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奸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乃去
我恨呐!我这心里头不是个滋味儿啊!你们也都是跟着我南征北战许多年的人了,在我手底下,从来都是只打胜仗,不打败仗的人。
今次被宋军击败,可以说是输在兵器上。但是我们女真人,也要有女真人的骄傲!我们的祖先与虎狼搏斗,在艰苦的环境中繁衍生息,越是强大的对手,他们就越有斗志。
如今我们被宋军当成猪一样圈养在大定府城之内,我们的同胞被宋军不断的收割性命,我们身为女真人,怎能坐以待毙?
若是之前我们还对援军的到来有所期望,但现在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我们要努力!我们要奋斗!我们要打败万恶的宋人,夺回属于我们的尊严!我们就是死,也要死的堂堂正正!"
完颜娄室一番话把众将忽悠的热血沸腾,他话音刚落,立马就有个愣头青拍桌子喊道:“让我去!大帅!让我打头阵!我来为大家吸引敌人的注意,大家趁机杀上去!”
“好主意!”一个将领挑着大拇指赞叹:“挞喇兄真乃猛将也!”
众人纷纷赞成,有人落泪,有人窃喜。完颜娄室见状,便大声道:“既然你们每人反对,那么我们明天一早,便立刻行动!
一定要叫那些宋人知道,我们女真人跟龌龊卑鄙无耻狡猾的宋人不一样!我们女真人就是死,也会堂堂正正的站着死!”
“好!”
“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悲壮的气氛在军帐里蔓延,就在众将离开之后不久,完颜娄室准备写遗书的时候,外面忽然闯进来一个小兵。
“报~!报大帅,宋军撤兵啦!”
“……”





大宋奸臣 第二十三章 主动与被动
当你用尽浑身上下的力气朝着你的敌人进行攻击时,没有什么比你发现你的敌人已经不见了更加痛苦的了。
完颜娄室在这边动员的热火朝天,说的自己都一度想要亲自拿着武器去驰骋沙场,死之前拉几个嚣张的宋人垫背,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宋军撤退了。
完颜娄室是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他连忙问跑来禀报的小兵道:“什么时候的事情?宋军什么时候撤退的?”
“就在刚才,大帅!”那小兵回答道:“昨日宋军退后五里,我军斥候跟进查看,方才他们回报说,宋军已经开始撤退了!”
“他们往哪边去?”完颜娄室又问道。
小兵说:“禀将军,我军斥候估算的路线如果准确,宋军应该是朝着松亭关的方向去了!”
完颜娄室松了口气道:“那还好,还赶得上。众将听令,我们冲呀!”
他完颜娄室想冲,麾下将士们可不想。方才那是宋军骑在脸上没有办法,横竖左右都是一死,还不如出去拼一把。
但是现在宋军既然已经撤退了,为什么还要跑出去送死呢?这是没道理的事情啊!于是大家纷纷劝说,方才一心一意想要跑出去送死的,这个时候也开始规劝完颜娄室。
“大帅,算了吧。如果宋军是继续陈兵于城前,我们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无可厚非。
但现在,宋军都已经撤退了,我们再去追击,不是徒增伤亡吗?”
“没错,大帅。我们在与宋军交手的过程当中,前前后后损失了数万的兵力,而宋军的损失也就几千人而已。
目前我们主要的目标还是西边的契丹人,只有把契丹人消灭之后,我们才能全力以赴对付宋人啊,追击并非上上之策,大帅三思啊。”
“是啊大帅,万一这是宋军故意露出来的破绽怎么办?万一他们故意撤退,引诱我们上钩,我们再去追击,不是正中他们下怀吗?
考虑到之前宋军狡猾的表现,这种可能性也不低啊!”
众将领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出了不同的想法,但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全完颜娄室不要冲动,不要追击宋军。
完颜娄室见麾下众将都这么说,也就只好作罢。叹了口气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追击宋军,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不要出击了,继续驻守大定府,顺便通知其他各州不要派援军过来了。
但宋军虽然撤退,他们依旧在我大金国境内活动,若是他们转头去攻打别的州县,我
们怎么办?”
众将心说以宋军的能力,要是想攻陷大定府都是几天的事情,其他州县哪能抵挡住宋军?
