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奸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乃去
大宋奸臣 第九十三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古往今来的名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胜多输少。
而建立在胜多输少这个背景下的两个前提,就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只有心思缜密,才能观察到敌人的弱点,或是意图。只有不停思考,才能做出对策,从而立足于不败之地。
种建中很明显符合这两个特征,就是他把这用在了跟唐宁的聊天上,让唐宁觉得很没安全感。
自己跟他也就说了这几句话而已,他就能把大致的事情全给猜出来——就这么个人,谁还跟你聊天啊?
于是唐宁把嘴巴闭的紧紧的,不理会种建中了。但种建中在一旁出谋划策的很是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这对付女人啊,督运使,其实就跟行兵作战是一样的。不能一味的进行进攻,在适当的时候,也要转入防守,甚至把自己逼到绝境,这样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一味的进攻,不论是你,还是对方,到头来都会招架不住。
督运使你的性格,是老夫见过年轻人里最圆滑的。有自知之明,知人善用,知人敢用,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你是有大胸怀的人。
同时身为转运使大人的弟子而不骄,陷入困境而不躁,这表现出了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一个总能保持冷静的人,是非常善于处理问题的……”
被名将拍马屁的感觉不错,之前唐宁还想着怎样才能把耳朵堵上而不得罪种建中,现在种建中突如其来的马屁,让唐宁心旷神怡。
加上长安这边似乎不久前才下过雨,嗅着空气中泥土的清香,听着耳边令人舒坦的马屁,唐宁此时是飘飘欲仙啊。
至于堵耳朵的事情,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不过种建中最后这一句话却叫唐宁汗颜,种建中对自己的认识仅限于高阴山转让指挥权,与战场上在重重保护之下的坚守而已。
而这并非是真实的唐宁……
要是跟他说的一样,陷入困境而不躁,那个没事就跑来害自己的裴仙童早就落网了,哪能让她每次都那么肆无忌惮的行刺自己?
于是唐宁连忙拱手道:“种叔谬赞了啊,晚辈其实没有您说的那么厉害啊……”
种建中哈哈大笑,指着唐宁道:“督运使,老夫最喜欢你这一点,谦虚!哈哈哈!”
“……”
这个人对自己的误会有点深了,但唐宁暂时也不想去解决了。眼看种建中又要开始说那些听上去很有道理,但细细琢磨你会发现全是废话的理论时,唐宁赶忙转移话题道:
“种叔,我听说您年轻的时候,曾经跟横渠先生学过学问?正好,晚辈对横渠先生的学问也非常好奇。
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宣言,每次在心中想起,都不觉热泪盈眶。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离圣人最近的人的话,晚辈认为此人定然是横渠先生。
但遗憾的是晚辈生不逢时,先师又未曾传授晚辈关于横渠先生的学说,不知种叔可不可以为晚辈解惑?”
种建中用一半错愕,一半悲伤的目光看着唐宁,沉默了一会儿,方才伤感的说道:“刚才你说的那四句话,便是先师的终极理想。所谓的学说,只不过是为了完成这个理想的手段。
如果你非要弄明白,把这四句话当成关学的核心就行了。”
唐宁有些愧疚,他只是为了转移话题,现在看来,似乎是勾起了种建中的伤心事。怎么看,他跟张载的关系都应该是十分亲厚的。
否则也不会在唐宁提起之后,就在脸上浮现出悲伤的神色。
不过悲伤的神色转瞬即逝,唐宁正欲开口安慰,种建中却笑着说道:“先师所创的关学早年间还颇为流行。
但近年来濂溪先生当初提出的理学被明道先生、伊川先生发扬光大,并融合了关学来完善理学,因此先师的关学便渐渐无人问津了。
你这样年纪的读书人,还对关学感兴趣,确实是叫老夫颇为意外。”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理学对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过高,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观古今,即便是孔圣人也做不到他们所说的完美无瑕。
理学只会创造出一群站在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腐儒,这样的学问,不学也罢。”
种建中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指着唐宁道:“督运使说话总是既幽默,又深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话说的太好了。
老夫以前从未听人说过,难道这是你自己的感悟?”
