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奸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乃去
休息不好,自然就没有了创作的灵感。半年来,这还是本王第一次这么有感觉,所以这幅猛虎图被本王引为得意之作啊。
算了,先不提这些,不知道本王可不可以进去了?”
李都知心说赵佶脸皮厚的跟唐宁有一拼了,官家病重,你恐怕是背地里笑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吧。
今日入宫,也定然是听到了官家病危的风声,想要进宫看看
情况,才拿出这幅狗屁的猛虎图掩人耳目。
心中对赵佶十分鄙夷,李都知便欲回答赵佶说时辰尚早,官家未起,你择日再来。
才张开嘴,双目通红的林才人便端着空荡荡的药碗从屋里走了出来。
见赵佶站在门口冲自己打招呼,林才人便低头施礼,赵佶还礼之后,林才人便离开,径直去御医所在之处送药碗了。
李都知没话好讲,便闷声道:“端王殿下稍候,官家刚刚服用汤药,恐怕此时会昏昏欲睡。
且容小人进去禀报官家,见或不见,小人不能做主。”
赵佶说:“好。”
于是李都知便躬身行礼,转身进了御书房。
屋子里赵煦正在轻声咳嗽,他的脸色不是很好。
昨天下午忽然间发病让他整整一晚都处于昏迷状态,没有做梦,也没有其他的感觉,眼睛一闭一睁,就到了第二天。
睁开眼睛时他还以为自己昨天睡的挺香,等他看到几个憔悴的御医和眼睛红红的林才人,以及满脸焦虑的李都知时,赵煦才想起来昨天下午的事情。
一想起来,赵煦便出了一身的冷汗,自己这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啊。
第一时间赵煦就问李都知,有没有封锁消息。李都知回答说发现自己昏迷之后,就立刻派人在宫中偏僻之处纵火,佯装走水,以此封锁宫人出入。
御书房附近的侍卫、宦官、宫女也都加以限制,但并未太严苛,怕过而不及。如此应当奏效,外界得知消息恐怕也要一段时间。
听到李都知这么说,赵煦便安下心来。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什么时候死。
还是那句老话,他不怕死,但他就怕自己死的不是时候。
随着自己病重,各种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也都从暗中跳了出来。在自己强盛的时候,朝中主和派无人发言,但最近他们却越来越猖獗了。
以蔡京为首的一群人,竭力要停止战争。并且认为赵煦将军费定为岁入的一半数额,实在是过于浪费。
而蔡京又与赵佶关系密切,尽管自己不愿意,但大势所趋之下,自己死后,定然是赵佶继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那时,即便唐宁还在努力,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把唐宁召回。
好不容易才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赵煦怎能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就算是像失去双手双腿的人一样活着,也一定要坚持到燕云十六州被收复的那一天。
如此,便可死而无憾!
大宋奸臣 第二十六章 快快快!
咳嗽了几下,赵煦便抬起头问站在一旁的李都知说:“怎么进来了?有什么事吗?没事的话,你赶快出去,不要被我传染了。”
李都知眼睛一红,跪在地上道:“官家爱护小人,小人感激涕零。若能为官家分担病痛,小人心甘情愿。”
赵煦哭笑不得的道:“说这些话做什么……算了,起来起来,赶紧说你进来是干嘛的吧。”
李都知这才起身回答道:“回禀官家,端王殿下在门外求见。”
“他来做什么?”赵煦奇怪的问道:“他有半年没来过我这里了吧?”
李都知点头道:“确实如官家所言,半年来,这还是端王殿下头一次入宫见您。”
“奇了怪哉。”赵煦眨眨眼,忽然想到昨天发生的事情。他眉头一皱,难道说赵佶知道自己差点就死了的消息,特地入宫来一探究竟?