北京路又没有足够的兵力与宋军抗衡,现在就是拿宋军一点办法都没有,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较好。
于是众将又说道:“大帅,今宋军势大,与其正面交锋,非明智之举。况且宋军深入我大金国数日,粮草补给难以供应,恐怕不会再多逗留下去。
他们若是攻陷州府,八成不会占据。既然地方没丢,让他们获胜一两次,又有何妨呢?”
完颜娄室心里憋屈啊,自己什么时候打过这么窝囊的仗?他很想带着麾下的猛士冲上去跟宋人拼个你死我活,但是正如之前所说的,这并非是明智之举。
如今宋军就像是自己口中的苍蝇,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他要在里面乱飞,完颜娄室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于是完颜娄室最终下令,北京路各州府士兵驻守本地,若遇宋军,能避则避。
这就导致唐宁带着士兵退回古北馆的时候一路畅通无阻,镇国军就走在金国的官道上,大摇大摆的嚣张至极,但路上竟无一人出来拦截,远远看到走在路上的女真人或契丹人,他们立刻做鸟兽散。
粮草已经十分吃紧,唐宁自己都让火头班每天只在中午给他做一顿饭,为了不耽误时间,镇国军一路直行,花了四天的时间,抵达了古北馆。
运送粮草到此的宋国厢兵们立刻交付粮草,镇国军便吃到了这大半个月下来的第一顿饱饭。
此次出击,成绩斐然。不仅在古北馆一役中,重创完颜娄室所部,使其兵力减半。在大定府围点打援的过程中,又击溃了两支金国援兵。
平夏营人少没有统计伤亡,但想来造成的杀伤也不会低于五千。种建中则是把三万金军阵斩八千,俘获七千余,可谓大获全胜。
古北馆离檀州很近,原属辽国的檀州守将在举州投降宋国之后,并没有出格的表现。考虑到治理问题,以及别人刚刚投靠过来,总要一阵子甜头,宋廷破例任命他为权知檀州事兼檀州节度使。
权这个字放到宋朝官员的头衔里面,就是暂代的意思,不过即便是暂代,在宋国,知州这个职位从来都是不用武官的。
节度使虽然是地方品级最高的官员,但是节度使空有衔而无权,军政之事从来都是被知州掌控,财政也被分配给了转运使。
如今这名原属辽国的檀州守将,既有节度使的官衔,又有知州的权力。宋廷除了一个转运使之外,就再没有在檀州任命任何其他手
握大权的官员。
当地事务全部由他一人处置,可谓是大权在握。
对比幽州,刘变自刎之后,宋国占领幽州。宋廷立刻任命幽州知州、通判、转运使,团练使到此接过幽州治权。
后面又罢免当地不少官员,改由宋国官员充任。
从这两者之间的对比就不难看出,宋国已经发出了一个十分明显的讯号,那就是主动跟被动,待遇是天壤之别。
这不得不让燕云十六州的其余守将开始思考,如果宋国真的打来了,是继续终于旧主,还是投降宋国,做本州郡的土皇帝呢?
