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东晋唐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道尊
而私学,则是由那些博学通识的学者、名士自己办的。这一类的学校,其实更像是那种小而精的贵族学校。相对而言的话,这类学校不但是学生挑老师,更多的时候,还是老师挑学生。
私学之中,一般教的都是专精的东西,比如说某一本经典。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名士可能精通某一本经典,所以,在这方面乃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自然可以开设精庐授学了。
这类的私塾,基本上和太学是一个等级的。如果从教材来划分的话,也大致是上划分成两部分,像是太学和精庐这一类,教的都是儒家经典,其目的是入朝做官,为皇帝服务的。
而像是地方官学以及一些私塾,则主要是负责识字、算术、写字,以及教化地方百姓,负责移风易俗之类的启蒙教育。相对而言的话,太学及精庐的等级自然是更高了,一般的百姓接触不到。
但这样的教育体系,无疑是得要有财力来支撑的,也就是说,一般天下太平之时才能够办得起来。如果像如今这天下的话,吃饭都是一个难题,谁还有心思去办学呢!
“你说得不错!各郡县之中,视其乡里大小,让各乡里孩童就近入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不过,按照我的设想,在各县城之内,应该设立县学,凡塾中学生考试达标者可以入学读书。而后,再在郡治设立郡学,择县学之中优者入内学习,而郡学之中优秀者,则入太学之内。如此一来,便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经过培养之后的人才,基本上可以直接提拔任用了。”李信想了一下之后,补充道。
他的这个想法,体系就要全面得多了,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借鉴了后世的教育体系。对于这个时候的人而言,就显得太繁琐了一些。
所以,薛瓒与徐夫子听到之后,都不由的一时间哑然。因为他们也没有想到,李信居然有这样大的野心,想要设立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体系,而且,几乎每一个层级都覆盖到了。
“大将军,若是按照如此设立的话,只怕咱们的财力是吃不消啊!”徐夫子苦着脸,闷闷不乐的说道。
“教育之事,百年大计,不可不慎重。这关乎到咱们日后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关乎到整个天下以后的兴衰。所以,无论如何,再怎么样艰难也要办起来!”对于他的担心,李信非常理解,但却坚定的说道。
“大将军,以咱们如今的地盘,倒是不用办太多的学校。只是,这样四个层级划分下来,孩子们岂不是小小年纪就得入学读书吗?”薛瓒盘算了一下之后,问道。
“暂时的话,便定为七岁吧!凡是华山军治下,七岁之孩童,无论男女皆要入学启蒙!乡学之中读四年,县学之中读三年,如此一来的话,基本上能够进入郡学的人便要少一大半了。郡学又三年,而后太学三年!”李信想了一下,这才说道。
“这个,七岁年龄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无论男女皆要入学,这恐怕不妥吧!”薛瓒听了之后,不由的皱眉道。
这个时代的男尊女卑思想,虽然没有经过程朱理学之后那么变~态,但还是很普遍的。尤其是东汉之时开始,三从四德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成为主流!