唐宁也愣了一下,难道这个时候,这句成语还没出现?不过他自有办法,只要是这种说不清楚的事情,一律往自己那个神仙师父身上推,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怀疑。
“这是先师告诉我的。”唐宁非常谦虚的说道。
道路泥泞,所以行军速度就会变得极为缓慢。天黑的时候,才走了四十里不到,距离潼关,还有二百四十多里地。
在路边找了块相对比较干爽的地方扎营,军帐才放好,就又下起了雨。
周怀在大帐门口瞅着外面稀里哗啦往下掉的雨滴,十分惆怅的道:“最近的雨看样子下的不少……但愿潼关不要发大水吧……”
唐宁没听懂师父在说什么,左右也无事,便问了一声。周怀瞅了一眼唐宁,无奈的解释道:“每年的立秋到霜降,都是雨季。潼关紧邻黄河,一旦下雨,
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大雨、暴雨,黄河及易泛滥。
一旦泛滥,首当其冲的潼关自然就要遭殃。你小子总是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怎么这种重要的事情却偏偏不懂了?”
唐宁挠挠头道:“黄河之事,先师也没怎么跟我提过啊……不过不是还有师父您嘛,我还年轻,慢慢学就是了。”
周怀被唐宁气乐了,摇了摇头,叹道:“明日要加快赶路了,潼关不发大水还好,发了大水,又要出现一批灾民,流民。
咱们这次进京,带的粮草不少。到了潼关分发给百姓,还能有所剩余。而且咱们早一日去潼关,就能早一日帮上忙。
哪怕是在咱们到达之前就发了大水,五千人一到,也能帮上不少忙啊……好了,快睡吧,明日要起早走一天的路,今晚就好好休息吧。”
唐宁心多大啊,冰雹不砸他头上都不知道喊疼的主。周怀让他睡,他就躺下去呼呼的睡着了。而这一夜周怀整夜难眠,心中所想,皆是潼关的百姓……
………………
不知道是师父乌鸦嘴,还是其他的原因。第二天中午,在距离潼关还有一大半路程的时候,刘令派去潼关打探情况的骑兵就返了回来,说潼关已经发大水了。
周怀心中焦急,一面连忙派人去通知屁股后边的京兆府运送赈灾粮饷,一面吩咐部下加快行军,最迟四日之后,一定要赶到潼关去。
如果是平时还好一些,虽然这些士兵中大多是厢军,做不到西军那样急行军状态下一日八十里左右。
但叫他们走个六十里,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现在情况不同,一方面是道路泥泞不堪,难以行走,另一方面则是雨还没停,即便是派出前锋去把前路收拾一番,一场雨过后一切工作都打了水漂。
而且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矮的木板。牛车,马车在这种道路下本身的速度就快不起来,一旦陷入泥坑,又要费好大的功夫。
这么计算一下,一天走五十里的路,就已经是极限了,而距离潼关,还有整整二百三十里的路。
四天的时间,最多走二百到二百一十里,剩下二十里的路程,大军很难走完。
“种建中!唐宁!”
“末将在!”
“卑职在!”
“着你二人带一千精锐,携三日口粮,以最快速度赶赴潼关救急!”
种建中没有丝毫犹豫,大雨滂沱中,种建中单膝跪地抱拳道:“遵命!”
而唐宁则是抬起头,看着一脸严肃的师父,犹豫了一下道:“大人,要是到不了……”
“军法处置!”
“……”
.co
大宋奸臣 第九十四章 粗鄙的钤辖
周怀这道命令,其实就是让唐宁和种建中充当救火队员,带着一千人,赶紧先去稳住潼关老百姓。
每每发生自然灾害时,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的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官府的不作为。当地官府自然是拼了老命去抢险救灾,但其他地方的政府能运送粮饷过来就已经好不错了。
指望他们派兵帮忙?那就先指望孔子在附近的城市当官吧。
当初润州大雪,杭州知州也只是堪堪让郭安率一千人押送粮饷过来。而且东西送到,这一千人扭头就走,一刻都不多留。
想到此,唐宁便想起了郭安。大祁山一战,郭安行刺周怀失败,遁入山寨,从此杳无音讯。这个家伙虽然没有惦记上自己,但他的本领却十分高强。
如今他落草为寇,唐宁十分担心赵仁会跟他搭上线。
赵仁是文,郭安是武。文武合璧,真要是打起来,自己还不一定招架得住。也不知道何玉那边的进展如何,他的手下究竟有没有咬住赵仁?
