,且等一下。”杨谦点了点头,此刻,已然听到了书房外面传来的脚步声。
果不其人,收到了消息的房乔与杜如晦如期而至。
“这二位想来你们也都应该打过交道,我也就不一一介绍了。房乔,你先说说情况如何?”
“陛下的两艘龙舟,皆是在江都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龙舟所耗资财,约在七万贯上下。”
“而第二艘则高达七万千贯之巨,再加上各种副舟千里船,差不多得将近十万贯之数。
经过与江都船厂那边进行的初步核算来看,这一次的龙舟,若是照前例来,怕还是第二次的价格相差不大。
十万贯,如果是一般人听到了这个数目,定然会目瞪口呆,震惊得无法形容。
可是对于此刻坐在这里的这些人而言,十万贯,还真只是一个数字。
不论是替杨谦控制养殖业和粮食的胡维,又或者是负责海贸的郑元珣
“咱们江都郡自归入大隋以来,可谓是极为兴盛,又得当今陛下垂怜。多有照拂,数次南巡,皆驻于江都。
天下欲沾龙气者不知凡凡,不知道江南有多少商贾士绅纷纷迁来。
使得江都郡人口产业增增日上,如今单是江都郡一郡,家资在万贯以上者,约有一两千户,行商贾之事者,约占一半。”
“那就是一千户之数,若是一户均能够拿出一百贯,那便可以集少成多,凑足龙舟一应费用。”
“莫消说一户一百贯,就算是一千贯,只要子敬一句话,他们也愿意拿。”
“可就是担心这朝庭……”
杨谦这个时候才坦然地开口作出了承诺。
“朝庭会如此,杨某也不能保证。不过,杨某所能够保证的就是,五年之内,杨某定然不会向朝庭请奏商税一事。”
胡维与郑元珣互望一眼后,郑元珣拍着大腿道。
“成了,有了子敬你这一句话,就足够从那些人等的手中掏到足够的财帛。”
杨谦自失一笑。“胡兄,郑四哥,此事,不用你们来替杨某担待。”
“既然如今江都郡流言纷扰,倒不如,杨某挑个时间,摆下酒宴,好好的款待一干江都父老,以安尔等之心。”
长孙无忌眼珠子鬼鬼崇崇地转了几圈之后,笑眯眯地道。
“若是子敬你亲自出面的话,那就更好办了。二位咱们几个好好合计合计如何?”
隋唐君子演义 第485章 就是在给一干商贾打样做模板(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85章
五日后,江都郡位于运河畔的一处酒楼,江都郡太守请客,请的自然全是江都郡的一干名流。
杨谦这位整个江都郡乃至整个江南身份和官位最高的主角,自然只能够龟缩在府中。
长孙无忌坐在书房中,眼巴巴地瞅着杨谦跟自己亲妹子对弈,一面说道。
“您可是今日宴饮的主角,正是因为如此,您若是去得早了,反倒显得屈尊。”
“此番宴饮,是要谈公事,何况你还要与那一干人等委以虚蛇。这样的场合,想来弟妹与舍妹也肯定不乐意看。”
至于李世民和苏定方等人,则蹲在门口吹牛打屁,反正这等事情,还由不着他们这样的半大毛孩子叽叽歪歪。
“既然如此,那我一会还是先在府里先用上一餐再去。”听到长孙无忌苦口婆心地叨叨了半天,杨谦也只能认可了长孙无忌的建议。
“另外,子敬你真的想要把那个消息给泄出去?”
“哪个消息?”杨谦抬眼看了下长孙无忌,这才恍然他是想要说什么。
“这是自然,那座岛之前就有人到过,咱们再提一提,不过是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罢了。”
“若是他们真有那本事,日后的朝庭,岂不也就能够多一块税赋之地?”
听得此言,长孙无忌也只能点头认可。日后的朝庭……这话说的倒是够隐晦的。
长孙无忌不禁笑了,笑得那样的意味深长,意犹未尽。
看得蹲在门外的李世民与苏定方二人面面相觑。
“这个阴险的胖子在笑什么呢?笑得这么痴痴呆呆的。”
“指不定又馋段师子兄弟的烧饼了吧?”
