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奸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乃去
“大王所言甚是,如果不拿出证据,恐怕大王也会心存疑虑。”张景明笑道:“其实我大宋有一人,已经发现了解决宋军将士进入交趾之后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症状的办法。
困扰我宋军将士的,此为其一。
其二,便是有关瘴疠,有关疫疾的。我大宋天子为了解决这件事,专门从各地召集了五十名颇具盛名的名医随军而行。
又沿路召集二百个郎中,以备不时之需。如此一来,水土不服、瘴疠对我大宋军队的损耗便可降到最低。
而且此番粮草准备充分,我们对这次战争信心满满。
即便没有大王的协助,我们也有自信能够攻破交趾的升龙府,诛杀李常杰,为苏知州,唐通判报仇雪恨。让十万广南军民,九泉之下得以瞑目。”
话说的难听,因陀罗二世自然就不高兴了。他闷声道:“那你为什么还要过来?既然你们有自信,又何必请求本王的帮助?”
“官家对大王心怀歉意,原因自然是大王心中耿耿于怀的那件事。这一次相当于是给大王您一个白占的便宜,只要您能够出兵,就必然能够占领交趾的土地。
这是官家的善意之举。正因官家希望与大王交好,解除误会,才派在下前来出使占城国。”张景明毕恭毕敬的道:“当然,官家也没有强迫大王您出兵的意思。
如果您觉得风险太大,尽可按兵不动。只是交趾的土地,恐怕就要与您无缘了。”
话一说完,全场哗然。刚刚的主战派又跳出来,急切的说道:“大王,这是个好机会啊!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千万不能让它从您手中溜走啊!”
主和派也被张景明的话语所打动,如果是张景明说的那样。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只找了占城国一家,如果在这里拒绝,他们很有可能会继续去找高棉人,或者是真腊人。
这两家不但对交趾的土地,对占城的土地亦是虎视眈眈。若是让这两家参战,无异于引狼入室,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因此,他们现在也开始想着要不就答应了。听这使者的意思,他们宋国对这一仗十分有自信,那占城国作为小弟跟在后面捡两块肉吃,应该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吧……
大宋奸臣 第四十一章 你能走不?
宴会结束了,因陀罗二世客气的把张景明等人请到了招待使节团的住所之中。他没有立刻给出是否要参与这场战争的答复,他希望张景明能够给他一些时间考虑。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可能关系到占城国的国家命运。张景明自然不会强人所难,他愿意给因陀罗二世一些考虑的时间。
这一夜因陀罗二世连带着一帮占城国的核心官员一夜未眠,在王宫之中,激烈的讨论着占城国应当何去何从。
第二天清晨张景明就起床了,虽然他已经被枢密院从镇江军中调离,但他依旧保持着镇江军中的良好习惯。
早睡早起,清晨醒来之后锻炼身体,然后在吃一顿早饭,洗个澡,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本来他是想出去跑一跑步的,但他又怕因陀罗二世派人来找自己,会找不到。于是他就在院子里,让随行的护卫指导他打打拳,也算是稍微的锻炼了一下。
直到中午,因陀罗二世才派人来召见他。
一行人穿好行头,跟着来请使节团的占城使者再次来到了宫殿之中。
这一次没有昨天那么庄严,因陀罗二世在一个比较私人的场合接见了张景明。
他身上也没穿着昨天那样充满暴发户气息的行头,而是穿着一身正常了不少的装束,脸上还带着善意的微笑。
双方一见面,也未寒暄。因陀罗二世开门见山道:“本王就直说了,本王昨夜彻夜未眠。
贵国皇帝陛下的提议,令本王十分心动。然而有着前车之鉴,本王也不敢贸然轻信你的提议啊。”
张景明点点头,遗憾的道:“大王所言实乃人之常情,在下也能理解。
既然如此,那在下也没有继续在占城停留的必要了。多谢大王这一日半的款待,在下身负重任,接下来还要前往真腊与高棉……”张景明说着就要起身,然而因陀罗二世却急了。
“别急着走啊!”因陀罗二世连忙起身道:“本王说的是不敢贸然轻信,也没有说一定不接受啊……”
张景明心中窃喜,从唐宁身上学来的招数实在是太好用了。
但他脸上不动声色,只露出了一丝惊讶的表情道:“那就是说还有商量的余地?那太好了!”