此獠一日不除,唐宁想起就觉得脖子发凉啊。
种建中挑选了一千人,其中七百人便是要进京接受皇帝表扬的西军将士。另外三百,则是在剩下的三四千人里面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士。
军中牛不少,但马匹却不多,能够腾出来给这支先锋的,也就五百多匹。于是种建中就吩咐将士两人一匹,日夜兼程赶往潼关。
潼关位于河中府、陕州、华州、同州四地的交界之处。潼关出了事情,按理说这四州都要派人来帮忙。
但连绵不断的大雨持续了很多天,除了跟黄河挨不上的华州之外,其余三州都在紧张的盯着黄河,生怕在他们那里,也会出现洪灾。
而华州知州可能是个下来镀金的,潼关发大水,他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没有听从通判的劝告,一意孤行,只下令华阴县的县令去帮助潼关渡过洪灾。
他则是等着朝廷的赈灾粮饷抵达之后,再派人过去。用他的原话就是,将士们吃不饱饭,又要顶着连绵不断的大雨去潼关处理水患,他这个知州实在是心痛不已啊。
通判被这番话气得脑袋发晕,立下毒誓说要是不把你这混蛋给告到大牢里面去,他就枉为一州之监州。
结果现在他家门口时刻站着两个热心肠的壮汉帮他看家护院,附近也有不少热心肠的猛男四处徘徊,恐怕他被知州大人害了。
通判当即大病一场,阴雨绵绵,跟他的阴暗的心情也差不多。这已经是躺在床上的第三天了,他的病依旧没有好转。
唐宁觉得自己的身子都被泡的有些发皱了,这该死的雨,从三天
前出发的时候到现在就没停过。
北方长大的孩子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天气,在他的印象中,就算是雨季,也没有连着下好几天雨的啊。
三天三夜不曾休息,即便是打瞌睡,也是用绳子把自己绑在马上睡一觉。睡醒之后,就把齐复换上来,自己在地上走,让齐复上去睡觉。
但今晚不休息是不成了,人能顶住,马却顶不住了。章楶和种朴这两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他们弄来的这些马,都不是从西夏人手里缴获的良马,而是把宋军中的次马,说成是战利品。
唐宁很震惊,难道这样做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吗?但章楶却很淡定,他指着唐宁说,唐宁是居心叵测血口喷人。
官家就算是见了这五百匹马也只会说这些都是从西夏人手里缴获的良马,满朝文武都会这么说,你说它不是,你有何居心啊?
唐宁想了好久,只能跟皇帝和满朝文武一样捏着鼻子认了,说这五百匹马就是从西夏人手里缴获的好马,还不是一般的好马,都是汗血宝马。
而如今这些汗血宝马在驮着人走了三天三夜之后终于不堪重负,入夜时分,十数匹马因耐力不足而倒下。
无奈之下,种建中只好下令休息一夜,明早起来继续赶路。
搭好帐篷之后唐宁就坐在帐篷里面听外面的雨稀里哗啦的拍打在帐篷上面,又看着林威光着膀子把衣服的水拧干,然后打了个呵欠正要睡觉,种建中却进来了。
雨水顺着种建中铠甲的缝隙往下流,种建中擦了一把脸,走进来冲着一脸疲惫的唐宁道:“督运使,咱们已经到华阴县了,还有二十里左右,就能抵达潼关。”
唐宁精神一振道:“太好了,总算是不用赶路了。”
种建中苦笑一声:“可是督运使,咱们到了潼关之后要做什么?要是让我去断案审案,这没问题,我有经验。
要是让我去打仗,这也没问题,我在环州这么多年,跟叔叔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可要我去治水,我还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说到这,种建中看向了唐宁。
眼神中,带着一点点的期望。
唐宁无奈的道:“种叔,说实话这我也没办法。我虽然跟先师学了不少东西,但如何治理水患我是根本不知道。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筑堤,要是不能挡住洪水,就把堤坝的高度增高。
但这只是防范措施,发了大水要怎么处理,我一点都不清楚。
不过您不用急,潼关水灾,朝廷不会坐视不管。总会派出一两个精通治水的人来帮忙的,到时候我们只要配合他,他怎么指
挥,我们就怎么做,不就可以了吗?”