回到古北馆之后檀州守将便派人送了不少物资过来,唐宁自然也对其表示感谢。
现在担任幽州知州的宋国官员似乎对唐宁不怎么感冒,还是幽州转运使带着各类物资前来犒劳镇国军,言语之间隐晦的暗示唐宁,幽州知州对他带着物资前来的事情不怎么高兴。
他或许是想借唐宁的手来把自己的顶头上司除掉,好让他上位,但可惜的是,这一套在唐宁身上并不管用。
从一开始,唐宁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皇帝忠犬,一个受皇帝之命,四方征战的将领。
所以他从不插手政事,这也是一部分人讨厌唐宁,却又对唐宁能够容忍下去的重要原因。
以唐宁的身份,他有足够的权力对宋国的政事指手画脚,他也有权对宋国发布的每一条政令提出自己的见解。
但他从不这么做,也不参与党派斗争,更不加入任何一个党派。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大宋官员来说,唐宁确实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
回到古北馆之后,唐宁算是有了喘口气的机会。之前一直提着一口气在外面作战,回来之后,总算是能够歇息一番了。
一个月没有写信了,唐宁闲下来后,就立刻给家人、长辈去信报平安。之后又要写大定府之战的战报,以供赵煦阅览。
几封信写了唐宁整整一天,战报唐宁就交给方腊,让方腊替自己写。
在古北馆逗留三日后,唐宁便撤回檀州境内,朝着顺州的方向行去。
他的目的很简单,占领顺州之后,再占领涿州。如此一来,燕云十六州就会被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侧。
回去之前唐宁还在长城上逛了一圈,这还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登上来。
可惜的是,如今的长城还没有经过明代的重修,给了唐宁几分沧桑的感觉。因此唐宁并未在长城上多停留,随便走了走,便匆匆率军离开了。




大宋奸臣 第二十四章 宫中惊变
北方战事捷报频传,镇先后占领幽州与檀州,又大败金军于大定府之后全身而退。唐宁的一系列举动好似给大宋军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忽然充满了收复燕云的信心。
青楼里的文人骚客兴致勃勃,写了不少诗来赞颂唐宁。歌妓便将这些诗编成词曲,唱给客人们听。
一时间,唐宁这个名字成为了东京城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随着一些来东京做生意的商人传播,没过多久,唐宁便已经达到了天下闻名的水平。
有赵煦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也是应该的。赵煦这么做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宋国还有一员叫做唐宁的猛将,收复燕云并非无望。
此前宋国的百姓,士兵,包括一部分大臣,对于收复燕云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
究其原因,还是宋军的战斗力太弱,总是不能在敌人身上讨到什么好处。
即便是西北战事胜利,惨重的伤亡也无法让人提起信心。交趾战事胜利,大家也都以为交趾撮尔小国,战胜他们是稀松平常。
直到今年年初,唐宁领兵出征,先败辽军,后败金军。取檀州、幽州两周之地,一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
宋人听说唐宁的故事,纷纷称其为常胜将军。外国人听说唐宁的故事,便称其为唐老虎。
绿林好汉们听说唐宁的故事,心说当初给他起个唐杀星的名号还真没起错,这人真的是走到哪杀到哪,手里刀子从来就没停下来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煦的病情日益加重。历史上赵煦早在四年前就一命呜呼了,但又是自行车又是虎狼之药,硬是把他延寿四年。
但这四年里,他辛勤耕种也没能诞下龙子,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必然吧。
赵煦如今病重,一天到晚都不怎么离开床榻。只有早上起床时,偶尔感觉今天的身体状况不错,才会参与朝会,否则的话,一般朝会他已经很少参与了。