因陀罗二世一看到这小子的表情就知道自己上当了,但是没办法,就算明知面前这个坑深不见底,他还是要闭上眼睛往下跳。
因为除了这个坑之外,其他的地方要么是刀山要么是火海,都是走上去就死的那种。
往眼前这个坑里跳,至少在摔得粉身碎骨之
前,还能多苟且一会儿。
因陀罗二世苦笑一声道:“从内心上来说,本王是希望促成这件事的。”
“那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张景明开心的说道:“若是大王您能够同意,那我就不用再往真腊,往高棉跑了。”
“话虽如此,可不论你我,应当都有条件和底线才对。今日无事,我们便好好的讨论一下吧!希望最后不要让使者扫兴而归!”
“在下也希望大王不会带着遗憾送走我们。”
因陀罗二世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份礼单道:“那就由本王先来吧。
这是贵国赠送给本王的礼品,礼不可谓不重。但是我们好不容易才与交趾达成了停战的协议,光是这点礼品,恐怕无法让本王下定决心撕毁协议啊……”
“这是自然,大王若是愿意出兵,官家还愿意赠送大王贵重三倍于此的礼品。”张景明跟副使两人相视一笑,回答道。
“而且大王不必担心协议之事,贵国与我大宋之间本就是盟友。此次将会由我大宋军队首先对交趾宣战,之后再以盟友的身份邀请贵国助战,如此一来,也就无关协议之事了。”副使笑着说道。
因陀罗二世满意的点点头,随后他又搓了搓手道:“既如此,那本王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阁下能否做这个主呢?”
“哦?大王请讲。”
“其实本王并不在乎这些财宝,对于我占婆来说,财宝并不算缺。本王希望贵国的天子,能够将这些财宝换成武器铠甲,不知可行否?”
“这……”张景明一愣,他倒是没想过因陀罗二世会提出这种要求。而且这种事也不是他能够做出的,出发之前,枢密院给他的底线里,压根就没有提到这种事情。
“这事……这事在下实在是不能做主,抱歉了大王……”张景明为难的说道:“不过在下会努力帮大王争取,这点还请大王放心。”
因陀罗二世叹了口气道:“好吧,这也没出乎本王的预料。不过既然你说了会帮本王争取,那就且当这件事办成了吧。”
“多谢大王!”
“好了,现在轮到你了,你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我们希望大王您能够在我们的军队抵达富良江之前,率先对交趾发起攻击。”
因陀罗二世皱眉道:“这是何故?贵国的意思是由本王主攻?”
“非也,只是牵制。”张景明摇了摇头。随后看向四周站着的侍女仆从望了一眼,因陀罗二世立刻会意。
挥了挥手道:“你们都退下!”
随后,无关人等便匆匆离开。同样的,副使和张景明带着的护卫也都离开了宫殿,防止他们对占城国王心怀不轨。
宫殿内的明面上,只留下张景明、跟着他从大宋来的翻译与因陀罗二世,还有一个年轻的男子,带着温和的笑容继续站在原处。
然而张景明并没有因为他的笑意而忽略他,指着那男子道:“大王,这是何人?”
因陀罗二世瞅了他一眼,笑道:“这是交趾的皇子李觉,他在交趾国内被排挤,被刺杀,最终逃到了这里,是本王收留了他。”
“原来是交趾的皇族啊。”张景明笑着说道,只不过交趾这两个字咬的很重。
见因陀罗二世充耳不闻的样子,又见李觉依旧站在原地。张景明便知道,因陀罗二世是想让自己来演这个坏人。
也罢,顺着他的意思又如何?这个李觉,自己在跟占城国王商量怎么打他的国家,他还笑的这么恶心,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要是把整体的战略和盘托出,让此人知晓,恐怕凶多吉少。这一次大宋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问题绝不能出在自己这里。
想到此,张景明便笑着对李觉说道:“这位交趾的皇子殿下,在下还有要事与大王商议,不知殿下可否自觉回避?在下不胜感激。”
李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虽然张景明这番话说的客气,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把他当成可疑人员。
不过这个时候自己要是不走,那就更加可疑了。
瞅了眼因陀罗二世,见他没有帮自己说话的意思。李觉就又在心中骂了几句这个老家伙,且等着老子把你女儿弄到手,接下来就要把你的儿子全弄死,最后早晚也要把你给弄死!