“真是个吃货……咯吱咯吱……”李世民咀嚼着从段师子那里要来的烧饼愤愤地道。
“真有那么好吃?”苏定方打量着李世民,总觉得这个更年轻的胖子跟里边那个胖子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分别。
“越嚼越香,而且还耐嚼,来,尝尝……”
“咯吱咯吱……”
听着那犹如老鼠觅食的声音,杨谦整个人都不好了。难怪后世总有人有嚼口香糖的习惯。
难不成自己想个办法,将段师子特制的烧饼做成一个品牌,就叫嚼越香烧饼?
#####
“哎呀,刘大掌柜,没想到今日会在这里遇上?”
“许兄,小弟有礼了,你说今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这谁能说得好,不过,跟太守府走得很近的那位胡掌柜,还有那位郑老四应该知晓一些,可惜老夫与他们素无交情。”
“我倒是听人说,他们准备今日大大出血一回,如此,以换取那位杨太守的承诺。”
“可是我担心,就算是真出了血,那位杨太守万一……”
“看来这位兄台应该是到我江都不久,不知我们太守的秉性,告诉你吧,其他不言,咱们杨太守说话,绝对是一口唾沫一颗钉。”
“想想那些流贼乱匪,何以在其他方,被官军杀了一次又一次,可是四下流窜,也要往江都来投。”
“何也,那就是因为咱们的太守有言在先,归降之后,非十恶不赦之徒,皆可活命,只要能老老实实听官府的,即可为江都之顺民。”
“这是为何淮北之地,打得热火朝天,可是一过淮水进了江都,就是一副国泰民安的景象。”
“说来说去,就是咱们杨太守是个重信守诺之人。”
整个酒楼对外拒客,所迎的,皆是今日受邀的江都郡富商巨贾,甚至还有一些有心要到江都郡来发展的商贩也随之现身。
足足到了午时中,宾客们这才齐聚,而杨谦,这也才在一干亲兵部曲的簇拥之下,离开了太守府,朝着这边而来。
#####
“杨太守到!”随着酒楼内外传来的大声厉喝,刹时之间,原本热闹喧天的酒楼内的杂音几乎瞬间止歇。
很快,一身朱红色官服,面如冠玉,身形昂然挺拔的青年显贵现身于酒楼之内。
几乎所有人都朝着这位在整个江都乃至江南最为位高权重的年轻人恭敬地一礼。
“草民见过杨太守。”
“小民见过杨江都。”
各种各样的称呼声虽然显得有点乱,但是却都显得很是恭敬。
杨谦目光扫过这一干人等,这才清了清嗓子朗声言道。
“诸位今日能够到此赴宴,乃是看在了杨某的面子。多谢了……”
然后,杨谦开始四下走动,由着身边官员,又或者是胡、郑等人给自己介绍这些江都商贾。
这样的举动,着实让一干商贾很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
不过,杨谦多只是颔首为礼,劝吃劝喝,剩下的言语,则是交给了麾下这些人去跟这些商贾交道。
等到宾主皆坐,席间喧闹稍稍止歇之时,郑元珣当先起身。
“郑某能够在江都立足,幸赖太守以及一干江都郡官员之功。江都郡得杨太守,如草木得甘霖……”
郑元珣先是一番歌功颂德的马屁话之后,又才言及,听闻了杨太守奉陛下圣意,要在江都船厂督造龙舟。
我等既然也是大隋子民,深受朝庭之恩泽,所以,邓某人决定,捐款五千贯,以为杨太守造船之资。
五千贯,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瞬间让整间酒楼的气氛陡然一滞……
“五千贯,这岂不是咱们这些人的全副身家,这……这杨江都想要做甚?”