因为肺痨这种病极易传染,赵煦不想让家人也染上此病。所以刘清菁等嫔妃被赵煦命令无事不得与自己会面,又在嫔妃之中,找了一个身体强健的姑娘林氏,封为才人,专门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
唐宁说过,容易传染的疾病,越是身体虚弱,就越容易被传染。而越是身体强健的人,却很难被传染上。
在赵煦的命令下,她每天都要骑着赵煦的自行车满后宫跑,以此来锻炼身体。林才人已经照顾自己一年有余了,她至今没有出现状况。
御医将这种现象记录在案,赵煦心中甚慰,至少自己还为医学做出了一些贡献。
不过赵煦又开始奇怪,唐宁是怎么知道身体强健的人不容易染病的?而且还是肺痨这种灭门之病,他的身上还真的都是迷啊。
躺在床上,赵煦望着窗户外面的一成不变的景象。德康想要进来,却被守卫拦住。任凭她怎么耍脾气,坐在地上哭,守卫也不放她进来。
赵煦鼻子一酸,这孩子还真是惹人怜爱。如果可以的话,自己多想抱着她不撒手,给她讲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但是身体的状况不允许赵煦这么做,所以他只能远远的看着德康,看着她带着一脸的伤心慢慢离去。
下雪了,赵煦望着飘进窗内的一片雪花。他望着这片雪花在床榻上融化成一滴水,不由想起唐宁,也不知道唐宁那边天气怎么样。
御寒的物资给他送去了一批又一批,也不知道将士们有没有因为寒冷而受伤。
赵煦吸了吸鼻子,伺候在一旁的林才人马上端起茶杯来给赵煦喂了口水。
赵煦喝了一口之后,慢慢点了两下头,林才人这才把茶杯收回,放到桌子上。
每次一想起唐宁,赵煦就会情不自禁的陷入回忆之中。他总是能想起刘令给自己推荐他时的信誓旦旦,又想起当初在春华楼后院的水池里与唐宁初次相遇。
他给自己留下的谜团太多了,但每次自己一问,他就会把他那个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师父拉出来当挡箭牌。
他的话真实与否,赵煦已经不在乎了。唐宁的表现堪称忠心耿耿,自己也没有去怀疑他的必要。
但是如果可以的话,赵煦真的很想知道唐宁身上的秘密。
之前唐宁提到了宗泽这个人,赵煦就特意派人去把宗泽找了出来。并且给了他一支三千人的禁军,让他去处理匪患。
结果宗泽到了地方,就以三千人的部队打败了万余盗匪。攻陷贼寨之后,俘虏贼人近半数,这个结果简直让赵煦大跌眼镜。
他想过宗泽会获胜,但没想过他会胜的如此干脆。
再想想唐宁从种朴手底下要过去的种建中以及王舜臣,他的战报上可是写的清清楚楚,种建中率镇右厢设伏于鹿鸣山,遇敌,先纵之。及中军,乃出,大败敌军。
又说王舜臣于巨岩之后射杀金军将官三十余人,赵煦觉得唐宁或许有一种鉴别人才的能力。
但凡是他手下的人,或者是他青睐有加的人,就没有一个是拖后腿的,总都是些拉出来便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难道这是就是隐世高人调教出来的弟子?赵煦肯定是一万个不信,现在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唐宁乃是先知,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看到一个人,便能知道此人以后的成就,不然也解释不通啊……
想着想着,赵煦就觉得眼前一黑。他悚然一惊,难道这是自己大限已至了?!
正当他冒出这个念头之后,他就再也无法思考了。
林才人见赵煦脑袋垂了下来,便轻轻唤了两声:“官家?官家?”
见赵煦没有反应,林才人便紧张起来。走到赵煦身边,抓着赵煦的手握了握道:“官家?”
赵煦依旧没有动作,林才人着急了。推了赵煦一把喊道:“官家!”随后,赵煦依旧没有反应,林才人便冲出去大喊:“御医!御医快来!”
赵煦的病情难以忽视,所以在赵煦专门划出来的住所旁边,有一个地方就是专门给御医留出来的。
林才人一声大喊,屋子里的四名御医一下子就爬起来,进入了赵煦的小屋之中,又是掐人中,又是捏虎口的忙了起来……
………………
端王府内,赵佶正在后院的假山边上作画。昨夜刚下完雪,假山上罩着一层白色的雪花,颇有韵味。
但赵佶想要画一只老虎,跟假山武官。可他怎么都画不出老虎的神韵。
正当他为此而烦恼的时候,自己的一名门客求见。
赵佶心里奇怪,不知此人来是何意。但还是立刻放下笔,召见门客。
门客进来之后也没说别的,开门见山就让赵佶虎躯一震,菊花一紧:“官家昨夜病重,险些驾崩。御医将官家救醒,但官家身体已经再难活动……”
赵佶大惊,起身道:“此话当真?”