“皇子殿下?”见李觉低着头发呆,张景明就皱着眉头催促道:“您可是还有什么事情?”
“啊……没有……”李觉摆摆手,然后便带着一肚子的火气匆匆的离开了宫殿。
妈的!最关键的部分听不到了!当侍卫把大门关上,用眼神示意李觉赶紧走的时候,李觉便情不自禁的在肚子里爆粗口。
等到大门关闭,张景明才往前走了几步,来到与因陀罗二世比较近的地方,严肃的说道:“大王,接下来在下要与您说的,即便是在我大宋内,也算机密。
这番话说完,烦请大王不要告知别人。即便是您最相信的人,也不成。大王要是能做到,那么在下就继续往下说。
大王若是做不到,那就当在下刚刚什么都没有说过。”
“本王答应了,阁下但讲无妨!”
大宋奸臣 第四十二章 固执的苏颂
“作战的计划是由镇江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唐宁率领的镇江军直扑交趾国都升龙府,将交趾皇族一网打尽。拆毁交趾皇宫,然后便立刻撤退。
如此,交趾必将大乱。镇江军再趁这个机会,兵分三路,各取交趾的三处要害之地。”张景明低声说道。
因陀罗二世重重点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贵国要本王作为主攻。若是奇袭升龙府得手,与我占婆交战的交趾军队得知后必定会军心大乱,随后本王再趁机发起总攻……”
“在那之后,不论大王得到了多少的土地,俘虏了多少交趾军民,准备如何处置他们,我们大宋一概不予过问。”张景明笑眯眯的说道。
“就这么定了!”因陀罗二世红着眼睛说道。
正如副使所言,历史上的占城国压根就没有出过横山关。所谓的横山关外三百里之地,皆属占城国,完全就是拿来忽悠别人安慰自己的。
从几百年前,占城国人就想要冲出横山关,占领横山关以北的土地,但他们却无一成功。
如今,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因陀罗二世岂有不珍惜的道理?
即便是他们在面对交趾人的时候,从来都是劣势,那也无所谓。只要宋人攻破升龙府,横山关外的交趾军队还不是要方寸大乱?
到那时,就算自己的军队再不堪,五十里,一百里的地盘总能夺下来吧?如果这都做不到,那自己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本来因陀罗二世还有几个条件,但是在这种诱惑之下,他一个都不想再提了。但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因陀罗二世还是提出了一个建议。
“本王愿意出兵协助你们攻打交趾,但是本王对你们宋人没有充分的信心。换句话说,就是本王还是信不过你们宋人。
不过本王又想要做成这件事,所以本王想了一个办法。
张景明,这几天以本王对你的观察来说,你的能力十分出众。你虽然说你在贵国只不过是平平无奇,但是本王不信。
以你的能力,在宋人中也应当属于佼佼者。如果是你的话,你的脑袋,应当会很有分量才对。
在战争结束之前,你就留在占婆吧!一旦情况有变,本王会毫不犹豫的杀了你。你觉得如何?”
张景明一愣,随后道:“大王的意思是,只要在下愿意留在占城国,大王便愿意相信我们,并派兵协助我们攻打交趾?”
因陀罗二世以为张景明被自己吓到了,于是就有些得意的道:“你应当知晓,任何获得都理应
付出代价。
不过本王也不会亏待你,本王唯一的女儿今年十七岁,尚未许人家。本王愿意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你,怎么样?不算亏待吧?”
张景明后悔了,但却不是因为因陀罗二世女儿的问题。
早知道因陀罗二世愿意用自己为条件来对大宋保持信任,自己又何必这番费口舌呢?唉,真是失算啊。果然这些海外小国的眼界总是没有那么高,看问题只能看到摆在眼前的问题。
自己在大宋国内真的算不上什么佼佼者,充其量也就是个人才而已。活自己一个不多,死自己一个也不少,属于没有机会就只能碌碌无为一辈子的那种人。
这种人在大宋国内何其多也!