刚欲开口让赵佶进来,赵煦转念一想。反正赵佶又没安好心,自己干脆来一个将计就计,也能顺势打压一番朝中那些主和派,为章惇和曾布二人缓解些许压力。
于是他对李都知招了招手,示意他到跟前来。在他耳边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说了几句,李都知眼睛一亮,心说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唐宁厮混多了,没想到官家也变得这么……这么……这么坏了……
吩咐完毕之后,赵煦就拍了拍李都知的肩膀让他出去。随后李都知躬身退下,开门出了御书房,又一脸紧张的迅速关上房门,转过身,又变得一脸从容。
赵佶从门开的时候就死死盯着李都知的脸,如此明显的表情变化,自然逃不过赵佶的眼睛。
李都知出来之后清了清嗓子道:“端王殿下,官家今日甚是疲乏,又喝了汤药,已经睡下。端王殿下还是请回吧,给官家一些休息的时间。”
这个时候要是再强硬的要求进去看看情况的话,那就显得有些刻意了。所以赵佶点点头,略带惋惜的道:“这样啊,那就下次吧!”
说罢,一脸可惜的离开了御书房所在的小院。
李都知看着赵佶走远,又在门口站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没见赵佶回来,便立刻跑去旁边御医的休息处,对几名御医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吩咐了一番。
当然,话都说的模棱两可,只不过李都知的说法,很容易让他们误会。
说完之后,李都知便让其中一名年长的御医回家休息,另外几人继续候着,以防出现什么情况。
赵佶离开之后,又去了一趟向太后处。
向太后一开始对于赵佶不怎么喜欢,但是在赵佶
不屈不挠的讨好攻势下,她现在对于这个孩子,十分喜欢。
赵佶来到之后,向太后便拉着赵佶说话。
俩人聊了差不多两个时辰,吃过午饭之后,赵佶才从皇宫中离开。
回到端王府,赵佶立马派人出去调查清楚。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因为李都知的表现太过反常了。
在赵佶眼中,李都知就是一个老狐狸。如果不是大难临头,这个人很难展现出紧张的神色。
但是今天他在关门的那一刻,确确实实的表现出了紧张的神态。这让赵佶陷入了思考,什么事情对于李都知来说,是大难临头呢?
宦官都是依附于皇室这棵大树的枝桠,李都知这种大宦官更是如此。只有提供养分的树干枯萎了,枝桠才会跟着枯萎。
由此推断,难道说……
赵佶不敢想下去了,如果是真的,那自己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所以赵佶立马加派人手,动用一切自己能够动用的资源,或明或暗的去调查赵煦的身体情况。
一天之后,又是一个没有朝会的早晨。今日官员休沐,端王府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客人。
户部尚书蔡京前来拜访,赵佶自然欢迎之至。
“臣蔡京参见端王殿下。”蔡京一见到赵佶,就立马一揖到底。
赵佶上前搀起蔡京道:“蔡尚书不必多礼,快请坐,快请坐!”
“臣不坐,臣不坐。”
“你坐吧,你坐吧!”
“您也坐,您也坐。”
两个假惺惺的人假惺惺的客气了一番后,还是都落了座。
随后两人就今日天气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得出很冷的结论。又对明日天气进行了一番预测,得到了肯定暖和不起来的结果。
最后蔡京话锋一转,鬼鬼祟祟的道:“殿下,微臣听说,最近……宫中好像不太平?”
“你听谁说的?”赵佶大义凛然的道:“我们身在宫外,怎可妄自非议宫中之事?更何况,你是外臣,你与本王说这些,有何意图。”
蔡京连忙起身一揖到底,惶恐的道:“微臣知罪。”
“算了,你也是关心则乱。”赵佶摆摆手,示意蔡京坐回去。待蔡京坐回位子之后,赵佶才说道:“既然你这么关心皇兄,那本王就跟你说说罢!