再加上经过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一些观点被误解,如此一来,男尊女卑思想算是根深蒂固了。
虽然如今这个时代,由于天下大乱,礼教纲常已经是没有多少人在乎,但李信对于这种百姓心中的思想,还真的没有把握去打破。一个搞不好的话,那就是在自寻死路了。
所以,他只强调了一下乡学之中,男女都要入学,但在乡学之后却没有提及了。
“不,让男女稚子皆入学,为的乃是弘扬教化,导人向善而已。毕竟,女子也是人,如果不经过教导的话,怎么知道事非善恶呢!所以,乡学是必须要读的,至于读书之后,个人有多高的成就,那就是个人的问题了!”李信借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算是给女性接受教育开了一个口子。
教化天下,这可是儒家的理念啊!在这个高大上的理由之下,谁站出来反对,便意味着反对儒家理念。再者,仅仅只是四年的乡学而已,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尤其是以李信现在的地位和威望而言,要推动这件事情并没有太困难。先开一道口子,算是留下了一线希望,等到日后再来慢慢改善好了。





东晋唐王 第二百九十八章 法不容情
见到李信已经是打定了主意,两人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办学校的事情也就此决定了下来。“还有,凡是入学的学生,其在学校之中的生活费用,皆由官府承担。将办学成绩也算入对每一个地方官的考核之中,学校办得好,人才出得多的地方,地方官将会受到奖励。反之,对于办学之事无理阻挠,打压人才的人,将会受到处罚!”想了一下之后,李信又说道。
普通人之所以无法入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其实还是在于他们家中太过穷困了。所以,根本无法支撑入学所需要的那些东西。
李信想要搞的,其实还是后世的那套义务教育制度。相对而言的话,越是到了后面,学生越少,所以说,真正的支出其实还不算太大。主要人数最多的,还是乡学及县学这一块而已。
徐夫子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之后,脸色不由的又黑了几分,但他也没有办法反驳。毕竟,他当初不也是一个教书的先生么,这办学之事,对他来说还是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感的。
“若是依大将军如此设想,只怕不出两年,咱们治下便有大把人才可用了!”薛瓒高兴的说道。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办成了的话,那他这个第一任的礼部尚书,只怕也是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大大的好名啊!
“前期可能会艰难一点,但必须要坚持下去。兴建学校的事情,先从关中抓起,看看效果再说,这件事情你亲自去抓!另外,各郡县之中要专门设立掌管教育的官员,负责管理学校教育之事!”点了点头,李信随即又吩咐道。
“下官明白了,回去之后,一定尽快拿出章程来!下官已经决定亲自赶往关中各县去督促这件事情!”薛瓒考虑了一下之后,对李信说道。
“那样最好!凡事亲历亲为的话,自然是最能够发现其中问题的!对了,关于典籍之事,选好之后先报我知晓!”对于他的这个想法,李信是非常赞同的。不过,想到教材的问题,他又特意叮嘱道。
学校的事情决定了下来,李信又觉得轻松了不少,毕竟,这些都是事关长远之事。一旦是决定下来之后,很长的时间之内,不用太过于去关注了,但其影响力,却是深远而长久的。
“来人,去将刑部尚书与左右侍郎给请过来吧!”休息了一下之后,李信又对门外的卫兵吩咐道。
很快,梁平老、刘易和朱彤从外面赶了过来。一如之前其他人一样,行礼之后坐在下方等待问话。
“梁尚书,律法制定之事,如今进行得如何了?”看了三人一眼,李信问道。
“回禀大将军,如今时日尚短,再加上人手短缺,所以,虽然有前朝之法可以参考,但事情终究还是太繁杂,以致于到现在还刚刚起步而已。”听到问话,梁平老连忙起身,有些惶恐的答道。
“律法之事,关乎百姓生活,更是关乎性命之事,必须慎重而行。时间慢一点也可以,但必须得条理清楚,合乎道理才行。万不可为了加快速度,将律法之事形同儿戏,以致于出现错漏!”对于这个回答,李信倒是没有责难他们,毕竟,这种事情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他只是叮嘱了一下而已。
“大将军教诲,下官谨记在心,一定不敢有任何的疏忽!”见到李信没有怪罪自己,梁平老三人不由的松了口气。