于是张景明就拱拱手笑道:“既然大王都这么说了,在下这个主还是能做的。留下又有何妨?正好与大王一起见证占城国军队的辉煌胜利!”
“好宋人!”因陀罗二世大喜,走上前,用力的拍了拍张景明的肩膀道:“你改变了本王对宋人的印象!
本王一直觉得宋人懦弱,但是你让本王看到了不一样的风采!你是一个好汉子,把女儿嫁给你,本王一点都不觉得是错的!”
“什么?”张景明一愣:“大王您刚刚说什么?把您的女儿嫁给在下?”
“是啊!”因陀罗二世哈哈大笑:“马上你就要成为本王的女婿了!”
“……”
……………………
就在张景明刚刚抵达邕州的时候,唐宁率领的镇江军也抵达了滁州。
滁州这块地方,确实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交通要道。
也许走水路可以不过滁州,但是要获取补给,滁州就是大军的必经之路。
军中现在有两个老头子,他们俩的风格品味还出奇的一致。一个是监军程羊,另一个则是已经退休的宰相苏颂。
苏颂在很久之前,唐宁见过。这个老人家跟自己的师父周怀是好朋友,当初似乎是被自己那番话惊讶到了,所以得地跑到周府来见了见自己。
他还弄出了一个什么水运浑象仪,当时唐宁没搞清楚那是个什么东西。等后来在赵煦那边,俩人仔细研究了半天之后,唐宁才震惊的发现,这玩应不就是后世钟表的老祖宗吗?
因此唐宁对苏颂十分尊敬,当大军从开封出发一天后,苏颂追上来时,唐宁的反应一点都不淡定。
“所以啊,苏大人,您到底是为什么要参与进来啊?”
程羊跟苏颂坐在马车上,吃着水果,小声问道:“此番前往交趾,路途遥远。一路上指不定有多少坎坷险阻。
而且交趾之地,瘴疠重重,您年事已高,走这一趟,说不定就回不来了啊。”
苏颂笑了笑,暂时没有回答程羊的问题。而是把车帘子拉开,往外看了一眼。
一直在关注这边的唐宁一下子就打马上前,十分殷勤的献媚道:“苏大人,您有什么吩咐?”
“无事……”苏颂哭笑不得的道:“老夫如今已经不再是官了,唐将军不必以大人称呼。这几天老夫都说了好多遍了……”
“苏大人您发明的水运浑象仪简直就是我大宋之瑰宝啊,这可是利在千秋,功在万代的好东西啊!莫说称呼您为大人,就是喊您一声爷爷,孙子我都喊的心甘情愿!”
“成何体统!”苏颂怒气冲冲的拍了一下唐宁的脑袋:“你就是想当老夫的孙子,老夫还不认呢!周瑾瑜也真是的,怎么就教出了你这么个怪胎徒弟!”
眼见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唐宁只能吐着舌头缩脖子。
苏颂也在拍了一下唐宁之后,把车帘子放下了。才转过头来,就看见程羊嘿嘿的笑着说:“怎么样?气人吧?这小子,可不是个东西了!”