皇兄前日忽然并未,所幸御医妙手回春,病情由危转安……”
赵佶说到这,犹豫着接下来的话要不要说出口。
蔡京目光闪烁的道:“殿下,事已至此,您没必要跟微臣隐瞒了,微臣跟您是一心同体,您可不要拿微臣当外人啊。”
蔡京都这么说了,赵佶便一咬牙,伸手屏退侍女与侍卫,只留下两人的时候,才做贼一样低声说道:“但是昨天,本王派人去探查消息的真伪。
你猜发生什么了?宫中一名御医回家休息,他是酒后亲口所说,官家已经救不回来了。”
蔡京大惊失色,连忙问道:“这话的意思,莫非是……”
赵佶闭上嘴巴一言不发,表情不置可否。
蔡京皱眉思忖片刻,自言自语似的道:“按理说,将此消息泄露出去,即便是官家已经……已经出了事,他也逃不脱一个杀头的重罪。
但是既然是酒后所说,那倒也有几分可能性……”
“而且他喝得是镇江的沈家镇江酒。”赵佶严肃的道:“喝了镇江酒还能说谎的人,可不多。”
蔡京心头一阵狂跳,但是老狐狸的职业素养告诉他,现在还没到高兴的时候。高兴的太早最后变得十分伤心的人有很多,正因如此,蔡京才始终保持着这个良好的习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声大笑。
见赵佶眉眼间有抑制不住的喜意,蔡京便知道,这个人是可以被自己利用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了他的心头。
“殿下,先不要急着伤心。若是官家无恙,那您不是白白浪费心神了吗?
还是再候些时日,看看情况再说吧。”
赵佶听完一愣,随即点头道:“蔡卿言之有理,本王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说罢,赵佶起身朝蔡京一拱手道:“幸有蔡卿相劝,本王才能定下心来。能得蔡卿相助,真是本王的大幸之事啊!”
蔡京连忙作揖,谦虚的道:“得殿下如此厚赞,微臣不胜惶恐。”
随后,两个虚伪的人相视一番,紧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空气中充满了愉悦的气氛。
与此同时,远在顺州的唐宁,成功从辽人手下将顺州收为宋土。虽然采取了士兵离奇失踪这种拙劣的手段,但幸好把顺州拿下来了。
顺州被他占领后的第六天,唐宁还在沾沾自喜。但信使从开封府带来的一封信,却让唐宁的心情沉入谷底。
信使是红翎骑士,而且还是皇家的红翎骑士。这就代表着,这名信使送来的信,一定是赵煦写的。
唐宁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拆开信件一看,不由得呼吸一滞。
一封信上只写了三个大字:“快快快!”
“……”
大宋奸臣 第二十七章 棉衣
赵煦心里很急,唐宁对此是十分清楚的,但如果着急有用的话,一百多年前赵匡胤就已经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了。
别以为只有赵煦一个人急,唐宁的心情也不是很轻松。如果赵煦死了自己才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那自己做这些又做给谁看呢?
只有在赵煦还活着的时候,自己拿回燕云十六州才有意义,否则自己就只是在做一件还没有做完的事情而已。
手里握着这封只有三个字的信,看了良久。期间方腊进来准备问些事情,见唐宁如此状态,就打了个哆嗦,关上门又离开了。
顺州的冬天冷的厉害,但还能让人接受。唐宁这间屋子里的温度,却让人寸步难进。
最后唐宁还是把那封信收了起来,出门喊来赵佖,询问他朝廷委派的官员何时抵达顺州。
赵佖身为监军,本来对这件事是不怎么清楚的。但他除了监军的身份之外,同时还是大宋的王爷。有了这层身份在,官员们准备来他这里赴任时,都要郑重其事的写信告知。
所以当唐宁问起的时候,赵佖便想了下,回答道:“三天之前,咱们刚刚进驻顺州城两天时,他便已经来信,说他已经从易州出发了。
抵达这边的话,最早还得两天。”
说完,赵佖看着唐宁问道:“怎么忽然间问起这个了,有什么事情吗?”
“没有。”唐宁叹了口气道:“我就是问问,毕竟他什么时候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涿州嘛。”
赵佖笑道:“你不用这么心急,燕云十六州我圣朝自立国之初就欲图收复,然而直到今天,才有了收复的机会。
一百多年都忍下来了,难道还急于这一时吗?”
唐宁心说你这小子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的皇兄都已经急的快疯了,你居然还能说出这番话。
深深的看了眼赵佖,唐宁忽然觉得,这天下恐怕急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就只有自己和赵煦两个人了。
剩下的,上至三公九卿,下至皮肤走卒,每个人都不会感到焦急。
燕云十六州从汉人手中丢失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来都没能收复的地方,眼下突然有了希望,谁又愿意这希望到最后变成绝望呢?