门客垂着头道:“八成为真,两成为假。殿下可信,但不可尽信。”
赵佶目光闪烁,深吸了一口气,点点头道:“本王知道了,你退下吧。”
“唯唯。”门客答应一声便离去,留下赵佶依旧在假山旁边。
赵佶望着画上那只让自己十分不满意的老虎,想了想,便喊来侍女用扇子将墨迹扇干。自己回去换了身衣服,待到衣服换完,赵佶就将那副老虎的画卷起来拿在手里,喊来马车,便一路径直朝宫中而去……




大宋奸臣 第二十五章 死而无憾
赵煦病危的消息虽然在第一时间就被李都知封锁,但是有心人还是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了这件事。
赵佶的门客就是其中之一,这名门客专门负责替赵佶收集各种情报。比如谁家跟谁家结婚,谁家跟谁家结仇,当然一些更隐秘的情报,他也有机会收集到。
赵佶乘上马车后就命车夫驱车直奔皇宫,一路上赵佶目光一直放在车窗外面,看着街景,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脸上的表情,看不出是喜是悲。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这么急匆匆的进宫,肯定没打什么好主意。
端王的马车无人敢拦,虽然很奇怪端王这么早就出门是去做什么,但街上的行人还是立刻给赵佶让出了一条路。
一路畅通无阻,赵佶直抵皇宫。宫门侍卫若有所思的看了眼赵佶的车夫,提出要辨明身份的要求。
车夫还在掏腰牌,马车里的赵佶一听这话,眉头一皱,心中不悦。
什么时候自己的马车他们都要拦下来盘查了?明明前几天自己进宫的时候,他们还直接放行的。
于是赵佶钻出马车问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守卫一见赵佶,连忙先立正说了句:“端王千岁!”然后才开始解释道:“因昨夜宫中走水,官家怀疑是有人刻意而为。所以在未调查清楚状况之前,官家下令任何人出入宫中必须要做好记录。
如若卑职对端王千岁有所冒犯,还望殿下谅解。卑职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赵佶听到这,顿觉烦躁,便挥挥手打断了守卫的解释。不耐烦的道:“好了,现在你有没有在本王身上发现不妥之处?如果没有的话,你能不能把宫门打开,让本王进去?”
“当然没有。”守卫见赵佶有些着急,就连忙摆了摆手,然后命手下开启皇宫侧门,赵佶的马车便从中径直而入。
马车照例不允许在宫中行驶,所以赵佶进了皇宫之后,就下了马车。这里有一间屋舍,就是专门为了赵佶这样的皇族成员准备的。
舍内有几个内侍,还有不少护卫。一旦有皇族成员进宫,他们便会立刻充当皇族成员的护卫与向导。
至于像唐宁这样的大臣进宫,是不会有护卫陪同的,最多也就会来一个领路的内侍。
赵佶的专属内侍就是童贯,此人虽然身为宦官,但却英武有力,既能领路,又能充当护卫。而且他还留着胡子,大概率是成年之后,才进宫做了宦官。
赵佶就十分喜欢他,若不是有规定,赵佶甚至想把他要到端王府上日夜陪伴。
童贯见赵佶来了,十分欣喜
。忙不迭跑出来,站到赵佶面前问道:“端王千岁,今日怎么有兴致入宫?要不要小人为您叫步辇来?”
赵佶摆摆手道:“步辇就不必了,反正宫苑又不大,随便走走就到地方了。”说到这,赵佶举起手里的画卷道:“本王今日新画了一副猛虎图,十分得意,特地来找皇兄品鉴一番。
童贯,你可知皇兄在何处休息?带本王去见见皇兄。”
童贯回答道:“殿下请随我来。”
随后,便在前面领路。
赵佶在后面跟着,两人并肩而行。
一路上童贯妙语连珠,引得不怎么开心的赵佶渐渐缓和了不少。最后童贯领着赵佶来到
了御书房,赵煦一直就在这里休息。
“皇兄就在里面吗?”月亮门前,赵佶顿住脚步问道。
童贯回答说:“是。”
赵佶便点点头,脸上堆起笑容,朝前面走去。
站在御书房门口的李都知好似守着山洞的猛兽,远远见赵佶过来,眼中精芒一闪,便朝赵佶拱手道:“这不是端王殿下吗?今日入宫可是来见官家的?”
赵佶哈哈一笑道:“不愧是李都知您,本王今日入宫确实是来见皇兄的。”说罢,扬了扬手中的画卷,笑嘻嘻的道:“今日凌晨时分,本王忽来灵感,于是便秉烛夜画,作出这一幅猛虎图。
本王自觉得意,遂特来请教皇兄,请皇兄品鉴一番,看看是否有什么不足之处。”
李都知抚掌笑道:“端王殿下时隔半年,又出一得意之作,真是可喜可贺。”
要么说阴阳人烂屁股呢,赵佶这半年来入宫很少是见赵煦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往向太后,以及几位太妃的地方跑。
赵煦病重,又无子嗣可以传位,他赵佶趁现在去讨好向太后这些能说得上话的前朝遗人,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李都知冷不丁冒出来这么一句话来,就是在阴阳怪气的恶心赵佶。
赵佶假装没有领会其中真意,叹了口气道:“自从皇兄病重之后,本王是备受煎熬啊。整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1...250251252253254...3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