“……”
苏颂无奈的叹了口气。
程羊便追问道:“所以到底是什么让您一定要走一趟交趾呢?我听说您的家人劝您,您也不停。官家甚至亲自去劝您,您还是一意孤行——走一趟交趾对您来说,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苏颂的沉默不语,但程羊发现他的双手,和以前自己每次提起这个问题一样,总是先紧紧的握成拳头,然后又松开。如此反复数次,就像是在压抑着内心即将爆发出来的怒火一样。
“二十五年前的那场战争,你应当还记得吧。”苏颂沉默良久之后,终于第一次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正面的回营。
程羊赶紧点头道:“记得,可惜那一次只打到了富良江啊。”
“当时的邕州知州叫什么名字你还记得吗?”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苏缄苏大人,坚守邕州城四十二天,最后一家三十七口皆以身殉国……”
苏颂的拳头再次攥紧,低声道:“苏缄……是老夫的堂兄……”说完这句话,苏颂的拳头就松开了。
随后,他整个人也显得苍老了几分,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连脊背都显得有些弯曲……
“……”
大宋奸臣 第四十三章 理由
万人大军单独分出了一半的人前往滁州接受补给,剩下的五千人马则是坐着船顺流而下,直接赶去邕州。
这里就不得不说大宋的经济繁荣是很有道理的,船运实在是太发达了。水路靠着大部分城镇的边界,虽然下船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比总比光靠双脚走过去便捷的多。
苏颂打从东京追上来之后就对这个问题闭口不谈。
从开封到邕州,路途遥远。在很久以前,这里还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很多人都是因为水土不服,死在半路。苏颂这么大年纪,实在是禁不起这番折腾。
然而老头固执的厉害,唐宁劝,他不听。程羊劝,他也不听。家人劝,也劝不动。以至于后来惊动了赵煦,这老头子竟然用自己弄出了水运浑象仪来邀功,请求赵煦不要管他。
事已至此,赵煦也没什么办法。只是连发三道书信,嘱咐唐宁一定要照顾好苏颂,不要让这个为国效忠了一辈子的老人家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不测。
因此唐宁很想搞清楚苏颂为何一定要去邕州,程羊更是对此充满了好奇。
此前苏颂一直闭口不谈,不论怎么问,他也不说。如今到了滁州,老人家忽然开口,车厢外的唐宁,也听的清清楚楚。
出发之前,唐宁就调查过交趾的历史背景。其中,二十五年前的那场宋越之战最为引人注目。
交趾的统军将领李常杰率大军杀入大宋境内,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邕州,一路前往廉州。
防守廉州的廉州知州甚至都没怎么抵抗便举城投降,钦州也是如此。唯有邕州知州苏缄率军拼死抵抗四十二日,最终独木难支,以身殉国。
十万大宋军民尽死于交趾人的手中,这是国仇家恨,没有人敢轻易忘怀。即便是后面杀了洪真太子与昭文王子,也无法平息大家心头的怒火。
但是由于比较现实的原因,战斗也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苏颂那个时候得知自己的堂弟,以及堂弟一家人皆于此战之中壮烈牺牲,唯有在桂州做官的侄子苏子元仅以身免。他悲痛异常,在家人的劝阻之下没有以刀割面,却也暗下决心,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在这之后,苏颂拼了命的往高处爬,就是想要掌握话语权,好为自己的堂弟一家人报仇雪恨。
可事与愿违,在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之后,苏颂被繁忙的工作拖住了手脚。承担起制造水运浑象仪任务的他,更是把堂弟的事
情深深的埋在了肚子里。
水运浑象仪制造完毕后不久,便到了赵煦亲政的时候。苏颂的相位也被章取代,上了年纪的他在三年前因年老请辞,以中太一宫使之职居京口。
王仲显肯定不会放过这么一个优秀的人力,赶紧亲自去了不远的京口县,毕恭毕敬的将苏颂请到丹阳县,也就是润州的治所。
把他请到了书院中任教,总的来说,苏颂的老年生活还算如意。
然而每每看到家中堂弟的灵位之时,苏颂总是悲从中来。但他已经辞官退隐,没什么影响力,眼看着此生报仇无望,一次喝酒的时候,听自己的好友周怀说,他那徒弟马上要领兵去交趾作战了。
一听这话,苏颂眼珠子就红了。当天晚上回了家就开始收拾行李,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开封。托如今的侄子,礼部侍郎苏子元帮自己求见官家。
住在开封的苏子元一看自己的堂叔来了,惊诧莫名。听说堂叔还要见官家,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一问才知,堂叔想要跟大军一同去交趾。
这还了得?苏子元使劲的摇脑袋,但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苏子元没有劝住,赵煦也没劝住,苏颂还是出现在了征讨交趾的大军之中。
“总而言之,这恐怕是老夫最后一个机会了。若是这一次都错过了,九泉之下,老夫有何面目面对苏家的列祖列宗?有何面目面对我那死不瞑目的堂弟一家?!
若是不能亲眼看着贼人受死,老夫就是死了,也闭不上眼睛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