“嗯,但凡是法律定下之后,务必三审,底下的吏员官佐查一遍,你们两个侍郎查一遍,最后由梁尚书定稿!对了,一些律法,你们可以将之拿到民间去,好好的听一下百姓们的意思。尤其是那些与他们相关的事情,他们才知道怎么样才最合理!”点了点头,李信又说道。
也就是这个时代的现实情况不一样,要不然的话,倒是可以办个公听会,好好的听一下底下百姓的意见。这样的话,许多的律法倒是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贴近现实情况了。
“这个......是不是有点太繁琐了,再说,百姓多不识字,粗鄙不堪!如要与他们讨论这些律法之事,怕是难度太大!”对于他的这个提议,在场三人都有些为难,右侍郎朱彤便迟疑道。
“难度是肯定有的,但这终究是事关百姓生活的大事,如果他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都不能知道的话,那就有些不合适了。重要的是,民间是什么情况,你们终究不是那么清楚的。前朝的律法,到现在已经是过去这么多年了,有一些条文已经不合时宜,也需要改变才行!”听到这话,李信不由的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
“是,下官等一定去征询百姓的意见,做好这件事情!”听他这样说,三人觉得也颇有道理,所以,最终还是答应了。
“除此之外,将你们叫来,乃是有几点要交待的!律法这个东西,不能宽己律人!必须要一视同仁才行!第一,凡是所订的法律,在我华山军治下之地,不论汉胡外夷,皆需遵守!一旦犯法的话,不论其是何人,不论其来自何地,皆同等治罪!”说完之后,李信顿了一下,正色道。
他想的是其实是胡汉同治的政策,而不是像之前汉赵、苻秦与现在的慕容氏一样,将胡汉分治。
胡汉分治的政策,看起来好像是将胡汉之间给分隔开了,会让双方之间少一些矛盾。但实际上,这种刻意的安排,只会加重双方之间的裂痕与仇视。
以李信的设想来看,他现在的地盘上胡汉都有很多。而想要打造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出来,自然不能搞胡汉分治这一套。
对大家一视同仁,让大家都感觉到身为华山军子民,并没有什么差别,无论胡汉,才会归心。
这对于团结境内的一切力量,让所有的百姓能够为华山军所用,让他们支持华山军,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是自然,大将军此言乃是正理。若此法真能贯彻执行,境内百姓,无分胡汉,皆得感谢大将军之恩!”听到这一条,三人都是没有任何意见!尤其是梁平老,他本来便是氐族人,此时听到这一条,当真是感慨莫名。
没有办法,这么多年以来,整个天下大乱,虽然说是割据势力逐鹿天下所致。但其中多少都夹杂着一些各族之间的仇恨在,而且,这种仇恨又被各方势力所利用与放大。
最后,才导致了现在这种各族之间几乎是势如水火的情形。如果不是因为形势纷乱,大家都将这个东西当成一种手段的话,只怕各族之间还不至于如此仇视。
李信可不希望自己的治下也变成这个样子,万一有一天自己出了什么事情,突然间挂掉了的话,他可不希望华山军如历史上的苻秦一样,很快便土崩瓦解了。
“这第二点,法律一旦定出来了,上到将校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必须遵守才行。所谓法不容情,法律虽然不外乎人情,但人情必须在法之内,不能在法之外!尤其是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必须严惩,一旦发现一个,绝不放过!”
“是,下官等谨记在心!”三人心中莫名的一震,立刻便应道。
“第三~点,你们刑部对于各地的重要案件,必须要担起复核之责,尤其是一些很大案件,关乎人命的,更得如此。但凡是有经典案例,一律记录在案,每隔一定时间,要组织各郡县之中的相关人员进行教习。尤其是对于那些办案能力强的人,你们要予以重用!”
“下官明白,日后必定慎重行~事!”
“再有一点,这律法之事,终归是时移事亦移,你们要经常关注各地情况。如果说有法律已经不合时宜的话,便要进行更改才是!但有一点,绝不可因人设事,此条必须谨记!再者,前朝以及汉赵苻秦等留下的律法,其中多有严刑峻法,诸如此类,将之酌情废去才行!”
“是,下官等谨遵大将军之命!”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李信都有些口干了,喝了一口茶水之后,仔细回想了一下,应该基本上都说到了。
不过,他也怕自己有遗漏,所以,又说道:“这四点,基本上是我所想的关于律法之事的建议,你们回去之后传达清楚。另外,日后修订律法之时,若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妥之处,可以随时向我禀报!”