天下人最希望的就是唐宁能够稳扎稳打,慢慢收取燕云之地。最好每收一块地,就放他一年的时间。等当地的百姓已经心向大宋之时,再去收复其他的地方。
想到此,唐宁不由有些无奈。赵佖的态度代表了绝大多数的宋人态度,他身为皇族,身为与宋国利益密切相关的一员,他都不急,那还有谁会急呢?
时间已经到了一月份,北方的天气却一点都没有变得温暖,反而愈加寒冷了。昨日刚下了一场雪,今天还稍微好一些。
有了钱,就能够改善很多状况。
譬如以前每到冬天,将士们在外作战,总会有一部分人因为熬不过严寒的天气而被活活冻死,或者是被冻得必须要断手断脚。
然而有了钱之后,充足的御寒物资到了手,将士们就算想被冻死都难。
早在汉代的时候,棉花就已经出现在了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但是却迟迟未能有人发现它的价值,于是棉花就只能窝在儋州那个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
三年前,在唐宁的活动下,朝廷下了一纸调令,调苏轼进京。但苏轼走在半路上,就因病去世。唐宁未能与这个名动天下的伟大诗人见一面,但却见到了他的儿子。
父亲病逝后苏轼的儿子上书朝廷禀明此事,赵煦便命其守孝至苏轼丧期满后再入京。三年之后,苏轼子进入京城,还带来了不少儋州的土产作为礼物送给父亲在京城中的好友。
其中,棉花在唐宁眼中是非常惹人注意的存在。
冬天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可以御寒的衣物。所有人用来御寒的东西,就是动物的皮毛而已。
虎皮在这个时期是顶级的御寒材料,但这种东西只有有钱人才用得起。穷人要么就穿着质量低劣的缊袍,要么穿较便宜的狗皮袍——那什么貂皮狐皮还是别想了,早点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唐宁本以为棉花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传入中原,所以他就只好听之任之。但当苏过带着这玩应去拜访自己的邻居时,唐宁再也不淡定了。
当时在仇万家中喝茶的唐宁捧着棉花,抓着苏过的脖领子愤怒的质问这玩意为什么不早拿出来。
苏过吓坏啦,他年纪也就跟唐宁差不多岁数。但是唐宁既是一军之主,又是一国之侯,这样的身份地位,苏过哪敢跟他做对,又哪敢在他面前说一声不是?
后来唐宁也知道自己过于激动了,当时他正筹备着北征的事情,心烦意也乱。忽然间见到这等好东西,唐宁赶紧带着苏过去见赵煦。
详细说明了棉花的用途之后,赵煦立刻就对此十分在意。这
种关于民生问题的大事,赵煦从来都不会轻易放过。
所以他特地命苏过为此事的管理者,给了苏过一个任务,那就是想办法提高棉花的产量,并且能够让棉花大量的制成衣物。
苏过身为苏轼三子中最聪明最有学问的那一个,虽然年纪还小,但这等事自然不在话下。早年随父前往儋州的时候,他就发现过儋州土人有特殊的纺棉技术。
于是大半年下来他一直两头跑,将儋州土人的纺棉技术与中原纺棉技术相结合,又找了很多纺织高手,让她们对纺棉的器材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制造出了专门纺棉的织机。
制造出来的第一批棉衣棉裤,就是镇国军身上穿着的这些。每人两件棉衣棉裤以备换洗,又都有一件狗皮外套。在这样的防护之下,今年的冬天对于镇国军来说,可比以前的冬天舒服多了。
顺州城内的百姓一开始对于宋军的到来感到十分惶恐,但几天下来,他们发现宋军入城之后并未大肆屠戮,也没有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于是他们这才胆子大了起来,敢从家门里走出来了。
其中一部分人还和宋军做起了生意,体验还不错,宋军无一人赊账,也都懒得讨价还价,比辽人可好上太多了。
一些青楼女子也都赞叹着大宋男儿的如狼似虎,唐宁屡次三番警告部下要注意影响,但最后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唐宁只好听之任之。
对于士兵们无事时跑去潇洒的事情唐宁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事是不可能杜绝的,都是这个年纪的男人,又整天打打杀杀的,要是不找些方式宣泄一番,早晚憋得全军上下都是杀人狂。
唐宁想打造的可不是一支满是屠夫的军队,所以他才默许了这种行为。
门外的庭院,不知是谁这么有心情堆了个雪人,不过看齐复站在门口一脸期待的模样,应该是他无疑了。
放在往日唐宁或许会夸他两句,但是今天唐宁一点心情也没有。一言不发的出了帅府之后,就去马厩里牵了匹马,骑在马上出城而去。
齐复和林威二人赶紧跟上,就见唐宁到了城外的镇国军营里面。
小石头等人刚刚结束完晨间训练,正在吃早饭,唐宁一来,便召集众将要开会。
几人连忙端着饭碗抓着馒头往帅帐里面跑,进去之后就看到唐宁黑着一张脸。
“谁惹他了?”小石头立马小声问道:“你们谁又惹他生气了?”