种建中叹了口气道:“似乎也只能如此了。”
他来就是为了向唐宁询问这件事,话说完,种建中便转身走人。之后唐宁又跟嘟囔着湿柴点不了火的齐复说了几句话之后,就找了块地方躺下去睡觉了。
这几天可把他给累坏了。
第二天一早,起了床之后发现雨停了。众将士非常的高兴,纷纷换上了昨天晚上在帐内烤干的衣服和盔甲,然后继续赶路。
少了绵绵阴雨,道路虽然依旧是泥泞不堪,但前进的速度还是有所提升。周怀的命令是四天之内赶到潼关,今天正是第四天。
下午时分,唐宁和种建中终于赶到了潼关城。
在此之前的路上,水就已经没过脚踝了,越靠近,水就越深。到了潼关城跟前的时候,水已经是没过大半个腿肚子了。
城墙上站着不少居民,远远的看到这支一千人的队伍过来,纷纷兴奋不已。
关上守军尽职尽责,问明唐宁等人身份之后,才放人进来——即便是在为了方便排水而城门大开的情况下。
潼关有天险可依,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城虽然不大,但在这里驻守的士兵,却都是精兵悍将。
潼关兵马钤辖是个粗鄙之人,过来见唐宁等人的时候,都是骂骂咧咧的。
“狗日的大河发水把老子祸害的不浅,老子家里的田毁了就算了,俺老娘的房子都被水给淹了。
幸好那天老子休沐在家,否则连俺老娘它都得给一起淹了。
奶奶的,你们俩是啥官来着?”
唐宁扯着嘴角道:“我是环庆路粮草督运使,这一位是……呃……右侍禁种建中。”
钤辖点了点头,挽上来的裤腿不小心掉了下去,他就弯腰再次把裤腿挽上来。
一边挽,一边道:“哦,右侍禁啊……那啥,你们俩这一趟带吃的来没?俺们这边的存粮不多了,这满城人人吃马嚼的,也就再过个四五天就撑不住了。
之前华阴县县令带了两百张嘴过来,你们要是没带粮食,俺们又要多喂一千多张嘴,两天之后这吃的就没了啊。”
“这个钤辖大人您不必担心,我们虽然没有带粮食过来,但我们这一千人只是先锋。
后面还有四千人在路上,再过几日他们到了……”
“啥?没带粮食?后面还有四千人?滚滚滚!俺们这不用你!”
“……”
.co
大宋奸臣 第九十五章 两个点子王
费了好大的口舌才让粗鄙的钤辖明白带着粮食的大部队在后面,再过两天,他们就会赶到后,钤辖紧皱的眉头才松开来。
上下打量了唐宁和种建中一眼,钤辖挖着鼻孔说道:“那你们两个是来干啥地?”
唐宁愣了一下,回答道:“当然是来帮忙解决水患的啊。”
钤辖哦了一声,还未说话。斜地里忽然窜出来一个狼狈的中年男子,一出来就紧紧抓住唐宁的手,使劲晃了晃激动道:“那可真是帮大忙了!
这头倔驴不听本官的话,非要按照他的意思来。
要是按照本官的想法,这水早就给治好了,哪里会成现在这个样子?把整个城都给淹了!
这位……”
唐宁只好再次自我介绍:“我是环庆路粮草督运使,他是右侍禁。”
“哦哦,这位督运使,你们带来这一千人可真是帮了大忙了。趁着今天天气好没下雨,咱们事不宜迟,赶快行动吧!”
眼瞅这人拉着唐宁就要走,齐复忍不住问了一句:“你是谁啊?”