“大将军所想,已经十分周全了。下官等,一时间也想不到可补全之处。”听到这话,三人不由的在心中苦笑,拱手道。
“嗯,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下去忙吧!”点了点头,李信将三人打发下去。
如此一来的话,整个六部的事情,他基本上都已经是过问了一遍了。自己能够想到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是交待了下去,至于效果如何,那还真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
“唉,这样做事也真累啊!天天都要动脑子,还真不如在战场之上厮杀一番来得痛快!”伸了个懒腰,李信不由的感叹道。




东晋唐王 第二百九十九章 眼红之人
连续几天时间里,李信都在召集各方官员议事,反正一应大事小情的,只要他想到了的,便都会提出来与他们商量一下。如果合时宜,在这个时代能够执行的,那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说不能够推行的,那自然就当作没说过好了。
“唉,要说咱们大将军,那是没话说的!虽然才在他手下任职还不到一月,但从这些日子的情况来看,大将军实乃明主无疑!你我之辈,能在大将军手底下做事,也算是难得的福分了!”一天傍晚,梁平老等一众官员回家,在路途之上时不由的说道。
李信对于自己手下的文武官员还是比较人性的,六部之中每一部都有三个主官,所以,正好每天留下一个在部内值班便可。如此一来,每一部都保证晚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值班,以防有突发之事。
而按照他的说法,每天到了六点左右,大家便可以下班回家了。如今,大家也慢慢的明白了这个意思,下班这个词,也开始在众人口中流传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官员,可不像后世宋明清之时的官员那样,没有轿子就不会走路了。无论是文武,骑马佩剑那都是基本的技能,要不然也好意思出来当官?
只是,由于如今华山军缺少马匹,再加上众人居住的地方离大将军府也不远。所以,每天下班之后,大家干脆就结伴同行,一起回家去。这种景象,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可是非常少见的。
“你们刑部事情比较少,大将军平时召见得少!像是我们户部、尤其是吏部兵部,几乎每天都会受到召见。也不知道大将军是如何读书学习的,反正每次听他的话,皆是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许多的想法,都是大大出乎我们之预料,但细想之下,却又句句在理!”徐夫子如今与众人打交道多了,相互之间也就熟悉了许多,说的话自然也就多了。
“最奇怪的是,大将军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知晓。无论是军事也好,还是吏部、户部或者是工部的事情也罢,甚至于律法教学这些,他都能够说出真知灼见来。如此全才,我辈不及也!”吏部左侍郎权翼在一旁感慨道。
“最为难得,还是大将军在战场之上可谓鬼神辟易,无人可挡。但对咱们却是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也不乱发脾气。虽然大将军一言可决咱们生死,但他却是善纳谏言,只要咱们说的有道理的,基本上都会采纳。如此明主,你我若不披肝沥胆,忠心报效的话,怕是天理难容啊!”礼部左侍郎任群,也说道。
他这话一出,倒是让在场众人都不由的深有同感,只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发挥才能,可以让自己一展所学之处。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之后,这些降臣们,对于李信这个新主,终于是开始从心里认同了。
尤其是对于梁平老他们这些刚刚从苻生手下投降过来的人而言,苻生与李信,那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一般。两相对比之下,他们心中的感触更深。
他们当然不明白,这些对于李信而言,并不算什么。毕竟,他曾经身处的那个社会,从小到大耳濡目染过的那一切,都与这个时代的人完全不同。
所以,一些李信以为很自然的事情,在众人看来,那真的是太稀罕了。诸如对于他们每个人的尊重来说,这在李信看来,只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而已。但在众人看来,这便是无上恩德一般。
一众官员们可以下班回家,但对于李信而言,却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官员们还有人可以轮换,他这个大将军可没有。好在,有了六部之后,这事情也轻松许多了。