下方,一干商贾们开始私底下叽叽歪歪,议论纷纷地当口。
却又有一名商贾站了出来,却是一位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商贾,亦是朝着杨谦歌功颂德一番之后,亦表达了他也愿意效法郑四公子的意愿。
决定捐资两百贯,作为杨太守的造船之资,亦希望杨太守能够早日圆满完成大隋天子交待的任务。
能够继续留在这江都之后,继续干好江都郡的父母官一职,努力为大家伙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接下来,胡维也站了出来,先是很谦虚地表达了一下自己的身家也算是丰厚的,但又比不得荥阳郑四公子。
所以,他愿意捐资一千五百贯,作为杨太守为陛下建造龙舟的费用。
就在这位尚在叽叽歪歪说个不停的当口,在场,能够把生意做大做强的,无一不是人精。
亦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那位来自荥阳的郑氏公子,还有这位胡掌柜,以及那位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商贾。
完全就是在给一干商贾打样做模板……
(以下字数免费)感谢书友腿神阿不拉的打赏,还有各位大佬的订阅和投票支持,感谢感谢
隋唐君子演义 第486章 什么叫今时不同往日?(更新求订阅求推荐)
第486章
这么骚的操作,怕是十有八九,就是咱们杨太守身边那个满身肥肉,笑起来就显得贼兮兮的某人想出来的。
一干江都郡的商贾们心中腹诽不已,不过,既然已经有了人站出来打了样,接下来就好办了。
不少的人们纷纷地踊跃地站起了表达了他们对大隋皇帝陛下的敬仰,以及对江都太守的敬意。
而一票早就有了准备的书吏们纷纷悄然地现身在张口允诺自己要捐赠多少财帛的商贾面前。
示意让他们自己亲笔写下,毕竟,既然你敢在这样的场合张嘴进献,终究是空口无凭。
所以嘛,就请诸位客官,都留下各自的手笔,万一你们记性不好,出了这酒楼大门就把此事忘记得一干二净。
没关系,咱们江都郡的官员书吏差役们也一定会不辞辛劳,亲自登门,向你们讨要。
杨谦乐呵呵地吃着酒楼的美食,时不时地朝着那些站起来宣布自己要捐赠多少财帛的商人们举杯示好。
只是从头到尾,一个多时辰,愣是一杯酒都还没见底,这样的酒量。
足以被上至七旬老汗,下至六岁幼童鄙夷。
一个多时辰之后,近千名商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当然,也有某些死硬份子,或者是吝啬得犹如葛朗台一样的奸商。
跑到酒楼里边来蹭吃蹭喝不算,居然连个铜板也不捐,这样的人,同样被杨谦身边的人记在了小本本上。
以后有的是办法找这帮子家伙的麻烦,毕竟,杨太守今日已然向在场的一干商贾作出了承诺。
至少五年之内他不会向陛下提出朝庭开征商税的奏请,保证让大家伙继续安安稳稳的做生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这帮子借着朝庭的政策不知道赚了多少财帛的商贾连这点表示都做不到,那留尔等何用?
#####
好在,这样的人,只是寥寥之数,甚至有些人又悄悄地去寻了那些记录的书吏,补上了他们的捐赠。
看到化缘宴会接近了尾声之后,杨谦清了清嗓子,端起了酒杯站起了身来。
“今日得蒙诸君捧场,捐献了如此之多的财帛,解了本官心中之忧。在此,本官敬诸位一杯。”
杨谦终于把这杯酒气怕是都快要跑光了的美酒一口抽干。
“另外,诸位虽多从商贾之事,想来也应该田产颇丰。今日诸位都这么慷慨大方,本官也希望能够给诸位一个好处……”
杨谦开口说话,酒楼之内再一次恢复了宁静,都支愣起了耳朵,想要听一听这位杨江都所说的好处是什么。
“诸位不知道有没有听闻过流求岛?”
此言一出,近千商人全都一脸的迷茫,缓缓摇头,似乎都不太清楚。
“流求岛?是一座岛吗?不知这座岛可是在太湖?”一名商人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
“看来诸位还真不清楚。”杨谦自己则也是松了口气,很好,既然大家都不太清楚,如此也才好拿来卖个好。
“想必诸位都知晓我大隋现如今获得了一种良种稻米,只需要五十余日便得一季。”
“若是一年四季如春的地方,一年下来,甚至可种四季。”
“就在前些日子,郑四公子的船队,正好在建安郡东边,出海之后,约行三四日,便可得见一座大岛。
其岛之大,约有我江都一郡之地这般大小。”
那里四季如春,而且平原众多,最是适合种植水稻,杨太守准备在那里设置一县。
至于那里的土地,若是有人去开垦,那么,开下多少,都属于谁,而且十年之内,不需税赋。
“谁能开垦出多少田地,就属于谁?!”一名豪商难以置信地站起了身来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