大宋奸臣 第二十八章 那个男人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记得自己最近做过什么会惹到将主生气的事情,但是看将主的脸色,这明明就是一副在生气的样子,于是众人暗自揣测,是不是有人做了却没说出来?
这真是太过分了。
见众人已经到齐,唐宁便开口说道:“你们吃你们的,我说我的。今天叫你们来,只有一件事情,右厢做好准备,明天立刻前往涿州。”
“什么?”种建中下意识说道:“可朝廷派来顺州的人还没到啊,若是我们明日离开,顺州原本的三万辽军趁机作乱怎么办?”
“那就杀了。”唐宁冷着脸说道:“谁敢惹事,杀了就好,不必问东问西。”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都打了个寒颤。
这到底是发生啥事了,将主的心情已经算不上不好了,他以前从来都没发布过这样的命令,这么一看,将主的心情已经是恶劣至极啊。
方腊还是硬着头皮提出了建议:“但是这样的话,就代表着我们与辽国之间的盟约已经……”
“无所谓了。”唐宁回答道:“我们帮他对抗金国的条件就是燕云十六州,如果他们不肯拿出来的话,就让他们跟女真人一起去死好了。
耶律延禧在自己的生存问题上精明的厉害,他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右厢也一样,如果你们抵达涿州之后,涿州的辽军守将不愿意放你们入城接手城防,那么你们直接攻城便是。”
“……”种建中仔仔细细的看着唐宁,他觉得这不像是唐宁能说出来的话,但是在他的观察之中,唐宁也没有疯掉的模样,看来这番话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于是他不禁开始思考,自从前天来自开封府的红翎骑士抵达之后,唐宁今天就变成了这幅模样,这是不是代表着这份命令不是来自唐宁,而是来自官家呢?
可如果是官家的命令,那就更不应该这么做了。种建中不相信那个明智无比的官家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种建中百思不得其解,其余将士亦然。但是镇国军的传统,就是服从命令。所以种建中即便满肚子的问号,也还是立刻下令右厢将士们做好准备,明天就出发去涿州。
对于此事,赵佖是知情的。两天之前,唐宁就问过他朝廷派来顺州的官员什么时候到。
但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不是说人到了就完了。
随着那名被任命为顺州知州官员一同出发的,还有来自河北东
路的四万厢兵。他们是过来接手城防,防备辽国原驻军惹是生非的。
否则光是派来一名或数名官吏,到了这地方万一被人家一刀咔嚓了怎么办?尤其是顺州还是在守将被唐宁用计弄死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的,心中肯定是十分不满,就等着机会弄事情呢。
先前赵佖说两天之后能到,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大军行进,路上遇到点阻碍,也是在所难免的问题。
但没想到唐宁这么着急,看来是开封府来的那封信让他的心情产生了变化。
考虑到自己的皇兄身体每况日下,赵佖能够猜出,或许是皇兄写信来催了唐宁一通。这才让唐宁不择手段,也要尽速收回燕云十六州。
对此,赵佖十分感慨。唐宁对于皇兄的忠诚,简直没有半点沙子。想到皇兄对待唐宁的态度,赵佖更加感叹。
只能说这俩人是天生的契合,一个擅于御下,一个知恩图报,还有比这更加合适的君臣组合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