每一天他要做的,就是将六部送上来的那些公文都给看一下,而后批下去便是。除非有特别的事情,否则的话,一切已经都已经是慢慢的步上正轨了,按照既定的程序办就行。
“大将军,这是之前商务司汇总的情况。从这个情况来看,咱们日后要想再将货物给运到川蜀之地销售,或者从川蜀之地再买东西出来的话,怕是不那么容易了!”已经到了掌灯时分,此时的大堂之上,只有李信与户部右侍郎杜楷两人。
“看这上面所写,好像已经是有一段时间了。怎么到现在才跟我说?”李信拿过他手中的公文看了一下,不由的皱眉道。
这上面所写的,乃是关于商务司贸易运作的事情。自从户部成立之后,商务司便正式划入户部管辖了。由于这个部门事关重大,所以,吴会虽然是担任了户部左侍郎,但却还兼任着这个从事之职。
但前些日子,吴会与彭林赶往秦州去了,所以,商务司的事情便暂时由杜楷来管。这不,傍晚时分他便拿了一份公文过来找李信了。这上面乃是对于前半年里,商务司所有事情的汇总。
这个东西的话,基本上来说便相当于报表了。从表面上来看的话,这利润可观,对于如今的华山军而言,乃是一个重要的来源。但看到其中的几项支出情况之时,便可以发现其中问题了。
其中有一项支出,开始前两个月都很正常,但后来几个月里,几乎是节节攀升,到了最近的一个月,几乎比前一个月翻了一倍。而这个费用,便是用来打通各地商路的费用。
如今的天下,终究不是大一统的时候。天下已经四分五裂,除了几个强大的势力之外,还有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各个割据势力与山头在。
商务司要想将自己的东西卖到这些地方去,近一些的地方可以利用华山军的威名畅通无阻。但远一些的地方,就得靠利益开道了,尤其是那些对于华山军并不是那么畏惧的势力,只能用钱来开路。
而这其中,梁州显然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梁州有八个郡,其位置便在秦岭以南的汉中,以及再往南的重庆周围及四川北部一带。这个范围可不小了,尤其是掌控着从关中通往川蜀之地的道路,十分重要。
关中的货物如果想要南下的话,最直接的道路,自然是先过秦岭到汉中,而后再往成都等地了。虽然说从其他方向也可以到,但那距离可就远了不止一点半点了。
早些年的时候,这梁益二州,大部分都是在李氏成汉zhèng quán的手中,他们是与江左对立的。但前些年,桓温率军入蜀,一举灭掉了成汉,如此一来,这梁益二州便又回到了江左的手中。
而桓温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大功,所以才会成了南郡公,掌握了江左的大权。
梁州治所,乃是在汉中郡的南郑县,这里既是郡治也是州治。同时,这汉中由于地势相对平坦,而且,比较少战乱,所以,人口不少,相对繁荣。
对于商务司而言,这里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了。当然,这一边的话,主要市场还是更南边的益州!
益州之地已经十几年没有过大的战乱了,而且,那里的人口又多,天府之国物产富饶。所以,那里既是一个销售的巨大市场,同时也是商务司一个主要的货源地之一。
这个问题便出在汉中郡这里,因为其正好位于秦岭以南,所以,基本上从关中往川蜀的要道,都必须得经过这里才行。所有从关中~出发的商队,不可避免的,就要受到汉中势力的影响了。
商务司的商队,便正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过去几个月来,节节攀升的费用,就是用在了打点汉中势力上面!
否则的话,这些货物根本就过不了关,出不了汉中等地,甚至在当地都可能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够砸在自己的手中。
如今的梁州刺史,乃是江左宗室司马勋!此人据说非常勇猛,同时前不久才升任了征虏将军之职,而且还获得了通吉亭侯的爵位。本来历史上,他应该还有一个监关中军事,西戎校尉的职务。
也许是因为如今关中在李信的手中,江左也不想与他撕破脸,所以才没有将这两个职务授予司马勋。但无论如何,在梁州这块地方,司马勋便是掌握最高权力之人了,军政大权皆在其手。
“哼,这个司马勋野心不小,居然连我们华山军的货物都敢拦下来!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看罢之后,李信不由的冷哼一声,说道。
“以下官来看,当初几个月之时,他几乎没有太大的动静,咱们的商路还算是畅通。到了后来,对方突然间设立关卡,将咱们的过路费给加重了许多,而且,重重检查之下,打点守关之人又是不少花费。这样一来,咱们一趟买卖下来,利润也就没有多少了!”杜楷在下边说道。
“那家伙,铁定是见到咱们生意红火,赚钱越来越多,所以眼红咱们了。这个人性情暴虐,贪婪成性,最重要的是,他早有割据一方的野心,收敛钱财怕是在为了此事作准备!”听到这话,李信冷笑一声,淡淡的说道。

1...118119120121122...227
猜你喜欢