那人这才回头道:“老夫是华阴县的县令……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治水要紧,这水若是再蔓延下去,今年潼关乃至附近几个县的粮食都要颗粒无收了。
等此间事了,别说你问老夫是谁,你就是问老夫尿过几次炕,老夫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番话说完,唐宁听得云山雾罩。但他搞清楚了一件事,就是这个县令好像有几分治水的本事。
这样就足够了,他出想法,自己出人,双方合作,潼关的洪水便不足为惧。
正要让众将士跟上自己,潼关兵马钤辖却十分不满的说道:“姓罗的,你狗日的可少折腾点吧。要不是你他娘在边上瞎搅和,这大水至于发成现在这样吗?
俺都不愿意说你,你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治水?你连个痔疮都他娘治不好!带着你的人赶紧滚蛋,少在这里瞎搅和,还要吃老子拿老子的……”
“你你你……”县令被钤辖这么一顿骂,脸上有些挂不住。昂首挺胸指着钤辖想要反驳,结果钤辖那只大手一举,县令就险些摔了个跟头。
“你不可理喻!”这还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尤其是钤辖这个职位还比他这个县令要微妙的大上一些时……
他们俩在那互相攻击,可苦了在一旁听着的唐宁和种建中。
听县令的意思,那钤辖是头倔驴,属于没那个金刚钻,还非要揽个瓷器活的人。
而听这粗鄙钤辖话中之意,这县令也好不到哪儿去。
那到底听谁的?唐宁和种建中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浓浓的茫然。
想了想,唐宁劝住两人道:“您二位在这吵来吵去,也不能解决问题。不如这样,咱们先去河边看看,然后再做打算吧?”
县令哼了一声道:“本官倒是无所谓,就是某人可能拉不下这个脸。”
钤辖大怒:“姓罗的你少他娘阴阳怪气,你信不信老子把你扔大河里面?”
县令躲在唐宁身后叫道:“那你就来啊!本官怕你不成?本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华阴县县令,但也是朝廷命官。
你这粗鄙的莽夫要是敢弄本官,你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
钤辖跳起来就要把县令捉住,种建中连忙上去把钤辖拉开,劝了好一阵子,那钤辖才消了气。
唐宁无奈的道:“二位,你们俩对于如何治理水患,有不同的见解是正常的。但是现在最主要的事情,不应该是在这里吵架,而是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
吵架的事情,咱们先放一放。去河边看看情况,想办法阻止水势蔓延,才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说着唐宁指了指自己的小腿道:“刚才我入城时,水才过了我大半个腿肚。就您二位在这争吵不休的这段功夫,水已经到了我膝盖了。”
县令和钤辖低头一看,发现水位确实又上涨了,这说明,水势依旧在蔓延。如果放任不管,整个潼关变成黄河的新流域也不是可能。
直到这时两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再争吵,而是急匆匆的在前面带路。唐宁和种建中连忙跟上,后面一千多将士也将盔甲卸掉,连同马匹,一齐托付给潼关守军,然后就快步跟上最前面的唐宁和种建中。
来到黄河左近的时候,水位已经是在唐宁腰间了。
充斥着泥沙的河水浑浊不堪,放眼望去,尽是一片土黄之色。
水流不算特别急,却也把人冲的站立不稳。钤辖弄来了一大堆麻绳,要种建中分发下去,众将士把麻绳系在腰间,然后再把麻绳系在一起,这样即便有人摔倒了,也不至于被水流冲走,导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除了唐宁等刚刚到来的将士之外,潼关的本地守军,以及一些百姓也在附近干活。他们正在用锸,也就是铁锹从水下挖土,然后再扬到面前的水中。
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效果,但唐宁想起了二十世纪末在长江流域全线爆发的那场大洪灾,他还记得那个时候就是往水里丢沙包,堆
石头建造一个堤坝。
在阻挡住水势蔓延之后,再进行河道的疏通,将水排出去。
办法是有,可是如何做呢?石头去哪儿找?在什么地方建堤坝?这些都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开工的。
不过做了总比在这干瞪眼强,想到此,唐宁便对钤辖道:“钤辖大人,不知潼关之内,粗木与巨石的储藏是否还算丰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